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锋

出版社:今日中国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03
ISBN:9787507209150
作者:马立诚,等
页数:426页

作者简介

本书是一本介绍20世纪社会上发生的重大头条新闻的书。书中编选了100年间数百种报刊反映重大历史事件、见证重大历史关头的重要新闻头条。

书籍目录

目 录
第一次思想解放:一石激起千重浪
――1978年战胜“两个凡是”
引言
粉碎“四人帮’阴霾仍未散
“文化大革命”是对还是错
没有“四人帮”的“文化大革命’
“四人帮”是“左”还是右
还嫌姚文元不“左”
天安门事件碰不得
叶剑英:赶快让邓小平出来工作
“抓纲治国”是“左”的纲领
“两个凡是”出台
世纪之交回眸华国锋性格行为特点
叶、陈、王抵制“两个凡是”
邓小平语出惊四座
艰难备尝邓小平第三次复出
火急攻心“洋跃进”
冤假错案何时昭雪
十一大的遗憾
新中央军委令人瞩目
华国锋的四个坚持
解放思想 实现伟大转折
新明星胡耀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怎样产生的
历史雄文精华何在
风暴来临
邓小平说:“打破精神枷锁!”
斗争白热化
胡耀邦奋起反击
形势朝着有利的方向转化
孤独的《红旗》杂志
《中国青年》发起冲锋
中央工作会议开了36天
陈云仗义执言
天安门事件平反和其它重大决定
华国锋作检讨
让大家放开说话
邓小平号召解放思想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转折
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改革开放的新方针
“社会主义时期的遵义会议’
思想解放带来人的解放
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
推翻“两个估计”
右派分子重见天日
为地主富农分子摘帽子
放开其它政策
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变化
中国诗坛大爆炸
“伤痕文学”登上文坛
《于无声处》和《丹心谱》引起轰动
美术新潮令人目眩
潘晓来信激起轩然大波
喇叭裤、披肩发和迪斯科
朱逢博和李谷一的风波
经济改革从农村突破了
小岗之夜惊天动地
万里:我走独木桥
邓小平一锤定锣音
包产到户节节前进
人民公社解体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经济生活新词汇:特区
政治体制改革起步
第二次思想解放:东方风来满眼春
――1992年破除姓“社”姓“资”
引言
姓“社”姓“资”搞得人心惶惶
姓“社”姓“资”登台
焦虑的邓小平敦促大胆突破
皇甫平文章引起轰动
围剿皇甫平,大问姓“社”姓“资’
纠缠姓“社”姓“资”要害是否定改革
“左”倾思潮维护计划经济统治地位
“以阶级斗争为纲”呼之欲出
否定邓小平理论的一篇奇文
黄钟大吕压倒瓦釜之鸣
邓小平南方谈话轰动全国
中国经济鲤鱼跃龙门
十四大开辟新纪元
北大教授为何跳楼自杀
十四大: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
历史选择了市场经济
实施“软着陆’推动改革深化
第三次思想解放:晴空排云上碧霄
――1997年冲破姓“公”姓“私”
引言
一波才平 一波又起
摸着石头过河,越摸越深
中国改革的新乐章
“左”倾思潮没有纲领
“公”与“私”:老问题成了新枷锁
第一份“万言书”:把“社”与“资”变成“公”与“私”
京师震恐
私营:政治气象中最敏锐的晴雨表
市委书记说:计划体制我搞了几十年
温州再遭大批判
为什么要指责“1992年以后’
“反演变”:要不要多一个中心
以俄为鉴:一次奇特的苏联解体考察记
再发动一轮“九评”吗
第二份“万言书”:以“反和平演变”为纲
外资是不是一条“狼”
从八十年代的世界主义到九十年代的民族主义
中国能不能养活中国人
特区之争卷土重来
1996年春,《经济日报》不甘沉默
对苏共垮台的再认识
所有制:改革能冲过这个险滩吗
江泽民说:改革正处在关键时刻
第三份“万言书”:“抓大放小”是私有化的主张
短兵相接为什么发生在1995年
“流失”与“消失”,哪样更坏
局外人要破产,局内人怕破产
“无产”与“有产”
少争“热”与“不热”,多说“改”与“不改’
改革改了16年,还是试点
从金钱到人性 从人性到理性
朱�基撒泪为商鞅
伟人身后“狼烟”四起
失去伟人的中国
第四份“万言书”:“走资派”名单录
道德复苏运动席卷全国
口诛笔伐厉有为
有人说:预言“极左回潮”是诅咒党中央
“新左派”说:把“文革的合理因素”制度化
争论的不干事,干事的不争论
宪法不会对改革说“不”
从思想解放到理论解放
“五・二九”主要是针对“左’
“左”倾思潮的最后一搏吗
不想争论也不行
外国人争说“谁上谁下”,中国人惊问“姓公姓私’
李鹏:十五大是又一次思想解放
1997年秋季的人心向背
新思想与新理论
结束语 三次解放贯穿一条反“左”主线

