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我们逃无可逃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1
ISBN:9787540464264
作者:康慨
页数:248页

作者简介

土家野夫:每一代人的青春都有各自的印记。康慨年纪尚轻,笔力不轻,电光石火间,尽现80后一代的理想与迷茫。
周濂: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我的学生中有一个卡小卡,我会感觉很有趣,并愿意跟他好好聊聊天,交个朋友。
心怀理想的人,常常会对现实感到无奈。最棒的人,多多少少都会有点儿“不正常”。卡小卡时不时这样安慰自己。
有一点幽默、有一点叛逆的他,刚上大学不久,一个师姐突然在BBS上留下一封遗书,然后跳楼自杀了。这件事成了一个无法摆脱的魔咒,长久地纠缠着他的神经。
爱情、友情、学业相继展开,又相继脱轨。生活是条单行道,他却似乎一直在逆众而行。
走进社会之后,他依然迷茫,在坚硬现实中屡屡撞伤,直至来到曾经恋人边远的家乡小城,一段美妙的生活际遇让他慢慢意识到,破解现实迷宫的钥匙不在别处,就在他自己身上……

书籍目录

Chapter 1  青春未名
001
未名湖是个海洋/诗人都藏在海底
Chapter 2 爱情
037
有一种东西/它会在整个夏天的夜晚/像风一样突然袭来/让你猝不及防 /无法安宁/与你形影相随/挥之不去/我不知道那是什么/只能称它为爱情
Chapter 3 迷途
089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遇的人会再相遇。
Chapter 4 别离
111
当我们在恋爱中时,总想尽量隐藏自己的缺点,这并不是由于虚荣的缘故,而是担心所爱的人会苦恼。真的,恋人们都想表现得像个上帝,而这和虚荣无关。
Chapter 5 逃避
139
一个逃避规则的男孩/越过界河去送信/那是诗,或死亡的邀请
Chapter 6 转身
147
一定要走下去。我走不动了。我还要走下去。
Chapter 7 无足鸟
157
我们飞翔得越高,我们在那些不能飞翔的人眼中的形象越是渺小。
Chapter 8 出走
159
有时候一个人偶然到了一个地方,会神秘地感觉到这正是自己栖身之所,是他一直在寻找的家园。
Chapter 9 苏醒
173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Chapter 10 成为你自己
189
那些没能把你杀死的,将会让你变得更强。
Chapter 11 等待
199
为什么不把自己的生活塑造成一件艺术品?
Chapter 12 曙光
211
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有一条仅供自己走的路。它通向何方?走就是了。
后记:人是要被超越的一种东西
221

内容概要

康慨:锡伯人,1985年生,重情义,广结友,嗜自由。
曾在全国物理竞赛中获奖,2003年考入北大元培实验班。上大学时被人称作雅痞,大概是因为此人身上有些莫可名状的邪气。
十年间,从北京到新疆、广西、上海、辽宁、再回到北京——
一路漂泊,一路寻找,理想、迷茫、反抗、成长,
被坚硬的现实接连撞击——
但始终相信生存美学是可能的。
现任博集天卷读行者图书主编。
@康慨:weibo.com/flytowild
邮箱:kangkaipku@163.com


 青春,我们逃无可逃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9条)

