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女人

出版日期:2013-8
ISBN:9787544741141
作者:(奥地利)罗伯特·穆齐尔
页数:148页

作者简介

《三个女人》由三个短篇小说组成。三个文本结构各异的故事,相互之间却有着微妙而缜密的关系,构成了一个极其精致的美学整体。英国《泰晤士报》称,穆齐尔是“半个世纪来最伟大的德语作家”。
他感觉到情人的手放在他的手心,她的声音响在他的耳朵里,他身体的每个部位似乎都刚被人抚摸过 ,他觉得自己是由另一个躯体构成的形式。 ——《格里吉娅》
他直视妻子的眼睛,它们晶莹剔透,表面覆盖着他自己的形象,不让他的目光透射进去,他感到,如此的风平浪静,必定会发生某种奇迹。 ——《葡萄牙女人》
他梦到,有一天,当佟卡全部的希望都已熄灭,他会突然走进去,待在那里。身穿他那大方格的英国产灰旅行服。旅行服下面没穿内衣,他解开旅行服,露出他苍白、瘦小的身躯,一根细细的金项链和叮当作响的缀物。 ——《佟卡》

书籍目录

译 序1
格里吉娅1
葡萄牙女人33
佟 卡63
附 录121

内容概要

罗伯特•穆齐尔(1880—1942)
奥地利作家,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巨著《没有个性的人》,与《追忆似水年华》《尤利西斯》并列,成为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作品。
穆齐尔出生在奥匈帝国的黄昏年代,家世良好。 在写作生涯中,他没有得到应得的荣誉。去世之时,他的骨灰撒在流亡地日内瓦的树林间,身后只留下两箱手稿。


 三个女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1918,天地玄黄,罗伯特•穆齐尔的写作陷入深深泥泽,他强烈地意识到“我”的存在之无意义。穆齐尔的疑问正是欧陆一战后精神反思的焦点。越过历史烟霾,重读穆齐尔,我们还能读到穆齐尔那具有失重感的、无所不在的困惑。1924 年,罗伯特•穆齐尔出版小说集《三个女人》(译林出版社,2013年8月第一版),收录了三个中篇:《格里吉娅》《葡萄牙女人》和《佟卡》。这三个小说,还带着骑士时代留下的流浪汉小说印记,三个男性主人公分别遇到命中注定的情人,并品尝着精神的狂欢。穆齐尔的重要性在于:他写出了这狂欢深处纠缠不清的应有尽有的幻灭以及在此过程中显现出来的“未来人”的特征——一个几乎是在内心里完成新生的欧洲人。穆齐尔小说中的男性,其风格是反堂•吉诃德的,重新回到严肃的人生轨道上,而女性几乎是可有可无的,她们是绯红色的布景,可能是菱形的、柱形的、圆形的,但从来就不怎么重要,作者用以书写她们的笔墨往往少得可怜,这让她们看起来接近于抽象符号。格里吉娅是个和外来人霍莫进行时间极短暂的充满野性的爱恋的乡村少妇,她留在书册里的印象更像是一只温柔的母牛而不是理想的情人(事实上,“格里吉娅”这个名字确实是她养的牛的名字)。“在他吻她时,他从不知道自己是否爱这个女人,或者这是要向他证明一个奇迹,格里吉娅只是将他和他的永恒的爱人继续联系在一起的使命的一部分。”当格里吉娅的丈夫用大石头把他们封堵在山洞里的时候,“她呼天抢地,像头猪”。最后,她找到出口,偷偷溜走时,工程师霍莫生机勃勃的内心枯萎了,就好像置身于一座突然倒塌的通往彼岸的桥梁上。他似乎看见过脚下的云岚、彼岸的风光,但最终一切归零。