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他方

出版日期:2014-12-1
ISBN:9789865823969
作者:陳綺貞
页数:318页

作者简介

當人開始有了一個夢想,就是試圖要與現實做出一個決裂,也是驅動自己跨界的開始。——陳綺貞
以書寫銘刻日常,最迷人的不在遠方
十六個年頭,六張專輯、七張單曲、無數次巡迴演唱會之後
我們終於等到陳綺貞的第一本散文集:《不在他方》
這是一本關於追求的書,探索的對象是現在,是這裡;不屬於過去或未來,也不在他方。
歌壇創作才女陳綺貞從1998年發行《讓我想一想》以來,始終維持一貫清新獨特的風格,長髮、木吉他、乾淨而溫柔的嗓音,輕易將人喚進恬靜美好的迷人裡,詞曲綻放療癒的光,風靡華人世界,為一整個世代留住純真。然而除了歌手身分,私底下的她亦熱愛攝影與寫作,對她而言,攝影是「日常加上一些不尋常」記憶的封存,而文字則是更深刻的自我追尋與探索,這本散文集緣起於2011年夏天她在古巴哈瓦那的旅行,她說:「旅途中的一切,匆匆忙忙之間,妳只能為發生的事,在地圖上作記號,而無法立即書寫。這些記號的意義,妳必須耐心等待時間為妳充分顯影。」當書寫開始,便是顯影的啟動,寫作,讓她心甘情願放手一搏。
三十八篇散文、七封信件、三場對談、一段問答,記錄她以旅人之眼所烙印的風景,經時光沉澱,澄靜而純粹、趨近於心,貼近日常與真實的感受,不喧譁的思索。
*看見
記錄旅行途中的思索與觀察,有人情的溫度,亦烙印著他方的色澤與律動。在哈瓦那每天爬上屋頂看日出、看夕陽;以拍立得相機為遇見的人拍照,留下照片作為禮物;在史瓦濟蘭看著在草原上徒步走遠的人、提著空水桶到山坡取水的孩子;在威尼斯聖馬可廣場旁,坐看滿天飛舞的鴿子;穿梭柏林的跳蚤市場,買了一個吐司架和從沒見過的小相機;躺在花蓮的產業道路旁,拿著手電筒和觀星盤,試圖找出十二星座……。這些「每一次」,也都是「第一次」,此時此地。
*日常
隨筆,碰觸界線或跨越界線的驅力,蠢蠢欲動的文字引領思維探險,是日常,也是非日常,陳綺貞回憶大學住宿日子、拔牙的體驗、台北早餐店的氣味、晨起的漫步、閱讀的陶醉、聆聽演唱會的悸動,以及在音樂裡反覆迷失與尋找自己的歷程,不時流露她與家人之間深厚的情感,以及她對台北這座城市的深深眷戀。
*To & From
信件是私密的寫作,好像有個對象可以傾訴,又不確定對方是否理解,是以「挾帶著不確定的憂慮」。擷錄7封2012年《不在他方》劇本信件,穿插文本之間,寄給每一個正在閱讀的你。
*創作路上
靈感謬思的追尋,每一次提問,都向內心深處行去,關於書寫、閱讀、音樂與生活節奏,揭露「故事」帶來的衝擊,同時亦收錄陳綺貞與駱以軍、詹偉雄、張鐵志等作家的對談文字,完整呈現她的創作歷程與態度。

书籍目录

目錄
(推薦序)
歌手與寫手的奏鳴 陳芳明
Un Momento 駱以軍

*看見
Bolero
星星
戰鬥
一次
Hand talk
夜街
史瓦濟蘭
法國小莊
威尼斯
柏林的第一個晚上
柏林觀光客
你會怕嗎
下雨天愉快
*日常
跨界
租屋
女生宿舍
日常生活
成年禮
武俠
偵探小說
照片
在眼睛的背後
迷失
魔術
座標
渴望的樹
媽媽畫我
聲音採集計畫
台北
風景

