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民的世界史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4
ISBN:9787515808130
作者:杉山正明
页数:280页

作者简介

日本研究草原民族与蒙古历史第一人杉山正明
继《蒙古帝国的兴亡》、《忽必烈的挑战》之后又一力作
一部打破中原史观与西方文明史观、放眼欧亚大陆的作品
还原游牧民的真实面貌,洗刷野蛮、杀戮等刻板认知
一直以来,不分东西方,只要提到游牧民,一般都会不分青红皂白地就直接作出负面印象的描述,几乎已经定型。
作为日本研究草原民族与蒙古历史第一人,杉山正明超越了以西欧、中国为中心的视野,在充分掌握欧亚各地区丰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描绘出别开生面的游牧帝国与世界历史,将游牧民“野蛮入侵者”或“军事破坏者”的形象彻底颠覆。他用详实的史料证明,从公元4世纪到14世纪的1000多年间,欧亚大陆舞台上真正的主角就是游牧民。游牧民的活动范围之广、活动速度之快是农耕者无法比拟的,而且他们生活朴素,注重贸易,提倡文化上的包容。正是运用这些优势,游牧民主导或引发了欧亚大陆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诸多变革。13世纪的蒙古帝国更是书写了游牧民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成为世界历史的分水岭。
杉山正明并非从民族史的角度来分析这些历史事件,而是基于一种世界史观——关于欧亚世界史的构想。因此,这是一部打破中原史观与西方文明史观、放眼欧亚大陆的作品!

书籍目录

自  序
第一章
跨越民族与国界
欧亚世界史的构想
欧亚世界史及全球世界史/“中央欧亚大陆”位于何处?/超越地域的连结/<专栏>丝路的幻想/<专栏>不安定的干地农耕
从游牧民的世界开始
<专栏>艰苦的游牧民/<专栏>骑兵的威力/“什么”超越“民族”?/可见于史料或只字未提的文明
第二章 中央欧亚大陆的结构
眺望广阔的大地
北方的西伯利亚/蒙古高原的双重结构/<专栏>万里长城的意义/天山南北麓/从西药的高度出发/<专栏>祁连山与河西走廊
欧亚的西半部
中亚地区的纵向切割地形/两个伊朗/<专栏>人工极致的展现——坎儿井/<专栏>波斯与伊朗/西北欧亚大草原/<专栏>从高加索山脉看世界
第三章 追溯游牧国家的原貌
希罗多德说故事
斯基泰—波斯战役/游牧国家的共通作战方法/斯基泰是民族或国家?/<备忘录>大流士的政体论/国家形态的二大源流
司马迁眼中的当代史
匈奴是弱者/<备忘录>何谓鄂尔多斯/中华及草原成为“一个世界”的时代/英姿焕发的英雄——冒顿单于/天下分界处的白登山/<专栏>颜色统一的匈奴骑兵军团/匈奴帝国的原貌/<备忘录>进一步地探讨《史记•匈奴列传》
第四章
贯串草原及中华的变动波潮
互相争执的两个帝国
汉武帝挑衅的战争/<专栏>可怕的帝王——汉武帝/历史上罕见的和平共存/<备忘录>生业理论还是国家理论
逆转的时刻
草原及定居世界的大变动/<备忘录>所谓的“大秦国”在哪?/中华王朝中的小型匈奴国家/由匈奴族建立的汉朝/<备忘录>中华正中央也有牧民世界/<专栏>鲜卑与乌丸/被中华断代史观念遗漏
第五章 撼动世界的突厥•蒙古族
庞大的突厥世界
柔然的趣味性/<专栏>是汗还是可汗?/<备忘录>元氏与源氏——在拓跋国家的汉姓与日本的赐姓/草原版的“三国鼎立”/贯穿东西方的突厥帝国、突厥/
第一次“世界帝国”时代/<备忘录>在西突厥保护下旅行的玄奘
欧亚大陆重组之波潮
回鹘扣下扳机/<专栏>话说安史之乱/<备忘录>关于“唐宋变革”/突厥族往西迁移/<专栏>亚兰文字之旅/沙陀、契丹及女真/<备忘录>是“キタイ”(Khitai)?还是“キタソ”(Khitan)?
