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魅力》书评

出版日期:2015-5
ISBN:9787555103265
作者:[法]伽利玛出版社
页数:2000页

趣味与知识并重,引导孩子思考探索

与传统的科普读物相比,对于影响价值观的抽象问题的思考,是本套书的重点。比如勇气,工作,生活,美等等。书中鼓励孩子们去探索身边的世界,并通过周围常见事物的思考获得感悟。书中趣味插图,形象幽默,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收到科普的同时,逐渐形成思考探索分析的习惯。值得一读。

辩证地看待我们心中的那些恐惧

《思考的魅力——我们为什么会害怕怪兽》如果,你告诉我,你小的时候没有害怕怪兽,我还真是不相信。我承认,我小的时候,害怕过;而今,我的孩子,也会自己吓自己,用怪兽之类的话题把自己吓得不敢一个人去没亮灯的房间或是穿过黑暗的走廊。因为孩子坚信,黑暗里面就躲藏着怪兽。其实不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多多少少会害怕一些自己不知道的事物。孩子到了某些年龄段的时候,会表现出十分地胆小;即使是成人,也会对神灵产生敬畏,而那些长得稀奇古怪的生物,尤其是从来没有见过的野兽之类的,忽然间一看到,也会平白无故滋生莫名的恐慌心理。怪兽不一定是真实存在的,有的则是存在人类心里的暗区,那些深夜里出来为非作歹的同类,或面目狰狞,或手持武器,都是我们所害怕的“怪兽”。《思考的魅力——我们为什么会害怕怪兽》从哲学的视角来分析什么是“怪兽”,怪兽是奇怪的,它与正常之间的区别,为什么会产生怪兽,怪兽与人类之间的区别、人们心中的怪兽、怪兽般的历史与政治,并且还在书中介绍了神话故事里的各种怪兽。怪兽、人类的心理,这些话题有时候很难从科学的角度去辨别是非对错,然而从哲学的视角辩证地去讲,既肯定了人类、尤其是孩子的心理,因为思考,所以会有这些概念的产生;同时又让孩子明白如何正视“怪兽”,不因害怕而阻碍自己的成长。该书引用了一些著名哲学家的与“怪兽”话题相关的名言哲理,并从这些哲理中引申、解释,用孩子能听明白的语言来讲述,结合剪影图片,让孩子在阅读时不觉得枯燥。在我们常人看来,哲学往往高深莫测,而此书作为写给孩子看的哲学书,正是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和年龄特征来撰写。就如书中所言:“怪物是一种让人难以置信的存在,在心理上引诱着人类。”确实如此,即使我们知道怪兽并不存在,但是还是会因为某种或某些原因,而深信怪兽是存在的,然后怪兽就时不时地在我们的潜意识中跑出来,让我们感到慌张恐惧。特别是当孩子因为“怪兽”原因而感到害怕,表现出十分胆小怯懦的样子时,作为成人的我们,非但不设身处地去排解孩子的恐慌,反而为了自己的解脱而埋怨责备孩子。可是哪个成人不是从小这样成长起来的,而且即使是成人以后,依然也会在自己的心里设想着其他的怪物。那些让孩子或是让我们害怕的事物,它们依然存在的,未必是真实存在,而仅仅是我们自己的心理意识造成;我们可能依然会害怕它们,但是看过这本书后,请告诉自己和孩子,害怕也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我们成长着,我们阅读着,我们思考着,势必也会越加勇敢。而那些神话故事里的怪兽们,虽然狰狞,但是人类却依然期待着去阅读这些怪兽的故事,从中表达自己对美丑善恶的各种情感。文/ashley书评原创,转载刊用请豆邮联系~

