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

出版日期:2015-6-12
ISBN:9787506379724
作者:杨绍斌
页数:252页

作者简介

《诞生》是作家杨绍斌历经二十四年、四易其稿写就的一部半自传体小说。本书以罕见的第二人称叙事手法,讲述了主人公李云宾的青春成长故事。从求学、恋爱、情变,到初涉社会、一度沉沦甚至试图出走,最终在城市扎根,通过主人公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成长故事,小说刻画了一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在时代巨变中的心路历程,充满了哀伤与决绝,读来令人动容。

书籍目录

001 序:潮湿是一种让人忧伤的温度/ 麦家
001 卷一/ 前史
第一章/
说来可笑,二十岁那年的秋天,你才第一次吻了一个女孩,并且是一个你都不知道她名字的女孩。
第二章/
一直以来,你的父亲和兄长们灌输给你的教育是:你要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摆脱作为一个农家子弟的命运,成为一名体面的城里人。当你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你就知道自己已经成功地交出了命运的答卷,获得了新的人生。
第三章/
小雅念的是外语系的师范教育专业,只需要读三年时间。半年以后,她就要毕业了。一想到不久后的将来你们就要分开,你就想着要对她好一点。
第四章/
很长一段时间里,你都沉湎在对林伟的追忆中,难以自拔……天地之间,有多少生命已经灰飞烟灭了?
第五章/
你不知道该如何来结束这段关系。也许,的确如小雅所说,你们在一起并不合适。
第六章/
你们是最后几届仍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的大学生。你知道,总有一天会有派遣通知书送到你面前,通知你某月某日去某单位报到。
第七章/
你给小雅写信,询问她身体的状况,试图给她一点安慰;但是,与不贞和背叛相比,文字是那样的苍白乏力,甚至显得虚伪。
083 卷二/ 那年
第八章/
不断地买书这件事,确实是给你生活增添负担的一种“恶习”,但是,你似乎又别无选择,除非你放弃当作家的梦想。
第九章/
光线昏暗。你深一脚浅一脚地摸进那个大杂院,借着一点朦胧灰白的微光,摸到了转角处那架木楼梯,像梦游似的走上楼。门是虚掩着的,从房间里传来轻微的音乐声,是低沉的弦乐,像是巴赫的一段旋律。
第十章/
在夜深人静时,当你结束手头的工作,从办公室走回宿舍时,你满脑子里想的就是她……心里有一种沉重万分的柔情,似乎这种柔情会把你整个地吞没了、融化了,让你彻底地迷失自我。
第十一章/
往事如潮水般涌入你的笔底,回忆逼真而清晰,大量的细节穿越了神秘的时间通道,冲破尘封的记忆而呈现,让你重临其境……诗歌是你感觉中触手可及的。只是,那些灵光闪烁的语言,需要你在黑暗中耐心等待。
第十二章/
好几次,你想问苏虹晚上为什么还是一个人,她的新男友为什么没来找她?但每次话到嘴边都被你咽了回去。你们就像一对关系正常的情侣,并排骑着自行车,不一会儿就出了校园。
第十三章/
偌大的办公室里只剩你一人。你把天花板上那些公共照明用的日光灯全部关掉,只开着办公桌上那只绿色玻璃灯罩的台灯,在灯下给苏虹写信,告诉她你仍然爱她,并且会一直等着她。
第十四章/
回住处的路上,一种既疲乏又空虚的无聊感向你袭来。你对自己日复一日地从事的这份工作的价值产生了怀疑……一束阳光穿过窗户玻璃,正好投射在书架旁那尊大卫像的微垂的头部,将雕像的脸部勾勒出棱角分明的明暗。
第十五章/
你设法编了一个理由,向编辑部主任请假……你做贼心虚似的匆忙告辞,逃一样地离开了编辑部办公室,回赵家巷的住处拿上行李。
第十六章/
很多事情都是有预兆的。在苏虹变心前,你已经接收到了她传递给你的某种信息,只是你并不愿意往坏处想。
第十七章/
往事汹涌翻腾,历历在目,仿佛在告诉你,你早已被置于一个永无回复的命运的洪流中,而你不过是被洪流裹挟着向前,直到在一片泥泞中搁浅。
第十八章/
已经进入农历的腊月,你父亲结束了长达几个月的在北方几个省份的差旅,在年关将近时才返乡。他到报社来找你,脸上带着疲惫的神情。
181 卷三/ 此城
第十九章/
如果必要的话,也许你已经具备当一名永久的单身汉的初步技能了。你这么暗自思忖着。做一个单身汉难道有那么难吗?
