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出版社:知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3
ISBN:9787501573714
作者:成墨初
页数:214页

作者简介

本书中成墨出使用讲故事的方式,通过自己教育女儿的实践活动和身边的教育案例,将抽象复杂的“榜样教育”讲解的通俗易懂,深入透彻,简单且有实效。该书结合家教典型的具体问题展开论述,多用案例阐释,并以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编著第一标准。

书籍目录

序  找准孩子的“颜色”。做好孩子的“雕刻师”第一章  教育孩子,要先教育自己    父母不仅是孩子的保护神,更是孩子的榜样和导师    想做合格父母,就要把教育孩子当职业,倾心投入    教孩子是需要学习的,父母要不断反省和提升自我    孩子善于模仿,父母是什么样,孩子就会是什么样    父母认为教育孩子最需要钱,却不知孩子最需要的是陪伴    时代时刻在变,父母的老一套教育方式也要改变第二章  成功的教育,是从了解孩子开始的    了解孩子在想什么,是教育的真正开始    不是孩子不愿意说,而是说了父母也不认真听    先从孩子的话中判断他在想什么,再给他恰当的忠告    肢体动作反映内心,可以帮父母迅速了解孩子    抓住孩子的神态变化,了解他的内心需求    有时孩子隐瞒是出于本能,父母要从细节中看透他的真实意图第三章  亲子关系的好坏,决定孩子的未来    孩子有自己的权利,父母要尊重他的意愿    父母越信任孩子,他越会给出积极的回应    孩子不是奴隶,不要用父母的权威压制孩子    蹲下来,以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会发现别样的天空    放大孩子的优点,让孩子对自我更肯定,想不进步都难    和孩子分享喜怒哀乐,他才懂得理解父母    倾听一句胜过说教百句,跟孩子交流要少说多听    别以为自己很有权威,你的发号施令会让孩子更反感    与其硬生生地告诉孩子这样做不对,不如告诉他为什么不对第四章  优秀孩子都是父母管教出来的    不是孩子有问题,而是父母的教育出了错    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很大,父母要营造好环境    孩子不是花草,父母不能随意修剪,要顺应天性教育    身教胜于言教,教育孩子做,不如做给他看    激励,能激发孩子的潜能,让孩子知道他很棒    别以为孩子容易骗,赞美孩子一定要真诚    父母不要只喜欢孩子的优点,他的缺点也要接纳    孩子容易情绪化,父母要关注孩子,保护他的心灵    男孩女孩不一样,教育方法也要不同第五章  越爱孩子,你越要放开手,后退一步    父母不可能保护孩子一辈子,要放手让孩子去锻炼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要千方百计想着让孩子听话    父母改“明推”为“暗拉”,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孩子犯错是正常现象,有错误才能有进步    不要为孩子扫除障碍,挫折能让孩子更强大    孩子也有择友权,让他自己选择朋友    让孩子多做事,多做事才能培养他的能力    孩子模仿别人,就算短时间内进步,也会因没有个性而输掉    待人接物不是天生就会的,需要父母做示范第六章  教孩子学会做人。比考高分更重要    孩子不尊重他人,父母先检讨自己,再进行教育    培养孩子的博爱行为,从小处开始    别怪孩子没有孝心,是父母错失了时机,培养孝心要从小开始    让孩子讲礼貌,给人留下好印象    孩子不是自私自利,而是他还不知道付出会更快乐    教孩子学会感恩,让他在人格素养上战胜别人    孩子撒谎,批评责骂只是“治标”,找对原因才能“治本”第七章  表扬孩子要具体。批评孩子要明确    大声表扬孩子,让孩子更有成就感,更乐于进步    及时表扬一句,胜过事后表扬百句    孩子也好面子,不要在别人面前批评他    孩子渴望尊重,批评时不能伤害他的人格    别以为批评孩子后就没事了,父母要给孩子适当的安慰    无论孩子犯了多大的错,批评都要小声    多在人前赞扬孩子,父母给孩子争面子,孩子会更争气    赞美孩子要客观,花言巧语只会让孩子更反感第八章  好父母教孩子时一定不能犯的错误    不要嘲笑孩子,而要给他积极的肯定    不要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而要问问孩子想要什么    体罚,不仅伤害孩子的身体,更伤害他的心灵    奖励孩子没有错,但滥用奖励就是大错特错    不要对孩子下消极、否定的预言,那样真的会“言中”    不断在孩子耳边“碎碎念”,孩子一定会讨厌你    父母也不可能全对,别动辄教训孩子    父母爱孩子,不需要完全牺牲自己    不侵犯孩子的隐私,孩子才更愿意让你知道他的秘密