  •     大约11月份中旬,就决定要多写写,多看看,多思考思考。当然,这并不与准备高考有什么冲突。上次预告要写《兄弟》,因为预告时心里满满的都是感悟,可到了上周周末,脑袋里即时产生的情绪全都消失不见,根本找不到开始的句子,便搁浅。这也是让我决定现在就写的原因。感觉,稍纵即逝。即便我知道我该把这本书,这个人在了解多一点儿再写会更充实,更有能量。但我等不了,等到了解更多更深刻时,在把这篇文章拿来雕琢吧。(因为我阅历不够,这篇文字出产后可能没自己想象的那么完整,甚至可能乱七八糟。呵呵)——正文开启——《青春,我们逃无可逃》是北大的一位目前已成为“作者”的被退学的学生塑造的,之所以用塑造,是因为它的确很不同。就名字看来,这无外乎是一本扔到书架上就无人问津的校园现实小说。但我认为它不是,我承认这名字看起来没那么多厚度,可能这本书可能本来就没什么厚度。 但它的的确确在我看完的那一刻让我有了些想要成长或者反思的冲动,甚至想要反过头去再斟酌一遍。康慨这个名字,恐怕没几个人听说过,我也不知道,这是我第一次看关于这个作者的文字,或者说,他的人生。它与当初那本《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样,第一版只印了40余本,或许它更多。但它的确不是畅销书。我是在放假之前的那周晚自习请假买书时,在“单向街”看到的这本书,抢了富康的《香蕉哲学》后他拿来消遣的。我看了一眼,觉得还不错,剧情我蛮喜欢,就掏了当时我最后的三十元买了它。期待着能消磨消磨剩下的庞大的自习时间。 事实上,我的这次小小投资,得来的收益,让我措手不及。我没想到,它让我见识到了人,内心那么纠结的一面。好了,介绍到此为止了。——写给残酷现实中尚未放弃理想的你我——这本书的主线是哲学所带来的偏激(在我看来,在作者看来是希望。)给主角造成的灾难,以及对现实中作者本身的历练和给予作者的成长和思想。而体现哲学这一影响最直观的两个方面,就是男主人公卡小卡和女主角旸那有些遗憾的爱情以及卡小卡从科科优秀到被北大退学转折。 在刚开始,那么阳光的两个人,那么契合的两个人,那么笃定能够一直在一起的两个人竟会在最不应该停滞的节点结束了他们的感情。原因,竟是因为福柯所带给卡小卡的消极思想,让他迷失了自我,在书中后现代的“感化”下,变得仇恨,变得敏感,变得脆弱,变得抑郁。(福柯是法国的一名哲学家,患有忧郁症,他的言论受黑格尔,海德格尔,尼采等人影响。)在本书开始,作者便埋下了一个伏笔,而这个伏笔也是作者出版这本书的根由。这个伏笔就是“学姐的自杀”。这个事件是真实的,就发生在当初的北大,而这位学姐,正是笔者最仰慕的同高中毕业生。原来的她阳光,美丽,积极,大方,拥有一切女性该拥有的优点。而在卡小卡初到元培时,这个原本那么美丽的女子,却选择了自杀。在遗书中,学姐展示的都是痛苦,她例了两个条目,左边是死去的理由,右边是活下去的支柱。左边满满的一片,右边却空无一字。而笔者的高明就在于此,在刚开始的第一章,就预示了小说中虚构的卡小卡的最终结局。也让我想要即刻探寻出这位女子自杀的根本原因。 之后,作者把这次内心的恐慌暂时的压抑在了心里,仿佛没有丝毫影响。他仍然开始学习,为了世俗的名利场奔波,为了有一个衣食无忧的未来而奋斗。他在图书馆遇到了旸,并且渐渐递升了感情。他们打得火热。他们一起出游,他们一起回了家。他与舍友朝夕相处,舍友与官二代竞争哈佛失败。他开始对社会不满,他从物理转导了哲学系。他开始接触福柯,开始接触卡夫卡,尼采......他沉迷于其中,忘记了现实,他开始反抗束缚,他拒绝接受知识。 他开始挂科,补考,再挂科。他拒绝面试,漠视规则。他与旸开始有矛盾,他开始任性,觉得自己才是规矩。他觉得一切后现代的都适合于当下。他们分了手,他挂了五科。他继续挂科。他被北大退学。他在宿舍睡了最后一觉,他自杀了。这或许也是当初那位学姐一步步自杀的原因。觉得身边的一切都不再可靠。身边的一切光芒都消失不见。在当下,当我们听到一位又一位大学生,白领,甚至是清北的天之骄子自杀得前赴后继时,我们想得到的,第一,是遗憾,第二,是不理解,是鄙视。放着大好年华不生活,就这样面对死亡。就像古语所言”好死不如赖活着“。就像很多”自以为是“的人总结出来的那样”死去的都是胆小鬼,连面对生的勇气都没有。