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考古记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3-2
ISBN:9787100096454
作者:[英]斯坦因
页数:424页

作者简介

斯坦因,英国考古学家、探险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亚考古领域集大成的领军人物。本书是斯坦因对中国新疆及中亚地区进行四次探险的纪实之作。书中通过记录大量的考古挖掘,首次揭开了诸如楼兰、尼雅等古国的神秘,具有珍贵的史料意义,对于我们了解该地区的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书籍目录

著者序
第一章亚洲腹部的鸟瞰
第二章 中国之经营中亚以及各种文明的接触
第三章越兴都库什以至帕米尔同昆仑山
第四章在沙漠废址中的第一次发掘
第五章尼雅废址所发现的东西
第六章尼雅废址之再访和安得悦的遗物
第七章磨朗的遗址
第八章古楼兰的探险
第九章循古道横渡干涸了的罗布泊
第十章古代边境线的发现
第十一章沿着古代中国长城发现的东西
第十二章千佛洞石窟寺
第十三章秘室中的发现
第十四章千佛洞所得之佛教画
第十五章南山山脉中的探险
第十六章从额济纳河到天山
第十七章吐鲁番遗迹的考察
第十八章从库鲁克塔格山到疏勒
第十九章从疏勒到阿尔楚尔帕米尔
第二十章沿妫水上游纪行
第二十一章从洛山到撒马尔干
附录
一 斯坦因第三次中亚考古略记
二 斯坦因黑水获古纪略
三 俄国科斯洛夫探险队外蒙考古发现纪略
四 十九世纪后半期西域探险略表
索引

内容概要

斯坦因,原籍匈牙利,是一名犹太人,1904年入英国籍。考古学家、艺术史家、语言学家、地理学家和探险家,国际敦煌学开山鼻祖之一。他是今天英国与印度所藏敦煌与中亚文物的主要搜集者,也是最早的研究者与公布者之一。他的许多著作至今仍是敦煌吐鲁番学研究者的案边必备之书。曾经分别于1900-1901年、1906-1908年、1913-1916年、1930-1931年进行了著名的四次中亚考察,考察重点是中国的新疆和甘肃,所发现的敦煌吐鲁番文物及其他中亚文物是今天国际敦煌学研究的重要资料。


 西域考古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本书是斯坦因结合自己1900年、1906年和1914年三次在中亚地区探险的经历所作的简单的、更为通俗的汇报(相比之前每次探险之后做的专题报告而言是简略一些的,书中这种痕迹比较明显),行文中三次探险是互相穿插的。斯坦因本人探索的目标是在原来的中国西域地区,大概包括今天的中国甘肃和内蒙古西部、新疆、中亚阿姆河流域、伊朗的东部和克什米尔等地区,寻找文化交融的历史表现。这一地区在漫长的历史中,先后被波斯人、希腊人、印度人、阿拉伯人、中国人、吐蕃人、回鹘人、蒙古人和中亚及中国新疆的游牧民族统治,文化交流非常频繁,表现在探索的发现上,就是其所发现的各种文物中,有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的体现,这些不同的艺术风格,或单独地存在于单件艺术品中,或共同存在于同一件艺术品中。在语言上,这些文化交流也有体现。从整体上来说,斯坦因不是汉学家,他所致力的也不仅仅是中国一国的文化,他的历史和语言功力不强,但考古和探险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探索精神也是卓绝的。中国人对斯坦因最耿耿于怀的事情是他从敦煌道士王圆箓手上骗走了大量敦煌文物。然而实际上,真实情况让人很难受。斯坦因虽是靠骗,但是还给了王圆箓很多钱,圆了王圆箓整修佛寺和保护文献的梦(他向斯坦因兜售文献,是为了保护一批他认为极为珍贵的文献,以免斯氏染指),这批文物也得到了妥善处理。而随后中央政府听闻国宝流失而勒令文物入京,则变成了不折不扣的悲剧:官府到千佛洞收缴文物,狠狠勒索了王圆箓一笔,运输过程中管理不精,出现了很多文物遗失的现象(在斯坦因的记载中,1914年他再赴敦煌途中,常遇到向他兜售敦煌卷子的当地人),入京后也有人以私谋公,将卷子据为己有。等到斯坦因1914年再到敦煌时,历经劫难的王圆箓已经开始主动合作向他出售敦煌卷子了。斯坦因的记载是否真实,我不知如何考证,但这个事实实在让人很难受。当时皕宋楼的藏书被日本人买走,敦煌的卷子被人劫走,令很多人心中无限感慨,国运艰难,中国人连自己的文化遗产都快保不住了。 本书是根据中华书局民国二十四年向达先生的译本,2013年再出的。向先生也是先贤,但囿于民国年间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仍在讨论之中,所以此书的翻译也就不甚理想,许多地方晦涩难懂,语义紊乱,简直有如现在初中生的英语翻译(附录里面向先生用文言写的文章,反倒是文义通畅),然而近八十年间再无新译代之,就太不像样了。第一次在豆瓣写书评,个人见识鄙薄,多有疏漏,还望各位指正。

