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越古老,越美好》书评

出版日期:2016-4
ISBN:9787539989726
作者:曲黎敏
页数:336页

诗经虽好,书却一般

这本书其实是作者的感悟,读后感。看的话勉强,不看的话也无可惜。如果你想认真读诗经你就别买了,因为书解释真心不够严谨,有些地方的确有些不对。如果你想了解另个人对诗经感悟可以一看。看书就是看人看世界,看历史,开卷有益。这是分割线--------我不想说那么多,一百四十个字。我不想说那么多,一百四十个字。我不想说那么多,一百四十个字。我不想说那么多,一百四十个字。我不想说那么多,一百四十个字。

生活需要诗意

当今社会,诗意也许早就被遗忘在忙忙碌碌的快节奏、灯红酒绿的浮躁气息之后了,但那些传统的美好,古老的诗意,千年来沉淀下的璀璨一直都在,是时候静下来,重新读一读《诗经》,体味古人最初的美好,发现生活中的诗意。《诗经:越古老,越美好》是曲黎敏对话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解读《诗经》的起源及意义,领略读诗的八大益处,对爱情、婚姻、男女、结婚、归宁、剩女、怨妇、孤独、命运等诸多人生主题进行深刻的思考和诗意的表达,带领人们再次感受《诗经》里古朴热诚的精神力量,在《诗经》里寻找解决心灵之痛的良方。在这本书里带给读者的不仅仅是那些古老的诗句,更多的是古老的智慧和对生活的解读,作者说:“中国人的诗意是骨子里的”,我们都懂诗的美,但却很少去了解诗的起源,中国的六经之首就是《诗经》,足以看出“从《诗经》开始,诗性就注入到了我们的基因中。” 《诗经》每个人都知道,但其实读过的人也许并不多,其实这些诗文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集合,《诗经》里的每一句都是古代人们对生活的真实展现,用一句句简单却又不单纯的诗文将世间的美,人间的爱,男女的婚姻都一一呈现,这些诗都出自日常也都出自凡人,他们的生活比我们简单,但却充满了诗意,正是这份诗意让生活变得更美好,这是中华文明留给我们今人的宝贵财富。简单是一种诗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是许多人的向往,但这份情怀早在《诗经》中就已有体现,“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这个简单的句子却将古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慨括了出来,用诗的语言将闲适的生活变得美好也意味深长。如今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但却更需要停下来看一看生活中的简单,读一读诗,静一静心就好。对于爱情和婚姻,自古都是文人墨客笔下离不开的话题,在《诗经》里众多的诗句也都离不开这个主题,因为生活里爱情和婚姻必不可少。从恋爱到结婚再到婚姻里的爱恨纠葛,都能在诗经中找到对照,有“逃之夭夭,灼灼其华”就会有“忘我大德,思我小怨。”作者从这些诗句中看到的不仅仅是爱情的美好,怨妇的幽怨,也有古代社会的现实,对于女子的妇德的理解,和对于家庭婚姻的维系,从中我们看到的不再是那些古老美丽的诗,也有对现今爱情婚姻的思考。纷纷扰扰的浮世繁华,古老的记忆越来越遥远,但古老的智慧不应该被忘记。《诗经》是最过去的人们对于日常生活美好那份诗意也许已经变淡,但生活依然在继续,那份诗意也就存在,生活需要诗意,因为那些美好需要被发现和铭记。

诗经:越古老,越美丽

“有用之知识,是让你活着;无用之诗,是让你活得美。”这句话完全可以概括读此书的必要性啦!

除了美还可以 说什么

这本书写的很美,作者的感悟也很美,诗经这本书更美,远远地超过了现代人的话语这本书深深地让每个读过这本书的人了现代人的行为举止、言行,远远没有古人的优雅、豪爽,似乎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丢失了什么,想想,现代人远远说的不像古人那样的话,那样清新飘逸,那样豪迈奔放,似乎我们丢失了太多。诗经是最美的,它也算是最古老的,但是越老的,越能表现出美好。诗经里面有太多我们要学习的,但是,又是什么造成了这样了这样呢,原因是:商业、钱.......这本书唤醒了我对诗的美,抛开一切烦恼,静静的享受诗的美好.....我的微博:血猫23333希望可以关注我,我正在写书,也会不定期更新散文

一本温柔美好的睡前枕边书

——评《诗经:越古老,越美好》 by小登山家的妈咪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无可厚非的,作为一个爱书之人,却连文化的根源《诗经》都没有细读过。上学时选读中《诗经》的有名篇章也是草草读过,没有进行过深的思考,没有足够的心力对它的广博进行了解,更加体会不到它其中的美感。这本由曲老师编写的书与《诗经》进行一场深入心灵的对话,在这里,我看到了很多生活的真谛和法门,从身体到心灵仿佛都经受了一次洗礼。曲黎敏老师的阐述是细致入微的,是新鲜的,她从诗对人的教化、对生活的影响等等入手,立意更加贴近人心,笔触温暖又坚定,直指我们缺失了很久的诗意,让人与静默处产生深深的反思。诗经里经典的“赋、比、兴”的手法,简洁凝练,而又生动,那些上学时老师教导过的东西又浮在了眼前,而现在不是为学而学的感觉是那么的美妙,有些东西不是死记硬背就能记住,真心喜欢自然会深深刻在脑海中。《诗经》从内容和内涵都很纯正的反映了传统的古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含蓄内敛的情感,豪迈奔放的情感,健康自然的情感,一切都让人那么欣喜,天然自然即是美好。从《诗经》又延伸到《礼记》,《礼记》中有一章对人的坐立行走,出入举止提出了细致入微的要求,现代人看来是过于严格了,可是这难道不是现在如今盛行的成功面试宝典中所需要注意的事项吗?今人只注重于实用性的东西,一切与金钱开始挂钩时才会看重,功利主义之心让我们丢失了太多美好的东西,就比如这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精粹。“礼”是对行为的管理,而“诗”是对心灵的管理,如果这两个修行成功,那这个人就绝对是成功的。在对《诗经》的解析中,曲老师更着重强调的是《诗经》在现实社会当今社会中对我们的意义和从中可以借鉴学习到的东西。著名的《关睢》一诗中,对美好的男子和女子的向往,对男子要求的最高标准即为“君子”,君子的标准则可参见“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而对女子的要求为从言行外貌到举止神态,温柔美好。古时对好的社会的标准是要求社会有好男和好女,不论男女皆要有才有貌才为上乘。而最近一段时间,网上流传一句“生活中不只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却被众多网友群嘲;同时,前不久因为某男星婚礼上伴娘被众伴郎以十分不入流的玩法而引起了网络上轰炸似的批评。做为公众人物,必须有过人的本领和德行才能经得住时间和众人的考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君不见,笑到最后的人都有谁。在这些污人眼球的新闻中,这本书的到来可以说是及时的恰到好处。书的扉页上有句话直中心底:“有用之知识,是让你活着;无用之诗,是让你活得美。”——此文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本人。

传承古老,回味美好

传承古老,回味美好——评《诗经:越古老,越美好》/By Rene-summer提及中国古典诗歌,我们就会想到唐诗、宋词、元曲等,然而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却是《诗经》。有人说《诗经》太古老了,离我们现代生活太遥远了。但是如果穿越回到古代,无论是蛮荒时代,还是动荡时期,我们都可能会看到一群人在远瞻星空,在近观蒹葭,无论是君王贵族,还是普通百姓,甚至是妇女也都在写诗,他们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感受。然而,现代生活的忙忙碌碌,导致了现代生活枯燥无趣,而诗经年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的诗意生活却让现代人向往和沉迷。所以这也是曲黎敏要对话《诗经》的最初原因,就是要唤醒隐藏在中国人骨子里的诗性。《诗经:越古老,越美好》是曲黎敏的最新力作,是她对话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中翻译和解读了73首诗,从解读《诗经》的起源及意义讲起,对爱情、婚姻、男女、结婚、归宁、剩女、怨妇、孤独、命运等诸多人生主题进行深刻的思考和诗意的表达,带我们重温古老诗篇的魅力,解读人生之谜,唤醒现代人沉睡的诗性和情感! 《诗经》中关于爱情的篇章很多,所表达的情感也都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现代婚姻、大多是自由恋爱,而古代婚姻制度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人在促成婚姻中就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豳风•伐柯》一诗就描述了媒人的重要性,媒人促成一桩婚姻,首先是两人般配,其次是品行上要好,而相貌是最次要的。这些恰恰和现代人相亲有所不同,现代人相亲先看长相,再看家庭条件和工作,最后看品行。美不在外表,美要在内心,才能维系婚姻幸福。中国是中药的起源地,《诗经》中也有诗句融入了中药的名词,而对于曲黎敏来说,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更是在《诗经:越古老,越美好》中融入了对中药方面的解读。在《周南•采采芣苢》一诗中,对诗中的“芣苢”,更是从中药方面进行了详解,从字形上来解释了“胚胎”二字的由来,衍生到中药里车前子的名字由来,又给我们普及了车前子的知识,让人大长见识。读完整本书,我不禁感慨道,《诗经》包罗万象,生活中的种种,诗经中总会可以找到。这样古老又美好的诗意我们传承下去,应该让我们生活中充满诗意。

