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4
ISBN:SH10071-508
作者:林海音
页数:144页

作者简介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冷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这是林海音小说《城南旧事》中的一首骊歌,曾在小说中反复出现,可说是《城南旧事》的主题歌、主旋律,概括了作品描写离愁的内容,使作品散发出一股淡淡的哀愁之味。
林海音在后记中说:“读者有没有注意,每一段故事的结尾,里面的主角都离我而去,一直到最后一篇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亲爱的爸爸也去了,我的童年也结束了。”他这番话,准确地概括了《城南旧事》表现“离愁”的重要特点。
《城南旧事》没有正面描写旧时代中国的黑暗势力,林海音只是描写了自己少年时代所见所闻的5个生活小故事和几个悲剧人物,但通过这5个悲剧故事及其背景的描写,却真实地反映了二、三十年代贫穷、苍凉的旧中国面貌和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令人窒息的气氛。“童心无欺”,以小女孩英子的眼睛来观察社会,不禁让人感到更加真实。
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在艺术表现上主要采用中国文学传统的白描手法,很少静止的去描写人物的复杂心理和自然风景,而主要通过人物的言语和行动的简洁勾勒去刻画人物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

内容概要

林海音(1918—2001),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生于日本大坂,3岁随父母返台,5岁来到北京,在北京度过了童年与青年时期,在北京,她完成了从学生到新闻记者、从少女到为人妻母的转变,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1948年,举家迁往台湾,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联络了大批在台的文化界人士,提携了大量台湾的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林海音对北京有着深厚的情感,《城南旧事》一书既是她童年生活的写照,更是当年北京平民生活的写真,也是她最具影响的作品。林海音以她的成就、她的为人、她的号召力,成为联接大陆与台湾文学之间的桥梁、中国与世界文坛的桥梁。她的作品被译为多种文字,她的一生荣获众多文学奖项,1998年“第三届世界华文作家大会”荣获“终身成就奖”。
有评论认为,林海音的去世,是台湾文学一个时代的结束。
(2)年表:
1918年
农历三月十八日出生于日本大阪绢笠町回生医院。父林焕文,台湾苗栗头份人,祖籍广东蕉岭;母林黄爱珍,台湾板桥人。
1921年
随父母返回台湾,在头份及板桥居住。二妹秀英出生。
1923年
随父母到北京,定居南城。三妹燕珠出生。
1925年
进入厂甸师大第一附小就读。弟弟燕生出生。
1926年
四妹燕瑛出生。
1927年
五妹燕玢出生。
1929年
么弟燕璋出生。
1931年
五月,父亲焕文先生病逝于北京日华同仁医院,享年四十四岁。五月,进入春明女中就读。
1932年
四妹燕瑛(六岁)去世。么弟燕璋(三岁)去世。
1933年
参加舞台剧「茶花女」演出。
1934年
考入成舍我先生创办的北平新闻专科学校就读。一边读书,一边在《世界日报》担任实习记者。结识《世界日报》编辑夏承楹。
1937年
正式担任《世界日报》记者,主跑妇女新闻。
1939年
五月十三日与夏承楹在北平协和医院礼堂结婚,为当时北平文化界盛事。婚后住进夏家永光寺街的大家庭。
1940年
转入北平师范大学图书馆担任图书编目工作。
1941年
老大祖焯诞生。
1945年
抗战胜利,迁出大家庭,搬至南长街自组小家庭。老二祖美诞生。《世界日报》复刊,重回《世界日报》主编妇女版。
1947年
老三祖丽诞生。
1948年
十一月,与夏承楹、三个孩子、妈妈爱珍及弟弟燕生、妹妹燕玢返回故乡台湾。
1949年
