告别式从明天开始

出版日期:2014-10-1
ISBN:9787505987445
作者:张家瑜
页数:256页

作者简介

岁月里种种情事与记忆,我们常常未及处理,任凭累积。
却不知唯有一一告别,才能重新开始。
张家瑜极小心地打开了她行囊中收藏住的热情与忠诚,一个字一个字的,……终于天女散花似的,以一个女作家的完全样貌,把它们以文字的初始形态,图像为证地出版了出来。——罗大佑
本该教人撕心裂肺的经历,在张家瑜的笔下惊人名副其实地成了“旁观他人的痛苦”。如此冷静,恍如看了一辈子的表演。——梁文道
张家瑜最新散文集《告别式从明天开始》不同于《我开始轻视语言》的优雅轻盈,以“与过去道别”为主题,更显深沉易感。或回忆少年往事,或追思旅途经历,或书写生命中至亲至爱之人的离去,喜爱的导演、作家和演员过世,张家瑜一一向我们展现与这些人事物告别的心路历程、所失所得,一如生死 有时、相爱有时、离开有时,一如一次用文字进行的漫长告别式,让我们在告别之后得着安慰,并继续活着。
世界在急速前行,但总有人不断回望。而告别式,陆续有来。
宛如一个规矩端正的姿态,跟某人某事某回忆,说再见。
将所有剥落褪离的一如那倒退着的风景、声色香味,一一收拢,借之寄之,以证明我之存在,与他们之存在。
然后默默转了身,挥了手。

书籍目录

序一 知情,并有情告别
序二 美枝
自序 关于告别的姿态
第一篇 有今生,无来世
老照片
包粽

哭·洞
然后,祖父
守灵
病旅
有今生,无来世
三杯黑啤酒
叩问死亡
白衬衫与健怡七喜 —记温世仁
海若· 女子
老先生
私密的告别式
第二篇 于是这样,得着安慰并继续活着
邮差与信
有关祖母的记忆
同路人
预演
忧郁星期天
医院的偈语
讣文
如得其情
粽子的期限
虱目鱼之味
古早味香肠
……

内容概要

张家瑜,原名林美枝,生于台湾,旅美数年后定居香港,为香港都市文学代表作家之一。专栏文章散见于《广州日报》《晶报》《明报》《印刻》等报纸杂志,著有散文集《我开始轻视语言》《小妹》,以热情而克制、知性而诗意的文字深受读者喜爱。