内容概要

1946年生。《人民日报》评论员、主任编辑。专业
是为《人民日报》撰写社论和评论员文章。业余主要
从事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及经济体制改革的研究,并颇
有建树。主要作品有小说集《绿色的深渊》, 杂文集
《神通广大》,评论集《墨中三味》, 古典诗歌注译集
《一诗一画》等。
1953年生。《人民日报》社主任记者、主任编辑,
法学硕士学位。十多年来,以主要精力从事中国经济
改革调查与写作,遍访30多个省市区的乡村和城市。
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农村改革》,《瞬间与历
史》,《历史不再徘徊― 人民公社在中国的兴起和失
败》等。


 交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在中国,路线斗争是错综复杂的、是激烈的。正确的指导思想、正确的路线方针对中国太重要了。然而,更重要的是,什么时候我们可以不再需要路线、方针、指导思想,什么时候可以一切都在法制的框架下运行?
  •     1992年10月,北京,中共十四大召开,进行了十多年的改革终于有了一个正式说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同月,北京大学的解万英教授跳楼自杀。   这一事件成为那几天中关村一带的新闻。各种私下的议论在中关村流传:   “这样的老‘左’,多死几个中国就有救了!”   “死者为大,这么说太过分了吧!”   “别管‘左’右,老谢死得像个人样!”且比那帮嘴上马列主义,暗地里跑官搂钱‘左得利’们强多了!“   “这年头,理想、信仰值几个钱?他也真是傻透了,何苦来!”   (见《交锋》一书206——207页)    “亲戚或余悲,他人业已歌”。解万英教授是个小人物,残酷的现实注定他的死只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吵闹喧嚣掩盖了死亡本身。没有人想去问问死亡背后的微言大义。左和右都在拼命冲刺,利用他的死为自己谋取利益最大化。   十几年过去了,当社会再无理想主义后,人们才能感受到他纵身一跃时所蕴含的力量。    今天,环视四周,实用主义的前景日盛一日,理想信念早已是无可奈何花落去,没有理想信念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如果有人胆敢承认自己是个理想主义者,无论他信仰左还是信仰右,等待他的都将是冷漠和嘲讽。对某些人而言,丧失理想信念,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有理想信念的人才是可耻的。这些人有一套无往不利的逻辑,所谓的理想信念全是骗人的玩意儿,所谓的理想主义者全是善于表演善于伪装的宵小之徒,他们装圣人,他们欺骗中国人民的感情,中国人民受够了理想信念的折磨,中国人民要和理想信念告别。一幅吊诡的画面在中华大地上游荡,实用主义大行其道,不仅不必担心道德的讨伐,反而自封为道德楷模。流氓应该被人尊敬,无赖可以变得崇高,一切都倒过来了。我们目睹了种种怪现状,却又无可奈何。几千年的中国,理想主义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灰头土脸。    尽管理想主义已经自我放逐到社会的犄角旮旯里去自伤自怜了,但还有人不满意,他们不仅要把理想主义打翻在地还要踏上一万只脚,让它永世不得翻身。他们叫嚣今天的现实是理想主义作茧自缚的结果,是理想主义造成了20世纪中国的大混乱,大灾难,没有理想主义的干扰,什么现代化什么民族复兴早实现了,今天再不和理想主义告别,中国将永无宁日。他们来势汹汹,咄咄逼人,对理想主义必欲除之而后快,对理想主义绝不妥协决不宽恕。    理想主义果真如此十恶不赦,犯下过那么多罄竹难书的罪行吗?20世纪中国社会的灾难和理想主义有关系,但理想主义绝不是这一切灾难的真正凶手。追求理想信念本身并没有错,错就错在中国没有一套成熟的游戏规则和议事体制,无论是左还是右的理想成为社会主流价值,总会发生左或右利用自己的手中的权力压制对手的事实。这种事实是血淋淋的,没有温情和人道,没有妥协和折中,除了人头滚滚就是血流成河。但是那些手握大权,杀人如麻的“理想主义者”中有多少是在追求理想信念?无论流行左还是流行右,总有善于投机钻营者混入其中,趁火打劫。对他们而言,流行的理想信念是左还是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从中的到什么又会失去什么。得比失多,摇旗呐喊,擂鼓助威,他不请自来;失比得多,他轻则冷嘲热讽,重则赤膊上阵、大打出手。一套不成熟的游戏规则和议事体制,再加上一群善于乘势而起的小人,造成了理想主义在20世纪的中国的败走麦城。    理想主义已经随风飘远了,无论如何召唤,短期内也不会有人被它附体了,就用《交锋》中的这段话作为结束,但愿理想主义不要走远,有需要时它依然能挺身而出。    只要是真诚地为信仰方面的问题献身,那么,他们的人格当中都有力度存在。常言道:“想个明白,死个痛快”未必不是一种“正果”解万英的死,如果真如“假说”所言,那么我们无论怎么不同意他的看法或观点,也都回默默失哀,表示肃敬。(209页)   
