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星下的布拉格》书评

出版日期:2014-11
ISBN:9787536069421
作者:[捷克]海达·科瓦莉
页数:350页

寒星下的布拉格,红旗下的蛋

这是林贤治担任责编并推荐的一本好书。一个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又遭遇了铁幕下的极权统治,充分感受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经历各种荒诞诡异的事件,直至人民觉醒的布拉格之春。对人性的刻画极其真实残酷,对于新政权的腐化堕落、官僚主义和意识形态至上、阶级斗争为纲的描述,仿佛一面镜子,虽然中捷两国相距千里但是却如出一辙,都是红旗下的蛋。作者的文笔出色,反思深刻,翻译也很到位,唯一不解的就是前后人名不一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举个最极端的例子,作者的帮佣的名字就有马然卡、马冉卡、玛丽安卡、玛丽安娜等四五种不同的译法,甚至前后两页紧挨着的都不一致。到底是校对的问题还是翻译的问题不得而知,但是好在瑕不掩瑜,值得推荐。

玻璃心速效救治丸

这是一本令人动容的书。历史赋予文字的复杂性远远胜过小说,你完全可以把它视作一以专制集权制为主题的小说来读,最不可思议的20世纪史是书中素材最诚实的供给者。海达科瓦莉,一个比铁更顽强的犹太人,女人,逃出了惨无人道的集中营,步行回到祖国,回到故乡布拉格。在到处是德国警探的大街上,没有人敢收留她,她四处碰壁,几乎投河自尽,终于在朋友的援助下,栖身在地下游击队中。她有幸和同样幸存的丈夫鲁道夫重聚,然而大背景却很快折换出了新式荒诞。鲁道夫大难不死,被国家委以重任。却随着集权统治加剧,忠诚不二的鲁道夫卷入了一场政治清洗,在和海达匆匆一见后默默死于绞刑。海达也被解除工作,拖着贫病之身,勉强抚养儿子。布拉格之春,终于让她看到了国民的觉醒,然而此刻,当年义无反顾的回乡之路,却指向了边境。最终,因为热爱她离开了祖国。这本书之所以给我带来极大的振动,无疑来自海达这个既作为叙述者也是亲历人的人格魅力。她的口吻,冷静、简洁,许多不能承受的大悲喜在她笔下变成了轻描淡写的完成时态。没有矫饰,却惊心动魄。集中营一节,她以人性对话邪恶的勇敢,冒着生命危险逃离集中营的果断和不顾一切走回故乡的坚毅,让人过目难忘。那些现代社会娇养出的玻璃心、公主病和一切所谓苦难,在她背负的历史重压面前,几乎不值一谈。作为读者我更愿意谈论的,是一个女人智慧、勇敢和坚韧的强度。她做下了太多切关生死的决定,成熟女人的决定。在集中营中伺机逃出后绝不回头,战后为了争取一小间遮风避雨的居所智斗房管所,在丈夫被捕后只身奔走寻求所有一线尚存的希望,在编辑工作被褫夺后,为了糊口强行适应机械操作的糙活儿;病到垂死,连家具都被政府变卖,依然不屈不挠地活着;在所有寡妇都背弃丈夫时她拼死探监;在丈夫被枪决后,穿着孝服招摇过市以示悲哀;对于亲人朋友,她能够隐忍,伊万直到15岁才真正了解父亲的死;对于敌人,她敢于申辩,仅凭知识女性的头脑向一切暴力与丑大声发难。她的敏锐,当捷克再度成为捷克,而不是德军治下的。丈夫鲁道夫以百倍热情投入政府所委以的重任中。海达却很快嗅到了其中的危险,“那些像蠕虫一样可憎恶的人悄悄潜入到党的各级部门。也许那些人,才是党的脊梁骨呢。正像对外宣传的,那些怀抱理想的知识分子和工人才是党的外围人员,是这些人渗入了党内。不过,即使是那些诚实的理想主义者,在党夺取了政权,他们被分派工作后,也开始起了变化。人们常说,权力使人腐败,我倒认为,在我们国家,腐蚀人的不仅仅是权力,还有”随着权力带来的恐惧。一旦一个人有了权利,就怕失去它,因为在我们这个共产主义社会,一个人失去权力后,不是从社会的一个阶级降落到原来的位置,而是一直坠落到谷底。