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中华国粹

出版社:杜跃 泰山出版社 (2012-04出版)
出版日期:2012-4
ISBN:9787551900188
作者:杜跃
页数:165页

作者简介

作为中国农历的一个重要特征,二十四节气的设置可以反映季节的变化,对生产和生活具有指导作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杜跃编著的《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二十四节气》将二十四节气的气候特征、历史由来、习俗内容和文化内涵娓娓道来。《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二十四节气》可以说是图文并茂,极有吸引力。同时文字流畅,饶有情趣。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二十四节气综述第一节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第二节  二十四节气的划分第三节  二十四节气的传统文化第四节  二十四节气与西方占星文化的对应    第二部分二十四节气分述第一章  姹紫嫣红总是春——春之节气  一、立春    1.立春简介    2.立春的习俗和迎春的庆祝活动  二、雨水    1.雨水概况    2.雨水养生    3.雨水习俗  三、惊蛰    1.惊蛰简介    2.惊蛰习俗    3.惊蛰养生  四、春分    1.春分概况    2.春分趣话    3.春分习俗  五、清明    1.清明简介    2.清明习俗    3.清明养生  六、谷雨    1.谷雨概况    2.谷雨养生    3.谷雨习俗第二章  烈日炎炎似火烧——夏之节气  一、立夏    1.立夏概况    2.立夏习俗    3.立夏养生窍门  二、小满    1.小满简介    2.小满灾害和防治    3.小满饮食习俗  三、芒种    1.芒种概况    2.芒种气候和农事    3.芒种养生    4.芒种习俗  四、夏至    1.夏至简介    2.夏至习俗    3.夏至防暑    4.夏季养生  五、小暑    1.小暑概况    2.小暑气候与农事    3.小暑养生    4.小暑与“六月六”  六、大暑    1.大暑简介    2.大暑气候    3.大暑养生    4.大暑习俗第三章  黄色大地丰收时一秋之节气  一、立秋    1.立秋概况    2.立秋养生    3.立秋习俗  二、处暑    1.处暑概况    2.处暑气候    3.处暑养生    4.处暑习俗  三、白露    1.白露概况    2.白露食物  四、秋分    1.秋分概况    2.秋分养生    3.秋分习俗  五、寒露    1.寒露概况    2.寒露危害    3.寒露养生  六、霜降    1.霜降概况    2.霜降饮食保健    3.霜降习俗第四章  万里银妆裹大地——冬之节气  一、立冬    1.立冬概况    2.立冬天气    3.立冬习俗  二、小雪    1.小雪概况    2.小雪养生    3.小雪习俗  三、大雪    1.大雪概况    2.大雪天气    3.大雪养生    4.大雪趣闻  四、冬至    1.冬至概况    2.冬至各地吃食与习俗    3.冬至养生  五、小寒    1.小寒概况    2.小寒风俗    3.小寒养生  六、大寒    1.大寒概况    2.大寒节气表征及农事    3.大寒养生    4.过大寒附录一:二十四节气歌附录二:二十四节气诗词选编

编辑推荐

二十四节气是传统历法,更是民俗文化。上至风雨雷电,下至芸芸众生,包罗万象,是历史长河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它既是把握农时、合理安排农事活动的依据,亦是循法养生的立足点,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便能得到多重的收益。杜跃编著的《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二十四节气》将二十四节气的气候特征、历史由来、习俗内容和文化内涵娓娓道来,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凸显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为读者打开一扇通向传统文化宝库的大门。

