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行星与小卷兽

出版日期:2015-3
ISBN:9787218096093
作者:二十月
页数:100页

作者简介

这本诗集轻盈、繁复,体现着二十月对诗歌艺术的深入探索,它拓宽了汉语写作的思维和疆域,呈现了当代诗歌发展中的新流向,正如著名诗人臧棣的评论:“二十月的诗,呼应着当代诗人对新诗的修辞系统的彻底的变革”、“针对诗歌想象力的自我革新”,他强烈的个人风格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诗人的关注并为诗坛瞩目。

书籍目录

体育课 / 11
致父母 / 12
麻雀的文献 / 13
不可能 / 15
农牧场 / 17
梅里科的橡树林 / 18
日记 / 19
在远处的火车 / 20
荒唐左右 / 21
欧里根·雅克宁 / 22
走廊 / 23
这里 / 24
比如 / 25
薄夜之衣 / 26
奉陪刘良子无恙年华伪作 / 28
罔赋 / 29
双行星与小卷兽 / 31
云的素材 / 33
《中国》 / 35
广播剧 / 36
无所思 / 38
荷塘 / 39
水塔与风箱 / 41
胡桃的假期 / 43
怂恿之喜 / 44
为另一种落日所破 / 46
人物败 / 48
狐狸丘 / 49
为丁楠而作 / 51
湖中的一个下午 / 52
送文竹去长途车站 / 53
旧时歌 / 54
梁允达 / 57
森林公园之歌 / 58
闲谈与幻象 / 59
未夜曲 / 62
凤凰自行车 / 63
深海 / 64
歌 / 66
读雷蒙·阿隆回忆录 / 68
走样 / 69
给菲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 / 71
乌木,乌木 / 72
情歌 / 74
铀夫人 / 76
肖像研究 / 78
对折的琴谱 / 79
歌 / 80
卷云的遗憾 / 82
歌 / 88
歌 / 89
歌 / 90
歌 / 91
歌 / 92
思凡 / 93
歌 / 95
赠小饵 / 97
扁鹊的遗嘱 / 98

内容概要

二十月,原名吴淼,1976年7月生,现居北京。微信公众号“利维坦”的创立者和管理者。


 双行星与小卷兽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用怪石抵抗你风格的奇遇——读二十月诗集《双行星与小卷兽》从西宁飞往北京的途中,在八千米高空一位老机长指着斜下方的一条河问我能不能估算出这条河的宽度,相信很多人听了这个问题一定会茫然没有任何头绪。现在想来十分惭愧,我当时并不知道怎么估算还骄傲的认为估算出来也没有什么意义,当我后来看了一些天体测量方面的书籍再回忆起同事的解答公式就一下贯通了,当然这绝不仅仅是知道如何估算的问题,它的意义远大于此。我开始关注星体方面的知识,这时候意义显得不再那么重要,虽然它能部分缓解漫长飞行途中的乏味。从巴黎回上海的航程经常在清晨的时候正好经过乌兰巴托,有一次正好是农历的月底,月亮、金星和木星在东方先于太阳升起,组成一个靓丽的小三角形,我以为这是夜晚天空中最明亮的三角形,因为它们中任何一个天体的亮度都远大于天狼星的亮度,当然由于行星和卫星的运动,这样的三角形并不稳定,所以没有什么动人的传说如夏季大三角和冬季大三角那样引起人们的遐思。但这里我要说的并不是它们,而是被在那个时刻正好被它们光芒遮蔽的巨蟹座,作为黄道十二星座里最暗淡的星座,巨蟹座主要由柳宿和鬼宿里的恒星构成。柳宿是传说中掌管厨房的星宿,我们不妨来看一首由巨蟹座诗人二十月写出的《神厨谱》:试着想,能咬碎天狼星的地猿始祖举起石头和死火的能人在研磨坚果时不屑于省电大户是谁摸着后槽牙爬云上树才发现月亮蜷缩得像一只被捕获的穿山甲食客们纷纷说,它可以震慑人心但你说的光明究竟是什么意思试着想,其实是作者带着读者在想象,展现的是作者自身的想象力。