【童书分享会】生命在于思考

人的存在究竟要靠什么来证明?——“我思故我在”!记得许多年前一位哲人曾经发出了这样的振聋发聩之音,作为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笛卡尔被广泛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奠基人。他第一个创立了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作为以为在数学和物理等学科均有所建树的的理性主义者,他提出了人类因思考而存在的主张。很显然,在究竟是什么证明了一个人的存在这点上,这种判断比起医学上的自主呼吸和心脏跳动,更加符合我们这种唯心主义者的感情。非常喜欢图书海报上的这句话,“我们能留给孩子最珍贵的财富,莫过于独立思考、辨别是非的能力”。好书就像好朋友,希望孩子们能够尽可能早的接触到,对他们未来一生都有所帮助的良师益友!这套丛书被誉为“2015年最具思想深度的儿童读物之一”。丛书由法国高等学府巴黎大学、波尔多大学、勃艮第大学、尼斯大学等多所著名学府的哲学专家、教育家、画家潜心多年共同创作,为了更好的启蒙孩子对世界的思考,培养孩子灵性和德行。全部丛书24个主题分册涵盖了诚实、守信、正直、责任、友情、尊重、善良等诸多主题内容。01.[ 思考 ] 《哲学家与狗的对话》、02.[ 共存 ] 《你了解动物朋友吗》03.[ 勇敢 ] 《我们为什么会害怕怪兽》、04.[ 友情 ] 《为什么你会是我的朋友》05.[ 自我 ] 《性别与平等》、06.[ 爱情 ] 《什么是真正的爱情》07.[ 生命 ] 《我不想变老》、08.[ 存在 ] 《为什么会有死亡》09.[ 守时 ] 《时间到哪里去了》、10.[ 公正 ] 《有绝对的公平吗》11.[ 沟通 ] 《怎样和别人好好交流》、12.[ 社会 ] 《你是一个负责任的人吗》13.[ 分寸 ] 《做自己的英雄》、14.[ 个性 ] 《服从是怎么一回事》15.[ 职业 ] 《我们为什么要工作》、16.[ 自由 ] 《什么是真正的自由》17.[ 融合 ] 《我们将归于何处》、18.[ 差异 ] 《怎样与外国人相处》19.[ 和平 ] 《人类可以没有战争吗》、20.[ 审美 ] 《生活能缺少美吗》21.[ 视野 ] 《看风景能收获什么》、22.[ 戏剧 ] 《我在剧场里看世界》23.[ 艺术 ] 《舞蹈也是一种思考吗》、24.[ 运动 ] 《足球教会了我们什么》事实上,大概是话题所限,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如同某些介绍上吹捧的那样“只要孩子懂事了就能够看”。许多内容因为是从哲学角度进行思考的,感觉比较生僻,所幸作者已经极力写得浅白生动了,不然我们大人看了都会感觉理解吃力。这样深刻的内涵,孩子至少也要到十岁左右才能够明白,要想要真正理解怕是要十二三岁还成。很小本的书,简直就像是册薄薄的备忘录,可以很方便的塞进宝宝随身小包。书角磨圆,不用担心尖锐的书角会戳伤到孩子。书册虽然是胶版纸印制的,但是纸质厚实挺括,手感滑滑的。书内没有任何异味。老实说,这种装帧印刷的档次,比起市面上许多打着“绿色印刷”名头的儿童读物,可是要强的太多了。幸好该套丛书中每册的插画风格都各不相同,大概是每位或者是每几位插画家负责一册的关系吧,倒霉的是我翻开的第一本插画正好看得我恨不得自戳双眼~不是有多讨厌插画的风格,关键是我对点画实在是接受无能,要知道对一个密集恐惧症的人来说,夏天看到了西瓜子多的西瓜都能冒出一身的鸡皮疙瘩,何况是点画里那些密密麻麻的点点了┭┮﹏┭┮

互馈的礼物

互馈的礼物------读《 怎样和别人好好交流 》人为什么需要交流?我们是靠什么来进行交流的?为什么机器不能和我们进行交流?当孩子向我提问的时候我有点懵了?小小年纪思想还真复杂~有幸近日我看到了这样一套可以给孩子答疑解惑的书《思考的魅力》,全书包括:思考、共存、勇敢、友情、自我、爱情、生命、存在、守时、公正、沟通、社会、分寸、个性、职业、自由、融合、差异、和平、审美、视野、戏剧、艺术、运动个24主题。这几个主题都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让我们无法简单的面对,无法随意的回答,引发的是深深的思考,让孩子通过阅读学会认知,学会思考,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性格。就拿孩子的提问来说,之前我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交流谁不会啊?我们每天都在和家人、同事、朋友和陌生人进行交流,可以说作为一个人和别人交流是最基本的社会活动。我们只有通过和平友好的交流才能知道彼此内心的真实想法,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此时我想起前段时间快6.1节了我带孩子去超市购物,超市在做购物满61元可以抽奖的活动。我们也可以去抽,一开始售货员让孩子自己去抽,无奈她太小了手伸不到抽奖箱的底部拿不到抽奖号,她让我帮她抽,可惜我没抽到幸运号码6或者是1,没有奖品。看着周围很多人都抽到了小礼物小本子或是一张小贴纸,她依依不舍很不情愿就这样走了,一直和我说妈妈我还想抽奖的,被磨烦了我就告诉她,你自己去和阿姨说能不能再给你抽一次,如果可以你就去抽,如果不可以我们就回家好吧?结果这个小孩果真转身去和阿姨交涉去了,我就在不远处看着,好像阿姨同意了给她再次抽奖了,自己很兴奋很用力的用小手去捞奖球,结果可想而知还是没中奖,不过她还是很高兴的跑回来了,这次没哭也没闹乖乖的和我一起走了。我不知道小小的她是如何与阿姨交流沟通的,我只是看到了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了自己想做的事,实现了自己的小小心愿。这也许就是良好的沟通,完美的交流带来的小思考、小自信。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她会走的更远,说的更多,讲的更好。如何才能和别人好好交流,这时需要我们最好能够面对面的交流,有适合交谈的氛围,如安静的咖啡厅、房间、海滩或是草地一角。在交谈中还需要加入合适的肢体语言,有共同的话题,有相互倾诉、相互倾听的意愿,有包容,有尊重,有理解,学会谦逊、懂得保持缄默,不合时宜的话题要懂得避开,不插话、不打断别人、不能只顾自己滔滔不绝,能做到这些才是一个好的交流对象。还记得伏尔泰说过“耳朵是通向心灵的路”、还有某句谚语说过:“上帝给我们一张嘴巴,两只耳朵就是要让我们学会少说多听”,这也就是让我们在交流的过程中要学会用心倾听,用心交流。美好的沟通交流就像是一首美妙的合奏,在你来我往的对话里大家感受到了身心愉悦,不同的语言碰撞出了不同的思想火花,大家从这里获得了相互馈赠的礼物。

