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1

出版日期:2014-8
ISBN:9787540468130
作者:赫尔曼•沃克
页数:368页

作者简介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建国之父”戴维•本-古里安颁布《以色列国独立宣言》。次日,阿拉伯联盟国进入巴勒斯坦,宣布对以色列处于战争状态,第一次中东战争由此爆发,史称“巴勒斯坦战争”,也是以色列独立日之后的第一场复国战。
普利策文学奖得主——赫尔曼•沃克笔下的以色列复 国战,充满了被阻滞的艰辛与不易。从建国之日起,以色列一边应对阿拉伯联盟国的强力军事打击,一边面临国内武器及人员短缺的危机,同时,还不得不与俄、美、英、法等国进行着漫长而严酷的博弈及对抗。
《希望》的故事也由此展开。依靠斡旋于各大强国、为以色列争取到政治与军事援助的兹夫•巴拉克及英勇善战的约西•尼灿等建国功臣,使得襁褓中的以色列在与强敌的对峙之中,以压倒性优势赢得了第一次中东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的最终结果,既夯实了以色列在世界军事史中的地位,同时对阿拉伯联盟国、中东地区乃至世界格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希望》既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以色列建国史巨著,也是一曲令人唏嘘的卫国英雄之歌。在持续数十年的复国战硝烟背后,巴拉克与约西的个人命运如何流转,他们的情感生活又将遭遇怎样的冲击,并因此做出何样的抉择,都将在《希望》一书中呈现。
媒体评价:
沃克的小说让逝去的历史再一次鲜活地展现在世人眼前。——《华盛顿邮报》
《希望》令人感动,颇具教益,颂扬了人类对未来的希望。在以色列这个新生国家中,人就是最大的希望,全体国民的涵义就是一个家庭的涵义,一名学者同时也是一名士兵。小说命名贴切,气势恢宏。——安东尼•伯吉斯(英国作家,《发条橙》作者)
赫尔曼•沃克是历史题材类小说的大师!——洛杉矶时报

书籍目录

引子/ 001
第一部分 独立/ 007
第一章 堂吉诃德/ 008
待命- 008
授命- 010
战地- 013
转机- 019
约西·尼灿- 022
第二章 斯通上校/ 028
部署- 028
生活仍要继续- 038
第三章 阿拉莫/047
秘密铺路- 047
暗度陈仓- 057
第四章 耶路撒冷的面粉/ 069
初相见- 069
进攻计划- 077
第五章 路是我们的/ 085
军事胜利- 085
激流勇进- 089
丧命狙击手 - 099
第六章 双剑合璧/104
短暂的停火- 104
滑稽透顶- 109
荒谬之战- 117
第七章 美国/ 123
送葬米奇·马库斯- 123
奇迹- 129
第八章 萨姆·帕斯特纳克/ 138
热恋回忆- 138
偶遇利奥波德- 148
第九章 恐怖老虎/ 153
闪电狼与萤火虫- 153
手帕保佑“恐怖老虎” - 163
第十章 “星座”运输机/ 170
筹备- 170
离开- 177
第十一章 异教徒职业/ 182
冲锋- 182
和平- 188
第二部分 苏伊士
第十二章 李·布鲁姆/ 198
脱胎换骨- 198
会晤- 204
初恋- 206
筹措- 213
第十三章 前往巴黎/ 218
命运的骰子- 218
出乎意料- 222
巴黎之行- 228
第十四章 牧女游乐园/ 233
孤男寡女- 233
交涉- 239
重逢- 245
第十五章 法国妓女/ 248
意乱情迷- 248
不期而遇- 255
梦想成真- 258
好聚好散- 262
第十六章 米特拉隘口/ 265
联合英法(卡代什行动) - 265
闪烁其词- 270
重压之下- 274
临时任务- 280
第十七章 火枪手和煎蛋卷/ 284
出征- 284
米特拉之战 - 288
死里逃生- 295
第十八章 赛跑/301
捣乱的奶牛- 301
急取沙姆沙伊赫- 304
胜仗- 308
第十九章 外交部部长/ 314
卓越嘉奖令- 314
忙里偷闲- 322
第二十章 隔离/ 327
美国盾牌- 327
一吻定情- 330
翘首以待- 337
第二十一章 脏女人/ 345
仓促的约定- 345
西奈撤军决议- 347
摊牌- 351
出使归来- 356