爬得越高,跌地也越惨;一个人的权力越是膨胀,他失去权力的危险也就越大,他也就变得愈加害怕起来。一个以恐惧维持的权势,一定是一个极残忍、也极危险的集大成者。”没有灵魂交谈,逐渐丢失的歌剧夜晚,让海达意识到这份工作对一个人构成的侵蚀和剥夺。她强烈要求鲁道夫辞职,从日渐变相的政治体制中抽身出来。果不其然,很快鲁道夫被扣上了莫须有的污名,随后是整个家庭从经济来源到尊严的全面崩零。但作为一个女人,国家机器下最无足轻重的小卒,她的先知先觉愈发显得脆弱和充满了反讽色彩。她的智慧,长久的苦难和天赋直觉似乎在她身上调配出了太多的关于人生、人性与政治的深刻洞见。面对不论是集中营还是集权主义,她最先捕捉到的不是历史灾难而是人性的损伤。“我们可以承受血肉之躯的苦痛;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的存在只是暂时的,最终将会死去。但是,对于人类冷酷地强加在同类身上的痛苦,是无法接受的。“唾弃一个公敌是这个国家长久的特性,可以说是民族传统,可对一个戴孝的寡妇,却是另一回事,尤其像你那样看上去孤苦伶仃的样子。”英国记者简莫里斯在讲述南斯拉夫时,也有过类似表达,他借用英国历史学家泰勒的话“南斯拉夫内战更加真实地源自人心深处”。身为女性,她以生活之名向政治发起抵抗,这抵抗是如此柔软以至于后者现尽了苍白:在鲁道夫被捕前夕,为了驱散不良预感,她陪儿子散步,买来鲜花装点房间:“那时唯一在商店门前没人排长队的,只有花店。晚上,我们开始给新生活安排计划:从现在起,我要每天锻炼身体,常探望朋友,多去些电影院和歌剧院,还要用更多的时间和儿子在一起。”她不顾一切强力地活着,大概也正源自生活带来的韧度。即使是在丈夫死后,她和6岁的儿子在透风的屋子里相依为命,她也依然带着儿子无视乱窜的老鼠和蟑螂,坚持在楼梯间里跑步锻炼。这抵抗在可见的当下的确微弱,但时间足以养育它:“在他刷洗碗碟或洗地板时,我们可以听到从楼下传来别的孩子在屋外街上游戏的声音。他那时虽然才六岁,却比很多成人还要成熟,还有责任心。他几乎从不去索求,相反地,总是一再地说他很好,什么都不需要。记得,只有一个夜晚,他若有所思地说:“在学校吃午餐,其他的小孩都从家里带去漂亮的苹果……”可在当时,就连几个苹果也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美梦。“今天,伊万住在伦敦。他是个成功的设计师,还著有一部关于艺术的情趣盎然的书。他设计的建筑,兼具美感与坚固,具有宁静的尊严。他和他的妻子、两个孩子,都是大不列颠——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民主国家——的公民。”读这样的句子,忍不住鼻子发酸,透出泪来。在像中国一样命运多舛的捷克,多少人为真理殉难,真理却随着时间推演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到修改。当看过了诸事沧桑,在一个春天发现国民集体觉醒时,海达终于找到了真理的意义,“真理,它最终是否能够战胜一切呢?真理本身并无法战胜一切。当真理和权力抗争的时候,真理往往被权力击败。只有民众变得强大起来,强大到可以捍卫它的时候,真理才得以最终取胜。”所谓革命理想、流血牺牲,剥去烦冗的历史背景,似乎总算在这样的结语里找到了一点不至被辜负的慰藉。海达,这样一个勇敢、敏锐、智慧的女人,背负了一段体量太大的历史。感谢她代人类受过,感谢她用一支冷静的笔记录下了这一切。当我们翻阅这本书,旁观海达的大半生时光,我们有机会重新检查、思考自己或经历,或错过,或正在遗忘的历史。不管怎样,所有富有品质的阅读与写作,终究还是为了保护我们的未来,确保它可以更加健康、更加通透并充满了那种照耀人性的光芒。尽管历史语境大不相同,但如果有可能,我愿意把海达作为自己修炼品质的终极理想。


 寒星下的布拉格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