 告别式从明天开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草原就是个梦,美得那么不真实。如果有幸能坐在副驾位上,会有一种双脚离地低空飞行的感觉。离开的途中有一段时间我流连在一片有七八个蒙古包所驻扎的广阔天地里,它们是一个家族的。四周静悄悄,听路过的人说主人应该去放牛放羊了,留下几个没有上锁的蒙古包供路人参观歇脚。天高有鸟飞,然后停在很远的一处草原湖泊之中。若不是有迷你尺寸的现代电器出现在蒙古包里,我以为自己会在赶往湖边的路途中遇见出塞边关的汉使张骞。那蓝天总是压着草地,把草地左右两边压长压宽直到你看不到头,干黄长草在风中大幅摇摆,走到跟前才知道它们都高及锁骨位置。有一种看不真切的昆虫在身边飞行,高频率的鸣响像在打着一封长电报给谁,一路不绝于耳。脑海里有一本内容匮乏的词汇本,它自顾自地翻着页,突然交出一个名为“纯净”的词语,我说,收起来吧,眼前的景色,没有词能形容。于是本子合上然后消失不见。而我尽量把身上的凡俗念头一路丢弃在长草深处,朝白鸟停泊的湖边走去。湖边又是一地泥泞,每走进一步脚都陷得更深,于是只好退回边缘呆看注视,可是白鸟早已飞到对岸的邻国去了,是不是因为我的衣裳没有它熟悉的图腾花样?我一人空守这片粼粼无边的湖泊,不敢茫然靠近,出神片刻才发现原来水倒映了天的蓝。这面躺在草原上的大镜子,是否都读过了一段又一段安静与躁动的悠长岁月?回头再看那一排蒙古包都消失在长草之中了,我想一定是轱辘车变宽变大,载着一大家的细软移居更好的草原上去了,远处山坡有小黑点在移动,开始以为是好奇淘气的小牛小羊上山吃草,走近一看才发现是一群人族在看着另一片风景,我朝着那方向像是走了一个世纪,初登坡顶就被一幅无名美景所震撼了,不知那水源是循着怎样的法则环绕出这样的鬼斧之地,竟能让人在心里质问自己是否还存留于人间。脑海里又蹦出了许多没有用的信息,什么麦田怪圈,或者消失的亚特兰提斯。可那无名景色好像在说其实也没有那么复杂,在很久以前有个缺口我就流了进来了,后来我看到那边的牛羊没有水喝我便流了过去,这边的草木有点干枯我又流了过来,最后蜿蜒成瘾,就变成今天的美丽异常了。幸亏有相机记录,像在海边捡够各种各样的美丽贝壳揣在口袋里。而这一路下来最深的体验是有些景色不能久看,因它跟随那光线的变化,就会变化出各种姿态百般地把你挽留,所以趁着另一段光景时辰到来之前,咬牙离开。我想起了晓阳<哀伤书>里的那种氛围:这终究不是我的世界,舍得也要舍,不舍得也要舍。这是归途中最艰难的一段,车子压着边境线一路驶向海拉尔,额尔古纳河和它对岸的俄罗斯边陲山城久久都退不出视线范围之外,也曾想过摇下窗子让那浅红色的火车票随风而去,但归心却总有一些利箭不由分说地朝家的方向飞去,那一刻我就像草原上随处乱撞的风,搜刮这每一片热爱过的,错过的,或根本不知道的微小角落,直到日落西山,红霞染天,夜幕蔓延,乌黑得只有车灯探着前方几米开外的路,才肯说一声珍重再见。原文地址:http://fennel.im/daily/awayfromprairie微博id:fennelxiao