一月,开始在报上发表文章。当时文章多半发表于《中央日报》及《国语日报》。五月,进入《国语日报》担任编辑。十二月,主编《国语日报》「周末」版,一直编至一九五五年十月。
1951年
参加台湾青年文化协会主办的「夏季乡土史讲座」,为来台最早参加的文学活动。
1953年
十一月,受聘担任《联合报》副刊主编。十二月,老四祖葳诞生。
1955年
出版第一本散文集《冬青树》。
1956年
世界新闻专科学校创立,受聘担任教席。获第二届扶轮社文学奖。
1957年
十一月,《文星》杂志创刊,兼任文学编辑,至一九六一年十月为止。
1959年
第一部长篇小说《晓云》出版。
1960年
《城南旧事》小说集出版。
1963年
离开《联合报》。主编「联副」十年,培植作家无数,是台湾为人称道、令人怀念的文学副刊。
1964年
受聘担任台湾省教育厅儿童读物编辑小组第一任文学编辑,从此把笔头拓展至儿童文学。《绿藻与咸蛋》英文版出版,由殷张兰熙翻译。
1965年
辞去儿童读物编辑小组工作。四月,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访问四个月。自美返台经日本,访问出生地大阪回生医院。出版第一本儿童读物《金桥》。
1967年
一月,创办《纯文学月刊》,担任发行人及主编。
1968年
成立纯文学出版社。
1970年
加入“国立”编辑馆“国小国语”科编审委员会,并主稿一、二年级“国语”课本,直至一九九六年,共二十六年。
1971年
六月,将办了五十四期的《纯文学月刊》交还学生书局(学生书局接办八期后,于一九七二年二月停刊),专心办纯文学出版社。
1982年
《城南旧事》被上海制片厂拍成电影,由吴贻弓导演,该片多次获得国际影展大奖。
1983年
妈妈林黄爱珍女士去世,享年八十一岁。
1985年
《剪影话文坛》被台湾文化出版及学术界评选为一九八四年台湾最有影响力的十本书之一。
1988年
八月,到香港与分离三十七年、留在上海的三妹燕珠会面。八月,在汉城举办第五十二届国际笔会年会,韩国媒体组织台湾作家林海音、大陆作家萧干及韩国作家许世旭,谈海峡两岸及韩国之间文化交流。
1989年
主编出版何凡六百万字作品《何凡文集》,共二十六卷。
1990年
因主编《何凡文集》,获图书主编金鼎奖。五月,随台湾出版界负责人访问团到中国大陆,为离开北京四十一年半后首度踏上故土。
1992年
《城南旧事》英文版出版,由齐邦媛、殷张兰熙翻译。
1993年
赴北京参加《当代台湾著名作家代表作大系》新书发表会。与冰心、萧干同为此套书顾问,为两岸文学交流迈出一大步。
1994年
获得「世界华文作家协会」及「亚华作家文艺基金会」举办的第二届「向资深华文作家致敬」奖。
1995年
《城南旧事》绘图本出版(共三册),获《中国时报》开卷版最佳童书、《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最佳童书、金鼎奖推荐奖。年底,结束一手创办的纯文学出版社。创社二十七年来,出版了四百余本书,为文坛留下了一批质量优异的出版品。《城南旧事》日文版在日本出版,由杉野元子翻译。
1997年
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林海音文集》共五册。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林海音作品研讨会」。《城南旧事》德文版在德国出版,译者为苏珊妮?赫恩芬柯。
1998年
第三届「世界华文作家大会」颁赠「终身成就奖」,由李登辉颁奖。
1999年
获颁第二届五四奖「文学贡献奖」。《城南旧事》德文版获瑞士颁赠「蓝眼镜蛇奖」。
2000年
五月四日,中国文艺协会颁赠「荣誉文艺奖章」。五月十六日,《林海音作品集》十二册,及《穿过林间的海音——林海音影像回忆录》出版,由陈水扁主持新书发表会。十月,传记《从城南走来——林海音传》出版。十月,《城南旧事》出版四十年,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等学术单位,合办「林海音作品研讨会」。
2001年
十二月一日过世。
(3)作品
出版书籍
1995年 《冬青树》,台北:重光文艺。
1957年 《绿藻与咸蛋》,台北:文华。
1960年 《城南旧事》,台北:光启社。《晓云》,台北:红蓝。
1961年 《绿藻与咸蛋》,台北:学生。
1963年 《婚姻的故事》,台北:文星。
