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拉拉升职记》书评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3-7
ISBN:9787544257145
作者:李可
页数:320页

做自己想要成为的“杜拉拉”

不断提高自己的同时也就是不断的肯定自己,我们都要为自己心目中的杜拉拉而奋斗,即使现实很残酷,社会很复杂,我们也要学好本领,懂得为人处世,要有屡败屡战的精神而不是屡战屡败,不断进取。对于爱的人就放手去爱,当其中一个人都不再维护这段感情的时候,对不起,赶紧放手,不要耽误别人也不要耽误自己

假如重回职场……

退休了,才见到杜拉拉,看来是生不逢时,与杜拉拉失之交臂。假如重回职场,尚能饭否?虽然是小说,可能当做职场宝典来看,对如今进入职场的的年轻人还是大有裨益的。只是,当江湖都把杜拉拉的秘籍掌握得炉火纯青时,那些张拉拉、李拉拉、王拉拉、胡拉拉,究竟谁更技高一筹?看来还得再来一次华山论剑!估计那时作者还会有杜拉拉系列继续写下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一代江湖有一代江湖的规矩。如今,我等远离江湖,远离是非,隔岸观火。茶余饭后,品味杜拉拉,还是当小说、当故事来读吧!不过,不论是哪个时代,哪个江湖,真的期待能平步青云,除了拼爹,除了背景,没有三头六臂,没有十八般武艺,还真不行。所以,仗剑闯天涯,关键还得功夫深!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坚强心态成就传奇人生

曾经看到过这么一句话:想要在公司的生存,要么忍,要么滚!实在的一句话可以适用于其他很多地方,毕竟世界这么大,能“说话”的都是有权利的人。放在职场,那就是老板说的对的是对的,错的也是对的。作为职员,就是在理解领导想法的解决问题同时让自己的日子好过一些。这本杜拉拉升职记在很久之前就看过电视版的了,上面刻画的人物很是饱满丰富,更有意思的是给杜拉拉和王伟两人配了一个中国式的圆满大结局。相比之下小说的话就没有那么多复杂的场景出现了,即便人物众多,问题不断,但是一样不妨碍杜拉拉的成长。她就如打不死的小强一样,有困难扛得住,加班顶的住,问题来了HOLD住,可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葩。初入职场,每个人都曾经是菜鸟,如何从菜鸟变成老鸟,压力和磨砺总是不可避免的。从杜拉拉的故事里,可以看出来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和一个欣赏自己的好老板是多么重要。正规企业的工作可以避免会出现领导的性骚扰,同事之间的穿小鞋,还有那没有上升空间的机械劳作。 一份好的工作,对人的生活和心情甚至家庭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拉拉前男友的出现可以说是她人生的导师,他比拉拉自己更知道她需要什么样的工作,可是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一个在过渡期间带领自己走的导师。恋爱的失败也可以说是拉拉的收获,他甚至为拉拉提供走入失恋的伤害的几步走。当一扇大门已经为自己敞开的时候,再不知道去把握,那么可能不是态度有问题而是人有问题了。拉拉在入职后有很幸运的遇见了海伦,一个知无不言的八卦好友,可惜文章里面大多是有关职场的故事,友情在里面似乎变得更加不常见。相比之下爱情倒是在人们的视线中,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不管是友情还有爱情,也不管失恋还是跳槽,杜拉拉就是属于有着好运的坚强女子。工作认真负责,愿意去学,工作能力出色,容易上手。为人圆滑懂得分寸,和老板下属都相处融洽。更是一个遇难则强的传奇员工。她能让原本和她对立的王伟喜欢上她,让原本觉得她软弱可欺的李斯特对她刮目相看升职加薪,让原本离的很远的中国老大对亲睐有加,不得不说杜拉拉本身就有着一股类似魔力的东西存在,那就是自信坚强。对于全球五百强这样的大型企业,一个职员的传奇故事可能不能说明什么。每一个成为领导的人也都是从底层走出来的。政策不同,对策也不同的。从这样一本书中,我们可以学习的就是杜拉拉那困难之后的收获,坚强的心态和对人际关系的把握。好的机遇,一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但愿每个人都能开心的工作着,相信工作仅仅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已……