寻找天使的人最后蓦然发现,他关于过去和现实的迷惘,被未来的、似乎近在咫尺的光芒照亮过一下,然后,复归到更加耀眼的内在的黑暗。“此刻,他也许太虚弱了,不能、不想返回生活中去。”《格里吉娅》的故事,是一个黑暗的关于绝望的故事。穆齐尔有能力把这样的故事写得明媚动人,灿灿发光,原因在于:他隐喻的是未来人的处境,是关于长久以后——20世纪、21世纪、22世纪——的人性真实。人类作为个体的遭遇,是悲剧的材料;人类作为整体的出路,是沉思的基础。对人的整体转向的关注,永远只有隐语和猜测,只有创世纪的热情和圣徒般的沉醉才能持久。穆齐尔的创作旨归,解释了他作品中同时存在的热烈和冷酷,也揭示了他审视内心幻影的快得无法追踪的风俗画描写的意图。那不是纪实与再现,而是为未来之人立此存照的预备。这小说中的灵魂,对1918年的欧洲是陌生的,对2018年的欧洲也将是陌生的。1918,欧洲文艺关于才子佳人的天真幻想和一战的毛瑟枪、大炮同归于尽,其惯于向外部世界扩张的精神质素也遇到致命打击。“人”所创造的文明和他暴露出的野蛮一样令人怀疑。人们厌倦了无休无止的英雄冒险和圣灵降临的传说,开始意识到现实人隐藏于内部的悲哀及其通往解救之路上必然遭遇的绝望。1918年,穆齐尔在一篇文章里说道:“我们也许可以形容诗人是这样的人,他强烈地意识到‘我’在世界上和在人际之间的无可救药的孤独”,诗人能够起到统治性作用的对象,不是现实规则和愚蠢又顽固的伦理秩序,而是“未知物”,他解读这“未知物”的方式就是“教人怎样才能成为人,发明内在的人”。这个由新的诗学原则而不是由科学逻辑所发明的新生之人,我称之为“未来人”,他的一切都在未知范畴,但却并不是 “为‘好人树立丰碑,神化理想’的歌手”,而只是他自己,一个永恒孤独的个体。未来人值得书写的人生故事,不是一系列相连的经验,而是内在世界崩裂后的碎片,在这种世界结构里发生的人类运动,造就的是一个又一个孤立的心灵“变体”。为避免误解,穆齐尔说,这是一个属于“心灵”(使命感的)而不是“心理”(科学认知)的领域。穆齐尔的写作视角,是一个供人观察人性沉降和自我拯救的视角,由此引发出来的主题则是——未来人的困惑。在男女两性构成的世界里,女人是映在镜子里的天使,男人是被其引导着前行的怀着永恒困惑的儿童,一直在成长,也一直没有长大。作为男人的困惑,这是人类困惑的一个侧影及其被遮蔽的脆弱。带着“穆齐尔困惑”存身在世的三个男性主人公,有多少胆怯,就有多少果敢,有那么令人痛恨的多疑,又有那么感人的敏锐和觉醒。从中,现代人可以看到灵魂波动的图谱。这个世界没有英雄,却从不缺乏天使。《格里吉娅》《葡萄牙女人》和《佟卡》,三个小说,三个天使。穆齐尔使用了粗野的近乎于抽象的线条,令人惊讶地赋予她们天使才有的美丽,和男子的摇摆犹疑不同,穆齐尔式的带着抽象视觉效果的女性人物其实是最为坚硬的生命现实,看似无足轻重,实则策动了整个世界的运转,给碎片化的物质世界带来母性的、柔和的调解,并使之得以成立。和男性相比,穆齐尔的思考愉悦显然是偏重在女性身上的,而笔墨方面的明显失衡,大约就是穆齐尔展开写作时的计谋。这种难以置信的对比艺术在充满压抑和愉悦的画面同时呈现的时候就更加清晰,从而在男性主人公的意识世界里不断唤起沸腾、急湍的情绪落差。用明暗两种色调弹奏人类灵魂,具有隐语和自明特征的写作意图,稍显过分的简洁和疏朗,这都使得穆齐尔不是那么好懂。他写的是一部关于未来的史诗,只是略显晦涩而已。这个曾与乔伊斯、普鲁斯特并称为欧洲文坛三杰的奥地利作家,也许从未获得充分评价。穆齐尔的困惑,将在沉默中发言。
