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燕: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出版社:黎光寿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2-12出版)
出版日期:2012-12-1
ISBN:9787547212646
作者:黎光寿
页数:122页

后记

发现最美乡村医生    从2004年10月3日到现在,已经过去八年多了。从最初遇到李春燕的那一次志愿者活动开始,越来越多的人被李春燕所感动,越来越多的人投入了服务农村的事业,越来越多的人对乡村医疗表示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我感到很欣慰。    为什么是志愿者活动?——2004年9月,来自安徽复新学校的志愿者李光对老师到贵州从江县雍里乡大洞小学创办大洞复新学校,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开办乡村大课堂;国庆期间,我和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13名青年朋友一起,到大洞去看望李光对等志愿者,同时要进行有关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社会调查。    这次活动得到了黔东南州政协副主席邵平南先生的支持,中国入寿保险公司黔东南分公司为这次活动提供了一辆汽车。10月3日,我们进行分组调查,我和来自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杜娟、首都经贸大学的刘志洁被分在一组,调查的地点就是大塘村。    到了大塘村,我们要想了解乡村医疗卫生状况的时候,就碰到了李春燕。我们跟着李春燕的脚步,来到了大塘村吴昌军家。从进入家门开始,直到我们把孩子送到医院,尽管孩子活下来的希望非常渺茫,但李春燕一直在尽百分之百的努力,没有放弃抢救。    我们一起把孩子送到县医院,妇产科医师刘玉芝连续抢救了一个多小时,最后刘玉芝告诉吴健智的奶奶,即使治好,也有60%到70%的可能是一个痴呆,吴健智的奶奶决定放弃治疗。出生仅八个小时左右的吴健智在放弃治疗之后不久死亡。    可是更令我震撼的是晚上我们到李春燕家所看到的情景——药架是空的,李春燕家里的柱子上,贴了好几张欠款清单,那些都是群众看病以后交不起药费而欠下来的账单,一共有320多元,后来我们向李春燕打听欠账的情况,她告诉我们当时还有6000多元的药费收不上来。    在我们要离开李春燕家的时候,她打开了她家最后一扇紧闭的房门,我走进去,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个房屋地基已经被山洪冲掉了一个角,李春燕家的楼已经成了危楼,如果再碰上雨季,随时都有垮塌的危险。而李春燕没有钱来维修她家的房子。    整个过程,我都在拍照片,一共拍下了309张照片。中央电视台社会记录栏目用《三百张照片的故事》专门介绍了我们的这次意外遭遇。    从江县的一位医疗行政干部曾经告诉我,吴健智的遭遇是几十万分之一,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极端例子非常非常的少。我想了想,发现如果单纯从吴健智之死的角度来看,只是一例个案,不具备普遍性;但从李春燕的遭遇来看,吴健智的死就成了必然。    李春燕作为一个村里的文化人,本来可以生活得更好,但就因为她选择了做乡村医生,她也和乡亲们一样一—乡亲们没有钱,付不起药费,李春燕也和他们一样的穷,同样没有钱买盐,同样吃不上肉,过年的时候不敢回娘家拜年……距离县城15公里的大塘村尚且如此,这个世界究竟还有多少吴健智……    从李春燕抢救吴健智的故事来看,这个新闻具有了很大的影响力,它让许多人开始思考中国的乡村医生和乡村医疗,让人回顾乡村医疗大普及带来的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破伤风致死率等大幅度下降的政策和时代。    2005年春节,我和贵州省黔东南州民族旅行社的潘宣百、美国加州大学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攻读博士的访问学者戴震一起来到大塘村,来到李春燕家,潘宣百看到李春燕家那破房子的时候,也深受感动,一再跟我说,让我想办法给李春燕找些钱,把她家的房子建起来,否则说不定哪一天就见不到李春燕全家了。    2月份我回到北京以后,正好2004年度的感动中国人物奖刚刚颁发不久,我想:“李春燕的故事已经那么的感动我们了,我手中的照片也属于不可复制的上乘佳作,我应当试试。”于是,我将自己手中掌握的图片,编发了一个图片版的《一生只有八小时》,发到天涯虚拟社区。    尽管至今没有一家媒体采用我发布的照片,但今天看来,这是一个令我自豪的决定。    从2005年2月下旬开始,直到当年5月初,李春燕家的电话成了热线,每天有近40个电话打给李春燕,社会捐款和关注也空前增多。还有一些朋友给我打来电话发来短信,要求为李春燕做一些事情。    凤凰卫视是最早关注李春燕的电视媒体,从《一生只有八小时》在《南风窗》刊登出来之后不久,凤凰卫视的《有报天天读》栏目就用了3分钟的时长介绍了这个故事;2005年3月份,《冷暖人生》记者吴丽梅等两人还亲自跑到大塘村,对李春燕进行了采访,4月19日以《最后的赤脚医生》为题,报道了李春燕的事迹。    