编辑推荐

《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作者最新力作!    《好孩子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家教实践笔记)》由成墨初所著,国内第一本专家写的“你教私手记”,最适合中国家庭的教育智慧和方法。    父母的教育方法,直接决定孩子的人生成败。

前言

有一次,我碰到了一位朋友。他向我抱怨说:“现在的孩子,真是不好教育。”    我问何故,他说:“我都不知道,儿子在想些什么。”    朋友说:“我儿子七岁了。作为少儿杂志社的编辑,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拿一些获奖图书回家。可是,他看都不看一眼这些书。”    他问儿子为什么不看,儿子说:“没劲。”    朋友说:“我儿子爱看漫画书,给他的零花钱,全都拿来买漫画书了。”    有一次,出于好奇,朋友翻开了一本漫画书,仔细看了看。看了半天,朋友没觉得这漫画有啥意思。他说:“好多话,说得文不对题的,不知道在说什么。”    可是朋友却发现,儿子对漫画很着迷。每次儿子一捧上新书,就废寝忘食的。他发现儿子一看就懂了,看到高兴处,更是开怀大笑,非常投入。    朋友沮丧地说:“看来,不是漫画书不好,是自己不懂儿子了。”    我听完他的叙述,承认他说的是对的。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现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庞杂,心态也变复杂了。年纪不大,心事一大把,父母很难走人孩子的世界。    显然,朋友是被儿子边缘化了。    现在的孩子,和以前的不一样了。他们被多种媒介包围着,一出生就接触电视、网络、书报等视听媒体。由于媒体的发达,三岁多的孩子就会上网了。两岁多的孩子,娱乐时间多在看碟片及动画片中度过。所有媒体提供的信息,都是对孩子的刺激因素,都在影响孩子的心理状态。    有的父母说,现在五六岁的孩子就嚷着要爱情了。幼儿园里,就声称谁是谁的女朋友,谁和谁在牵手呀,谁还亲了谁呀。    这些现象,可以说是早熟,但不可否认,孩子是深受媒体影响了。    面对这群孩子,如果你不了解他们,又如何教育他们呢?    我把这些观点,都和朋友分享了。他听后一直在点头,也非常担忧。    父母要了解孩子,就得看他们看的书,看他们看的电视,玩他们玩的游戏。父母多接触孩子的世界,父母在孩子眼中就不是老古董了。    此时,再来教育,再来引导,就能事半功倍。    如果,父母无法走进孩子的世界,也就无法有的放矢地教育了。    最后,只能听着孩子叹息:老爸老妈提供的东西,真“没劲”。    孩子从受孕的那刻起,许多东西就已经注定了。    就拿孩子桐桐来说,父母是决定了的,她的生存环境也大致定型了。她出生后,不论她是否愿意,这些客观的东西,都会为她的人生涂上底色。    我身为她的父亲,也无法完全改变这一切。    桐桐出生后,妻子、我、母亲是离她最近的人。我们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在潜移默化中为桐桐染色。    