1965年 《烛芯》,台北:文星。《金桥》,台北:台湾 书店。
1966年 《蔡家老屋》,台北:台湾书店。
1967年 《孟珠的旅程》,台北:纯文学。《春风丽日》 ,香港:正文。《我们都长大了》,台北:台湾书店。《蔡家老屋》,台北:纯文学。《不怕冷的企鹅》,台北:台湾书店。
1968年 《薇薇的周记》,台北:台湾书店。
1970年 《婚姻的故事》,台北:爱眉文艺。
1971年 《春风》,台北:纯文学。《狡猾的老猫》,台北:纯文学。《中国竹》,台北:纯文学。
1972年 《窗》,台北:纯文学。
1975年 《林海音自选集》,台北:黎明。
1978年 《请到我的家乡来》,台北:台湾书店。《猛狗唐恩》,台北:纯文学。《小兔班杰明的故事》,台北:纯文学。《一只坏小兔的故事》,台北:纯文学。《请到我的家乡来》,台北: 台湾书店。
1980年 《绿藻与咸蛋》,台北:纯文学。
1981年 《烛芯》,台北:纯文学。
1983年 《城南旧事》,台北:纯文学。《晓云》,台北 :纯文学。
1988年 《一家之主》,香港:香江。《林海音散文》, 台北:纯文学。
1989年 《鸽子泰勒的故事》,台北:纯文学。
1992年 《隔着竹帘儿看见她》,台北:九歌。
1996年 《静静的听》,台北:尔雅。
1999年 《春风》,板桥:骆驼。
2000年 《晓云》,台北:游目族。
2000年 《城南旧事》,台北:游目族。
2000年 《金鲤鱼的百裥裙》,台北:游目族。
2000年 《婚姻的故事》,台北:游目族。
2000年 《绿藻与咸蛋》,台北:游目族。
2000年 《冬青树》,台北:游目族。
2000年 《我的京味儿回忆》,台北:游目族。
2000年 《写在风中》,台北:游目族。
2000年 《剪影话文坛》,台北:游目族。
2000年 《作客美国》,台北:游目族。
2000年 《春声已远》,台北:游目族。
2000年 《芸窗夜读》,台北:游目族。
2000年 《穿过林间的海音》,台北:游目族。
期刊、报纸、散篇
1961年 〈同情心〉,《中国劳工》6月号页48-50。
1961年 〈台湾漫记〉,《中国劳工》12月号页44-45。
1969年 〈故事〉,《中央月刊》3月号,页62-65。
1970年 (春忆厂甸见〉,《中央月刊》2月号,页46-48。
1973年 〈低年级儿童读物的欣赏〉,《中国语文》4月 号,页28-29。
1984年 〈番薯人〉,《中国时报》7月26日8版。
1986年 〈枝巢老人夏蔚如的著作和生活:「清宫词」编校后记〉,《传记文学》4月号,页62-66。
1998年 〈家住书坊边〉,《讲义》4月号,页26-35。
1988年 〈我俩—为什么世间的夫妇总是合多离少〉,《讲义》11月号,页166。


 城南旧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简单的文字,平实的情节,却有一种不被察觉的感染力,无形中就被她的文字撩起了心弦。转身看童年,也许只能掠过往事的侧脸,那时总爱仰望天空的圆圆的脑袋,那时捕捉世界的长长的睫毛,那时总想舔到鼻尖的软软的舌头,那时在空中画画的小小的四肢......突然一切又都鲜活了起来。回忆童年时的笑,仿佛现在的我们对着一个孩子流露出的笑容,纯粹,像午后倾泻的阳光。分不清海和天的曾经,带着一丝敬畏和满怀的期盼,想要跑到世界的尽头,把海和天的界线用蜡笔描出......人生如果是一个圈,我们还能回到童年么?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蓝色的大海上,扬着白色的帆。金红的太阳,从海上升起来,照到海面照到船头。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  我就分不清天空和大海。金红的太阳,是从蓝色的大海升上来的呢?还是从蓝色的天空升上来的呢?但是我很喜欢念这课书,我一遍一遍地念,好像躺在船上,又像睡在云上