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郑宇虹、丁洪亮两位同行2005年7月份到达从江,对李春燕进行了采访,8月4日,在北京录制了李春燕的节目,8月23日,以《乡村女医生》为题报道了李春燕的事迹。2005年底又邀请李春燕到北京做了一期节目。《中国青年报》也对李春燕和大塘村的医疗问题表示了高度的关注。    在媒体的广泛关注下,2006年2月9日,李春燕被评为中央电视台2005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曾因在贵州从事两年支教活动而获得200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徐本禹为她颁奖。    盛名之下,李春燕还是那样容易让人感动。2005年5月1日,当她被评为贵州省劳动模范、捧着鲜花回县城的时候,碰到一个因为贫困不得不准备出院的妊高症妇女,拿出了自己5000元奖金中的3000元,给那位妇女交了住院费,保住了那名妇女的生命。    李春燕最开始获得社会捐款的时候,还一个劲儿地要将捐款退给捐款人,后来捐款和药品捐赠的不断增多,没法退回,她就用这些钱支付村里鳏寡孤独者看病的费用。再后来,李春燕用社会捐助在村里建设一个卫生室,目前这个卫生室已经建成,一共三层,让大塘村有了一个像样和固定的卫生室。    李春燕的故事还影响了许多的青年朋友,从2005年开始至今,整整八年的时间里,来自杭州、上海和北京等地的朋友,陆陆续续为贵州月亮山地区捐建了许多的校舍、图书室和卫生室,一个关注月亮山地区的民间志愿者团队“第九世界公益俱乐部”(网址www.9world.org)就此成立,在2008年援助月亮山地区抗雪凝灾害、2009年援助抗旱、玉树地震救援和重建中都做出了许多的努力。    一些青年朋友他们利用暑假、寒假和长假乃至自己的休假时间,自费到月亮山去做志愿者,做了一些有益于当地社会发展的努力和社会调查。还有一批人,他们虽然去不了农村,但是他们在城市里,正在以各种形式团结起来,捐物捐款捐书,为一线志愿者提供生活保障,在更多的边远贫困地区创办乡村图书馆。    最初接待我们的黔东南州政协副主席邵平南先生,因为经常支持志愿者的活动,为各个贫困乡村运送捐赠物资,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第九世界的运输大队长”。他支持第九世界公益俱乐部的活动长达6年的时间,2011年1月底,因患癌症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低调和实干一直感动着我们,让我们继续为贫困地区的民众幸福努力。    在李春燕获得中央电视台2005年度“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奖之后,2006年3月份,贵州省组织了有李春燕、孟凡斌、村干王世言、村民潘红正和我在内的李春燕报告团,3月16日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做了第一场报告。2006年3月,人民出版社刘彦青编辑邀请我执笔李春燕的传记,当年8月《乡村医生李春燕》第一版出炉。    但正如任何的产品都存在一定缺陷那样,最开始以第一人称来写作的李春燕故事也存在许多不足。随着后来继续与李春燕夫妇接触和了解,尤其是2009年以电视连续剧剧本的方式改编李春燕故事的时候,这种不足感更加强烈。    2009年,李春燕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后来还被选为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在我按照电视剧要求改编李春燕故事的时候,对故事真实性的核实更加严格。因为发现了太多不足,2011年,我将修改中的剧本停下来,准备进一步了解和消化李春燕故事后再继续。    2011年年底,我接到吉林文史出版社副总编王尔立老师的电话,她说希望能够将李春燕的故事重写。不过后来由于时间的安排和报社工作的紧张,这本书的重写工作一直断断续续,终于在2012年的10月底完成。    作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我面对的是一个真实的世界,面向的是一个个真实的人,主人公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我知道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一原则。在我写的李春燕的故事中,可能因为了解不深入而写得不那么生动有趣,但是我已经最大限度地达到了新闻的真实,也就是说,这本书是真实的李春燕生活的记录,是可以核实的一本基层社会基层人物的历史。    由于本人学识所限、经验不足,因而错误在所难免,请读者予以谅解。如果读者朋友有意见或建议,请到我的博客“第九世界”(http://blog.sina.com.cn/m/liguangshou)上给我留言,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给我提意见和建议,我的邮箱是liguangshou@126.com。如果本书有机会再版,将进一步按照大家的意见做一些微调。    这本书在写作的过程中,得到许多人的宽容和理解,也得到过许多人的支持,在此一并感谢,但不一一点名了。在这本书完成后,我又重新开始关于李春燕故事电视剧本的改编工作,也同样希望得到更多朋友的帮助和支持。    黎光寿    2012年10月29日