  •     罗伯特·穆齐尔(Robert Musil)是二十世纪初被错过的大师。1880年,他出生在奥匈帝国时期的工程师世家之中。在他早期的学习生涯中,军事训练、工程学和医学,曾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但出于对僵化的科学训练的隐隐反感,穆齐尔便在夜间自学的时期里,大量阅读了十九世纪末的小说、哲学以及心理学著作。在那时,世纪末的情绪几乎沾染上了所有若有所思的年轻人,他们预见了欧洲政治即将陷入疲态和挫折,现代和过去的纽带似乎终将被一道伤痕所撕裂的状况。年轻的穆齐尔,和几乎同龄的卡夫卡(生于1883年)、乔伊斯(生于1882年)一样,决定用小说的形式,记录下时代创伤期前,欧洲心灵的悸动和焦躁情绪。穆齐尔最为知名的作品,莫过于未完成的巨作《没有个性的人》。曾经在中国掀起阅读热潮的作家米兰·昆德拉,如此评价这本长篇小说:“尼采使哲学与小说接近,穆齐尔使小说与哲学接近。这一接近不是说穆齐尔比别的小说家少些小说家的什么……穆齐尔的被思考的小说同样完成了对主题的前所未有的开阔:从此,任何可以被思想的都不被小说的艺术所排斥。”昆德拉对《没有个性的人》的评价无疑是中肯的。在这部富有阅读挑战的作品里,穆齐尔所要完成的,并非企图用现代史诗的样貌,去勾画奥匈帝国末日的荒凉与萧瑟,也并不试图如乔伊斯那般,用细入发丝的观察力,描摹半-现代社会中城市人的情感困厄、经验的疏离感和世纪末颓败和新生事物间的欲望张力。对于穆齐尔而言,小说本身就是思考的产物。小说的人物、事件、情节,都是在思考中被加以言说的。这种哲思的维度,所要穿透的,是二十世纪初使思想者最为困顿的谜题,那就是人类自己。如果说,想要理解《没有个性的人》这样伟大的作品需要一些铺垫的话,那么新近出版的穆齐尔的中篇小说集《三个女人》(译林出版社,2013年,8月)是个最为理想、适切的读物。这部集子,由《格里吉娅》、《葡萄牙女人》和《佟卡》这三篇主角各异,时空线索也各不相关的小说组成。从篇幅长短上看,它们三者有种层层加码的样貌。第一篇小说最为精炼,而最后一篇则情绪更为丰沛,篇幅也是集中最长。大致说来,《三个女人》的故事,都可算为“爱恋小说”范畴中去。只不过,这种类型的爱恋,在德语小说的传统上看,更接近与以施莱格尔兄弟和诺瓦里斯为代表的浪漫派小说的风格。爱恋的过程总是充满的苦恼和错愕,男女双方的感情总是被莫名的冲动和激变所阻碍或是通融。这种奇特的爱情风格,在小说集中展露无遗。并且,这种风格也如溶剂一般,由淡入浓,在三个不同的故事中散漫开来的。《格里吉娅》讲述的是一个男人抛弃了妻子和生病的儿子,去到一座矿山与当地的村妇“格里吉娅”偷情的故事。穆齐尔没有直言道出这个男人如此狠心的缘由,但是在描摹矿山自然景物的细腻展开中,我们还是可以发现,主人公似乎处于一种“匮乏”的状态。这种匮乏表现在承担对妻子和儿子所应付的责任时,所表现出的逃避和恐惧,同时也变现在他对自我欲望,对世界在社会性(他本身是一个体面的工程师)与自然性(面对着原始部落般热情的村妇)之间作出某种倾向性选择时的裹足不前。因此,我们便能理解为何穆齐尔在小说的开篇,就写下如下的句子:“人生之中,有时候生命明显地放缓脚步,仿佛它踟蹰不前,或想改变方向。一个人这时候更容易遭遇灾难。”《葡萄牙女人》的故事,发生在中世纪的欧洲。这显然更符合德国浪漫派的作风。神秘的女性给予如城堡般僵硬而乏味的男性以生命的活力,仿佛她们是那种由神秘的力量指派而来,从不索取,却永恒给予的仙女。这种异志的氛围,给予这部小说以魅力。然而,拥有更为浓烈情绪的爱恋故事,则无疑是这部集子的最后一部作品《佟卡》。