第六章 蒙古的战争与和平
渐渐成形的“世界”
从北京到世界/<专栏>迷醉北京的真貌/分成两阶段扩张的庞大帝国/蒙古残酷论的错误/<备忘录>历史可以解谜吗?
蒙古为何能够扩张?
蒙古是集团的名称/蒙古“共同体”意识/以同心圆扩张的蒙古/<专栏>国际智囊团——回鹘
欧亚大陆大交易圈
忽必烈的大构想/往穆斯林海洋/<专栏>辛巴达是印度的风/<专栏>宋学的兴隆与伊斯兰哲学
资本主义萌芽
维系“世界”的营利组织——斡脱/<专栏>印章万能时代/奠定资本主义基础的“银之时代”/<专栏>连贯欧亚大陆的银之单位/重商主义财政与大规模间接税/<专栏>铜币与纸币之间/<备忘录>忽必烈的宰相——阿合马
世界史的分水岭
蒙古帝国在世界史中的地位/俄罗斯•苏联是蒙古的后代吗?
第七章
探寻近现代史的架构
海洋及枪炮的时代
世界的世界化及战争的世纪/<备忘录>美利坚共和国的问题/被质疑的西洋本位主义世界史的样貌/被过低评价的军事•政治力量
重新检视欧亚大陆
充满人为意图的“民族”/所谓欧亚大陆看法的复权/迈向新的世界史样貌

内容概要

杉山正明(1952—  )
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欧亚史学者。曾参与日本NHK“大蒙古”系列纪录片制作。2003年以历年研究成果获第六届司马辽太郎奖;2007年因《蒙古帝国与元朝》等书获日本学士院奖。著有《蒙古帝国的兴亡》、《忽必烈的挑战》等历史专著十余部。
不偏向特定价值观的新的世界史构图,始于谦虚和坦率地去重新认识过去。
——杉山正明


 游牧民的世界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4条)

  •     总觉得对于这本书来说8.2的评分也太高了,要我说最多6分不能再高……可能是因为现在全球史很热门?1983年第一期《世界历史》上刊登了一篇吴于厪先生的会议报告《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和农耕世界》,读完吴先生的报告再来读这本书就觉得作者只不过多了些印证,多唠叨了几句,把吴先生的观点具体地扩充了一下……然后又套上了全球史观这么一个洋气的外壳,于是忽悠了一群人。当然我并不是说作者剽窃……只是观点几乎一样让人觉得没什么读下去的动力,而且日本式的唠叨真挺让人难以忍受的。唯一让我觉得不同的是,这本书涉及了大航海时代的内容,而吴先生未涉及到,可是在本书所要探讨的主题下,我认为并没有讨论大航海时代之后世界的必要,不太懂作者是怎么考量的,要说挺烂尾的。可能让大家给这么高评分的理由是作者比较会摆弄文字?没事就抒发一下感情然后还高举着为游牧民正名的旗帜什么的。但其实关于人们对游牧民族的偏见这一点,吴先生那篇文章也说过了。
  •     杉山正明是日本的蒙古史、中亚游牧史权威,从去年到今年,国内先后译介了他三本书,分别是《忽必烈的挑战》《疾驰的草原征服者》和本书,相比之下,这本书知识含量最丰富,较全面展现了他的思想。在现代民族国家建构中,日本与中国都面临解释困境,但日本史尤其麻烦一些,因为向上追溯,必然要回到中国史,变成中国史“支脉”,如此,怎样建构自身的独特性?怎样证明自己与众不同?为突破这一困境,甚至有日本学者不惜造假,编造出日本文明早于中国文明的神话,以抵消内心的自卑感。当然,这只是策略之一,更常见的策略是将自己看成游牧民族的后代,这种情结在江上波夫的《骑马民族国家》中表露无遗。认祖于游牧民族,优点有二:一是其曾征服中原,自称为他们的后人,自然较中国人更“优越”;二是死无对证,因为游牧民族血胤多元,历史记载极少,想怎么解释就可以怎么解释。