  •     “我们或许要有足够的智慧,才能明白:哭有时,笑有时,哀恸有时,跳舞有时。……告别之后,反正你知道,他们在那儿,他们可好了,西西弗斯的大石卸下,而活着的我们还得履行责任,继续歌舞有时、工作有时,而四季三餐有时,一无所感如那石雕,扛着木干,等着某天有人呼唤唱名。啁啾的小鸟,嘻哈的精灵,一园子的花草,正准备着你的,只属于你的告别式。”——书内摘首先,在这篇文前我需要再次申明,我所写的书评,定位就是从阅读者的自身出发,以个人为轴心来进行评断的。例如:在我以往看过的书中这本书的制作是否精良,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是否是我会喜欢的,这本书的内容何不合乎我的口味的等等。是以‘我’自己为着眼点的,并非是那种文人式的抽离远观,而是基于阅读者自身的观感来判断。是完全“私分享”的书评。我又不是从文学角度剖析的理论式评述,而是更近似于淘宝上卖家秀的个人体感,所以写东西的角度都是很个人化的,没多少高大上的各种专业剖析。如果我也到了罗大佑的程度,写东西自然不可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而是退一步,站在更远的视角,更中平的评述,所以说,我给自己书评的定位就是那种很小家子气的“私分享”。仅此而已。就以此书而论,不能说作者写的有多差,才不值得我给个四星的推荐;但是,该书的内容肯定是不合乎我口味的那种。完全是出于很个人化的喜好的关系,感觉我该看的应该是同系列的那本《致不会说爱的你》才对,结果收到书的时候我也很惊讶的。说起来了,不是说这书写得就有多差,那书写得就有多好,但至少那书里讲的是生活与美食,而这书里讲的可是死亡与离别!而且,还是很唯心主义的意识流风格,就像是作者在书里赞誉备至的《百年孤独》和《通向蜘蛛巢的小径》的作者们。《告别式从明天开始》整部的随笔集,就是以该书的第一二辑为核心的,而该书的第一二辑又是个什么内容呢?全书共分五辑,大致来说,第一辑讲的是爱别离,第二辑讲的是有所执,第三辑讲生活,第四辑讲艺术,第五辑讲文学。虽然后三辑的给人的感觉依旧带着忧伤与倦倦的沉静,也总算没那么悲苦压抑了,至少是人间烟火的味儿开始弄起来了。但问题是前两辑的内容,主要备载的可都是这位台籍女作者所亲历或其所见的许多形形色色的告别式啊喂。匆匆看完这书,就一个感觉,其实,作者完全就是在拿写作发泄情绪吧!就跟人失恋写日记似的,或许是过于局限于挖掘发现自身感情的写作模式,相较之下被有意无意忽视的外在世界显得如此的狭隘,反倒更加凸显出作者内心感受来。看看那些放任悲伤蔓延的文字,为毛总感觉作者像是为了写作而任由心中那一点情绪的膨胀到最大,为了让感情的迸发、而为了悲哀而悲哀。倒是像《虱目鱼之味》这样看似平淡的叙述,更值得让人在怅然中回味一些。仅以第一二辑来看,很明显是偏向意识的写作手法,莫名的令我联想起了那部《栗树街的孩子》,虽然作者更欣赏的是《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落笔处细密如织,宛如笼中无力的怨鸟悲鸣哀啼,如泣如诉的。第一辑大抵因之记录了作者生命中的无可奈何和生离死别,读来总觉得胸腹间一片冰凉,压抑的好像喘不上气来,像是被绵密的蛛网一下子劈头盖脸的给罩住了,撕扯也撕扯不干净的讨厌感觉;第二辑则是过于关注自身的感情,有些篇目完全是意识流爆棚,某些文字简直就是作者看了鬼片自噩梦中惊醒,信马由缰将感性放到最大的呓语,或是歇斯底里的哀鸣来的。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位作者的确是很能写的。像是书中的那篇讲述作者阿姨故事的《有今生,无来世》,那句“有教育,没教养”着实是震撼人心!不无讽刺的想想,何止是作者和她的弟妹小时候这么的欠揍,就算不是小孩,换做了许多成年人,不也是如此的嘛。先天性的本能排斥那些与我们不同的群体,将对方视作害虫,或处之而后快的罪孽,……而不论对方是何其的无辜。