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出版社: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2
ISBN:9785385278619
作者:泰戈尔,列夫托尔斯泰
页数:336页

作者简介

本书讲述了人生不仅仅是活着、爱是种理性、生命的召唤、人生的意义、真正的幸福、人的品质、关于罪恶、论经验、论哲理、论青春、论友谊、论爱情等等。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思想大师谈天才的激情》- 一、人生不仅仅是活着- 「人不会感觉到理性意识的要求,而只会感觉到动物性的自我要求」。也可以说是「一个人若将 理性集中于加强动物性欲望的方面,所得到结果是受到动物性欲望的支配,因而对于人的真正生命就不会考虑到」。这也是繁茂的恶德的杂草会压坏了真正的花草嫩芽。- 人要获得真正的生命,则不可只注视着受到时间、空间速束缚而 生的小部分,而应该把我住 生的全 体。能了 解生的全 体者一定会得到 更多。- 动物性的自我本身是不能舍弃的,也咩有舍弃的必要。这正如人不能舍弃人的生条件,也没有舍弃的必要。可是,人类不能将生存条件视为人生,由于这些生存条件是可利用的,必须要善加利用,但是,却不可将生存条件当作人生目的来考虑。人类所应舍弃的并非动物性自我本身,而是动物性的个人幸福。人类不可将动物性的生存视之为人生,如此才能确立理性与个体的正当关系,也只有这样,人类才能获得也就是人生目的的真正幸福。- 二、爱是种理性- 厌世主义哲学和最普遍的自杀者们会作如下的考察:动物性的自我本身是会存在的,而且具有想生存的欲求,而具有这种欲求的动物性自我绝不会感觉满足。另一方 面,另 一个自我也存在着,这个自我就是理性的自我。理性的自我并无想要生存的欲求,是带着表面上的生存的喜悦而来旁观着动物性自我热求以及否认生命。- 如果我们服从于动物性的自我,那我们就无意义活下去,仅对着不幸前进,结果,遭受更多的不幸。倘若我们能服从于理性的自我,那想要生存的欲求就会自然消除。此时,我们就可了解——将追求个人幸福当作生存的惟一目的之生活是无意义的,也是不可能的,而将生存的目的置于理性意识中却也是无意义的,相信并没有人喜欢这么做。- 人类的动物性欲望已经到达不合理的极限,而当头脑清晰时,理性就会否定一切的动物性欲望。可是,往往动物性的欲望已经扩张得很大,几乎蒙蔽了人的意识,所以,人才会感觉似乎理性否定着天生的一切,就似乎感觉倘若理性所否定的东西能从自己的生命意识中消除,那就不会留下任何东西。- 生命就是服从理性法则的动物性个体的活动。人的动物性个体为了自己的幸福而必须服从的法则就是理性。而爱心,是人类惟一的理性活动动。- 动物性的个体会追求个人的幸福。理性会提醒人类,个人的幸福是无益的,同时,也会告诉人类真正的生命命的惟一道路。而这一条道路中的活动就是「爱」。- 人类的动物性个体总是寻找着幸福,而理性意识会找寻彼此竞争的一切生物的凄惨状态来提醒人类。理性的意识也会告诉人类,人类所能获取的惟一幸福就是如下的状况,这种幸并非腓与他人竞争才可获得的幸福,而且这种幸福也不会终端,又不致使人于中途深感厌恶。在这 种幸福中,人对于死亡就不会产生恐感。- 动物性的个体会痛苦。爱的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缓和这种痛苦。动物性的个体一方面追求着动物性的个人幸福,而另一方面每增加一次呼吸都会更接近最大的不幸与死亡。如此,逐渐压迫而来的死亡的影子,迟早就会毁灭一切的动物性的个人幸福的美梦。爱,这种感情不但会消除死亡的恐惧,且会使一个人为了他人的幸福而努力。- 三、爱心就在此时- 一个人对自己所爱的某对象所做的爱的活动,往往就会妨碍着这个人对其他的人要做爱的活动,因而总是使其他的许多人遭受到不幸。