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百年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6
ISBN:9787300173436
作者:斯图尔特·克雷纳
页数:320页

作者简介

过去的100年,管理的艺术一次次地得到了彻底改造。在《管理百年》中,我们经历了每一轮的创新,认识到它如何与过去、未来相契合。
本书对管理历史进行了精心研究,不仅梳理了20世纪这个管理黄金时代中管理理论及实践的清晰脉络,还能够揭示出管理未来的重要线索。《管理百年》为管理编 年史赋予了蓬勃的活力,涉及的历史人物阵营之豪华,连小说家也要羡慕不已。
这不仅是一部现代管理学史,更是一部现代商业进化史。63位管理大师在20世纪舞台上精彩演绎,一本书,梳理百年管理变迁,洞悉未来管理趋势。
克雷纳在书中介绍的管理创新人士既有实干家,也有思想家,这些人物与其倡导的管理创新同样耐人寻味。这些人尽管不乏时代偏见带来的个人缺陷,但对企业和社会的进步功不可没。
无论是商业和管理人士,在校学生,还是致力于终身学习的从业者,都不可不读《管理百年》。书中充满了对每一位学习管理学理论和实践的人来说都具有价值的远见。

书籍目录

第1章  时间,市场的王道(1900-1910)
“若非工人们从思想上彻底革新了对自身及对雇主之义务的认识,又若非雇主们从思想上彻底革新了对自身及对工人之义务的认识,科学管理无法存在,也不可能存在。”
大棒与鸡毛掸子
14条管理的一般原则
拿着秒表的复兴英雄
科学管理与追求秩序
衡量式管理
普通工人施密特的问题
【管理百年年表】
第2章 技术,给效率插上翅膀(1911-1920)
“我们是在投入技术。在规划、管理和工具开发方面投入了更高的技术,这样工人就能享受这些技术带来的结果。”
福特之路
地球上一半的汽车是T型车
成本优势
A.F.,福特纪
效率之思
【管理百年年表】
第3章 组织,井然有序的群体(1921-1930)
“眼下的问题是通过增减,把笨拙而缺乏凝聚力的大众变成协调而相关的整体。这得依靠一个建立在基础管理政策上的组织。“
统治与组织
组织的思考
从比利到斯隆先生
善用群体智慧的现代管理者
组织巨人
【管理百年年表】
第4章 人,才是未来 (1931-1940)
“很多人告诉我应该做什么事,为什么该去做,但很少有人能真正让我想去做一件事。”
明灯燃起
人事新政
动态角力下的人
直面人的现实
【管理百年年表】
第5章 战争,管理思想的引爆点(1941-1950)
“战争总是能以奇妙的方式把精明的管理人才汇聚在一起。它们造就企业,也粉碎企业。”
战争的产业契机
美国大兵的专属品
给未来埋下种子
战败与商业崛起
【管理百年年表】
第6章 营销,触动市场的脉搏(1951-1960 )
“那时候,所有公司都处在一个充满机会的时代。世界就在那儿等着企业来卖东西。公司开始系统化地考虑如何更精确地与市场建立联系。现代营销就此诞生。”
西方美梦与公司人
营销的喜悦
从喜悦到近视
消费主导的时代
探索工作激励
【管理百年年表】
第7章 战略,高瞻远瞩的力量(1961-1970)
“从实践的角度来说,为挫败敌人,任何计划都必须考虑对方的实力;克服这类障碍最有把握的办法是制定一套能适应环境、随机应变的计划;而要保持这种随机应变的能力,同时又不放弃主动性,最好的办法就是沿着一条本身就提供了备选目标的道路前进。”
规划未来
兵法与经营
战略管理的全盛期
在实践中分析
分析师扛起的大旗
【管理百年年表】
第8章 戳穿管理的泡沫 (1971-1980)
“随着管理专家们想出新的办法精简工作,采用新的机器,并削减管理费用,悠闲的终身职位很快就消失了。”
臃肿的企业怪物
路在何方
沃尔沃之道
【管理百年年表】
第9章 追求卓越的冒险(1981-1990)
“任何追求转型的管理层,都需要不断接受新知识和新理念。胆小怯懦的人,期待获得立竿见影效果的人,都注定会失望的。”
西方如何觉醒
把视线转向日本
质量福音书
回归根本
重新发现人
【管理百年年表】
第10章:权力的新平衡(1991-2000)
“高级管理人员充满热情地投入再造业务流程的工作,拆毁不再适合组织的公司结构。可管理实践基本上毫发无损。如果管理者的工作和风格保持原样,那么,他们最终会破坏重建后的企业结构。”
功能性死亡
组织模式
矩阵模式
管理模式
精益模式
发挥技术潜力的新模式
马克思的胜利
【管理百年年表】
第11章 新的管理世纪
“未来真正出类拔萃的组织,将会是那些探索出如何让各层级员工自觉学习、发挥出最大潜能的组织。”
观念决定生死
至关重要的价值观
企业的消亡
从确定走向混沌
【管理百年年表】