还是说人就真的能够自我良好到认定了,因为是碍了我眼的,所以存在即是一种过错!这样的犀利的话语在书中并非少有,从中反映出来的,那些作者以其自身对感情的细腻思辨,所窥探幽微人性的洞悉,着实是令人大吃一惊!只是,虽然并非是过于华丽的文字,但也绝非是简单平直的陈述,形容得过多了,便少了种直击人心的力量!大抵是因为都是作者所亲历过的,那些亲友间因死亡而分割开的“告别式”才令她如此的刻骨铭心,于焉自笔下流淌出的那些故去之前的琐碎生活细节中,所逸散出的悲凉之气,是如此的令人久久难以释怀。这个例子虽然用在这里不很恰当,但突然想起来了,就顺便说下吧。以前遇到过的,本欲买来收藏的某部网络小说的实体版,因为胡乱删减故事的细节,根本让人没法看下去,只能无奈退掉了。虽然刚开始第一二册的时候动手还不多,也就是偶尔的几句罢了,可是到了越后面的册数就越发大胆起来,甚至于整大段整大段的删掉了。不说那些个承前启后的段落,就算只是句子,这里几句、那里几句的,细节都被删掉了,你让我们读者还能看什么?反正,我觉得作为作者自己来说必须明白的是,你故事情节设定的再好,那也只是枝干架构起的故事框架;唯有故事的细节,才是血肉的填充。尤其随笔或者散文还和小说不同,后者还有个故事的框架可以填补下细节处理的不到位,而前者如果再没了引人入胜的细节描摹,只靠着华美的辞藻、虚假的感情来撑架子,那么,就是空洞的诗词赏析派的风格。文艺得一塌糊涂,小女人式的思维发散,当然,喜欢这种文风的可以管这叫“诗意的语言”。诚然,客观的来说,这位作者是可以赞一声‘有技巧’的。问题是,没错、你想意识流,你也可以意识流;但你总不能从头到尾一直搞意识流吧!如果你是举世公认的大师自然无妨,在几亿或自愿或被迫读者中,总能够找出那极少数的与你心犀相通的,来理解你,贴近你。问题是我们都不是,所以,你不是大师,所以,我只是俗人。不是不能够理解作者对自己老母亲的感情的,毕竟作为多子女家庭,对当下大的人文环境来说,老人的存续,就像是砝码、立柱,决定了整个大家庭的离散。是有如作者家庭这般的,兄弟姐妹间的感情本来算不得深厚,但老父母一不在了,竟然突然从睡梦中惊醒一般的,认识到了,哦、原来他们是我父母留给我的血亲手足;不过,更多的时候则是,父母在世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兄弟姐妹,老父母一不在了,也就日益冷淡了起来,最后甚至逐渐成为了比熟悉的陌生人好上一点罢了——不唯是作者感觉微妙,只能推测或许是母亲病亡的这段时日的戮力同心,才令本来泛泛的手足之情重新升温,连我们这些书外客也觉得很不可思议呢!不过,更让人不解的还是,为什么作者父母双亡,但在她的笔下真还没见有多少对父亲逝去的感怀,反倒是歇斯底里的对母亲的去世无法接受来Σ( ° △ °|||)︴父亲就这么给一带而过了~这也没什么,更不可思议的是,如果不是我先看了书前面他人的两篇序言,还不得以为这位没老公又死了女儿,这位没觉得自己写得也太容易让人误会了吗?虽然父母是不在了,但是她有弟妹,亲的,有朋友,关系处的不错,有关系圈,也能相互捧场,可作者怎么写的就跟这个世上,举世就她孑然一身似的?不说亲友,就说夫妻子女间吧,自己又有丈夫,又有女儿,丈夫特别有名,夫妻感情据他人说还是蛮好的,女儿也很懂事,母女间的感情也不是疏远的……可作者书里写的就是这样,对女儿充满了悼怀与哀思之情,对自己的丈夫、基本跟生活里就没这个人似的,这让人怎么能不怀疑她是孑然一身。还是说,她也有那种文艺女青年的病,总感觉全世界都不理解她,完全就是矫情得一塌糊涂?别家作者写的‘不真’,也就是只捡着好听的说,让人质疑为人态度;反之,这位作者就是只捡着不好的说,动辄就忧伤起来了。典型的文艺至死症患者。晚期,没治了。闻听人言,说“文艺女青年这种病,生个孩子就能治。”说者很是谐谑,但言之凿凿。可我总不免深疑:若是拿作者这般“文艺至死”型的来说,只怕这话也并不适用╮( ̄▽ ̄”)╭不见此君女儿都老大,心态还依旧是如此的“年青”着呢~