用辩证的态度做好真正的自己——评《做自己的英雄》

用辩证的态度做好真正的自己——评《做自己的英雄》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先入为主地认为它会同以往读到的童书一样,浅显易懂,生动活泼。而读过后,我意识到这种刻板印象是完全错误的。即使对于成年人来说,此书的内容也能引发深入思考,带来些许新的启迪。对英雄与偶像的崇拜几乎贯穿我们的一生,尤其是在年少时,单纯的孩子更渴望成为英雄,想象着自己可以拯救世界。这也是几十年来超人、蜘蛛侠、大力水手等故事盛行不衰的重要原因。书中没有给孩子们一个励志的幻境,想必是读者群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也不是那么好骗的了。它客观理性地告诉读者,像电影中那样无所不能的英雄是不存在的,英雄也有弱点。这一点非常重要,联想到我国早年塑造的完美无缺的英雄给一代人的思维模式几乎都影响为非黑即白,愈加觉出不完美教育的可贵。无法成为英雄,作为一个普通人仍是要掌握做事的分寸的。本书作者将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方法论用具体的行动为例表达出来,实属最好的哲学教育方法。在现实生活中,好事与坏事、道德与法律、暴力与非暴力都是没有明确的分界线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孩子读到这些道理可能还会有些许困惑,我觉得书里的观点有些过于简明扼要,详尽的分析解释对于少年儿童读者群来说是必要的。他们通过圣女贞德、戴高乐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英雄;根据《圣经》的例子和雨果的诗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使用苏格拉底和二战期间法律的实例表明法律和道德在某些特定背景下的冲突。这些鲜活的例子,更利于小读者理解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也许读这本书的孩子还不知道“从辩证的角度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这句哲学方法论,但从书中我们可以读出作者这种明确的态度。他告诉孩子们要行动起来,虽然行为的结果是不可逆的、不可预知的,但即使什么也不做,也要对自己的无所作为负责。这种教育很重要,让孩子懂得行动的必要,学会理性控制自己的行为,从小形成责任意识。本书选择了很多名人名言来支持作者的观点,将每章的关键词用蓝色标记出来,方便读者把握核心要义。侧边栏还有一些注释,方便读者拓展知识。对于孩子来说,研究马基雅维利、汉娜阿伦特的观点还是太艰深了,稍作了解就好。书中的简笔插图也很有趣,与文本内容形成很好的对照。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填补了我国这类儿童读物的空白,懂事的孩子不只需要故事书,更需要学会思考,认清自己,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正确的价值观的影响是终身的,从这个角度看,法国教育家还是很有远见的。鉴于书中的例子可能都是欧美儿童熟知的故事,此书应该由家长引导孩子阅读,根据文中的观点讲一些我国儿童熟悉的故事,接受效果会更好。让孩子学会辩证思维是怎么回事,从小开始。