并不是人人都想成为杜拉拉

杜拉拉大热应该是在零八年左右,那时候媒体上铺天盖地都是杜拉拉——一个顺溜又很卡哇伊的名字,让众多白领和即将走入职场的大学生们热血澎湃亢奋不已,估计这本书也开启了不少人的外企梦。作为职场小说的典范之作,《杜拉拉升职记》的确可圈可点。这是一次聪明的写作。首先,故事很精彩,一个无背景自身资历也并无太多可炫耀之处的南方女子如何在一个欧美五百强企业里迅速升职加薪开疆拓土,并遇到优质爱情,这个有点类似灰姑娘变天鹅的故事本身就足够吸引人。对于大部分出身和各方面条件与杜拉拉相差无几的姑娘们来说,杜拉拉简直就是另一个自己,杜拉拉的故事说不定也可以在自己身上重演,那么赶紧读读这本书取取经吧。更难得的是,作者李可把众多枯燥的职场经验细细演化为精彩的职场故事,故事结束后主人公再现身说法将诸多干货一一拿出,让读者心悦诚服,受益匪浅。作为花絮的爱情故事也写得很好,甚至其吸引力要超过写职场的部分了。杜拉拉和王伟,办公室恋情本就复杂,奈何再加上一个爱妒爱怒,敢想敢做的极端人物黛西,监听的桥段都用上了,职场、情场皆成战场,要不精彩也难了。难怪拥趸众多。但至于它后来被改变成电视剧电影乃至话剧,则完全是冲着巨大的商业利益去的,和小说的内容其实已经关系不大了。同时,这也是一次苦口婆心的写作。和其他职场成功学作品相比,这本书的亮点是明显的:有案例有分析,心平气和不骄不躁。当然,这样一来其缺点也难以掩盖:絮絮叨叨苦口婆心的叙事。这在杜拉拉2中更为明显。明明可以简洁点,作者依然极尽铺陈,每写一件事情必把此事的前因后果乃至很多无关紧要的细节悉数托出,让人目不暇接。就像是一个人往山顶上爬,却时不时地被路边的风景吸引了去,开始和那些虫虫鸟鸟花花草草聊天逗趣。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那些细节很接地气也非常精彩,更能显示作者的写作功底。也许这就是《杜拉拉升职记》区别于普通职场小说的最重要的特质吧,你完全可以把它当做一部轻松有趣的生活小说来读。但我想杜拉拉最大的意义还不是传授职场经验,而是刻画了一代外企人的生活状态:铆足了劲儿升职加薪,加班加点是常事,随时待命出差更是没个准儿,随时准备迎战公司内部的各种明枪暗箭,老板不厚道得厚着脸皮要求升职加薪。好不容易遇到两情相悦的恋人,却还是同一个公司的(谁让DB这么大),所以还不敢正大光明地谈恋爱。当爱情面临抉择的时候,并非白富美且内心缺乏安全感的杜拉拉也不敢抛开高薪的工作,与心爱的人儿双宿双栖只羡鸳鸯不羡仙,因此她不得不忍受随时都可以将自己淹没的思念之苦。她面临的矛盾你不懂:事业理想与现实处境,职业生涯与感情生活等等。而她就凭着打不死的小强的精神扛着,一边还得装出云淡风轻的潇洒应付周围的一切。而很多人只看到了她的经理头衔,她的高薪,她的顺风顺水,她一套又一套的职场经验。其实,升职后的杜拉拉也只是一个行政经理,离真正的成功还有不小的距离。所以你指望着读杜拉拉得其真传,自己也能升职加薪就错了,《杜拉拉升职记》更大的意义在于它为我们展示了一种真实的外企白领生存状态。里面形形色色的人物并不陌生。也许你就是倔驴杜拉拉,也许你是美貌而安于现状的海伦,或者你像那个没心没肺的沙当当,或者你希望成为那个妩媚而城府颇深的玫瑰……并不是人人都想成为杜拉拉,也不是人人都能成为杜拉拉。读完后你也许会想一想,你是谁?(PS:这次新修订出版的杜拉拉,最爱的是它的封面,清新雅致,我最爱的蓝色和靓丽的黄色调配,美美的。格调品味啥的一下子甩之前的版本不少,让这部经典职场小说添了不少文学调调哦~~)

拉拉成功了吗?