地猿始祖带来的感觉是仿佛回到了远古的神话传说时代,天狼星变成它口中咬碎的东西,这种带有原始力量的形象能不震撼人心吗?而磨研坚果、摸着后槽牙更是丰富了地猿始祖这一形象,读起来更生动,按照进化论,这就是人类的原始形象。月亮蜷缩给人的感觉是缩得越小越明亮,就像有一个遥远巨大的凸透镜,把光聚得越紧光点就越小。不论对于写作者还是平常大众,日月星辰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诗人二十月就把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命名为《双行星与小卷兽》,虽然它是出自埃舍尔的两幅版画。双行星的概念来自恒星的双星,对我们来说最著名双星就是开阳,光学双星,据说古代的军队用它来测试视力,鉴于物理双星的相互旋转,有人认为其实地球和月亮就可以视为一对双行星。当然肉眼分开光学双星在古代是处于没有电灯的背景下完成的,事实上电灯把城市照个通明也不过是一百多年来的事情,正是由于这样,在城市里我们几乎看不到星星,如果想看布满繁星的天空就得要么去农村,要么去天文台。弗罗斯特在一首诗中就写道:我停下来是想说你们真幸运,在家门口便可欣赏那美丽的星星。而在同一首《有文化的农夫和金星》中他又是这样描述:认为?我知道它不是颗星星。任何无云的夜晚都可对它作出说明。你会看见它只被允许升得那么高,在西天它大概也只能升到半道,然后就悠悠缓缓地被拉回大地。这一段说的应该就是金星的特点,黄昏时晚于太阳落下叫长庚星,清晨早于太阳升起叫启明星,弗罗斯特在农场住了很多年,他太熟悉这些星辰的变幻,对于他来说整个晚上最显眼的不是什么明亮的高楼大厦,也不是建筑工地彻夜长明的神灯,更不是飞机像个快速的火球呼啸而过,唯有孤月星辰才是最和谐的景象。我相信说喜欢回归自然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要在乡间长期生活就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加里•斯奈德年轻的时候加入一个荒野协会,他喜欢原始的文明,他在书中描述一个土著被采访时被问到什么是尊严,土著的答案是在家里。当然这个家的意思需要稍微宽泛地理解,意思就是要守着自己的文明,斯奈德虽说是为了自身修行才去体验荒野文明,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也是在对抗城市化的文明,他显然同意弗罗斯特的观点,反对诗歌中描绘出的现象:以太阳在白天普照大地的方式用一团像人造太阳的巨大电光把黑沉沉的漫漫长夜全部照亮。的确,城市生活会错过天空中发生的很多事情。我相信如果人类伊始就有了电,天文学不会像现在这么丰富多彩也不会有那么多美丽的传说。电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不管诗人们如何反对人造太阳,对于大自然来说,落日就是白天和黑夜的分界点,但城市文明逐渐淡化了这个分界,使得很多人在夜晚彻夜不眠,生活、游戏、工作。如果你驾驶飞机穿过欧洲会发现夜晚城市的亮度几乎正比于此地经济发展的程度。和弗罗斯特不同,二十月生活在大城市里,认可城市文明,在白天黑夜模糊化了的时空里,他依旧敏锐地捕捉到落日这一形象。前天,两个人在波浪中递减胜过洗劫。他们中的一个发现,卷边的衣领已有数次为对方拉回巨大的落日。——《薄夜之衣》波浪是不停在动的一种现象,也不是巨浪,而且距离波心越远振动幅度越小,所以有递减的特点,而且你扰动水波,一直盯着看它不停扩散,越来越弱,突然就不动了。这显然是一首爱情相关的作品,爱情的特点就是像河水一样缓缓流动,在河床上留下冲刷的痕迹,自己往往不能够看得清楚,一旦看到痕迹就说明有了大的变化。卷边的衣领和波浪在形象上又形成一种呼应,卷边衣领的力能数次拉回巨大的落日,这里面由于强烈的对比而形成强大的张力,而这种“纠缠”看上去又仿佛是良性的:这就是两个人的海棠,感激一回,就诞生一次。