前言

傅璇琮    2001年,泰山出版社编纂、出版一部千万言的大书:《中华名人轶事》。当时我应邀撰一序言,认为这部书“为我们提供了开发我国丰富史学资源的经验,使学术资料性与普及可读性很好地结合起来,也可以说是新世纪初对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一次有意义的探讨”。我觉得,这也可以用来评估这部《阅读中华国粹》,作充分肯定。且这部《阅读中华国粹》,种数100种,字数近2000万字,不仅数量已超过《中华名人轶事》,且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人的艺术创作风味,确可以说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即国粹的经典之作。    国粹者,民族文化之精髓也。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依靠勤劳的素质和智慧的力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从文学到艺术,从技艺到科学,创造出数不尽的文明成果。国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显示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渊源以及技艺发展轨迹,这些都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梁启超在1902年写给黄遵宪的信中就直接使用了“国粹”这一概念,其观点在于“养成国民,当以保存国粹为主义,当取旧学磨洗而光大之。”当时国粹派的代表人物黄节在写于1902年的《国粹保存主义》一文中写道:“夫国粹者,国家特别之精神也。”章太炎1906年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里,也提出了“用国粹激动种性”的问题。    1905年《国粹学报》在上海的创刊第一次将“国粹”的概念带入了大众的视野。当时国粹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章太炎、刘师培、邓实、黄节、陈去病、黄侃、马叙伦等。为应对西方文化输入的影响,他们高扬起“国学”旗帜:“不自主其国,而奴隶于人之国,谓之国奴;不自主其学,而奴隶于人之学,谓之学奴。奴于外族之专制谓之国奴,奴于东西之学,亦何得而非奴也。同人痛国之不立而学之日亡,于是瞻天与火,类族辨物,创为《国粹学报》,以告海内。”(章太炎:《国粹学报发刊词》)    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艰难跋涉,中华民族经历着一次伟大的历史复兴,中国崛起于世界之林,随着经济的发展强大,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凸显。    20世纪,特别是80年代以来,国学已是社会和学界关注的热学。特别是当前新世纪,我们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更有大的发展,我们就更有需要全面梳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加以宣扬和传播,以便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予以重新认知和用心守护。    因此,这套图书的出版恰逢其时。    我觉得,这套书有四大特色:    第一,这套书是在当下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重视学术资料性,约请各领域专家学者撰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煌煌百种全面系统阐释中华国粹。同时,每一种书都有深入探索,在“历史——文化”的综合视野下,又对各时代人们的生活情趣和心理境界作具体探讨。它既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这当能使我们现代年轻一代,认识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感受中华国粹之独特魅力,进而弘扬中华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第二,注意对文化作历史性的线索梳理,探索不同时代特色和社会风貌,又沟通古今,着重联系现实,吸收当代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新鲜知识,形成更为独到的研究视野与观念。其中不少书,历史记述,多从先秦两汉开始,直至20世纪,这确为古为今用提供值得思索的文本,可以说是通过对各项国粹的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总结规律,并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发展策略。    第三,既有历史发展梳理,又注意地域文化研索。这套书,好多种都具体描述地方特色,如《木雕》一书,既统述木雕艺术的发展历程(自商周至明清),又分列江浙地区、闽台地区、广东地区,及徽州、湘南、山东曲阜、云南剑川,以及少数民族的木雕艺术特色。又如《饮食文化》,分述中国八大菜系,即鲁菜、川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记述中注意与社会风尚、民间习俗相结合,确能引起人们的乡思之情。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整体,但它是由许多各具特色的地区文化所组成和融汇而成。不同地区的文化各具不同的色彩,这就使得我们整个中华文化多姿多彩。展示地区文化的特点,无疑将把我们的文化史研究引向深入。同时,不少书还探讨好几种国粹品种对国外的影响,这也很值得注意。中华文明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已经形成一种异彩纷呈,底蕴丰富的文化形象,现在这套书所述,对中外文化交流提供十分吸引人的佳例。    第四,这套书,每一本都配有图,可以说是图文并茂,极有吸引力。同时文字流畅,饶有情趣,特别是在品赏山水、田园,及领略各种戏曲、说唱等艺术品种时,真是“使笔如画”,使读者徜徉了美不胜收的艺术境地,阅读者当会一身轻松,得到知识增进、审美真切的愉悦。    时代呼唤文化,文化凝聚力量。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建设。我们当遵照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我们希望这套国粹经典阐释,不仅促进青少年阅读,同时还能服务于当前文化的开启奋进新程。铸就辉煌前景。    2011年10月