第二十章/
你无法提供主编想要的证词。你心里明白,主编一定对你很失望。他在谈话中已经暗示了某些东西,那么,接下来,他将如何处罚你这样一个不识抬举的人呢?难道说,你已经被卷入了这场权力之争?
第二十一章/
人们在防空洞里开辟了电影院、舞厅、酒吧,还有公共浴室。你去那里看电影,用以消磨时光。更多的时候,你去那个充满了潮湿气息的舞厅里度过睡前的那段时间,就像一个悄无声息的游魂。
第二十二章/
就像前面说过的,直到苏虹与你分手后,你才意识到自己对她的爱似乎才真正开始。也许,这并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爱,而是一种心灵上的巨大的空缺,需要一个人用长时间的惦念、思索、猜想去填满。
第二十三章/
你仍然没有想好明确的目的地。北方已被你排除了,你要么向西,要么向南。你设想着自己能像流浪汉一样去陌生的土地上漂泊一段时光,并希望自己最终能找到一个安静的小城镇,那里地处偏僻,少有外人到来,没有人能轻易追踪到你的行迹。
234 稿边笔记:酒吧夜谈

内容概要

杨绍斌,笔名黑城, 1966年8月生于浙江省诸暨市农村。1988年7月毕业于杭州大学新闻系,曾从事新闻编辑、电视编导、图书策划、广告咨询、房地产开发等工作。从1990年起,先后在《北京文学》《江南》《作家》《收获》等刊发表小说、诗歌及随笔。著有小说集《木偶之罪》(作家出版社,1998年)。现居杭州。


 诞生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在朋友的推荐下读完了《诞生》一书,书名是《诞生》,“诞生”一词在指生命的时候我们自然而然会想到父母,扉页是献给父亲,于是心里就给这本书了一个限定,当然是描写父爱如山的作品。心里便有了一丝期待,猜测着这个伟大的父亲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孩子深沉的爱。  正文第一句,看到“你才第一次亲吻了一个女孩”,看了麦家为本书写的序言,知道作者是用第二人称进行叙事的,但是当这个第二人称真真切切映入眼帘的时候还是觉得不适应,直到读完,才发现以这样一个视角去写是有很多好处的,作者和读者站在一样角度,去审视“你”的生活,更像是作者在对另一个自己的对话。暂不说作者是怎么叙事的,为什么一部讲父爱的作品要以初吻开篇呢,硬着头皮看下去,在第一章快要结束的时候,终于提到了父亲,但那显然不是铺垫之后精彩的开始,而仅仅是提到。  继续往下看,很多关于大学生活的描述,毫不费力地吸引了我,现在正是毕业季,看着一张张稚嫩的脸,想想几年前自己离开大学校园的情景,总忍不住怀念,忍不住回忆,忍不住想起过往的青春。所以这段关于大学生活的描述总让我不自觉的去和自己的大学生活去作比较,虽然我和作者性别不同,年代不同,但各种细节,总能勾起对一些琐事的回忆。  很快便忘记一切,被“你”复杂、纠结、混乱的大学生活所吸引,当然书中“你”的大学生活没有上课挂科、室友矛盾,唯一感到熟悉的是社团活动,“你”的大学生活是文学梦想和男欢女爱交织在一起的青春盛宴。毕业以后“你”参加了工作(不得不说一句真的很羡慕那个分配工作的年代),感情似乎稳定了,情变却又一次发生。  像是和“你”一起经历了生活的种种,在读者觉得和“你”一起慢慢变得沧桑之时,“你已是二十五岁的成年人了”这句话让我内心极为震撼,25岁,忘记了自己那时候是一个什么状态,但一定是个孩子。大学毕业已经整整五年,尽管努力回忆,不想遗忘,可是四年大学生活也还是显得那么单薄轻盈。相比“你”的一次次失恋,与死亡近距离接触,由各种原因引发的旅行而言,许多人的大学生活似乎都苍白了很多。突然想到一句话,不折腾,拿什么去回忆。我想很多人都和我一样,期待着生活安稳平静,不要有什么波折,我们害怕遗憾,害怕失败,害怕生活。在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和“你”一起重新回头,“你”经历了那么多的苦痛挣扎,所以过往的岁月便异常丰富多彩了。  一本书,让你看完有各种感触,哪怕内容和你的预期不尽相同,那么它也可以是一本好书。