杉山正明这本书的野心在于,帮助游牧民族重建世界史,以推翻过去中国历史的、单一的农耕文明视角。由于以游牧民族为本位,本书颇有一些独到的见解:比如将汉唐之间400多年看成是“拓跋国家”的形成与成长史,而唐代乃拓跋国家的延续;比如指出回鹘之所以参与平定“安史之乱“,与恐惧突厥系卷土重来有关;再比如将东西突厥分裂与中亚地缘政治格局变动相参照,而过去中国史籍往往归因于自然灾害。这些观点虽有值得推敲的余地,但言之有理。杉山正明的优点在于:他能从世界史的角度来看问题,将农耕—草原文明对抗放到一个更大的背景中去看,游牧民族不仅与中原有冲突,与中亚列强也有较多摩擦,这会影响到其与中原对抗的策略。此外,他善于破除学术迷信,比如对“丝绸之路”神话的质疑,以及对许多传统的、经典解释的批判。不过,学术能否预置立场,甚至超越对历史知识本身的兴趣,是值得讨论的话题。杉山正明在求异的同时,也有一些想当然的东西,甚至错读典籍,他的有些议论颇无厘头,比如柔然汉译为“茹茹”,非要贴上中原民族“坏心眼”的标签,既然已有“蠕蠕”的恶意译法,又何必屋上架屋?这种逆猜当事人心理的做法,实非史家所应为。杉山正明的三本作品都有硬伤,不过想到我们没有硬伤的那些历史著作往往令人难以卒读,那么,这本书实在已属难能可贵。有趣、丰富、专业而不呆板,当下汉语写作中,能达到这个水平的还真没到。
  •     一部欧亚本位的世界史吸濡之鱼在江湖/文日本的蒙元史研究是在十九世纪末由著名的汉学家那珂通世开创的,此后日本的蒙元史研究吸收西方东方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在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提升,最终在日本汉学界成为一门显学。过去大陆的学界一般认为,在日俄战争后日本的中国民族史研究是为了学习所谓的“异族”的统治经验,这样的说辞放诸今天难免让今日的学者不置可否。二十世纪中期以来日本的蒙元史研究最为突出的特点即是对不同文字资料的搜罗与利用,在这一点上杉山正明可谓是成果出众,作为一名懂得十几国语言的历史学家,他擅长于运用波斯文、蒙文、汉文史料进行对勘,从而掌握了从宏观角度分析文明发展之脉络这样宏大的命题的能力、具备了许多中国学者所不能具备的世界史观。出版于1997年的《游牧民的世界史》作为杉山正明的代表作,尽管并未单独以杉山氏精熟的蒙元史研究作核心重点,但仍是提纲挈领地展现了杉山氏以世界史观研究民族史的成果。全书的写作立场是超脱了欧洲中心论的,杉山正明通过梳理活跃于欧亚大陆中央(书中亦称之为“干燥地区”)的诸游牧民及其政治集团自身发展、变迁的历史,绘制了一副由游牧民主导的欧亚大陆世界史,重新审视了近代以来西方本位主义的观念下对“民族”“国家”“文明”等词的认识,旨在洗刷长久以来世界对游牧文明不公正的负面评价。在杉山正明看来,欧亚大陆上的历史在世界史中是不可磨灭的,可惜其缺少世人对之足够的正面认识,在步入“全球世界史”时代之前,“欧亚世界史”始终是人类历史的核心。而欧亚大陆的历史中最主要的部分即是游牧民的历史。杉山氏将欧亚大陆上的国家分为农耕型、游牧型和海洋型三种类型,在十五世纪末西欧势力于海洋上发展起来之前,定居型的农耕国家和移动型的游牧国家始终是亚欧大陆国家中最主要的两种类型,且现实中纯粹的农耕国家或游牧国家都不存在,欧亚大陆上的国家总是交融具备两种类型的元素。