编辑推荐

《管理百年(珍藏版)》编辑推荐:管理上没有最终答案,只有永恒的追问。这不仅是一部现代管理学史,更是一部现代商业进化史。63位管理大师在20世纪舞台上精彩演绎,一本书,梳理百年管理变迁,洞悉未来管理趋势。对管理历史进行精心研究,不仅梳理了20世纪这个管理黄金时代中管理理论及实践的清晰脉络,还能够揭示出管理未来的重要线索。书中充满了对每一位学习管理学理论和实践的人来说都具有价值的远见。这是一本将真实生活写进历史的书籍,读者们定会为人类在应对大型组织挑战上所展现出来的智慧形成更深刻的理解。管理史专家、Thinkers50创始人斯图尔特•克雷纳经典著作再版升级。《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副主编程明霞、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管理教授张志学、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张玉利、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任建标等,顶尖商学院与管理思潮发源地重磅推荐。著名管理学家、领导大师沃伦•本尼斯倾情推荐。

前言

百年管理发展变迁布鲁斯•A•帕斯特纳克(Bruce A. Pasternack)博思艾伦咨询公司资深副总裁兼执行合伙人回首组织理论和生产效率一百年来的收益,如今的管理学者和从业者们似乎可以躺在功劳簿上睡一觉,细细品味管理领域实现的智力成就和福祉。但本书强调,这么做还为时过早……也许,永远都为时过早。斯图尔特•克雷纳对百年管理史的梳理,很大一部分的价值来自于:他并不止步于过去一个世纪取得的伟大成就。他敏锐地察觉,“管理进步”这一概念本身有着暧昧不明的特点。几乎每一个纠正了现行管理实践中过激行为和缺陷的新概念,都孕育着自我毁灭的种子,带来过犹不及的新问题。克雷纳想要传递的关键信息分外简单,但却是个叫人很难接受的事实:成功之后必有失败。想要掌握管理这门学科的人面临的是一项吃力不讨好的活计。诚如克莱纳所说:“50岁的律师完全可以舒舒服服地坐下来,对自己的知识根基做一番沉思和反省,因为他们知道,这一根基需要进行补充和修正的时候并不太多。管理者就没有这么好命了。50岁的管理者当然也可以回首和反思自己的知识。可要是他们真的这么做了,马上就会发现,自己的饭碗没了。管理需要变化,需要不断地改进。别想找个地方躲起来。管理者必须时刻更新知识。”这段话很有挑战性,但别把它看成是失败主义者的泄气话。这就好比,扫雪机在一月里能派上大用场,到了六月就没什么用了。两者差不多是一个意思。企业的运营环境不断演进(消费者的需求、生产技术、员工期待和竞争对手的行动都在变化),管理的责任也随之受到极大的影响。世界经济为回应上述因素而变化波动,管理者务必与时俱进,调整惯用的观念工具,更好地迎合当前主流需求。毫无疑问,这甚至意味着,管理者有可能要全盘抛弃前不久还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卓越标准。不妨来看看克雷纳举的几个例子(斜体字为原作者所加):“[管理先驱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所确立的]科学管理提出,管理的职责在于衡量。”在泰勒的世界里,管理者仅仅是个监督的人,是记录员、是报告员,负责收集与决策相关的信息。如此,衡量工作就完成了。句号。这造就出了一个致力于监督、测量和观察的全新管理品种。他们在企业层次结构中自成体系,也即我们熟知的中层管理。由此一来,一个毕生致力于提高效率的人[泰勒],却创造出了一重影响企业效率和决策的最大障碍。”“从宏观层面来看,[亨利•]福特留下了一笔激励人心的遗产。他在事业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创造出了一种影响深远的产品,这为他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奥尔德斯•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一书中,把‘新纪元’定义为‘A.F.’,也就是“福特之后”(After Ford)的意思……(但是)福特的公司,建立在恐惧和猜忌的基础之上。不管他取得了多么伟大的成就,这一点也不容否认。事实上,从很多方面来看,福特是一部生动的反面教材,告诉我们事情不该怎么做。他对人的管理骇人听闻,他对自己公司的管理也在最初的胜利之后停滞不前。他早期的创新最终失去了活力。尽管他早期孜孜不倦地追求进步,但一直拒绝改变基本款T型车的技术,直到为时已晚,回天乏术。”“[企业结构里的]多部门制度[20世纪20年代由通用汽车公司总裁小阿尔弗雷德•斯隆(Alfred P. Sloan Jr.)发明]在大型组织里创造出一种权力下放的趋势。