如果可以,请诗意的栖居

文/猫豆小漾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翻开这本精致儒雅的线装书,这句话赫然纸上,犹如一品香茗,淡雅的是茶色,浓郁的是杯心。若不是曲黎敏对话《诗经》的这本新书,恐怕我早已将这杯茶遗忘,空留他在茶具旁独自飘香。《诗经:越古老,越美好》,还好有这本书,让我重新摆上茶具,可以好好品一口香茗。不似往常对《诗经》的解读,曲黎敏的这本新书有的不仅仅是对诗经内容的解析与阐释,更多的是对《诗经》这个延宕三千年已久的中国第一本诗集融入了现代化的释读,作者希望找寻的是《诗经》中的情感价值,而非空洞内涵,正如书中所言,这本书是要唤醒现代人沉睡的诗性与情感,带着这份好奇,便希冀随着作者一同挖掘或已暗淡的诗性,追回一片情感的驻地。“《诗经》,不仅是我们中国人精神的一个起飞点,也是我们原始先民生活的瑰丽展现。在《诗经》中,我们祖先的价值观、审美观、生活观••••••方方面面如孔雀羽翼上的眼睛,熠熠生辉;那些率真、担当以及人生责任,都唯美得淋漓尽致。”抱着这样的观念,曲黎敏的新书满是对《诗经》中中国人的诗性进行唯美的解读,因为只有中华民族,才是一个“以诗为经”的伟大民族。全书共分为三篇,上篇“唯有诗,可以让你与众不同”,中篇“《诗经》里的生存之道,是解决心灵之痛的良方”,下篇“《诗经》精选”,以此简要三步,完成了现代人暗藏的诗性与情感的寻找。“唯有诗,可以让你与众不同”,文章开篇便亮明了作者解读《诗经》的观点,因为中国人的诗性是骨子里的,作者希望从《诗经》中唤醒中国人沉睡已久的诗性,因为人不仅是要活着,更要活得美活得能够感知天地的这种大气磅礴,做一个有诗意的人,于世界的对话就丰富而且充满意义了。此外,作者还对《诗经》产生的文化背景,以及它的形成和意义做了自己的解读,这些解读自有一番风趣之处。《诗经》源于古代的劳保制度,而这种劳保制度也是富有诗意的,据古文记载,六十岁的男子,五十岁的女子若没有儿女,就由国家来提供衣食的供养,这不是免费提供的,而是需要这些日是民间采诗,在现在看来,这是一种何其浪漫之举,当权者不仅可以从采集回来的诗歌中了解国情民情,更可以将民间智慧做一集锦。而学诗,不仅可以解决我们的心灵之痛,更可以在潜移默化之中改良人性。“《诗经》里的生存之道,是解决心灵之痛的良方”,这一篇章更多的是对《诗经》之中蕴含深意的阐释。《关雎》是讲厚德,《卫风•淇奥》是评论男人的一生,《王风•大车》、《郑风•有女同车》是说各式女子,《陈风•东门之杨》、《陈风•月出》、《郑风•子衿》是诉相思之情,《周南•桃夭》、《卫风•竹竿》则论及爱情与婚姻,《大雅•生民》、《小雅•斯干》则高谈夫妻之道,《唐风•葛生》、《小雅•古风》是涉及到了剩女与弃妇,《周南•寒光》、《秦风•蒹葭》、《小雅•鹤鸣》、《王风•黍离》则分别蕴含了“远慕•归隐•孤独”三个主题,《小雅•鹿鸣》是回归现实生活,简谈日常生活之道。但从题目上看便可知曲黎敏的一番解读不仅是将诗经进行分类,更是涉及到了众多现代化的元素,将古今结合,充分有一种现代质感。“今夕有你,欢喜无比——《唐风•绸缪》”便是说了古代婚姻的一些礼节与趣事,如聘礼之举,不似现代人对聘礼的两种态度,或羞于启齿,或势利要求,古代则规定好了男女婚嫁必有聘礼,曾有女子因为夫家不给聘礼而坚决不嫁,此时还被载入《列女传》。古代女性先知先觉,将自保放在了婚前,而现代女性却后知后觉,将自保放在了后面,两相对比,这可谓是古代人的一种智慧吧。古今女子的两相对比,是否让你觉得此书妙趣横生。“《诗经》精选”则是曲黎敏悉心摘取了《诗经》一书中的一些名篇做了自己的译注与阐释,从各章节中都有截取,周南的汉广、关雎,召南的小星,卫风的伯兮,曹风的浮游,小雅的采薇、谷风等等,岁不似前面篇章的趣味浓郁,但更注重了知识性,内容颇丰。细看作者经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如此跨越不禁让人感慨,赫然想起开篇之语,作者言及生命有三个层面,即身、心与灵,现代医学涉及的是肉身层面,中医讲到了精气神,涉及的是神灵和五藏神明的问题,《诗经》却可以涉及生命的最高层面,即“灵”。或许正因为是有着如此不同的经历,作者才能游刃于医学与文学之间,有着对人生性灵的不同体会。想起房龙的经典之语“人应该诗意的栖息”,便更觉人生性灵的曼妙之处,人不仅仅是要生活,更是要活的有诗性、有诗意,有一番境界,这样,才能在平凡世界中自有一番独特境界。连夜读完不忍放下,因为这是我读过最具现代性的《诗经》解读史,深深读来,犹如微泯一口香茗,口齿留香之余不禁会心一笑,暗觉深意自在。殊不知,茶具旁的这杯茶已凉,但是这浓厚香气,依然飘香……如有转载经授权后方可,请豆邮联系笔者。

人生还有诗和远方

高中时应付考试曾经背诵下来关于诗经的介绍:“《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先秦称《诗经》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三百篇》。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离我们有多遥远?它们的存在是三千多年前古人活过的证明,是生命燃烧后留下的痕迹。作者说中国人的诗性是骨子里的,这话一点也不为过。在物质那么贫乏、生活那么动荡的时期,不仅君王在写、贵族在写、普通百姓在写......(可能这里用唱来代替写更好,印象中高中老师讲过,古代有很多人不识字,诗经中的诗都是传唱的,所以有很多唱着唱着就失传了。)所有的人,无论贫穷富贵,都在通过诗表达内心的痛苦、欢乐、各种情感......所以说,诗性已经注入到华夏子孙的基因中。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中国自古以来就推崇自然、不过度开发、尊重宇宙天地。中国人不相信平等和自由,但是鼓吹自在和知命,相信有山就有水,有高就有低,有阴就有阳,唯有和谐是我么追求的最高境地,能无牵无挂徜徉在山水之间,便是终极的幸福。 《诗经》里的诗,皆朴实、简单。每一个唱诗者都是有感而发,有情而诉,率真而简洁地表达自己,虽年代久远,但生命的温度触手可及。而后代的文人诗词,虽然辞藻华丽,却多了一些矫揉造作,不及诗经那般接地气。所以作者说诗经最感人的是它的健康,是我们现在生活里所缺乏的蓬勃清新的气息。 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兴于诗,立于礼,成与乐。” 人生在世,要学会正确地表达感情,懂得礼教,任何懂得阴阳和谐之道,才会真正地成功。作者说中国自古就是诗教,因为诗教是美育,是源于天性的,而统治者以德教统治天下,德教源于后天,是社会契约,是告诉我们群居的社会需要遵守规则。 曲黎敏,一个文学学士到医学硕士的转变,可谓巨大。当看到她翻译的诗经时,我不禁佩服她的才华,四字一句的诗,读起来多是些生僻字(我拿到这本书时办公室的同事随手翻看了一下,说了句“看这本书,瞬间让我感觉自己变成了文盲。”我这个同事进机关前还是在学校教书的。)被她那么一翻译,变成了七言,读起来还是那么朗朗上口,却变得通俗易懂了。 写这篇文章时,我才看完了上篇,中篇只看了《关雎》这篇,因为很喜欢这本书,所以不能肆意评价,暂且说说对上篇的一些感想,有时候翻到一页,看到作者翻译过来的故事,觉得古人真是可爱的很,譬如《齐风.鸡鸣》: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我被萌到了。 想说的是,整本书还要慢慢品读才得其中滋味。

临时读书笔记

第一章:如果作为中国人灵魂基底的《诗经》,能深刻影响民族精神的经典,如果只停留在“世界之美”“心灵之美”的层次,是否是一种逃避的民族性?在马斯洛需求层次,安定富足的生活未达成的阶段,教化人们追求美,是否不太现实?

