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2
ISBN:9787504310415
作者:杜维明
页数:607页

作者简介

本书包括作者不同时期的29篇文章。分四个部分:一、作者全部学术工作的精神方向;二、阐发儒家传统的现代化转化及其第三期发展的前景问题;三、对传统儒学精神的体、认、把握;四、对“五四”以后的现代新儒家思想的评介、阐论。


 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还没有读完杜先生的这本辑要,我就急着写一点感想了——本来躺倒在沙发上,想一枕阴郁下午后的那种黄梁的。毫无疑问,杜先生是“新儒学”的大家,是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深刻体会与默契的谙熟古典文化精华的大家。也可以说,杜维明先生是清末以来,严复、章太炎一类的博古通今,胡适、顾诘刚、王国维、熊十力、鲁迅等一批中西贯通的文化精英们的传承者。同他们这一代文化精英相比,无论从国学还是从洋学,无论从治学还是从修身,我们这一代人都是渺如浪沙了。读杜先生的文章,有一些共感,也有一些疑问,而所有的这些感觉,不仅仅来自于杜先生的文章,更多来自于对五•四以来中国精神世界变化的思索。就我看来,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被三个简单的词所吓怕了,这三个词几乎演变为中国人的宗教,现今看起来,它们已经成了中国人的精神桎梏。其一是“西方”。当清朝兴鼎之时,西方这个词同现在的含义是不一样的,现在的“西方”在那时不过是通技巧狡诈之术长毛夷人而已。只可惜,满清帝国在各色长毛夷的炮舰之下,成了屁滚尿流的废物。于是,连带着本身为满人之奴的汉人,更成了西方洋枪洋炮的震颤者。从那之后,西方的一切都被神圣化了,从西方的宗教到西方的哲学,从西方的精神垃圾到西方的精神革命,我们都视为至圣。于是,十八世纪以来的西方哲学,十四世纪的文艺复兴,就成了我们精英知识分子的精神法宝了。其二是科学。西方是怎样发达起来的呢?中国人常常说若没有中国的四大发明,西方也不会发达起来——这当然是一种精神自慰。在大多数人眼中,西方人之所以迅速发达起来,主要是科学——科学这个概念,我一直想找个百科全书查一查,我不知它是怎么来的,我相信它是舶来品,但又不是直译。我不知最初是谁先用了这个词,以这个词去替代更广泛的洋学。我现时无法考证,只想谈我对“科学”的一点浅见。上大学的时候,我也认为科学是神圣的,它发明和创造了我们现今世界这个极丰富的物质时代。它几乎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无所不能,只要拥有科学这个利器,我们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会傲然立于世界之林。现在,我相信科学仍然起着它“广大无边”的作用,但我更想说,它不过也是个“宗教”,甚至是“伪宗教”而已。凭什么这么说呢?凭的是后果,我们对科学的迷崇已经达到迷信的程度,同对宗教的虔诚没有什么区别,认为科学无所不能。而实际上,科学并不是无所不能,它当然能给人换狗的心脏,让人延喘,它甚至能破解人类基因密码,去生产人类,但它仍然解决不了人的起源和人和归宿的问题,它仍然没有耶稣那使人复活的伟力。它虽然登入太空、深入地极,但它仍然摆脱不了地球和人类的概念范畴。就最简单来说,科学解决不了邻里之间的争端(它或许会加速结果,如用枪干掉邻居),更解决不了民族之间的纷争。它也解决不了作为个体人所遇到的所有问题:007没有女人也不行。相反,它的弊病却越来越“宏伟”了。原子弹、臭氧层、白色污染、环境退化等等,我们曾赖以生存的美好的世界如今被科学搞得乌烟瘴气。而如今,科学更沦落为“创造利润”的武器。当然,这一切都是我的偏见。其三是物质,十四世纪欧洲开始的资本主义的萌芽,十八世纪英国兴起的产业革命、法国兴起的唯物主义哲学,就象欧洲的黑死病一样在全世界蔓延,先是将美洲吞噬一空,接着是亚洲。于是,古老的中华文明也不得不承认只有唯物主义才是铁邦邦的真理。确实如此吗?我不必多说,历史自有公断。西方的文明,或者西方即意味文明,是五•四以来中国文化精英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这个词也是舶来品)不适合现代化(这个词是后来词)的一个真理。在西方迷崇的精神压迫下,知识精神的条件反射是对传统的反抗,传统的一切在他们看来都成了糟粕,成了阻碍中国进入20世纪或文明社会的滞障。于是,主要的文化精英借用西方利器集中火力打碎了孔家店(实际完全未伤及深肤),又高喊“拿来主义”从西方引进了无数的精神——马列主义其一,其后果是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失去了以往的“重心”,成了“生命中难以承受之轻”的另一种沉重。而反复的权利斗争又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切割得更加零碎与迷惘。最终,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就如同崔健所唱的“一无所有”了,于是,人们只是盲目的追求物质、盲目的赶时髦,正如同“泡泡裤”在神州大地每个角落同时流行一样,更多是为物欲所诱发的无比贪婪。归根结底,我们失去了民族的优秀文化,也失去了自信的根基。杜先生在论述新儒学的时候,在强调儒学的优秀品质与存在的合理性时,常常借用西方人的观点——有时是正证,有时是反证。同时也经常比及西方精神世界的发展与变化。论及“哲学”这一概念,也涉及西方一些著名人物,如萨特、佛洛伊德等。其实,我认为大可不必,中国的文化精华自有它的特点与优点,也有它的劣势,但没有必要去用西方的东西标榜或牵强。一个民族的东西永远会是这个民族的,就象俄罗斯的伏特加不可能成为法国人的嗜好一样。但这也不意味着拒绝开放与融合,正如杜先生所说,中华文化实际上是多元文化共生的混合体。我始终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精华有它很好的优点,无论是老子的、还是孔子的东西,都很少有宗教的那种精神压迫,也没有天堂的空头许诺,但它却为中国人提供了方方面面的精神需求。老子为人们提供了宇宙的本源、人的本源与归宿的问题——随自然而轮回的观念,“道法自然”是人类的最高悟境。孔子的东西给了人作为社会人所应遵循的准则,构筑了一套真正符合人之常情的伦理秩序。这些都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我觉得我们当代人、五•四时期的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应是过激和盲目的,他们实际上没有区分清楚一些关系,譬如国家与政治、政权与政党、民族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把一些东西相混淆,如把本来是政权的、政党的、人的弊病算到了传统文化上去了。其实,不是传统文化不好,而打着传统文化的幌子的人行自私自利的行为不好。正如同袁大头的银圆上袁世凯同银子的关系一样。我们的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正如同发源于昆仑山和唐古拉山之间的长江与黄河一样,在漫长的流淌中,被污染被糟踏了。我们应寻找到它最纯洁的本质——那些优秀的东西。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我还真是不看好儒学第三期的发展,限于高级知识分子的修身养性吧。儒学复兴与当代启蒙问题置于跨文化研究视域下,隐含着现代性的面孔,区分不是前进的保障,重要的是先破而后立,圣王这种思想对普通人来说还是如同仰望空中楼阁了,杜先生的影响主要在香港台湾的原因也是如此。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