但是这样的成长是冒险的,最终的结果依旧不过是:烹煮和生机必居其一就像力量和爱纠缠定然萌生的去意——《神厨谱》落日在诗里扣着题目里的薄夜,巨大的落日像是强烈的去意,但在爱情中离去的感觉又是十分复杂的情绪,这种纠结同时又有一点伤感的美,有点像弗罗斯特所描述的:如此遥看那晚霞中惟一的光芒你也许会以为那是西坠的太阳,是太阳没按它正常的方式下落,而是悬在西边天际慢慢地收缩,缩得那么微小,仿佛已经消隐,但实际上却在那儿注视夜晚来临——就像某个死者被允许逗留人间,有足够的时间看他是否被怀念。在这一段诗里,太阳的沉落仿佛被变慢了,我们以落日作为时间的参考点,时间就像来了一次慢动作的回放,事实上时间的概念正如二十月在另一首诗《利维坦的客户》里所说:时间是虚构,是发明。时间表达的是一个事件的发生次序,不是一种主观的感觉,如果我们以落日这种现象作为时间的尺度,就很难解释为什么晚上十二点从上海出发飞行十二小时后抵达巴黎,巴黎的天还没有亮,感觉上仅仅过了六小时。但正是这种看似的错觉饱含着很多诗意,可以通过想象和回忆达到时间的绵延。现在是十点三十八分,我想起一些故事和人。你果然在里面——《歌》这就造成一种“你也在”的错觉,事实上二十月的诗表现出他并不是沉湎于时间绵延的诗人,而是一个对时间消逝极度敏感的诗人,在这首《歌》中开门见山就说又一个落日破灭,类似于孔子的“逝者如斯夫”的语气。他没有一种时不我待的急迫感,也没有对春尽人老的恐惧,他甚至对时间进行了反讽式的戏谑,因为时间是虚构的,但他给时间设定了肉身,不过是荒唐的肉身,时间又甩开了肉身,他这样不停地在自我互博中消解了宏大主题的庄严感。多么慷慨——这时间的蛮腰,扭开了荒唐的肉身,在那儿——《云的素材》像有时候我们也渴望迷惑十分钟,而太阳正从你的身后赶往纵深处——《旧时歌》真是我们一个愣神,时光就已远去。如果你不小心沉浸在二十月的诗中并就此认为二十月是一个喜欢哲思的诗人,或者是一个喜欢浪漫幻想的诗人,这真是一个大误会,因为二十月是一位极度生活化的诗人,只不过他将日常事物行为表达的极不平常,这时候巨蟹座里鬼宿的部分就展现出它的影响力。一般情况下鬼给人的印象是难以捉摸,无影无踪,二十月在一本薄薄的诗集里表现出自己对诗歌风格的不懈追求,从而练就鬼斧神工的技艺,用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化日常为神奇。这种变化需要特别注意表达的准确,做得太刁钻,太过跳跃就适得其反,《红楼梦》三十七回里薛宝钗就说过“诗固然怕说熟话,更不可过于求生”的话,而这一回的回目正是“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而海棠这个形象恰好在二十月的作品中多处出现,而且是极重要的诗眼,红楼梦是一部和女子大大相关的作品,前面也引过诗句“这就是两个人的海棠”,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巧合。语言表达的妙处之一就在于怎么把简单的事情说得神奇,不妨来看《旧时歌》中的一段。醒来时的高压仙境。同温层有飞机经过,上帝就挤出几颗雨流星大概意思是问好,悄悄蒸发的大海藏着骄傲,直到周围暗下来,我们才发现河流出自剪刀冲着高处,它拟定了自己的人生,保留了那些因世界而隆起的部分诗歌肯定是关于形式的艺术,作者在部分作品中严格控制每一行诗句的字数,有的写成类似于古代排律的样子,这首他不惜将“飞机”分开放在两行来保持形式的严格,这对于一名成熟的诗人来说是一种态度的表现。这段诗说的事情其实特别简单,就是在同温层的飞机里看到几颗流星或者几滴雨或者二者兼有,这是海水蒸发到天空后在空气饱和的情况下落下来,形成河流分叉,从高处流下来绕过了山。