在写书评已经是几个月以后了,而且最近看了些知乎网友们的一些答案,觉得自己语言稍缺失平易近人,而且思维逻辑性不够强,那么在写杜拉拉的时候,希望不再纯是感性,理性的逻辑的看待。在职场中杜拉拉是最圆润的,所以最终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不与身边的人建立敌对关系,也在自己的职责下做好分内的事,尽管有些越级的事情,不过是在特殊状况下,所谓职场灵活最重要。在职场的杜拉拉也是最努力的,我们身边最拼就是新入职场一群人,他们就像新鲜血液一样,最有创造力,杜拉拉在工作中的努力认真也是不可忽视的,这份努力是最纯粹的。在情感方面,我只能说杜拉拉是现代生活中剩女的一部分,从书里面我只能觉得是莫名其妙男朋友就没了。杜拉拉还在奇怪,我明明原谅你了,我明明还爱你,为什么还是不能在一起,只要把社会外力考虑进来,还有男女怎么看待前途(在这里也可以说是生活)和爱情在这本书里面,不只有奋不顾身异地恋,更多的还是放弃。当然这是另一个问题了,知乎网友肯定有很好的答案。思考过后,我觉得是不是人的年龄大了之后,不管生活环境多好,都不重要,只要有个正常的生活,不是那种每天都要烦恼的生活,人才不会离开。这本书不是只有杜拉拉这么一个角色,我看到了每个人在自己心里的算盘,不能怪人心隔着肚皮,无关坦诚,只是在追求自己利益的时候有所保留,也没有道德绑架,只是社会上也做不到每个人都很坦诚没有秘密。这本书的结局很符合我的理解,别看我们看到幸福的人太多太多,但是大多数都有残缺的经历,幸福没有那么容易,才会让人如此着迷。

人在“职场”未必身不由己

人在“职场”未必身不由己——重读《杜拉拉升职记》□杨燕明(书评人)于职场而言,我们时常感叹,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有些事、有些人,你本不愿意去做、去接触,但在职场的潜规则下,你不得不去面对、接触。有时候,为了前途、为了未来,哪怕你厌恶的人,也要满脸堆笑迎上去。类似的“职场箴言”,我们听闻不少,也在不断地实践着。第一次读《杜拉拉升职记》,便是此般感受,毕竟,职场的很多潜规则,都是我们绕不开的话题。不过此次重读新版的《杜拉拉升职记》,书还是没有改,只不过是再版,可能因为自身处境的改变、因为阅历的改变,之前对此书的理解,和如今对此书的看法,也已完全不同。之前看到的都是“禁区”、都是“无奈”、都是“潜规则”……都是我们必须接受的现实的条条框框。但在如今看来,却换了一种思路,换了一种心境,即在职场的笼子里,在狭小的空间里,只有你有心,你同样可以舞动人生、你同样可以活出精彩。正面的典型与例子,自然无需再叙,依然是杜拉拉。从一名职场“菜鸟”,经过步步惊心的历练,逐渐成为职场的“白骨精”,这便是最典型的案例。在风云色变的职场,杜拉拉在各种潜规则横行的地方,还是主宰了自己的青春。这样的现实,也足以说明——人在“职场”未必身不由己,关键看你如何去面对,如何去适应。或许,换一个角度、换一种心境,你看到同样的天空,怕也会有不同的色彩与生命力。正如常言所说的那般——如果你不能改变这个世界,那你就要适应这个世界。诚如斯言,杜拉拉的奋斗史,其实就是一部充分利用“职场规则”的奋斗史。譬如,“要和上司保持一致”、“搞清楚谁是老大”、“职场天条:慎用邮件”、“官僚就是该做决定时思考,遇到困难时授权”等等。这些规则,看上去很显然是职场“潜规则”,甚至是“显规则”,那背后对应的必然是无奈,但换个角度来看,却未必是这样,如果你对这些规则娴熟了、了解了,并巧妙地运用与避开了,那你便足以“如鱼得水”了。在我看来,第一次看《杜拉拉升职记》看到的是无奈,第二次看到的是希望与生长的力量。或许,这也跟我从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有关,但不管怎样,如果无法改变这个社会,自然要适应这个社会。格格不入固然是一种个性,但要生存、要打拼,却需要很好地融入这个社会。这是每一个“人”都无法绕开的一个话题,也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开的一个现实。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说的便是这个道理,只有更好地了解职场规则,才能更好地去打拼,也才能更好地做到“我的青春我做主”。一直以来,职场人的怨气、烦躁、焦虑、郁闷这一类负面的情绪从来都没有少过,也从来都是无法避免的,关键是如何自己去化解。自然,在明白职场的各种规则之后,仍需完善自己的“内功”。“实力”是根基不可或缺,但“职场规则”却是翅膀,能让你更好地在职场飞翔,更好地做到“身由己”。

从升职加薪到上市期权,接下来呢?