足球引发的思考。

《思考的魅力》是一系列的童书,我拿到的一本恰好是关于足球的童书《足球教会了我我们什么》。对于足球,我并不是特别了解,时常能在父亲那里听到广州恒大、北京国安、山东鲁能等等国足的球队名。在这几年里,国足也越来越好了,希望今年的广州恒大能进亚冠前三。这本书是采用对话的形式展开的,克里斯托弗提问,苏格拉底回答。而这位回答的苏格拉底自然不是古希腊的哲学家,而是一位足球运动员。书中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了足球:足球是怎么产生的足球一开始是一项粗暴的游戏,比赛规则临时制定,一般只要将球带出对方的地盘或是带入自己的地盘就能得分。这样简单的规则,常常会有人为了赢得比赛而耍小手段。1863年以后,英国人开始为足球比赛制定一系列的规则,让“力量的游戏”变的文明起来。足球是一项与社会息息相关的运动。足球到底是什么当今时代,足球已经成为全世界都流行的运动。而观众的注意力都会集中到自己喜欢的球员身上,把他们当成英雄那样崇拜。而如今足球也变得商业化起来,每一个球员都有自身的买卖价格,优秀的受欢迎的球员就会被有名的体育俱乐部用高价买入,反之,球员资质一般的就会由一般的体育俱乐部用低价买入。球场上,除了球员起到重要的作用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又被赋予高度权利的角色,这就是裁判。裁判是规则的代表,也是规范正常比赛的重要因素。苏格拉底说,任何一种游戏,重要明确规则,就会有漏洞。当今的每一项游戏运动,它的规则都在不断的改进中完善,让游戏更加公平性。而足球运动,成为了很多球迷的精神鸦片,为了看球,吃饭都忘了。凡事都有两面性,用辩证的眼光看事物,从而分析,这才是客观的。足球的作用足球和其他游戏一样,具有消遣、娱乐的作用。那足球和其他球类有什么不同?最大的区别就是,足球是一种禁止手和手臂碰触到球的运动,守门员除外。为了体现集体生活的意义,就得要求每个人都认可社会规则,这些以民主形式制定的规则能够保障我们的社会生活顺利进行。我们无法要求每个人都遵纪守法,但有一点无需质疑,就是没有这些规则,不仅社会神火,乃至任何球类运动,都是无法开展的。克里斯托佛和苏格拉底的谈话,让我重新认识了足球,每一项运动都有它存在的意义。也许有些事情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但对于每一件事,我们都需要学会思考。PS:作品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豆邮或24685251@qq.com联系笔者。

其实我也不自由

--------读《思考的魅力》之《什么是真正的自由》家有小女一枚,呆萌乖巧。从她2岁多的时候开始,就表现出来是一个非常有规则意识的孩子。年岁渐长,听话乖巧之余,她也有了自己的许多小心思。也许她还不知道自由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但是关于自由的概念她一定感触颇深。2岁半的时候她会说,等我5岁就可以用洗面奶了,3岁的时候她则说,等我11岁就可以穿高跟鞋了。这,也许就是自由意识萌芽状态对自由的向往吧,因为太小,所以被妈妈爸爸规定了很多不可以做,但却向往的事,于是便寄托长大,长大到一定的年纪就可以去做了。但是,孩子啊, 你可知道,就算被你视为天的爸爸妈妈,也是如此不自由?我们有时也会带着倦怠的心,不得不去上班;我们有时也会摸摸钱包,清空一下自己的购物清单;我们有时也会恨得牙痒痒想要打你一下,却按压住愤怒的情绪。你瞧,即使爸爸妈妈已是成人,独立自主,却还是不自由。所以,当你也明白自由并且开始追求自由的时候,我会带着你一起来读这一本《什么是真正的自由》。小小的你也许觉得,越长大越自由,其实有时反而越长大越不自由,因为我们懂得的更多,思考的更多,顾虑的更多,对自我的约束也更多。刚才我们说了那么多不自由,那么能做所有自己想做的那些事,就是真正的享有自由了吗?回答之前,还是先来看看什么是自由。人,生而有自由,追求自由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哪怕是奴隶、哪怕是皇帝。看起来,站在社会的巅峰处也比趴在社会的最低端自由要大得多,但是,若是一味追求随心所欲,盲从与自己的欲望,那也不过是欲望的奴隶。我们的身体囿于这世界,自然法则束缚着我们,我们不可以象鸟人一样翱翔在蓝天,也不可以象人鱼一样畅游于海底,而我们的思想则不同,这是造物主赋予我们最大的财富,也是我们之所以是人的基准。一个自由的人,一定是精神独立的人,不依赖他人、不盲从他人、不浑浑噩噩、不随波逐流,有自己的目标和梦想,不易受外界蛊惑或影响。人类的生存条件决定了我们无法完全绝对意义上自由,因此,“对于一个人来讲,真正的自由,是能够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亲爱的宝贝,爸爸妈妈永远无法决定你将、或者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尽力引导你去思考,去探索,让你发现自己的思想,让你学会去思考,做一个有主见的自由人,永不成为灵魂依附于他人的藤蔓。