  •     《诞生》,是中年作家杨绍斌的长篇处女作,也是作家搁笔十余年之后重起炉灶的小说新作。小说通过自传式的叙事,为八十年代谱写了一首青春招魂曲。像梦幻一般伤感,但又涌动着一个青年在大时代挟裹下的悲怆——这是《诞生》给我的第一印象。潜藏在情感挫折和性爱体验下的情节安排如同柔光下黑白染彩的艺术照片,和八十年代略显桎梏的现实、时代等因素交错,让阅读的过程不断摇摆在理想的冒险和浓重的不安之间。八十年代,对于某些人来说,是青春激扬的自由磁场、是他们随时渴望逆流进入的黄金年代,对另一部分人却可能是被异化的青春、被政治和经济双重挤压的暗冥。但,一个较好地狱,不同样也可能是一个精神的天堂么?八十年代的迷人,恰在于它验证了美丽与愤怒、放浪与纯情、自由与抗争可以相辅相成,也正是这种如被不同年代层叠穿插的断岩一样的时代特征,如铸就了《诞生》这部小说的隽永之处。这也归属于彼时中国特色的气质:刚从禁锢中苏醒,在突飞猛进的经济生活和相对黯淡的政治现实交错之下,自我觉醒的青年们小心翼翼却不乏奋不顾身地放荡激昂着释放着情欲与激情,他们的欲望早已超越了对时代简单的质疑或赞美。这一切,也随着小说主人公李云宾的成长而渐次铺展开来。显然,《诞生》并不是一部需要靠长度和技艺来达到深度的小说。在作者杨绍斌第一本小说集《木偶之罪》中展现的锐利和灵气在这部小说中已经返璞归真成更加理性﹑淡然的叙述。打开这本不足二十万字的小说,首先你会惊讶于这是一部简单到极致的小说,没有迭起的高潮、没有修饰的对话、没有大时代背景波澜壮阔的白描,有的只是一个大学生起起伏伏的情欲史。但如果你细细读完,就会惊讶原来这是一部复杂到极致的套娃般的小说,里面如草蛇灰线般埋下了种种分叉的叙事,无论是凯杰的青春残酷物语还是主人公的童年耻辱回忆,都充满了张力。作者将一层层故事编织进去,读者跟着小说节奏不断打开一层层隐秘的叙事,伴随着的是层层叠加的中国政治风物变迁史,至于小说的青春主干,似乎并不重要了。当你被发现已经不知不觉地被作者引领到一个技艺难以涵盖的世界,总为小说未来(九十年代至当下)和过去(解放后至文革)的发展而慨叹时,才会令你产生对作者后续写作的期待!在作者笔下,自传式的回溯,并不等于隔岸观火的无关痛痒,更不等于美化矫饰现实的伪浪漫主义。小说中那些看似客观的“观火“,有时就是为了像一个猎人一样可以警惕,可以闪避,跑出不一样的轨迹。粗糙的“青春史”定义(如初刊此小说的《收获(2014秋冬专号)》封底的推介),很容易大而化之地忽略掉《诞生》作者写时代的真诚和野心。所谓真诚,我指的是作者对想象与真实间的对抗,以及不懈地执着。他的《诞生》虽标榜为自传小说,但充满了个体精神与现实语境之间的缠扭和角力。小说中的主人公李云宾对故乡的主动疏离,天然拥有波西米亚气质的漂泊感。然而直至小说结尾,主动滞留城市的主人公也一直没能寻找到安定的居所和理想中的爱情。他主动地背离(逃离)故乡,却被动地在漂泊中遭遇时代的背弃和尴尬。他拥有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但并未有太多热情。报社工作的枯燥让他感到孤独。