- 此时,就会产生问题,这个问题是:对何种爱采取何种行动才恰当?对何种爱时,就应牺牲了其他人的爱?应对哪一个付予更大的爱心?应对哪一个人付出更大的服务?——是对妻子?还是对子女?或者对朋友?在不损及对妻子、子女、朋友的爱心的状态下而如何对心爱的祖国服务?要为他人服务时?自己个人的幸福究竟牺牲至何种程度才恰当?以上这些问题又应如何妥善解决??要爱他人又为他人做事时,对自己本身必须考虑至何种程度?对自己所说的“爱”的情感从未分析的人,对于上述问题,也许反而感觉可轻易地解决,可是,实际上做了才知不但不易,甚至是几乎无法完全解决的困难问题。- 作为理性的存在的人类,当然必须了解这些状况。人类必须了解任何肉体上的幸福,必定要使他人不幸才能获得。宗教家或科学家也许会说:人人都会满足的黄金时代将要来临。但理性者就会明白——总之,人与人之间必须不断地竞争,而且这才是收到时间、空间条件的束缚的人的生存法则。- 倘若是在追求动物性的利益而互相争夺、互相竞争的世界生活,则人类几乎不可能会爱着特定的人。如果有人认为这是可能的,那这隔热就是不了解人生意义者。即使要爱特定的人,也无法只对单独的特定者。无论任何人都是挨着自己的妻子、子女的同时,也爱着自己的母亲、朋友与国家。爱并非只是一句话,而应是能够是他人幸福的活动,而这种活动并非依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爱的要求并无任何顺序、阶段,应该是同时且平等的出现。比如:现在有位饥饿的老人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对他只有少许的爱心,可是,他却要求我们将本来要给与子女的晚餐送给他,此时,对于不太强烈的爱的要求、与对子女有极强烈的爱的要求,我们必须如何来分配呢?- 古时有位法律学者问耶稣「邻人是谁?」就是这种意思的问题。对他人和对国家之爱应有怎样的比例?对国家和对自己的朋友应该有如何的比例?对自己的妻儿和朋友应有怎样的比例……为了必要之时,能立即为他人服务,这里所提出的问题应当事先就解决妥善。- 这些问题都是爱的要求,而且都有如下的困难之处:能够满足某一个人的要求,却无法满足其他人的要求。比方说,我看到有一位受冻的婴儿,而想为他多穿些衣服,虽然我家中有这种衣服,可是,却考虑着我的子女将来也会需要这种衣服,因此,以这个理由,我吝啬得不将衣服取出给予这个婴儿,倘若我果真如此作为,就可解释成:我是为了自己子女的将来着想,因而无法服从对他人爱的要求。对祖国的爱、对特定职业的爱、对其他人的爱也有同 样的情 况。人会为了将来更重要的爱的要求而往往拒绝了现在很小的爱的要求 。可是,对于为了将来的爱的要求能够达到某种程度来拒绝现在的爱的要求?对于这个问题,纵使想要找出一个结论,我想也是无法办到的。所以,人对于这种问题无法解决斗。这种状态下,人往往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爱的要求。对于这种情况,人并非为了爱,而是为了动物性的自 我才行动的。倘若人为了将来更大的爱的要求而决定控制现在较小的爱的要求,那么这个人就是欺骗自己本身或欺骗他人,简单地说,除了爱着自己之外,并没有爱着任何人。所以并无将来的爱。爱完全是对于现在的活动。现在不表示爱的人,就是没有爱的人。- 不了解人生意义者所说的“爱”就是将自己的动物性幸福的这个条件当作比其他的条件更重视。不了解人生意义者如果说着“我爱着自己的子女、妻子以及朋友”时所表示的只是自己生活中的妻子、朋友的存在能够增加自己的动物性生活的幸福。- (耶稣说:)“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这样,就可以作你们天父的儿子;因为他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你们若单爱那爱你们的人,有什么赏赐呢?