服从还是不服从

服从还是不服从读《思考的魅力—服从是怎么一回事》/by烟波浩渺1980《思考的魅力—服从是怎么一回事》是一本有深度哲学小册子,比手掌略大,70页内容,印刷精致,插画黑白剪影风格。讨论的是关于“服从”的哲学话题。适合大龄儿童阅读。“服从”这个问题,对于大人来说都是一个比较有难度的问题,很容易把它说得简单易懂,比较这个话题是高冷的。可实际上这个“服从”又是无处不在的。服从什么,为什么要服从?可以不服从吗?是每个人都考虑过的事情,不论年纪长幼。本书除去“服从”的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重点指出,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服从”关系,以及父母应该如何做更加恰当。书中这样说:【P17】父母的指挥只有符合孩子真正的需要时,才能算得上是合理的。这种指挥不能说专制的,父母在要求或禁止孩子做某事的时候,必须要给出合理的解释。即使孩子要很久之后才能明白这些理由。我对此观点深以为然。不要说孩子会怎么理解服从这个事情,对于我自己、一个大人来说,如果好好和我解释一件事情的理由,即使我很想去做,也会思考下或者是权衡下做此事利弊。不喜欢专制、强势的说法和做法。如果家长不说理由直接专制强硬的做法,相信孩子也很难“服从”,说不定“跟样学样”也会变得专制强硬很难沟通,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过于“服从”。相信这都不是所有人愿意见到的。“服从”的话题看起来高深远,实际上距离我们的生活和行为再近不过了。卢梭—《爱弥儿》中这样说:孩子就只是孩子,她不是动物也不是成年人;他对父母是依赖,而不应该是百分百的服从••••••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孩子服从的唯一原因是父母应该比孩子更知道什么是有用的。本书还重点讲了关于教育的问题,教育是我们独立。独立思考才不能盲从,过于顺从。本书中引用很多卢梭的话语,让大师的理论给予我们了解关于“服从”和教育的关系,这本书不仅仅是要给孩子读,大人也应该加入思考的阵营,深刻的思考才能真正了解什么是“服从”。2015年7月6日星期一如有转载经授权后方可,请豆邮联系笔者或2933702061@qq.com。

引导思考能力很重要

引导思考能力很重要我曾经教过一门课《**创新设计》,里面重要的内容和目标就是引导创新思维。说到大脑的神经机能,有10的11次方个神经元,是个巨型的网络系统,思维的特性有多层性、间接性、概括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影响创新思维的因素有:1是先天赋予的能力(遗传的大脑生理结构)。“天赋能力”只是一种资质、一种倾向,只有遇到合适的条件,“天赋能力”才能充分的展现,如果缺少必要的现实条件,“天赋”再高的人也无能为力。2是生活实践的影响(环境对大脑机能的影响),后天的实践活动对于个人思维能力具有积极意义。3是科学安排的思维训练。当时我跟学生们讲解思考能力和技法,例如5W2H分析法,奥斯本头脑风暴等等的时候,学生们的兴趣很一般。问他们则答,思维能力已经很难再突破了。当时我就觉得,如果他们现在是十岁以下的孩子,关于思考能力的训练应该比较容易引导,作用也应该更显著。我以我的经历,要大力推荐这套《思维的魅力》丛书,它是一套非常有意义的书,因为它是写给孩子们的,致力于开发孩子们思维能力和引导思维方法的书。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不一样,有的简单,有的复杂,有的高级,有的低级,合力的引导和训练真的大有益处。并且思维的宝藏越早开发越有效,这套书如果在小学开成一门课,我是非常赞成的。讲到职业,讲到“我们为什么要工作”的时候,作者充分利用了思维的发散性,从一个点发散出去,再回收到一个点,来向孩子们讲述职业和工作这个人人都得面对的问题。大人们都去上班了,虽然上班有烦恼,但是他们还是必须得去上班,因为要赚钱要生活,同时也要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我们长大了也要去上班,可以为别人上班,也可以为自己上班,工作中可以认识更多的人,工作中可以获得来自工作上的乐趣,工作让我们的生活更丰富,有了工作,我们会获得经验,获得进步,当然也可以赚到钱让家庭更富有,如果我们没有工作,我们的社会地位,我们的生活保障及我们的信用都会受到影响。当我们老了,我们还会退休。我们要爱工作,在工作中获得爱和付出爱,工作与社会发展等,思维的多线性发散,引导孩子们进行丰富的思考,对于职业的问题,作者真的引发了一场适合孩子们理解的思维风暴,非常全面,也非常的有创造性和建设性。我觉得这样的书,可能没有漫画更吸引孩子,但是又没有在学校形成一门课,重点是思考能力的训练真的很需要,所以呢,我建议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一起读这本书,一起从一个起点开始发散思维,来一场思维的演练。举个简单的例子,体育运动员某方面的体育能力非常突出,因为他进行了庞大的有序的训练才能达到的。思考能力也同样,如果训练方法得当,将启发孩子们开启大脑的宝藏,这个意义真的非常重大。所以我建议大家都来关注这套书,并且把它应用到对孩子的教育管理中。