内容概要

赫尔曼•沃克——普利策文学奖得主
1915年出生于美国纽约,父母为俄裔犹太移民。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文学与哲学专业,并在“珍珠港事件”后加入美国海军,参加过南太平洋战争。
出于对战争与文学的深度了解,沃克创作出奠定其文学地位的《凯恩舰哗变》,获得了1952年普利策文学奖,而《战争风云》和《战争与回忆》则赢得了《纽约时报》的高度评价:这两本书足以奠定沃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希望》是沃克以“以色列建国”为背景创作的长篇小说,从以色列独立日到“六日战争”,时间跨度长达二十余年。沃克在书中用凝练的语言、严密的情节设置与恢宏的战争描写,全景式还原了一个真实的以列国的独立与崛起。
主要作品:
小说
曙光(Aurora Dawn)
纽约少年(City Boy)
凯恩舰哗变(The Caine Mutiny)
马乔里晨星(Marjorie Morningstar)
扬勃拉德•霍克(Youngblood Hawke)
不要停止狂欢(Don’t Stop The Carnival)
战争风云(The Winds of War)
战争与回忆(War and Remembrance)
内向,外向(Inside,Outside)
希望(The Hope)
荣耀(The Glory)


 希望1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本书的作者赫尔曼·沃克是普利策文学奖的获得者,不过当然,他获奖的作品并不是“以色列风云”系列,而是《凯恩舰哗变》,他凭借后者获得了1952年的普利策文学奖。沃克是犹太人,创作了以以色列建国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在《希望1》中,编者给加的副标题是《1948-1957:以色列的诞生与独立》,并在封面上写下了一句话:“全景式展现最真实的以色列建国历程”,翻过来,以封面内页上又有一句话:“一本书看懂以色列建国史”。我想这样的文字一定会让很多读者认为这本书是一部历史,因为我个人就是这样认为的。但是通读全书之后发现,这本书其实只是一本小说。编者加的副标题是“以色列的诞生与独立”,但小说是从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开始的,甚至是从战争的中间开始的。至于比较重要的《以色列独立宣言》并未涉及。不过小说倒是充满着细节和画面感。小说的一开头就把兹夫·巴拉克和约西·尼灿直接扔进了战壕里:巴拉克灰头土脸,还挨了一枪;而约西出场的时候更是小屁孩一个。作者没的对这些重要人物做任何阐释性的简介,而是让人物用自己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他们的身份。不仅是这二位,就连有着“以色列建国之父”之称的戴维·本-古里安——这位当时的以色列总理,也是在餐桌旁听着妻子的唠叨出场的。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沃克的小说大部分都被改成了电影,他的小说基本就是一部没有剧本格式的剧本——没有叙述、没有阐释、没有内心独白、没有背景的展现,有的只是角色的行动和语言,而正是这种只是行动和语言,反倒让人物更呼之欲出,因为在现实当中,我们看到的人物也从来都没有阐释和内心独白,我们看到的也仅仅是他们的语言和行动,但我们依然认为我们了解他们。