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30
ISBN:9787511338334
作者:杨谨

作者简介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是“好父母”说话技巧训练营手册。从几个月到几岁,让父母学会和不同年龄的孩子“有效对话”,从一个词到一段话,父母说的话让孩子“钻不了空子”“找不了别扭”。
此外,“蹲下来”的好父母心态贯穿全书始终。蹲下来,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关心与理解;是父母关心孩子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它提醒父母适时地要做换位思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先了解孩子在想什么,再解决问题。亲子沟通,就从父母蹲下来的这一刻开始。放下家长权威的架子,和你的孩子做朋友,用爱与尊重作为引导,让你的孩子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当你理解了蹲下来的真正含义,你将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蹲下来,而是能真正尊重孩子,去了解孩子,尊重他们的需要,因为我们的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某个人的附属品,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要想与孩子的沟通有效,那要做到换位思考,这样才能了解孩子,达到有效的沟通。

书籍目录

陶思璇:换一个角度看世界 / 001
自序:蹲下来,从他的角度看他的世界 / 003
■ 第一章 爱的教育,从你蹲下来的这一刻开始 / 001
“抱抱我”对孩子其实很重要 / 00 2
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奖励 / 00 7
“下命令”让孩子很抵触 / 01 0
你说的,孩子真的理解吗 / 01 5
早教不早教 / 02 0
面对面坐下,愉快沟通的第一步 / 025
放下父母权威的架子,和孩子交朋友 / 031
■ 第二章 读懂孩子,才能与孩子快乐共处 / 037
原来,这是孩子的求救信号 / 038
不懂孩子,他才从“天使”沦为“魔鬼” / 044
“叛逆宝宝”也可以成为开心记忆 / 050
“调皮捣蛋”的“好奇宝宝” / 057
天啊,原来小家伙在想这个 / 064
为什么两人岁数一样,行为却有天壤之别 / 070
■ 第三章 像对待大人一样,对待你身边的“小大人” / 075
他不是小孩子,而是微型大人 / 076
没有天才宝贝,只有最好的教育方法 / 082
给孩子选择的机会 / 087
没有一事无成的孩子 / 093
“我的孩子几岁上学合适?” / 098
自理自立,不替代孩子成长 / 103
“孩子,陪妈妈去串门好吗?” / 106
■ 第四章 孩子“不听话”了?其实是你没有看到他的“好” / 111
不听话”,其实是在尝试独立 / 112
“犯别扭”,其实是坚忍、积极的表现 / 118
当他学会了“钻空子” / 123
“说谎”背后的心理独白 / 128
“闯祸宝宝”最可爱 / 134

温柔的“惩罚”,纠正他的不良行为 / 141
奖惩有度,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 / 148
■ 第五章 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父母” / 157
父母的争吵,孩子无法承受之重 / 158
你是孩子眼中的“好父母”吗 / 163
“好父母”会变换不同的角色:家长、老师、最贴心的朋友 / 168
帮孩子完善自己的定位:好孩子、好学生 / 174
“过家家”中蕴含“大学问” / 178
■ 第六章 时刻提醒自己,“蹲下来”教育孩子 / 185
正确的是非观,约束行为的尺子 / 186
不责骂,帮孩子建立自信 / 191
学会担当,让孩子在“犯错”中成长 / 196
摆脱依恋,帮内向的孩子学会交朋友 / 201
不服输的孩子有着最惊人的潜力 / 208
“完美主义”的孩子更需要培养抗挫力 / 215
用完整的句子和孩子说话:培养语言表达力 / 220
日常小提问,问出爱思考的孩子 / 225