杜拉拉升职记08年问世,现在已过了7年。7年后的大家看的不是某某升职记了,工资上涨的幅度远远赶不上房价,现在大家指望的是上市和期权~即使放在现在,杜拉拉也还是一本好看的职场小说。切实的职场经历和准确的读者定位,详细的人物描写和事件叙述,以及基于此所写的各种分析判断,体现了职场人的三观和生活,包括一路以来的物价薪水数字,都是我颇感兴趣的内容。看完本书后又去看了下给北大学子的信,信里作者挺鼓励大家去做销售的,机会多,发展好,反脆弱(安全稳定)。在我看来这一方面是因为作者本身在职场上发展的不错,让她对自己的能力有了自信,觉得选择销售可以做的更好。销售收入确实和hr不可同日而语,书中的一个大区经理年薪就50万了,hr才23万,杜拉拉并不觉得自己比他们差,更多的是职业选择的问题。很喜欢杜拉拉在酒店的那晚,她想,自己和王伟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一个活的意气风发,她却要当老黄牛受气包。改革开放后百业待兴,各种机会层出不穷,跳进社会里打磨了半辈子的人自己心里都有杆秤,纵向横向评估一番后得出结论: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谁能说不是呢?90年代国企改革,原始股转让,房地产黄金十年,05年股市,互联网期权,赶上哪一波现在日子都要轻松些。现在再去当销售呢?离开了时代背景后我们得审视下环境是否改变了,当初推荐销售的原因现在是否还在?毕竟杜拉拉职业发展的几年是互联网从无到有的年代,大概作者写完这书的时候淘宝也才成立不久。那时候还是陈天桥当首富的时候吧?如今乔布斯又改变了世界,生活已经从互联网发展到移动互联网,网络是马太效应的放大镜,资产的复利远远超过人力,紧随80后的90后已经走在啃老的路上一去不复返,现在谁还能自己全款买房呢?或者说谁还会这样做?看到杜拉拉作为一个70后毕业三年拿的4000的月薪,毕业5年已经存了12万,在广州买了一套80平米总价32万的房子,还5年的贷款。不知道70后的北大生们现在都过的怎样,大概率应该都挺好的,毕竟享受到了改革红利,机遇极多,改变人生的转折随手都是,又有天之骄子的骄傲,敢想敢做的人应该是多数,多幸运的一批人啊,做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是新鲜的。。又或者,只是他们比我们要大一些,要多一些经历,他们是最开始摸着石头过河的那一代人,是现在社会的中流砥柱,是我们的前辈我们的领导我们的大老板。现在接力棒已经传到了80后,虽然媒体已经开始报道00后的事迹了。让我们多点耐心吧,即使我们是最缺乏耐心的一代人。让我们耐心等待吧,看看生活到底会对我们展现什么样的面貌。。。

