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停滞?

出版日期:2015-4
ISBN:9787208127697
作者:[美]泰勒•考恩
页数:184页

作者简介

收入增长停滞 生活水平停滞 全球经济停滞 ,这一切的源头为何?
停滞,并不只是一场金融危机,而是一代人的偷懒与不思进取;
停滞,并不只是资源耗尽,而是原生创新与应用创新之间无法连接。
西方最炙手可热的经济学家、“下一个弗里德曼” 泰勒•考恩追索经济困境的根源。
中国最有影响力科技学者 涂子沛跨界导读,停滞难题会否困住中国?
《大停滞?》是美国炙手可热的经济学家乔治梅森大学经济系主任泰勒•考恩的畅销之作。面对金融危机过后出现的经济停滞局面,泰勒•考恩指出,这场危机的根源,不是周期性的经济动荡,而是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科技创新的停滞。
20世纪70年代起,那些富裕了很长时间的国家,发展都已开始放缓,这其实就是科技脚步放缓的迹象。我们坐享一个世纪前的科技硕果,并自以为变得越来越富裕且富有创新的活力,其实并不是。
我们自认为创新能力很强,各类技术产品层出不穷,我们时代备受瞩目引以为傲的巨大的进步——计算机及互联网,的确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但比照20世纪初期高速发展所依靠的电、马达、汽车、火车等等极大推动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大变革性科技创新,计算机和互联网至今没有让所有人受益,更没有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泰勒•考恩追索经济困境的根源,揭开收入增长停滞、生活水平停滞、全球经济停滞的成因。中国最有影响力科技学者涂子沛跨界导读,揭开中国经济与科技背后的独特逻辑。

书籍目录

导读:美国大停滞vs.中国机遇 涂子沛
中文版序言 泰勒•考恩
第一章 美好时光不复返
第二章 半旧不新的经济体
第三章 互联网改变一切吗?
第四章 政府的“低垂的果实”
第五章 为什么我们会有如此巨大的金融危机?
第六章 我们能解决问题吗?

内容概要

作者 泰勒•考恩Tyler Cowen
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目前任教于乔治梅森大学,并主持该校知名智库Mercatus Center。他的博客在全美经济类点阅率的排行榜上高居第二位,超过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的博客。《彭博商业周刊》称他为“美国最炙手可热的经济学家”,也入选英国《经济学人》过去十年“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大停滞》一书即源于其广受欢迎的博客,整理出版后即成为当年畅销之作。因其在此书中对科技与生产力关系的独特思考,使其被誉为“下一个托马斯•弗里德曼”。
导读 涂子沛
卡内基梅隆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和信息科学硕士。现任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被认为中国最好的科技作家。先后担任中国旅美科技协会副主席、中国旅美科技协会匹兹堡分会主席,,并兼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客座研究员。涂子沛致力于研究科技对经济、政治及社会生活的改变,2012年其著作《大数据》在中国社会开大数据之先河,引发了大数据战略、数据治国和开放数据的讨论,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盛赞其“为华文世界开创了一个重要话题”。