  •     这本书尚未看过,但是读过何清涟的《现代化的陷阱》,同这本书一样,都是今日中国出版社,“中国问题报告”系列。读完有醍醐灌顶之感。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很久以前的一本书了
  •     大河东去,无论怎样的阻力,总还是要恢复它的常态。
  •     因为早于《交锋三十年》十年,所以多给一星。
  •     体制内的报告文学,总有种欲说还休的惆怅,作者在写作的时候想必蛋疼无比。郁闷至极。
  •     了解1978至1997的时代发展、尤其是思想发展变迁,很好。1999读过
  •     书中的内容也只有稍显开明的九十年代才能写吧,2017年现在的问题和当年的问题很多重合之处,可见历史不是时间向前就能向前的,对于由权贵资产阶级打着无产者旗帜的统治结构不破除,永远遇到的问题都是老调重弹而已,对了它们擅长造新词,2017叫新常态
  •     大名鼎鼎啊
  •     这本书和“中流 百期文萃”对照着看,很有意思。
  •     读的时候一再想起赵总的改革历程,内容么,多读几本儿再想吧。行文真利落。
  •     是变化的首部曲,一脉相承
  •     思想争论为何此时偃旗息鼓?在学术的领域,问题与主义之争无论如何深入,都不为过
  •     感觉不大= = 我和报告文学气场不和吧...
  •     大学的时候乱买来读的,比较主旋律,但当时还觉得挺有意思的,加强了我对邓小平的欣赏
  •     选读了第二次。多语焉不详,反方也都“某报”,名都不点。那些争论也语词空洞,难得作者这样认真写。其实解放不过是松开“主义”之网,让升斗细民回归过日子的心机与打算;——中国的改革,不过是拼命抵开愚民教育造成的路障:无论是从观念,还是在制度设计。
  •     整个宿舍都说好,小李子很会买书
  •     了解中国政治的好读物
  •     嗯,政治阴谋论在其中有很多。。。
  •     适合20岁左右的时候读
  •     十多年后,我们连交锋的意愿都被抢钱的冲动取代了
  •     严肃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     xx课上我在最后一排做着读书摘抄
  •     官样文章
  •     高中读过的官方理论家的书籍
  •     三次思想解放历程,有很多从来不知道的,也有很多似曾耳闻的,读过后可以有一个很好的贯通感。
  •     还可以,虽然没有特别深刻。但是还是有养分的,算是叠砖之作。
  •     节操指数突破天际,求别考
  •     看邓小平如何力挽狂澜,揭开改革开放的序幕。改革从来都是障碍重重的。
  •     不评论
  •     记录改革开放20年间,中国社会冲破思想束缚的过程,值得一读。
  •     三次思想解放贯穿一条反“左”主线。。。。这本没有5年后出版的由凌志军独立执笔的《变化1990年-2002年中国实录》更生动纪实。可能这个也和当时所处的时代有关,90年代中后期在处理这类历史重大回顾时还没有更宽泛的空间。
  •     想了解的1975-1978,也了解了一些近些年却不知道的事情
  •     已经完全不记得内容了,这类书只能说 时事性很强
  •     中国的问题在于反“左”,现在仍是。78年是告别旧体制,97年确立了新经济体制,下一步应该是政治了,新政治体制定型后,才是文化模式定型。中国的第二次社会大转型还任重而道远。
  •     上学时,跟风读的。
  •     高中在学校狭小的一间房子,那时候叫图书馆的地方读的。
  •     目前最大反思尺度
  •     “中国要注意右,但主要要防止‘左’”
  •     对照万历十五年国家命运民族存亡只是统治阶级的斗争结果然后披一层师出有名的面子而已
  •     特定时期有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性
  •     脉络清晰 记录比评论重要
  •     第二次写的太简略了,建议配合《变化》阅读。
  •     这是本好书 受时代的因素影响 曾经还被列为过禁书吧 ?
  •     当资料读。
  •     发现N年前就想读这个了...总的来说,不管是内容还是文字,都略微官方了一点
  •     大一看的|当时震撼|开蒙之作
  •     大学时读的第一本书
  •     只有第一章节的引言是客观的——记者什么的最好是不要有国籍
  •     主义之争,路线之争,意识形态之争,越是光鲜亮丽的口号,背后隐藏的往往都是最形而下、最卑劣龌龊的权力与利益诉求。崇高的理想也好,最浅显的常识也罢,没有权力,没有主上恩准,一切便无从谈起。进步固然可喜,然权力介入之深,作用之大,至今思之,不禁令人心惊胆战
  •     对我影响颇大的一本书。 初一的时候在外公的书架上翻出来看的。 第一次知道陆肆。 是的,他们赢了,他们成功的借刀杀人掐死了中国刚刚新生出来的新民主和思想解放的嫩芽,还兴奋的挥着小旗子说我们这里有自由有民煮,想要么,想要就求我呀~ 求你妹。
  •     体制内新闻人奉旨说事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