说起来像是地理课上的一次知识普及,这诗的好处在于作者赋予山川河流天空主动的情感,先是挤出几颗流星来问好飞机,这十分类似飞机之间的招呼,相对飞行的飞机有时候会打开机翼灯和对面的飞机打招呼,也同时有提醒的作用,虽然没有一句话,虽然是人为地打开灯,但这不是像极了两个没有生命的机器人之间的问好吗?然后就是大海藏着骄傲,大海广阔无边当然有值得骄傲的地方,地球上百分之七十都是由水来覆盖,因此二十月也曾在诗中把地球比成水球。而河流能拟定自己的人生,保留了冲刷剩下的山脉,像是河流的分形是自己主动选择的。这样一些就把看似毫无生气的大自然写活了。如果说这个例子还有些因宏大而显得抽象的话,那么下面这首就十分接近生活了。你的身影透过玻璃,留下了弯曲的印记。——《走廊》这里面包含了两层意思,一个是你弯曲身子所以玻璃里的影子自然就是弯曲的,另一个就是经过玻璃的折射作用后印记就弯曲了。而且对于二十月来说第二层意思是保证他修辞准确度的一个重要手段,他是个了解多方面知识的人,绝不是书斋里的书呆子,躲在角落里背诵古老的楚辞。比如说原子价是元素的一种重要性质,这种性质只有跟其他元素相化合时才表现出来,这也是达成各元素形成稳定结构的一种能力,而放射性同样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学现象,由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地发出射线,衰变直到形成稳定的元素而停止放射,这种放射性某种程度上像一个人的年轻时候,不稳定,能量比较足,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同时受到经历的洗练后逐渐变得稳定,而经历的洗练势必会在时间的打磨过程中和诸种外元素界构成千丝万缕的联系,二十月就在一首诗中写道:这年轻的乡愁都是放射的全由着你们本身的原子价——《铀夫人》他还在一首写侏儒的作品中有“刮骨示高”的句子,这是一种极具现实意义的写法,在一种看似符合美学原理的背后,我们读到了一种残忍的变态追求。庄子曾写过“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最近读到一种新的理解方法,就是以他齐物的态度,他不会觉得“小知”不如“大知”,实际上“及”在这里和“汲”的意思是一样的,所以庄子表达的是“小知”生物有它自己的生命有自己的世界,它不必希冀获得“大知”生物的世界,就像我们多少年来非要长生不老,所以构造出神仙的世界以图升天,但即使我们想像乌龟一样活几百年也是徒劳无功,庄子的理念是达到自由,如二十月在一首诗作《歌》中的首句:我乘着风,在一个水球上慢走。即便回到纯粹的语言层面,二十月作品中妙手偶得的诗句也十分多,在《奉陪刘良子无恙年华伪作》中,“你睡去,你病句”足见语言的锤炼之功,这看上去是一个病句,但是扣着题目,这句像是病态昏沉中的一句梦话,荷尔德林后期的作品几乎都是在精神不正常的情况下写出,这六个字在多种结构下都形成完美的耦合从而像一台精密仪器在运行。而来自《走样》中的“可以拆桥的人正在拆着天窗”能看出卞之琳的影响,但是现代感很强,多了戏谑和荒诞的部分。下面两段诗则可以看出二十月对意象和音节很强的处理能力。在疯狂的世界里寻找葫芦僧在鸟笼的铁肋中套用这笼统在别支的小国,认领技术控从我的血中分离出饮马水河——《赠小饵》烟很多,熏着空中的紫葡萄我下山饮酒,睡如你的瀚海——《歌》葫芦僧和红楼梦里的故事相关,这个世界从来就如此疯狂,物欲权力的争斗一直充斥其间,而鸟笼的铁肋不正是对人类的束缚吗,笼统又和葫芦僧呼应,难道就没有一个理想国吗?所以也许在别支的小国有更好的处理方式,但在“我”这里其实早就是泾渭分明的。难得的是这一段读起来铿锵有力,节奏很快,更渲染了这种混乱。作为一种常识,紫葡萄上感觉总是蒙着一层白雾,山里则烟气弥漫如同仙境,烟很多也可能指的是一个烟民的习惯,葡萄和酒是比较容易联系在一起的,我饮酒,沉睡如瀚海,这种意象之间自然地连接和转化是十分重要的,二十月一定不是那种经常一气呵成写完作品的诗人,因为诗中随处可见的精妙必然是对语言锤炼和对日常提炼的结果。