就是税吏不也是这样行吗?你们若单请你弟兄的安,比人有什么长处呢?就是外邦人不也是这样行吗?所以你们要完全,象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马太福音5:43~48)- 四、爱就是关怀- 我们经常会去爱着对我们关心极且具有爱的人,这种爱并非爱。应该爱敌人,也要爱厌恶我的人。- 倘若并非舍弃自己的动物性幸福而成立了爱,那么这种爱就是虚伪的爱。在这种虚伪的爱的情况下,人往往为了自己将来更大的利益而甘心将现在容易得到的利益舍弃,可是这种做法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动物性个人幸福,而使某种特定的东西更优先。真正的爱要在成为积极性的感情表露之前,应有一定的状态 在于人体中。爱的根本、爱的基础并非一般人所想的会使理性模糊的冲动情感:而是非常具有理智又很稳定且有着喜悦感的状态,这也是天真的孩童或理性者才会具有的东西。- 六、生命的召唤- 七、生命的永恒- 我迟早是会死亡的,这又有何害怕的呢?我的肉体生存中也发生过各种的变化,且如今尚在变化中。对于过去的这一切,我是不害怕的。依这种情况而言,对于未开始的死亡的变化,我又有何充分的理由害怕呢?- 对人生的严密的理论想法唯有两种。一种是认为生命是从诞生至死亡时在人的肉体中会产生的且眼睛看得到的现象;这当然是极错误的人生观。另一种是理论性的想法,也就是把生命当做自己的体内且眼睛所看不到的生命的意识,这是真正的人生观。- 十、人生的意义- 我们对于自己的生命,不能只把握自己现在对世界的关系,而应使动物性的自己更强力地服从理性,如此,才能产生更大的爱心。也才能够对世界产生新的关系,因此,我们的生命应具有这种活动。我 们自己迟早会看得到肉体生存终有一日会消灭,因此,也得知我们现在对世界所具有的关系并非永久不变的,同时,暗示着我们必须确立新的关系。确立了这种新的关系后,推行生命的活动时,死亡的观念就会消失。对于世界的理性关系应先确立,然后,即扩大爱心,如此就会更了解自己人生的意义。倘若不这么做,又不承认自己生意义,则仍停留于诞生之时对世界所具有的关系,停留于喜欢某些东西而不喜爱另一些东西之“小爱”的人就会有死亡观念始终附于内心。- 可是,了解人生的真正意义的人就不相同。由于这种人明白,对世界的特殊关系,从自己未知的过去至现在已经具有的‘喜爱某些东西而不喜爱另一些东西”的人的特性。而且这种人也明白,‘喜爱某些东西而不喜爱另一些东西”乃是诞生这个世界上时已具有的特性,是生命的本质,而非生命中的偶然的特质,且又是具有生命的活动。因此, 进行着生民的活动,必须把「小爱」改变为更大的「大爱」,才会看清自己的人生。- 这种人也会回顾自己人生上的过去状态,也会检查自己记忆中的一连串意识——自己对世界所具有的关系是不断地恶化 、一切皆服从于理性法则、爱的强度爱的强度与范围不断地增加、肉体的生存越来越衰弱,自己的幸福感却反而越来越大,也就会确认了这些事。- 这种人当眼睛看不到的过去已接受了 自己的生命之后,即,不断地意识到生命的增大,同时,怀着安详以及喜悦的心情,而把自己的生命迁移于眼睛所看不到的未来世。- 对于能了解眼睛所看得到的外面世界的法则的人们而言,就不会相信自己的灭亡。- 十一、人生的真义- 对于死亡的迷信如下,只要我冷静地来考量我们所意识到的生命本质,就会明白与我们有密切关系的兄弟,总是与我们同样地生存下来。可是,过了长久的岁月之后,他们和我的生活方式就不同了。每一位兄弟的生命中,就有他的意识而在他的肉体生存条件下表现出来,可是,现在,他的意识会表现出来的时间和场所也没有了。对我而言,他已经不存在。