而且,这种只有语言和行动的文字让小说有了更快的节奏和更大的张力。很多时候在上一章中人物还在议论一个计划,而在下一章当中就已经在讨论结果了。很多想学习小说写作的朋友倒是可以跟沃克学一招。小说的场景、人物甚至是话题跳跃都很大,但却依然很吸引人,让你不得不关注这些人物的命运。当然,小说不是历史,但是它到底写的还是以色列建国的大背景。所以我们也可以在其中看出以色列人在对待建国这件事情上的态度。比如约西和他哥哥的态度就截然不同,约西似乎天生就是为以色列而战斗的,而他哥哥李·布鲁姆则做了逃兵,跑到了美国,不过却是以另一种方式——一种更为犹太人的方式帮助了以色列。小说中以色列人拿下耶路撒冷的情节让人动容,让我们看到了以色列人的决心、意志和智慧。小说里巴拉克有句话让人记忆犹新,他说他们去打仗,只是为了他的孩子们不再打仗。但是在第一部的结尾,他的儿子诺亚却“咬着小下巴,抬起头,看了看四周的据点、悬崖以及闪烁着光芒的蓝色海水”,说了句“我一定会把它夺回来的。”所以我们很悲哀地看到,巴拉克不仅没让他的儿子不去打仗,按照年纪算,他的孙子现在也没能生活在和平当中。当然我们无法去评判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世界的谁是谁非,意识形态往往是最不可调和的,真的不知道中东地区什么时候能够和平。
  •     战争风云那两部书在很多年前看过了,感觉很不错,但作者的名字早就忘了。今天看《希望》就一直觉得怎么跟《战争风云》很像?查了一下,果然是同一个作者,其实写作方法跟模式都几乎是一样的,也就是把宏大叙事跟微观层面的个人生活结合起来写历史。这样的写作方法,有点像《阿甘正传》,一方面能够不那么单调乏味地描述历史事件,一方面还说可以把活生生的个人生活嵌入到历史事件中。这两套书都应该算是比较成功的作品。
  •     这部小说最精彩之处,在于它非常好地展现了以色列建国初期,各个势力派别的真切想法,比如根本不赞同犹太复国主义的传统犹太教徒,他们认为这是世俗力量妄图书写弥赛亚神话;又比如经常被指责是阴谋操纵美国政策,遥控犹太复国主义的美籍犹太人,实际上他们日常生活的安乐祥和与以色列的艰苦困境相去万里,对以色列的需求知之甚少,他们甚至搞不清西奈半岛在哪个方向。而以色列国家内部生活的宗教、族裔、党派差异与分歧,也在这部小说中有相当好的刻画。但在此之上,这部小说毕竟是以以色列崛起中那些英雄儿女们的艰苦奋斗与英勇事迹为主题的。当然作为一位美国作家,作者也明显给美式的罗曼故事留出了不少戏份。以色列的诞生和崛起是一件无法用道德衡量的事情,正如小学数学无法计算微积分,亚里士多德物理无法理解相对论,儿童零花钱无法决定国家财政。就这件事本身而言,以色列人显然是鸠占鹊巢之辈,他们的行为既不符合道义,其实也不符合现在的国际法标准,只不过不仅他们不道德,所有参加进这件事情的国家也都打着自己的肮脏算盘,整件事情根本没有什么道德荣誉可言。问题在于,既然道德并不能阻止奥斯维辛的发生,并不能约束国际强权的任意妄为,以道德要求约束以色列人争取生存空间的努力就显然是极度虚伪的。在强权武力成为国际公理仲裁者的时代,道德只是生存下来的人才能享有的奢侈品。当然,复国主义并非犹太人生存的唯一选择,自由包容、经济繁荣的美国是个好去处,其他地方也有人邀请犹太人去和平建国,但是,复国主义者们选择了圣城耶路撒冷,即使这意味着必然严重的侮辱和冒犯八千万阿拉伯人和数个伊斯兰政权,意味着这个国家必然在战争与血腥中才能存在。就算复国主义的领导人们是瞎子,他们也能看出这么显而易见的事情。