  •     有今生无来世——读《告别式从明天开始》随想“有今生,无来世。”语出香港明报印刻专栏作家张家瑜的《告别式从明天开始》,这是张家瑜继 《我开始轻视语言》之后的第二本散文集。是她以文字进行的漫长告别式,或回忆少年往事,或追思旅途经历,或书写生命中至亲至爱之人的离去,喜爱的导演、作家和演员过世,张家瑜一一向我们展现与这些人事物告别的心路历程、所失所得,一如生死有时、相爱有时、离开有时,一如一次用文字进行的漫长告别式,让我们在告别之后得着安慰,并反思人生。《告别式从明天开始》不同于《我开始轻视语言》的优雅轻盈,以“与过去道别”为主题,更显深沉易感。她 “记得”很多人和事的情绪和细节,诗意地记录自己的生活;却又自言是个相当矛盾的人,温柔的外表下,有一颗犀利包容的种子,即便是去私家诊所看眼睛, 闭上眼睛时,“在一片黑暗的世界,听见淙淙的沙声如万军千马蜂拥而来”。张家瑜自认为生活平凡,希冀“在小说世界找到知音”,“而书中的告别,就只是那么一点意思,想要一个规矩端正的姿态,跟某人某事某回忆说再见,将所有剥落褪离的一如那倒退着的风景、声色香味,一一收拢,借之寄之,以证明我之存在,与他们之存在。然后默默转了身,挥了手。”前香港电台第二台节目主持人梁继璋在“给儿子的一封信”中曾叮嘱儿子在人生中要好好记住的九件事都非常中肯,可作年轻人的座右铭。其中,“亲人只有一次的缘分,无论这辈子我和你会相处多久,都请好好珍惜共聚的时光。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以及“生命是短暂的,今日你还在浪费着生命,明日会发觉生命已远离你了。因此,愈早珍惜生命,你享受生命的日子也愈多”,寥寥几字,蕴含万象人生。法国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认为,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时间不会为我们的欢笑或泪水停留。在这样一个瞬时性组构的世界里,一切选择都失去了充足的理由,一切结果都变得十分的合理。幸福何堪?苦难何重?或许生活早已注定了无所谓幸与不幸。我们只是被各自的宿命局限着,茫然地生活,苦乐自知。就像每一个繁花似锦的地方,总会有一些伤感的蝴蝶从那里飞过。人生,只有今生,没有来世,别奢望有什么下辈子,这就是事实。今生与来世,来世是今生的梦,今生绝不能活在来世的梦里。假如真有来世,也当做只有今生吧!只有这样才不会把今生的遗憾留给来世。死亡,让人恐惧而不可抗拒。所以,人应“快乐的死,虚无的活”。在《告别式从明天开始》里,张家瑜集中探讨的是我们和自身,和他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而张家瑜自己,一直就是安放在劳伦斯布·洛克小说里的烟斗,袅袅升起一种关于生活的想象和态度,静谧,淡然。 中山日报 2015-04-12 第 7391 期 A8版http://www.zsnews.cn/Backup/2015/04/12/2752844.shtml

