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事情》章节试读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4
ISBN:9787544713481
作者:[奥] 奥托·魏宁格 (Otto Weininger)

《最后的事情》的笔记-第6页

《培尔·金特》是一部关于数赎的剧作,而且,坦白地说,
是最伟大的剧作之一,比莎士比亚的任何一部戏房都更为深刻
和博大,而且同样十分优美,其思想性为易卜生作品之最,与
歌德的《浮土德》相比,在构思上毫不逊色,而其实践性则更
性一为,几乎达到理查德·瓦格纳的《特里斯担》行《艺
两法尔》的高度。与此三部作品一样,人性问题得到盛为广
泛和深刻的阐述。

《最后的事情》的笔记-第60页 - 永远的格言

只有当我不行罪孽之日,才是我认识罪恶之时,同样,只要活着,我就不能理解生命,时间是个谜,因为我还没有超越时间。只有死亡才能教授给我生命的意义。我还在时间之中,没有超越时间之上,我还在设定时间,还在期望死亡,还在奢望物质生活。
我不能理解罪孽,只因我身在其中,理解之时,已是跳出圈外之时,我不能理解我的罪孽,因为我仍然罪孽深重。

《最后的事情》的笔记-第13页

《启示录》(3.16)说:“我知道你的行为,你既不冷漠也
不热情、唉,你应该冷漠或者热情!因为你既不冷也不热
所以、我将把你从我口中唾弃。”培尔·金特“永存上帝
心中”,或者“永存撒旦心中”,如果他坚守个性,不论善意
还是恶意,只要意志清醒。但是,他却毫无自我可言,否则
他会超越时间,获得一种高级的、摆脱生和死的自然物理法
则的生命。他的灵魂既非洁白无瑕,也不肮脏。培尔·金特与
我等芸芸众生同类。他们都是人类无德者,却又算是有德之
人,因为他们还不反道德,天性或者自由意志不够强大,无
法否定道德。他们并非不相信善和真,并非按照一种无神信
仰坦率行事,用行为来宣示信仰,明目张胆地嘲讽道德,””相
反,他们缺乏内心深深的虔诚,误以为信仰自己。这样,他
们不是由于行为或者行为计划而成为罪犯,而本身就是罪犯。
因为他们是自我的骗子,他们所持有的信条并非真正的心声。
也们的行为合法,而且外表经常不止是合法,然而、他们的
动机不然。对此,他们浑然不知。在其他情况下、不是他们
月已,而是别人丧失对他们的尊重。培尔·金特体现了那些以
期人为标准的人,那些真正的耶和华信徒。

《最后的事情》的笔记-第77页

哲学家由三种元素构成,三种元素必须同时具备,才能造
一为神秘主义者(反面:施虐狂),二为科学家(反面;艺
术家),三为系统论者(反面:试验论者)。
,神秘主义者+科学家:才能产生一个神学家,任意一种信
仰的教条主义者。
神秘主义者+系统论者:产生见神论者,他只盲从个性直
觉,不追求证明和确认。
科学家+系统论者:产生理论物理学家、生物学家等。
对神秘主义者进行明确界定,可以通过对绝对和虚无的讨
2,最引人注目的是对时间的讨论。
科学家可以在“科学和文化”中予以界定,他属于超验之
(康德不是神秘主义者),对他提出的观点,他希望获得完
的认可,并希望对所有相反的可能性提出反驳。

《最后的事情》的笔记-第32页

因为,天才都是最虔诚的人,一旦背离虔诚,才就离他而去。“灵魂的良心缺失”之所以成为尼采挥之不去的问题,并非空穴来风:“灵魂的良心缺失”就是“精神富的”人,而“精神丰富的”人即是尼采所面临的危险和最
终坠落的悬崖。否则,他会认为有必要一再明确强调曾经认真
对待的问题吗?他真的希望看到自己被严肃对待吗?尼采所款
之的,是慈悲,但是,如果没有慈悲,即使查拉图斯特拉他无
法忍受寂寞。因此、对他而言。逻辑并非唯一可贵的善,而是
来白外部的案制力(因为他自觉太弱,不能随处预感到危险
但是,如果谁否定逻辑,就已然为它所抛弃,踏上不归的读一

《最后的事情》的笔记-第80页

人永远必须首先不忠实于自己,违背自己的确定性(上
帝)而迷失,有过罪恶,才能彻底认识自己和确定自己,所以,
世俗生活是必要的,这样才能找到上帝,因为,意识只有通过
其反面才能成为可能。