 大停滞?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我想简要的介绍一下这本书,可是由于这本书实在是太多单薄,我只能很努力地来拼凑语言——基本就是作者编织了一个叫做“低垂的果实”的箩筐,想到什么就往里装——以前我们美帝资源大大的有果子随便摘,如今不行啦——资源也不行科技也不行教育也不行政府也不行如今这个互联网也不行总之一切都不行啦——其实,说的就是增长率放缓这样一个客观规律。至于怎样才能行呢?作者提出的方案是——善待科学家。o(╯□╰)o以上就是本书正文的全部内容,正文合计170页,但本书的序言却有50页,出版商在努努力多给点钱再拉个人作序,序言基本就能追平正文的数量了。50页的序言加上170页的正文,累计不过77000字,平均一页纸350个字,我从中感受到了出版商深深的诚意——于是,我决定把“世纪文景”拉黑了。为了拉黑你们,我特地写了一篇书评(我也想多写几个字可再写下去你们就可以给我出本书了),也希望你们能够感受到我的诚意。Ps.在书里的第二章,谈到gdp这个问题的时候,作者表现出对国民经济统计的专业知识的缺失,令人震惊,他好像区分不出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Ps2.涂先生的序言,有的数据来的莫名其妙。更加莫名其妙的是对中国的乐观(试举一例——在陈述了特斯拉和美国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多牛逼之后,涂先生掷地有声的判断“在这场汽车革命中,毫无疑问,中国也将获得同样的跨越性优势”,逻辑能力令人叹服)
  •     你是否觉得近十年来我们的生活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你是否觉得科技创新停滞不前、土地却变得寸土寸金?这些表象,都让我们开始担心中国经济是否即将进入停滞时期?近期,财政部长楼继伟在清华的演讲中提到了未来中国有百分之五十的概率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纷纷开始讨论中国经济未来的困局。而本文作为曾给美国经济敲响警钟的经济专著,曾在美国社会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我们通过对于本书的学习理解,能够加深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现状的一些思考。本书的篇幅并不长,非常遵循着方法论的写作思路:提出问题-分析原因-寻找方法。首先作者现实的提出了,美国社会当时令人失望的经济状况,认为美好的时光已经不在了。作者通过图表向大家展示了美国当时人均收入的停滞不前,并从GDP、医疗产业、教育程度三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是GDP,作者认为GDP其实并不能完全的表达出当时的经济现状,因为GDP仅仅是计算我们卖出某样东西的价值,它的价值是否完全转移到了买家手中,我们却不去关心。举个例子,政府去修一条路,他花费了100万美金,但实际是否因为这条路的修建,让当地居民得到了100万的好处,根本无法计算,而且由于基础设施的投入基本上是亏本的。也就是说在政府财政支出中,我们有时把花费也算到了成本当中。即使这样,GDP也不如前几年那么增长迅猛了。接着说一下医疗产业,作者认为医疗产业的红火,是否会带了应有的经济价值,如果抛开伦理单从经济上说,对于老人的过度投资是否值得,更有趣的是,如此大的医疗花费,取得的效果却并不理想,对比平均寿命,美国并不比某些世界上经济落后的国家高多少,因为那些国家的人们,虽然经济开发低,但却有着极高的幸福指数。最后是教育程度,美国近三十年的教育水平甚至可以说是衰退的,在日益提高的教育支出上面,却无法得到教育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是学生是否愿意接受教育的意志,一方面是毕业证书的滥发,所造成的证件的含金量的下降。并且文章也通过事实,告诉我们目前发展最蓬勃的互联网行业,给我们所带来的就业岗位,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而这些方面的状况仅仅是在美国出现了吗?如果将这几点一一带入中国,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我们本身,也同样被这些情况所困扰。是什么造成了所谓的大停滞呢?文章认为是“低垂的果实”的缺失。文章认为低垂的果实包括了闲置的土地、科技成就、聪明但未受教育的孩子。而这些低垂的果实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已基本让我们摘尽了。尤其是科技成就,我们这个时代除了计算机目前还没有出现,类似汽车、飞机、电话、发动机等跨时代的发明。而在十八世纪,这种发明的数量增长是爆炸性的。最后我们能解决这个困境吗?作者提到了有利形式,第一点就是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第二点则是互联网的价值的深度挖掘,最后一点则是教育质量的提高。当然还有一点非常重要:提高科学家的社会地位。作者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唤起社会对于科技创新的激情,最后,让我们直面这些难题吧。整个文章为我们全面剖析了深处大停滞时期的美国经济现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目前中国经济正在处于转型的巨大压力,对于目前政府提出的对于高质量的GDP的追求,正是对于目前中国经济能否进入中高速健康增长的关键所在。所以对于本书的学习能更好的看清我们自己的问题。而本文的作者也特意的为此中文版作序。作者提到自己在写本书的时候,,时时浮现起中国来。他认为中国的增长模式并不是抄袭西方,而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就像作者所说的,希望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可以一起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之势,直面未来。