读之不尽的诗经,古老的美好

开通头条号无论谈及中国的文学史,还是论及中国文化,最先被提及的始终是《诗经》,这本经典之书居六经之首,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可以说是中国文学的奠基与根本。而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是否还能从其中攫取生活的能量呢?曲黎敏在一本书的厚度中为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中国古代文化以诗歌起源,几千年来的著名诗人与诗句不可胜数,但是独独无作者具名的《诗经》与《古诗十九首》流传千古,盖因诗句美好真挚,表达情真意切,语言质朴自然,深具自由奔放之美,为我们展现了在国家文化没有被儒家一统天下之前的多元面貌,也因这些诗句反映了当时最真实的社会环境与人们的喜怒哀乐,我国的文学讲究“赋比兴”,而诗经正是其肇始开端。钱穆先生也说:读《诗经》是有方法的,先要养成自己的性灵。不必一字一句来读,而是在品读之际体味其内里委婉之意。孔子称赞诗经为“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经》中492次提到动物,505次提到植物,235次提到自然现象,可以说在中国最古老的诗句中体现了亲近自然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应该说《诗经》之美哺育了中华文化。作者也为我们讲解了《诗经》的现实意义,诗经中不仅有美好与自然,也探究人类的生存智慧、生存之道,诗经是由孔子亲自删定和再创作的,所以其中暗含儒家传统之忠孝节制中庸思想以及儒家的“内圣”与“外王”思想,如何通过与自然的接触、对先贤的学习,而完成自我的修为,又能实现自我的主张,《诗经》的妙处也在于此,并非从大处着眼,而是从身边小事戍边、选妃、家务事开始讲述,但是就是这样一件一件的小事帮助了读者树立自己的正念,磨炼齐家治国之能。所以所诗经亦是一本“修身”之书。尤其有趣的是作者从女人的角度来讲解《诗经》,从“桃之夭夭”的青春,到“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的张狂,从“永以为好”的爱恋到“寤寐无为”的相思,从“见此良人”的婚姻到“弄璋弄瓦”之乐,甚至还有“不我屑与”的弃妇之恸,诗经的诗句其实写尽了女子的一生,在那个距今三千年的时代中,女子原来可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如此快乐、奔放,快意的享受相思与情爱,也痛快接受生活的失意与痛苦,作者在讲述这些诗句的过程中,不仅包含了作为一名女人的本分,也是一份对于女性的鼓励,令人不禁思考,女人在生活的本来面目。而《诗经》最大的魅力其实是因其远看成岭侧成峰之多变,儒家可在其中看出中庸,自然主义者可看出天然,女人可看出爱恋,重情者可看出情,重义者可学习礼,《诗经》是一本令人回味无穷,读之不尽的书。

走,去诗意的故乡

——读《诗经:越古老,越美好》文/叮叮-旭珊谁是诗人,诗人又是谁?这个问题实在不好回答。然而事实上,甚至可以说用“心”生活的人都一个诗人。并不是说写诗歌的人才是(就是)诗人。得道的高僧都说“佛在我心中”,换一种角度说,诗意在我们心中。上面说到的“心”就是指,只要心中保留童真般的心境,保有对纯美生活的无限向往,那么诗意就在我们心中能够完满的保留,并能对我们的人生产生良好的审美动力。另一个方面,“诗意在诗外”。让我们默读一下《诗经》中最唯美、最得诗之风致的《秦风•蒹葭》,感受诗人的情感以及那个纯美的世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些美好的句子,曲黎敏在《诗经:越古老,越美好》里给出的赏析,让我们透过古老美好的诗经得出这样一番清晰明朗的理解:一种令人向往的、富有诗情画意的生活境界。而对这种境界的是否虔诚的追求则成为诗意与非诗意的一种内在见证。编写诗歌的人,我们可以叫他/她是诗歌的“写手”(或者说是“诗匠”),而作者曲黎敏拥有诗化的心境、诗意的生活姿态,是诗人。诗人的心,就是“诗意的栖居”在这个世界上。在这部作品里,曲黎敏解读《诗经》的起源及意义,领略读诗的八大益处,辅以其医学专业文化的深厚知识,对爱情、婚姻、男女、结婚、归宁、剩女、怨妇、孤独、命运等诸多人生主题进行深刻的思考和诗意的表达,带领现代人再次感受《诗经》里古朴热诚的精神力量,在《诗经》里寻找解决心灵之痛的良方。感受在诗经里从“推”到“敲”这一过程的顿悟,是一种豁然开朗的快乐,是一种经验的生发。我们说“每段人生都是一部诗集”,就是说在人的一生中,如果分成每一个阶段,那么诗人对每段生活的投入、体悟、阅读和写作都将是一部诗集。人的一生都在寻找自己的理想,或者说是心灵的家园。是的,诗人的天职是为了“还乡”——这个“乡”,就是我们所谓的心灵的园地、灵魂的故乡。余秋雨在《文化苦旅》的序言中曾引用过这样一个句子,说“其实,所有的故乡原本不都是异乡吗?所谓故乡不过是我们祖先漂泊旅程中落脚的最后一站。”是的,“故乡”只不过是我们的祖先漂泊的最后一个驿站。但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却都有一个美好的故乡。它更是一个美好的梦想,一缕理想的光辉,一汪人类渴求的泉水,生命自由而逍遥的歌唱。是的,只要心存诗意,用诗化的心境去追求我们的生活,每一段人生都会是一部诗集。生活,是那么的琐碎,那么的多歧路,当我们已经磨损了棱角,当我们已经在生活中变得麻木,看看《诗经:越古老,越美好》,让人生在诗意中如汩汩清流,涓涓不息。------------PS:书评均为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豆邮联系笔者或1452859801@qq.com

为赋新词强说愁

文/Arier  提及诗经,我最先想到的不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而是热播剧《芈月传》,你是否还记得黄歇与芈月在楚国祭祀上那轻轻入耳的宫商角徵羽: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九歌·礼魂》)。且不说是历史剧如何演绎,但就是把艺术的美好呈现一二便是对美的最好诠释。交交黄鸟,止于桑(《诗经·国风·秦风·黄鸟》)。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国风·邶风·击鼓》)。我喜欢这美好的约定,它是这世间最动听的情话。  追溯到这些美好的诗词歌赋,《诗经》似乎就是一本完美的教科书。古人一直都在不断地研习这些作品,历史虽弥久,芳香永留长。曲黎敏老师对诗经的解析,真的是将她的美,毫无掩饰的展现在世人面前。《诗经》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西周初期,其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即是《风》、《雅》、《颂》,其中《雅》又分为大小雅。“六义”则是“风、雅、颂,赋、比、兴”。按照音乐的来源和使用不同,“风”又叫“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雅”多为贵族作品。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曲黎敏老师从诗经的选篇与片段赏析,将《诗经》干净的美,展现出来。每一首诗都像是你无法表达的内心感情,也许只有轻轻起唇,才能将心里最想表达的情感和盘托出。古人的观念上有很多的束缚,有很多话是不能直白的表达的,因为很容易引起道德上的轻视之意。但是用歌谣表现出来就不会这么突兀,诗经成为了一个最好的文化沟通手段,也是各国交流的一个桥梁。  《诗经》其实可以做的很有味道,或者很古老。我觉得这个一个很冒险的封面设计。对于几千年来历史的积淀,文化赋予了它太多的重要性,而新潮的社会文化发展如今,很难用现在的文化风格去定位或者演化它的美好。诗的灵魂是最干净,最接近人的初心的。如果能够更干净的展现给读者,从手感和触觉上应该会更好。  文章按照诗经的分类,举例进行赏析,这里的品读并非指翻译翻译句子,了解了解大意,而是更有社会背景和人文情怀的品读,你能在这里看到许多来自枫林雅居的文人骚客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感觉,也能像听书一样,有自己的共鸣在里面。