但他们还是选择了这里,我们无法猜测他们的选择究竟有多少出于宗教情结的非理性(因为在实践上他们是相当讲求世俗实际的人物),也无从推测他们对事态的发展做了多少准确的预测和预谋,但从今天来看,以色列的强大从地区冲突和战争中受益极多,这点毋庸置疑。尽管如此,我是不相信阴谋论的,因为阴谋论者总是远远高估人类对未来的预测和控制能力。比如,第一次中东战争之后阿拉伯诸国驱逐本地犹太民众,而这些犹太人逃亡以色列,使这个新生国家的人口在几年内翻了三倍,最初的物资紧张过去之后,犹太民族普遍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源变成了以色列巨大的国力财富。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这个结果似乎不难预测,简直可以视为犹太复国主义阴谋的一部分。但是,你回到第一次中东战争当时,当你体会到以色列这个孤立无援的弹丸之国的存在本身都危在旦夕的那种状态,你就很难相信以色列领导人在生死存亡的边界上还能够考虑谋划那么远的奢望。而即使他们真有这种谋划,假如他们必须挺过那样的绝境才能实现目标,你也很难不赞同,这些真英雄确实配得上这份回报。以色列的历史所告诉我们的,是一个优秀民族在持续的绝境之下,会被激发出怎样耀眼的伟大力量,塑造出一个何等优秀的国家,而同样的成果是不可能在安乐窝和太平世界里获得的。是的,我说了“优秀民族”这四个字,尽管这似乎政治不正确。但所谓优秀民族(或者说任何共同体)不是由什么狗屁血统纯洁和神意天定来决定的,也绝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其成员对这个共同体的信念,以及为止奋斗的努力程度、水平和成果来决定的。纯血废物还是废物,虔信蠢材照样是蠢材。努力成功的族群会上升,愚昧无能的族群会衰退乃至灭亡,这是人类历史上再常见不过的现实。当然强调以民族为单位寻求认同、进行奋斗,不利于某些专制制度下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稳定,那是另一个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并非生活在一个人们可以放心相信永久和平与繁荣的世界,而一旦危机来临,无能落后的共同体是无法为其成员提供庇护的(不管这个共同体是家族、民族、国家、企业),外表的强大根本不值一提。看看阿拉伯世界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的表现吧,尽管他们的实力十倍百倍于以色列人,而且占据大义名分。但这些势力彼此的不信任和掣肘,他们吞并巴勒斯坦土地比攻打以色列人更积极,种种此类愚蠢无能和自大最终导致以色列才是胜利的一方,而这种胜利在后来一再被证明绝非偶然。至于巴勒斯坦人(或者说,在此时此刻,还只是巴勒斯坦地区的人),他们中的大多数相当无辜,从未拿起武器针对任何人,但他们的无辜对他们没有任何帮助,在二十年后的阿拉法特出现之前,巴勒斯坦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国家民族意识及其政治代表,这决定了他们的命运只能是在被某个伊斯兰国家吞并,或者遭到以色列为军事安全所计的武力驱逐。这恰恰印证了生活在现代民族世界却没有觉醒民族意识的蒙昧族群的必然下场。在读过这本书之后,我们也许不得不重新问一个问题,“我们”是谁,“我们”又想成为什么?