  •     最近看了两本描写童年的书。一本是《城南旧事》,一本是《呼兰河传》。两本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书。果然没有失望,两本都让我感动,回味无穷。《城南旧事》中,作者以儿童纯洁天真的心灵来看这个世界。我们在不断的长大,不断的成熟而同时也在不断的失去一些东西。只是我们还应保留有那一份童心。《呼兰河传》给我们看作者寂寞的童年。作者是敏感的,她的童年生活是单调的,小城的生活也是单调的。小城里的人们传统的过活,他们的本质是善良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传统的弊病,这甚至是可以杀人的。作者无意批判只是写了出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     五个故事:疯子秀贞和妞儿,收破烂的小偷,兰姨娘和四眼狗的结合,宋妈的家庭故事,爸爸生病离开。每个故事都是悲剧,看到最后我都没有看到秀贞和妞儿有没有找到那个男人。以小女孩的视角来观察这个社会,以小孩最单纯的童真去试图区分所谓的善与恶,好与坏。除了主人公英子,其他没有过多的人物内心刻画,都是通过对话和行为来表现的。林海音在后记中说:“读者有没有注意,每一段故事的结尾,里面的主角都离我而去,一直到最后一篇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亲爱的爸爸也去了,我的童年也结束了。”看完《城南旧事》有些许伤感,有种悲油然而生,童年确实是挺美好的岁月,做事情看问题没有那么多顾虑,那么单纯,善解人意,不会把世间的人想得有多么坏,然而这段时间是那么短暂,短暂到我们只有那么零星的一点记忆时就被大人们逼迫着要去长大。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老本子的书拿在手里就是舒服~
  •     第二次读,还是很喜欢的一本小说。
  •     本以为故事情节会是宏大的历史变迁,没想到是一个人的成长。女性作者笔触很细腻,我总是好奇怎么把童年的事情也写的这么真实生动,就像看一部黑白老电影,像萧红的呼兰河。 生活就是遇见很多人,了解或者不了解,最后都是离别,然后一个人继续前行。带着回忆,也带着成长所赠予的勇气与见识。
  •     与读《呼兰河传》略类似,发现中小学时代读过的熟悉的片段,学咀嚼稻草的骆驼、学校门口托着烤白薯等待开门的小学女生,都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概是在小学到初中阶段读的吧。如今再读,是那么的亲切与欢喜。但也总会忍不住与萧红的叙事做比,总觉得文字不如萧红抓人,却也还是耐读的。读到最后一章,“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不禁动容。
  •     在这本定价0.49元的书里,终于把小时候就会唱得歌,弄明白了是怎么个唱词,原来是“知交半零落”,这本书也一样,一个个出场,一个个退场,然后那些人都成了生命中的过客,那些事都成了生命中的旧事,一去不返……
  •     读完之后,开始理解六年级的学生不喜欢萧红,更喜欢这本。相比较而言,林海音文字与语言更贴近孩子
  •     妈妈说这是她和爸爸上学时读过的书,还拍成电影过呢
  •     这个世界是对的吗 纯真的孩子掌握了世界的真理 可惜这个世界并不需要真理
  •     你不知道,他们为何离去,就像你不知道这竟是结局
  •     我相信在以后的年月里我还会像我现在这样想念着这本书,那纯净的感动
  •     北京出版社的pdf版本,不知版本是否相同。
  •     为什么我觉得英子小小年纪心机好多啊⊙﹏⊙
  •     小油鸡吊死鬼和金鱼,亮的、真的、旧京的、孩子的眼睛。
  •     看湿眼角系列
  •     纯净的感动
  •     监考的时候无聊看完的
  •     今天又重讀了一遍。「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再也不是小孩子。」同名電影拍得好極了,令人落淚。英子真惹人憐,特別可愛富有靈氣,有一顆晶瑩剔透的心。我們所以為的民國時期,百姓是多麼可憐呀。戰亂加政府無能,民生凋零。林海音的文字特別耐讀,放得開又收的回,這是我所喜愛的一種自傳式文字。一個小女孩眼中的人情況味,有一股濃郁的老北京氣息。
  •     近十年了,我终于把这本书完整的看完,童年的一个梦
  •     趕腳有點兒失落啊⋯⋯
  •     最喜欢兰姨的故事,太逗。小孩的视角总是不一样,很多事情做起来,却那么自然。
  •     可能我还是对萧红有偏私,觉得英子太聪明了。但是,女人写童年的大都不会太不好的。
  •     感怀
  •     林海音对北京的美丽乡愁
  •     再美好的童年,也顶不住时代的变迁。