为什么必须读过“死亡”

谈第八分册《存在:为什么会有死亡》:这是给孩子们的人生启蒙课却也值得成人思考哲学这东西,你思考的时候,离着很近 你停滞的时候,它便距离遥远 而思考,却往往是与阅读一起进行的 阅读不止,思考不停死亡,很晦气的名词每个人却都必须面对也许,读过,才能看透人类无法治愈死亡、痛苦和无知,所以,为了使自己开心,只能肆无忌惮地忽视这些问题又或者我们可以像伊壁鸠鲁般安慰自己“死亡虽然恐怖,但却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当我们存在时,死亡没有到来当死亡降临时,我们已经不存在了”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为了这样的一个深邃,为了孩子的榜样,读过“死亡”,做有意义的事好好活

让孩子学会爱,学会思考—— 读《思考的魅力—你了解动物朋友吗?》

让孩子学会爱,学会思考—— 读《思考的魅力—你了解动物朋友吗?》文/wg114135602很久以前,我也喜欢养小动物。很久以后,我从不养宠物。养动物,大概是出于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后来不养宠物,原因则是多方面的,譬如没有时间,没有耐心,囊中羞涩的理由是尚上不得台面也不便言说的。但最主要的一条,其实是,每一个动物最终的俗名往往是死于非命。看过了太多的小动物在自己的手中死去,无奈或无能为力之余,我再也不喜欢养动物了,即使别人如何晒自己的宠物,晒自己与宠物的一往情深,我自岿然不动。但这却丝毫不影响我探知动物知识的好奇性。《思考的魅力——你了解动物朋友吗》?就是一本这样的书。严格讲,这不是一本童书,他的定位更倾向于青少年,但它,同样适用于每一个成人,每一个知之甚多却又往往语焉不详的成人。我们似乎对什么多能侃侃而谈,但其实,我们对什么的了解却往往流于表面,换个说法,给孩子讲故事,往往我们手中拿着书,或者叫教材,我们的发挥比起自己讲述要好得多。思考是与生俱来的权利,但常常被我们放弃。有时候我们接受某种思考的结晶-----信仰,有时候我们求助于神灵,有时候我们做植物状毫无反应,但是思考一直在进行。 有时候,思考就是唯一的存在证明。思考是人生的拐杖,也是人生的解剖刀,我们不愿意思考,是不愿面对赤裸裸的现实或自己的内心。动物会说话吗?动物有喜怒哀乐吗?以动物的思维看世界会是什么样子的?从儿童时期培养思考的习惯,可以指导人的行动,可以丰富人的内心,可以引导友善的行动。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思考是大脑的属性,思考和大脑天然地在一起。 喜欢思考,以及思考带来快乐和智慧。所以,拿起枕边的书吧,哪怕它只是一本三岁孩子可以读的书,你会发现,其中自由乐趣在。而《思考的魅力》无疑就是这样一套让你拿得起,放不下的书。

过去、现在和未来

时间是什么?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又无时无刻存在于我们的周围。日月更替、四季轮回,孩子一天天长大,而我们也一天天变老。时钟一分一秒的流逝,留下的是无法重来的过去。女儿在外面看见小婴儿坐在推车里,也想坐,我说你已经长大了,这是给小宝宝坐的,她通常都会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说那等我长小一点再坐吧。童言童语很是可爱,但她不懂得过去的时光不会再重来。而作为大人的我们虽然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但也常常纠结于那些无法改变的过去,纠结在无数个如果之中,使得”今日之日多烦忧“。那么对于充满期待的未来呢?我们中国人虽然讲的是中庸之道,说的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但总喜欢将事情做过了头,担心还未发生的事情,早早地为孩子计划着他们的未来,把自己对过去的纠结变成对孩子未来的期待。晚饭的时候我问女儿你长大了要做什么呀,她说要做蝴蝶,因为她和蜜蜂是好朋友,要一起去采花蜜,听起来很可笑,但这也正是孩子的可爱之处,在他们眼里,这个世界是单纯而美好的。而我们家长又何必抹杀孩子们的天性,将生活的现实过早地强加在他们身上呢。每次回老家,坐在院子里静静地听着周围的一切,时间流逝的脚步也放慢了,像是要静止了一样。我就会想城市的生活忙忙碌碌,工作是急匆匆的,生活也是急匆匆的,每个人都争分夺秒地奔向未来,不像是时间嫌我们走的慢,倒像是我们嫌时间走的慢,到头来我们还埋怨时间不够用。那我们为何不放慢脚步,不用纠结过去,也不要忧虑未来,只把握住现在。看着女儿一天天的长大,我也会感叹时间的流逝,她从咿呀学语到现在会跟我说着昨天今天和明天,会盼望着周末的到来,因此我也更加珍惜和她的每一天,不想错过她成长的每一步,和她一起书写未来,陪着她从容地面对时间所带来的每个变化。

