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群众

出版日期:2015-10-31
ISBN:9787807680830
作者:吕德文
页数:284页

作者简介

直击中国基层治理现场
揭示乡村治理中隐藏的文本
理解城市暴力兴起的潜流
“三农”是中国的立国之本,“三农中国书系”涵盖农业、农村、农民的各个方面,呈现和清理中国社会最基础、最翔实的现状,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国家治理提供精确可靠的参照依据。
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社会潜力,在 执政党走到今天的时候,我们还能不能“找回群众”,以重塑基层治理? 本书着眼于新时期基层治理转型中的群众路线实践机制,通过研究改革开放后群众路线的嬗变,来理解基层治理转型的基本逻辑。对完善城管执法体制、提高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本书所研究的群众路线工作的简约治理、中心工作和综合治理三大机制,也是城管工作的主要机制,在理论上说明了城管工作也是群众工作的一部分。
本书第七章《社会管理中的群众路线》,专门研究了近些年来武汉市城管委进行的“城管革命”,指出了“城管革命”的作用及限度。本书的从政治社会学的角度,系统研究了“群众路线”作为意识形态合法来源和国家治理的主要手段,在当前的困境和焕发生机的可能性。这对于改善城管工作,重新审视“疏堵结合”、“柔性执法”的做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为此,武汉市城管委专门邀请本书作者吕德文副教授为《城管聊天室》第13期的嘉宾,围绕《找回群众:重塑基层治理》一书的主要研究成果,探讨化解街头执法困境、完善城管体制的相关问题。

内容概要

吕德文,社会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长期从事田野调研,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社会学,近期学术兴趣为乡村治理、城市街头治理研究,《找回群众——重塑基层治理》一书是其最新研究成果。