1950年,财富500强企业里约有20%实行分权制;到1970年,这一比例已上升至80%……尽管这成了一种管理的典范,斯隆模式的缺陷还是逐渐暴露了出来。斯隆设计的分权结构是围绕一种汇报和委员会底层机制建立的,而这种低层机制最终会变得尾大不掉。随着时间的推移,委员会越来越多。严格的目标和狭隘的成功标准扼杀了企业的主动创新意识。企业集权与分权的精妙平衡,全靠斯隆的个人天才所维持,但到20世纪60年代末,它丧失殆尽。融资成了最主要的企业机能——通用汽车被这套过去带给自己辉煌的制度给搞瘫痪了。”“企业再造取得的成就也要从两方面来看。首先,它鼓励管理者们重新考虑一个棘手的问题:如何最好地组织自己的公司。其次,它促使企业按生产流程来组织,不再按职能分工来组织。它打破了职能型组织的内在僵化性,意义重大。麻烦的是,企业再造打破了一种僵化形式,又拿另一种僵化形式取而代之。”克雷纳注意到,“大多数流行的管理现象,寿命都是有限的。它们就像方向出了错的‘飞毛腿’导弹,嗖地一下就从企业雷达上消失了。”这并不是说,每一种管理趋势都稍纵即逝。有些趋势跟更强大的历史力量挂上了钩,寿命也得以延长。人性化管理就是这样一种持续前进的趋势。以今之标准来看,管理领域的一些早期传奇性人物可谓相当残酷。“如今,对以搬运生铁为业的人来说,首要的要求就是蠢笨迟钝,心智如牛,”弗雷德里克•泰勒曾经写道。亨利•福特也说过类似的话:“我们希望工人按吩咐行事。组织高度分工,环环相扣,我们不可能允许工人自行其是。不依靠最严格的纪律,我们会陷入绝对的混乱状态。”这样的态度不管当年多有用,现在也过时了。克雷纳引用管理界最知名的思想家彼得•德鲁克的话说,哪怕光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生产力,完全不考虑任何道德或生活质量问题,管理层也必须更加关注劳动者个人的需求:“德鲁克认为,一百年来,管理学最大的成就是把体力劳动者的生产力提高了50倍。这一点固然不可低估,但它并非下一世纪面临的最大挑战。按德鲁克的说法,下个世纪的最大挑战是提高知识工人的生产力。可怕的是,德鲁克估计,部分知识工人的生产力在过去70年里不升反降。”全球化是另一种持续塑造管理思想和实践的历史趋势。由于《管理百年》涉及的时间跨度恰好也叫“美国世纪”,毫不出奇,管理领域的各种原创和最有用概念,都是美国人提出的。“日本公司”崛起并达到鼎盛期的时候,美国人的自尊心受了些打击;可没过多久,日本经济就陷入了长期停滞,美国的工业和服务业逐渐复兴,过去的骄傲又回来了。但愿美国管理界不会受了诱惑,又回到战后美国势力达到顶点时的那种沙文主义态度上。那样可就太蠢了。全球经济加速融合,管理界对新概念有着持续的需求,故此,要想维持源源不断的组织创新,必须把世界各地最优秀的思想汇集起来。克雷纳做了一件大好事,把埋在地下的丰富“非美国造”管理认识和理论挖掘了一些出来。例如,他盛赞美国矿业工程师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他对管理思想的贡献不容忽视……”,法约尔头一个认识到管理“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必要加以系统化研究。克雷纳还肯定了时代更近一些的非美国思想家的贡献,如奥斯陆阿拜西科罗基机构(Arbeidspsykologisk Institute)的创办人,恩纳尔•索斯鲁德(Einar Thorsrud),斯堪的纳维亚工业民主实验的背后推手;英国国家煤矿委员会的雷格•瑞文斯(Reg Revans),他提出的“行动学习”概念帮助实现了比利时的经济复兴。克雷纳着重指出,管理上没有终极答案……只有永恒不断的问题。“理论家总想着把管理引到某个角落,叫它尘埃落定,但管理却总叫他们美梦落空,”他断言。“它一次次地逃了开去,一次次地从如来佛的指缝中钻了出来。”归根结底,想用单独的一个原因解释为什么某些企业——如通用电气、戴尔、ABB(Asea Brown Bover,瑞士电气企业)——变成了世界一流,就跟用瓶子捕捉闪电一样令人生畏。但这项事业的前景迷人而又充满诱惑。在某种程度上,大多数人至少都直觉地感到:随着我们迈入21世纪,管理比其他任何力量都更强烈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的本性绝不甘心让这么强大的力量总蒙着神秘面纱。我们会继续探索强大的企业,研究优秀的领导者,我们打定了主意,要一劳永逸地揭示出卓越的管理究竟是什么。我们会发现,管理和领导力都不可或缺。然而,正如克雷纳所说,成功的精髓,我们注定只能惊鸿一瞥。

内容概要

斯图尔特•克雷纳
管理史专家、记者,常年从事商业新闻报道。他创办了集媒体内容、概念和咨询为一体的萨托普媒体(Suntop)。
全球首个管理思想者排行榜Thinkers50创始人,该榜已创立12年,每两年评选一次,被誉为管理界的“奥斯卡”、全球最先进管理思想的风向标。
《时代》杂志的专栏撰搞人,其作品还屡见于《金融时报》和《战略与企业管理》杂志(Strategy & Business)。此外还担任《首席执行官》杂志的特约编辑。