结语:许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 / 230

内容概要

杨谨
亲子专家,家庭关系专家,资深国家心理咨询师
CCTV-1综合频道《开学第一课》特邀心理专家;
CCTV-2财经频道《财智少年》特邀亲子专家;
CCTV-14少儿频道《宝贝一家亲》亲子专家;
中国教育电视台1频道《成长不烦恼》特邀心理专家;
BTV-卡酷少儿频道《和自己对话》节目特邀心理专家,中国移动亲子专题特邀讲师;《心理育儿》等亲子杂志专栏作家。家长的专业顾问,孩子的良师益友。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作者杨谨亲子专家,家庭关系专家,资深国家心理咨询师CCTV-1综合频道《开学第一课》特邀心理专家;CCTV-2财经频道《财智少年》特邀亲子专家;CCTV-14少儿频道《宝贝一家亲》亲子专家;中国教育电视台1频道《成长不烦恼》特邀心理专家。   《爸爸去哪儿》首播节目一炮走红,不仅明星爸爸一改常态,观众们更被孩子超萌的天性、前后大逆转的表现给迷住了。   其中林志颖父子(小志和小小志Kimi)更胜一筹。从节目中可以看出:小志是个亲子沟通的高手,让我们不得不为这个“不老神话”再次鼓掌。      困难一:小黄,我不想离开你?   小小志Kimi在交过零食和玩具之后,眼看由被要求必须交出自己最好的朋友“小黄”(布偶)时,不仅伤心地大哭,心痛的泪水夺眶而出。   爸爸的应对:   林志颖:小黄可以带吗?去问问编导叔叔?   林志颖:不可以带,对不对?过几天,我们就可以把小黄带回家。等比赛结束后。   林志颖:我们一起把它放进去,好不好?   专家杨谨老师点评:   孩子要交出最心爱的玩具“小黄”,Kimi伤心的哭了。要知道没有妈妈的陪伴,心爱的玩具就成了孩子们最好的安慰剂,现在连这个心灵安慰剂都要分离啦,可想孩子的心该有多么的心痛和难舍。   此时的父亲用了很好的处理方式:   首先,鼓励孩子与其他人沟通,“你去问问编导叔叔可以带吗?”不仅缓和了孩子的情绪,而且告诉孩子“我说了不算”的事实,避免孩子提出变相的要求。   其次,蹲下来,抱住孩子沟通:看似一蹲一抱的这样简单的动作,表达了父亲完全接纳了孩子的情绪。蹲下来不仅代表了一种姿势,更代表了亲子间平等沟通的心态,当父亲与孩子目光平视时,表达的是平等的态度。   第三,给孩子明确答复,同时给出解决方案。“不可以带哦!”“等比赛结束后,我们再带小黄回家!”   第四,陪孩子完成整个过程,也是对孩子情绪的一种安抚:“我们一起把它放进去吧!”   通过缓和接纳情绪、表明立场、给予解决办法到完成陪伴四个步骤,小小志很快摆脱了对“小黄”的依恋,在节目过程中甚至没过多提及小黄,因为孩子的情绪得到了舒解,他也明确知道小黄在哪里,何时再相聚。      困难二:我不喜欢又脏又破的“蜘蛛屋”!   Kimi抽到了最差条件的住所,轻声说“不要这个房!”   爸爸的应对:   林志颖:那你要哪个房间?每个房间都是一样的。   林志颖:那你跟他换换,好不好? (Kimi思考着:要不要换?)   林志颖:“这个好像挺不错的。”“那个有怪叔叔!”“你要和他换吗?”“三号好不好?好像不错哦!”   孩子点头同意。   专家杨谨老师点评:   当孩子出现类似节目中的情况时,许多父母急于让孩子改变选择,但是说尽好话,甚至利诱都不起作用,那么小志的做法不妨一试:   不命令、不责怪、不讲大道理,给孩子选择的机会:“那你要哪个房?” “那你跟他换换,好不好?”提出建议,引导孩子思考有没有其他的可能:“这个好像挺不错的。”“那个有怪叔叔!”“你要和他换吗?”“三号好不好?好像不错哦!”   抓住孩子犹豫的契机,再次引导:三号不错哦!   整个过程并不复杂,给予孩子选择的机会、提出引导性的建议到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孩子就在这样耐心细致的安慰、询问、分析中悄然接纳了自己抽到的结果。      困难三:“死蜘蛛”好好玩,我要玩!   入住后,父子俩发现床上有“死蜘蛛”,该怎么办呢?   爸爸的应对:   林志颖:有个蜘蛛,像个玩具,你要不要玩?   Kimi 玩了一会儿,想起了妈妈。   林志颖:再次蹲下身去,抱住孩子:“你找妈咪做什么?妈咪没有来,我们今天先在这里好不好?你陪爸爸好不好?来,爸爸抱!”   