“我原来也是这样认为的,真的,我没办法理解那些放着美丽生命不要的花儿,直接逃避关于他们一切的言谈。可我现在想说,死去,比活着,更需要勇气。自杀者所带给我们的,不应当仅仅是缅怀,或者几篇微不足道的悼词,更不该是封闭关于他一切的消息。这样,会让生者也失去思考的能力,潜意识的认为,他们是胆小鬼,是自作自受。可是谁知道,他们生前的痛苦有多大,他们面对死亡时的心态究竟如何,是什么让他们,让一个个原本无比热爱生活的色彩的人选择沉睡。他们可能不在乎理解或者唾弃,他们想要的,可能仅仅是安宁,是理想主义。我在这里,对我原来报以无关紧要的态度面对的死者,道歉。好了,我们回过头来看这本书。大体上,卡小卡自我痛苦的原因就是对现实的不满,或者说是理想主义和激进主义。他迫切的想要社会公平,人民远离黑暗。这并非错误。他错的,是他的沉迷,他沉迷在了自己臆想出的世界里。他把现实完全对立了起来,他超脱了现实,或者说,他被现实甩在了后面。他反抗应试教育带给我们机械的规定,反抗种种不平等。他追逐自我的自由。偏激点儿,他的人生里没有别人。他沉浸在无人理解的世界里,他无人声援,他觉得痛苦,在跟女朋友分手后更感孤独。在被退学后,感到愧对父母。每一天都受着煎熬。最终,他选择了逃离。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人是要被超越的一种东西啊——尼采“。可卡小卡失败了,他倒在了超越的路途中,他差的,是反思,是和现实的对比。他的思想是正确的,他的改变是得体的。可他忘记了自己当下的模样,他忘记了从先哲那里获得到的东西是要经过自己消化和加工才能用来”说教“的。我有点儿难以理解卡小卡,因为我对哲学知之甚少。但我仍敬佩作者的辩证,敬佩他十年行走完成的这本书。我得承认,我们受传统文化的迫害已经很深了。这里的传统文化不是指诸多名家经典著作和史书等等。它指的是那些约定俗成,被人们拿来当作信仰的规范。叫做流俗文化。就像”性格决定命运,习惯决定人生。“我觉得这就是狗屁。人的性格真的不可更改么?习惯不可更改么?全都放屁。你习惯于翘课,习惯于挂科,习惯在太阳晒到屁股时开启一天的生活。你内心的自由告诉你,你要好好享受青春的大太阳。可是你未来的自由又告诉你,你为了理想不能如此堕落,要去图书馆预习充电,要去实习适应,要去坚定的尝受苦难,变得勇敢。当你遇到一些人时,比如你的挚友,爱人。在遇到他们时,你习惯于相信,习惯于奋斗,习惯于乐观的看待未来。在遇到糟粕时,你习惯于悲伤,习惯于沉默,习惯于哭泣。习惯于质疑这个社会。由此看来,一个人的习惯,不过是一段时间内的产物。是在某种特定状态下相对固定的生活方式,他能决定什么?什么是性格?在我高考失利时,我忧郁自闭,但现在,我执着的相信未来,我已不害怕暂时的失败。所谓性格,也不过就是人在某种特定生活状态中相对固定的为人之道。性格也会随着人自身的变化而变化,没有永远不变的性格。命运呢?命运不过是人懦弱无能时给自己的辩护,人生不需要命运,人生需要的是不断地超越,勇敢的超越!由此可见,这所谓的流俗文化对我们的迫害之深。还有更多,我会尝试着去辨别。之所以用尝试,因为骨子里认可的东西,太难大刀阔斧的改变。由此,我又想到了高三时曾跟一位同学说的,”书中的不一定是正确的,不要把它当作必须的规范。“那个时候她很喜欢三毛。而我也同样很喜欢,可是觉得有的话不太合适我们认知。所以我告诉了他。我想说的是,我们千万不要想卡小卡一样,迷失在书中。大学,高中最重要的是充实自己,让自己更成熟。而途径是行走,是经历。可我们一没精力,二没财力,三没时间。所以书籍便成为了我们唯一得以直观的客观的看待外面的,未来的,历史的,现在的门户。不可否认的是,有些书籍的的确确写的很好。有些书籍很容易让人沉浸其中。就比如福柯,比如尼采。可当这个时候,一个难题也会随之而来。我们目前所认定的经典,大多取自六十年前,乃至更久。有些是文艺复兴时的,有些是文革时的,有些事古代的。他们与当下相差太多,无论价值观,世界观还是社会环境,都大相径庭。