喧嚣中寻一丝宁静,纷扰中觅一刻平静,现实中享一份美好

1、你能背几首诗吗?可以啊!你背一首我听听,好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讲的是什么呢?是要让我吃饭不要浪费。这是一位小学老师和一个小朋友的聊天。小学的语文课本上每册都有诗歌,或绝句或律诗,读来朗朗上口,易于记忆。从小的孩子就被教育: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而对其追根溯源,就是《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孔子曰:思无邪,并将其作为立身、立言标准,作为儒家经典。最近在看《诗经,越古老,越美好》这本书,作者曲黎敏提出了一个诗教的概念,同时主张回归诗经。她用当代人的眼睛重新审视《诗经》,解读当前社会生活中的困惑和无奈,带我感受和体会最古朴热情的精神力量。2、她说,中国人的诗性是骨子里的,在那个穿着葛布缁衣、穿着粗茶淡饭、社会动荡的时期,依然有一群人在仰望星空、在近观蒹葭,表达着自己的情怀,这样的精神一直延续至今,从《诗经》开始,诗性就注入到了我们的基因中。在文中她举例刘邦,没什么文化,但是依然有“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酣畅淋漓,气势磅礴。提出诗,之关乎内心,以及我们的气势。而我却想到生活中,有时压抑或者孤独时,有的人会唉声叹气让人觉得负能量爆棚,而有的人一句:“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简单明了而贴切,让听者立马生出同情之心。她主张的诗教,并不仅仅是背诗,而是要培养诗意的心、诗意的眼。提到人一生不仅仅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而是为了活得美,能够感知天地的大气磅礴,使我们对生命有所提升,对人生有所超越。文中举例了《小雅 采薇》,从普通生活到诗意人生。有一段话我感触良久。如果工作就是不断的重复,我们也要在这种重复中发掘意义。记得在阿根廷,曾看到一个扫大街的人和他的扫把合舞探戈……这是一个令人震惊和感动的画面,如果一个民族的细胞、血液中都是舞蹈、都是欢乐,那这个民族是一个内心多么完美的民族。生活贫困、压力山大、职场疲软、情感不顺,我们该如何面对,以泪水以舞蹈?我想这是作者提出回归诗经的最主要的原因吧。3、快节奏的生活衍生了闪婚、闪离等词,生活中的激情退去后出现了七年之痒,生活的压力下有了“就是因为你穷才和你分手”……情感在现代生活下就犹如一只玻璃瓶,需要轻拿轻放。而她问:“天下什么最养人?”情最养。“什么最伤人?”情最伤。在《郑风 女曰鸡鸣》中,阐述了婚姻问题虽然多,但是需要婚姻,也指出婚姻幸福的秘诀。在这首诗里,揭示了婚姻生活的两个幸福秘诀,一是默契而不是心灵相通;二是彼此感恩。默契:我们之所以需要婚姻,是要满足人心的两方面的需求——理性的满足和情感的满足。理性的满足,就是要有人来分担一些责任。所以会有财产、房屋等落地的需求;情感的满足,是源于人生太过孤寂,人需要爱与被爱,每天回家时有人等,离别是有人送,病了有人端杯水……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现实生活中,恋爱双方对彼此物质上的要求多了一份理解,男生说女生物质的时候,岂不知这种要求是双向的。同时,当你满足不了对方的理性需求时,那就满足对方的情感需要,如果你没钱还对对方不好,那么你的存在于对方有什么意义?不甩你甩谁。感恩:很多人习惯了“得到”,而忘记了“感恩”,能够察觉并感恩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情人所重在“情”,夫妇所重在“恩”。恩比情重。情,飘忽不定,而恩是明了因果后的心念。婚姻,唯有感恩,才能长久。知感恩,念对方的不容易,牵挂、体谅,尽可能的成就对方,才是夫妇之圣境。婚姻,又称“成亲”,两个陌生人成为亲人,本身就是奇迹。所以婚姻里需要爱和慈悲。4、书的封面写着:唤醒现代人沉睡的诗性和情感,我们失去的一切美好在这里寻找!是的,这里有少女的娇羞、有少妇的思念、有婚姻的解读、有男人的事业,也有剩女和弃妇,也有孤独和归隐。娓娓道来,感慨《诗经》智慧,一声吟诵,萧瑟满怀。生活,如果只是时间的延宕,也无大意义。只有在时间之上付出感觉,比如爱、敬畏、肯定等,生活才有了短暂的意义,时间也开始意味深长。《诗三百》,看人生百态,悟生活史诗。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喧嚣中寻一丝宁静,纷扰中觅一刻平静,现实中享一份美好。————————————————————————————个人介绍鸾英写写文字,做做手工。个人微信公众号:鸾英(luanying7618)微博:码字者鸾英 http://weibo.com/2318550560/profile?topnav=1&wvr=6&is_all=1

依依袅袅,我见犹怜

诗经之美,人人认可。诗经内容之丰富,涉及爱情婚姻、劳作生活、天象地貌、动物植物,……有婉约美好,也不排除疾苦悲伤,然而,不论是哪一种,经由诗经传诵于口,都能读出中国古时文字的独特魅力。初见《诗经:越古老,越美好》的封面,便觉得分外美好,纤纤玉手撷取佩玉花枝,依依袅袅,我见犹怜。浅读《诗经:越古老,越美好》,一种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因为作者是女性,许是这个缘故,读这本书时就觉得文字别样清秀,恰如这位文学学士的知性。一部被千万世人论道的〈诗经〉经由她的文笔分析,挖掘出了另样一些我们未曾读出的诗经美。细读《诗经:越古老,越美好》,感觉已经刹不住车了,深深地被她的文字所吸引。不仅仅是因为诗经本身的美,更因为她让我知道了诗经美中更多的内涵。对于诗经,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同为女性,我特别关注曲黎敏解读出的诗经中与女性、婚姻、爱情相关的内容。她将诗经原文翻译为现代诗文的部分足见她深厚的文字功底。译文中肯,却又不失诗歌之韵。既而还有对原诗内容的概述,并向我们解说了诗经原文表达的思想。她以诗教的力量,唤醒现代人心中的诗性。唤醒诗性,从《诗经》开始,那么,诗经从何而来,如何理解诗经,如何将诗教真正成为一种美育,她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以这种最有说服力的方式,将诗经解说到位。说到不如做到。如果一味地说要如何如何诗教,那是空谈,诗教首先是要让受教者感受到诗之美。诗经之经典,一是它与中国古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虽然我们无法穿越到那些时代,但是我们可以从简短的诗文中去体验当时人们的生活与思想;二来诗经处处能读到动物、植物、大自然中的各种我们想认识的生物,可以说诗经就像一位无声的老师,带我们去见识那些令我们好奇的事物;三则是因为诗经中蕴含着对美好的向往,人心之所向,怎么能说不美好?经由作者的解读引导,诗经深层面的内涵我们一点一点地发现发掘,更觉中华古人之伟大。从诗经开始,诗教人生,何乐而不为?文/ashley书评原创,转载刊用请豆邮联系~

从诗和远方到诗的故乡

一直都想读一读《诗经》,但是总是未能静下心来读。众所周知,《诗经》不是一部容易阅读的书籍。如果没有对古文的和古代历史文化知识的造诣,很可能你认得字,却不知其意。除此之外,仅就读诗这件事来说,也不是很容易的。几乎每一首我们耳熟能详的段落中都有生僻字,往往以上两项造成的阅读困难,会让你捧起《诗经》来,匆匆就束之高阁。我数次读《诗经》都没读多少就放弃了,上一次可能好好看《诗经》还是出于功利主义——想要从这里面取一个诗意的名字。我们80年代后生人,对这一点绝对不陌生。我们小时候,琼瑶剧曾经红极一时。琼瑶的诗歌造诣极高,如果阅读过她的小说,就会知道她的言情绝对不是仅仅苦情哭泣而已。琼瑶的每一本小说里都会有诗歌,主人公的名字也诗意绵绵,而她就是深受古典文化《诗经》的影响。比如她本人的笔名就是取自《诗经·卫风·木瓜》中的诗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那些曾经在一个时代给人以美好之感的女子,她们的名字正如她们本身,同样是《诗经》给我们带来的享受。就算我们可能不知道《诗经》中某些诗句的含义,光是吟诵本身,就充满了享受。古老的,也是美好的。曲黎敏老师的这本《诗经:越古老,越美好》,除了解读诗经之外,更是启迪我们去靠近《诗经》,阅读《诗经》,发现那古老的美好,回到诗的故乡去。当我们驻足《诗经》的文字中,在诗歌的韵律中翩跹起舞时,你会感叹中华文明的伟大和中国汉字的神奇。相信另外一个文化圈是如何也无法领悟这种美好的。就像我们可以将这些美好的诗句翻译成世界各国文字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共享,但是,他们却绝无可能像中国人一样,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心理去感同身受,那存续千年的人间美好。战争是残酷的,但是就算是如此残酷的战争,依然会被发现美好,寄予希望《采薇》;劳作是辛苦的,但是即便是在土地上流汗,总归有回家这样的希望,倦鸟归巢,是温暖也是团圆《十亩之间》;思念上战场的情郎《卫风·伯兮》;安贫乐道不抱怨的正能量《召南·小星》;讽刺恶人,针砭时弊《邶风·新台》……关于爱情的各种情绪,我们更是耳熟能详,《周南·关雎》、《卫风·淇奥》、《邶风·击鼓》、《郑风·溱洧》等,描写了思念情郎、互赠信物、爱人之美好种种与爱情有关的事物,但是比今人作诗含蓄,更显得美好。《诗经》是中国诗歌的鼻祖,曲黎敏老师说:人的差异性源于灵魂的差异,源于生命能量的差异,源于神魂意魄志的差异,源于诗性和艺术性。当我们听到“生活不仅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就感动的不塌糊涂,就心驰神往的时候,不如去读一读《诗经》,和曲老师对于《诗经》的解读和感悟。从诗和远方到诗的故乡,只有有诗性的灵魂,才能到达诗的远方。

