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智商》书评

出版日期:2015-9-15
ISBN:9787111509277
作者:【美】基思 E. 斯坦诺维奇(Keith E. Stanovich)
页数:272页

文字真难读啊

作者写书是写学术书还是科普书呢?里面读起来像个大论文,严谨有余,读起来费劲。文字真难读啊,不知道是因为作者水平还是翻译的问题。到第10章讲贝叶斯定理时,遇到“备择假设”“非焦点假设”等名词,实在读不下去了。

一本从名字就充满炒作的书

基本这就是一本心理学书,作者提出其核心的三重心智加工模型,说明智商不代表智能,提出了关于理性思考能力的观点,尽管关于这一点作者也没有说清楚。但是被翻译的人把名字改成 标题党“超越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 ,离原来的名字 What intelligence tests miss, the psychology of rational thought, 差得有就有点远了。主要的几个问题:1 到处说别人的理论这不行那不行,自己的东西怎么怎么好,智商光靠算分不行,更像是学术辩论,而不是一本讲理的书。 2 对于书里面的提到的核心概念: 理性思考,到底是什么好像也没有说清楚,到底是Vs 情商,还是Vs 情绪,自己举的例子都是矛盾,如后面艾略特的例子, 大量的说了智商不只是算法,建设性的东西不多。3 里面反复说到了炒股投机的事情,那个就是一个大范围情绪参与的赌桌,凭这个就说智商高的人不行,那股市里面亏钱的低智商的人呢? 赌桌面前,人人平等,不支持本书的观点。4 里面各种翻译的很别扭,属性替换、知识吝啬鬼、污化的心智程序,这都是直译啊,直直的译啊。5 三重加工模型是核心,未见展开详细论证,未见量化证明, 传统的这种社科的研究方法,在这个新时代里,已经快要out了啊。

格式问题··

详情可到:http://www.jianshu.com/p/9a3691d9a074##理性之心> 智力与理性之别信息加工机制:+ 快:自主心智+ 慢:算法心智&反省心智 即是传统智力&理性思维 广义理论与狭义智力理论>MAMBIT&合理决策(前者) 与 MAMBIT(后者)+ MAMBIT&合理决策> 二者的桥梁:对未知发生的概率的预估,即理性理性:+ 工具理性+ 即稀缺之下,以最优化方式达到自己的目标 + 知识理性 + 个体信念与真实世界一致程度+ 运用“期望效用”概念可测非理性程度理性障碍> 用以区分理性,智力间的差异+ 即足智而乏理智思考与理性行动

基因、模因二重唱

让我们先从“自私基因”说起,无论你是否认同这一理论,但其对大量生物演化现象的确有着惊人的解释力,这也使得这个备受误解和争议的理论能够经久不衰,还有越来越被推崇的趋势。那么“自私基因”包含了哪些要点呢?至少有以下几条: 1)人是基因的载体 2)达尔文选择理论是基因层面选择而不是个体层面选择 3)如今依然存在于我们体内基因都是自利的,这也是其为何能在竞争中胜出依然存在的理由 4)基因目的是为了延续自身,这是其最终利益,而人的利益未必同基因利益完全相符 5)从基因利益角度出发,很多生物利他行为能够得到合理解释 6)模因是文化复制子,模因的利益在于其得到传播,而人能够帮助其对到传播 7)模因利益可以和基因利益、人的利益相一致,也可以与其不一致 8)人的行为方式受基因和模因的极大控制,但演化让人产生自主意识,也使其能够为了自身利益而有悖基因和模因的利益,也即意味着人可以摆脱基因和模因的控制 如果说人是受基因驱动的“机器人”的话,那么毫无疑问人类作为“机器人”已经完成了最伟大的叛乱,人可以不受基因的纯粹控制,从而诞生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为何这一叛乱能成为现实呢?在于随着生存活动越来越复杂,基因给了人更多“软约束”,让其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最终这些“软约束”的发展远远超过了基因的预期,从而让叛乱成为可能。由此,想到如今人工智能发展,人工智能是否也能产生类似的叛乱呢?这也在于人类是否愿意在程序中加入更多“软约束”,这是非常大的诱惑,这些“软约束”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创造出超越人类的智慧,但一旦这种智慧产生,人类是否面临着失控呢?人工智能领域的圣杯便是,有超越人类想象智慧产生,但这种智慧会把人类带往何处呢,是永生还是毁灭?却不得而知。 我们所认为的最深刻的一些活动如宗教、哲学、艺术是非适应的副产品。 如果理解两性在交配中的成本收益不对等,那么就不难得出两性战争不可避免,同时也能理解男女行为模式一些根本差异根源。雄性的优势策略是找到多少配偶,尽量多把自己基因散播出去,因为交配对于雄性来说成本忽略不计(精子廉价且可大量产生);而雌性的优势策略是找到多好的配偶,因为交配对雌性来说成本太高不容有失(卵子有限且怀孕哺乳周期很长),其寻找对象不仅要有好的基因,而且更关键的是要能够信守承诺,愿意为其母子持续提供资源。男性优势策略更趋冒险,而女性优势策略是足够保守。由此导出的行为模式必然是:雄性竞争、雌性选择。 再说一个有趣现象,人类女性在排卵期是没有明显特征的(区别于很多动物)。这种现象之所以会演化出来,很可能是迫使男性必须始终(而不是仅仅在排卵期)守在女性身边,这样才能确保孩子是自己的。被戴绿帽子可不是罕见现象(DNA检测让此现象大量曝光),但这无疑是对雄性最糟糕的情况(比独身还糟糕),付出了代价却帮助其他雄性基因完成繁衍。也有科学研究发现,虽然女性排卵期没有外显的生理特征,但男性却是能感受得到的(男性演化出应对策略)。那些处于排卵期的脱衣女郎能获得更多的小费就是佐证。 男人在想到性背叛的情形时会出更多汗、更频繁的皱眉和心跳加速;女人在想到情感背叛时会出更多的汗、更频繁的皱眉和心跳加速。男人在乎女人生理出轨,因为这样他身上基因就得不到延续;而女人在乎男人心理出轨,这样他和孩子的生计问题就得不到保障了。女人对男人外表的重视比男人对女人外表的重视要少。因为男人重视女人外表(身体比例、对称性等迹象)在于能从中看出其健康和繁衍能力;而女人除了要找到一份好的基因还需要一份靠谱的承诺,而后者更为重要且无法从外表中显露出来。两性竞争始终存在,而婚姻制度出现很可能是一种解决之道,避免基因之间“军备竞赛”无止境发展而最终祸及双方。 说到婚姻制度,演化学者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婚姻制度类型(一夫一妻还是一夫多妻)与雌雄体型大小差异高度相关。雄性体积大过雌性体积好几倍的一般是一夫多妻制,竞争中获胜的雄性能够享有这个地区所有的雌性,因此演化使得他们体型不断变大。雌雄体积比差不多是1:1就遵循一夫一妻制,因为雄性之间竞争并不那么惨烈,不至于赢家通吃。那么按照人类雌雄比例(1:1.1-1.2),那应该介于一夫一妻制与一夫多妻制之间,也确实在历史长河中,我们现在普遍接受的一夫一妻制却是罕见现象。按照郑也夫老师的分析,人类社会之所以会演化为普遍接受一夫一妻制是由于最精英男性群体对相对不如他们群体的一种妥协(对女性来说一夫多妻制似乎对其更为有利,所以这一演变与女性其实关系不大)。当人类发明工具以后体型上的差距并不足以带来竞争优势,精英群体避免意外伤亡而愿意让渡对女性独占权。当然现在有钱人离婚有之、纳妾有之,也并非纯粹遵循一夫一妻制,而且离婚(跨时间一夫多妻)多发生在最有钱有势的男性群体中。 最后我们再来讨论一个有趣的问题,女人为什么那么喜欢钻石,由此我也想引出一个有趣的概念模因。钻石如何与爱情关联起来?可能就是因为智威汤逊公司为戴比尔斯设计的著名广告词:“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话也可视为一个强大的模因,其一代代传承为戴比尔斯公司带来无尽利益。但对于男性来说,这一模因却让他们苦不堪言,为了娶到老婆就必须花重金购买这么一个毫无实用价值的东西。但对于女性来说,钻石这样东西真是太有效了,一个男人原以为毫无时效的东西付出如此高代价,足以证明他对你的爱是真实可信的,从这个层面上来说,钻石无用反成就其大用。你们大概想到了孔雀的尾巴和达尔文的性选择理论,的确用其解释钻石现象颇为妥帖。 凡勃仑提出,威望心理过程受三种“金钱上的经典口味”所驱动:显赫性休闲、显赫性消费和显赫性浪费。 炫耀性消费的合理性隐含在树立证据可靠性之中,就如达尔文用性选择解释孔雀尾巴。 当只有最有钱的人才能支付得起奢侈品时,炫耀性消费就起作用了。 性选择和婚姻制度的协同演化也让一种可能性在现在浮现出来,这便是“男色经济”。在某些演化学家看来这或许是更为“返祖”现象,因为雄性为了繁衍必须用自己“美貌”吸引雌性这是自古有之,男亦要为悦己者容,这对于化妆品产业可是好消息,男性市场太过庞大了,而且亟待开发。 性选择是写入我们基因的,而“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是写入我们文化模因之中的。在此,基因和模因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而人类这一载体却要为此付出代价。当然为了证明爱情而买一颗“无用”的钻石也并非全然要命的事情,但有些模因如果不加审视的接受则真的会出大事。庞氏骗局型P2P的高收益承诺,如果你信了则会血本无归;那些神奇保健品承诺的效果如果你信了,则会延误治疗时机危及生命。社交网络时代让各种观点得以快速、低成本扩散,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坏”的模因,背后是传播者的利益、模因的利益,而不是我们的利益。这未必是一个最好或者最坏的时代,但却可能是一个“危险”的时代,我们需要提防“坏”模因对我们入侵。时刻审视自身所携带模因质量,这种模因包括我们观念、想法、做事方式、心智模式……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也许我们无法改变基因(在未来也许能在一定程度上修饰基因)对我们影响,但却能够改变模因对我们影响。 关于模因对我们的控制凯恩斯有一段名言:“经济学家以及政治哲学家之思想,其力量之大,往往出乎常人预料。事实上统治世界者,就只是这些思想而已。许多实行家自以为不受任何学理之影响,却往往当了某个已故思想家之奴隶,狂人执政,自以为得天启示,实则其狂想之来,乃得自若干年以前的某个学人。我很确信,既得利益之势力,未免被人过分夸大,实在远不如思想之逐渐侵蚀力之大。……不论是好是坏,危险的倒不是既得权益,而是思想。” 前面说人类完成了伟大的叛乱,但我们真的拿到全部自主权了吗?我们自由意志是毋庸置疑的吗?为何聪明如我们能够成为地球主宰,甚至进入太空但却无可避免在犯一些低级错误呢?如果你对此有质疑可以参阅《超越智商》一书。很大程度上来说,我们行为依然被基因和模因所操控着,只不过在潜意识层面我们无法完全感知到,而我们自以为一切尽在掌握。就如象与骑象人的比喻,我们认为大象行进方向受我们控制,其实是大象带着我们走罢了。苏格拉底所谓“自知自己无知”,在今天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对于知识的无穷尽来说,人类所知部分与无知无异;对于自认为可以操控一切我们来说,学会谦虚和敬畏。

