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胜利

出版日期:2015-12-8
ISBN:9787122230767
作者:[英] 威廉.理查德森,[英] 西摩·弗雷德林
页数:344页

作者简介

作为一本极为重要的德军二战档案类军事历史著作,《远去的胜利》真实记录了二战中德军在欧洲的六场关键战役——不列颠战役、莫斯科战役、阿拉曼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法国战役、阿登战役,而正是在这些具有转折性的战役中,希特勒一次又一次作出了导致其最终覆灭的关键决策。
本书由“二战”时期六位著名的德军将领,包括维尔纳•克赖佩、君特•布鲁门特里特和博多•齐默尔曼等人执笔合著,而这些作者均为当时希特勒致命决策制定的重要见证人和必不可少的执行人。
通过这些真实历史现场见证,六位作者细致描述了围绕在希特勒周围阿谀奉承的统治集团的诡计和那些能力出众的将领们的建议,细节重现了德军关键战略制定与部署的内幕,以及德军由盛及衰、最终走向崩溃的众多内因。
最终由齐格菲·韦斯特法尔将这些记述进行叙述性衔接。韦斯特法尔曾在北非担任隆美尔将军的作战部部长、在意大利担任凯塞林将军的参谋长,并于1944年至1945年担任伦德斯泰特的参谋长。因此,他非常适合衔接这些曾经共同服役的同僚们的叙述,以生动展示在独裁统治下的决策体系及德军一线将领的军事思想与决策思维角度。

书籍目录

前言
楔子——命运之年:1939-1940 / 齐格菲·韦斯特法尔
第一部分
不列颠:伦敦上空的鹰 / 维尔纳·克赖佩
战役评说:战争的蔓延
第二部分
莫斯科:与寒冷饥饿作战 / 君特·布鲁门特里特将军
战役评说:战争接近高潮
第三部分
阿拉曼:“沙漠之狐”的末路 / 弗里茨•拜尔莱因中将
战役评说:从阿拉曼到斯大林格勒
第四部分
斯大林格勒:一场惨重的失败 / 库尔特•蔡茨勒上将
战役评说:战役之间
第五部分
法国:大西洋堡垒的崩溃 / 博多•齐默尔曼中将
战役评说:尾声将至
第六部分
阿登:最后的挣扎 / 哈索•冯•曼陀菲尔将军
战役评说:尾声

内容概要

本书由7位德军二战著名将领:维尔纳•克赖佩、君特•布鲁门特里特、弗里茨·拜尔莱因、库尔特·蔡茨勒、博多•齐默尔曼、哈索·冯·曼陀菲尔、齐格菲·韦斯特法尔回忆撰写,并由美国陆军组织威廉·理查德森和西摩·弗雷德林进行编订。