俗眼看《诗经》

象牙色的封面上,纤纤素手轻拈一枝桃花,桃枝末端玉佩飘摇,《诗经》的美好意向尽收眼底。作者的履历会让人有些微疑问,曲黎敏教授虽有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士学位,但她的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医而非文学,谈到本书作者曾说“由于我之前作品的缘故,不少人可能会觉得,我只会谈‘养生’。其实不然,我给自己的第一个标签是‘诗人’。”这样一位中医学者既能读到《诗经》中“健康”的关键词,也如她所言能以“第三只眼睛看《诗经》”。”第三只眼睛“又称”天眼“,乃佛教所说五眼之一,能透视六道、远近、上下、前后、内外及未来等。言及此,几乎也触及了《诗经》的根本。全书以上中下三篇自文化背景、形成意义、生存之道及至精选译注全面解析《诗经》之美,作者以其深厚的知识背景、优美又不失亲和的语言带领读者进入《诗经》的美好世界,“唤醒现代人沉睡的诗性和情感”。掩卷之余,口齿留香,而我更想做的却是在作者的启发下,以更加世俗的方式向他人传达读《诗经》的意义。《诗经》作为“六经”之首,如今更为大众熟知的身份似乎是“起名词典”,不可谓不可惜。坊间流传“男楚辞,女诗经”,许多附庸风雅的父母都从《诗经》里给女儿选名字,这也没什么,问题是名字本身或许没什么大问题,但它万一选自《诗经》中意思不大好的诗篇,比如作者在第十一讲专门讲到“剩女和弃妇”,不知明白真相的父母会作何感想。昨天是农历三月三,也是我生长的小城一年一度最盛大的庆典“拜祖大典”的日子。曲黎敏教授在书中同样解释了三月三的来历,《周礼•地官》记载“以仲春之月,令合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即三月三为法定私奔日。《诗经》中对此也有许多热烈奔放的诗篇,如《郑风•溱洧》《郑风•骞裳》等。三月三又称“上巳节”,也即女儿节,黄帝的生日。而我的家乡每年一次的拜祖大典就是祭拜黄帝的生辰。在《诗经》的形成章,作者给我们提供了另一个重要信息:《诗经》的形成源于古代的劳保制度。“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采诗。行人振木铎循于路以采诗,献于太师。”我国近几年的政策热门话题中有一个话题热度一直居高不下:延迟退休和社保制度。比之于现在基于财政缺口出发的政策,远古时代官衣食以采诗的方式何其风雅。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经》中492次提到动物,505次提到植物,235次提到自然现象。《诗经•郑风•溱洧》中有一句“赠之以勺药”,作者同时提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的一个习俗,“相赠以芍药,相招以文无”。美丽如《诗经》的古代,含蓄多情的国人把生活变之为行为艺术,如何让人不心向往之。以上种种只是沧海一粟,本书借《诗经》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诗意优雅的世界,人人皆知《诗经》,人人皆会诵读两句《诗经》中的经典诗句,但是不求甚解的人们总是在用得着的时候才会从故纸堆里拎出自己想要的东西。鲍尔莱因说“知识不只是信息,而是包含着深层的道德、心理和哲学的价值,它从内部塑造你的精神,而不是你需要的时候调用一下的外部材料。”即便只为实用之目的,我也希望更多的读者能从本书中读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如作者在开篇中写道:有用之知识,是让你活着;无用之诗,是让你活得美。

诗和远方

生活中总有很多人,没有诗与远方。在我的生命中,也是这样。不是走不了,而是做不到。不是不喜欢,而是舍不起,也潇洒不来。但是在今天这样的午后,枕着窗外的一窗雨,小微风,读〈诗经:越古老,越美好〉这样一本特别有情调,有情意,有知识,也有深度的书,非常的惬意。作者解读着古老的诗经,面怀着孔子,讲述着诗经中美好的诗句,以及写诗人的情怀和生活,读来丝丝入扣的感觉。心中不觉也有了诗与远方。如果不读诗经,你去到的远方,也只是远方,不会有风月无边,不会有诗情画意。如果不读书,再远的远方,也只是青蛙的小池塘。走过就忘掉,还以为世界真的很大哈。许多年以后,我终于会背一首诗经里面的诗了。《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作者有一个观点说:诗教是美育,比德育重要。这个观点我不知道正确与否,我只是觉得有必有深究一下,或者找一找事实根据。因为立论很重要,生出一个观点是可以的,但是这种观点对现在及以后的影响和意义,有时候需要思量一番的。美育和德育,我个人是觉得并重的,都是重要的。非要说谁更重要的话,我给不出确切的答案,在我心中也是无解的。一个人要有德,然后这个有又懂得欣赏美,是一个传递美,欣赏美,颂扬美的人,在我心里是个大写的人。但是如果他无德,他也不会有什么美育,我开始矛盾了,我不要想了。作者一边读诗解句,一边分享生活之美,诗书之雅,同时也做着对诗经中流传着的古老的智慧和对生活的解读。作者说:“美育诗教代替宗教,是中国之圣教”,中国人的诗意是骨子里的。中国的许多朝代,都是不缺乏诗的,人们也有着诗意的生活。近代和现代也出现过很多现代诗,只是后来的口水诗,让我们的诗歌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不再也生活及喜好息息相关了。作者用这本书告诉我们,要懂诗的美,也要诗的起源,诗的全部。中国的六经之首就是《诗经》,《诗经》是多么重要啊,而且孔子删经的时候,从3000多首中留下305首,他筛选的原则其实只有三个字:思无邪。第一,你思维和发心要正。第二,无邪就是真性情。传颂至今的305首,首首都是精美而又传奇的。作者一边讲着关于诗经的知识,一边跟我们分享其中的名诗名句,阅读的时候,只觉得生活幸福,生命充实,自然无边无际的美好。《诗经》里的每一句都是古代人们对生活的真实展现,用一句句简单却又不单纯的诗文将世间的美,人间的爱。生活有许多面,有艰辛,也有欢爱。而《诗经》是中华文明留给我们今人的宝贵财富。作者曲黎敏在《诗经:越古老,越美好》中,对已经遗失的诗教传统倍加珍视,他认为诗经是中国的圣教,这句话点醒了我呢,原来我也是有宗教的,我心目中的圣教是诗和远方,是〈诗经〉给我的强大依据。作者还是中医文化方面的专家,他在解读《诗经》时也就更加丰富了,“药方说”即是一例,是作者依自己的生活理解来还原诗经的丰富,他以自己的力量,给我们带来更丰满多姿更加有意义的诗经,他的解读非常有个人特色,而且很有价值。

诗意之旅

身为中国人,或多或少会吟诵几句古诗,诗像基因一样,深深地刻在中国人的灵魂里,成为抹不去的烙印,代代传承。纵观世界,只有中华民族是一个“以诗为经”的民族,可以说,诗是中华文明的“标签”,因此,中国也被称之为“诗国”。回顾中国古诗的历史发展变迁,诞生于三千年前的《诗经》是始终绕不过去的。可以说,从《诗经》开始,诗性就注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中,《诗经》不仅是中国人精神的一个起飞点,也是我们祖上生活的瑰丽展现。曲黎敏老师凭着对《诗经》的热爱和弘扬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为我们带来了这本《诗经:越古老,越美好》,解读《诗经》,展现诗经之美。全书共分为十三讲,摘取了诗经中的许多名篇进行分析解读,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解决了诗经虽好,但不易懂的烦恼。诗之美,美在形式、灵感、意境、情感。“风雅颂赋比兴”,《诗经》六义的表现手法,让其内容显得饱满,表现形式更加丰富更具魅力。曲黎敏老师说:“《诗经》是远古的一个最美的微笑。”在朗读《诗经》中,我们感受到了古人们的情感、对待生活、人生的态度。在那动荡的时代里,人们以诗寄情、以诗赋兴,虽然生活上过得艰辛,可是,精神世界却充盈着乐观、美好、快乐。因为,《诗经》是帮助解决心灵之痛的良方。现代社会有些功利,很多人总以“有用”与“无用”来区别事物,有人会问:“诗那样好,可有什么用,又不能当饭吃。”对此,曲黎敏老师说:“有用之知识,是让你活着;无用之诗,是让你活得美。”这句话非常准确地概括了诗的作用,那就是,对人精神、心灵的塑造与洗涤。曲黎敏老师从《诗经》所产生的文化背景、《诗经》的形成与意义,来阐述这古老但依旧焕发活力的《诗经》。同时,通过对爱情、婚姻、男女、结婚、归宁、剩女、怨妇、孤独、命运等诸多人生主题进行深刻的思考和诗意的表达,带领读者穿越千年去感受《诗经》里古朴热诚的精神力量。《诗经》里有田园之美,山水之美,爱情之美。“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这是中国人所追求的田园式的闲致生活。《诗经》里的爱情同样美丽炽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爱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爱更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在《诗经》中,我们看到的是古人对待爱情的含蓄多情。分手时以芍药相送,盼归时,寄一片当归表心,这相比现代人快餐式直截了当的男欢女爱,风雅了许多。《诗经》,四字一句,节制而简单,不滥用精神,将诗情润于笔下,智慧而宁静致远。在倡导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大时代背景下,学习《诗经》,推行诗教,非常有必要,它能更好地帮助我们找回心灵的健康。人生苦短,命运多舛,唯拥有一颗“诗心”,方能笑对苦难,感恩生活,感受生命的美好。发表于《四川政协报》