名人推荐

斯图尔特•克雷纳对20世纪的管理思想及实践做了最周密、最完整、最精彩的总结。本书不仅对前人的经验做了回顾,还预测了下一个世纪我们可能的前进方向。读完这本书,我对新千年更有信心了。——追求人与组织融合的领导力大师 沃伦•本尼斯(Warren Bennis)《管理百年》以通俗而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百年来西方管理实践和思想潮流的演进。作者以宏大的叙事方式,呈现了科学管理、组织规划、人员激励、战略设计、企业文化和多重运营策略等管理实践兴起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脉络,让人清晰地理解了西方企业的运营之道。我每次阅读都有感悟:以史为鉴,可以兴业。——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管理教授 张志学作为新兴学科,管理学只有百年多的历史。“管理上没有最终答案,只有永恒的追问。”尽管如此,百年的发展,管理学的确进步很大。对管理实践的透析日趋微观,管理理念更具有引领作用,管理的使命不仅在创造财富,更在努力使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管理百年》有助于了解管理学发展的历史,也有助于思考未来。——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创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张玉利我们已经有文明史和科技史的著作,但是缺少管理史的文明史是片面的,缺少管理史的科技史是苍白的。管理百年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人类文明、科技和管理紧密联系的发展史。——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院长助理,EMBA主任 任建标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第1章时间,市场的王道(1900—1910) 大棒与鸡毛掸子 伊莱休·鲁特(ElihuRoot)是一位特殊的人物。不过,由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商业帝国的开创者屡见不鲜,这位花花公子的生平就差不多淹没其中了。 鲁特是个才华横溢的律师,讲究条理到了冷漠无情的地步,什么事情都办得成。曾有一回刑事审判,连法官都尖锐地规劝鲁特做人要多点良心。鲁特热心支持的西奥多·罗斯福,则称他是“我这辈子认识的大西洋两岸最了不起的人,”同时又说,鲁特“是我随时都要多个心眼盯着点儿的残暴友人。”如果你想领略大棒的残忍,就去找鲁特吧。戈尔·维达尔(GoreVidal)形容得再贴切不过,他就是“一根活生生的鸡毛掸子。”1899年,麦金利总统请他出任战争部长(SecretaryofWar)。这可是个出人意料的任命。鲁特是个活跃的纽约共和党人,也是个律师,但在华盛顿几乎没人认识,也没什么政治历练。但麦金利意识到,鲁特身上展现出的理性力量,是美西战争之后美国最迫切需要的东西。 那场战争美国已经打赢了。然而,它也暴露出美国的军事机器完全是个烂摊子。军队制定的战略有问题,因为它居然没有所需地区的地图,一张都没有。士兵们穿着冬季制服就给派去了古巴。后勤混乱——最极端的例子是,300节火车车厢到达了佛罗里达州的坦帕,却没人知道车上装着什么。战争结束后,道奇委员会(DodgeCommission)试图摸清这种不称职的底线在哪里。它拿出了整整8大卷报告,得出的结论是:倘若像当时的军队那样组织,“监管再好的……企业,也没法满意地处理业务。” 前任战争部长,拉塞尔·阿尔杰(RussellA.Alger)总算干了件体面事,拱手辞职,为伊莱休·鲁特让了道。随之而来的是美国军队的彻底重组。鸡毛掸子完全沉迷在了严厉的春季大扫除之中。 鲁特认定,军队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是一个关键问题。他希望各部队的司令长官负起责任,互相联系。鲁特哀叹道,“华盛顿的座上客们太顽固啦。”他大刀阔斧地采取了许多举措,如改组军队的行政架构,成立军事学院,创办总参谋部。国会质疑鲁特的创新,有参议员说,“华盛顿和拿破仑都不需要战略委员会。” “嗯,没错,可他们都已过世;我们现行的体制也应随之淘汰,”鲁特以一种值得赞美的简短风格回答说。 放眼历史长河,伊莱休·鲁特大概只能占个脚注的位置,但他在美国军队里发起的变革影响深远。彼得·德鲁克说,美国军队“首次意识并系统化地应用起了管理原则。”现代管理是在大棒和鸡毛掸子的鞭策下问世的。 把理论挖出来 尽管伊莱休·鲁特实践了我们现代称之为“管理”(management)的工作,但他或许会称之为“行政”(administration),甚至更不留情面地说这叫“常识”。19和20世纪之交,管理尚未得到界定。更确切地说,有人为管理提出了可信的定义,但他的尝试鲜为人知。这次尝试的源头有点出人意料,是一位名叫亨利·法约尔(1841—1925)的法国工程师。