《最后的事情》的笔记-第13页

”培尔·金特“永存上帝心中”,或者“永存撒旦心中”,如果他坚守个性,不论善意
还是恶意,只要意志清醒。但是,他却毫无自我可言,否则。
他会超越时间,获得一种高级的、摆脱生和死的自然物理法
则的生命他的灵魂既非洁白无瑕,也不肮脏。培尔·金特与我等芸芸众生同类//他们都是人类无德者,却又算是有德之
人,因为他们还不反道德,天性或者自由意志不够强大,无
法否定道德。他们并非不相信善和真,并非按照一种无神信
仰坦率行事,用行为来宣示信仰,明目张胆地嘲讽道德,”相
反,他们缺乏内心还深的虚诚,误以为信仰自己这样他
们不是由于行为或者行为计划而成为罪犯,而本身就是罪犯,
因为他们悬自我的骗壬,他们所持有的信条并非真正的心声。
他们的行为合法,而且外表经常不止是合法,然而,他们的
动机不然。对此,他们浑然不知。在其他情况下,不是他们
自己,而是别人丧失对他们的尊重。培尔·金特体现了那些以
别人为标准的人,那些真正的耶和华信徒。耶和华影响着每

《最后的事情》的笔记-第141页 - 伦理与逻辑之别

1.伦理追求一种在时间中的目标实现,而逻辑则存在于一切时间之前。伦理告诉我们应该怎样,而逻辑则告诉我们,这是什么,以及特定原理的效度。在相对于死的维度上,伦理赋予生某种意义,而逻辑消解死亡的无理性。2.一切知识只能建立在逻辑实践的基础上,而逻辑只能因信仰而存在。宗教可以舍弃知识,但是知识离不开信仰,离不开宗教。(人离不开秩序)3.上帝是人的使命,宗教是人成为上帝的意志。宗教代表自由王国和绝对的自由立场,是宇宙的再创造,是面对虚无而对存在的确定。

《最后的事情》的笔记-第44页

她代表一个种属的永恒,作为“生命唤醒者”答应与之结合,”易卜生认为,母亲和爱人合二为一并非临死之前下意识的宽恕效果。而是表示母亲和爱人的共同之处。而且,那个能让她生育孩子的男人,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是她的孩子。——魏宁格

《最后的事情》的笔记-第162页

原则却也包含着文化时常被误解、却又十分重要的元素。
工作本身无所谓善和恶,没有伦理上的区分,即使经验告诉我们,
工作之人一般在道德上优于不工作之人,但关键在于工作所追求的目标。具有文化意义的工作,必然回归工作本身。文化价
值的超验性(真、美、公正的思想)证明,具备文化意义的工作,也有益于其他人,仅仅为了自己或者别人家庭的面包而进
行的工作永远不会体现文化价值社会奴役,无论它最后强迫生产出怎样价值的文化成就,本身都是反之化的,如同贫穷或者疾病现象一样,自始就完全是反文化的。情绪往往高估那些
不受任何外部压力的个体活动的文化价值,因此,体育运动和
游戏也被错误地戴上文化的花环而备受推崇。