成长

2008年,一个叫杜拉拉的草根横空出世,这个姿色中上、有良好教育背景、在世界500强公司工作的HR一时间成了职场指导人,她的故事成了热门书藉之一。不得不承认,我是众多杜拉拉粉丝中的一个。从2008年到2012年,杜拉拉系列出了四本书,我几乎看了四遍,每出一本,我都要重温以前的情节。这还不够,其中两本被同事借去了迟迟不还,我又买了两本新的换回那两本旧的,因为旧书里全是我的成长和记忆,这于我是一笔宝贵的回忆。杜拉拉见证了我的成长,或者说,我的成长里有一个杜拉拉。曾经也是那样认真做事、或只顾埋头做事,不懂技巧、不懂沟通的职场菜鸟,在屡屡碰壁后,才知除了做事其他的能力同样重要。可能每一个人职场人都在挫折和失败中成长起来的,每一个职场人的故事里都有一个杜拉拉。这次的修订版同样不能错过,作者历时三年时间才完成。重新修订后,新版的故事情节更为圆融,更像一本小说,里面的职场规则巧妙地嵌入到情节中,不显得那么突兀和不自然。在今天看来,这个故事同样动人,同样让我在深夜里泪流满面。打动我的,不是作者的文笔,是那个叫杜拉拉的故事,那份倔强与不服输,一如看到了多年前的自己。我把这本书介绍给许多人看,包括同学、朋友、同事还有团队成员。每个人看过的感悟都有不同,因为经历不同,从中获得的收获也不同。除了故事情节之外,书中的许多技巧都可以借鉴、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而这些,需要有心人一点一滴地实践和积累,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如同任何一本畅销书一样,赞许者有之,批评者有之。这也无可非议,因为每个人的观点不同、经历不同,书中的方式和方法可能对有些人适用、有些人不适用。我曾给朋友探讨说,未必全部用拿来主义,把杜拉拉的一切照搬到工作中,但是可以把这些技巧提炼出来提高自己的办事能力这未偿不是件有意义的事。在新版中,杜拉拉有了总结的习惯——这也是当今许多职场人推荐的方式。用纸和笔记录工作的成长、提高、失当、困难和办法,所以这些随着记录的增加,潜能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进步在一点一滴中积累下来,对自己来说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杜拉拉在对下属进行理论阐述时,也运用了讲故事的方式,使下属更能理解和运用。讲故事的能力,是许多管理学者推荐的方式。所有这些,是杜拉拉的成长,更是作者的成长。在杨思卓著的《管理者的15堂读书课》中也把《杜拉拉升职记》列为推荐书目之一,他在书中作了有力的推荐。杨思卓从专业人士的角度推荐了这本书。而我认为,如果你是位初出校门的大学生,我建议你读一下这本书,她将让你看到职场中实用技巧的运用,因为是小说,因此也更容易理解和消化;如果你是位打拼了几年的职场人,我也建议你读一下这本书,或许你能能找到升职的瓶颈到底在哪里;如果你是位有了一定职位的管理者,我同样建议你读一下这本书,在这里你能看到下属在想些什么,也能了解他们的需求,也能指导他们更好地与你达成一致。除了职业技巧外,故事本身的可读性也不可忽略。拉拉和王伟的爱情,因在同一间公司而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当面对职业和爱情之间进行选择时,这是一道难解的题。我相信,二十多岁的拉拉和三十多岁的拉拉选择肯定会有不同,二十多岁时以为职业是一切,三十多岁才明白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杜拉拉升职记》讲了一个职场成长的故事,而这样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有人进步了,有人原地未动,有人成功了,有人失败了……结果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找到结果的原因。