章节摘录

冰河解冻,万物复苏,春天是一个充满勃勃生机的季节。春天的节气有6个,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这6个节气分别展示了春天的气候特征和我国的一些传统习俗,下面我们就分别探讨一下。    一、立春    1.立春简介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一个节气,又称“打春”。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在每年公历2月4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315度。古代称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根据劳动人民多年的经验,四立的农业意义为“春天播种、夏天生长、秋天收割、冬天收藏”,概括了黄河流域中下游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全过程,并且十分符合生产实际。    立春表示春天的节气已经开始。人们有“春打六九头”、“几时霜降几时冬,四十五天就打春”之类的农谚,从冬至开始人九,“五九”过了45天,立春正好是“六九”的开始。立春作为节令早在春秋时就有了,那时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8个节令,到了《礼记·月令》一书和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训》中才有24个节气的记载。    在汉代前我国历法曾多次变革,那时曾将24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意思是春天从此开始。这种做法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1913年,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式下了一个文件,明确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此后的立春日,仅仅作为24个节气之一存在并传承到今天。    我国古代将立春的15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第一阶段说的是温暖的东风吹过,大地开始解冻;第二阶段,到了立春五天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到了5天后的立春第三阶段,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这个时候水面上还有未完全消融的碎冰块,就像被鱼背着一样浮在水面上。    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天是温暖,到处鸟语花香;对广大农民朋友来说,春天更是耕耘播种的时候,这时候要好好劳作,“一年之计在于春”就是说的这个意思。    2.立春的习俗和迎春的庆祝活动    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代表春天已经开始,是一年中比较重要的时刻。在我国,民众有各式各样的迎春活动,有的是自古相传,彰显出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魅力。    立春也称“打春”、“咬春”,又叫“报春”。这个节令与众多节令一样有众多民俗,有迎春行春的庆贺祭典与活动,有打春“打牛”和咬春吃春饼、春盘、咬萝卜之习俗等。    (1)官方的迎春活动    在立春这一天,各朝代官方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悠久,最起码在2000多年前,立春的纪念活动就已经出现。当时,祭祀的句芒亦称芒神,是主管农事的春神。    周代在立春日迎春,是先民在立春的时候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历代帝王和庶民都要参加的迎春庆贺礼仪。立春时,天子亲自带领三公九卿诸侯士大夫去都城东郊迎春,向上天祈求丰收。回宫后周天子还要赏赐群臣,颁布仁德的措施和法令用来向广大群众散施恩惠。    东汉的时候正式产生了迎春礼俗和民间的服饰、饮食习俗。唐宋时代的立春日,宰臣以下都要入朝,向皇帝敬献贺表,表达对上天和皇帝的恭贺之情。到明清两代的时候,立春文化开始盛行起来。清代称立春的贺节习俗为“拜春”,其迎春的礼仪形式称为“行春”。在这些迎春活动中“服饰”与“打牛”是很重要的习俗之一。明清时京兆尹和各府衙官员都必须将官服穿戴整齐,去京城“东郊”的东直门外5里的“春场”去迎春,即按规定的仪仗制作春牛芒神、柳鞭等,举行迎春礼仪,然后进宫朝贺并接受赏赐。    (2)民间迎春活动    迎春主要是因为迎接主管农事的春神句芒。古代传说句芒是草木神和生命神,他的形象是人面鸟身,主管订立规矩,掌控春天的活动。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然后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迎春是在立春的前一天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迎春设春官,该职在古代由乞丐担任,或者由娼妓充当,并且预告立春的准确时刻。过去在老式日历本上都有芒神、春牛图,清代末年《点石斋画报》上的“龟子报春”、“铜鼓驱疫”都是当时过立春节日的重要活动。    P14-16


 阅读中华国粹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