  •     Cowen焦虑地认为,站在人类最前沿的经济体——每个正在经历“大停滞”。作者极其关注科技在经济中的作用,闲置的土地、产业型科技进步、待提升的人力资本这三个“低垂的果实”已经被消耗殆尽,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科技高原,产业开长性的技术成就几乎没有。作为一个写博客专栏文章的经济学家,Cowen的论述还算有点启发性,但实际上作者的忧虑都是经济发展基本规律的常识,发达国家的边际生产力递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无论是技术进步还是人力资本提升,进步变慢都是正常现象。Cowen在书中体现出的对技术替代劳动的“李嘉图效应”的恐惧实在是有失一个harvard econ phd的水准。另外忍不住吐槽一下出版:世纪文景也开始走中信路线,还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本连十万字都不到的小册子,强行搞了50页涂子沛的导读,正文只有120页,行间距、段间距比长安街还宽,居然还硬壳精装版也是醉了。还炒作得声势浩荡,把Cowen请来中国四处走穴。出版界的浮夸风。。。唉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15年最逗比严肃书~没有之一~
  •     谈不上是本书 就是几篇专栏博客 观点和《从0到1》可以对着看 近些年的成绩都在比特层面 原子层面反而进步迟缓 我到死估计生活上也没什么质的改变 一直是我支持的观点 这方面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 能力越大 责任越大 而中国自以为在腾飞 看看人家怎么定位的吧 让中国去搞定那些低端行业 解放美国的时间和智慧去攻克高大上 /涂子沛的序又说了一遍他的大数据
  •     一直觉得汽车这么多年没本质进步 找见组织啦!
  •     观点简洁明晰,但论述复杂无聊
  •     金融危机真正的问题是全体投资者承担了过高的风险。所有市场的崩塌,源于同样的潜在力量,即过度自信。
  •     20170408:网文合集,好论题,小观点。1)西方停滞,东方增长,此消彼长。美国科技红利1870-1970吃完,下一步在那,不知道?互联网没有颠覆人类生活。2)证据1是1973后人均收入中位数没增长,互联网就业数据。3)背后是创新机制出了问题,药方是提高科学家社会地位。
  •     很多观点值得深思。
  •     这不就是边际效应递减么
  •     本书对于经济发展影响提供了一个特别的角度,引人深入思考,经济的周期波动一直是波动前进的,当今我们对经济发展的宏观指标,看起来是美好的,但贫富差距却越来越大。实际上,某些看起来很美的GDP增长,在分析其实质的组成部分后,就不美好了,属于停滞状态,也不能给予大多数人创造价值。
  •     核心观点:提出老美增长放缓恐才是新常态,过去增长采摘低垂的果实,包括大量土地,教育提高,科技成果,未来高处的果实越来越难摘。 开出药方:鼓励研究,重视科学家。 有意思的小书,提醒我们增长并非理所当然,互联网并非攻无不克。 三颗星,内容实在太少,硬凑一本书,不厚道。
  •     导读太鸡肋了
  •     主要是在用边际回报递减规律说事,不过对增长实质的关注算是当下的空谷足音。真正经济增长到底是什么?财富创造与累积和资源消耗的权衡到底如何?问题超越了经济学范畴……
  •     写得过于肤浅
  •     比特的进步速度让我们误以为等于原子的进步速度,以至于等于财富的增长速度。
  •     抽空把泰勒考恩的这本《大停滞》看完了。总觉得这本书比较坑,只有六篇博文,中文版国内买30,英文原版100多。那么讲了什么呢。三点:老美为什么有今天?(答:土地、科技、孩子)今天遇到什么问题?(答:科技停滞)怎么解决呢?(答:提高科学家地位、宽容、做好准备)。咋说呢,出版这书就是坑爹的吧!!!
  •     全书最值得读的是导读。泰勒的思维不够严谨,说法牵强,例证不够清晰有力,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经济观察员与评论家将多年的观察拼凑在一起,没有形成一个体系,不值得推敲和佐证。很多观点都缩小了概念,看到最后变成诡辩。每一章节后面都有参考资料,这是我看过导读最长(徐子沛在很尽心的把作者的缺陷圆回来),内容最短,观点最牵强的一本书。
  •     揭露现在世界的真相,很轻松的一本书,不够系统。
  •     不值得花钱,读读blog呗
  •     对于经济放缓提出了“低垂的果实“这一新概念 有讲到一些新观点 但是大多浅尝辄止 没有进一步分析 具体的数据支持做得也不是很到位 对于中国来说 人口红利很多时候就是一种机遇
  •     这本书的序比正文写的好,看完涂子沛的这篇序,正文都不用看了
  •     讲的不够透彻,估计也是怕太尖锐了不好卖,值得一读,可以写篇文
  •     书中科技高原对经济影响的核心观点是: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     人类“懒惰畏难的天性”,对于懒惰者来说,在低垂的果实他也会觉得不方便吃到嘴里。拧拧发条吧,骚年!
  •     看序言就够了
  •     这么薄的册子,只能说作者首先表达了一个观点,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其实是本小书,内容简单易读,美国缺乏科技创新进入停滞,金融危机源于全民高估的自信,可没看到作者指出中国的机遇,徐子沛的导读占了相当篇幅,反而是在指出中国机遇互联网经济的机遇。整书没太多新意。