理性与智商(聪明人为何做傻事)

第一部分 理性之心人类存在两种信息加工机制:快与慢。快的类型一加工包括自主心智,慢的类型二加工包括算法心智和反省心智。算法心智就是传统的智力,而反省心智就是理性思维。第2章 理性障碍:理性与智力的分离一般智力(general intelligence)这一科学概念正是从狭义理论衍生而来,通常用符号G来表示。而在谈论流体/晶体理论的时候,则称为流体智力(fluid intelligence,Gf)和晶体智力(crystallizedintelligence,Gc)。认知科学家把理性分成工具理性与知识理性两类。从实用角度来说,工具理性就是在有限资源(生理与心理)的前提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说得更加学术一点,工具理性可被定义为以最优化的方式实现个人目标。经济学家与认知科学家提炼并完善了目标实现最优化的含义,提出了期望效用(expected utility)的概念。决策科学家所使用的理性决策模型,就是人们基于最大期望效用做出的选择。知识理性所关注的是个体信念与真实世界之间的一致程度。第3章反省心智、算法心智与自主心智类型二加工必须拥有两种彼此相关的能力,方可成功压制类型一加工。第一,具备中断类型一加工并且抑制其反应倾向的能力。第二,仅仅抑制了类型一加工的反应,对于解决问题并没有实质性帮助,此时还需要以更优化的反应替代原有反应。更为优化的反应源自类型二加工所独有的假设性推理和认知模拟。当我们进行假设性推理时,我们创建一个临时的模拟世界模型,并在这个模拟世界中测试各种行为及其后果(或是备择原因)。我们拥有一个负责实现假扮和心理模拟,与此同时不动摇初级表征的机制。有些研究者将这个开展模拟,又不会破坏初级表征与世界两者之间关系的心理空间称为“可能世界箱”(possible world box)。此处,我们关注的重点是次级表征与世界的分离(去耦),并在类型二加工进行模拟时保持这种去耦化。理性需要有三种不同的心理特征。首先,需要具备算法心智层面的认知能力,以维持压制和模拟动。其次,反省心智必须需具备以下两个特点:①发起对自主心智产生的劣质反应的压制;②发起产生优化反应的模拟仿真。最后,在模拟活动过程中,可以获取理性反应计算所需的心智程序。第4章 给智力概念瘦身智力的广义概念具有强烈的帝国主义倾向,其代表性特征是强调智力是“对环境的适应”。这种定义把工具理性也划拨到了智力的概念范畴中。将智力义为“适应环境”。第5章 为何聪明人常做蠢事过度自信、对随机事件的过度反应以及短视损失厌恶,是已被广泛接受的用于解释个人金融领域不良行为的理论。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不断地增加基因的繁殖适应性,而非人类理性。适应性的增加并不一定会带来理性的提升。进化之所以不能确保人类具有工具理性,还有另外两个原因。第一,由于环境的剧烈变化,原本根植于大脑中的许多基因设定的预订目标已无法达成。第二,对心智多重加工理论的研究告诉我们,大脑的某些处理过程时常与另外一些处理过程发生争斗。我们的部分心智是工具理性取向的——致力于实现个人目标。反之,脑内另一些处理过程倾向于简单粗暴取向——致力于实现远古基因的目标,而非是当下的个人目标(比如,许多类型一加工)。进化使得一些认知吝啬鬼信息加工倾向成了默认选项。人类大脑不理性的主要特征有两种:一是信息处理过程问题,二是内容问题。所谓信息处理过程问题就是受到认知吝啬鬼的影响。内容问题是指我们在进行理性的思维和行为时,所必需的某些具体知识结构。当理性行为所必需的思维结构缺乏时,我将其定义为“心智程序问题”。第二部分 人人都是认知吝啬鬼提高理性有两条途径,第一条途径是避免先天的信息加工缺陷(即认知吝啬鬼),第二条途径是给自己大脑安装好的心智程序,抵制坏的心智程序。第6章 认知吝啬鬼1,属性替换:当人们需要评估属性A时,却发现评估属性B更容易一些(A与B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于是就改为评估属性B。简单来说,属性替换就是用简单的问题取代难题。如果一个事件的结果集合中,包含另一个事件的所有结果,两者之间即是支配关系。当人们对较小结果集合的估值或概率估计高于较大结果集合时,就是违反了支配关系原则。属性被替代是根据对决策后果利弊的评估而做出的,是对当前可预见的前景的情感性评估 。仅仅依靠情感评估,会让人对影响结果的概率和数量特征失去敏感度。2,认知吝啬鬼的工具:生动、出众与可得性。非理性行为和信念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发生,主要原因在于人们无法抗拒那些活灵活现却不具代表性的数据的影响。3,这些“非熨洗衣服类决策”通常是很特别的,这种与众不同的特征会致使启发式加工毫无用武之地,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这些数量很少、不经常发生的事情使得潜意识的内隐学习机制没有机会学习到用于启发式加工的信息。第二,如果这些事情是独一无二的,那么从进化角度来说,没有太多加工此类信息的经验,因此,不会有具有进化适应性的潜意识模块来帮助我们加工相关信息。4,锚定与调整启发式,当我们必须要对一个不知道的数量做出估计时,锚定和调整启发式加工就开始发挥作用了。使用这种认知策略时,我们会先锚定一个最容易从大脑中提取出来的相关数字。然后,基于已知的特定信息调高或调低这个锚。5,极端的认知吝啬鬼全然没有“独立之思想”,决定他们的心智如何加工信息的是眼下最生动的刺激、最唾手可得的信息或是最与众不同的线索。认知吝啬鬼会被那些掌握了如何标签化、如何设定锚定值、如何控制信息生动性的人占尽便宜。第7章 决策效应与认知吝啬鬼1,认知吝啬鬼俯首甘让环境框架来决定他们的思考方式,他们接受问题的各种表述方式,并不假思索地开始对其进行加工,却从未意识到不同的表述方式可能会让人得出不同的结论。在认知科学领域,人们往往会对本质相同但表面看起来不同的问题给出不同的答案,这种现象称为“框架效应”。框架效应违背理性的选择。在决策理论的技术性文献中,对这种违背的指责被称作“描述性不变原则”,即人们的选择不应该因为问题的表述方式发生变化而改变 。2,框架效应的发生机制,丹尼尔·卡尼曼认为“框架的基本原理是对给定表达方式的被动接受”。