上幼儿园了,那儿的小朋友,那儿的老师,也在桐桐的人生中涂抹着颜色。    上述的一切,都是我这个父亲无法完全掌控的。桐桐已经带着底色,来到了我的生活中。一天又一天,她身上的颜色越来越多,最终形成独一无二的个性色彩。这种色彩只属于桐桐,成就了桐桐无法复制的唯一性。    我的任务就是观察,我要看出桐桐的颜色。然后,顺应她的本色,让她愉悦开心地做最好的自己。我得首先发觉桐桐的天性,知道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有一天,我在观看她和一群孩子玩。我发现,桐桐很活跃,敢爱敢恨,有什么事就马上说出来。桐桐一直在我的眼前跳跃着,就像一团红色的火焰。    对了,活跃、跳动,红色,正是桐桐的底色。桐桐是个开朗热情的孩子,她的底色中,是带着红色的。    有的孩子很安静,总是一个人默默地玩,专注于自己的事。这类孩子,人生底色是冷色调的,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强,能够专注地做事。    我发现,只要用心观察,马上就能发现孩子的底色。例如,丁丁爱闹,时常烦躁,总是静不下来,对什么都无法持久。我知道,他的人生底色是黄色的。    其实,无论是哪一种颜色,都有优点和缺点,每一种底色都能呈现出多彩的人生,关键是看父母如何引导孩子,让孩子依照天性,做最好的自己。    发现了桐桐的底色后,我知道她喜欢运动,喜欢新奇的事物,喜欢变化刺激的事情。    一到星期天,我就会带桐桐出去玩,有时候是全家人出动,有时候是父女俩逛街。总之,很少呆在家,我们把活动范围拉到了户外。    户外的天空更广阔,很合桐桐的口味。在这里,她学会了滑冰,还学会了骑自行车。每天放学后,她骑着一辆小自行车,和一群孩子在路上追逐。    暑假到了,桐桐随我们去旅游。我们一起爬山,一起漂流,一起坐上热气球。在这些活动中,桐桐挥洒着她的热汗,把银铃般清脆的笑声,撒满了她经过的每一个地方。    我看见,桐桐在这些活动中,散发着热情和活力。她像个快乐的小精灵,享受着自己,享受着属于她的世界。    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空白纸,但并不是一张白色的纸,而是有底色的空白纸。这种底色,正是孩子的本初个性,它与遗传有关,也与母亲怀孕时的胎教有关。    作为父母,你的任务是:找准孩子的人生底色,知道孩子的个性是什么。    生活中,有许多父母是逆孩子天性而动的。明明孩子爱动,偏要他坐着弹钢琴;明明孩子喜静,偏要他学唱歌曲艺。    这种家庭教育,没有尊重孩子的个性。    人的个性,一半是天赋,一半靠后养。如果是天生的,却要强行改变,痛苦必定是孩子和父母双方的。父母能培育的,是孩子后天的那部分;父母应该顺应的,是天赋的那部分。    我时常观察着桐桐,看她如何吃、喝、拉、撒,从一些细节中,发现她是个怎样的孩子。通过观察我知道了,桐桐喜欢什么人,喜欢怎样做事,喜欢快还是慢。    发现这些特性后,我再来指点她的言行,她都非常乐意接受。    你也是。只有找准了孩子的颜色,才能做个好父母。    最后,衷心希望本书能在您教子成才过程中助上一臂之力!    成墨初    2012年7月2日于北京