 管理百年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管理是一门超越知识的知识,它予人求知欲。一直认为,单纯的去划分理论和实践的观点是浅显的,人源自社会,研究理论的人更是如此,一切理论知识,都建立在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系统的观感上,是他的一生的经历,磨难,思考的体现。如果我们单单的从理论的角度去评价理论,无疑很难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套用书中的一个观点来解释这段话:人人往往习惯于用可以量化的数字、数据来评价事情的好坏,而对于不可量化的东西则不愿意去评估。对于理论也是这样,因为它不可量化,所以我们很多人在细细研究的时候,就忽略了理论,这是不好的习惯。《管理百年》这一本书,以时间为线索,向我们展示了管理这门学科从诞生以来的100年的演变,时间就是最好的逻辑结构,我认为这本书不仅仅可以当作是系统学习管理学的首选读本,更是具有对管理学演变逻辑,或者说是发展轨迹的重要研究价值。下面我将以个人的理解对这本书的进行一个解读。第一部分:1900-1930(前三章)重要人物:法约尔,泰勒,福特,吉尔布雷恩夫妇,韦伯,巴纳德,杜兰特,杜邦,斯隆。前三章,主要讲述了科学管理,组织结构。20世纪初的美国,离世界霸主的地位还相去甚远,这段时间的管理思想主要集中在对于生产的思考上,换言之,如何在特定的时间内生产更多?如何提升效率?结合社会背景不难发现,在生产资料严重落后的时候,人们关心的是“有没有”的问题,根本不可能去关心“好不好”的问题,所以这段时间内,所有的管理学方面的研究,和企业做的努力,都是在如何提升生产效率方面,比如掐表计时,装配线技术等等,这样,也就不难想象工人们或者说是员工们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所处的地位:人只是提升效率的工具而已。看看福特简单易懂的观点你就可以知道,工人们是怎么样的一种处境:工人们一天按时进行重复性的工作,只要他们每天工作的多,我们生产的就多,那么他们的工资就高,这明显是一种双赢的局面,他们没有理由不认真、努力的进行工作活动。最近看了一篇关于分享经济的文章,结合这几章的内容,觉得其中有一个观点特别的耐人寻味:工业时代是以分工为特征,而信息时代则是以分享为特征。希望引起大家的一些思考。有了前面的分析,组织结构成为管理学发展路径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是顺理成章了。大规模的生产,必然需要大量的工人,而组织则是管理这些人的最好的结构,但是这个阶段的组织研究仍然无法摆脱时代中留下的统治思想。唯一令人感到诧异的是,斯隆,他开创了事业部的结构——这实际上就是50年之后的SBU,杜兰特肯定想都没有想到,他为了能和福特公司抗衡,大量的并购汽车公司,而这种做法本身,就是超越福特公司的最好手段,不夸张的说,斯隆开创的事业部制,才令巨无霸公司的出现有了可能。第二部分:1931-1980(四到八章)重要人物:梅奥、福列特、盛田昭夫、松下幸之助、怀特、沙因、德鲁克、科特勒、莱维特、马斯洛、赫兹伯格、麦格雷戈、钱德勒、安索夫、明茨伯格、哈罗德吉宁。将这个时间段,作为第二部分,是因为在这个时间段内,社会才真正的意识到管理的正确研究方向,那就是对人的研究,在第一部分里面,人人都在谈管理,谈工作,谈生产,但是他们都没有意识到是人在进行工作,是人在进行生产,而生产工作的本质目的,也是为了让人民生活的更好。进行霍桑实验的梅奥,最先注意到人,但是他本能的从一个统治者的高度去看待人,觉得,人就应该是这样的,就是一大进步。而福列特的思想则根本不属于那个时代,仔细的看看她的一些观点,我们就可以发现,这是领先于那个时代的思想。二战的十年,是企业高速增长的十年,但是我们应该更理性的看到一点,所有在二战后变成了超级巨头的企业,都不是因为二战的原因才成为的巨头,二战只是一个加速器罢了。这一部分,管理思想收获颇为丰硕,战略,营销,企业文化……但是却没有人意识到,企业将会面临的巨大危机。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整个社会都沉浸在经济繁荣的景象中去了,而真正深入思考的大师们往往都会遭到忽视。在经济高度繁荣的时候,我们觉得一切的忠告唱衰都是危言耸听;而在经济衰退的时候,我们对于任何一个经济形式将会变好的分析都深信不疑。居安思危,可能只是我们永远的追求吧。第三部分:1981~重要人物:戴明、大前研一、朱兰、波特、彼得斯、沃特曼、坎特、钱皮、哈默、汉迪、韦尔奇、戴尔、马克思企业遇到了问题,开始寻找解决的办法,很少有企业能够想到在问题出现之前就去规避问题。质量,是对管理思想的再一次提升,而管理走到了这里之后,似乎人们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去继续提升了。所以管理学的大师们又开始对管理从头开始解释,公司再造、竞争战略、领导力……一切追根溯源的解释,都是对管理思路脉络的一次理清,让我们更清晰的看到管理,这一个难以研究的学科的本质。