 远去的胜利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最初看到这本书,不由得篇想起了原来读过的曼施泰因元帅的那本《失去的胜利》。可以说这两本属于一个题材,均为战败方将领站在当年的亲历现场说叙写的一线战记,完整展现了当年盟国的对立方在机场重大战役中的决策运作和执行情况。从可查阅的资料中得知,这本书大有来头——在1946-1948年期间,由美国陆军组织并特别研究编写了这本书,1956年正式出版,是一本极其罕见并且极具洞察力的军事文集,也是一份极为重要的德军二战档案类军事历史文献。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六场关键战役,细节重现德军欧洲战场的关键战略部署的决策内幕,层层揭示德军由最初的胜利到胜利渐渐远去的真正缘由。而正是在这些战役中希特勒做出了导致其最终覆灭的决定。书中所提到的每一场战役由一名前德军将领执笔叙述,这些将领是当时执行希特勒命令所必不可少的统军人物。正如美国著名战争史作家萨穆尔•雷曼•艾特伍德•马歇尔所说:本书旨在分析希特勒为攫取世界霸权所采用的战略和主要战术。在向读者推荐这本书的作者——七位德国将领时,无须介绍他们,也无须证明他们对这些引起争议的问题有发言权。他们的名字和多年来所享有的“声誉”正是他们自己权威性的最好证明。这本书并与《山的另一面》类似,为70多年后的读者提供了宝贵的机会,来深入了解战争的外与内。
  •     牛津大学战史教授西里尔.福尔斯在为《远去的胜利》一书所作的前言里称,二战结束后,在围绕二战的非官方军事著述中,绝大部分上乘之作都出自德国军官之手。他举了古德里安、隆美尔和梅伦廷三人的作品为例,认为他们“并不仅仅从个人角度出发,同样也对整个战争史作了补充”。他特别说到:本书在我看来,写得同样好——尽管七位作者在写作手法上有所不同——也比之前的作品更加重要。首先要说的是,比较接近的同类型的书籍,还有李德.哈特的《山的那一边》,以及《二战的决定性战役(德国观点)》等,都是亲身参与二战的德国高级将领在战后反思战役指挥特别是失败教训的书。一般来说,德军三大名将古德里安、曼施坦因和隆美尔留下的各自著作《闪击英雄》《失去的胜利》《隆美尔战时文件》,一直是最精彩、最值得研究的德军战争策略和指挥艺术的书。而此书的地位以及完成时间,与《山的那一边》相近。在战后不久,美军组织一批德国前高级将领撰写重大战役的回顾与思考,特别涉及德国最高统帅部的战争决策内容,本书的出现,与其说是德军前线将领的回忆录,更不如说是第一手的战地素材,所以英文书名的副标题是First Hand Accounts By Hitler’s Generals——来自希特勒将军们的第一手资料。对于当时的美国军方而言,这些资料极具研究价值;对于日后的普通读者而言,这又像是宝贵而生动的纪实文学。读此书时,我也常常感觉到,尽管几位作者的文风不同,有的读来十分引人,有的则稍微逊色,但它们完全不像生硬死板的战史研究资料,有时鲜活的如同读一部小说,但它又不是小说,不是文学作品,这些德国将领的专业素质和文化修养也可见一斑。本书仅记述了六场关键战役——不列颠空战、莫斯科会战、阿拉曼战役、斯大林格勒大会战、诺曼底登陆和法国战役、阿登战役。当然,仅用这六场带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串联起整个二战当中德军“远去的胜利”,他们是如何从失败走向失败的,还真有些令人意犹未尽。但本书的要旨,不是想总结德军在整个战争期间曾经取得的战略战术成就,而是要着力分析其战略错误特别是致命的决策失误导致的军事失败,所以,它在研究实用价值上的意义是要远高于让普通阅读者读来过瘾解闷的。书中的七位作者,分别是前德军陆军骑兵上将韦斯特法尔、空军上将克赖佩、武装党卫军上将布鲁门特里特、装甲兵中将拜尔莱因、陆军上将蔡茨勒、陆军中将齐默尔曼和装甲兵上将曼陀菲尔。这些将领,大多担任过集团军参谋长、战线司令部参谋长、集团军总司令甚至某一兵种总参谋长,有的在前线直接参与进攻指挥,有的在总参谋部或大本营参与战略制定和决策,但都以各自的方式,深度介入了德军在二战中这些生死攸关的重大战役的部署和实施进程,因而他们的权威声音是毋庸置疑的。韦斯特法尔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更是特别,由他统摄全篇,负责衔接其它六位同僚分别就某一场战役的撰述,并在详细描述六场战役的每一部分文字之后进行战役评说,既起到提纲挈领的点评作用,更为一种至关重要的逻辑和线索上的承上启下。而这种巧妙的衔接,事实上也的确把各位将军风格不一的叙述连缀起来,清晰地勾勒出了主要几场大战以至于战争进程的线条脉络,使我们读来并无零散的感觉。我读书的时候,如果有前言,我是不吝花一点时间去把前言看一看的,西里尔.福尔斯为本书所作的前言应该说是负责任的,也指出了本书的特点,提醒我们哪些是有意思的地方。在我看来,这本书确实有几点非常有意思的值得思考的问题。多的不说,至少有三个问题是会在你的阅读过程中不断挤进你的脑袋里的。第一个问题,德军的实力与目标之间的真正距离。在这本书里,将军们痛定思痛,最经常发出的叹息是:我们的目标太遥远了。他们不关心政治上的,至少军事上的目标也往往是遥不可及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一方面,德国人其实并不具备实现那些战略目标的军事实力,这使得那些宏伟的目标有时看得见却够不着,最终成了水中月镜中花;而另一方面,即使是为了实现那样遥不可及的目标,德国人在战争期间不顾一切的努力所取得的军事层面的成就,又反过来实在令人叹为观止。不列颠空战时期德国空军完全不具备压倒性的优势,入侵俄国后对战略形势的错误判断以及多个远大目标的摇摆和盲目,非洲战役后勤补给的失败以及盟军诺曼底登陆后完全丧失法国战场制空权的战术被动,阿登战役时西线德军拼尽全力争取寻找到最后解决机会的努力,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一支有着不可战胜神话的军队,而是一幕幕由独裁者的狂妄和执拗一手导向覆灭的夸父追日般的悲剧。