专家杨谨老师点评:   经过前面一系列活动,小志爸爸已经估计到孩子来到屋里,会产生害怕的情绪,因此他一进房间就把“蜘蛛”说成“玩具”,询问孩子你要不要玩,并把它放在地上,告诉孩子怎么玩,很好的分散了孩子对于“破屋子”的注意力,给孩子慢慢熟悉环境的时间。   在孩子想起妈妈的时候,轻轻把孩子抱过来,一连个问句,没有烦躁、没有拒绝、没有压制,给足孩子尊重、关心和接纳。   因此,在孩子烦恼的时候,不能只想着:你又怎么啦?而是要“蹲下来、抱住他、问问感受、并想想办法。”   专家杨谨老师点评:   蹲下来沟通,是小志爸爸“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法宝。   正如《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中所主张的观点:父母蹲下来,注视着孩子的目光,温和地与孩子说话,不但拉近了物理上的距离,更拉近了与孩子的心理距离。蹲下来,保持和孩子同样的视野,你才能看见他看见的画面,了解到他的感受。蹲下来,不仅仅是种身体的姿势,更是一种谦卑的心态,温柔地陪伴,耐心地对话,让孩子更愿意分享自己内心的感受,听进父母的教诲。      幼小的孩子离开妈妈的呵护,单独和爸爸去从未去过的地方体验生活,即锻炼了孩子们的抗挫能力,又增强了父子间的交流和了解,同时还能让父亲们感受到母亲的不易与辛苦。   最终要的是:明星爸爸各种“靠谱“或者”不靠谱”的表现,让电视机前的爸爸们不得不反思: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到底担任什么角色?—旁观者、领导者、示范者还是朋友?
  •     家有一岁半幼儿,看书时正好有许多困惑,因而看的较慢。想在书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没有失望。这本从名字就吸引了我的书,真真是所有新手父母需要的。看过一些育儿书,关注了一些育儿专家的微博,平时也与身边的新手父母交流育儿经。大多时候,我们学到的都是怎样带孩子,我们做什么可以引导孩子更好的成长。但是很多都是大家的经验积累,坐享其成地引用方法得到较好的结果。可是为什么这样做就好呢?很少有人去思考。忙碌的生活让我们只追求结果,忽视了孩子的内心世界。杨谨老师本身是资深心理咨询师,又是亲子专家,她更多地从心理方面告诉我们为什么这样做。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让我们和孩子的心靠的更近,心近了,你说的话他都愿意听。是的,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照搬照用别人的经验,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这就需要我们多观察孩子,多与孩子进行心灵上的沟通。本书正是从心理方面娓娓道来,教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认识孩子的行为活动,从而了解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及时作出引导。孩子哭了,不抱,让他哭一会,不哭的时候再抱,这样孩子就知道不哭才会抱。这样的观点到处在转,真的好吗?最近开始有许多新闻报道:用哭声免疫法的孩子得了自闭症或者是精神分裂症,再不愿与人交流。作者对这个也有解答,孩子哭了,大多是一种求救信号,可能是饿了,也可能是尿了,或者是衣服穿多了等等原因,不能笼统地用哭声免疫法。宝宝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对以后的语言的表达和认知的沟通都会起到极大铺垫作用。哭声免疫法带出来的孩子可能也会安静,可是孩子的表达会受到很大影响。需求一直得不到满足,慢慢就不再提需求,等于是关闭了与孩子心灵沟通的大门。这是杨谨老师提出的与传统育儿经验相悖的一个观点,也是我特别赞成的。书里也用了许多真人真事来做例子讲解,更通俗易懂地指出问题,分析孩子的不同心理,教我们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果果一岁半,成长中的问题几乎都有提到,最近他爱扔东西,爱撒娇,耍赖皮,看到我抱别的小孩会哭闹着要我抱,有时我也会烦,认为他越来越不听话,但是看了这本书,我开始更多观察他,试着了解他的心理活动,温柔地与他聊天,即使他还不会说话,只能做简单的表达。在我这样做的时候,他会慢慢安静下来。