典型的例子便是中国的统一帝国自秦以后,有诸多政权“可以追溯到原本是以畜牧或游牧作为生计的集团,他们在获得权力之后,在将较多数的农耕民以被统治者的身份纳入后,结果其政权、国家就变得具有浓厚农耕国家色彩。”(239页)不过,杉山氏在此论断基础上延伸提出的观点或还有可商榷的余地。他在书中断言近代以前的欧亚大陆国家统治者多是游牧型(移动型),而被统治者多是农耕型(定居型)。这样的说辞似乎是认为游牧文明有着优越性,然而杉山正明在批判通行的对游牧文明的负面看法时却极力否认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之间存在优劣的观点,此处的表述与他之前的论点有着自相矛盾的地方。在《游牧民的世界史》中,杉山正明颇具创见性地认为,位于“中央欧亚大陆”上的并不由纯粹游牧民组成的游牧民国家,实质上是具备超越西欧型“近代国家”之结构的可能的。杉山氏认为,西方所谓的“近代国家”其突出特点是以特定的族群为政治核心、强调国家与民众是同一个“民族”或”民族国家”。而游牧民国家则是起源于一种松散的政治联盟,它以游牧民集团为核心,是一类在集聚了各种种族和势力后由多元文化混合而成的复合体,是客观上的多元种族国家。杉山氏在其著作中特别强调了游牧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起到的先于欧洲的大航海时代而在陆上勾连起亚欧大陆之东、西的效果。尽管全书在写作过程中明显偏向于对欧亚大陆之东部的历史的叙述、缺少对西部例如伊斯兰世界足够多的笔墨,然而作者的态度在书中却是理至易明的,即近代以前的欧亚大陆就已经在游牧民的推动下发生了碰撞与沟通,从而构建起了一段欧亚本位的世界史。在杉山正明看来,他个人在这本书中所展现的研究之所以有独特之处,即在于他并不局限于“区域史”或“文明圈史”的研究,不“自我满足于自己特所有的特定文献及其所属的一个‘文明世界’”(256页),而是秉持着一种亚洲本位的世界史观。这种史观非常趋向于近年来火热的全球史视角,其优点在于利于学者开拓知识的视界、提出理论上的创见,然而容易在细节上产生缺失的毛病亦是显而易见,同时很难不让人诟病其是以论带史、理论先行。不过好在杉山正明在书中尽管对历史细节的描述并不深入,但凡是选取到的细节倒也足够贴切主题,不致使全书流于结构松散、空谈理论的随笔,而是给予了其所要构建的理论体系以足够充实的史实基础。杉山氏此书至今已经问世十七年了,不论这本书在具体的观点上还有多少有待明晰、完善、修正的地方,这本著作为民族史学界所提供的在学术视角方面的资源仍是足够珍贵的。我想,如果这种宏观的世界史视角以及客观公允的评价心态最终未能真正通行于学界,这恐怕不能不说是件有点令人遗憾的事。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读的潦草,我的历史也很糟糕,但确实感受到了另一种视角。
  •     那满满“啊”“呢”“吧”“哦”结尾的语句(翻译我们来聊聊),加上满满的“情怀”,相隔六七层楼的判定双重标准以及比随口说说更随口的结论,在下不才,怎么看都只是尝试挣脱主流历史叙述的语不惊人死不休,实在欣赏不能。
  •     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跳脱断代史的局限。不过这个翻译实在是太拗口,为什么句子翻得那么长,不能断开吗?
  •     翻译的很糟糕,好多语法错误,读的很难过。。。不过欧亚世界史的角度来纵观游牧民族历史的世界观很让人打开思路
  •     打破汉族中心论、走出民族国家的叙事框架,多好的经呐!愣是被杉山正明给念歪了!