关于《有绝对的公平吗》

只看过一本,但也来说说我的感想。文字加配图,文字会标注重点,边上会有注解。上面的图画很有趣。对于孩子来说是蛮好的读物。看这书前,我一直有疑问,有绝对的公平吗?就像耿耿于怀好人并不是就有好报。这世界本就是复杂多变,我们人类就像不规则物体在生长一样。并没法按一个形状去要求怎么做。法律和道德可以约束,所以大部份人也都以好的方式发展。所以想要知道有没有绝对的公平,先做好自己,不伤人害已,把自己磨成一块更有价值的石头。

【书评人俱乐部】戏剧的魅力

《思考的魅力》这套丛书由法国伽利玛出版社联合欧洲顶尖 20所高等学府哲学教研团队,潜心 10年创作。丛书包含了24个分册,分别涵盖了诚实、守信、正直、责任、友情、尊重、善良等 24个主题内容。我最近看的一本《我在剧场里看世界》就是其中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人生漫漫,常让人觉得时间太长,很多经历和故事,也会在岁月的流逝中,慢慢淡忘。而小说和戏剧,却给了我们一个集中体会喜怒哀乐的机会,所以非常容易让人投入,使人沉迷。《我在剧场里看世界》这本小册子,从一个小故事开始,小马丁收到邀请,要去学校剧场观看一场精彩的经典戏剧。这是小马丁第一次观看戏剧,心情非常激动,他也非常好奇,戏剧到底是什么?戏剧基础课由此开始罗。书中图文并茂,有有趣的戏剧表演现场,有戏剧主角漂亮的装扮,还有舞台布置的场景和演员表现的现场,生动地介绍了戏剧的几个方面的知识。原来,从戏剧诞生之初,戏剧到底是迷人还是害人,是否应该存在,就曾受到过质疑。古代的哲学家就曾对戏剧持有截然相反的观点,对于戏剧的模仿,被认为是蛊惑人心的方式。后来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试图恢复戏剧以及模仿的名誉,认为这是人类的天性,孩子不就是一边模仿一边学习的吗?那我们为什么要看戏剧呢?戏剧有喜有悲,如同真实世界,书中介绍了重要的戏剧作家拉辛、莎士比亚等,和悲剧《安提戈涅》、喜剧《恨世者》等作品,我们通过欣赏戏剧,可以了解世界,通过跌宕起伏的情节,通过演员的表演,放大真实世界的事件和情绪,获得更深刻地体验。经过长久的发展,不同的时代,都有戏剧不同方式的鼎盛和发展,到达现代,戏剧的表现形式更丰富了,戏剧与真实世界的体验更加接近,与观众的互动也更容易更深入。通过戏剧看世界,看人生,经历人生的过程,体现得更加完美。这套小书的阅读对象主要是以孩子为主,书中介绍比较有趣生动,没有沉闷的大段说明,而是有图有互动,中间还穿插一些精彩语句,让孩子在轻松愉快中学到了知识。看完这本《我在剧场里看世界》,还真想马上去看场精彩的戏剧呢^_^