殞落的希望
妳好嗎
旅行的意義
大象
二十世紀少年
回來了
文字之手
To & From
Dear Y
來自Teacher K
來自愛書人
To:∞
親愛的L
給外婆
From Gmail Server
*創作路上
海浪有一天決定和貝殼說話——讀.寫.陳綺貞
一個人的旅館創作時光 vs.駱以軍
我的歌想要傳達一種善意 vs.詹偉雄
綻放之後的陳綺貞 vs.張鐵志
後記

内容概要

陳綺貞
台北蘆洲人,景美女中、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畢業。
2001年出版《不厭其煩》造成搶購狂潮,再版後再度銷售一空,現已絕版。
主要身份為獨立歌手。大學時常於校園、天橋、地下道、咖啡廳、Live House、書店、墾丁海邊等地演唱,多次舉辦大型巡迴演唱會,場場爆滿。1998發行《讓我想一想》,其後陸續發行《還是會寂寞》、《Gropies吉他手》、《華麗的冒險》、《太陽》均獲選為年度十大專輯唱片,2014年發行《時間的歌》。
陳綺貞的作品和概念具有獨特文化風格,不論音樂、文字與影像,她用獨特的方式演繹這個世代的許多夢想,很多人說她不只是歌手,更像是藝術家、一個安靜的行動者。不使用FB與微博。她的行動、作品和公眾形象卻默默深刻地影響著華人青年,跨出屬於自己的步伐節奏。
作風低調幾乎很少上通告,媒體常以「陳綺貞現象」來報導她。