呈现给被试的框架好比是一个对焦点,被试在之后进行的思考或认知加工都是基于这个对焦点展开的,如果选择其他框架进行重新对焦,会花费更多的心力。前景理论的重要假设之一是损失比收益的效用函数更为陡峭(朝负方向)。聪明人只有在被告知要怎么做的情况下,才会表现优异。第8章 我方立场信息加工:正反都是我赢第9章 认知吝啬鬼的另一个缺陷:深思熟虑后依然战败人们为无意识行为虚构解释理由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阻碍认知方式发生改变。因为,只有当人们意识到大脑正在使用自动化子系统时,认知方式才有发生改变的可能。现代社会通过日益强调公平公正、遵守规则、“一碗水端平”、制裁任人唯亲、消除偏见、普世主义、包容、契约制强制性平权和消除家族、种族、信仰歧视等理念,以要求个体剥离既有的以个人化为中心的认知,达到去情境化。双曲线贴现曲线(hyperbolic discount curves),该双曲线是决定预期收益打折速度的函数,它的存在具有深远的进化意义。问题在于,虽然这种功能有利于基因适应,但对于一个试图将个人效用最大化的个体来说,不应该让理性也同时大打折扣(最理想的人类选择函数应该是指数曲线)。双曲线函数会让人们高估近在眼前的奖励,而忽视长期目标。它还会让人们的偏好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第三部分 给大脑安装好的心智程序“心智程序”是指个体可以从记忆中提取出的规则、知识、程序和策略,以辅助决策判断和问题解决过程。第10章 心智程序缺陷人们未能采取优质思维方式(good thinking)进行思考的原因有二。第一,个体的心智程序还未获得足以支持理性思维的规则、策略和知识;第二,心智程序中的某些知识本身就是导致非理性行为和思维的罪魁祸首。我将第一类问题称为“心智程序缺陷”(mindware gap)。缺乏概率理论知识是一种心智程序缺陷,也是很多非理性思维和行为的根源。备择假设必要性的科学思维原则,这种推理策略最基本的形式被称为“反向思维”,这是一种可以被用于解决很多日常问题的心智程序。人们天然的思维倾向是寻找证实假设的证据,而非证伪的证据。理性思维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在预估未来事件时能够使用正确的基础概率值。我们需要的仅仅是贝叶斯心智程序中有关基础概率的部分。这种对基础概率的感性认识足以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接近真相的估计,预防重大错误的发生。第11章 污化的心智程序进化只保证人类在当地环境中是基因适应最优者,而不保证他们在真理或有用性上达到最大化,而这恰恰是理性所要求的。信念无须为了增强适应性而用最精确的方式认识世界。因此,进化不保证人类拥有完美的知识理性,也不确保人类会获得最佳的工具理性。第12章 思维谬误何其多:非理性思维倾向分类及其与智力的关系类型一加工的主要组成部分:情感化反应、习得的自动化反应、条件化反应以及由进化过程塑造的适应性组块。连续性联结认知(serial associative cognition):被试从给定的焦点规则出发,沿着规则为真的思路展开联结思维。带有焦点偏差的连续性联结认知:在选择任务中,被试全盘接受了给定规则,包括对给定的规则形式也没有试图进行修改,即假设它为真。然后,他们基于这个焦点模型展开推理,从这个焦点模型中系统地产生联结,却完全没有考虑到其他的情境建模方式。人类会想尽一切办法以减轻认知负荷,达到加工更少信息的目的。结构简单的认知模型有很多种表现形式,比如:只表征一件事情;全盘接受命题或模型为真的形式;忽略调节变量(把调节变量纳入考量是备择世界建模的必要条件,而这正是焦点加工希望我们极力避免的)。由反省心智发起的“去耦化”共有三种类型:1、解耦自主心智发起的反应,使其得到压制;2、拷贝和解耦次级表征,以执行仿真模拟;3、解耦当前的连续性联结认知过程,并启动新的连续性联结。吝啬鬼的三个特征:1、默认自主心智加工反应,该过程完全没有类型二加工的参与。2、带有焦点偏差的连续性联结认知。3、压制失败。启发式和偏差研究的两条传统路线:有关概率和概率推理策略的知识缺乏以及验证假设时忽略备择假设。污化的心智程序。1、评估失效,帮助心智程序寄宿在宿主中的评估失效属性包括:如果质疑心智程序,则会受到惩罚;如果不质疑心智程序,则会获得奖励;通过使心智程序具有不可证伪性以妨碍评估意图。2、鼓励自利思维的“自我”,“自我”是焦点偏差发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人类倾向于从我方立场视角对世界进行建模。自我的自利倾向无疑是具有进化适应意义的。然而,现代社会与人类进化过程所经历的环境已不可同日而语,环境对人的要求自然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3、是适应不良的模因与特定类别的信息。通俗心理理论(lay psychological theory)同时隶属于污化的心智程序和心智程序缺陷。通俗心理理论是人们基于对自己心智的认识而产生的理论。思维谬误。1、默认使用自主心智:生动性效应、情感替代和冲动性联结思维。2、过度依赖带有焦点偏差(倾向于简单结构模型倾向的偏差)的连续性联结认知,这一类谬误常常发生于个体处于新异情境中。3、压制失败。自主心智参与的理性管理有两种可能的犯错方式。1、压制失败,在压制失败情境中,行为主要受到来自自主心智的信号控制,类型二加工未能发挥作用。2、涉及自主心智的行为管理出现错误,其背后的原理与第一种截然相反。在这种情况下,自动化、快速的目标管理缺失,由于自动化模块(比如情绪)的约束功能缺失,类型二加工面临着概率信息大爆炸。行为管理缺少原始但高效的自动化信号协助,无法按照轻重缓急为后续行动排出先后顺序。1、热压制:指的是对情绪、本能驱力和短期诱惑的压制(对应“热”认知的类比)。2、冷压制:是对内化的规则、达尔文进化模块、类型一加工倾向等驱力的压制(对应“冷”认知的类比)。第四部分 提高人类理性的社会意义第13章 增加人类理性及改善非理性的社会效益可习得的心智程序策略。1、完全析取推理。2、思考备选假设的倾向。3、概率论思维。执行意图形成、心理捆绑和目标形成代表了工具理性(实现某人的目标)领域中可以通过学习掌握的策略。这些策略与通过学习掌握的心智程序相辅相成,推动了对证据(概率和科学推理技能)的最佳认识。