隐形人的秘密 【杜拉拉的妈妈李可是谁?】

【楔子】杜拉拉的妈妈叫李可,她从来没有露过面,不知道是不是一位丑妈妈,或者说没有妈妈?杜拉拉的爸爸毫无疑问,是出版方博集天卷。那博集天卷有没有可能是雌雄同体,又当爹又当妈?       《杜拉拉升职记》,在2008年出版,大卖60万册。在无数办公室里传递成为畅销书,并成为热议的话题。随后2009年《杜拉拉2:年华似水》又登场了,市场表现依然可圈可点。紧接着,2010年4月15日《杜拉拉升职记》电影上映,票房达到1.3亿元,徐静蕾和黄立行的演绎,更使杜拉拉的故事坐上了火箭一飞冲天。这还没完,2010年7月22日,王珞丹主演的电视剧版《杜拉拉升职记》全面演绎杜拉拉的故事,把杜拉拉1和2的故事全面融合。趁着电影和电视剧的热络氛围,出版方博集天卷在2010年5月快速推出了《杜拉拉3: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至此,“杜拉拉”系列销量突破三百万册,《杜拉拉升职记》当当网持续88周雄踞小说类排行榜第1名,卓越网持续87周位列文学书店、经管书店、励志书店销量第1名,豆瓣最受读者关注和热评图书,豆瓣新书榜第1名。    还有“超越职场,热爱生活”、“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杜拉拉”、“她的故事比比尔·盖茨的更值得参考”等宣传语不绝于耳。    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杜拉拉火热背后的故事?    先介绍一下,杜拉拉的爸爸,北京博集天卷图书发行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在当下大陆的民营图书公司中,可以排进前五。具体出过哪些书就不说了,大家可以去查。总的说来,在2008年就属于很知名的图书公司了。他买的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书号,出版的杜拉拉。(这家陕西师大社,也是很奇葩。本来是一家不太知名的大学出版社,因为卖书号给博集天卷,卖出了名头,后来有了点钱就拽起来了,不过还是继续卖书号,中间2013年左右还被总署封过一段时间,半年没出过一本书。)    完了,我们再看李可,搜索所有的媒体资料,发现,对于李可的介绍非常简陋粗鄙,来来回回只有下面这几句话:    李可,女作家,某名校本科毕业。作品:《杜拉拉升职记》《杜拉拉2 华年似水》《杜拉拉3我在这奋斗的一年里》《杜拉拉大结局:与理想有关》,十余年外企生涯,职业经理人。从事过销售和人力资源工作――对于现今以打工谋生的人来说,两种不失为不错的谋生行当;从满足人类成就感的角度看,是两种可能提供极大发挥空间和精神满足的职业。典型的欧美500强企业文化,长期熏陶出的专业与敬业下,仍然是一个生动的热爱生活的人。    这里面没有一丁点硬货,也不可能跟现实当中的人对上号。所有的采访和介绍通通是以这个为准,没有更多地透露了。从2008年—2010年,两三年的图书、电影、电视的狂轰滥炸,都没有把这位李可炸出个哪怕是头发丝。万能的人肉啊,超能力的狗仔啊,你们连文章出轨、复旦抄袭都能翻出来用精密仪器放大一万倍进行对比,而一个卖了图书版权,又卖电影版权,甚至都卖了电视剧版权和话剧版权,就差去卖内裤的作者,你们居然找不出来更多信息。那只能说明一点:这!人!不!存!在!    试想,如果你是一个销售量过百万的图书作家,会只写一部作品?(不要拿写《明朝那些事儿》的当年明月举例,他现实当中是个公务员,这谁都知道。)李可除了署名写杜拉拉之外,后面就没有任何音讯了,如果博集天卷是一个正常的公司,就会接着约李可出书,维护杜拉拉故事所聚集起来的巨量粉丝。但是博集天卷没有这么做,至少是没做成功。以博集天卷的财力,不会小气给作者钱的,如果这件事情没做,或者没做成功,那也只有一种可能:这!人!不!存!在!    百度百科里 李可的人物评论: 李可为人低调,接受采访极少,只同意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接受采访,没有当面采访的先例。“李可”其实只是她的笔名。她的真名还是个谜;而在她上班的单位里,很多同事也不知道她就是写《杜拉拉》的李可。 “我分享观点,不分享生活。事实上,这就是我的人生观之一。”《杜拉拉升职记》系列的责编蔡女士在记者采访时,说:“李可不是故作神秘的那种作家,她就是一个不愿意生活被打扰的人。”蔡明菲同时透露,李可拥有一份百万级丰厚年薪,这使得她在面对突然从天而降的巨额版税,也能保持不动声色的低调姿态。李可还在企业中任高管,所以害怕影响工作,蔡女士说:“李可说她退休了也不会做公众人物。”而李可本人则认为“任何时候,平静都好过名气。很多曾经作出惊天动地事业的人事实上都在追求安宁,而不是名气。”同时李可也认为职场之上,姿色OK就行,貌美自然可以加分,但体力更重要。 有趣的是,李可的神秘莫测、低调、保护隐私,却更为白领所欣赏。       看看这一段,硬伤也是凸显,“没有当面采访的先例”这个烟雾弹足以让众多想采访的媒体人打退堂鼓,后面的“李可说她退休了也不会做公众人物”更是像作者亲口说的。可是这里面的任何一个理由都经不起推敲,试想,拿百万年薪,有世界500强经历,女性,70年—79年生人,符合李可身份的人,全中国大概不会超过500人,怎么会查不到?畅销百万的作者的缴税单据呢,这个总能查到吧?    2009年作家富豪榜,李可首次上榜,排名第9,成绩不错。大家数数这前12名,都是超级大咖,都是真实人物照片。唯独“李可”,用了一个网络照片,没有真人。    2010年作家富豪榜,李可再次上榜,排名前进两名,第7,其他的几位换了一半,但仍旧都用真实人物照片,“李可”依然是网络照片,后面还有2011年作家富豪榜,我就不列举了,仍然如此。    不论是李可,还是李逵,或者是李鬼,这个团队策划协作所产出的作品,是红透了大江南北,是赚足了金银财宝,是打了几年的解放战争。赚钱归赚钱,但是不带这么忽悠人吧,团队写作也不是什么特别丑的事,何必非得虚拟出一个李鬼呢?