对于日本的理解,日本的管理思想似乎永远领先于这个世界,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从根本上对人的敬畏,是他们的民族精神的淋漓尽致的体现。你很难从另一方面去解释,为什么日本人会将企业,看作是这个社会的一部分,企业最终将属于这个世界。而西方国家,则更像是希望把企业打造成为另外一个社会。越来越多的组织结构出现,ABB、GE、戴尔……感觉对于这些公司的研究无法下手,但是我们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现在存在的所谓的成功的企业,就是最好的吗?他们真的能够基业长青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我们现在对于这些企业的研究的价值又在哪里?最讽刺的是,马克思似乎早就猜测到了未来:工人最终将会控制生产资料。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确定,管理的作用是肯定的,从1900-2000这一百年中,美国的周工资从9.7美元涨到了435美元,2000年的世界GDP总量达到了33万亿美元,这一百年间,所创造的财富,远远超过了1900年之前所有年份加起来的总和。总结:管理这门学科,你很难去定义,也很难去理清,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管理是在不断的发展向前的,虽然我们甚至不知道,何为向前。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大师,管理学的大师,不仅仅只包括管理学家,更包括了那些企业家。上面的内容中,最重要的,我觉得是我写的重要人物,抓住了他们,就抓住了管理学发展的轨迹。最后,附上部分《管理百年》所提及的书籍名字,希望对热爱管理,想做好企业的朋友们有所帮助。管理百年提及书籍(部分):《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 梅奥《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 斯隆《公司的概念》 德鲁克《战略与结构》 钱德勒《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 韦伯《科学管理原理》 泰勒《论机械和制造商之经济》 查尔斯 巴贝奇《企业再造》 钱皮 哈默《管理工作的本质》 明茨伯格《动态管理》 福列特《经理人员的职能》 巴纳德《组织人》 威廉 怀特《公司男女》 罗莎贝斯 莫斯 坎特《一家企业的信念》 小托马斯 沃森《管理的实践》 德鲁克《营销管理》 菲利普 科特勒《广告》 阿尔伯特 弗雷《管理营销》 尤金 科利《企业的人性面》 麦格雷戈《工作激励》 赫茨伯格《优心管理》 马斯洛《管理:使命,责任,实务》 德鲁克《指挥的面具》 约翰 基根《战争论》 卡尔 冯 克劳塞维茨《战略》 李德 哈特《五轮书》 宫本武藏《孙子兵法》《成果管理》 德鲁克《公司战略》 伊戈尔 安索夫《战略规划的兴衰》 亨利明茨伯格《提升组织》 罗伯特 汤森《再论如何激励员工》 赫茨伯格《营销创新》 西奥多 莱维特《不连续的时代》 德鲁克《管理工作的本质》 明茨伯格《企业文化之改变》 杰奎斯《官僚主义通论》 杰奎斯《无限的资源》 威廉哈拉尔《组织学习》 阿吉里斯 舍恩《竞争战略》 迈克尔 波特《Z理论》 威廉 大内《日本的管理艺术》 帕斯卡《追求卓越》 彼得斯《战略家的思想》 大前研一《质量控制手册》 朱兰《竞争大未来》 哈默尔《变革大师》 坎特《临时社会》 本尼斯《新领袖主义》 本尼斯《团队管理》 贝尔宾《组织文化和领导力》 沙因《质量规划》 朱兰《非理性时代》 汉迪《超越界限的管理》 高沙尔《国家的竞争优势》 波特《无国界的国界》 大前研一《刀口上的管理》 帕斯卡《管理再造》 钱皮《管理的解放》 彼得斯《个性化的公司》 巴特利特《ABB:跳舞的巨人》 巴勒姆《基业长青》 吉姆 科林斯《职业经理人的新前沿》 科迪纳《杰克 韦尔齐如是说》 洛《不连续的时代》 德鲁克《管理未来》 德鲁克《战略规划的兴衰》 明茨伯格《竞争大未来》 哈默尔 《实践中的理论》 舍恩 阿吉里斯《组织学习》 阿吉里斯《第五项修炼》 圣吉《个性化的公司》 高沙尔《权力游戏》 格里芬《模糊》 戴维斯《复杂性和创造力》 斯塔塞
  •     本书介绍了管理这一门学科在仅100年以来理论与实践上的历史与变迁,管理自诞生以来就在科学与艺术中交替,在理论与实践中反复上升,是一个不断被追寻的过程,就好像本书的封面上所写,管理上没有最终的答案,只有永恒的追问。不得不佩服作者博览群书,以及深厚的功底才能写出这本书,让我们这等小白对管理的历史变迁有了初步的认识。从管理百年的这本书上,企业在内部管理上一直没有离开工作与人,工作上,从最初的泰勒科学管理,福特的大规模高效生产,斯隆的组织,以及后来的质量管理的关注都是源于对工作的分析,人上,从福列特最初关注人,到梅奥的霍桑实验,到后面激励三大理论,以及对领导和学习的关注。最终,组织架构将人与工作联系在一起。外部经营上,五六十年代才开始对营销和战略有所发掘,但是这是源于管理对外部经营的探索。