精彩短评 (总计43条)

  •     一个自恋的作者,反而可以折射出一些历史的复杂。敦煌王道士那段,的确让人深思。
  •     民国版熟读,这本有必要花钱么。。。
  •     值得注意的是,倘若没有西人的盗,无论敦煌的壁画还是经卷,亦只不过是静静躺在那里发霉而已,国人之不重视己之文化,莫此为甚~~~
  •     翻译得真是好,用字真是雅。一口气读完很有意思。作者的确在我国争议颇多,但是就像他自己说的,第二次来的时候很多经书已经散落到了各处,要是真的一次买完了,说不定更成系统一些。在大英博物馆看到的一些他带回去的佛像、壁画和文书,真是很美的东西。在中亚的穿行让人佩服,风景让人向往,历史让人回味。今年去敦煌。
  •     本书为民国34年译本,鉴于时代所限许多地方晦涩难懂,语义混乱。希望能出新译本
  •     顺着南疆的旅行,读完了这本书。只有你亲自走过南疆,才体会到斯坦因的探险之路有多艰难。
  •     一種有點奇怪的世界觀,一些逐漸熟悉起來的地名,以及最後以撒馬爾罕爲終點的旅行。
  •     因为新疆的发掘与游历,回来便找来这本来看。有些熟悉的地方,有些陌生的地方。总觉得有些举重若轻的叙述感。觉得很无奈很可惜。
  •     需要脑补,看完之后好像也去走一遭
  •     冲着想看看王道士怎么卖宝那段故事买的书,从后来看要是当时王道士都卖给了斯坦因,对那些佛经和绘画的命运也许是好事。
  •     斯坦因对中国新疆及中亚地区进行四次探险的纪实之作。书中通过记录大量的考古挖掘,首次揭开了诸如楼兰、尼雅等古国的神秘,具有珍贵的史料意义,对于我们了解该地区的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草草读完,有些有关地理和文物的细节没有看。
  •     斯坦因是有多大的勇气混迹在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真让人佩服。他很聪明的把自己考古和千佛洞所得全部运回大不列颠博物馆,并给当时著名的沙畹等汉学家研究,这对西域研究深有价值。
  •     这种书必须对照地图读才有意思,因为斯坦因本质上只是一个品行相当可疑的探索发掘者,而不是沙畹这样的学者,也不如斯文赫定会讲故事。看敦煌部分更是感情复杂。以及,堂堂商务馆,向达的民国式翻译不能做一点当代审校吗?
  •     英国玄奘偷盗记
  •     前半部分翻译有些拗口,且翻译中有不少错误,但仍掩盖不了探险家的雄心和意志。
  •     这本可以当做探险回忆录看的,斯坦因个人学养一般,无法和伯希和并论,这本书的内容研究性不强。不过如果要是研究这些19世纪末的探险家很是很重要的一本书。向达先生的译本很早,有些地名要重新确认下。
  •     Stein虽被尊称为敦煌学开山祖师,但其人实乃一Explorer、Robber,而非一Sinologist。观其不通中文,所掠之汉字文书全须携至法国Chavannes教授处鉴定研究便知。
  •     關於樓蘭的記述並不多,但學術性還算比較強。斯坦因的文筆真是dry,看起來也很像戰利品登記文書,以及書中不少地名湖泊河道名跟現在的名稱對照不起來,略困擾。但還是那句話:學術性比較強。王道士的事兒在書中有所記載,看完很囧。囧的不是斯坦因,而是被教科書欺騙多年——雖然老早就知道教科書是騙人的。
  •     伟大的大发现时代
  •     大一有次在图书馆看的,当时虽然知道斯坦因很重要,但不知这本书有多重要。直到后来去了敦煌,看过的一些丝路专著常提到它,有机会再看看吧。毕竟有很多一手史料,很珍贵。
  •     去了敦煌之后专门读了敦煌千佛洞三篇,非法也好合法也好,敦煌最终以这种方式重新回到了人世间。
  •     略散乱,翻得也比较奇怪,附录真好。