《最后的事情》的笔记-第157页 - 文化

因为,只要有人类在在,所有艺术和哲学都探过回一类
永恒的问题,即关于人和在在的大问题。世界文学的宏大主
题永恒不变,音乐家不断重申着安魂曲的主题,哲学的问题
从最古老的神话以及巴比伦人和印度人的格言及至今日也都
是老生常谈,比如各民族文化中唐·琐琐主题、浮士德主题、普
罗米修斯主题的变体表现,比如哈姆雷特在斯古利身上的再
现,比如西格弗里德形象(=法拉莫斯一阿喀琉斯),比如哈
根、理查德三世、弗兰茨·莫尔、戈洛、主教尼古拉等完美
反面形象的变体。早在康德之前,《奥义书》就教导人们如何认同时间、阿那克西曼德的伦理学与叔本华如出一辙,基督数
神权国家再现于帕西法尔传说中的圣杯骑士和康德的神秘体息
想(Konzeption eines Corpus mysticum)。归根结底,艺术家的
问题和哲学家的问题并无二致,只是探讨的方法有别而已,因
为,问题和思想对于伟大的艺术家和伟大的哲学家而言具有共
通性。然而,思想具备可展示性,所以,逻辑对艺术的必要性
丝毫不亚于对科学。在哲学和艺术中,观点是个体的,而且,
在前者是非感官的,在后者则是感官的,在前者导向概念,在
后者则导向象征。现代艺术的特点是对思想性的绝对缺乏,对
艺术的思想性浑然不知,这已然成为定律。针对于此,应该强
调的是,任何真正的艺术是思想的艺术,每一个伟大的艺术家
都是伟大的思想家,即使与哲学家的思维方式不同。因此、所
有伟大的艺术都极具深刻性,只有象征的艺术(但却不可与
“象征主义”艺术,即当今的“情调艺术”混为一谈)。天才之
人与宇宙之间存在着有意识的联系,因此、天才的作品中,事
物的脉搏、整个世界的呼吸,也必然清晰可辨。我们认为、也
是从伟大的艺术家的本质而言,思想的深刻性对于成就伟大的
艺术作品绝对必要,这一衡量标准必须体现在每一件艺术作品
最为重要的位置,其次才是形式标准。所有艺术批评仍然在照
暗中盲目爬行,其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没有把电相的资
刻性作为衡量批评对象的标尺,而如果严肃认真地进行这样

《最后的事情》的笔记-第36页

人此生永远不可能生活在完全的真理之中,总有什么把
他与它分离开。易卜生在曲线中预示了欺骗的残余、迷乱,
怯懂、固换。“对真理的透彻观察在彼岸生活里可以实现,而
在此岸只能永远追求,直到克拉姆死亡之后才能被战胜。所
以,它只是同一数赎障碍的另外一种区分而已,此障碍在曲
线的这边得以表达。

《最后的事情》的笔记-第11页

“设想中你只是一颗闪亮的纽扣
在世界的背心上,然而扣眼不配。
只有两样东西对培尔·金特(同样对绝大多数人类)发挥
着道德教化功能:爱情和死亡。

《最后的事情》的笔记-第73页

感恩和复仇别无二致:同属二者的是一种瞬间的真实感
受:心怀感恩和复仇成性的是施虐狂,不是受虐狂。

《最后的事情》的笔记-第35页

孩童时代,我的学校老师讲过俄罗斯人描杀熊的方法:在
两个树干之间悬挂一载木头。为了能够从其间穿过,熊必须
把木头推向两边,这时,木头从树干反弹回来,以极大的力
量撞击到它的脑袋,熊受到刺激,盛怒之下,它不断反复同
样的动作,直到那最大的力量把它的脑袋砸烂。易卜生完全
可以运用这个故事来表达与其所想类似的东西。“克拉姆”构
成实践自我不断迎向理性的全部力量,虽然理性误以为最后
取得了完胜;同时,在每次新的重复之后,理性都劝告人们放
弃那无望而徒劳的斗争。由此,克拉姆对培尔·金特的咆哮报
之以自信的讽刺,令其徒劳奔走,要求他随遇而安,继续跋
涉前行,不要妄想攻占那牢不可破的要塞。克拉姆其实就是
否定数融的原则。易卜生试图从中发现自身那强大的否定者。
人们可以称其为灵魂和肉体之间的安逸、情性、纽带(它兵
不血刃即可步步为营,获取全胜);无论如何,那是易卜生密
希望于增尔·金特—一他的培尔·金特——而在内心极力要
冲破的东西。但是,他自己感受到;我们至死都无法摆聪心

《最后的事情》的笔记-第12页

培尔·金特依然十分迷茫,无法感受到“只有每天去征服自由的人,才能赢得自由,赢得生命。”为了让自己的良心获得平
净,他寻找着,然而,在他的记忆里,所寻找的东西从来就没
有出现过。相反,他的记忆只有朵福勒老人和他在魔鬼王国的
生活。他虽然未让人把他的猴子尾巴拴起来,但也没有完全成
为动物。在动物王国里,他还是变成为罪人。他与废鬼国王的
女儿有一个孩子,接受了他们的口号,自我满足,放弃“努力
追求”。他现在才认识到,灵魂确乎不是对肉体、欲望和惰性
的确认,此前,他毫无顾忌地沉溺其中(第四幕,开始),为
了那个自我而纵情享乐。失去一根手指,牺牲实践自我,只要
以此代价能坚守自己的个性,在所不惜(这是他以前所不能理
解的)。“赢得整个世界,却伤害自己的灵魂,何用之有?”他
现在发现,高级自我和低级自我处于斗争之中,一方的完全胜
利就是另一方的死亡。“成为你自己,意味着消灭你自己,”a
这一切,他必须对自己说,自我判决。原则而有意识地时时何
犯那个命运,与之进行斗争,这是否曾是他的命运(他高论
佩带“师傅的意见”的招牌),他是否曾有过恶或别的件
么。现在,他突然意识到这个问题,只是模糊不酒,s卫情来人
然而不是,他在那儿也是无足轻重,“因为,当今没有用人一
正大牌的罪人”,他也不能相信有什么了不起的罪和。仅仅x
了不沦为虚无,他情愿献身于那个瘦子(魔鬼),而此瘦子也
不会因他而变得太胖。不只是圣人,就是拿破仑们和唐-我
们、伊阿古们和哈根们,也毕竟稀有。这里,人们深切地感
受到作家对大多数人类的愤怒和鄙视。他们根本不配想到进
病的报应,对于他们而言,那里过于高雅,过于g4-s