过去,我的兄弟仍存在时,我当然曾与他们很亲密地来往,可是,如今,他们已不存在。他们究竟在何处?我也不知,也无法知道。心得: 双龙哥- “没有留下任何东西”——在茧中,未变成蝴蝶的蛹看到旁边另一茧内毫无东西而极空虚之时,也许会如此地说着。当然,这是假定这只蛹能说话也能动脑思考的情况下才会这么说着。倘若旁边另一茧内的蛹已经消失,则这只蛹就不会感觉旁边另一茧中的蛹之存在。- 那些死亡之后仍留存着伟大作用力的先人,由于他们都是使动物性的自己服从于理性且专心于心的生活,因而他们的生命就不灭,这是毫无疑问的。- 依理性法则来表达爱心之处才能得到自己人生的真正意义的人,在今世的生活中,就可以看到他逐渐接近生命的新核心所照射出来的光线周围的一些人,这种状况会给他带来生命不会减少也不会灭亡的永远扩大的清晰的信念。- 对于未来世界的生命能够具有信心的人,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的事业,而在这个人生中确立了这个世界不易产生的对世界的新关系。- 十二、理性的意识- 倘若能正当地把握住对人生的真正意义,再从这种立场来检讨生命,就曾对死亡的奇妙迷信何以如此旺盛而深感不可思议。- 在黑暗中,产生了莫名其妙的恐惧,而当头脑冷静地仔细观察时,才知这是幻影,从此之后,人就不再有第二次为了幻影而产生恐惧感。- 人害怕着丧失生命中惟一的东西,这种不安感不但在一个人的理性意识对世界所具有的特殊关系(这个人所知但眼睛所看不到的一个关 系)中会产生,同时在一个人的动物性意识与肉体对世界所具有的关系 (这个人所不知的但眼睛所看得到的两个关系)中, 由于认识了生命的基础,所以,也会产生。人把一切存在的东西根据如下的三种关系来把握 ,也就是(一)一个人的理性意识对世界所具有的关系;(二)一个人的动物性意识对世界所具有的关系;(三)一个人的肉体对世界所具有的关系。一般人并不了解一个人的理性意识对世界所具有的关系才是一个人的生命中惟一的基础,却把“动物性意识以及物质对世界所具有的关系”视为自己的生命基础。所以,当一个人的个体中“一个人的动物性意识以及物质(构成一个人的物质)对世界所具有的过去的关系”开始崩溃时,则缓缓不安地害怕“自己理性意识对世界所具有的特殊关系”是否也随之丧失。- 这种人一定认为自己的存在似乎是从物质的运动中产生的,换句话说,即有如下的想法:“整个物质的运动迁移至动物性的意识阶段,而这种动物性的意识又迁移至理性意识,然后,理性的意识衰弱又退回至动物性的意识,最后,甚至动物性的意识也衰弱,而迁移至自己最初所出现的基础,也就是 迁移至没有生命的物质”。如果依这种人的想法而言,这个这个世上的人生似乎正如波浪,从没有生命的物质产生个体,而从个体又产生理性意识,这也就是波浪的最高定点,到达定点之后,波浪——就是理性的意识与个体——又会回至最初的出发点的低矮处而消灭。- 再仔细深思,你自我本身的意识也一直在改变,不同于过去,经常变化的,且至今已有各种各样的变化。例如,一年前你的意识与现在并不同,若与十年前你的意识相比较,则差异更大,若与你更早的意识相比较,则显示着几乎完全改变了。即以你能记忆的范围而言,你的意识就有不断的变化。既然如此,则你对现在的自我意识又有何值得留恋的?又为何你害怕丧失自我意识而深觉可惜?- 如果你并非害怕丧失动物性的东西,则你是害怕这迭自己世界所具有的特殊理性关系——这也就是你诞生在这个世上时所附着你的身体而来的东西。可是,你自己也明白这种关系并非随着你的诞生才产生的,且与你诞生的动物性部分完全无关地存在着。因此,纵使你的动物性部分死亡,也对这一部分不会发生任何影响。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内容5星。翻译扣2星!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