我们再最后看一首完整的作品《送文竹去长途车站》:可爱的人儿,你泪珠上有一个赌场,里面的君王睡在白日中。我手伸向你匆忙的腰围刚好正要避开眼帘下的巍峨宫殿我挥手,并非一枚别在大地上的客机我听到遥远发动机无故的欢喜2005.10.13 白佛长途车站表明这是一次时间比较久的离别,泪珠是对离别的烘托,古人也有“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泪珠上的赌场有点赌气的成分,这就把离别的气氛发展的稍许紧张起来,君王表现送别的人和离开的人之间的关系,“匆忙的腰围”绝对和语言的技艺有关,其实就是离开的拥抱而已,第四句呼应了第二句的君王,古代的皇帝和太子分别被尊称为“陛下”和“殿下”就是因为他们巍峨的龙椅和宫殿,所以臣子不敢抬头去看。而“我”的情绪是不快的,我想成为客机,就连发动机的轰鸣他也认为是无故的欢喜,对比着自己的悲伤。我相信有的读者还在为开头提出估算河流的问题感到有些苦恼,但天文、数学在诗人那里一直就不是什么生僻的学问,英国大诗人乔叟在《坎特伯雷故事集》讲了一个故事:美丽的伊沙贝利她把珠宝盛在一个宝匣内,盖子是正方形,由珍贵木料与一条长为十英寸宽为四分之一英寸的黄金条镶嵌而成,每个向伊沙贝利小姐求婚的男青年,都要办到她的保护人修格爵士的要求,就是,他要能确定这个盖子的尺寸,以及这个盖子除了十乘四分之一英寸的黄金小条外,其余全部是一个个尺寸不同的正方形木块,它们连同金条一起拼成正方形的盖面,那么这些正方形的的尺寸究竟如何?应怎么样安排?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让人苦恼的问题,难度绝不会低于史蒂文斯的事故保险理赔,二十月认可史蒂文斯的文学观念,认为写作纯粹是私人的兴趣,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他压根儿就没把自己的诗歌当回事,但是每一个读到他作品的人都遭受了一次风格的奇遇,开头估算河流宽度的问题和《坎特伯雷故事集》里类似完美正方形的问题或许可以部分抵抗来自阅读的失望或者惊喜,即便没有,我也抱着微茫的希望这能帮您打开一扇新世界之门。2014
  •     读二十月的诗马雁二十月的诗有一种奇怪的末世论腔调,事物与事物,或者说貌似真实的存在与另一貌似真实的存在之间,仿佛有着天然的稠密联系。之间不陌生,也不亲昵,在他的客厅(他的客厅是一片广大而无边的荒地或商场)里散落各处。他仿佛是一个建造客厅的人,一个只热中于建造客厅的人,他建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客厅,然后从旧旅行袋里,当他拉开拉链,自然就有事物们仿佛按着某种礼节,有顺序地一个个地蹦出来。蹦是它们所使用的出现方式(没有其他的方式,就是蹦),这样就好像有着节奏的鼓点(它们是听不见的),就好像有了规矩严格的舞步(这是可以看到的,但难以分类或辨别风格),不容许他人妄测。这些规矩不会成文,在作者自己头脑里也经常显得新鲜,比上一次更新鲜。又像对城市街道两旁树木的任性栽植,他在绿化养护工和巡警都消匿的晚上,采取行动。这是夜晚的战斗之一种。最终他将建成一座虚构的城市,或几座,还有必要的丰富的沟渠、荒野,甚至流动的小镇。这是一个国家,但又不仅仅是国家,不是神话,而又适于口口相传。不是世界,因为比世界本身更多一点什么,这多的一点什么,就是他的想象力所成就的。而那个本身似乎可信的类似于国家的范畴,其实也十分可信。于是,这一切就像是谎言,但这个谎言的基础是他任由记忆衍变为幻觉的某种笃信。只缺最后一个毁灭性的自行爆炸,但似乎这个爆炸永远不会发生,它只是毫无疑问地在时间的前方随时发出恐吓和预警。在这个意义上,二十月是个性情温和的恐怖主义者,他的一切不满情绪都先天地具备消解自我的功能。然而,这不是一个阴谋家的所为或所计划的行动,这只是他不得不继续进行的事情。 2009年11月11日
