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圣哲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04-1
ISBN:9787806275306
作者:鲍鹏山
页数:306页

作者简介

本书是青年学者鲍鹏山独具只眼、潜心解读春秋战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家与政治家的大文化散文著作。
全书共写人物十多位。有神情枯淡、不疾不徐地编织着草鞋,但内心却渴望鲲鹏展翅于九万里高空的庄周;有生活在颠倒与扭曲的世界心肠变得冷酷但又脱胎换骨超凡入化的老聃;有一路风尘、坐在马车上弦歌不绝,当看到弟子在用音乐教化陶冶百姓然后莞尔一笑的孔丘;有腰间佩带短剑、眼神中闪着坚毅之光,面目一片黧黑的“独行侠”墨翟;有天性刻薄,善于处事却不善于自处,能做大事却只能做小人,以致最终被车裂分尸的商鞅;还有不能安于现状因而也不能“诗意地栖居”于现实大地,最终只能无路可走而自杀的屈原……
全书视野宏大,能在大时代背景下展开人物内心深层次的文化冲突与矛盾,进而揭示人物悲壮的命运结局,给人以深刻的思想与文化的启迪。

书籍目录

序 贾平凹
1 颠倒的世界与哲学
2 黑暗王国里的残烛
3 向帝国挑战
4 王者师与大丈夫
5 永恒的乡愁
6 人在江湖
7 斯人自杀
8 养在深闺人未识
9 折断的双刃剑
10 斯人斯鼠
11 无路可走
12 昨夜星辰
后 记
附 录

内容概要

鲍鹏山,现供职于上海电视大学,出版著作数部,在《随笔》,《美文》等杂志发表文章多篇。《永恒的乡愁》、《人在江湖》等文化大散文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全国高中语文教材。


 寂寞圣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老子这样心机深沉却又单纯朴实。他只是对世界一个人了然着,灰心着。于是选择离去。出关之时,应着尹喜的请求,留下五千字的《道德经》。世人揣摩不定。鲍鲍说:老子出关而去是一件意义严重的事件,它表明,我们已经不配受哲学的引导;而我们自己由于迷醉与迷失于物质世界,也可耻地抛弃了哲学。鲍鲍这样揣摸老子出关的心情:我已经没有什么故事告诉你们了。我曾预言过劫数的到来。我曾以薄薄的柳笛吹起晚岚。然而那时你们甜寐于未朴的岁月之梦,白白地错过了时光。召唤已经传来,我将离去。在另一国度的土地上播散幻梦之粒。在我走进血红的夕阳之前,我留下这五千言的零乱缄言,在世纪的废墟中如散落的弹子,愿你们仔细收检。当一切都已堕落,一切都已不可为,你们就去玩弹子。老子有最阴险的用意,是阴谋调调的大代表。然而这一切并不是俗世历练的结果,而是在大周的守藏室里借助历史的洞若观火。我总觉得,老子是动了气的。他的语气那么恶狠狠,他的哲学那么彻底决然地阴冷。“无为而无不为。”做到这些却是要“绝圣弃智”的。“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为。”“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是如何彻底的愚民。我想象着老子写这一切时或悲愤或漠然的表情,只知道,他对这个世界是如何彻底地绝望着呢。我也喜爱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中说的话:老子之言亦不纯一,戒多言而时有愤辞,尚无为而欲治天下。其不为者,以欲无不为也。一如鲍鲍所言,鲁迅先生把几千年前扑朔迷离的老子看得透彻敞亮:老子的很多话,不过是发泄不满的愤激之辞罢了。
  •     高中时老师推荐的文库。那时还未有改版,相较于现如今通俗的光滑封面,原版的黄色褶皱显得更有质感,内容也是如数保留。新版的书有各种的推荐语,各种的商业包装。但已经不是很寂寞了,就像在高中时读此书的我,从未听闻有鲍鹏山一人。直到在百家讲堂看到这位黑黑的和蔼的作者,我才想起,好像书橱中有这么一书,与此人的神韵很是相似。鲍鹏山三字才回想起来。再次拿起此书,竟被序所吸引圣贤庸行,大人小心很多寄出去的稿件都石沉大海、作者当时的寂寞或许已经不在,但圣哲依旧。

精彩短评 (总计30条)