精彩短评 (总计33条)

  •     谁说过的?昨天之所以为昨天,是因为昨天的感受留在了今天的我们心中。可是我的昨天与今天似乎没有什么不同,挥一挥衣袖,从一个故纸堆钻进另一个故纸堆而已……
  •     “因为西西弗斯的石头,每一次被推上山,滚下,都是有意义的,我私下以为,也是快乐的。”
  •     以死亡,以离别,来存续继续活下去的勇气~
  •     我不喜欢
  •     感悟生活的小事儿。
  •     与过去道别
  •     记叙式散文,有点太文绉绉~跟告别有关的事情有点少,本来是想好好学习一下怎样告别,结果好像没什么感觉呢
  •     岁月里种种情事与记忆,我们常常未及处理,任凭累积。 却不知唯有一一告别,才能重新开始。
  •     有点不舍得但先“读过”一下
  •     也不知为什么,有些不习惯的表达方式,会缺乏些入戏的契机。读着读着前面说了什么就忘了,最后两个词忽然清晰了起来,也不知道是作者的还是自己的心情。懂事。独自。哦,慢慢的,当然还有死亡和老去。进入第二部分后,倏然变得贴近内心了,像老朋友在淡淡念叨着,随便什么。总归都是过去的时光。
  •     讲死亡讲离别的书,第一部分的《有今生,无来世》最好,写自己亲人的离别和感受尤其到位,容易共鸣。最后两部分的文艺界名人离别和书评就一般了,没有洁尘的影评书评好。
  •     这么高的评价是因为书里频频出现的书名?
  •     一本写给自己熟人的书,够从容,不矫情,不媚俗。读起来感觉像是童安格的那首“无泪有伤”。
  •     对于一个重视逻辑的人来说,这本书奉劝不要看。整本书都引经据典,浮想联翩。不是我杯茶啊~~千辛万苦才看完的娃儿伤不起啊!!!
  •     哭有时,笑有时,哀恸有时,跳舞有时
  •     最近看了两本书,关于离别的书。一本叫目送,一本叫告别式从明天开始。 对,关于至亲离别的书。 自己渐渐长大,习惯了至亲的关怀,向他们索取自己想要的他们都会给你。很多事情你不愿说,因为你觉得他们无法理解这个已经和他们记忆里很不一样世界。可是,我突然很好奇,他们年轻的时光,很好奇他们记忆里的青春年少。 想来八十多岁的外婆也会因为买了一双很喜爱的鞋而高兴的向我炫耀,我摆摆手说一点都不好看,她还会再三的劝我:你再看看呀,仔细看看,我穿给你看,很好看的。 我们总以为爱美已经不再是她们的事情,总以为他们已经走不进这个新的时代,其实不是的。他们也会希望得到我们的赞扬和倾听,希望得到我们的关怀和理解。
  •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以告别为主题的一本日记随笔,散文体。很久没有静下来读这种书了,前半部温柔的叹息,后半部不那么哀,然而我还是更喜欢喜欢前半。PS:越来越想找桑塔格的《疾病的隐喻》来看了,可是手里她的传记还没读完呢,要克制屯书的习惯啊。。
  •     2016年1月5-9日读,2016-8。
  •     细碎的小生活,也不让人倦。因为内心丰盈,所以好看。
  •     快乐的死,虚无的活
  •     懒懒散散地看完。
  •     岁月里种种来不及的情事和记忆。在我最脆弱之时,我最滥情。精神敏锐地觉察,而肉体迟钝地收受。那折磨仿佛以一种告诫的口气说着,别太爱一个人,爱有多深,它回应于你的悲伤和恐惧就有多深。
  •     安静而博学,多才而优雅。有人说她的文字哀伤,我觉得只要内心坚韧且包容的人才能处理好哀伤的题材。据说喜剧演员患忧郁症的人很多,文学创作也是如此,比如我这样玻璃心的也就敢写写段子,哀伤的题材害怕自己会哭。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博学让人惊叹,也许这些让她能够宽容的对待这个世界的一切一切。包括我在内,她都是如此善良而包容。
  •     不经历死亡,如何知道生之意义,只有在那一刻你才会明白,生命只是你自己的事情,与任何人无关。
  •     我应该是很擅长的吧?关于怎样准备一个道别。 这感觉很像提前上岸,慢慢推开自己唯一的船,分别是瞬间,却摇了很久的手...
  •     死亡永远不会失败,而告别式,陆续有来。
  •     原来是马家辉夫人的作品,奇遇。只看了第一部分,有今生,无来世。这是我喜喜欢的题材和叙事风格。写到母亲那一代人,她说,“我都发愿,她们不要再来。我亲爱的亲爱的人,不用再相遇。”P28有着多么深的爱和领悟,才能让作者放弃私心的相见的可能,而让这一代辛苦的女性得到不予轮回的安宁!!!!
  •     细腻的文字,充满世俗的温暖,没有大腔调,比她老公写的好太多。
  •     小失望,差一点力道
  •     不要畏惧告别,当你慢慢懂得人生中会经历生离死别的时候,你会更加珍惜身边的人,而不会等到失去之后才后悔,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欲静而风不止,当我们无法料到告别会在哪一天降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守护挚爱之人。不管是父母,祖父母亦或爱人,挚友,都是需要守护的,用心去对待,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爱意。
  •     喜欢的书
  •     可能是对它的期待太高了,所以读来有些失望,好些地方是因为语言习惯不合吧,港台汉语在我看来有时有很明显的堆砌的感觉。最喜欢关于人物的回忆部分,有很生动的场面感,语感也是顺畅可亲的。
  •     比她老公写得好哈哈哈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