精彩短评 (总计34条)

  •     以色列神秘的国度
  •     节奏有点快
  •     这是一位普利策奖获得者写的“以色列风云”系列小说,起初我以为可能会很惊险、精彩、惊悚,没想到战争和政治勾心斗角的描写并没有特别多,主要呈现的是以色列建国前后内部的博弈、冲突,以及和外部如阿拉伯势力、美国、苏联的政治关系。从情节上看,写的并不紧凑紧张和悬念迭起,但作者意图并非构筑电影情节,而是铺张几个主角在大时代之下的个人情感、观念的顽固与变化。
  •     沃克喜欢写老少恋啊,哈哈。但没这书战争风云战争与回忆好看。
  •     场面远不如战争风云宏大
  •     对那新闻里出现最多的国度之一,一点不了解。尽管是一本小说,但是对那些集体绝境意识中的梦想、奉献和牺牲,过眼难忘。
  •     战争场面太少了吧
  •     赫尔曼沃克,擅长在小说中嵌入无比精确的历史,属于读小说涨知识的典型推荐书籍。虽然,这一个系列,感觉小说方面的比重和精彩度超过了历史。
  •     战争小说,没有了二战那两部小说精彩,但也同样紧扣人心。当某教的恐怖主义成为人类公敌时,我们或许更容易理解以色列和犹太人的立场和处境。再说一句,期待续曲《荣耀》
  •     看首页还以为是正史呢
  •     现实往往不堪,却无比的真实~这挺好
  •     一本描述以色列建国初期的小说,感觉文笔一般,故事不算精彩,当做了解这段历史的补充资料可以看看。没有了解历史看起来意义不大。
  •     很好看,几篇书评也都不错,摘一段:非常好地展现了以色列建国初期,各个势力派别的真切想法,比如根本不赞同犹太复国主义的传统犹太教徒,他们认为这是世俗力量妄图书写弥赛亚神话;又比如经常被指责是阴谋操纵美国政策,遥控犹太复国主义的美籍犹太人,实际上他们日常生活的安乐祥和与以色列的艰苦困境相去万里,对以色列的需求知之甚少,他们甚至搞不清西奈半岛在哪个方向。。。
  •     人物的设计和塑造都很好。
  •     对比"Winds of War"还是稍逊。
  •     第一本看完,努力在追第二本,笔下很多人物是创作出来的,但是又尽量还原了真实的历史背景。
  •     犹太人能复国,以色列能在阿拉伯世界的围剿中生存,能在大国的威胁与倨傲下发展起来,是一个必然,他们的隐忍与抓住每一个机会的能力让人钦佩
  •     读完《耶路撒冷三千年》之后来读,失望。作为小说,节奏拖沓,情节生硬牵强。唯一比较喜欢的是夏娜和堂吉诃德的前期形象。读本书的最大收获是,真实的犹太人和我固有观念当中的非常不一样——他们并不是都那么敬虔,甚至不乏无神论者。等阅读下部看看。
  •     以色列建国史小说
  •     如果有一种希望叫做绝望,那么大概只有犹太民族实践了它。 只可惜,翻译太糟,笔触太硬。
  •     出乎意料的好看,本来以为很枯燥的,很快就看完了
  •     讲述以色列建国以及中东战争的书,以历史小说的形式不止展现了战争的一面,更能看到本-古里安、巴拉克、达扬、沙龙、坎宁安、尼灿这些关键人物生活的点滴,这里面既有以色列国防军的勇敢,更有他们的生活、爱情、宗教和价值观。很推荐的一本历史小说。
  •     借助小说人物的搭建完美的楔入到一段伟大的富国历史之中!由点及面,由小扩大,将整个建国史展现在世人面前!普利策奖得主的功力确实很赞!个人的小愿望就是中东战争再连贯一些就好了!
  •     犹太人艰难的在周边那么险恶的情况下建国·没有坚定的信念以及不懈的追求根本无法做到···
  •     对于以色列建国历史熟悉的话,读这本小说会更加有感觉。
  •     奔着作者和以色列建国题材去的,也许是翻译的问题,读过后内心茫然,中途弃了
  •     了解以色列国家的历史,可以从这本书开始。也了解一下犹太人在中东战争中的各种状况
  •     伟大的以色列
  •     与《战争与回忆》类似,没有太多复杂的国际政治抑或残酷的战争场面描写,而是从几个中小人物主人公的故事记录以色列的风云。永远热爱支持以色列!!
  •     以色列人的艰难崛起与阿拉伯世界的可悲没落。
  •     题材不错,但是作者不够专业,不像小说
  •     从奥斯维辛的灰烬中重生,犹太人在耶路撒冷点亮的希望之光,却成为阿拉伯人的梦魇。
  •     已经读完第一本,正打算看第二本。这本书讲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中东战争的历史。或者说,是几个小人物的历史。让我们认识了纪录片以外的中东战争,微观的中东战争。
  •     还行。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