婆婆总说这么小的孩子懂什么,直接给他做就行了。其实孩子什么都懂,我们尊重他,他也会回报我们的期待。有次问果爸,为什么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他说环境影响呗,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我们总是期望孩子带给我们骄傲,我们有没有做到让孩子骄傲呢?感谢杨谨老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我们与孩子相处的方法,分析不同孩子不同心理,让我们有更愉快的亲子生活,培养出独一无二的天使。没有完美的孩子,也没有完美的父母。让我们陪伴孩子,与孩子一起成长吧。
  •     诚如书中序所说,一个长期实际处理亲子问题的心理学家,所得结论绝不同于坐而论道的教育学家。本书作者杨谨,亲子专家,家庭关系专家。中央1套、2套、12、少儿等多家电台亲子节目特邀嘉宾。“实践出真知”,是这本书的第一看点。简而言之,这是一本“治疗”大人与孩子关系的书。书中 “抱抱孩子很重要”、“陪伴孩子是奖励”、“别下命令’”等忠告,都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一般一一罗列。家藏一本,随时翻阅,药到病除。这是看点二。然而这本书只能处理大人和孩子间的问题吗?这当是本书的第三看点。“你说的,孩子真的能理解吗?”一章中,作者建议家长,改变原有的说教方式,用孩子能听懂的话来告诉他们怎么做。然而大人与大人间的交流,又何尝不需要注意说话方式,用别人听得懂、乐意听的话来传达自己的意思呢?“放下父母权威的架子,和孩子交朋友”一章,是建议家长用平等的身份引导孩子。然而大人间的交往,又何尝不希望感受平等、感受尊重呢?《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看似是一本针对大人和孩子的书。然而书中的句句真知,对处理成人间人际关系也大有作用。书中体现出的“换位”、“体谅”、“尊重”等条件,都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如此,读者又为何不选择一本“一举两得”的书呢?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既然如此,亲子间可以相互教育,亲人间可以相互教育,甚至朋友间也可以相互教育。教育既然没有位置的尊卑,那么想要达到教育的目的,率先考虑的就应是教育方式了。想让别人“听话”,首先应做到“话可听”。只有方式正确,才可能达到目的。既然如此,在“人人都能说出经典”的今天,“好好说出经典”是不是更值得研究和推崇呢?其实我们都是孩子,都在被周遭时时刻刻的教育。《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更像是教会我们蹲下来和世界说话,教会我们如何把更好的生活带给周围的人。

精彩短评 (总计12条)

  •     内容不错,但是全书上下看不到一点逻辑性,太乱。
  •     尊重孩子、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世界上没有不好的孩子,倘若孩子有什么问题,那么一定是父母的问题。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     其实和孩子相处,不是简单的蹲下来、保持视野一致等等表面,更多的是能够表达出“我真的理解你”,小朋友在这个方面直觉惊人的准!
  •     看此书目的让那些家长观念转化过来真的很难,定性的自我认知。。。
  •     内容还不错,教育的 理念也不错,但是行文与版式以及思路有很重的教育思想,可能因为我看多了国外和其他流派教育书籍,自己有些不适应。家里有2-5岁宝宝的家长可以参考,确实很多案例都是孩子随时可能发生且会惹怒家长的事情
  •     自从有了孩子,育儿就是一辈子的事,时刻学习着
  •     学着蹲下来教育孩子
  •     还不错。为以后教育娃准备。
  •     值得再读的好书
  •     其实很多事,不是你做不到,而是你不愿做
  •     非常好的一本和孩子沟通的书
  •     面对孩子,记得要蹲的下来~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