“他既爱佟卡,又不爱佟卡,因为她不能让他的心掀起巨浪,而只让它像一泓清水平稳地升涨……”小说中的男主角熟读诺瓦里斯的日记。就连爱恋起来的纠结作风,也和诺瓦里斯一样。据德国大诗人海涅说,诺瓦里斯的忧郁气质,被他全部浸润进了自己的作品里。有一位待字闺中的少女,在读了诺瓦里斯的作品后,竟然以为世上的爱情,总是在悲苦和死亡间徘徊,总是无法获得一种圆满的答案。最终居然悲恸而死!可见穆齐尔笔下的这个男人,也中毒不浅。然而,穆齐尔毕竟要处理的是现代的心灵。对于他而言,男人的缺乏“个性”和果决,似乎和现代人遭遇“理性”统摄时的困境有关(主人公“他”是一位自然科学研究者)。《三个女人》的故事,实际上指向的是三个“没有个性的男人”。他们象征着现代精神萌芽之初,“理性”所设下的陷阱。他们缺乏果决、活力和承受存在之艰的勇气。穆齐尔对“男人”所作出诊断,后来全都在二十世纪的历史中应验了。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在不断重读后会更好,比喻神
  •     原来打算在读没有个性的人之前看看这本,暂时不考虑了
  •      穆齐尔作品
  •     【2016051】原来穆齐尔先生是这样迷人的,这老神在在而旁逸斜出的写法……你能看出明显的虚构,每个女人都严重失真,像烟雾、像水汽、像泡沫,像被男人编成谜语的一个个光环。感觉(下定决心的时候)可以把《没有个性的人》翻出来读读看/(ㄒoㄒ)/~~
  •     挺有意思的
  •     男人女人的结合,就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结合。 诗化的语言更有利于描绘深层意识的投影。
  •     2015.10.19 告别吧
  •     后两篇特牛逼:《葡萄牙女人》仿佛心理描写转化为中世纪巫术;《佟卡》再普通不过的少爷与女佣婚恋、进城工作能写成男人寻找女人的永恒故事,好句子多得数不清,而且跟类似题材的俄罗斯小说完全不同。书末分析文介绍了一些海外论文论点,挺有启发
  •     一直有个问题困扰着我 理性跟感性如何共存
  •     综合而看,葡萄牙女人那篇好。佟卡开头迷人后面啰嗦过多。
  •     还是蛮喜欢的。对第一个故事有特别感觉,结尾让人战栗。
  •     女人=半兽人 超级好看的三个短篇 佟卡反讽穆齐尔现身
  •     描述了人类面对理性(理智)和非理性(情感,抑或欲望)时的两难境地。穆齐尔的笔触是梦幻的,让人如临秘境,这种貌似模棱两可的笔法极具艺术性地反映了人的心路历程,如同文字王国里的意象画/抽象画一般。格局虽小,但是魅力不减。最后的附录很精彩,跟文本一样,可反复阅读。
  •     有时不知所云 还是值得一读的
  •     喜欢穆齐尔,有逼格。另:挖的坑终于填了一小个。
  •     对它们来说,对它们的信仰先于它们的存在;你若不拿世俗的眼光看这世界,并且看到它,它就会分裂为空洞的个体,如黑夜里的星星心酸无比地彼此分离。能言善讲不是思想的一种手段,而是一项资本,一份令人敬佩的财富。因为那正是人一生中最控制不住自己的阶段,一点点陌生的力量就能彻底改变一切。这个年龄的人比任何时候都缺少自我防护能力。
  •     不喜欢,比较梦幻的感觉,悲伤,当然另一种写法。
  •     译笔很好。全书笼罩着一种冥闇寂阒的氛围,仿佛置身于密不透光的林莽,展现出对人世生活深深的疏离。
  •     好在是个中篇集,不然我得读个把月,翻译的稀奇古怪,是三个女人还是三个男人呢?