他梦想着完美的爱情、拥有可以唤起激情和想象的情人能把自己从凡俗中托起。然而这终究只是幻想,小雅也好、苏虹也好,每一段肉体和情感的交流,都以无力结尾——而其中不乏他自己的懦弱、背叛和残忍……这些事件和细节的真实性当然并不重要,正如我们没必要去按图索骥般追寻小说中那些人物的现实轨迹。但主人公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却是那个时代一群人真实的写照:他们的生活微不足道,却时刻不忘精神之自由;在时代沉沦的熔炉里,他们身处其间,倔强地抗拒、妥协和异化。我想,至少对作者来说,他书写的正是这种成长中的“自由”,以及那种青春本质里肆意的生命力,其中对现实及陈腐旧规矩的反抗,恰恰如广袤的草莽一般充满了冲动和探险的欲望。因此,当行文至收尾,“告别的时刻已经来到。”作者以“仿佛你已离开很久,正从远方归来”的远眺视角结束小说时,反倒拥有了迈向新起点的明亮色彩。在这种底色下收尾的小说,就不仅只是普通的回忆和怀念,而是一代人的心象。那个时代的新异、放荡,被现实映衬下格外绚丽且怪异。那些性爱中背叛和欢欣,诚然是青春应当展现的情致,但何尝不是《布拉格之恋》中以个人抵抗时代虚无的一种姿态呢?这种写作,有着清丽的寂寞,个中真实无所谓一一对应,却有超越时代的隽永感。“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是在舞台上,即使没有人在看着我们。”库切《慢人》中的主人公保罗这句自定义,同样适合杨绍斌在这部小说中的叙事视角。小说借助“你”这一第二人称的叙述视角回望过往那个时代,不仅给读者一种适度的距离感,同时已经暗藏了若即若离的自我拷问和批判意识,在一个看似狭隘的封闭的时空里,小说不停地对主人公的爱情、工作、交游、迁徙以及精神世界的自我、尊严、死亡等领域发出追问,通过把自我揉碎放入平铺直叙的生活中,来呈现自我映像、探求自我真相。而这些追问恰恰可以理解为作家在写作的同时用来反思和印证当下。然而,“印证”又岂能简单等同于实证?它还包括了某种更深层的拓展和开发。作者在小说中揭露那些或朴实或残酷的人性和时代本质,也呈现了主人公李云宾内心真相之渐次苏醒。这样的叙述视角使作者和主人公之间隔开一段距离,令审视变得尖刻冷峭。此外作者并不具体叙述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和成长过程,只是关注关键心理场面,并以此揭示他的精神状态以及面临的心理困境,展现他内心情感的波动和对于世界人生懵懂却不乏睿智的思考,于是一段平淡无奇的成长经历也被他铺陈勾画的楚楚动人。而这对应了小说的书名:所谓的“诞生”,不正是这种在反思之后的涅槃、建立在肉身经行里的灵魂旅程么?2015-6-12草作,6-16改,6.21再改
  •     可能是因为年纪和才情的关系,进入三十岁之后,我开始对我读不懂的小说保持着适当的距离,我个人的阅读也逐渐回归到故事本身。没有好故事。这可能和我天生缺乏文学的天禀相关,其次也证明了天性中的惫懒:愿意更便捷、精简地从传统的故事中获得快感,而不是从各种技巧和逻辑迷宫中获得酩酊的眩晕。可能正因此,我再次读杨绍斌的《诞生》,竟有比十一年前初读他的《木偶之罪》时更强烈的快感。和许多所有具有天赋的作家不一样,《诞生》是作者搁笔十余年后重新启动的创作,其时作家已过中年、接近知天命的年纪了。社会阅历和练达人情的积累和存储足够厚实,十余年前就鼎立的名声也足够他在圈子里呼风唤雨。但他还是转回头,坐下来老老实实地写一部半自传的小说。语言平缓、干净,没有什么宏大的显性主题、也貌似缺乏虚构的才气。