  •     文字干巴巴但也不至于读不下去,看的时候最好得把那些地名方位搞个清楚。王道士的事出乎意料!
  •     “西域”二字本来就十分有吸引力不是吗?“楼兰、千佛”,大千奇观。自从无意了解到彭加木失踪事件后,对这类书简直感兴趣到停不下来…(这本书类似游记,点不多,我只是喜欢看图片…虽然是黑白
  •     到后面就是为读完而读。。累
  •     行为不凡,写得一般;不知什么原因,这样的书居然一张地图也没有!
  •     流水账,枯燥乏味,认真读过的只有关于敦煌的那两章,其余的均草草翻过。
  •     看封面,有些担心纸质会粗糙、字体会是80年代那种有些厚重的硬字,所幸纸质不错、字体符合现在的审美。专业的书籍,如能更重视书籍整体设计的话,会吸引更多人。价格比较贵。
  •     很好看。非常细致的叙述,文笔佳。将考古纪事与人文风光融汇一体。完整记录这一段史实的第一手材料。斯坦因的确有诱哄、盗取中国文物的行为,不过仅从工作角度而言,算得上是一个非常好的文物考古学者。敦煌文物在押运京城途中大批散失,更令人痛心,政府之颟顸与相关人员的无知,真是让人不得不想象,即使没有斯坦因,敦煌就能完整保存?
  •     老师听说我对西域感兴趣,特地找来送我
  •     有36年的PDF~~
  •     1.西域城市兴衰与河流水源有着莫大的联系。2.关于王道士,搞文学的骗了我这么多年,要尊重史实。
  •     河西走廊旅行指南册。
  •     西域,人类文明的另一个地中海。如此迷人,又如此神秘。
  •     地理以及佛教以及等等知识的匮乏,让我读得很吃力,最后两章实在啃不下去……之后边读边查资料吧……
  •     通勤路上陆续读完了此书。斯坦因在中亚和西域的荒漠和山谷里不断发掘出的众多军事据点和屯田的遗迹,证明了我们的祖先绝非善类,承受着巨大的人力物力的牺牲,在丝绸之路上经营着殖民地和安全区。国势渐微之后才不得不退出,转而爱好和平。 书里最感兴趣地桥段当然是王道士出卖敦煌文物的始末。这批文物由斯坦因苦心护送至印度转英国,妥善保存和研究,开创了敦煌学。时值满清末年民国初年。辛亥革命,然后各系军阀混战,然后八年抗战,国共内战,文革,改革。这些文物若在故国的话又会面临如何的命运。大英博物馆是个不错的归宿,敦煌学也成为了国际性的文化学,这些文物也算是物尽其用了。
  •     这本书是研究近代西域地理状况,西域考古成果的优秀书籍,但是翻译以直译为主,比较生硬。
  •     这种类型的书还是要看精装版啊,终于知道过儿为啥要凑八十多个人的购书费申请买精装版的了
  •     不像是考古,倒像是一篇探险报告。 关于敦煌的经书的记载还是值得信赖的。 王道士并不是不爱护,只是不懂其价值。
  •     斯坦因,商务印书馆学术名著从书------难看的书,既无学术,也不名著。
  •      本世纪初,当中亚探险进入学术突破—代表性的成就是斯坦因的调查、发掘以及随后西方学者如沙畹(E. Chavannes)的研究—的新阶段时,中国学术也正在经历着由传统向近代的跃进。中亚探险所造就的国际学术新潮流光彩四溢,包括汉文典籍在内的东方文献,已经被纳入到这个新的研究领域中。斯坦因在《西域考古图记》中多处引用《汉书》和《后汉书》,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准确地理解。这个新学科虽然生长于西方学术传统之下,却面对着完全陌生的资料和问题。结果,新学科扩张了西方学术的传统领域,其触角已伸展到中国学者的眼鼻底下。这一情形,与19世纪中后期西方把中国强行并入西方的商业世界,有着惊人的近似。中亚学,或称西域学,无论其研究范围还是研究手段,都无法回避有着无比深厚传统的中国历史。
  •     中华书局, 1936.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