那么我们从书中该获取的是什么?我也不知道。或许那飘渺的精神力量?但是,我觉得,即便是经典,也有偏激。有的作者经历坎坷,有的过度奢靡,有的仇富,有的歧视贫困。但这我们都不知道。我们只能从那简短的百度百科中获取他不到百分之一的生平。所以,请重视自己的获取。在读书或者认知流俗文化时,请选择真正正确的。但我不得不承认这太过困难。甚至无人能够做到。所以,一个真正能够认识自己的人,有多难得!罗曼罗兰有一句我一直奉为座右铭的话”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我把这句话送给大家。
  •     因为很喜欢图书的封面,对这本《青春,我们逃无可逃》产生了兴趣。现在通过同事,借到了这本书,一口气读到了小200页。整体来说,出身北大现又从事图书出版行业的作者,文字功底还是很好的,但是对于故事本身的架构我觉得还是太平实了一点。整本书讲述的无非是青春男孩身上发生的爱情与生活、思想之间的矛盾、纠缠,正应了书名——青春,我们逃无可逃。作者从主人公卡小卡的高三一直写到了他大学毕业后的三年(目前就只看到这个时间点的内容),一路走来先是在高中时代的最后一年奋发图强,凭着自己的聪明,高考分数遥遥领先。然后稀里糊涂进了北大的实验班,准备选取自己一直想要学习研究的物理专业。刚入学的时候,自然是热情澎湃,觉得美好前途就在前方,但却遭遇了同校诗姐的莫名自杀,然后渐渐发现大学其实真的没那么美好,一切跟高中似乎没有什么区别,大家还是要为了学分,为了毕业,为了所谓将来被束缚被限制。不到一年,卡小卡转换专业,稀里糊涂进了哲学系。这时候,一直期待渴望的爱情也降临在他身上。郎才女貌的两个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过上了幸福的小日子。但是,生活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卡小卡在论坛贴上遇到了一位类似隐士的人,埋藏在他内心深处的想要解脱,想要自由的思想终于爆发。他不明白自己每天上自己不喜欢的课,应付自己不愿考的试到底是为了什么,因此他开始频频逃课,让自己肆无忌惮地沉浸在卡夫卡、福柯的哲学世界里,开始思考着总也找不到答案的问题。精神困惑重重,然后身体健康迅速下降,各科成绩也亮起了红灯,女朋友看他如此不争气也渐渐淡漠了,最后卡小卡提出了分手。后来卡小卡退学了,踏上社会会靠着给某杂志写黄色小说过活。因为文笔过得去,脑子也聪明,每个月的收入还可以,但他深深知道自己并不喜欢这样一份工作,甚至心底是厌恶的。终于,后来他来到前女友老家海南,在海边租住了一间房子,过上了自己有一点孤单,有一堆惬意的日子。这时候,他遇上了黛玉。读到这里的时候,我觉得卡小卡的确脑子很聪明,但他又没有洛克的那种与生俱来的天赋和绝不动摇的坚持。也许因为他所沉迷的是哲学领域,而这一领域并不能成为他可能的谋生的手段。没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恐怕谁也不能生存。所以,卡小卡只能在思考、困惑之外向学校头像,向社会工作投降。书中写到的他的爱情其实也是很肤浅的,更没有多少打动人心的地方。在我看来,他的女朋友至少并没有真正的理解他,两个人的观念在内心深处其实是没有交集的,但他显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且作者在卡小卡主动提出分手,并没有再写他女朋友的任何反应,不知此处应该作何理解。书中从最开始的时候就暗示了卡小卡会选择自杀这条路,暗示的很明显。就好像一部烂俗电视剧,刚一看开头观众很容易就猜得到剧情,其实这种写法我是觉得真的不怎么样。如果再过几年,我可能看到暗示结局的这个地方就直接吧这本书放手了。青春与矛盾之间似乎可以画上等号,谁的青春没有迷茫、彷徨、揪扯,主人公卡小卡的人生不过是千千万万人中的一个。