 找回群众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群众路线大致可以分成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群众观点,二是群众工作方法。群众观点的核心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了解群众、服务群众,认真对待群众提出来的要求,与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群众工作方法的核心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办法来解决群众的问题。也就是说,群众路线一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是要依靠群众来解决问题。群众观点与群众工作方法之间存在着复杂且微妙的关系。在实践中,丧失了群众观点,就容易出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正是当前中央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各级政府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不只是让群众办事不方便的问题,而且严重影响了我党与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但是仅仅强调改变工作作风,强调为群众服务还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服务群众的办法,要有做群众工作、解决群众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否则,作风的改变就不可能持续,群众工作就依然无法做好。基层治理是直接与群众打交道的领域,这个领域集中体现了群众工作方法的实践效果。但基层治理并非只是基层干部的事情,更非基层干部服务态度的问题那么简单,因为本质上讲,基层治理的规则来自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来自中央对基层治理制度的安排。仅就乡村治理来讲,取消农业税前,乡村干部面临完成税费任务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巨大压力,而不得不与群众“打成一片”,以致于出现了很多恶性事故,“三农”成为问题,“三农”工作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后来,中央下决心取消了农业税费,之前“打成一片”甚至严重对抗的农村干群关系很快得以缓解。与此同时,中央财政开始向农村进行大规模转移支付,越来越多的资源进入农村。本来,按我们的想象,不仅不向农民收钱,而且给农民越来越多钱,农村干群关系应该十分亲密,三农问题应该不再存在了吧?出人预料的是,新的时期,转移资源仍然有问题,其核心是,国家资源进村了,农民却丧失了主动性和主体性,成了看客,甚至还在有机会时敲国家的竹杠。更糟糕的是,在国家资源下乡的过程中,农村有关系、能力强、兄弟多的人,可能“会哭的孩子有奶吃”,通过向上面伸手,通过提无理要求,“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从而得到远比一般农民多的资源。既然关系可以获得资源,哭闹可以获得资源,那么,那些身体有残疾、精神有问题的人,也就可能凭此向上级要更多好处,且一次得到满足而次次都来伸手。这样一来,在取消农业税,国家大规模向农村转移资源的背景下面,地方政府陷入到与各种有关系(比如有兄弟在北京当官或在媒体当记者)、拳头硬(兄弟多,兄弟中有人是黑社会老大)、身体有残疾、精神不正常的“刁民”打交道之中,陷入到要花钱买稳定买平安的怪圈中。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越是态度好、有耐心,越是花钱买稳定,就会激起越多人走入到“刁民”式的维权中来,由此出现了当前农村基层治理中常见的“刁民”代表农民,农民变“刁民”,最后基层治理陷入困境的情况。从群众路线的内在矛盾来看,取消农业税前的基层治理,也许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真有问题,群众观点贯彻地不好,但是,接近群众、依靠群众从来不是问题,基层治理甚至将群众工作方法制度化,形成了吕德文所说的简约治理、中心工作、综合治理等工作机制。这是因为,乡村干部在收取税费过程中,与农民“打成一片”,每向农民收一块钱上来,都会听到农民无数的抱怨、要求。等到税费征收任务完成了,乡村干部坐下来,不用讨论就知道应该在农闲季节办哪些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事,然后合理利用乡村有限资源,办上一件是一件。这个意义上讲,取消农业税前,因为收税必须与农民面对面打交道,而使乡村干部极其了解农民需求。而为了降低下一年收取税费的难度,乡村干部也一定会想方设法解决农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表面上看,取消农业税后,基层治理中的国家与农民关系变好了,群众观点得到了贯彻,因为很难再出现涉农恶性事件。可实际上,这却暴露了基层治理中更为深层的矛盾,连最为基本的接近群众、依靠群众也成了问题。地方政府不向农民收取税费,没有再与农民“打成一片”的动力,农民有什么需要,地方政府不了解也不关心,农民的喜怒哀乐与地方政府几无关系。只有当农民找上门来,地方政府才被迫应付。而在资源下乡背景下,在维稳思路下面,地方政府倾向于“人民内部矛盾人民币解决”,这让占农民人数1%的“刁民”首先捕捉到“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和“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的获取资源的机会,“刁民”获得好处,就会刺激其他人学习,“刁民”越来越多,地方政府不堪应付。当前基层治理的主要问题是,地方政府不深入到基层与农民建立血肉联系,没有动员群众所形成的正气,在原则问题上态度模糊机会主义盛行,不讲政治。当地方政府所接触到的“群众”只是极少数的“刁民”时,基层干部的作风改变,迎合的是特殊人群的利益,反而会损害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仅不能化解基层治理的困境,反而会进一步加剧危机。因此,真正的群众路线就不只是要转作风,而且要真正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的真实需求,解决群众真正的问题,就必须有与群众观点相适应的群众工作方法。无原则的息事宁人的工作作风,与其说是群众路线教育所要求的,勿宁说是群众路线教育所反对的。讲原则讲政治及通过动员群众所形成的正气,正是吕德文所要找回的政治吧。2013年8月22日下午于九宫山原文系《找回群众——重塑基层治理》序言