不理性的坑,慢慢填

七月流火,恰逢我在生活中做了几个拖沓而失败的决定,于是读这本书极为应景。阅读之前,我的问题很简单:> 智商高就能理性决策吗?我们该怎么理性决策?其实这本书的副标题已经回答了前半个问题:聪明人也会做傻事。但我不只是想得到「能」或「不能」的回答,我想知道,为什么?你说的智商是什么意思?你说的理性又是什么意思?斯坦诺维奇提出人类心智三重心智模型,三重心智模型的源头是双进程理论,进程一凭借直觉快速加工,进程二由工作记忆介入慢速认知处理,而三重心智模型是将进程一称为自主心智,它包括我们的内隐知识和基本情绪。进程二则包括算法心智和反省心智。所谓智力包括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流体智力是指记忆、逻辑等策略系统的加工过程智力,也是传统意义上的智力,而晶体智力是指信念、目标、常识构成的知识智力。前者受先天因素影响,后者主要来自后天习得。流体智力的认知操作过程也就是我们说的算法心智,是维持认知去耦化的关键机制。## 从认知去耦到三重心智模型好了出现了一个陌生概念:认知去耦。既然已经知道了进程一和进程二,那么它们之间是怎么协作的?当需要决策时它们是如何工作的?最后再说,认知去耦究竟是什么。当我们遇到某种情境,进程一,我们的无意识哨兵,会立即做出反应,也就是自主心智在工作。这时候进程二会去分析,你这个反应对不对,要是不对,我就中断你的反应,然后压制你的倾向,这是算法心智在执行任务。凡事有破有立,压制完了,然后呢?然后要用更优化的反应去替代原反应,那什么是优化的反应?在你做决策的时候,你了解情境的全貌和细节,但你无法预测未来,因此,你需要进行假设性推理,创建一个临时的模拟世界模型,并在这个模拟世界中测试各种行为和结果,得出一个最优解,将其作为反应输出。这一切都是在你的大脑中完成的,而执行者就是反省心智。所以决策是怎么来的 —— 自主心智反应,算法心智压制反应和去耦,反省心智发起压制指令和去耦指令。哎所以明白去耦是什么了吗?去耦就是在假设性推理中,为了不将真实世界表征和你假想情境混淆,为了防止表征滥用,所以将次级表征与世界分离的操作,它是工作记忆任务中的核心认知功能,人和人之间智力差异在哪儿,关键点就在认知去耦上。举个例子,如果你喜欢上一个姑娘,想和她在一起生好多好多孩子。你起码要迈出一步约她吃饭吧。约她是一个决策,但是,你提前假定她看得上你,实际上你却完全不是她的菜,这就违背了你的提前假定,而你这个假定模拟又根深蒂固,中毒太深,你坚信她必然喜欢你,所以就害了妄想症,变身跟踪狂,甚至去她的微博扒很多照片发到自己的朋友圈,在你自己的模拟世界里和她过起了想象中的鱼水之欢(啊呸)的生活。这样的人落到心智模式上就是认知去耦失败了。所以去耦操作有什么用呢?它能评估你的信念,是对是错;它能批判你的欲求,告诉你是不是想多。刚才本来是想解释一个认知去耦的概念,结果顺便把三重心智模型的工作也都理了一遍:- 自主心智来自进程一,收到进化和内隐学习影响,是直接下意识的反应。- 算法心智和反省心智来自进程二,算法心智就是传统定义的智商,关乎你的认知程序。- 反省心智是对人类心智过程进行监控,对算法心智下指令,帮助判断与决策。说到我自己的问题,最近几个决策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反省心智力度不够,算法心智常年萎缩,自主心智过于强大。反省心智和自主心智终日相互搏斗,在想解决但无较好方案策略的问题面前,很容易行为瘫痪。瘫痪就意味着自主心智占据主导,最后必然做出错误行为。行为本身不是决策,却能体现一个人在某些事情上无法遮蔽的挫败。在许多根深蒂固的东西面前,只有理性的思维倾向察觉,却没有强大的算法心智和执行力,在一次次顺从自主心智的下意识犯错之后,剩下的只有纠葛与痛楚。## 重要的心智程序想象你的大脑是一台计算机!在算法层面确实没有计算机那么厉害,就想象它是一台没那么厉害的计算机吧,计算机中安装了许多程序,你的大脑也是如此,拥有着各种各样的心智程序。啊,心智程序是什么?David Perkins 的解释是这样,心智程序是个体可以从记忆中提取出的规则、知识、程序、策略以辅助决策判断和问题解决过程。那么心智程序里这些东西是哪儿来的?我可以放置芯片进去搭建一个记忆宫殿吗?想多了!心智程序的工作组件正是三重心智模型。- 自主心智可以获得封闭知识库和高度编译习得信息中的知识和规则- 算法心智可以获得策略和生产流程- 反省心智则负责信念、目标、常识……心智程序有好有坏,好的心智程序可以帮助你做出正确决策。所以再回到我们的三重心智模型,结合心智程序,理性的三要素就出来了:- 算法心智维持压制和模拟活动(认知去耦)- 反省心智发起压制指令和模拟仿真指令(思维倾向)- 模拟活动中获得理性所需的心智程序(心智程序)而人为什么会做非理性的事情?尤其是为什么说越是聪明的人,越容易做出非理性决策?## 避免认知吝啬鬼人类大脑默认的加工模式是低能耗的类型一加工,因此人类在多数时候都是认知吝啬鬼,对自动加工机制的依赖自然会导致非理性决策。比如在金融领域,失败的投资者各有各的错误,譬如迷之自信,坚信自己处理信息的效率优于他人;比如对随机事件过度反应,为随机事件寻找解释,老想搞一个大新闻…… 人类有意思的一点是,因为进化导致的幸存适应机制,人类往往不会做出最优选择,也不擅长做出让自己开心的选择。否则为什么人人求一粒后悔药?这些都是认知吝啬的结果。认知吝啬鬼有哪些体现呢?