书中最值得看的一点可能要数卡小卡在哲学上对卡夫卡、福柯等人的哲学的思考了,虽然他最后的结果是主动选择死亡,但他的思考在这会并不能给读者带来太多的益处。有些读者可能自己从未思考过这类问题,因为获得比较肤浅;有些读者可能想过,但没想通,后来就放弃了,因为他还想生活的幸福一点。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难得糊涂;有的读者可能跟卡小卡一样陷入了迷茫、不安,甚至是困顿,但最终他们选择屈服,像生活像现实的规则屈服。只在夜深人静时,他们才会让自己的思想跳出来。当然,肯定也有读者跟卡小卡一样,选择了自杀,从而获得解脱……还要补充一点,卡小卡其实活得很孤独。自己的父母爱自己,可是他们爱的方式给了他很大的压力,而事实上他们也并不能完全的理解卡小卡;自己的老师其实对于自己的仅有的关心也只停留在“相信你”的层面。也的确是这样,没有人有理由要求别人切实的了解自己,因为我们显然也不见得就了解别人;宿舍的兄弟虽然给了自己很多快乐,也可能在困难的时候跟自己一起分担,但是他们也不是真正的理解卡小卡对哲学的思考。他们都忙着过自己的日子,忙着在自己的理想范围内生活;女友显然也没有和他心灵相通。其实属于卡小卡的这些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周遭生活。因为每个人的生活哲学不同,自然也就有了各种不一样的人生。11.28续今儿好忙,一大早看完的感受现在都有点无从回忆了。简单写两笔吧200页之后作者笔峰一转,之前铺垫的主人公卡小卡选择自杀的路竟然在书中的书中即卡小卡所写的书中结束了。当卡小卡再次见到曾经把福柯介绍给自己的羁野时,羁野一副彻底融入现实生活的状态。不再纠结撕扯,更多的开始从一点一滴的切实的行动来尽可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完成对社会的些微改观。我想,作者之所以这么写,显然也指示了卡小卡应该走的路,在未来。哎,多少有些失望,呵呵
  •     青春的上半部是喜剧,下半部悲中有喜,合起来便是这部自传体青春成长小说。作者说,“小说就是现实,写作就是生活,话语就是一切。不可能,也可能”。其实也不必猜测小说的真实性,大学里自杀事件并不是鲜见,师姐自杀,师弟心灵振荡,破碎了新生儿的美好想象,试图探寻真相,在偶然中寻找必然,从此挣扎在青春的各种选择,退缩和逃避里,直到发现自己。这样卡小卡式的迷茫与思考,当年或者现在,或许仍普遍徘徊在有着“学生”身份的青春人身上,但毫无疑问,不相似的过程里,这样的书写仍留给青春回溯许多反思与回味。青春的孤独求败,当局者迷,事后索隐,方才察觉一切有因可循。人物很青春,故事有点苍老。康概的小说很流畅,非常易读,简薄的小册子,花将近二个半小时即可读完。自嘲中闪着聪明劲,信手拈来的对白里飞扬着灵性的自由。就像卡小卡改过的笔名,FLYYYING,飞啊,飞啊,飞啊,初初享受大学新生儿的新鲜迷茫劲,自说自话,让人回想每个人都曾有过的无知无畏。只可惜这样的少年后来也泯灭了。当学生遭遇课业压力,当文学遭遇前途,当纯洁粘染灰暗,慢慢接近地气的生活,那也是理想在现实面前连撞几个大跟头。卡小卡试图思考文学与现实的意义,在哲学里寻找开解,他在罗伯-格里耶的话语中找到原因,“人不了解世界,也不了解自己;文学不是用来消谴的,那是一种探寻。”再后来,读懂了福柯,在青春即将结束时寻找到理想的寄托与归宿,“一个人写作,是为了把自己变成另一个人。”是为成长。很难讲这个故事对我的感触,有点意思,有点思考。只是我的青春早已过去,长大或者长不大,成熟或不成熟,理性或者感性,挫折或者失败,全都交给了时间消磨一切痕迹。 明唐寅《桃花庵歌》里“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即便卡小卡被冠以“荒唐”“颓废”甚至“病态”之类的贬义词,但他想明明白白地做自己,想不被规矩束缚,想走自己的路,这一点非常真诚和认真。