  •     社会转型时期,面对人群结构复杂、流动性大,小业态繁华,管理交叉点多的街头执法难题,如何破解?近日,由武汉市城管委主办,人民网湖北频道、凤凰网湖北频道、新浪湖北及长江网承办的《城管聊天室》走进洪山区,看看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副教授吕德文,洪山区城管委主任赵扬,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魏程琳博士,洪山区城管执法队员桂文静如何破解街头执法难题。拥有“卓刀泉商圈”的洪山区,拥有37多高校,这个没有大商场的“商圈”是武汉市流动人口、服务业、小业态最繁华的区域。大量的学生和流动人口决定了洪山区的消费特点特别适合小商贩,街头执法难度凸显,矛盾集中。街头执法如履薄冰柔性执法得到更多善意回应吕德文教授认为,与室内执法管理相比,街头执法的开放性以及多种外力的干扰导致其可控性更低,执法者与商户原本平等的关系在执法的弱势环境下,显得地位不对称,执法力量不协调。赵扬主任说,促进执法能力的提升,一方面需要依法依规,另一方面则需要文明执法,这个过程需要商户的积极配合。桂文静作为一线城管队员,在长期的街头执法工作中常常觉得自己是“弱势群体”。每天面对形形色色的的人群,稍有不当,就会被曝光放大,“街头执法如履薄冰,压力很大。”桂文静说。对于执法人员社会公共形象的树立,近年来武汉市也做了不少探索,比如柔性执法、鲜花执法、微笑执法等。对此,吕德文教授认为,这种探索实际上是群众路线的演化。柔性执法在群众中也慢慢褪去了“作秀”的舆论色彩,桂文静在执法中也觉得对于柔性执法,外界舆论从一边倒的谴责逐渐转变为谅解。为了规范小商贩,引入更多的夜市,帮助残疾商贩协调物业费等,都让城管执法队员的工作得到了更多群众的点赞,柔性执法得到了更多的善意回应。卖萌执法要有一定限度实际功效有待考量魏程琳博士认为,卖萌执法在实际操过程中要有一定的限度,其实际功效还需要考量。柔性执法能初步改善街头执法的矛盾,但根本上还需要建立执法权的权威。赵扬主任认为,执法水平的提升,执法人员队伍建设是基础,除了提升城管队员和协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外,还要鼓励多途径解决占道经营等问题,综合推进城管工作,要落在实处,具体到每个路段、每个城管中队。对此,魏程琳博士认为,很多行政指令的落实力度差,这主要是末端治理问题,需要理顺体制机制。街头商贩仅20%属弱势群体执法过程要平等对待街头执法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舆论普遍认为街头商贩是社会弱势群体。对此,曾经“卧底”体验街头商贩的城管队员桂文静说,在闹市街区的商贩,只有20%的人是真正意义上的“弱势群体”,社会大众用“弱势群体”的概念去定义这个群体是不准确的,群众对于这个群体的不正确认识也会让街头执法队员在执法过程中承受很多的压力和不当的指责。对此,吕德文教授解说,闹市街头商区,其资源是有限的,很多商贩是有限资源的占有者,与大众意义上的“弱势群体”无关。“执法工作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执行,这与法治意义不符。”赵扬主任认为,城管队员在执法的过程中不能走偏了,不能基于对一个群体强势或者弱势的判断来进行执法方式的选择,执法过程要提升效率,必须疏堵结合、公正对待。吕德文教授认为,十八大以来,对于城市的系统化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城管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作,需要各个部门提供一定的资源保障“大城管”体系的有序运作。关注公共效率、维护公共利益,需要在全会树立法治观念,达到共治共享。
  •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社会结构失衡、农民价值剧变、矛盾冲突层出不穷,都给党的群众路线的贯彻带来了挑战。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不仅要着眼于对党的组织方式和工作方法的研究,更重要的是结合农村社会基础的变革,理清农民、村集体与党和国家的基层组织之间的互动机制。因此笔者认为,三农研究者一定要走出书斋,走进农村、走近农民,才能真正厘清群众路线的基本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研究方向的硕士,农业经济方向的在读博士,常常苦叹当前的农村研究者“逃离群众”的现实,很多三农研究既“不接地气”、更“不接仙气",文字飘在半空中,对现实和理论都没有太大推进。“三农”研究很“热门”,很多学者都乐于分杯羹,但实际都是在“消费三农”,走马观花地看了看或是为某种“情怀”就做出了大量文章,漫天的“三农研究”却常常让我这个小博士生感叹“无书可读”。偶然在“新乡土”的微信公众号看到吕德文老师的《找回群众》便买来看了,终于找到了“实在的”感觉,读完非常畅快,一种久违的阅读快乐。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作者扎实的农村调研经验和深刻的理论思考,他绝不是在自说自话,而是在与听农民说话、在与社会对话,回应的是农村社会中最真实、也是最紧迫的问题。虽然作者没有刻意追求时髦的理论或概念,但这种直面现实的研究却恰恰都是最前沿的问题,作为一个农村研究者,给我带来了很大启发。这个时代并不缺少阅读,也不缺少书,但好书却真的不多。我觉得《找回群众》是一本很不错的书,找个静静的夜晚,放下手机,认认真真地听作者讲述自己的调研和思考,让我们的思想也跟着他慢慢沉淀下来,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享受。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基层治理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天然场域,脱离了群众的基层治理不但成本高到难以承受,更重要的是将丧失其基本的治理能力
  •     农村研究经典
  •     个人认为,书里书外探讨的城市街头执法,有三点非常具有启发性:一,街头本身具有高度公共性、开放性、流动性,与封闭型可控制的执法环境形成鲜明对比;二,在这样的执法环境下,在职权分工上,城管部门又处于城市科层体系纵向上的末端部门和横向上的弱势部门,其执法权威和执法成本需要多方考量,这是需要我们正视的一点;三,加之摊贩本身高度复杂和分化,摊贩真的是弱势群体吗?这一点,往往被我们所忽视。在这样的街头环境中,执法权威和效率如何保证?事后救济机制如何设立?等等,找回群众一书,从非常独特的角度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值得一读!!!访谈视频参见:http://hb.people.com.cn/n2/2016/0601/c195930-28438195.html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