诗与我们的生活

提起《诗经》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又或者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便是最真切的感受,直抒胸臆。曲老师说:针对中华民族这个奇特的族群及这个群体人性的复杂性,圣人开出的药方不是宗教,不是哲学,不是政治,而是——诗教。似乎说起诗经都是与爱情有关,但是诗经也给大家传递出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诗经,越古老,越美好》很浅显的为大家讲解诗经里的生活态度。给大家传递一种现在很流行的慢生活。现代生活节奏太过快,以至于忘了停下脚步去读读诗,去感受那么有诗意的生活,以至于忘了生活原来是很美的。曲老师说:“中国人的诗性是骨子里的。”再没有什么民族像我们这样从小就是从学诗开始识字的吧!本书对诗经的见解浅显易懂,就好像那个时候我们的祖先说话就是在作诗。诗里就是我们无法触及到的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状态。诗育就是美育,就是教育我们人生的意义。其实生活本身是疏淡的、恬静的。现在流行的一种慢生活,向往返璞归真的生活,不都是诗经里所唱的吗?我们祖先早已窥破生活的秘密:“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不论是王维的‘悠然见南山’还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亦或是礼拜的李白的‘我辈岂是蓬蒿人’。说的都是各人的生活态度,各人的性格!李白最后选择的是以诗陪伴,陶渊明与菊相伴,王维更是在怡人的田园与人共度诗酒茶!本书真是很浅显的让人读懂诗经。看完这本书你会发现,原来诗经不是想象中的那么晦涩难懂。就像其中一篇《小雅•斯干》里的几句话‘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我们理解就是生了男孩放在床上,生了女孩放在地上。难道重男轻女的思想从那时便有了吗?其实不然,让男孩子玩玉,是培养其五德。女孩玩瓦,是指要学做家务。跟着曲老师学习诗经交给我们的生活智慧吧!读着书里一篇篇对诗经文章的解读,就好像看到了诗里思念丈夫的妻子,追求淑女的君子,还有那个唱着‘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被抛弃的女子。其实生活就是生活的样子,要有一颗诗意之心去看生活,你的生活会很美!

诗歌的美恰恰就在于它的无用

读《诗经:越古老,越美好》作者:苏术《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和《诗经》一样的是,曲黎敏老师也把书分为上部分、下部分。上部分旨在讲解诗经,从诗经中的故事演变到现实生活。语言风趣,生动。下半部分为《诗经》内容精选,以及曲黎敏老师自己的译注。内容充实,注解详细。曲黎敏老师是著名的中医文化专家。著有《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中医与传统文化》等。因为以前有看过《黄帝内经:养生智慧》,所以刚看见这本书的时候还是有点小吃惊。惊讶于曲黎敏老师居然去翻译《诗经》去了。然后我就拿起书一看,竟然译解的很不错。开篇第一句:有用之知识,是让你活着;无用之诗,是让你活得美。这里用了一个“有用”和一个“无用”。让我想起了现在很多家长的观点:多学点有用的,不要在一些没用的东西上瞎琢磨。我很想问一句:何为有用又何为无用?如果苹果树上掉下来一个苹果,坐在苹果树下的牛顿捡起来吃掉了而不是去研究为什么掉下来。是不是人们就不能发现地心引力了?我想就算牛顿不去研究还是会有人去研究,然后发现地心引力,这只是时间长短问题。那么问题来了,牛顿去研究是不是算是无用呢?我想对于中国的很多家长就不能理解拿着苹果去研究引力这件事情。何为有用?不过是生活所需。何为无用?在我看来,无用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最顶端的自我实现,自我超越。将个人的能力发挥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无为即为。诗歌的美恰恰就在于它的无用。曲黎敏老师在书里说:诗歌是美育,比教育重要。诚然,对于“美育”这个词,我是非常赞同的。研究《诗经》你可以从意境美、意象美、语言美、声韵美的角度分析;你还可以从历史、社会、心理角度去探索。章学诚《文史通义》中说:“战国之文,奇邪错出,而裂于道,人知之,其源皆出于六艺,人不知也,后世之文,其体皆备于战国,人不知,起源多出于《诗》教,人愈,不知也”。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知道战国的文学创作,皆以诗经为源。这仅仅是总论,其中也表达出诗经还以其独特的手法及情感影响后世。众所周知,《诗经》里的诗,多是已爱情诗为数。曲黎敏老师在书里讲解爱情诗《关雎》时,引用了孔夫子的一句:“《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取自《八佾》)。那么何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呢?这句话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快乐不是没有节制的,悲伤却不至于过于悲伤。孔子为什么说《关雎》这首诗快乐不没有节制,悲伤却又不至于过分呢?我们可以来看一下这首诗全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关和鸣是雎鸠,相拥相眠在沙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妙曼灵性之淑女,君子一生之所求。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流,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窈窕淑女梦寐求。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求之不得眠不安,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辗转反侧心亦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采,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淑女明惠琴瑟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参差荇菜左右芼,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有始有终欢乐足。——左边《关雎》原文,右边译文出自曲黎敏老师。通过译文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诗歌。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辗转反侧间的思念和爱慕之情,正如孔子说的,有快乐也有悲伤,不能说很快乐,也不能说很悲伤。这首诗歌虽然写爱情,但也表达了婚姻的目的。“君子”的相思,也只是在那里“辗转反侧”,是爱得很守规矩的爱情。曲黎敏老师对此也在书里做了很详细的解说,引用了《列女传》中的一段:周宣姜后者,齐侯之女也。贤而有德,事非礼不言,行非礼不动。宣王尝早卧晏起,后夫人不出房。姜后脱簪珥,待罪于永巷,使其傅母通言于王曰:“妾不才,妾之婬心见矣,至使君王失礼而晏朝,以见君王乐色而忘德也。夫苟乐色,必好奢穷欲,乱之所兴也。原乱之兴,从婢子起。敢请婢子之罪。”王曰:“寡人不德,实自生过,非夫人之罪也。”遂复姜后而勤于政事。早朝晏退,卒成中兴之名。君子谓,姜后善于威仪而有德行。夫礼,后夫人御于君,以烛进。至于君所,灭烛,适房中,脱朝服,衣亵服,然后进御于君。鸡鸣,乐师击鼓以告旦,后夫人鸣佩而去。诗曰:“威仪抑抑,德音秩秩。”又曰:“隰桑有阿,其叶有幽,既见君子,德音孔胶。”夫妇人以色亲,以德固。姜氏之德行可谓孔胶也。大致意思就是周宣王沉溺于女色,早睡晚起,不理朝事。姜后去掉了华饰,跪在永巷认为不是侍妾的过错,痛责是自己调教无方,谏言宣王。宣王反省自己并听从谏言,从此早起晚退,成为明君。不得不说,中国有史以来都很讲妇德。德行也是衡量一个人品格行为的方式。《关雎》中君子淑女间的情感是一种感情的克制、行为谨慎、以婚姻和谐为目标的爱情。从这份爱情里我们不难看出孔子的中庸之道。《关雎》作为《诗经》首篇,带给我们的是很好的夫妇之德的典范,是德行的教材。书中还有很多对《诗经》中诗歌的讲解。比如熟知的《采薇》、《魏风•十亩之间》、《卫风•伯兮》等,见解独到,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出来了。从《黄帝内经:养生智慧》到《诗经:越古老,越美好》;从专业到文学,曲黎敏老师都以自己独有的眼光通过文字带给了我们一个不一样的曲黎敏。愿曲黎敏老师和诗经一样,日后带给我们更多不一样的文字,且越来越美好。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载请联系QQ:1147679123

品读古老——最美不过诗歌

文/河北小珊 评《诗经:越古老,越美好》曾经心中的诗就是语文课本中的古诗,五言或七言,对仗工整,常常惊叹于古人对于语言的掌控能力,区区几个字,把意思表达的一丝不差。后来慢慢知道了《诗经》才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歌这个词很好,因为它描述了诗的美感,诗亦如歌,娓娓道来,没有大呼小叫,没有歇斯底里,字里行间却都能读到真实饱满的情感,任由你体会、回味。正如本书的序言所说,中国有《诗经》,中国就另有一片天空,干净、温润,仿佛从未脏过。连痛苦都干干净净,没有呐喊,没有血拼,一切战栗,只在血脉中隐秘流淌。《诗经:越古老,越美好》这本书从内到外,都围绕一个“美”字,浅麻色的封面,一只芊芊细手轻捏一花枝,枝上粉色盛开的花朵、白色的花苞、青翠的叶子搭配出清新淡雅的画面,花枝末端,红色细绳悬挂的圆形中空的玉佩,既与树叶的绿首尾呼应,又仿佛要将读者带入到一个古老的年代,讲述一个古老的故事,此画面正如诗经一般,古老而美好。这让我想到了一句最近很流行的话:“生活不仅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本书就是具有让我们忘记眼前苟且生活的魔力,因为书中满眼望去,都是那么的美好,其一,《诗经》本身就很美好,都是四字一句,韵律优美,除了诗经原本的美妙。曲黎敏老师的翻译构成了另外一美,她反对庸俗化的逐字翻译,只是秉承“信达雅”的翻译准则,稍加注释,既能够令读者明白其中意味,又不破坏诗的本真。读《诗经》不仅是读诗那么简单,要知道诗是古人对生活中各式情感的表达、凝练,将诗句与生活结合,才能让诗变得更加绚丽,书中曲黎敏老师解读《诗经》的起源及意义,领略读诗的八大益处,对爱情、婚姻、男女、结婚、归宁、剩女、怨妇、孤独、命运等诸多人生主题进行深刻的思考和诗意的表达,带领人们再次感受《诗经》里古朴热诚的精神力量,在《诗经》里寻找解决心灵之痛的良方。恋爱是最美秒的,恋爱中的人仿佛变了一个人,会因为相见不得见而茶不思饭不想,会因为对方的一句无心之言胡思乱想、辗转反侧,会变得痴痴傻傻,莫名发笑,情绪不受控制。最喜欢《诗经》关于男女之间情爱的诗词:《郑风·溱渭》中一句“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将恋人的娇羞淋漓尽致展露出来,明明想在一起,却又怕遭拒绝,而正话反说,用“假装要分手”这种玩笑方式遮挡忐忑、热烈的内心;而《郑风·褰裳》却是另一种画风“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你不想我,难道没别人想我爱我吗?看,多么娇蛮个性的一个姑娘,活脱脱一个古代版的“野蛮女友”,自信、任性、可爱;我们熟知的《邶风·静女》中男子手拿女子所赠的红草管,怎么看怎么美,真的是这草这么美吗?非也非也,“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看吧,因为是心爱的女子所赠送的原因,正所谓爱屋及乌,情人所赠,即便是不值钱的一株小草,都会弥足珍贵,引发内心的无限喜悦。《诗经》之美,在于言语,更在于其引发的遐想,心中有多少美,就能读出多少美,心中有多少爱,便能品出多少情。这本书的一个目的就是唤醒诗性,唤醒中国人骨子里的诗性和美感,愿国人能够捧起这古老的《诗经》,静静去品读其中的美好,相信,它会加倍回馈给生活更多的美!(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诗经:越古老越美好