书籍目录

平凡中的伟大(代序)大医梦想世代医  贵州省尾月亮山  赤脚医生李汉民  父盼子女多学医  化为春燕把巢归  幽兰吐香燕归巢  中考名落孙山外  爱德援助把梦燃毕业回乡做村医  卫校末班第一名  农村最缺好医生信物是个卫生室  用心换来“大笨牛”  一双拖鞋感芳心去看大塘未来家  首听公公革命史  心上人儿本同门留在大塘有价值  到了大塘离不开  承诺建个卫生室好事一般多蹉跎  大塘竹篮小医生  帮人还要先求人  泪流因人喊“医生”人间“天使”有含义  痊愈全靠小金鱼  柳妈命还杀狗谢  临终关怀孟内爸  苦命农人吴老信  五保老人余努咪只赔不赚卫生室  丈夫收回财务权  帮收庄稼帮挑水关键时刻总有爱  生日蛋糕很袖珍  以后再照全家福  挽救生命不含糊梦里有个好娃娃  接生路上有悲剧  三人组成幸福家枕畔落下碎米雪  法院上门贴封条  决心盖栋大房子  汗浇新房过新年  枕畔落下碎米雪卖掉首饰去买药  欠债套牢张老板  两个妇女同天生  面对病人心太软  耕牛卖光卖首饰  卖掉丈夫定情物  融为一体离不开临别之际猛回头  历经磨难苦中苦  屋漏偏又垮地基  困境仨月想肉味  外出打工成选项  临别之际猛回头守护生命八小时  吴家生个小男孩  路上有批志愿者  需要什么都没有  傍晚决定去医院  一路争分又夺秒  取个名字吴健智  尽力挽救一场空推开最后—扇门  紧闭门后有秘密  避无可避勇担当  不再外出去打工八方感动都是爱  雨季之前修好房  首谈人生说冷暖  博爱命名卫生室  实为中国感动己后记  发现最美乡村医生

编辑推荐

弹指间,60年伟大的建设历程中,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壮丽的篇章,涌现出许多可敬可佩的英雄模范。这些人之中,有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有“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有“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有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郑培民……他们是时代的先锋,他们是全国人民的楷模!    黎光寿所著的《李春燕》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丛书之一,真实、完整地记录了李春燕不平凡的一生。这本书是真实的李春燕生活的记录,是可以核实的一本基层社会基层人物的历史。

前言

每个人的心中都多少有一点英雄情结,都向往英雄、景仰英雄。也正因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之际,由中央十一部委联合组织开展的“100位为新中罔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活动中,群众参与投票总数近一亿。这其中的每一张选票,都表达了人们对英雄模范的崇敬之情,寄托着对伟大祖国的美好祝福。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英雄,否则这个民族就不会强大。当国家危难之时,懦弱者选择了逃避、妥协甚至投降,英雄们却挺身而出,用热血捍卫民族的尊严,人民的幸福。在创立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历程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们之中,有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有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而不懈奋斗的优秀共产党员,有在全民族抗战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爱困将士,有英勇杀敌的战斗英雄和革命群众,有积极从事进步活动的著名民主爱国人士和国际友人……,他们是民族的脊梁、祖国的骄傲,是激励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丛书,就像一部星光璀璨的英雄谱,真实、完整地记录了英雄模范人物不平凡的一生,再现了他们非凡的人格魅力和精神世界。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一串串闪光的名字,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犹如群星闪烁,光耀中华。    当今中国正处于伟大变革的时代,迫切需要涌现出一大批勇于承担历史使命、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一切的先进人物。在“双百”人物崇高精神的引领下,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必将英雄辈出。

