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1
ISBN:9787538271973
作者:(唐)惠能
页数:173页

作者简介

《六祖坛经》是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典籍之一,目前广为流传的版本是元代宗宝本。1900年郭煌莫高窟藏经洞打开之后,发现了唐和五代时期经过六祖弟子记录整理的手抄《坛经》卷子。经研究发现:敦煌本《坛经》比宗宝本和其他版本的《坛经》,更能反映出六祖惠能当时的思想、更贴近祖惠能的真传真谛。《六祖坛经——敦煌学读本》由邓文宽先生精心校注,既是“敦煌学”的研究著作,又是了解佛教文化的通俗读物。

书籍目录

惠能傅
敦煌本《六祖坛经》校注
敦煌本《六祖坛经》的整理与研究
——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演讲
后记
新版后记

前言

  在中国文化典籍中,对后世能够产生既深且久之影响者,《六祖坛经》恐怕是少有的一种。遣部佛教著作自唐时问世,至今已历时一千二百余年。千余年间,屡经增删,今日已有二十多种版本。其中以敦煌石室所出的几种钞本时间最早,也最贴近六祖惠能的禅法思想,从而更受各界人士的看重。我现在所做的这个校注本,就是以敦煌本为据进行的。  敦煌石室所出《坛经》钞本现知有五种:(一)斯5475号,现藏伦敦英国图书馆。这个本子首尾完整,但中间脱掉三整行;字迹拙朴,说明钞写者文化素养不高。(二)北京图书馆藏冈字四十八号(胶卷号80Q4)。此本首残尾未钞完,约存完本文字的三分之一。字迹不算工整,却娴熟。(三)旅顺关东厅博物馆旧藏本。原有四十五叶,今日仅见首尾照片各一帧,原件下落不明。据末页尾题,知此本钞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公元九五九年),也是现存五种钞本中唯一有明确纪年者。(四)甘肃省敦煌市博物馆藏077号。首尾完整,字迹清楚娟秀,是钞得最好的一个本子,本书就是以这个钞本为底本进行校注的。(五)北京图书馆藏有字七十九号,仅存四行半文字。以上五种钞本,只有两种北图本是卷子本,其余三种均是册子本,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末五代私用小册子普遍流行的特征(参阅日本藤枝晃《汉字的文化史》中译本,知识出版社,1991年出版,页九六至九七)。

内容概要

邓文宽,山西稷山县人,1949年生,1972-1975年及1979-1982年两度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82年以业在国家文物中国文物研究所荛,现任研究员。主要研究敦煌吐鲁番出土文献和隋唐五代史。学术著作有《敦煌天文历法文献辑校》《敦煌吐鲁番出土历日》《敦煌吐鲁番学耕耘录》《大梵寺佛音--敦煌莫高窟<坛经>读本》《敦煌本禅籍录校》等,发表学术论文九十余篇。

章节摘录

  2.图片(敦博本077号《坛经》首页)。这是甘肃省敦煌市博物馆藏的“077”号《坛经》,也是一个册子本。关于这件东西,我想把有关的背景给大家作点介绍。1930年,敦煌有一位名士叫任子宜,他在敦煌当地得到了这么一个册子本的《六祖坛经》。一直到40年代,都在他本人手裹保存着。当时敦煌文献大部分都已经流散到国外,剩下的运到北平图书馆,当然,敦煌当地人的手裹也有少量的收藏,一般是密不示人的。1943年,北京大学著名的中外交通史专家向达(字觉明)先生到敦煌访问,任子宜先生让他看了这个本子,于是向达先生坐在那裹从头到尾钞了一遍,因而他就带回来一个《六祖坛经》的重钞本。后来,他把自己钞来的这个本子借给另外一位先生。那位先生想从他手裹借读,然而借读以后就没还给他,搞得向先生很不高兴。1944年,向先生有机会再到敦煌,他又从头到尾钞了第二遍。向先生第一次重钞本和第二次重钞本的底稿现存于他儿子向燕生教授的手裹。刚纔让大家看的台湾潘重规先生整理的那个蓝皮本子后面的影印件用的就是向先生的钞本。从1944年以后,原件到底去了哪裹,谁也不知道。1983年8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在兰州开成立大会,会后组织专家到敦煌参观。我们敦煌学界的老前辈、原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周绍良先生也去参观了。   ……