青春其实不必逃,该来的来,该走的走,该留的留,该记念的记念一生。----------------------另,文中章节间的引言很精彩,从中可以找到青春迷茫的一切答案。摘录一二: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罗曼罗兰早到的青春易逝,迟来的青春长久。----尼采你知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写作?为了深爱的人。----米歇尔-福柯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遇的人会再相遇。----村上春树当我们在恋爱中时,总想尽量隐藏自己的缺点,这并不是由于虚荣的缘故,而是担心所爱的人会苦恼。真的,恋人们都想表现得像个上帝,而这和虚荣无关。----尼采一个逃避规则的男孩,越过界河去送信,那是诗,或死亡的邀请。----北岛有时候一个人偶然到了一个地方,会神秘地感觉到这正是自己栖身之所,是他一直在寻找的家园。----毛姆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尼采那些没能把你杀死的,将会让你变得更强。----尼采为什么不把自己的生活塑造成一件艺术品?----福柯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有一条仅供自己走的路。它通向何方?走就是了。----尼采人是要被超越的一种东西啊!----尼采

精彩短评 (总计48条)

  •      谢谢我们还年轻
  •     真正的快乐在于过一种有希望的生活。青春,我们逃无可逃。
  •     受到了康慨同学的影响,我也开始阅读福柯、维特根斯坦和尼采。青春是美好的,有时也是迷茫的,谁的青春不残酷,经历过,历练过,就是一生的财富!不要死去,活着真好,这个世界需要我们,去改变,去迎接!
  •     小说描写部分适合在校学生看,较校园化,谈到的爱情观也很校园化,文字描述可见作者功底不怎样,叙述逻辑不合理,建议看下胡适<科学价值观>里面的论断.后面写作者自己感想部分,还是挺不错的,但是最后那篇剖析,觉得还是写得不怎样.
  •     不喜欢自传
  •     我们带着盲目和未知的疑惑去探索灵性的根本,去反抗我们所抵触的,多少人能坚持,多少人能始终充满自信,或者说有多少人始终带着怀疑去看,而不是盲目跟随大家走的路?
  •     献给迷茫中仍然坚持着的我们
  •     2014.6
  •     一般般吧。摘一下当时的读后批评:“康慨这个书,恕我直言,太稚嫩太单薄。有三流小说低俗不雅的情节,二流小说弄巧成拙的结构,幸好主题在于体现生存美学的可能性。但除了零零碎碎搬来几位哲学家的象征性原话,算是给我拓宽了一点点哲学视野,整个小说真的不够分量。”后来这个微博偶然被作者看到了,他还挺谦和,弄得我怪不好意思。不过,还是觉得这书一般般。
  •     传记部分不得不评论,很真实很有意思,体味得到作者本人才换横溢和机智。不过主人公离开大学的部分开始内容和描写都很刻薄没有实质,从页数也看得出做真没耐心好好写下去了。作为小说没有太大价值,不过作为一种想法,几篇随笔,读过以后并不后悔。
  •     整个社会就是一台巨大的隆隆作响的绞肉机,我们都是可怜的被绞的人。只有自由的心灵才能瞥见精密之中的缝隙,逃出生天,躲过死亡的命运。
  •     你,是一只无足鸟,一生只能在空中飞来飞去,饿了,就吸风饮露;困了,就睡在风里;只有死亡才能让他脚踏实地。
  •     从石一枫到李师江再到康慨,我读的为数不多的以校园为载体的青春小说都是男性作家为之,非常有意思,这里面有一些共通的东西,也有一些不同,慷慨的这本小说,哲思要更多一些,也就是与自我对视的距离更远一些,除了青春的审视,还力图于社会性话题的探讨。
  •     室友喜欢的类型...