向普通青年学习

作为一个大龄不靠谱偏文艺女青年,我一向对所谓职场小说毫无兴趣,总认为赚钱有什么要紧呢?“做自己”“内心的自由”才最重要。钱是人生最重要的追求吗?当然不是。职场有争斗吗?满心是非的人才想那些呢,有意思么。所以,尽管《杜拉拉升职记》早就很火,我却一直没看。时光荏苒,由于生活给我上了若干堂课以及跟普通正能量好青年住在一起的缘故,我的文艺指数下降,而普通指数上升了。现在终于看了这本书。咦,有点儿意思啊!这本书的基调是:人在江湖混,首先要有真本事。说一千道一万的“办公室政治”,其实基本还是靠实力说话的——现在又不是皇权时代或计划经济时代,没有实力这个硬通货其他一切免谈。书中教了一些很有用的工作方法,如SMART原则:设定目标要具体(specific)、可量化(measurable),还得有时间期限(time-bound)。譬如前台应当接好电话,但“接好电话”怎么量化呢?可以规定“三声起接”,这就量化了,也方便考核。战拖会的高地清风同学也给我分享过SMART原则,“我要写一本好书”或“我要写完这本书”就不是一个具体的目标,“这个星期写一章”就是可操作的。关键是“我要写一本好书”这种设定很容易引起拖延。一是让人感觉难度很大,多好算好呢?要写“好书”,是不是一下笔就得字字珠玑呢?“完美主义型”拖延者很可能因此而吓得不敢动笔。二是这样没有合理的时间预估,很可能拖得遥遥无期。“量化”和“时间期限”真的很强大啊!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有人的地方就有事儿,办公室里免不了各种状况,所以,在好好做事的基础上,情商也得有。多数情况无关恶意,只是沟通上的问题,如不要越级申诉,尽管外企有越级申诉制度,但这事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样,即使你当时胜利,但没有人会愿意重用一个越级申诉过自己主管的人。再如一开始拉拉的上司李斯特不了解情况,看不到拉拉工作的难度,所以没有给她足够的资源,导致工作开展不够顺利,拉拉后来就想到多汇报的方法,适时报告自己做了什么,工作开展到哪一步,上司了解具体情况了,知道这事儿有难度,就给了她必要的支持。少数情况是恶意的,譬如拉拉和同事王伟谈恋爱,而王伟的前女友岱西也是他们的同事,岱西意难平,使用了查通话记录清单、塞避孕套制造误会甚至窃听等手段,最后在工作上也造成恶果,使王伟离职。其实没有几个人真正有坏心,人都想得到好的东西,大家都追求爱、快乐等,都想把事情做好,出现龃龉常常是因为各人观念不一样,又往往囿于一己偏见。有问题解决问题,好好去沟通就是了,我们不需要在没有事实根据的情况下把人想得太坏,投射自己的恐惧。从更高的整合的角度去看人事,都可以解决的,一时没解决也没有什么。至于真正严重的情况,一样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真到了合不来的地步,或许不只是一份工作的问题了,涉及一些人生的选择,想想怎样做才是真正对自己好,去或留都不是问题。我相信一个说法,即“你的想法创造了你的现实”,用普通青年好室友的话来说:“想好才能得好嘛!”有人说,想去一个地方最快的办法就是你已经在那儿了。如果你想要良性的工作环境,高效团结的同事,如何得到呢?你已经拥有了良性的工作环境和高效团结的同事,呵呵。读《杜拉拉升职记》期间,偶尔会跟我的普通青年正能量好室友讨论,有些时候她会说:“这事儿是你想多了,文艺青年的想法。”我立马诚恳地说:“向普通青年学习!”好好做事,并且聪明一点,职场生活还是很带劲的。挣钱也很有意思,钱是能量,金钱朝你汇聚,是能量丰富而流通的状态。工作挣钱和永远文艺永远热泪盈眶不矛盾嘛,文艺青年也要上班,上班赚钱,下班花钱去798去迷笛草莓去吹拉弹唱去丽江拉萨,不挺好的?既然你也要上班,而上班占据了一天中最主要的八小时,那就尽力把这件事做得好做得快乐,既令自己过得舒心,又利国利民,改变世界,岂不好?

适度,决定高度

她赢了,赢的不在于她多么聪明,也不在于她多么能干,赢在她的适度。在上司面前,在下属面前,你是一个点,这个点如果不能与屁股下的位置完全重合,就是适度,这个点一定会被削掉。所以,杜拉拉会赢。不要从这本书里学技术,那些技术不能复制,真正学的,是学她处理事情、人际、攻防中的适度。所以是:适度决定高度。


 杜拉拉升职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