  •     最平凡的人的最平凡的故事,朴素而真诚。
  •     时间只负责流转,不负责教你成长。十年也好,二十年也罢,于它而言,只是数字。与我而言,却是忘不了的喜怒欢伤。
  •     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串联起发生在老北京的故事,很大部分描写了当时候的文化背景
  •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冷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     亲爱的爸爸去世了,我的童年也结束了
  •     被开头关于骆驼的文字吸引
  •     虽然是从孩子的视角来写的,但是孩子们并读不懂其中的沧桑与悲凉。成长的代价就是,一切我们珍惜的都渐渐剥离远去。一如爸爸的花儿落了。
  •     按理等到我现在这个年纪看这本书是有些不合适的,它更像是一本儿童或者少年读物,可惜小时候没有条件去接触这些好书,但记忆犹新的是五年级课本里选了《城南旧事》的一篇文章《爸爸的花儿落了》。还有拿来做课外阅读的《童年·冬阳·骆驼队》。那时候的我对阅读有一种疯狂的饥渴,家里的仅有的基本童话书已经给我翻烂了,甚至包括爸爸的半月谈,还有高年级的阅读读本,但在农村长大的我家里却没有机会找到更多的书籍以满足我的阅读需求,没有文化的父母除了买质量三六九等的作文书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并没有让孩子多阅读名著的意识,况且农村的集市上也买不到名著。不像现在哪里都是书就是没时间没兴趣看。是啊,这本书太容易让我联想到自己的童年了。温暖而伤感,每一个故事都带着一个或一些人的离开,背后都有一个人生悲剧。
  •     少一星因为个人不喜欢北平不复存在的北京。文字寂静美好古意盎然,读来回味无穷。
  •     喜欢这种体裁。
  •     2017.3.18 庆幸自己是现在才读而不是小学
  •     每个人的童年都各不相同,每个人的童年却都被怀念。
  •     我们的成长总是伴随着别离。
  •     作者以童真的口吻讲述了童年时期的故事,平淡中却也体味得到生活的点滴乐趣,也不絮叨。像一本故事书,也像英子就坐在你对面向你讲述。2016.6.23于兰州家
  •     中学语文课本里“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竟然是出自这里,个人觉得这句话和高中语文课本里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并列语文课本两大含蓄而又悲痛的句子。
  •     边读边回忆自己的童年
  •     非常喜欢的视角和文字。我们终有一天会长大。
  •     好想知道秀贞后来怎么样了…
  •     居然如初好看,读起来很快,一个小时看完了,本以为时少儿读物很轻巧,缺是看完有种淡淡的哀伤
  •     很好读的一本书,伴着小英子的描述,仿佛回到了那个时代,有心酸有感动
  •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想哭*
  •     「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城南旧事,那遗落在童年角落让人回味无穷的点点滴滴,或喜或悲。如果这就是成长,就请安之若素,有童年能够回忆终究也是好的。
  •     英子早熟,虽然很多事情不懂,却有自己的想法,胆子大心地又善良,很喜欢这种写离别写死亡淡淡的笔墨,淡淡的哀伤。(阅读体验:轻松)
  •     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篇惠安馆传奇。到秀贞带小桂子离开,心底的悲伤涌了上来。妞儿和疯子,这一对母女多令人怜悯
  •     多想永远不长大,身边的人可不可以永远不分开
  •     没有电影那么煽情。带着童真的叙事,隔着岁月的淡愁,离别在我们还没懂事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一直发生。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