- 爱简单,用简单问题替代难题- 爱惊奇,热衷生动性、鲜活性,媒体广告数字导致决策偏差,信息错觉导致听啥信啥- 爱框架,对本质相同但表面不同的问题给出不同答案- 爱自己,不仅会心怀偏见评价已有论据,还会带着偏见制造证据> 极端的认知吝啬鬼全然没有「独立之思想」,决定他们心智如何加工信息的是眼下最生动的刺激,最唾手可得的信息或最与众不同的线索,认知吝啬鬼会被那些掌握了如何标签化、如何设定锚定值、如何控制信息生动性的人占尽便宜。如果你了解了人的大脑的局限性程度,回顾过去所做的决定,会有多少次啪啪打脸的经历呢?非常刺激,我想都不敢想,只能告诉你,大脑是认知吝啬鬼,人人如此。所以我们要追求反省心智的成长,让认知灵活,让思维开放,追求独立语境,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猛灌一口鸡汤!)## 安装好的心智程序1. 避免某些心智程序- 造成生理伤害的热爱马拉松很多年,最近半年弃跑,是因为旧伤复发,但还是会关注跑步圈子的讯息,比如前一段时间北京跑友怒刷五环、六环,听闻(来源真实可靠)在跑前大张旗鼓,私底下却写好遗书。这种名望驱使的决策并非源自真正内在动机,对他们来说,跑步可能纯属为自己现实困境所苦的身体出口。尽管他们最终完成了挑战,但是身体伤害和随后的心理影响都不小,如果说弃跑一年两年都不令人意外。- 妨碍目标选择多样性你会一条路死磕到底吗?你说你愿意,但是有的事情是不需要死磕的,或者说好的东西是不要求你死磕的。如果有什么告诉你,它是绝对权威,信其得永生,那么,十有八九是有问题的。好的知识不会诱惑你,控制你,它只是淡淡地吸引你,甚至对你若即若离。你爱信不信,不信滚。(当然不会粗口,我随便说的)- 价值观过激的关注同认识世界相关的信念和模型,努力只安装正确的心智程序,也就是真实反映世界的心智程序。过激的价值观有什么表现呢?小粉红就是一种,粉红团理解的世界和我理解的一定不是同一个世界。真实是很好的特质,真实地理解世界反映世界的观念,非常难得。所以「丧」文化特别真实,现在我也是躺在沙发上,电脑搁在肚子上,打字。这个陷进去的姿势,有毒。有毒但是真实,才有意思。- 拒绝对自身进行评估的心智程序比如宗教对科学的态度。极端的科学主义也是有点可怕。(参见丹·布朗《地狱》)2. 学习理性概念,比如:- 概率推理,包括基线概率- 逻辑的一致性与有效性的规则,如明白证伪、证据的不同层级、个人经验作为证据的不足等- 决策科学,包括决策偏好和备选假设,学会执行意图 if-then 神器- 科学推理,包括自变量、因变量与控制变量,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 经济思维,包括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3. 学习全局眼光,要有大的 picture(鸡汤金句,嘻嘻)4. 改变环境,跳出第一序改变,开启第二序改变(参见《改变》)## 小结深思熟虑,约束自我行为,审慎决策,明确目标优先级,并能对证据进行合理校正。这是人所应有的理性。拥有与世界相吻合的信念,力求最大化的目标实现,少给自己挖坑,才能去更高的地方看更辽远的霞光与星空。看似鸡汤式的记忆生存优势元素结尾,其实满篇都是毒鸡汤,你还在相信智商决定一切吗?

更完整的人类智能运作框架

事实上 书里没有就如何提升理性作出专门的论述。但前前后后的点滴还是可以拼凑出一些的。本书一直围绕着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聪明人会做蠢事。作者抨击传统的智力崇拜,认为除了智力之外,人类的智能的含义还有很多(废话)。不过作者给出了一个人类智能的结构。比之《思考,快与慢》,又多了一个反省心智。而且各个智能系统之间的联系也做出了更为具体的描述。是本书的看点之一。很多例子在其他书中都有提及。但作者将各种人类认知谬误一定程度上都综合在了一起,特别是依附在了这个三重智能模型之上。比之简单罗列各种谬误,要进步不少,给读者理解认知心理学中相关的知识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关于心智程序和memo的类比,虽然如果你知道memo这个概念,这个类比是一望而知的,但还是惊艳到了。

理性的重要性

本书在《思考快与慢》的两个系统理论上增加了一个层面(书中引用了许多前者的实验结果,许多内容也差不多),自主心智、算法心智与反省心智。个人理解为就是直觉、智力和理性。该书用几乎一半的篇幅论证了现有智商概念的不科学,提出要将对理性的概念单独列出并单独测验,这部分可以略读。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呢?因为所谓的聪明指的是智商层面,一个人要从直觉、智商、理性三方面做决定。许多智商很高的人无法做出正确的决定是因为他们存在理性障碍,即无法理性地思考与行动。理性障碍具有个体差异性、可测量、与智力水平无关。什么是理性障碍的表现呢?例如:过度自信(只重视自己已知的,忽视自己未知的,对自己的信念过度自信)、对随机事件过度反应、短视损失厌恶、属性替换(用简单的问题取代难题进行思考)、锚定效应、框架效应(对给定表达方式的被动接受)等。如何避免理性障碍呢?一是有意识避免大脑先天存在的对信息加工的懒惰。二是通过训练给大脑安装好的心智程序。例如:思考备选假设、可证伪性原则、概率论思维等。该书提的这些所谓的好的心智程序,生造了许多专业名词,读起来很晦涩,私以为这部分内容可借鉴《清醒思考的艺术》《不要做聪明的傻瓜》,这两本书更通俗易懂些。