内容概要

成墨初,河北邯郸人。亲子教育畅销书作家。亲子教育终身从业者和践行者。腾讯教育名家博主。多家教育机构顾问。多种刊物特邀撰稿人。出版亲子教育专著50余种,上百家媒体报道过其人其作。以“有感动、有感悟”为创作原则,开发出集实用性、娱乐性和于一体的故事化新文体,让读者们在“悦读”中学到教子智慧。其作品以故事见长,说理精辟,被誉为“最会讲故事的教育人”。    目前居京,专注于家庭成功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并主持运行国内第一家原创家教图书开发中心——开智书坊。

章节摘录

朋友家离公司很远,工作太忙,经常把工作带回家做。虽然他每天晚上能赶回家和儿子一起吃晚饭,但因为要加班,他在饭桌上吃饭很快。    儿子上小学后,变得非常顽皮,经常在学校惹是生非,老师多次通知家长去学校。他没时间,每次都是让妻子去。    令人感到不解的是,妻子去学校一次,儿子第二天就会做出令老师更气愤的事情来。    无奈之下,老师向他们下了最后通牒:如果他儿子再这么闹下去,就让他儿子转学。    他只得向公司请假一天,去学校找老师了解情况。老师说:“教育孩子,父亲的责任和母亲一样重要。”建议由他来管束儿子。    他生气儿子让他耽搁了一天的工作时间,决定狠狠惩罚儿子,但儿子的一句话却让他深感惭愧。    儿子委屈地说:“爸爸,我这么做,就是想让你骂我,因为这样我才能见到你。”接着儿子狡黠一笑:“今天你去了学校,同学们就不会怀疑我没有爸爸了。”    从儿子口中他才知道,因为他工作忙,没有接送过儿子一次,没有陪儿子玩过,没有开过一次家长会,让同学误以为他没有爸爸。    他解释说:“爸爸要干事业……”    儿子打断他:“我同学的爸爸工作比你还忙,可他每天会抽出时间去学校接他,有时还带他玩跳绳呢。爸,以后你每周能有一天时间,陪我玩玩吗?”    看他不语,儿子忙说:“那就抽出半天来,或者晚上回来陪我说说话、下下棋。”    他用力握住儿子的手,说道:“从今天起,爸爸每天陪你饭后下棋、做运动。”从那以后,他利用晚餐前后的时间,与儿子聊天。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爱和母爱同样让他渴望。只有让他拥有健全的爱,才能让他身心健康地成长。因此,不管父母事业有多忙,也要抽时间向孩子表达深沉的爱。    有位功成名就的歌手朋友,身旁不乏优秀的追求者,有的甚至是叱咤商界的风云人物,不但才、财、貌俱佳,年纪也与她相当。然而,已经而立之年的她,却不为之所动。    她心中自有一套择偶标准:年纪要比她大二十岁;要未婚;要有充沛的干事业的精力;要爱她;要顾家;以后会照顾孩子等。    友人对她的择偶条件头疼不已,她今年已经三十多了,要找比她大二十岁的未婚男士,也就是五十多岁的“单身男”,恐怕是凤毛麟角吧。    然而她却振振有辞:“我长这么大从来没有得到过父爱,找一个比我大的丈夫有什么不妥。”说到这里竟有些伤感,“你们永远体会不到我小时候渴望父爱的心情。”    按现在话讲,她的家庭是名符其实的“婚内单亲”家庭。因为父亲忙事业,把她丢给母亲后一心一意赚钱养家。    在她的印象里,父亲就是“虚无”的影子’。每天早上她起床后,父亲已经上班了;晚上她睡觉时父亲还没回来;到了节假日,父亲也不知去哪儿了……    她说:“因为父亲忙,我们连一张全家福都没有照过。因为忙,我的生日他连买礼物的时间都没有。他过生日时我买礼物送他,还得托母亲给他。”    上中学后,她懂得的事情多了,曾一度惴测:“爸爸是不是不爱妈妈才不爱我的?他是不是有外遇了?我是他和妈妈在外面捡来的吗?……”    种种扰人的疑问,让她变得沉默寡言,不善言辞的她对父亲又爱又怨又气又恨,直到有一年她生病急需用血,是父亲给她输的血。那一刻,她才明白父亲和她是一脉相承的亲生父女。    从那以后,她知道父亲原来是爱她的,她要回馈这沉默的父爱,却总找不到合适的表达方式。此时方才发现,即便是最亲的父女之爱,也需要平日的培养、积累。    她成名后不久,父亲因病去世,去世前久久拉着她的手,父女俩泪眼相望却无法讲出代表彼此情感的话语。父亲闭眼的瞬间,她哭昏了过去。    带着这遗憾的爱,她孤独寂寞着,并多次幻想:“若是当年父亲能陪我看一场电影该多好。若是父亲能帮我读一首诗该多好。若是父亲……可他什么都没有做,让我误会他不爱我。”    孩子的幼年时期,是非常渴望爱的,父母对他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举动,都会温暖他。忙于事业的父母们,要不想成为孩子眼里的“隐形”父母,就要慷慨地付出你的爱。    P7-9


 好孩子是这样培养出来的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