  •     关于物联网的那段很有启发
  •     通俗易懂,本书从科技、人口、医疗、教育等方面阐述“大停滞”的现象了。“低垂的果实”已经所剩不多,后续的发展改如何进行。特别提出了科技上没有进展,互联网的发展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而仅仅是娱乐性。导读部分很有意思,看了作者居然是阿里巴巴的副总裁,阿里也在一直在往互联网经济方向发展,
  •     低垂的果实象征有价值的要素投入,当前的创新大多背离了打通障碍,释放要素的本意,反而垫高交易成本,所以不可能长期成功,只是取巧。
  •     快餐书籍,真佩服作者可以把一句话写成一本书
  •     文中观点并不完全同意,无非是科技进步缓慢,互联网公司就业带动能力差,新发明成果对人类社会贡献小,又拿底特律说事。作者可能有一种独特的世界观,看看无妨,但是以现在小趋势推测大未来不一定对。
  •     绝对被书名欺骗的一本书,原因分析一般也就算了,最后提出的结论方案真的是是醉了
  •     个人觉得非常一般,不推荐
  •     某程度上导读可比正文好看多了,基本上把正文都说完了。 承认停滞现象,中国的弯道超车,低垂的果实… 万物互联这个点其他人都有提及,这个场景一旦实现可能是一场灾难,生活的意义在于不确定性和人类为了将不确定性确定下来的努力。但当一切事物成为数据,就好比作物生长的时候得到了精准控制,叶子变黄就打虫,长不高就多加肥料,出现异常情况立刻摘除重新栽种,任何一个情景都能计算出所有结果出现的概率并对症下药。产量得到控制和提升,变动性降到最低,但同样的情景出现在人类生活里就会让人不寒而栗。最后整个社会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可控的系统,这可是科幻片情节了…… 以上感悟跟书本内容一点关系没有,开开脑洞罢了。
  •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NDA5NDEyMw==&mid=205013262&idx=1&sn=f73055dc9afedf4ed27fd77c7d5ce36f&scene=1&key=1936e2bc22c2ceb53c600fd44d453e43fd0abbf1d67072122ac8ad850d552cc39b378cf84a0db3f31e771daea55b121c&ascene=1&uin=MTk5OTMyNTk0MA%3D%3D&devicetype=webwx&version=70000001&pass_ticket=HWwO4GzDyYH%2FWjEiSuv%2BSREbSF8AIQChK6yPkI6On8BucTU2o6Qs
  •     一本漫谈式的小书,本质上是资源的有限性+科技的天花板=(难看的)存量博弈,或者说是熵增速度的(将)失控,over;作者的哲学水平或意识形态存在欠缺,本书的序言也不敢恭维;
  •     《大停滞》观点另类,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我们全球金融危机,同时也审视我们的互联网科技革命。有一派经济学认为,经济繁荣具有周期性,由内生因素左右,兴衰周而复始。而以考恩为代表的另一派经济学认为,经济的发展受到外生变量影响,尤其是科技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经济必然不断增长难见尽头。不过,他也敏锐指出,从70年代起世界领头羊美国已经陷入科技停滞下的高原地带,经济次贷危机的出现是结果而非原因。同时,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科技并未产生电力革命般爆发式创新效果。并且,人类在若干经济振兴的方案果实中,更擅长采摘低垂的、唾手可及的果实,而剩下难啃的的骨头,而信息科技的突破恰是这根骨头。不过也恰是这点,与我的认知和观念相反,互联网的知识扩散、协同创新、个体辅能、智能进化作用往往被低估,而非高看
  •     读完感觉没什么内容,中心思想就是别被新概念给忽悠了,没有什么革命性的新技术的出现,而互联网所给你的生活带来的改变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多,不苟同。
  •     16书69。小书,7.7万字。考恩认为美国1973年之后就是大停滞了,比如汽车火车飞机电视等改变生存方式的发明都是这之前出现的,还有些数据、表格做支持。涂子沛的导读显然对未来乐观些,毕竟他是阿里巴巴的副总。老美真就大停滞40多年了么?事实是:这40年来,苏联被老美整垮了,日本被老美整怂了,连拉登都被老美整死了。这好比众多黑帮片里老大说:"俺老了,停滞了,以后看你们年轻人的了",这往往是老大要开始清场子的信号了。
  •     其实看前面导读就好了。
  •     不要高估自己
  •     书很薄,其实就是三篇文章+导读。低垂的果实,科技高原,比喻不错。#20150924
  •     5分钟翻过,不推荐!
  •     我儿子给我在KINDLE上买的电子书。。。挺短的,不是太有价值
  •     这是Cowen作品里最差的一本,这家伙的经济学功力这回算是彻底暴露了,对消费和金融的理解都一塌糊涂,我看他还是谈文化更有趣一些。
  •     并没有说透,当今的形式。凑文章,整理成册。但是提及的科技高原、收入停滞等值得留意。
  •     如果非要看,看完涂子沛的导读后就可以了
  •     希望所有书都如此条理清晰,简介就好了。
  •     典型的中信快餐书,样子好看,价格贵,营养一般。其实此书只要在书店看一看徐子沛的导读就可以了。作者的确没有看到“产业互联网”创造的财富,没有看到社会发展快速成长期与成熟期的不同。一个成熟的社会就是一个慢社会。
  •     烂书,烂书,一点儿可取之处都没有。没逻辑,没条理,没见解,没帮助。哎…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