  •     风景与责任——读二十月诗集《双行星与小卷兽》邓宁立多样因素都对二十月诗歌的语言里有着贡献:中文里的布罗茨基,文学论调,对艺术作品和绘画的理解,一种浪漫主义伤感声调的残余。这份单子还可以列得很长,包括建筑,修辞的自我苛求和意识的回顾史,以及在结尾走向纵深和反向提问的需要。但我们在这里要说的不是这些。我们在这里提到的,妄图向自己解释的,是为什么它们的喧亮能够吸引不断重读的努力,或者为什么,这种警句式效果没有斥退——如果它们并没有将读者挡在门外的话——乃至于吓怕我们。与风景无关,尽管这些诗句里描绘得最多的就是风景(当然,一个现代性的,“没有风景的人”——正如没有个性的人一样——变得愈来愈不可能了),这就像是在卡夫卡的作品里提到诉讼代理人,就意味着某种景色的残留一样,在二十月的作品里,景致并不暗含对人类普遍处境的体恤,像是一份诉状将自己装扮成一份风景致悼词,或是一册卷宗把自己伪装成一卷对欧里根雅克宁致意的残云一样,它们试图挑起的,是论战,为此,它妄图求助于精神隐蔽的秩序,求助于偶尔,在时间和描写时间的差别间产生的一点儿慷慨,因为“……大海是穷的”(《薄夜之衣》),又或者“黄昏。这是敌意的离开,/这是事物形式的屈服和消散。”(《梅里科的橡树林》)精神秩序最终只能在风景中找到,其在作者(一个观看者,显而易见,就像画布面前的人)肩膀上强压下来的描述责任使得后者能够大胆地偷梁换柱,用象征,细节或是论辩的胃口取而代之。故而当我们以为自己在观看“事物形式的屈服和消散”的时候,我们看到的不外是象征,隐喻,以及不管是什么在被语言榨干后的那点残余。被拉近了的象征,拥吻的现实及赦免,在画布后面隐约骚动的喉结和躯体,所有这些,距离秩序都有点儿远,距离意识层面上的整洁和平缓更是无法达到的,甚至谈不上靠近。那么,最深刻的渴望——也就是说,摆脱混沌,不确定性和本体,从而得到词汇表达上的节制,而在二十月的世界中那和精神上的节制是一回事——其实是通过恪守形制而达成的,也就是说,在任何情况下,这些诗句都阻止自己流露出一点从现实中逃逸的迹象,哪怕有,也通过回到自身或是一种疑问的语气来对此进行驳斥或舒缓,一如《水塔与风箱》的结尾:为了能够在天黑之前取到舌头的火光,孩儿们净身,渡海,雪中又杀了回来。实际上,真正的离开从来不曾发生,在纸上,在借助修辞摹临这种发生的时候,为了把注意力从最终无可挽回的失败上转移,其投递在形象上的凝聚力独一无二,而且非常专注,当做到最好时,它有可怕的特征,因为被揭露的不仅仅是诗歌这种文学形式本身,甚至还有我们未被诘问的终结,因为我们与这些被摹仿的景物并无二致:燕子从南方飞回,半瞎、带着雾水,像那些静物的起义,纷纷效仿胡桃(《胡桃的假期》)相邻关系不存在在本体和喻体之间,存在与它围绕现实公转和现实对它的自转之间,这里面有着某种偏执,誓意要用失去来让比喻得到它最大的自由。故此二十月的诗歌开头永远像是另一个结尾,真正的结尾,因为那是我们失去的开始,在那里,使隐喻弱化,衰老,死亡的下一行尚未诞生。假使一种风景负有责任,那么为了在它消散之前达成理想,它必须尽快借助语言或是在语言中向另一个维度转化,在二十月的诗歌里,我们常常看到风景具有不止一个维度,可以说它更像建筑,也可以说它像是某种对动力学或是轮廓学的探讨,但真正的情况是,它们有自己立体的恐惧,携带来自现实世界的阴影,拒绝依附于人的意志,并且总在等待恰当的那个时刻进行自己对外形,对理性,对有规律的世界的反扑。文明,可怕的是它自身也许没有什么头脑,而那恰巧是快乐之源,是我们在阅读时某种欲望和快感的源泉。如果说十九世纪的无产者形象“仅仅是个人”,那么这些诗歌里的风景“仅仅是建筑”,意识的建筑,而并非情感的建筑,有人会说。为了避免这一结论,真正的人出入这些诗歌,他们不掩饰自己的文学性,但也远远不算是智者。他站在那里仿佛只是为了让失败变成一种“优生学的怪癖”,对他的结论比对这个围绕着他的世界的结论要容易得多。