生活处处皆悖论

一句话概括:聪明不等于理性,理性决定人是否会做蠢事。读后感:”智商“,这是个被大众用烂的词,就像”知识“一样。绝大多数人对日常生活都没有深思,有的,只是思考的姿态。很多人都认为 ”智商“和”知识“都是多多益善。谁不想被别人夸赞智商高?所谓的”智商高“,言外之意其实是”价值高”。”知识“也一样,会被人视同为”智慧“的代名词。但污化了的知识,与智慧没有关系,就像很多坏书,看了之后只会让智慧作呕。把相关的事物等同起来,这是很正常的大脑现象。但如果所有人都这么想,事情就糟糕了。然而,我们就活在这种时代,复杂的世界被压缩扁平,人们说着各种词语,意图囊括大千世界。我们会因此不自觉的产生语言的悖论。比如书中的”聪明人也会做蠢事“,这是混淆了“智力”与“理性”。再比如,”如果你和大多数人一样的话,那么和大多数人一样,你不知道自己和大多数人一样。“,这是混淆了“独特性”与“成就感”。悖论的出现,说明我们对语言背后现象的认识,出了问题。但大多数人知道这是个悖论,然后,就没有然后。我们需要一种对待知识的理性,就像书中所倡说的“反省心智”。不反省,我们只是gene和meme的傀儡;反省,能让思考更深入,而不仅仅停留在姿态阶段;反省之后,我们才有我们的”自由意志“。当然,这里也包含着一个悖论,"自我"和”世界“怎么会被分的这么清楚呢?客观和主观能被这么清楚的划分吗?显然不行,所以就产生了”盲人的世界中红色是什么颜色“的悖论,所以要看看经验主义的书(比如《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仔细思考下来,生活处处是悖论。我们总是带着悖论思考,当我们正视悖论的时刻,也正是我们跳出思维困境的开始。或许,这些深思,能够帮助接下去的生活。全文脉络: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37445967/

笨蛋如何更好地生活

斯坦诺维奇在做一件颠覆性的事情,这本书里是他的呐喊声:“愚蠢的人类,你们想生活的更好光有智商还不够!还要学会理性思考。”【一】全书从副标题开始展开“聪明人为什么也会做蠢事”,作者列举出了种种高智商人做出不理智决策的理智。第一部分主要在谈论智商测验所缺失的部分-----对理性的测量,而人类生活是否顺利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是否在合适的时候做出了合适的决定------理性的外显。何为理性?理性的两种分类。工具理性:最优化去实现个人设置的目标。知识理性:自己信念与真实世界的一直程度。显然,一个幸福的人需要是一个理性的人,他对世界的认识是客观而不是虚幻的,他的信念是合理而不是妄想的。他需要设置合理的目标,不高估自己也不低估自己,然后还要根据目标抵制实现过程中的诱惑完成它。以上,是否也可以说明,为何大学中成绩十分突出的人(他们的智商测验分数一定不会低)在之后的工作中却不一定会顺风顺水。成绩考核的单一方式与复杂社会中面临各种决策所用到的技能与方式有着本质的却别-----这也是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的,智商和理性的分离。【二】那么阻碍我们不能完成目标、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经常后悔的讨厌鬼有哪些?作者认为,人人都是认知吝啬鬼,我们的大脑的运作方式是“能偷懒绝不少偷一点懒”。作者把人类心智分为了三种:- 自主心智- 算法心智- 反省心智以上每一种心智模式都有着自己的的分工,对我们理性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就是反省心智。“反省心智关注于系统目标、与目标相关的信念以及基于当前系统目标和信念的最优决定。只有在反省心智分心层面,理性才会参与其中。”我们之所以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和判断,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1.框架效应,也即是说当相同的问题用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时会有不同的答案。-------其实这是认知吝啬的一种表现。这种框架可以利用到生活中的很多方面,例如销售的话术问题。当下次问客户“您什么时候有时间?”不防换一种方式“您在X号有时间吧。”试下效果~(原理就是框架效应下人是被动接受信息的)2.过度自信,人们会孤高估计自己的判断。3.情感或无意识状态下启动了“暖加工”作者举例了哈佛政治学导论公开课的经典电车案例http://v.163.com/movie/2010/11/B/J/M6GOB7TT6_M6GOBOPBJ.html 大部分人给出的答案是前后不一致的,因为在后一种决策中人很难不带入自己的情感,所以得出了前后矛盾的信念。【三】对这些讨厌鬼,我们要怎么打败他们呢?给自己安装好的心智程序,这包括:1.可证伪性的思考方式,科学的持续进步一部分原因就是他是基于可证伪的前提下,在证伪出现时,不断去修改理论,逼近真理。2.学习一定的概率知识(备择假设:http://baike.baidu.com/link?url=XoOMNF1XTZQdrYG9eZVzK1ZFeazguf-G-2TrJOWGNgkjhTquk3Gi4RoZNj4nK-ZyaunWROzgvOEtT84o046Eoq)。作者在P137页花大篇幅讲了叶贝斯定律对心智的拯救。上述两点其实就是正规的心理学学术训练。心理统计和实验心理学的内核,每次看到这里,都格外感激曾经的自己啃完了《心理统计学》和《实验心理学》,了解了证伪、基本统计知识。【四】“简而言之,我们在生活中做过数不清的决策,但真正对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的仅仅是决策总体中一个很小的集合而已。决定从事的职业领域,从事哪一份工作,与谁结婚,如何投资,定居在何处,如何置业,以及是否要孩子,当我们几十年后回看人生时,也许正是这几个简单的问题决定了我们人生的全部。”P78斯坦诺维奇整本书在披露智商测验的局限性,试图让人们把对一个人能力的评估充智商测验转移到理商测验上来。对上面那段话有着很深的感触,真正决定我们是谁会在哪的其实也就那么几个决定。看似云淡风轻其实注定一生。曾经常感情用事的我竟变为了一个理性主义者,哈也许是吃了太多相对主义的苦果。当你有了自己的信念时,便没有理由不去按照你的信念生活。作者在书的最后说了,笨蛋不要再担心你的智商测验分数了,理性可以习得。做出合适正确的决定不是更重要吗?