图书封面


 六祖坛经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现在我们要超越思维(mind)。我已说过,思维只是个神话;而我们却总是常常活在思维层面,因此才有这么多问题出现。它们都是来自思维的。假如你己超越思维,就不会有问题要问,因为你己到达那境界。你就是不在那境界才会发问。你总是到达那境界一段短暂时间,就再掉下来。因此,我要告诉你怎去停留在那境界久一点。我没有那问题。我时常都超越思维。对你们来说,我要找个方法让你们维持着超越思维的状态。我时常告诉人们的,且效果极佳的方法是:无时无刻,正在入静与否也好,起立也好──去看看你的思维正在想什么。你是己得到自觉的灵。你必須先达到「连接」的状态。若你不是「有连接的」, 你就是做不成这功课。但若你看着思维正在想什么,静观着思维,且向思维发问:「呀!你想要什么啊?」 「你想思考什么啊?」 你会很惊讶,看着看着便会突然到达一点,变成无思虑。因此,要时刻静观着思维,它在做什么?它在想什么?思维自会停止思想。因为它不能回答,不能向一个己得自觉的灵回答。不过,你得先要超越思维。你要把自己与思维分开。你向思维发问:「思维先生,你在想要什么呢?」 「你在哪?」对着镜子也可以,你不必患自恋狂。当然不会。不过,要做的就是这样发问。......要进入无思虑,最好是看着某物,例如花朵。你的思维会立刻有反应。你就看看它在说什么。「不!我不想听!我不想听!」 只要说:「不,我什么也不想听,只想观看!」就这样,它自会渐渐消失。这原本就是禅宗想修练的功课。                          ——著名的霎哈嘉瑜伽创始人锡 玛塔吉
  •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也。一代宗师惠能也是在这个身世凄厉的磨练下,促成了心志的成熟。众生与佛的差别不是决定于出家与在家,抑或识字与不识字,而在于一心。五祖称惠能:根性大利!能生为根,教习为性行者:行者的本意系指禅院之侍者,今谓一般有志之修行者,不管带发削发,只要留在寺庙帮忙者,便成为行者。傲骨不可无,傲气不可有。学人之通病在于多言二字,言乃动心之果,能鱼未动心前参真如禅,便得见本来面目。——真道在悟不在说。论生死: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生死本是人生正常必经之事,尽管“吾本不愿生”也得“忽然生在世”。“吾本不愿死”,有一天亦会“忽然死期至”的,因此如何“超生了死”以及此生如何有意义的生死,是当今修行者的重点。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历代心法祖师:达摩、神光、僧璨、道信,弘忍、惠能神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神秀诗偈虽佳,但其所表现的境界只在修行的途中,尚未见性。自性原本是无相,而神秀句句有相,有所住,有所妄,所得只是个幻有的现象界,岂不闻凡有所相,皆是虚妄。之道理乎?见性的工夫是要当下即是,思量既不中用,今神秀在四天十三次的趋避冲突中,被“我相,人相”等深浅善恶功过得失心所深系之,尽管下足苦工。故其表现的境界,一再强调“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落于“有”与“执”。众生是未来佛,佛是过去的众生,人人本具最上乘的平等佛性,而菩提自性,本已超脱语言、文字、学术、思想、乃超乎平常第一义谛,人人平等。惠能的偈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天雨虽大,难润无根之草,佛法虽广,难度无缘之人。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人有六贼——眼耳鼻舌身意,一旦摄收了色,声,香,味,触,法便起了种种贪念执着,智慧不得观照,此即修行之最大障碍。八风:称、讥,毁,誉,利,衰,苦,乐自性即是觉,有障乃起之于妄。人当用心如镜,来影即照,去而不留,他人的过错,正是我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最好借镜,我们不该出口诋评,欲置人于死地,或存心憎恶污染己零,反生过错。定,是消极地令一切罪恶不入,慧系以真如去观照事物,令功德圆融无边,两者是体用互成的平常心即是道,最平凡中亦含着天地间的奥意在。能修到于每一起心动念皆不生杂心,不起妄念,那就真达到无念,无相,无往的境界了。外境上不攀缘、不着相叫做坐,悔是预防,忏是治疗为学须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立志不定,终不济事。法身、报身、化身是为三身:法身佛是从自性上说的,报身佛是从智慧上说的,化身佛是从行为上说的。
  •     这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它并没有告诉人们智慧是什么,而是引领着人们走入智慧之门。阅读它,你会看到自己的内心,会了解存在的意义,也会明白生活中许多不可解的道理。其实一切都很简单,只在一个“心”字。

精彩短评 (总计30条)

  •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推荐一读
  •     顿教
  •     穿衣吃饭皆是道
  •     各种版本的坛经这个相对比较朴素深入
  •     句子很清楚。而且是繁体。
  •     见性成佛
  •     原文尚可。后面的附录有狗尾续貂之嫌。
  •     总会因为干活强迫阅读......
  •     说禅
  •     悟禅
  •     据说这个本子比较好……
  •     3年前读《不二》,如今带着不二的情节看六祖,惠能显得更智慧更神秘,神秀哥哥也被染上一层忧郁文青的色彩~
  •     看过
  •     前前後後一個月,斷斷續續看完了它。
  •     推荐这个版本
  •     邓大叔的签名本!
  •     抄完了。
  •     大智慧书
  •     门外学禅。
  •     烦恼即菩提,无情无佛种。
  •     下根下智还是次第渐修吧
  •     有些微妙。
  •     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
  •     但依此心,直了成佛
  •     我看的第一本佛学典籍~~~
  •     王朔写千岁寒的蓝本
  •     六祖真正实现了佛法禅宗在中国的扬名,且很好的融合了中国本土的道家核心思想之一的”为道日损“。无非,无念,无为,无我。
  •     : B946.5/5322-5
  •       忏其前愆,悔其后过。他说,没比坛经说忏悔说得更好了。
  •     小惠能牛哄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