  •     怎么办,太赞。才看几页就要赞。
  •     读《没有个性的人》之前的精美小菜,可以媲美《白夜》的好故事。
  •     认识穆齐尔的范本
  •     疏离迷人 尤其喜欢第三篇《佟卡》 关于永恒女性 书后附录也蛮有启发
  •     Musil的东西真的需要看原文。
  •     三个男人的故事。
  •     我的选择,嗯,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选择的动机,冥冥中有一股力量引导自己回应,拥有,坚持,以及并不确定的是否真正属于自己。以这本书而论,这种属于并不重要,因为几乎不可能。
  •     不看后面的解读,我很难看到更深的层面。女人的感应正是男人贴的标签,我所没有,才去追寻。三个男人看见的女人。
  •     都说像诗,所以我不爱读诗。2016.9.1
  •     如同迷宫般的阅读体验文字童稚而绚烂,天真与野蛮并存虽题为三个女人但均以男性角色占有主人公地位。男性与女性=理性世界与非理性世界的拉锯。最令我迷醉的《佟卡男性放弃非理性,女性死亡《格里吉娅男性放弃理性,自我幻灭。至于二者其中的《葡萄牙女人以一只猫的启示,中世纪戎马生涯的凯藤得到救赎
  •     他的文字一定好难翻译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翻译的问题,感觉文字的速度异常的快,比如别的作家写出来可能会给人宁静缓慢之感的情境,本书会给我洋洋洒洒大步流星得追着看风景的感觉 但还是好书
  •     诗性小说
  •     语言构建超强大
  •     super great
  •     ……
  •     男性视角下非理性的女性。“在感情的强光里,思想投射的程度很小,有如迷蒙的蜡烛。”
  •     _(:3」∠)_
  •     理性感性这种主题没多少意思。
  •     为爱情奠基的神话是在理性之外的 但随后的一切如果脱离理性的计划与用理性为自己设限 则都是无法想象的 批判理性从来不是为了否定理性 而是扩充我们原有的对理性的理解 爱与忠诚 信任与守护 从来不是分割开来的两个方面 在一段真正的爱情里我们充分运用理性与非理性
  •     太!!!!!!好!!!!!!!!看!!!!!!!!!!!!了!!!!!!!!!!!!!!!穆齐尔是我活着的理由
  •     文笔好美,简直如诗一般。
  •     忽然有个想法:歌德说的“永恒之女性,引导我们上升”未必是强调“女性”的强,反倒更像是突出“男性”的弱。附录二里有个观点,“男性之所以给所爱的女性涂抹上非理性的色彩,正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由理性所统治的存在中极度地渴望非理性”。可我猜,小说里的男性已走出理性领域,此时的他们才是无所依凭、茫然无措的非理性者(这里的非是0不是-)。ps:附录二挺有参考价值,点赞~
  •     我还是喜欢托乐思
  •     (佟卡是偶像剧套路嘛
  •     三篇小说缠杂地描写了晦灭的历史、理性的害恶、自我的终了,简称“厉害了”。
  •     之前居然没有发现这么伟大的小说家,说明自己见识浅薄啊,这是第一点。第二是,三个短篇相互照应,联系成一个奇妙的整体,独具美感,理性与非理性,男性于女性,值得深刻解读。另外心理描写也很生动,比喻独具特色,摘抄了不少在本子上。
  •     理性的男人真的这么可怕吗?
  •     2017.2.12-3.3.
  •     场景描写调动情绪掌控力惊人,故事情节被文字锤炼的十分紧实,翻译总觉得还能再有灵气点,重量隐约有被削弱的感觉。附录的随笔很赞。三个男人的故事,女人都是谜(。
  •     被看到,才会存在。最喜欢《佟卡》这一篇。
  •     “他这一生做决定都是轻而易举/有如游戏/但此刻他做不到”——习惯了穆齐儿的哲学思考,但《三个女人》里这种大段的诗样句子真好啊。#本质上穆齐儿是诗人#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