诗经:越古老越美好“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朗朗上口的诗经句子传颂千年不朽。这些诗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劳动之中产生的疾苦欢乐创作而成,然后由一些五六十岁的老人,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献于太师,然后国家给他们衣食供养。曲老师讲到,这相当于古代的一种劳保。好处是首先对国家有利,是国家了解民情的重要途径,可以“观民俗,正得失,自考证”。其次对百姓而言“采诗”可以健身养老,老年人每日行走于阳光之下的乡村田野,乐呵呵的学习唱诗,然后回京师学唱给太师,不仅使老人老有所用、老有所养,还能强健身体。第三个作用是可以愉悦性情,健全的心灵存在于健康的身体当中。曲黎敏老师的这本《诗经:越古老越美好》 把我们重新带回到那个充满诗意的生活当中。上篇共分十三讲从唤醒诗开篇,到唯有生活,才是史诗收尾,通过《诗经》产生的文化背景、形成与意义、学诗的益处、男人的一生、女人的春天等章节把诗经历史串联了起来。老师说:我们这个“以经为诗”的伟大民族有着不断往前走的情怀和狂放,我们这个民族骨子里蕴含的诗性和诗魂令人叹为观止。所以我们必须要再读,认真读诗经,重新展现一个诗的国度,一个诗的民族,一个诗的心灵......现在的社会很浮躁,并且茫茫现世中,很多人又试图找到适合自己的普世价值,而这种价值,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种简单诗意的生活--尊崇自然、不过度开发、尊重天地宇宙、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西人有法律,所以要求自由;有差异,所以要求平等;有自我,所以就要博爱。而我们古代的“法”就不是为“自由”专门相对而设,我们很少鼓吹“自由”,我们鼓吹“自在和知命”。所以没有“平等”只有“和谐”。于是,针对中华民族这个奇特的族群以及这个族群人性的复杂性,圣人早就开出的药方就是诗教,从诗中去抒发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就我个人来说最喜欢的一首诗经就是《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每一句都仿佛是一幅画展现在你的眼前,每个人的心境不同看到的景色人物也就不同,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离别、怨憎、所欲不得、五阴盛苦。人生诸苦,求不得,最苦。《诗经》,把这种苦,写的最美,最有意境。《诗经:越古老越美好》下篇是《诗经》精选,由曲老师译注的,共73篇,每一篇对生僻字都有拼音注释,每一句都有讲解,非常详细,易懂,贴心。其实我觉着很多的句子平时偶尔也能听到,就是不知出处,读了这本书,对诗经就会有个很深刻的认识了。曲老师从《诗经》又串联到现实的社会,从大的方面讲了民族社会以及人生的各种道理,教给我们该怎么样的为人处世的方法。多读诗,写诗吧,正所谓,回头,便是尘埃;前行,哪怕荆棘满地,也能步步莲花。

中医解诗,别开生面

“诗”,最早是对《诗经》的特定称谓。曲黎敏在《诗经:越古老,越美好》一书中说“中国自古就是诗教”,这诚然不错。朱自清在其文学批评的名著《诗言志辨》中就指出, “六艺”之中流行最广的是“诗教”。缘何流行最广,因为其“诗语简约,可以触类引申,断章取义,便于引证” 。所以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古代有教养的先生们,摇头晃脑吟诵着的,除了“子曰”,便是“诗云”。但是这种诗教的传统,到如今并没有延续下来。《诗经》渐渐脱离了教化功能,也不作为伦理的教科书,而被视为古典的文学精品,这是文学自觉的表现。也让《诗经》褪去僵硬的外壳,有了更为丰富的内蕴,变得可爱起来。于是,我们读《关雎》一章,并不计较什么“后妃之德”,而将其理解成唯美缠绵的情诗。虽然淡化了“诗教”传统,但诗的基因,已经内化在我们的文化血液中。曲黎敏在《诗经:越古老,越美好》中,对已经遗失的诗教传统倍加珍视,认为针对中华民族这个奇特族群及这个族群的复杂人性,诗教是“圣人给中国人的救世药方”,而不是宗教、政治、哲学以及其他。作为中医文化的专家,曲黎敏在解读《诗经》时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药方说”即是一例。其他如“内景”“收纳”等中国传统医学之中的术语,作为譬喻,成为曲黎敏解读《诗经》的独特工具,充满着个性。在赏析《卫风•伯兮》一诗时,又谈及“不抱怨”的好处,以中医养生学解诗,也算是别开生面了。至于在《周南•采采芣苢》中,对诗中的“芣苢”,更是从中药知识下手,娓娓道来,让人大开眼界。《诗经》中涉及的植物多矣,“参差荇菜”“蒹葭苍苍”想必在曲黎敏那里,还多有说道。以上种种,正是本书的特色,即本色当行的中医,以传统医学的知识解读《诗经》。在曲黎敏对中国的文化脉络施手切过之后,他依然开出“诗教”这一古方,来应对中国人精神文化上的痼疾。至于此方如何,还要以观后效。“诗无达诂”,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贯的传统,曲黎敏对《诗经》篇章的翻译却充满奇趣,颇有点插科打诨的意味在里面,循规蹈矩的方家读过,或为一哂,但在我看来,确是能让人为之解颐的妙处所在。

发现诗之美《诗经:越古老越美好》

发现诗之美《诗经:越古老越美好》《诗经》都知道是经典,都会读第一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都学过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不过第一次听到蒹葭苍苍白鹭为霜,却是在琼瑶的电视剧里,以为是琼瑶的作品呢。诗经够美好,只是太古老,古老到除了几个经典的句子,剩下的我们都感觉不到其中的美好了。《诗经》的确是经典,但是经典距离我们太遥远的时候,我们就很难领略经典的滋味了。就好像当年孔子编订的《诗》过了几百年就看不到了,就出现解释经的传,再后来对经的解释也看着费劲了,就又出现了注和疏,今天恐怕这些注疏也看不明白了,于是大连的白话翻译到处都是,可是翻译的水准真是不敢恭维。那么对于今天的读者,能够为我们讲解经典的,就需要专业人士这些专家们用通俗的语言,加上自己身后的学养,把经典给讲明白讲透彻。看过一些讲解《诗经》的书,有的偏于简单,就是把诗经翻译成白话文,翻译的过程中丢失了很多优美的东西。有的偏于复杂,好像研究专著,看着头大。这本书对诗经的解读,真的很经典,有高度,有内容,有分析,而且视野很宽阔,从很高很远的空间中去看诗经,这样读下来就收获很多很大。诗经开启了中国文学的源头,对中国人的影响非常巨大,中国被称为诗歌的国度,那么诗经肯定会排在第一的位置上。孔子当年就把诗经放到六经之首,了解诗经对了解整个中华文化具有深刻的意义。全书书分三部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是总论,讲解诗经的背景,讲解中国人的诗性,讲解诗经的形成和意义,讲解孔子修订诗经。这部分其实是全书的精华,理解了诗经的背景才能够更懂得诗经,更理解诗经。中篇是作者对诗经的解读,作者先把主要篇目进行了分类,一类一类的解读,这一点也很不错,给人一个新的视角,按照主题去归类。下篇是作者译注的诗经重点篇目。作者是曲黎敏,女作家而且是专门研究中医的专家,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硕士导师,而且竟然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来研究生才学的中医。怪不得对中国文化解读得如此深入细微,实在是难得。