那么,缺点就来了,真正的伤感只有在作者真正相信自己的修辞——也就是说,在他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在修辞——的时候才能体现,矛盾自此发生,只有在这样一种作品意识不到自己的情感深度和措辞方面的努力的时候,它才有真正的突破,其余的时候它被迫回到它自己之中。修辞很快便会成为一种语气,而这种语气——与人们惯常认为的不一样——能够轻易地延续自己,修复自己,并且在并不完全是轻率或自我原谅的情况下滑向浪漫主义的陈旧口吻,“在雪中崩溃的声音传向他途”(《湖中的一个下午》)。那么我们为什么,假装能够与它们保持距离的同时,又被它们所吸引?仿佛那些朗诵的声音没有抓住我们,而其朗诵者是独自在舞台上?在刺痛和后退中,真正有什么开始转化,由于不是实用主义的,它能存活得更长些。但我不相信这一点,一个写出《不可能》和《体育课》的作者也不可能相信这一点。如果对这种诗歌提到语言,正如在谈到雌蕊时谈到蜜蜂一样,那么就没有意义了,因为确认发生的事情,是一种争斗。从词语层面上来说是辩驳,从躯体动作上来看是停留关系,而从发声器官的层面上来说,则更类似于向着语言度量自己的尝试——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它都有着对外的朝向,渴望与外部相遇,但却被困在内部不断消耗和纠正,并且耽溺于言辞的自我中。我们在注视的可以被归类为景致,也可以被归类为作者头脑里的搏斗。而在最出色,最为人所称道的诗句里,其对修辞的让步,自然是有后果的,哪怕这种后果假装被消化吸收了,但它们的出色里也带有出色的绝望,“烟很多,熏着空中的紫葡萄”这样的诗句里的绝望是令人瞩目的。在《双行星与小卷兽》里的诗歌并不完全是同一个时期写成的,《致父母》和《不可能》中的某种无法掩饰的情感表达,在后面的一些诗歌里已经不复见,对比来说,隐藏了过度情感表达的这些作品更圆熟,对自己的技巧了解得更深入,更老练和不着痕迹,因此也更出类拔萃。在做得最好的时候,语言与意象所产生的共振令人生畏:“一边寻欢,一边缺损,/世界在雾中耸出云的双肩”“嘘,蟋蟀,你是夜震动的戏剧”(《未夜曲》),“我的手杖里藏着枪和地图,/用怪石抵抗你风格的奇遇”(《歌》)。自然,忧虑也会因此产生,因为隐喻的复杂繁练和修辞的需要显然在扩大自己的领地,并且随着作品的成熟,吸收掉越来越多的东西,它们产生的效果愈是优越,其要付出的代价也是愈沉重的,那就是为什么,在后来的一些作品中,能够感到某种随机意象的缺乏。从总体上来说,阅读二十月的诗作可以被视作风格上的一次历险,但不完全如此,只要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还在说“时间偏离它的轨道……”,那么,对风格的感知就不曾真正发生。我们在阅读中真正所做的是给了呼吸一次机会,给了水塔,避雷针,广播剧和钢筋,给了落日和探照灯一次机会,那些被具象占有的,被修辞所刺破,而漏洞则在原地——比针孔大不了多少——等待着我们。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让我给你打五星是《不可能》的哼! #列入抄书计划#
  •     迷人又迷幻,让我在这个低烧的下午兀自跌跌撞撞。
  •     刚刚开始看诗便入迷了 二十月是平易近人地写下他的十年的
  •     可以不打星吧 不算心不静 不算看得不认真 但真的记不住任何一句 都没有某篇某句让我会心一笑或是心弦一动的。诗人自己的呓语 大概太私密的感受和表达吧 木有了解和交集的人真心不懂。我甚至觉得谱成歌词都不是我爱听的那型
  •     名词多过动词和形容词,所以说二十月能办出利维坦这样的公众号。喜欢他的想象力,虽然的确有痕迹重到晦涩的作品。
  •     诗歌不是只停留在过去的东西,推荐二十月这位诗人,很喜欢。他的诗里有过去,也有未来...