  •     赞同。很仔细的翻了几遍后来还去查了很多东西,真心不知道这种书看了有什么用。
  •     当作文素材看的,高三第二学期唯一一次去图书馆…因为我懒…当然只收集百家的言论和思想,作者的言论…恩有点怪怪的。
  •       从其文笔即可见其人逻辑思维能力一般,行文啰嗦夹缠不清。关键是对诸子百家思想的解读都是错的,开头“治大国如烹小鲜”这句解释就没理解对,后面就不看了。这样的书推荐给中学生干吗呢?中学生也不能随便糊弄啊!这不是耽误事吗?
  •     从书中去寻找自己想要的,纵观古今,放眼未来,循着先人的足迹探讨中国的文化源泉。
  •     有些华丽的文化散文,但好在不令人生厌。
  •     古来圣贤皆寂寞
  •     不是非常专业,但是文字非常吸引人
  •     我高中那会儿看觉得很牛,好像是前年吧,又翻出来看了遍,就觉得... 也就那样吧...
  •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思想的大文化散文集,全书视野宏大,揭示了老子,庄子,孟子等思想家哲人的思想。
       在哲人们的思想引领下,能够领会哲学的更高境界,仿佛自己的思想穿越时空。
       我们的毛概老师强力推荐。
  •     保留意见。
  •     有功力,欠火候。有些对古人的批评带着中国悲惨政治的阴影,当然,这也是正常。
  •     震撼
  •       平心而论,这本书只能作为应试材料,但对人生无用,对人的文学素养无用。我作为一个学生没看过那些百家学说,不过这次高考,湖北出题“上善若水任方圆”后,特意去读了下《道德经》,也去查过很多资料,熬了很多通宵了。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不尚贤不是不任用贤能的人,”贤“也不是什么有为的工具,而是不标榜贤才,使民对名利淡泊,那么那些庸人也就不会用阴谋诡计去争夺权位,那么在君王身边的只剩一些真正爱国爱民的贤才。
      
      “不贵难得之货”,大家试想一下,你拿着一块金子到一个荒郊野外去,你遇到一个农户,你将金子给他,他要了何用?他也许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更别谈书中所说的物质享受。而老子的“不贵难得之货”就是要人们对这些稀有之物不珍惜,让人民不知道这些金银珠宝是富贵的象征,不把它当成物质享受。
      
      文中说的“治国如烹小鲜”
      烹鱼需要三个阶段:第一,把鱼洗净加入调料放入锅中;第二个,等待贴锅的那一面烹熟;第三,翻过去烹另外一面直至烹熟。这里面的要点就是火候,如果翻来搅去,鱼肉就会碎掉;如果不动,就会一面烧焦,另一面却尚未烹熟。
      
      老子的“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干,而是倡导一种“无为而为”的辩证法,即在顺乎事物自身规律的前提下有所作为。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他看来,大道运行,自有其章法和规律,一旦人为干预,强制作为,就会陷入异化而不可自拔。具体到治国理政方面,就是要把主动权交给人民,多体察民心民意。要知道什么时候火候到,该翻面了,就该动了。
      
      而老子的三宝呢?
      这个要去看全文了,不要被书中的断章取义所误导了。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翻译:人人都说我德高望重,其实不然。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就没有人会这样说了。我有三宝,我一直都在持守着它。一个是慈爱,一个是节俭,一个是不出人头地。慈爱,能够维护众生,产生勇气;节俭,能够蓄精积德,能推至广远;不出人头地就反而能得到爱戴,所以能成为众人的领袖。今天如果让我舍弃这三宝,则必死无疑。三宝中,以仁慈最重要。有了它,站则胜,守则固,天也将卫护他,并给他慈爱和温暖。
      
      如此断章取义,真是大学者啊!
      
      看了这本书我也能理解为什么一首描写闺怨的诗《宜城放琴客歌》中的“上善若水任方圆”可以被加进高考题目,假如有人对其本意进行写作,我只能说祝你好运。
      
      最坑的老师尽然还要我们交读后感,你们自己问问自己,《颠倒的世界与哲学》一章中真的可以读出思想吗?这明明只是一个人的小部分事迹,还没百度百科全,此书何用,唯一就是语言稍风趣幽默,比其它书有吸引力可以让人读完罢了?
      