章节摘录

贵州省尾月亮山    月亮山区是贵州省最边远的地区之一,这里有些人称自己来自“第九世界”,具体的含义就是:月亮山区是贵州省的第三世界,贵州省是中国的第三世界,而中国本身就是第三世界,合起来正好是第九世界。因此,月亮山区历来都是各级政府帮助的重点。    这里风景非常优美,民族风情非常浓郁,“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是黔东南的真实写照,还以其“唐朝发型,宋代服饰,明清建筑,魏晋遗风”般浓郁的民族风情,被誉为“人类疲惫心灵最后的家园”。    从江县地处贵州省东南部,把守着贵州省的南大门。过去还没有通公路的时候,来自广东的客商,沿都柳江逆流而上,经过从江,从此踏上北上贵州、重庆、四川的道路。从成都到广州的32l国道修好以后,许多从四川、重庆去广东、广西的汽车,也是通过从江南行。    因为大部分土地地处月亮山区深处,从江县在贵州省的地位,就和贵州省在中国的地位一样,处于最落后的地位,“省尾”是其在贵州省地位的真实写照,其实现的多项工程,在贵州省都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1964年从江县城通公路,结束了贵州省县城不通公路的历史,2002年从江县光辉乡通公路,标志着贵州省乡乡都通了公路。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是用来形容贵州环境恶劣和经济贫困落后的话,但作为贵州省自然环境欠佳的从江,一点都不为过,甚至当地人告诉你的从江,环境更加艰苦,“九山半水半分田”才更为真实。    这里居住的主要是苗族和侗族,然后才是汉族。当地人介绍,从江的苗族,来自北方,是蚩尤的后代,主要生活在高山上,妇女穿的裙子有一截是白色的,也被称为白裙苗;而这里的侗族,则是从南方来的百越民族之·,主要居住在江边,许多靠打鱼为生;这里的汉族主要是外来民族,其先祖到此地时,多是地主豪强或富商之类的人物,占据了平地,以农耕为主。    李春燕出生在贵州省从江县雍里乡宰略村,这个村地处跨越贵州和广西两个省的月亮山区外围,在贵州省东南部,距从江县城一共有20多公里,老321国道直接从李春燕家房屋后边通往县城。宰略村有200多户,苗族、侗族和汉族杂居。    尽管各民族混合居住的历史已经非常久远了,但各民族之间很少通婚。尽管如此,出身于苗族的奶奶仍然嫁给了汉族的爷爷,身为侗族的母亲又和自认为是汉族的爸爸组成了一个家庭,到了李春燕这一代,别人要问她是什么民族,她都已经不知道怎么回答了,因为都沾了各民族的血统,说是哪个民族都行。    赤脚医生李汉民    60年前,李春燕的奶奶一共生下了八个孩子,由于当时农村缺医少药,不通公路,其他孩子生病了也无法救治,只有爸爸李汉民_人活了下来。    李汉民生于1944年。解放后,宰略村建立了一小学。尽管只是一个初小,只有一至四年级,但李汉民还是作为第一批小学生,在那里度过了1952年至1956年的四年美好时光,1956年至1957年到当时同乐公社(今天的“雍里乡”)所在地大洞村去念五年级,1958年开始在大洞念初中,—直到1961年。    当时正好是国家最困难的时期,许多人吃不饱饭,大家肚子饿了就上山采蘑菇,结果有的蘑菇有毒,宰略村及附近没有医生,也没有药,不少人因此失去生命。这样耳闻目睹的经历让李汉民下定决心发奋学医,做一个医生,拯救所有的病人,这样既可以为别人解除痛苦,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也可以让自己脱离危险。    1961年,宰略村办起了大食堂,李汉民回家担任食堂会计。60年代,毛主席号召“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1965年同乐公社的卫生员陈昌林了解到李汉民是初中生,又有学医的志向,就动员他去学医。    这个学习实际上就是一个短期培训,培训期是三个月。学习结束后,李汉民回到宰略村做了卫生员,和一个从四川南充来的卫生院院长彭医生一起为群众治病。尽管他开始只能治疗感冒发烧之类的小病,还有就是给妇女接生,但比起没有医生的过去,还是解救了许多人的痛苦。    从1965年开始到1970年,李汉民都在宰略村里为群众看病。1970年8月,国家修建湘黔铁路,他随修路民兵一起,到湘黔铁路做了卫生员。1972年春天湘黔铁路通车,李汉民回到了宰略村,先在学校代了两爪月的课。同年5月,被调到同乐公社卫生院。    李汉民做医生时,公社开始搞合作医疗.设有专门的合作医疗小组,有一个专门的保管员,生产大队筹钱,医院负责买药看病。当时看病每人次只收五分钱挂号费,没有群众看不起病的。同乐公社卫生院三个医生除了每个月公社给的20多元工资外,还可以从100多元挂号费中分到30多元钱,比一般干部的工资还高。    1976年的一天,李汉民一共给50个人看病。肖时实在忙不过来,一些病人也主动当起了义工。一些病人在排队等待看病,另一些人为李汉民做饭吃。1978年,从江县组织全县的乡村医生考试,李汉民考了全县第二名,政府后来给他颁发了“执业医师资格证”。    从李春燕有记忆开始,爸爸出诊是最经常的事情.不管是天晴还是下雨、下雪,都要出门去给别人看病。有时候半夜里全家睡得正香的时候,有人来敲门,李汉民撑着雨伞就出诊去了,天快亮的时候才回来。    李汉民经常熬夜不睡觉,人瘦瘦的,妻子心疼他,多次嘱咐他让他好好休息,晚上不要出诊了,可他都说“不行”,“做医生的就得讲道德,随叫随到,救死扶伤”。    1984年,李汉民在同乐乡卫生院当了院长。1993年撤乡并镇,同乐乡被合并到雍里乡,他继续在乡卫生院工作,1997年又担任雍里乡卫生院院长。2003年退休在家。    退休在家的李汉民并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他在家里开了一个诊所,用中两医结合的方法,给周边群众看病。有些群众付不起药费.他也没有拒绝,他看病总是在赔钱。    P2-4


 李春燕: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