《最后的事情》的笔记-第141页 - 科学与文化

1.伦理以一个意志主体为前提,同样,纯正的形式逻辑,虽然其原理崇高而体系完备,超然于个体之上,但也需要一个主体,一个信仰的主体。康德错误地认为自主的个体为唯一的命令主体,其实,逻辑是第二个绝对的命令主体,其命令根源也根植于我们的理性之中,两个命令主体在根本上同一。2.迷信是一种对非逻辑的肯定,它无需以自我肯定为前提,无需借助于价值源泉的自我,它是对一种未知关系的确定,因此,不是发生于自由行为之中,而是被动地发生于强迫之下。在迷信中,失去自由的主体屈从于任意一种思想,因此,迷信与恐惧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内在关系。不存在无所畏惧的迷信,也不存在不迷信的恐惧。

《最后的事情》的笔记-第27页

些人认为自己的主体性(当然不是主体本身)十分可恨,以一
种痛苦的愤怒注视它(即使作为抽象的概念);另外有些人则
倾向于爱自己的一切,宽容待己,以最精美的食品搞劳自己,
有时把自己当作别人的模范。我们有意识举一个最低级范畴的
庸俗的例子。比如两个不吸烟者,其中一个自爱,另一个自恨,
那个非常自我满足,把不吸烟视为自己一个非常高雅的特点,
而另一个则疑虑重重,认为自己不吸烟一定是气质上的一个缺
点,会趋向于高看吸烟者。每个人都以某种方式评价自己的每
一个特点,也包括每一种道德中性格的特点。”我现在认为,
这种评价的征兆决定着一个人内心生活的基调。肯定只有男人
才有内心生命,女人没有。”而且男人地位越高,内心生命越
丰富。如果忽略对过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梦想的话,那么,所
有内心生命的最基本内容是认识性自我观察和道德自我评价。
这里有两种情况:人或者天生悲观,从来不相信解脱,而只相
信世上无休的纷争与诅咒,这是那种处于低层的、喜欢谩骂、
不善、生冷的人;或者,他怀着对解脱的信念来到世上,对之
坚信不疑,也就是说,他至少还具备解脱的能力,这是那种
盘和、善良、从不喜欢指责、更不尖刻指贵的人、他经常很
失悦,但从不刻薄。三者的共同态度,是首先针对自我,
假定,两人在同样强烈或者同样软弱的冲动下不期而遇:这位

《最后的事情》的笔记-第38页


在《培尔·金特》中,女人的唯一角色就是男人的解放者。除了男人给予的功能之外,她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她被掏空灵魂,以便赋予灵魂,被杀害,以便赋予生命。自诺瓦利斯以来,人们追问性与残暴之间联想关系的原因,这里,答案显而易见。性交体现了一种与谋杀类似的元素,因为,诞生与消灭相似。同样,在每一个爱中,在每一个最高贵的爱之中
体现着一种独特的被爱者丧失真实的过程,以替代自己常?
级的真实。男人尽管附身于女人,但他相信拥有对自己的
利,所以,这里也道出了姨妒的根源。“因此,对于康斯坦特而言,把代表无私感受的爱称为“最自私的感情”(de tous les
sentiments le plus egoiste),是正确的。爱意味着,男人希望在
通往女人之曲径上重新找回自己,所以,爱往往是苦行、自责
自贬的起点,激活罪恶感。女人只是最高级和最低级情欲达到
目的的工具。


 最后的事情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