  •     还行,比我写得稍差一点儿
  •     狗屁不通
  •     裝幀精美,黑白調象徵自由與死亡。中國版《少年維特之煩惱》。
  •     有很多相同的感受 这大概是我们的通病吧
  •     太有共鸣了。一下回到旷课、发呆、看闲书、灌未名、跟室友扯jb蛋的岁月。
  •     世间的人本就生而孤独,我们都无处可逃,大概可以做的就是在自习室,周围的人拼命忙于考研冲刺时,却花费了半个下午畅快淋漓的去读了一本所谓的闲书,来自肾上腺素反叛的快感。
  •     总能让我找点那些逝去的青春,我爱过的人,做过的事
  •     值得一读
  •     很好
  •     前半段太冗长 后半段还好 结尾比较无力
  •     直男写的
  •     青春,就是不断地在迷失中找寻
  •     很真实,不错的文笔!作者挺幽默,还很有思考!
  •     混时间了
  •     一般 作者把自己的P大经历半小说化了 印象深刻的就那篇遗书
  •     比其它青春小说更深刻。
  •     自由也是流动的
  •     略无聊的故事,不过观点比较上进
  •     如果真的喜欢 就要坚持下去
  •     现实和梦想,世上只有一种英雄,那就是认清现实后依然热爱生活
  •     作为小说,太多说教。
  •     很喜欢小说中的一句话 “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遇的人会再相遇”
  •     天才少年的乌托邦之国。
  •     满分
  •     前半部分挺积极有趣的,后半部分消沉,坚信美好
  •     为我而写!
  •     我,现在很像那个迷茫的卡小卡 但是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吧
  •     只喜欢那封遗书
  •     今儿本打算去706听听人工智能,结果又拿起这本书了。上次只看了个头,这次一口气全读完了……搞得跟韩剧似的,好玩的往往只有开头,到后头止不住多“虐”呢。诶诶,在706强行忍住了,不料在回学校的路上还是泪眼婆娑,搞得路边大爷以为我怎么了呢。同感处很多很多,多到令人绝望。我不觉得书里的“师姐”是任性的,活着对她来说实在太辛苦了(原谅我这可能有点以己度人了……)。不是每个人都有着卡小卡强大的意志力,而这意志力也是与从小到大很多因素有关的(这说得有点环境决定论了……)。一言两语也说不清楚,改天写篇读后感吧。不过啊,最后对那首诗的解读还是让我看到了点希望的,至少还是要去试试改变,去试着看清很多的桎梏,或许我们的“无处可逃”还是能找到生路的。还有啊,每章节前面的那些语录超喜欢啊,尼采什么的……
  •     书中对人生的思考还是挺有意思的,值得我们在校大学生看看。
  •     “如果真的喜欢,就要坚持下去” “忘了那段不成熟的过去吧,好好生活” “嗯。”
  •     其实是一本还挺自以为是的小说,当然,我也是自以为是的这么说。说起来,当时我学校里也有自杀,我也读哲学专业,书中的一些想法我当时也有,可是现在看到类似的想法,还是觉得幼稚……我也不知道为啥。PS后来才注意到作者是这书系主编,难怪装帧什么的这么好,可是里面编校的错误实在是不少呢!
  •     我很喜欢这个书名,也很喜欢封面,内容正在读完,读完再发评
  •     2014年8月27-28日读。2014-270。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