  •     薄薄的一本,顶多算简史吧。作者有些观点论断有失偏颇。
  •     依然非常“自我”,黑了大汉天子,黑了断代史研究,黑了华夷秩序……不过,跳脱出我们习惯的范畴,从另一种视角来看历史,这是颇有意思的解读。值得看和思考的书。
  •     刷新史观的作品。。
  •     呵呵,这书为了黑中国文字都歇斯底里了,还有叫好的?你们的学理那?
  •     翻译的很不顺畅
  •     换个角度的历史
  •     定居与游牧,斯基泰,拓拔国家,斡脱,盐引,交钞,突厥,回鹘
  •     內亞視角的解讀 風格獨特 全是史觀論述 史料很少
  •     听多了内亚视角之后,溯源虽然少觉惊艳,依旧震撼于杉山正明对多语言史料的熟稔。言即京都学派的文明观诚然本能警觉,新近的观念交叠之下论点论据也有很多可商榷的地方,对于游牧民的去污名化甚至不再新奇。文字晓畅也值得推荐了
  •     新视角,日本学界远居海外,常能以观察的态度看待大陆,论述不失可读
  •     书写方法,有点太喜欢评价人的精神了,感觉萌萌哒。治史方法,用了很多谐音字,感觉作为文字民族我们关注较少。书写结论,历史上汉人被打败是不争的事实,欧洲人也被草割。而且将中国历史写成多民族历史也更和谐社会吧~
  •     日式中文看得好别扭
  •     真没想到一向以严谨著称的日本史学界居然会流传出这样的作品,仅靠24史的论述就能够作为论据,但同时又脑补甚多;脑补完了还吐槽两句“哎呀这段肯定是当时作者有偏见”“这肯定只是作者觉得这个数听起来顺才胡诌的”。为了证明自己的非中心论史观就罔顾史实记述和基本的文明史常识,为洗地而信口雌黄,把有争议甚至没有考古证实的叙述当做论据。如果说唯一可取的,就是他第一章横向串联的史观还比较清晰,可以提供一种动态的视角一读,后边直接别看了
  •     据说日本人认为自己的祖先是马背上的民族。读完总觉得这书中观点别别扭,有意淫之嫌。这种非学术的一家之言还是注明的好。
  •     佩服这个作者,完全是翻看历史资料。这个欧亚大路上的传奇居民,留下的文字资料并不是很多,几乎都是出现在其他国家的历史里打酱油,佩服这个作者,对中国历史掌握的如此透彻,这本书更像中国周边民族大历史,哈哈 作者关于国家与民族的概念很有意思,很受启发。
  •     通俗读物。考虑了一些词的来源、日本的翻译和对中文的影响,像是日本的特色。
  •     这是看的杉山正明的第二本书,他的书缺点仍然是一样,随口所下的结论太多,而缺乏论证的过程。他总是指责其他的历史学家有偏见,但他本人的历史观、做学术的方式皆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书中有可取之处,但书絮絮叨叨的口水话不少,且逻辑欠缺。说是关于游牧民的世界史,其实他的所有论述,其实大都来自于中国史书所记,这恰好是他所鄙视的。
  •     通俗易懂。看之前以为是就事论事的游牧民,其实作者是从中华文明为中心对其联结的游牧民历史的阐述。这本书的结构框架其实有点泛泛而谈,与其面面俱到的蜻蜓点水,不如深掘一个方向。基本是历史的陈述,并无太多故事的成分,有点既偏离学术,有偏离趣味的感觉。书的装帧设计很不错。
  •     翻译呲牙裂嘴,为之抹汗;这位日本学者活脱脱怨夫,说一段历史,发一段牢骚,话题围绕夷夏之辩、历史意识、概念的纷争……读起来感觉详略布局不是很合理。
  •     感觉作者有为研究而研究之嫌,但本书又完全不具备学术著作的语言习惯,通篇的观点立意新奇有余,佐证不足。各种臆测、猜想、推翻,主观判断。实在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另翻译的水准更加大了本书阅读过程的磕拌。
  •     不知所云……