人生一世,清欢难寻

初见“诗经”二字,心里是满满的欢喜,任外面喧哗纷扰,我却因而能瞬间静下来,眺望一个遥远而美好的空间。在那湾缓缓流淌的落花旁,在那一隅莽莽苍苍里,在曲径通幽的尽头,我悄悄走进了《诗经》中。远离俗世的喧嚣,少了现实的羁绊,多了自然的宁静。穿过历史的薄雾,仿佛能够在清凌凌的时间水纹之下透过层层波光,看见诗酒田园、淳朴清雅、平和欢乐、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诗意生活。细细读来,恍惚眼前浮现出林壑美景。唯觉青山绿水重塑心灵、丰盈人生,它似乎在诉说着什么,又仿佛静默无声。此前,印象中的《诗经》多的是《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国风•周南•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国风•邶风•击鼓》中的“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以及《诗经•国风•陈风•月出》中的“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等。那样淳朴的年代,岁月教会那些恋人用最真诚的心去爱、去想、去念。一布一衣、一针一线,在来来回回的反复中不知疲倦,这就是思念的长度;男耕女织、甘受清贫,便是普通生活的写照。曾经每吟一遍,便潸然泪下一次。那是心平气和的,是云淡风轻的,是细水长流的。细细地流,缓缓地流,流过趾尖、没过脚踝、淌过心头,不动声色又悄无声息地吸引了我,一点一点蚀进骨子里,融进血液中。这柔和的力量,虽平静无波澜,但在其细细地浸润下,总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刻骨铭心。而今看《诗经:越古老,越美好》,更多的是一种受益。曲黎敏对话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解读《诗经》的起源及意义,领略读诗的八大益处,对爱情、婚姻、男女、结婚、归宁、剩女、怨妇、孤独、命运等诸多人生主题进行深刻的思考和诗意的表达,带领人们再次感受《诗经》里古朴热诚的精神力量,在《诗经》里寻找解决心灵之痛的良方。从句子美到意境美,从欣然喜爱到无限向往,大概是每个读者的内心之语吧!在科技日趋发达的当下,我们实在是太着急,急着长大、急着工作、急着成家、急着老去,好像失了灵魂的皮囊。可人心都是向美的,谁不喜欢安闲自在的生活,即使无美一人,也愿安闲自得,逍遥自在。纵然往事难寻,我们的心始终渴望着、寻找着,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一次次将这样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自由欢乐的生活在心底呈现出来,或直接或含蓄。人生一世,若得清欢,方可最美。

诗经里的诗意世界

文/文小妖王小波说过:“只拥有一生一世是不够的,还要拥有诗意的世界。”然则,面对这个忙碌的世界,现代人与“诗意的世界”似乎渐行渐远。《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也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里面的每一篇诗背后总有一个事件在发生,表,能看到当时的画面;里,则能看到彼时的精神力量。《诗经》将两千五百多年我们中华民族祖先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以最原始的形式呈现出来,那是一个质朴热忱的“诗意的世界”。最近读曲黎敏的新书《诗经:越古老,越美好》似乎有种醍醐灌顶之感,我们缺失的不仅仅是那些古老吟哦的诗篇,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对于很多现代人来说,《诗经》只是中华民族经典文化的一个符号,真正能去阅读理解的它的,又有几人?一方面是因古意文字的晦涩;另一方面则是内心的浮躁。而曲黎敏的《诗经:越古老,越美好》大抵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轻盈灵性之作,她从《诗经》的前世今生入手,以串珠式的结构,清淡的语言,劲烈的风骨,丰富的想象力追随着几千年的诗篇,将其间的精髓一一剖析,用最美的诗意来诠释古人的智慧。大国小家,曲黎敏以点带面,写小即大,她以《诗经》为经,从男人女人个体入手,又以两性之恋,男女之爱,婚姻相处之道等方面为纬,经纬交错,由诗提点生活的种种。古人的情感是直接的,也是热烈的,于生活,他们更懂得回归本源的道理。由小家上升为国家,《诗经》里的诗篇不仅呈现的是个人,隐藏在背后的则是国家,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也在曲黎敏的诠释下不晦涩,且通俗易懂。许多时候,我们读诗,理解的大多是皮表,而很少有人能直达内核,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浮躁,导致现代人容易在忙碌中迷失自己。而《诗经:越古老,越美好》想要向读者传达的是一种“慢生活”的理念,《诗经》只不过是一个载体,而真正的核心确实一种千年智慧的心得:只有在慢的过程中,才能体味到生活的五味,也才能分辨出好坏,自然也就懂得了珍惜。书中,曲黎敏提出:“平庸才是生活的常态,健康、愉悦、平静地享受生活,才是生活的真谛。”我特别赞同这个观点。关于平庸,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贬义词。而曲黎敏提出的“平庸”并不是消极的贬义词,而是积极的褒义词,她深谙生活的本质,懂得经营生活,享受当下。而这样的生活才是每个人的日常,不好高骛远,不低估现实,以务实本分的姿态甘于平庸、享受平庸、在平庸中体会人之大情趣,这才是最好的生活状态。虽然生活并非如想象中那样美好,但是带着一颗诗意的心来面对生活,我想,那么会有许多的不美好会变得美好。by.很喜欢曲黎敏对《诗经》的翻译,不拖沓,紧凑简洁明了!ps.文字皆为原创,若转载或另作他用,请豆邮告知

找寻生活之美

《诗经》对于我们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但又有多少人真真正正的读过,且会读而又能读的懂呢?快节奏忙碌的生活方式似乎让现代人离“诗”越来越远,曲黎敏所著的《诗经:越古老,越美好》旨在“唤醒现代人沉睡的诗性和情感”。读之,如雨露润田,如清茶沁心……众所周知,《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搜集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古代诗歌三百余首,由汇聚各地方民间歌谣的《风》、多为宫廷乐歌及贵族祭祀之诗歌的《雅》、以及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的《颂》三大部分组成。其内容丰富,涵盖面甚广,将当时社会的面貌,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以诗歌的形式得以全面的展示。《诗经》开篇即为赫赫有名而广为人知的《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虽为简单的四字结构,但读之仍具有非常鲜明的节奏感,和谐的音韵使之更富于音乐之美。或许正应它的朗朗上口,而让更多的人随手即可拈来。或许因其言简意赅的“君子好逑”,我们会不假思索的认为其是一首单纯的情诗。而曲黎敏老师以其独特的视角与超强的领悟,多层面对之加以更深层的诠释,让我们对其得以更全面的理解,学习到更多的,见识了更广的。《诗经:越古老,越美好》,全书分上、中、下三个篇章。著者曲黎敏老师并不是单纯的对《诗经》加以逐字翻译,而是结合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各方方面面的实际,并辅以其医者的专业知识,对《诗经》中所收录的部分诗歌加以其独特的注释,使我们阅之而更易读易懂,似在沉闷中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如邂逅久违的清新空气,而更愿去往那未知的远方,寻找《诗经》中那古老之美。《诗经》是美的,其所收集的诗歌韵律优美,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份历经时光沉淀的美,源于古人对生活中的一草一木皆用其清心观之感之。而相较于我们,生活在这繁杂的现代世界,在享受社会进步文明的同时,在形式化的忙碌中,在浮躁的内心,或多或少会感觉缺少了什么,或许是生活中那丢失许久的安然,或许是那曾藏在心灵深处的未萌发的诗与歌的意境吧……。读《诗经:越古老,越美好》,寻我们或失去的或未曾认真感受的本真生活之美。

怀揣一颗诗意心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这首《秦风•蒹葭》是我在《诗经》里最喜欢的一首诗,每次读到它都觉得满口余香,美好的让人不忍猝读。而在这本《诗经:越古老,越美好》中,作者曲黎敏用自己细腻的笔触给出了一篇篇美好的赏析,让我们通过诗经感受到了一种诗情画意。让我们在这个冷漠繁杂的钢铁森林里,在每日忙忙碌碌的生活里,怀揣着一颗诗意心,感受诗经带给我们的美好。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而作者曲黎敏有着医学专业文化的深厚知识,这对于她更好的解读诗经有了很大帮助,用旁观者的角度第三只眼睛看诗经,她对于爱情、婚姻、男女、结婚、归宁、剩女、怨妇、孤独、命运等诸多人生主题进行深刻的思考和诗意的表达,用心解读《诗经》的起源及意义,让我们在读这本《诗经:越古老,越美好》时,不仅感受到诗句的美好,也感受到了诗经里那些简单质朴的人生道理,有的时候在生活里钻牛角尖,执念着放不下,但往往在某一个刹那,蝴蝶飞过山门去,顿悟了也放下了。 那是一种曲径通幽的快乐,也是一种豁然开朗的快乐。在平淡日常的生活中,时常会觉得了无生趣,觉得迷茫,觉得不知所措。我想,这个忙碌的时代,我们更加需要诗经这样美好的诗句带我们前行,怀揣着一颗诗意的心,在这尘世里奔走。诗歌的美好不仅在于韵脚,更在于诗歌所承载的美。平日无事的时候,读一读诗经,读一读《诗经:越古老,越美好》,看看作者是如何解读人生,解读那些平时不胜其烦的问题,慢慢的,如果我们能拥有一颗诗意心,能带着诗意的眼光去生活,去感受,找到内心深处的美,找到生活的美,那么我们的人生也将处处开满鲜花,迎着灿烂阳光走下去。


 诗经:越古老,越美好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