需欲求跌宕情节快感及寻找鸡汤式安慰的读者们可能会失望。但稍微有点历史常识和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整部小说不乏机锋处处。《诞生》以一个初入城市的文学青年李云宾的单线视角为支点,以为其亲历的情欲和乏味工作为叙事的结构表层,却呈现了以八十年代为核心前后延展的连续的时代,不仅揭示了中国的“迷惘一代”被“政治现实”挟裹的荒诞感,更揭示了红色政权建政之后被撕裂、被禁锢的城乡、人际、情感等难题。而这些细节看似心不在焉、点水般划过,却又处处充满暗示,无不成为切入历史现场的“中国经验”。如果说,《木偶之罪》中还不乏科塔萨尔式的形而上的存在主义命题,那么,褪去青春潮动的《诞生》,则更贴地而行,深刻抵达了真实的现实。表面上看,《诞生》中主人公的迷惘、自耻、放纵等,是城市文明发展必然的心理产物。但杨绍斌的好友、评论家许志强很早在《木偶之罪》的跋中就尖锐提出、同时在针对《诞生》而作的书评中再次深入提出的“‘身份迁徙’与‘乡土存在主义’”所揭示的,杨绍斌的小说的价值恰恰正是对中国知识分子生态和自我认知的清醒。严格意义上的独立人格和自由主义者,无论是在49年之后的前三十年或是后三十年,其实都只在录像中存在,完全抵抗不了高压的政治或者滚滚经济至上价值的强大溶解力,所谓的自由已经被体制所瓦解,图生气表。同样,作者在这部被称为“半自传”的小说中,对以李云宾为代表的青年知识分子也不乏批评和同情。这说明,他对中国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软肋有着清晰的认知度。从叙事的风格上看,我更愿意将这部小说归结于新写实主义。小说虽然充斥着大篇幅的心理反刍,但整体情节却在一些貌似琐碎的片段中对人物的生理和心理都做出扎实、准确的叙写。抛却任何眼花缭乱的荒诞、变形等手法,把主线还原得平坦无比,但若无深刻的历史体验和情怀反刍,绝不会让整篇小说在任何普通人都能读懂的范围内又深埋对政治、人情的揶揄、批判、戏谑。小说中“你”的调式、声线、节奏都有着与世俗同步、同谱的共振,但第二人称的写作视角本身就以一种保持距离的方式暗藏了作者的态度。从内心上看,如果作者仅于这一部小说而止步,那么《诞生》可能就会成为一部只略有可读的“残卷”。正如仅凭一部《高老头》,你根本无法真正体味《人间喜剧》的魅力一样,一个贯穿于多部小说中的外省青年拉斯蒂涅的完整经历,才能让人真正体味史诗的力量。杨绍斌的《诞生》亦如此。这部小说能够吸引我的是,这只是作者计划中三部曲的第二部。而在这部小说中隐藏的很多隐而待发的线索,必然在三部曲完成之时勾勒出一个具有广阔历史背景的巨作,也就完成作品对当代中国无尽的挽歌价值。2015-7-9夜续完旧稿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让我想起娄烨的电影《颐和园》,于是就去重温了一遍。。
  •     在《收获》上就曾看过,回不去的青春,你我都一样。
  •     《诞生》写得很慢,我足足等了15年。南方作家的一个范例,文思清澈、节制。
  •     想看
  •     第二人称的阅读体验还是听特别的
  •     感受成长中的伤痛
  •     苦闷的青春期,幸好还有这么多女孩经过你生命。
  •     凌晨一点,读完了杨绍斌老师的《诞生》,或许是我阅读最快的一次。一个青春时代贫乏的我,自然对他人多情且不乏痛苦的青春好奇,与其说是好奇,不如说是羡慕。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