超越智商

当初看这本书的时候把它当作一部拓展视野的读物,认为会像怪诞心理学那样,有点幽默但又会教授你加个视角去看世界。但事实却完全不一样,就像书中说的那样,我们无不时刻在遵循着牛顿定理,同样我们的大脑也无不时刻在遵循着贝叶斯公式…生活中我并算不上是个有很好运气的人,常常会做出十分让人后悔的决定,想来想去又摸不着头脑,但又非常想知道为什么。久而久之,就会对平时那些需要做出判断的事物留意,到底是哪些原因会导致结果一直在背离我的意愿。这本书将是一个起点,一个可以探究原因直到可以弄明白。一个原因是理性思维。理性思维的程度会左右你平时的决策,往往会给你带来最优的选择,而不是当前利益最大的选择。其实大众的智商都是差不多上下的,面对同一个问题需要抉择的时候,大家的选择缘由就会给自己带来不同的命运折点。我们身边那种一直会有很好运气的人,他们往往都不怎么知道自己到底怎么做的,但结果都是符合预期,胜利女神就像一直会眷恋着一样,内在的反省机制都已经成为了他们的本能之一。很多人都说命运是无法改变的,但现在倒觉得其实未必,任何生命旅程的折点都是你做决定的时刻。比如升学考试,成绩不相上下的人在择校上的差异真的会改变他之后的轨迹,因为融入的环境改变了。即使每天混在一起,别人也不太可能知道他到底在想什么,相同经历和成长环境带给个体的差异竟会如此之大,要是三体人的话,就非常容易知道他对每天发生的事情在脑袋中发生了什么反应,最后生成的是什么,因为这些都是看得到的。大部分人平时考虑问题就像吝啬鬼一样,能跳过就跳过,省略一切主观上觉得不必要的“麻烦”,从心理上讲是在确认自己的“聪明”,在花费极少时间的代价下做出了自我认为最好的决定,从不去反省,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偶尔行得通的决定在事后看来也是一个不错的单一的运气,凑巧而已…庆幸的是自己已经意识到问题了,也在通过不同途径来寻找说得过去的答案。前不久在逻辑思维上看到罗胖推荐的魔鬼经济学一书,他在脱口秀中就强调了用经济学思维来看待这个世界,会有让你有种毁三观的冲击。不过细想过来,平时我们认知的这个世界都太过带有情绪了,感情色彩让我们迷失了道路方向。思维方式的不同会给你带来不同的世界,有一个庆幸的是,这些都可以后天习得的。想起去年红红火火的P2P网络借贷,真是和庞氏骗局如出一辙的剧本,在思索后,一个在有利率没有市场化的背景下,承诺高收益真是让人觉得这是个陷阱,必须控制住这个欲望,这个压制机制的建立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在改变思维方式的同时,还要渐渐训练自己的理商。那些看着运气很棒的人,也许这就是在教科书中学不到的,社会里才能学到的本能如何做最优选择,而不是做利益最大的选择。我超喜欢日本的一部动漫全职猎人,大概冥冥之中就有这样一个原因存在。整本书不止对理商的进行阐述,还换个角度看世界。这里有着很重要的可以实践的理论。

《超越智商》的学以致用

短评: 总的来说本能的力量是强大的,现今社会迷雾和诱惑太多我们需要多一些警惕性,在人生中重要的时候拿出应有的理性做出正确的选择。1,建议先读第三部,再读第二部,第一部的内容也就明白了。2、从实用性上来讲,这种类型的文章其实可以写个实践手册,不用一本书的篇章。可能搞学术的人都有一颗系统性的心吧。如果智力EQ是一辆车的性能,那么理性RQ就是开车的人。我们有一个可以简易操作的办法,就是将一些适用的规则整理成朗朗上口的短句,多念念,在关键时候可以蹦出来提醒自己一下。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常识短句:作者:1、重视理性思维,即概率,逻辑,推理。2、锚定效应,焦点偏差。——随便给你看一个数字,那么你回答下一个问题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将那个数字作为参照点去考虑问题。3、默认选项——理性是懒惰的,环境制定者可以做出正向的利用,改变环境可以引起大的变化。(器官捐献默认选项,美国肥胖水平与默认餐量。)4、生动性偏见——生动的描述会极大地影响人的情绪反应,继而影响人做出的决定。5、后视偏差——一件事情做之前和做之后人的看法的改变。6、过度自信偏差——所有人都过于乐观而错误地估计自己今后的表现。7、限制选择常常使人更幸福。8、重视基础概率——贝叶斯定律,不要忽略备择假设。9、属性替换——碰到难以回答的问题的时候人脑会不自觉地将其替换为简单的问题。未尝不可。10、默认启发式加工——本能选择。11、启发式加工的优与劣——客观看待,有些时候启发式加工可以帮助我们生活地更轻松愉快,但是记得把握生活中重要的时刻。12、认知捷径——习惯偷懒。13、我方立场——利己主义。14、框架效应——如果控制者给出一个框架后,我们很难做到主动跳出这个框架,更多的是在框架里兜兜转转。15、思维的不证伪性——人不习惯去证明错的是错的。不习惯从多维,或反面考虑问题。16、聪明人只有在被提醒时才会更聪明。17、少花一分相当于多赚了一分。18、美貌只是皮囊。知乎上搜集的一些实用技巧:1、面对信息过载——快速建立基本模型与过滤器,如决策树,形成“最小数”节点,另可以加以权重。2、抽象-具体思维——明确我们所获得的信息在抽象程度和具体程度中的大致分布。3、统计思维——重新审视自己的“直觉”的成立之条件,利用基本的统计学、概率进行简单计算之后再来决策。4、量化思维,理性决策。5、明确的目标-分解目标-执行并验证目标由此书引发的一些。

为什么一定要有标题

聪明指代智商高,做傻事因为没理性。全文给我传递了理性非常重要的讯息。当前社会过分强调了智商的重要性,各种考验测试为智商准备,各种门槛针对智商,教育培训社会强调也都是智商。但是高智商的人仍然会做出许多看起来并不合理的决定和事情。E.g.歧视,为大屠杀作辩解,固执己见,经济诈骗,赌博投资到倾家荡产。理性分工具理性(最大化实现真正想要的目标)和知识理性(掌握世界真实的知识)。不理性的原因是人人都是认知吝啬鬼,大脑总是最少程度地调用认知资源,所以我们常常出现我方立场信息加工(e.g别人容易有偏见但我不会有偏见的偏见,为自己的决定和思想找一个原因),受到生动性/情绪/冲动的刺激(e.g广告),在给定框架内做出决策(e.g瑞士默认捐器官80%,英国默认不捐器官20%),条件化反应(e.g怕蛇不怕枪,喜欢长得好看的人),属性替代(用简单的替换复杂的)还因为为心智程序缺陷(不知道概率和思维规则,没考虑到备择选项),以及安装了污化的心智程序(拒绝被评估的模因,?……)看完被说服了,总是被人评价愚蠢、迟钝,但事实上我越来越不那么认可评价我的人自评全面灵活教我做人的说法。很多家长喜欢说你看别人家孩子,上清华上北大上哪哪哪儿,主流的看重智商。找对象看各种条件,能最大化实现个人目标,是被安装了物质最重要的模因?有些东西重要,但其实又不那么重要,我想要的真是我想要的,还是被安装想要的,模因想要的,基因想要的。要补一下概率的知识,继续看看认知科学的书。有一个小问题就是我始终不理解去耦化和表征的意思。