      后面的学者的书我也没看过,我也说不了,有心人自己去寻找。
  •     ★
  •     他推荐的,说实话,很好看。先秦诸子说真的并不好写,可是这位大叔实在是可爱,用他的话说就是的确有点点“愤世嫉俗”,就是这点儿心血让人从字里行间都感受到他的热度,他有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也不掩掩藏藏,我觉得这样才是有感染力的文章,无论读者认不认同,能说出来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判断已经很了不起的了。PS:也喜欢庄子,哈哈。
  •     因为高中的一篇课文喜欢鲍鹏山,大学图书馆借到此书却没有好好读
  •     很好很好的文化散文!
  •     做学问,为人,为己,早已模糊不清。
  •        高中时老师推荐的文库。那时还未有改版,相较于现如今通俗的光滑封面,原版的黄色褶皱显得更有质感,内容也是如数保留。
       新版的书有各种的推荐语,各种的商业包装。但已经不是很寂寞了,就像在高中时读此书的我,从未听闻有鲍鹏山一人。直到在百家讲堂看到这位黑黑的和蔼的作者,我才想起,好像书橱中有这么一书,与此人的神韵很是相似。鲍鹏山三字才回想起来。
       再次拿起此书,竟被序所吸引
       圣贤庸行,大人小心
       很多寄出去的稿件都石沉大海、
       作者当时的寂寞或许已经不在,但圣哲依旧。
      
  •     高三的时候印发过他写的孔子和庄子,行文很美就借了全本来看。作为先秦诸子百家的泛读本,写的充满了了情感。对老子的敬,对孔子的惋,对庄子的爱,对荀子的恶,对李斯的憎,淋漓尽致尽显纸上。
  •     《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高中课本里醉爱的一篇文章。当时记住了鲍鹏山。在大学的图书馆觅到了他的书。尚可 。
  •     有力量,有思想
  •     看看而已,别被作者的主观情绪影响了,建议还是先了解那些圣哲的书再来看本书,这样能保证自己不被误导
  •     黑暗王国里的残烛
  •     看了鲍鹏山眼中的庄子再去看看别人的所谓解读你就会觉得那些人说的都是狗P
  •     顶楼上,如果不通读《老子》的话,就不要发表言论——这样说可能语气不怎么好,但原谅我不会说话,其实我绝对没有看不起的意思,也许楼主读完老子后跟鲍的意见一致
    下面是我的意见:老子的确是个类似愤青的生物,但是仅限于政治,也没人把他回到原始社会当回事(仅限于最极端的那部分,无为而治那些地方还是有可取之处的),但我们从另一部分,即非政治来看(国外的学者们大部分研究的也是这个)我们就不得不感叹老子的智慧以及淡然了。这就是为什么国外很多人看不起孔孟而重视老子的原因了,相对于其他,老子更像个哲学家
    个人意见,勿当真
  •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众香拱之,幽幽其芳。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以日以年,我行四方。文王梦熊,渭水泱泱。采而佩之,奕奕清芳。 雪霜茂茂,蕾蕾于冬,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     不是圣哲。也。会寂寞。
  •       老子这样心机深沉却又单纯朴实。
      他只是对世界一个人了然着,灰心着。于是选择离去。
      出关之时,应着尹喜的请求,留下五千字的《道德经》。
      世人揣摩不定。
      
      鲍鲍说:
      老子出关而去是一件意义严重的事件,它表明,我们已经不配受哲学的引导;而我们自己由于迷醉与迷失于物质世界,也可耻地抛弃了哲学。
      
      鲍鲍这样揣摸老子出关的心情:
      
      我已经没有什么故事告诉你们了。
      我曾预言过劫数的到来。我曾以薄薄的柳笛吹起晚岚。然而那时你们甜寐于未朴的岁月之梦,白白地错过了时光。
      
      召唤已经传来,我将离去。在另一国度的土地上播散幻梦之粒。在我走进血红的夕阳之前,我留下这五千言的零乱缄言,在世纪的废墟中如散落的弹子,愿你们仔细收检。当一切都已堕落,一切都已不可为,你们就去玩弹子。
      
      老子有最阴险的用意,是阴谋调调的大代表。
      然而这一切并不是俗世历练的结果,而是在大周的守藏室里借助历史的洞若观火。
      我总觉得,老子是动了气的。
      他的语气那么恶狠狠,他的哲学那么彻底决然地阴冷。
      “无为而无不为。”
      做到这些却是要“绝圣弃智”的。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为。”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是如何彻底的愚民。
      我想象着老子写这一切时或悲愤或漠然的表情,
      只知道,他对这个世界是如何彻底地绝望着呢。
      
      我也喜爱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中说的话:
      老子之言亦不纯一,戒多言而时有愤辞,尚无为而欲治天下。其不为者,以欲无不为也。
      一如鲍鲍所言,鲁迅先生把几千年前扑朔迷离的老子看得透彻敞亮:老子的很多话,不过是发泄不满的愤激之辞罢了。
  •     很不错的文笔!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