  •     在众多的管理学教科书中,通常会把科学管理运动作为现代管理学的序幕,而这其中最有代表性人物非弗里德里克.泰勒莫属,尽管如此,学界上对科学管理起源的异议依然存在。北卡罗来纳大学管理史学者克劳德.小乔治在《管理思想史》一书中认为,耶鲁制锁公司的总经理亨利.汤尼无疑是科学管理的发起者。1886年,他在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上发表了题为《作为经济学家的工程师》的论文。无巧不成书,去年是《哈佛商业评论》杂志创刊90周年,哈佛商学院出版社前总编辑沃尔特.基希勒三世在题为《管理世纪》的纪念文章中也提及这一点。汤尼前后三次发表论文宣告管理时代的到来,他呼吁建立一门管理的科学,通过媒介工具去交换和传播关于工程管理方面的知识;他提倡利益共享而不是利润共享;在第三篇论文中,他认为,技术院校应该为工程师开设工业管理课程。比托尼思想更超前的是费城的一位金融家约瑟夫.沃顿,他向宾夕法尼亚大学提供10万美元建立了培养高级管理教育的院系,这就是沃顿商学院的前身,此后到1898年,芝加哥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也各自建立自己的商学院,而鼎鼎大名的哈佛商学院则在十年后才成立。管理教育一定程度上推动管理学的发展,但归根到底,19世纪后半叶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带动下的工业经济对管理实践的影响更大。美国管理史学家斯图尔特.克雷纳在《管理百年》一书中,以科学管理运动为起点,十年为一阶段,逐步分析了过去百年来管理理论的发展变迁史。这本书曾在十年前由海南出版社出版,一度绝版,市场上难以见到,这次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重新翻译的新版可以再次引起大家的注意。斯图尔特.克雷纳在这本书中认为,在商业世界,观念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一个行业的发展,重新创造一个新的领域。管理也并非文人眼中的功利斗争,没必要把管理称为道德破坏的制造者,尽管这一现象依然存在,但不否认管理正在从商业领域向其他领域去解决这个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企业也更重视社会责任。管理百年史实际上也是观念不断试错改善的演进史。在管理观念层出不穷的年代,有些观念为时尚早,有些观念还在不断地争议中,有些观念早已消失在废纸堆中。观念是适应时尚潮流而出现的,在本书中每一章,斯图尔特.克雷纳就强调每一年代的关键词,如1900年至1910年是追逐时间的年代,时间意味效率,效率的背后就是流动的巨大利润,谁缩短单位产品的生产时间,谁就控制了市场的需求。但观念也并非永远有效,在不同的年代,同样的观念可以导致不同的结果。斯隆发明的事业部制是20年代大型组织分权化的趋势,但60年代成为组织成长的障碍;流程再造原本上是改善工作流程但却成为低迷时期企业裁人的好借口;就连近十年内兴起的长尾理论、执行力、蓝海战略,现在没有多少人再去关注。大多数观念稍纵即逝,只有为数不多的观念能颐养天年。一般来说,管理观念的产生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商学院、管理咨询公司、企业的管理实践。商学院是制造观念最多的生产基地,特别是全球十大著名商学院,而其中哈佛商学院无疑是“商学院中的商学院”,迈克尔.波特、克莱顿.克里斯滕森、C.K.普拉哈拉德等著名教授都在这里执教;管理咨询公司也只有像麦肯锡、波士顿这样的强手才用资格;一些大型企业也能提供观念,如通用电气的六西格玛管理、丰田的精益生产方式。但现在更多迹象表明,观念的来源可能是混合出现,管理观念也不再局限于商业世界,从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中得到的观念也不少,如人际关系学说的出现是由一群心理学家推动的。观念传播的最佳媒介还是纸媒,其中最主要的载体是《哈佛商业评论》杂志。像营销短视症、平衡计分卡、核心竞争力、战略意图、企业再造等大多数观念是从《哈佛商业评论》这样的权威杂志发出,然后延伸拓展为著作出版,再经过网络、电视、讲座等方式传播。本书部分章节的后面有一张《哈佛商业评论》在不同年代发表的热门文章,这些文章在管理思想史上有里程碑的意义。这些观念一定程度上也遭受大众的质疑,其中也不凡一些管理学者。杰弗瑞.菲佛和罗伯特.萨顿在《管理的真相》一书中批判大多数观念并非建立在对事实客观公正的基础上,他指出从循证管理可以从逻辑上解决问题。另一位《管理的真相》作者弗里克.韦勒伦也指出了这点。哲学博士马修.斯图尔德误打误撞地进入了管理咨询行业,在《管理咨询的神话》一书中把这个行业批判得体无完肤。斯图尔特.克雷纳意识到不确定时代的到来,但他没有意识到,在移动互联网经济时代下,原有的观念在逐渐瓦解,从近十年《哈佛商业评论》的文章可以看到,新的观念很少出现,传统管理理论出现断层,管理也走向了终结之路,取而代之的是后管理时代的到来。欢迎关注微信公众账号 商业书阅读指南未经允许,请勿非法转载!