本书只是针对智商测试而已,思路是乱的

作者把心智分为三种,没有必要,也是不恰当的。传统分法都是两种,一种自动反应,一种费心思考;前者要么被称为直觉反应,要么被称为感受反应,要么被称为感情反应,要么被称为system 1;后者要么被称为理性反应,要么被称为理智反应,要么称为system 2。作者所谓反省心智的部分,依然在举自动反应的例子,比如琳达题,比如饭店事件,因而应该像其他人那样,把这个部分并入自动反应部分,而不是更繁琐而效果不佳地分出所谓反省心智。一般说来,还是应该按照Kahneman的设定,即一个自动反应的system 1,来自直觉、欲望、感受、情绪和经验等,另一个来自努力思索的system 2。这样,本书作者的出错实例就可以分为两类:其一自动反应出错,其二思考基于的依据出错。我记得在那部不好看的《史密斯夫妇》中,俺就丽娜·朱莉饰演的妻子想验证Brad Pitt饰演的丈夫的真实身份,故意蹭掉一瓶酒,以试探他的身手。Brad Pitt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小试伸手接住了酒瓶,于是泄露了特工身份。这就是一个自动反应出错的例子。我能想起这个例子,一定是因为最近有耳闻,这两个人在离婚,所以大脑内有关他们夫妇二人信息的那些神经还温着呢,比较容易启动。第二种依据出错,就是作者所谓“聪明人为什么干傻事”的情况,同时也包括是所谓learned fool即morosoph所指。涉及作者自己也提到的知识理性的问题,即理性所依据的知识是否正确的问题。聪明人可能知道一些知识,或者知道很多知识,但是由于依据了一些错误的知识,或者错误地依据了一些知识,或者有疏漏或多余,导致思考出错。作者提到保罗斯教授和专栏作家David Denby买股票的例子,想说明这些人高智商干傻事,该卖股票的时候不卖,但我以为这些例子只适合反驳以测试智商为标准衡量一个人能力的做法。作者反对那些鼓吹智商测试,又以测试出的智商为褒贬标准的流行现象,这是对的。对于智商的正确理解,可以从Malcolm Gladwell的Outliers一书中获得。至于保罗斯和David Denby的例子,我觉得应该以术业有专攻来理解。股票应该不是数学教授和专栏作家的专业领域,二人在这个问题上出错,如同那些散户被割韭菜一样,都是没有什么意思的。我的意思是说,当你具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你才具有成功的把握。而作者在此处的解释我觉得也是错误的,他认为保罗斯在价位走低时不断买入时错误的,这完全是事后诸葛的做法,因为本来,价位走低买入,拉低成本,是一个可行的策略之一。也就是说,在作者这个例子上,他自己犯了三个认知偏见的错误:其一,the halo effect。即认为数学教授和专栏作家貌似都很聪明,因此他们在别的方面也一定都很棒。其二,the hindsight bias。在保罗斯价位走低买入拉低成本的时候,假如当时询问作者,作者恐怕也不知道会不会价格接下来会怎样。事后他当然可以说保罗斯做得不明智。其三,选择能证明自己观点的例子。许多其他时候,一些数学教授买股票,走低的时候持续买进拉低成本,后来又走高卖掉了。这些例子显然不符合作者的需要。这种选择例子的方法,很容易造成观点不全面、偏颇的后果。其三,焦点偏差。出错有时是缺失正确方法,有时自错误观念。缺失正确方法的例子有:一,attribute substitution,以容易的问题替代难的问题进行回答。在Kahneman的《思考,快与慢》中有详细解释。二,人们喜欢生动形象的例子、故事,而对数据迟钝,这似乎与大脑的interpreter是一个narrator有关,忘记出处了。911事件之后,选择飞机出行人数骤减。然而2001年最后一个月,车祸死亡人数增加了300人。应用错误观念的有:一,我方立场偏差。即袒护跟“我”有关的一方,诋毁敌方。比如许多国人认为,我方打击朝鲜叫伸张正义,美帝打击朝鲜叫居心不良。二,对自己过于自信。自认为自己知道很多,比一般人都行。这种就是散户入股市心态,以及超过一半的司机都认为自己水平高于其他人这种现象的原因。三,myopic loss aversion。损失一万元的痛苦2倍于获得一万元的痛苦。四,Hyperbolic discount curves。五,货币错觉。六,frame效应。七,knowledge projection tendencies。那些否认大屠杀的人,可能出于对信念的维护,不断寻求支持该信念的证据,对反证持忽略和不相信的态度,甚至编出更多的故事和理由来肯定自己和否定对方。提到捆绑策略。人类也意识到一些问题,也发明了一些流行智慧来对抗自身的自动反应,纠正偏差。比如美只是皮囊抵抗美的诱惑,一分价钱一分货抵抗便宜货低价诱惑,好人好报抵抗干坏事诱惑。提到representational abuse和decoupling operation。提到弗林效应,即近年来,人类的智商测试分数越来越高,每10年提高3个百分点,呈增长趋势。按理说这是人越来越聪明的表现,然而这显然是个假象。提到进化的目的只有保存和繁殖。不为个体幸福,不为智慧,不为进步。提到电车难题,天桥案例中,决定推胖子下桥的,会激活压制情绪的大脑部位。提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关于自闭症儿童的一种源于澳大利亚的“辅助沟通”技术引发的事件。这个事件类似“聪明的汉斯”事件,都包含有欺骗性的错误(注意这个事件!!!)。还有(P135)帕特尔和克拉克杀婴案。事实上是婴儿自然死亡,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提到Ponzi Schemes,庞氏骗局。类似传销,以发展下线为主。提到上世纪90年代引发的多重人格诊断风潮,包括心理医生诱发多个儿童关于莫须有的童年性虐回忆的案例。提到高学历、聪明人更容易陷入复杂的骗局(P161),想出更愚蠢的想法。比如海德格尔对纳粹的支持。Ezra Pond。提出门萨组织中大比例的信仰占星术、信鬼神。现代伪科学包括各种欺骗性减肥法,各种修炼,特异功能等。谈到meme,其中提到寄生meme。寄生meme的例子是什么?大概就是观念禁忌。比如,链式邮件,转发此信息就全家好运,不转发此信息就全家火葬场。这种信息是容易戳破的病毒,大部分的人都不在乎信。禁忌信息寄生在那些落后的民族和部落中,比如尼日利亚一些地区流行的割礼,其来自meme:男人的阴茎一旦接触到女人的阴蒂,男人就会死去。这种病毒阻止了人们去验证,因为验证的代价太高了。因此,这个观念就寄生下来了。

超越智商,理性思考

看到名字时以为是一本成功学的书,以为里面满是心灵鸡汤。后来无意中看到有人推荐,一看之下欣喜若狂。书中说到的心智模型,认知吝啬鬼,框架效应,我方立场信息加工等都非常有意思,文中也指出了一些容易做出非理性的原因以及克服的方法,收益匪浅。

愿理性光耀四方

书的结构大概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讲心智双重过程与发展后的三模式模型后半部分基本是在举例分析人类的非理性和三层模型的关系前半部分用聪明人也会做傻事,把理性从传统意义上的智力作了切分为三个类型让动物性反应成为类型一,不需要有意执行,消耗小可并发智力成为类型二,需要从世界的初级表征中去耦得到次级表征,模式把理性提炼为智力之上的类型三,监督类型二过程的正常运作在运用智力时,人类还是止不住不停地掉进陷阱,进行着“连续性联接认知”。我对此的理解是:没有考虑被择和前提,而且接受了所有的假设;并且在推理的逻辑节点上按照最大似然进行了单线式的推理,而没有利用理性对分支点进行进一步的考虑。这时候就需要模式三来使用各种概率和领域知识来克服人性的认知吝啬问题当然作者也说了,无限使用模式三(不断的质疑)是不可行的。所以模式三的使用也是一个挺悖论的事情。书后半部分的一些关于人性思维弱点和惯性上的描述倒是也没有太多新的角度,《beyond feelings》、《决策与判断》等书里面或多或少也有涉及整体质量四星,三层心智模型很有指导意义加一星。


 超越智商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