童眼看哲学,阅读悟生存----评《为什么会有死亡》

在寻常人的眼中,哲学家们的言论谈吐往往都是语出惊人,暗藏玄机。费心地专研,耐心地品味,深入地挖掘,我们才可以豁然开朗地悟出话语之中的深意。尽管走入哲学的世界着实具有挑战性,但是它并更激发着我们众多想要征服其领域的内心欲望。因为哲学之中有着相当丰富的内藏文章,更因为哲学之中更时刻散发着思考的魅力。曾经,我们立足站在”哲学巨人“的肩膀上领略浩瀚无垠的思想光辉。今日我们更期待和努力着将如此魅力十足的思想精髓分享给孩子们。一套专门为孩子们精心设计的,科普百科童书《思考的魅力》就此问世了。一如那些知名媒体推荐的,这是一套有深度的儿童读物。全套系列丛书共分列了24个主题,以不同的分册形式逐一启蒙着孩子们对世界的探索和思考。诚实、守信、正直、责任等等内容让孩子们徜徉于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哲学殿堂。在“存在“板块的《为什么会有死亡》分册中,我和孩子徜徉了一次与众不同的哲学生命探索之旅。常人眼中,“死亡”一词经常是那样地带着太多的苦涩,太多的回避,太多的忌讳。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孩子经常无法接受身边人或者其他生命的消亡。于他们而言,死亡着实让人恐怖,惧怕和逃避的话题。哪怕是身为家长的我,也经常在孩子面前避讳这样的内容信息。因为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过早地接触此类的悲伤内容,也因为我传统地总觉得这样的话题讨论相当地不吉利。哪怕孩子在面对“死亡”的话题时充满着疑问,我都会一笔带过地不给予孩子正面的答复和解释。尽管这其中很多时候更存在着我自己主观意义上的偏见和排斥,但是我也潜意识之中知道自己这样的教育孩子方法并不是科学合理。毕竟,人活于世总是需要面对“死亡”。毕竟”生,老,病,死“无人可以逃避。但是究竟应该怎么和孩子讲解却着实一直让我深感无助,我实在找寻不到比较理性却有生动直白地讲述分析”死亡“的内容。在拿到这本名为《为什么会有死亡》书册时,我有种如释重负般的感觉。因为这本书册着实直白,明了,生动,详细地娓娓道来有关于“死亡”主题的内容。尽管本书触及让人们避无可避的“死亡”忌讳观念,但是它用着相对比较平白的,科学的,理性的形式为孩子们细细分析和阐述着这一话题的深意。象征着“晦气”的“死亡”有着其客观存在的必然,但是我们却并不可以因为胆怯不敢正面去讨论。带着思索,给予讨论,辅以分析,分解叙述,生动剖析,摒除偏见,给予思考,引发探讨,剔除情感影响,一场关于“死亡存在论”的生动哲理课程就此在这本书册中得以最为直接的,客观的,生动的讲解。身为父母,我们可以借助着这本书册的基本要点,引领孩子们摒弃以往的逃避心理,直面生存的“死亡”必然结局。与其逃避,不如面对;与其忌讳,不如直面;与其无助,不如正视;与其物质,不如深入思考。领略思考的魅力,感悟“死亡”的哲理,《为什么会有死亡》一书之中引爆着孩子们思想的火花。不可否认,这是一部相当亮具有思想深度的儿童读物内容。一读本套丛书,我们的孩子可以游戈在哲学的汪洋之中。领略思考的魅力,感悟人生的真谛,体会哲学的深度。

让孩子有责任意识——你是一个付责任的人吗?

童年是无忧无虑的,童书一般也就走轻松愉悦的路线。思考人生、思考社会等重大问题还是留待长大点再考虑吧。但也有例外,比如这套《思考的魅力》丛书。虽然每一本都小小的,薄薄的,但思考的问题确实很有深度,比如我手上这本——《你是一个负责人的人吗》。 我们中的某些大人也是不负责任的,小孩子虽小,但也要有责任的意识。犯了错误就要承担后果,也就是责任。虽然可能会因为你小,而逃脱惩罚,但你的家长,监护人却要代你承担责任,或者道歉,或者赔钱。如我所料,大话题,只能小角度引入,深入浅出是最好的。这书就从一个孩子很熟悉的例子开始,一个小朋友打破了教室的玻璃,破坏了公物自然要赔偿。孩子气的地方在于,文中的“我”于是认为责任是一个不好的词。什么是负责人呢?承担责任就是为行为负责。 一个小孩子走路摔倒了,哭起来。我们一些大人会这样安慰孩子,跑过去,把孩子扶起来,然后用脚踩地,然后说:“地,都怪你,把我家孩子的弄得摔跤了,你不好。我打你,我踩你。”孩子可能就破涕为笑了。这种教育方法行不行呢?当然是不行的。因为本来是孩子自己不小心,现在责任跑到地哪里去了。这本书说得好,只有人才可以负责。孩子摔着了,让孩子自己爬起来,让孩子小心,走慢点,不就行了?责怪地,孩子会检讨走路的方法么? 这本书探讨了好心办坏事,更有思辨色彩。不光是好心就可以 了,还要考虑自己行为带来的后果,好心不一定能办成好事,由于疏忽也会造成重大的失误,造成不良后果。这些都要承担责任。书上的配图很好,让孩子更容易理解。 我们常常会在判断一个孩子的错误严重程度的时候,会考虑孩子是不是故意的。孩子在犯了错误的时候,也会说:“我不是故意的。”我们常常在孩子不是故意的就减轻了对孩子错误的惩罚。有的孩子明明是故意的,也会借口说是不是故意的,是不小心的。承担责任是需要勇气的,这个观点应该好理解。这本书开头提到的例子,打碎玻璃的同学是不想承认的。如果没有人看见,你会主动承认吗?这本书告诉孩子,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对他人负责。 让孩子有责任意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应该是个好事情。最起码知道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不是老师、家长的事,也是不错的。


 思考的魅力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