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诗选》书评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58年10月1日
ISBN:9787020024469
作者:余冠英
页数:314 页页

汉魏六朝诗选

所选诗歌多数很清新,没有辞藻杂陈的习气。可以明显看出这时期的诗歌和唐代旧体诗的联系。盛唐诗句天然雄浑,我想这是在汉魏就种下的根子。看到一首,劈头就是“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作者是李白最服的谢眺。从前很服李白的诗,以为是横空出世,如今看来他吸取前人营养不少,长干行,行路难最为明显。从前接受的文学和艺术教育都很少讲文化的传承关系,真是很可惜的事。

父亲留下的伟大财富

能读到这本书纯属机缘巧合,父亲的书柜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被我接管了,于是更为广阔的古典空间就展示在我的面前。也曾为《古艳歌》深深踌躇过,也曾为《有所思》沈沈迷醉过,佛说:活在当下。但很多年后依然能拾起的情怀在我看来却是最可贵的。

但伤知音稀

《古诗十九首》之一的《西北有高楼》篇里有一句“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很想将这句话当做整个汉魏六朝诗的作者和作品的形象写照。如果说,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还能让文人们在开放的文化环境里有所作为;如果说,唐宋时期的以诗取士来选拔人才还可以让文人们锐意进取,谋得其位;那么处在极度的政治高压的魏晋六朝文人们还能做什么?如果说,《诗三百》如同中国诗歌史上高不可攀的星辰,唐诗宋词像中国古代文学中光芒万丈的烈日,那么留给汉魏六朝诗歌的空间还有多少?它在整个中国古代诗歌的地位中或许只能算是一只微亮的流萤,漫漫长夜,独道寂寞。可是,又有多少人能想到,就是在这压迫的政治文化环境里,产生了中国的第一次文学自觉,就是那“李杜文章万口传”的唐代伟大诗人的诗歌中,有太多借鉴汉魏六朝诗歌的地方。读汉魏六朝诗歌,悲字几乎笼罩了绝大部分的诗歌,离别之悲,被弃之悲占了小部分的篇幅,大部分的都是人生短促和“士不遇”之悲。从“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飚尘”到“白日西南驰,光景不可攀”汉魏六朝的文人们,内心里都有一种感叹人生短暂无常的失落。这种失落,催生出的是“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的“建功”和“荣名”的强烈意识。可是,“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现实留给他们的只能是不得志的失落。左思哀怨,“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陶渊明感叹“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他们不在乎荣华富贵,他们不在乎权倾天下,他们想要的是一种能够有所作为的自我实现,而“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功成名就而退隐才是他们的志向所在。可惜没有能够赏识他们的明君圣主,“不遇”的命运不可改变,光阴逝去的规律不可逆转。所以“但伤知音稀”是汉魏六朝诗人的写照,叹“士不遇”慢慢成为了文人们的一种集体认同。梁武帝说“不读谢诗三日觉口臭。”谢指谢朓。这个名字很熟悉,因为我学过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可是对于谢朓的诗,却是一首也没有读过。“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确实清新;“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越读越美。再看一首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比之唐代顶级田园诗人,都不逊色。可惜,这些诗歌,如果不翻这本《汉魏六朝诗选》,我根本就不知道。你知道庾信和鲍照吗?应该知道,你知道他们的风格吗?也应该知道,因为我们读过“清新庾开府,窈窕鲍参军。”杜甫歌颂李白,将之比作庾信鲍照。今天,就是十个庾信加十个鲍照也比不上一个李白了。李白的“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人人耳熟能详,可是又有几人知道出自鲍照的“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同样是借鉴,王维的“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远比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出名。再看杜甫的“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依然是借鉴“尸丧狭谷中,白骨无人收。”其实还有很多的唐代著名作品,都有很浓的借鉴汉魏六朝诗歌的痕迹。可是,借鉴改编的作品广为人知,而汉魏六朝的诗歌却悄无人迹。借鉴的成功是一个方面,唐诗的品牌价值远远超过汉魏六朝诗歌是其重要的原因。汉魏六朝诗歌中经典的作品其实是不计其数的,可是其“上座率”却远远差于唐诗了,所以“但伤知音稀”也是汉魏六朝诗歌的真实写照。对文化需要溯源和传承,诗歌也需要。我们背诵这些有“来头”的名句,更应该知道其借鉴和出处,这样子才能更好的理解。就好比用典一样,不知其出处,又怎么能理解其本意呢?


 汉魏六朝诗选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