  •     游牧民族的历史都是靠别人记载的,所以就是其他民族对游牧民的记载看法的整合,可以换个角度看历史。但是本书的翻译,实在是。。。很多句要反复读几遍才能看懂句子的意思,注意是句子的意思,不是句子表达的内容要理解很多遍,这种中文也是醉了。
  •     更像是史料多一点的历史散文
  •     有意思,但仅止于有意思
  •     你们这腰封完全是在捧杀杉山正明。日文译出的语调暂且不论,杉山正明尝试的一系列发问和怀疑还是很有趣的,然而叙事的构建并不理想,让本书看起来像是醉酒本科生的梦呓。
  •      翻译确实感人,完全是日文的直译,整部书读起来还是有点吃力。我只能说这本书立意新颖,但是所陈述的观点,有点矫枉过正,对于农耕文明近乎于一种直接否定,对于游牧民的贡献有些许夸大,如果相以此书全面了解游牧民的历史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只是想通过这一部书去增加历史观,丰富历史知识还是有帮助的,总之,这本是不可不信,但不可全信
  •     通读下来,感觉本书逻辑不甚严密,结构上有一种拼凑感,虽然选取的视角较为独特,但给人以一种刻意为之的感觉。翻译应该采用了日-汉文直译的方法,这种翻译方法在盐野七生的系列地中海历史书籍上产生了比较大的成功,但不得不说本书的原作者行文时候的口语化让人产生了一种没由来的厌恶感。最大的收获是,让人产生了阅读一些古波斯历史文献的想法。只能给两颗星。
  •     #t# 杉山正明想要摒弃西方中心史观和中华史观,重建欧亚大陆上游牧民的世界史,其视角可取,努力可嘉,只是恐怕矫枉过正,有美化、理想化游牧国家之嫌。
  •     不同的角度,有点儿新鲜。说是历史,实际上更是一种看历史的方法。可以了解了解。
  •     把游牧民描述的很强大,有一些独特的资料,但是好像和草原帝国很多内容矛盾,比如唐朝和突厥的关系
  •     为阅读疾驰的草原征服者回炉
  •     史实没有变,用另一种方法解读。作为游牧者后代的突厥和蒙古无力作这样的研究,也只有偏于一隅的大和民族才能有这样的视角吧。
  •     不同的视角,会给你别样的启迪和惊喜。这就是历史的魅力。
  •     还没有细读,幸好没买
  •     脱离我们被从小就教育到大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看待历史,看待我们不熟悉甚至认为是边缘文化的游牧民历史,有助于开拓自身的世界观。然而本书却更像一本随笔科普读物,并且语句完全从日文语法直译过来,甚是可怕。。可以作为了解游牧民历史的入门读物。 PS:配合地图食用风味更佳。
  •     理论架设极大,但行文中处处体现出对华夏的恶意。
  •     读过《想象的共同体》能更好地理解蒙古的突然兴起
  •     另一个角度看一下挺有意思的
  •     刚开始觉得从另一个视角来看我国的历史还不错。但是观点实在不能苟同!极大的崇拜草原文化贬低中国文化。这根本不是什么世界史,而是草原文化的中国史。看来这作者也就比较了解中国了。果然比较日本。
  •     初读,作者关注被边缘化游牧民,斥责历史的片面,历史观很赞
  •     虽然翻译太烂,虽然有些观点不敢苟同,但跳出框架看历史的历史视野引人深思。另外,作者是个极右翼分子吧感觉。
  •     这是用百度翻译的吧?语句不通顺,用词也不符合逻辑。且不说书中观点是否有偏颇,读起来很生涩。
  •     杉山果然马克思倾向很重
  •     对于草原文明比较好的一本,由于涉及天朝,估计争议不小,有些观点国人也不太能接受吧
  •     这个翻译哦。真是差到极点。中文功底太差。基本没有历史功底。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