  •     辞藻变化形容得太惊奇了 虽然看不懂 但出人意外
  •     躺在床上读诗的感觉甚好
  •     詭譎的絮語。
  •     (我不敢说我看懂了,但是的确很喜欢。)作者用了一种通感和互文混合的修辞手法,所以他的文字表达效率是很高的。特别喜欢《不可能》这首。
  •     出乎意料的牛逼,都不舍得读完
  •     当成科幻小说来读的诗,相当喜欢。
  •     精致的病句
  •     「我的手账里藏着枪和地图,用怪石抵抗你风格的奇遇」
  •     从来鄙视现代诗的我竟然买了本诗集!我肯定是疯了!拿到书我就崩溃了:特别小特别薄从里到外设计的都太没走心!还那么贵!!诗,简直不知所云,恕我愚蠢,我一首都看不懂,什么跟什么?试探了几次后强迫自己一口气读完,为了对得起自己的钱。不管意思是啥的这么读下去,意外的有点诗意。其间我脑海里窜出一句话并始终挥之不去,那就是《围城》里说的:“诗有意义是诗的不幸!”看来是这样……
  •     小书手感贼好。有一种很难得才会引发起的读感。像一个现代的古人的朴执。
  •     被“虚无是几点钟”戳到,还有《水塔与风箱》的末两句,“为了能够在天黑之前取到舌头的火光/孩儿们净身、渡海,雪中又杀了回来”,简直低俗小说。
  •     若无其事地处处设陷,漫不经心得有些杜拉斯的味道。既然看不懂,干脆滑过去,将危险与惊喜统统放弃。
  •     我在游乐园,在天上,还是在另一个宇宙?
  •     我翻了几个睡前的夜晚 都是漫无目的地打开一页 有时候读到很晚 然后草草睡去 梦里竟遇见柯布西耶 他提出住宅是居住的机器 之后就化成齿轮扣着齿轮 的精密诗句 十分迷人
  •     实在不忍心对一个诗人评一星,文字多了就少了韵味和意境
  •     前面乏味。后面好一些
  •     大大大大大写的棒棒棒棒棒
  •     现在是十点三十八分,我想起一些故事和人,你果然在里面。
  •     微信-荒谬-circle is hilarious
  •     这本不适合我
  •     西西弗斯受到神的惩罚,他要把一个女人背上山顶,在山顶和这个女人做爱,之后,女人会自己跑下山去,他要下山重新背女人上山、做爱,如此周而复始。
  •     不太是我的菜吧
  •     没有刻意追求诗歌的押韵,坐成都太古里方所书店台阶上看的
  •     舒服不起来
  •     科学与文学的矛盾(甚至张力)从来只能隐遁诗,不妨从唯名论和唯实论那一步来理解这种写作,概念的实体(科学)化和实体的概念(文学)化意味着什么?一些更加语言学上的尝试也就可以在整个系统中得到理解了。
  •     2016.3-4 我竟然花了30块钱买了一本算上目录扉页才100页的而且根本不知所云的诗集?! 看在这么多人打五星的份上我就不打一星了
  •     值得反复阅读,汉语在不断进化
  •     睡不着
  •     我都不好意思说看过,因为基本看不懂。
  •     美丽的诗歌
  •     文艺与科学一体化
  •     “破歌中的云泛起了月晕,处处是梨花盛开的口吻”简直爱惨了这一句。
  •     not my type. 44 怂恿之喜
  •     潜意识读物
  •     用怪石抵抗你风格的奇遇
  •     堆砌之嫌。天赋还是差了点儿
  •     极品!
  •     水、云、雾、缝补天空、对星星的描述非常诡谲可爱。是谁踩着缝纫机封住天空,世界如何心不在焉又保持完整,以及雪怎么称赞云的可塑性。
  •     装帧精美
  •     好啊。更喜欢前期的。见彼欢乐处,更睹见彼。
  •     相当有腔调的一本,编入集子的诗歌从99年到09年跨度,可以感受到青年时非凡的语感,而十年后诗句与结构的期图更多了游戏与实验性,个人不喜欢。作者对语言本身的研究与表达透露出跨学科的阅读经验,并也以此对生活本身的匮乏进行了补充,不可多得,广东人民对版本比副本出版多几首
  •     有几首一开始读起来很生涩,毕竟在此之前我只是读过些哀伤小情诗。 细读会伴随有“解谜”的欣喜。读诗的乐趣就是这样,虽不能全懂,但当我觉得和诗人的齿轮“卡”上那一刻,能听见一声脆响。
  •     喜欢没有作者介绍 没有前言 也没有后语 的设计。第一本通篇读完的诗集,还是直接看完的,没断~ 喜欢~
  •     挑词经营,但意象浊缠绕多,好像偷摸摸用写诗软件随机生成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