第二个问题,独裁者与所谓德国人民的罪与罚。阅读本书时,你常常会感受到将军们的愤怒、无奈与绝望。但是,人们也会指责这些将军们个个都在战后说谎。福尔斯也说,这一类书会被读者们批评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德国将领们众口一词,把失败甚至造成欧洲人民重大灾难的责任归罪于已无从为自己辩护(且不屑于辩护)的希特勒,即使是单纯从战略战术等军事角度,也往往指责希特勒无知而固执的干预和指挥,是导致所向披靡的德军从胜利走向灭亡的根本原因,即在本书中,这样的指控也无处不在。那个有着无与伦比的丰富想象力,同时又有着无与伦比的疯狂意志力的德国元首,由于他的独断专行和错误指挥,导致德军在这些生死攸关的重大战役中不可逆转地失败,在这部书中七位将领的不同描述中都得到了清晰而不容置疑的印证。但是,我们又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这一切看上去是如此的不可思议、不可逆转,而德国人民、德军官兵却甘之如饴地一再接受和承受,虽然他们满腹牢骚,但还是无比忠诚地追随着他,拼尽全力去实现元首狂妄的梦想,不惜一头扎进无底深渊。每当此时,我们都不禁会想,对于一个控制严密的专制社会来说,人民究竟算得了什么呢?这些完全丧失了个人意志和判断力的群氓。独裁者统治的可怕是使一个民族集体无脑、无心、无力,他们不愿思考,不会质疑,不敢反抗。这样的统治又岂是在德国出现过?斯大林治下的苏联、战后铁幕下的东欧,还有今日的流氓国家……独裁者的罪,往往成为芸芸草民的罚。第三个问题,自我否定的历史假设。历史果真没有假设。就像福尔斯所说的:关于希特勒已经谈得够多了,但就算没有他,这本书也会非常有趣。那些命运攸关的决定,并不单指希特勒作出的决定,甚至还包括任何个人。不仅包括个人的决定,还包括那些由于武器的原因以及因为战事的发展而无可避免的决定。阅读过程中,有时你会感觉悲哀,仿佛断送的不仅仅是获救的机会,还有可能改变历史走向的机会。但是,就连韦斯特法尔也很一针见血地指出:本书中所提到的那些命运攸关的决定实际上并非如此,并不是这些决定将德国原本有把握的胜利变成了确凿无疑的失败。“从不同力量之间的关系来看,各种作战计划的结果或多或少已经注定了,主要原因就在于作出决定时我们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他接着说,即使德国空军赢得了不列颠之战,英国也不可能屈服;即使斯大林格勒被占领,苏联的抵抗也不会就此瓦解;即使补给充足,隆美尔在北非也将不可避免地失败;即使诺曼底登陆被德军粉碎,盟军依旧会选择再一次地开辟第二战场……这样的即使和假设毫无意义。自从德国人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他们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但是,真的是这样的吗?我在想,如果德国元首不足够疯狂,如果德国选择了有限战争和满足于局部胜利,如果他们选择作欧洲的主人而停下四出征服的脚步,又或者如果他们没有对美宣战,没有两线作战进攻苏联,没有用手中的武器去挑战世界,那么又会怎样?我们通过学习历史,不是也会注意到一个不堪的事实是:许多国家、民族、疆域的问题不都是荒诞不经的成为了现实的模样吗?这样,希特勒在1942年11月发给非洲军团隆美尔元帅的一封电报中用来作为结束的话,简直就是一语成谶:你只能带领部下走上这条路,若非通往胜利,即是通向死亡。这部书最初的英文版《The Fatal Decisions:First Hand Accounts By Hitler’s Generals》是在1956年出版的,本书曾有过一个中文老版,是商务印书馆1982年2月版,当时名为《纳粹将领的自述:命运攸关的决定》,军科院组织翻译的,封面的设计很丑。当年没有收得,此番算是了却一桩心愿。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有点枯燥,把几个重要节点按流水账通述了一遍,没太多新鲜的
  •     理性地甩锅(但背锅那边并不冤所以可能也不叫甩锅而叫合理分析吧……
  •     负责任地描绘了东线的战事. 如果是德棍的话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读时满脑子想的都是向东延伸的箭头 如果有个地图辅助会好很多 Hail Führer, Hail Deutschland
  •     二战关键战事的德军将领回忆录,每篇后面有一个简短评论。里面当然不乏后见之明的分析和将责任错误推到希特勒身上的问题,不过也可以从参战将领,一线参谋人员的角度去了解战役战事的筹备计划,发展经过和最终结果。军事爱好者,二战迷值得一读。补充一点就是翻译不太给力。
  •     本书讲述了6场最重要的战役。在这些战役中,希特勒的某些方面跟中国的皇帝相似。首先,他们都是独裁者,不管什么都是一个人说了算。其次,他们都听信谗言。再者,都自大。本书的最后,有一段内容值得我们所有人深思:德国人民衷心渴望通过去的敌人达成最终和解。我们怀着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就是我们不再与邻邦大动干戈。我们用一切的手段来同他们竞争,但只能是以和平的方式。现在我们唯一的战争就是从曾经的敌人那里赢得友爱与尊重。这样,那些死去的德国人就没有白白付出生命。
  •     资料性在今天已经显旧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