精彩短评 (总计43条)

  •     100年管理思想发展史,偏浅了。
  •     花了两个月细细读完,加笔记。1900-2000年,100年里,主要的管理学说、人物、主要观点、著作,在横向的时间轴上概览。
  •     比之教科书读起来轻松,条理清楚,线索分明,管理百年年表很给力,附赠的图表,一览百年管理流派的变化,译笔上乘,确属精品。作者写作截止2000年,因此中文版序里提到了蓝海战略、平衡计分卡、金字塔底的财富等等,如果把这些新内容补充进来就更完美,精装的书很大气,编辑很是用心。
  •     神奇的一本书,从1900至新世纪,管理都是一步步摸索出来的,最终都要归到人才管理。
  •     不错!很好用的东西!值得拥有!
  •     很轻松 其实还是偏重了美国的管理实践
  •     偏叙述,从伊莱特一直到戴尔、丰田,看到了管理思路的前瞻性,特别是戴明的14条质量管理论述,思想超前50年啊。整体叙述还行,可能还是英文翻译中文的问题,叙述有点拖沓了,8.1分。
  •     不管是书的内容,还是排版印刷纸张,都非常好。
  •     管理的发展史
  •     包政老师说的,看一件事务或者一个理论,要还原到事实的层面,同时要还原到历史的情境。看完这本书,会让被各种管理理论引起的焦躁感冷却下来,很多所谓大师的经典都是不用去读的,看清楚这个时代大势和实践情境,选择要解决的问题和方向,再去做明确的提升是最关键的。
  •     质量很好,纸质细软。内容精彩!
  •     管理学的历史在作者笔下如行云流水,娓娓到来。
  •     梳理百年脉络,回顾管理历史
  •     看看
  •     老师推荐看的,目前正在看,对理解管理学的内容很有帮助
  •     先说问题,本书的翻译问题不大,但是校对绝对有问题,打错字、多字的问题不下10处,而且做成精装本卖80未免有些捞钱的意味,吃相不太好。说回本书,本书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先说广度,本书基本上涵盖了上世纪重要的管理思想,把书中所有的专业名词学会会获得极其丰富的管理学知识。再说深度,我认为本书的深度主要是取决于阅读者的水平,你了解的越多,就越可以明白作者的深意,此书常读常新。就我目前的认知,作者在本书中将自己的人本主义情怀表现的淋漓尽致。在作者看来生产管理、营销、战略固然重要,但是随着管理的发展,他们都免不了失灵的结局,而20世纪永不过时,21世纪还将有效的则是与人密切相关的管理理念。管理归根到底是关于人的学问,只有符合人的需求的管理才是有效的管理。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艺术的成分越发重要。
  •     管理精典必读书籍,管人管心
  •     书内容与推销评诉相差甚远,纸张很差,说是珍藏版,其实很劣质
  •     1900年到2000年管理的发展。
  •     领导突然要求学管理学……看这个对管理学的发展有了了解,提及很多大师很多书籍,算是有个学习脉络了。按照这本书找书单学习去。
  •     适合我这种对管理学一窍不通的人读,以作了解,作者的逻辑很清晰。能清晰的看到螺旋上升的过程
  •     梳理百年管理流派,刚看到大生产时代和组织理念,也是有点意思
  •     管理时间轴
  •     受益匪浅
  •     管理思想史的快速入门
  •     适合速读…
  •     脉络清晰。关于泰勒的表述和管理思想史中不大一样。关于流程再造的表述也值得思考。
  •     本书介绍了管理这一门学科在仅100年以来理论与实践上的历史与变迁,管理自诞生以来就在科学与艺术中交替,在理论与实践中反复上升,是一个不断被追寻的过程,就好像本书的封面上所写,管理上没有最终的答案,只有永恒的追问。
  •     不错,非专业人事了解
  •     当初刚学管理学原理时就应该读读这本书。
  •     本以为这么贵的书是个大部头,哪知道是一本比较薄的书,不过内容比较精彩,给出了更全面的信息。
  •     管理研究重点一直在怎么做(行政)和做什么(战略)两个问题间摇摆,不幸的是多数关于做什么的理论陷于然并卵用的尴尬境地。并且管理的目标在于企业的永续经营,似乎同经典市场中达尔文式优胜劣汰的原则相悖,如此看来其在凯恩斯时代才开始的蓬勃发展合情合理。
  •     看了。
  •     管理学索引,快速入门的切入点
  •     讲解的很不错,对于了解管理学史很有帮助。
  •     我已经看完了,质量也不错
  •     永恒的追问
  •     推动21世纪中国发展的,不是技术,而是管理。
  •     还在看。
  •     很早很早之前了
  •     入门读物
  •     关于管理的历史,可以了解管理发展的历程,但对解决目前和未来的实际问题没有太多价值。
  •     管理学断代史。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