 不在他方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在得知陈绮贞出这本书到拿到这本书之前,我完全没意识到这是“我喜欢的一位歌手出的一本书”,而是自然而然地觉得“这是一个名叫陈绮贞的作者出的一本文集”。在看完这本书之后,更是相信:“哦,终于看完了她出的一本书了。这本书来得好晚好晚啊。”请原谅我忽略陈绮贞真正的第一本书《不厌其烦》。那一本我觉得充其量只是一个“哲学系”歌手的碎句片语。而在这本《不在他方》里,我们看到了熟悉的,而又全部交待出来的,陈绮贞。歌词和字句,因为同一个创作者的缘故,而有了共同的味道。翻着这样的一本散文集,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感觉,是如此熟悉。好像我们在很早很早之前,便已经摸透了她文字的质感。但其实也仅仅是第一次的翻阅而已。我急着看完这本书,急着想为这本书说点什么,急着想作为一个读者而非歌迷的立场,去为陈绮贞正名些什么。但是当我看完了,坐在电脑前准备敲打些什么出来之后,却发现缭乱得无从入手。就好像说,你觉得已经很明白了,但是拥堵在嘴边,一个字也吐露不出来。那,我便一点,一点地,说一点。虽说一直是陈老师的歌迷,但我觉得还不算是死忠粉。我和陈老师之间的羁绊,也就是会搜集她的歌来听,会去她的演唱会来看,至于她有什么八卦,她有什么来历,一概不是很感冒。所以常常会在陈绮贞的小组里,大家热议着陈老师的点滴,我也仅仅是站在旁边,默默地看了一会,面无表情地觉得“哦,原来是这样”。仅此而已。但是她的文字,大概听多了,也想象着她如果出一本书,一本文集,会是如何的一个模样。我觉得这本书,便有点像她在《DEMO3》里的喃喃细语:嗯,我们去了哪个地方,我们决定做一件什么事,什么让我觉得害怕,有时候希望妈妈可以快乐点,外婆其实是个多彩的女子……但又不仅仅是那么琐碎了。文字,透露出了一个作者的剖析,陈绮贞不再是作为一个符号,她开始慢慢地,将她的思想、惶恐、疑惑、爱恶……展现出来。作者不就是向大众展示自己的所思所得么?好像是这么熟悉,又好像,“原来是这样子”的感觉。这样的一本集子里是思考。在旅行上看见的:贫穷的国度,潮湿的城市,寂寞的老人,单纯的小孩,热爱舞蹈的人民,生病的夜晚,昏暗的街道……没有对名胜的膜拜,也没有对景物的追逐,留在字里行间的,是“我看见”,看见的点滴之中,变成“我”脑海中一切意义的存在。看到了对待生命的一种方式:“然而生命的本质,到哪都不会变。生命是多彩也是愁苦的。所以他们在快乐中歌唱,在悲伤中更要歌唱……唱出了色彩斑斓的眼泪,唱出了安静的日出,喧闹午后,温暖的夜。”好像也碰到了生命的一种高度:“(在贫穷的史瓦济兰接触到的人之后),我突然觉得这个世界所有的幸运与不幸,就像是万花筒里的星星,命运之神不知道何时双手一转,有些星星就陨落,有些星星就永远孤垂在宇宙最遥远的角落。”我们共同经历了思乡的寂寞:“而我提出(想不想念台湾)问题的时候,往往都是想家想得不得了的时候。”也经历了一场不是很顺畅的旅行之后,“撇去故意忘在衣橱里的旧货和二手衣,从柏林带回来的,竟然是不断发酵至今的反省。”……你会检讨着自己的旅行,自己看到的一切,变成了思想的符号之后,会是个什么模样呢?也是生活点滴。好像就是不小心打开了某个人的相册,涌进了很多关于“这位你所喜欢的歌手”身上,你未曾注意到的注解。听苏珊薇格的演唱会,仿佛看见了一场精致的声音魔术;哦,我们都喜欢的michel jackson的演唱会,带来的震撼和感动影响了最后要唱歌的形态与方式;针对相片,这是一个多么神奇的产物,它浓缩了“永远”和“此刻”这两种矛盾于一身。而在“声音采集计划里”,那么多的声音中,知道“声音所能给予我们的,还有很多很多”。当然,还有多才的学姐,一起弹吉他的兴奋;还有年老的妈妈,学起了作画,稚嫩的手法将女儿描绘出来;哦,不识字的外婆,恣意地绽放又恣意凋落的人生影响了“我”的什么……哦,陈老师也是在这样,孤独的,而又认真地,把这些记录下来。有些变成了歌曲,我们听到。而有些,变成了文字,我们看到。也很开心这样的一本书的图片,并不是所谓“明星写真书”,而是陈绮贞拍下来的一些照片,就是她所看见的,在这一刻,这一处,被文字解析包围。我觉得“哲学系”带给陈绮贞很多影响,她的每段文字,都仿佛要停下来,思考一阵,用意象或者疑问,来表达自己的叙述。并不会很流利直白。但是她对物质又是那么敏感。行文之间,她对很多物件,都喜欢采用事无巨细的描写手法。一个街道的形状,一次早餐的内容,一个书架的摆设,都会成为她白描的对象。思想在物质上升腾,物质在思想具象,变成了一个独属于陈绮贞的文本。若说近似,我觉得张惠菁的文风有相同的味道。哦,陈老师还推荐过她的《给冥王星》这样的一本书,大部分时间是在公车上阅读完的。她的这本书,不沉重,随性,又严谨。轻而重。是小事,也有大事。几乎每篇文章里,都有精彩的小句子。耳边放着的音乐,也不是陈绮贞的歌曲,而是董运昌的或者paniyolo的吉他专辑,一顿一顿的,有时候看走神了,就对着窗外发呆。有时候,发现洒在书本上的,是早晨的日光,也是归家的灯光。有一次,公车进入了黑暗的涵洞里,不辨文字,那一刻,我仿佛也受到感染,知道一件事——“我们所关注的,就在此时,此刻。不在他方。”我想今晚我会再次拿起陈老师的一张唱片,也许是《孤岛》,也许是《腐朽》,也可能是《旅行的意义》?然后在音乐声中默默地再翻阅一遍。
  •     还是忍不住,翻出被压在杂物下的笔记本,开始敲击着键盘。播放器正好随机到陈绮贞的《太阳》,我也喜欢《旅行的意义》和《鱼》,以及还有很多她的歌,却唯独在听《太阳》时,会下意识地停下手头在做的事情,哪怕在专注地看书。早安,又是一个周末的清晨,虽然也已经不算太早。没有闹钟的周末,清醒地走出被窝时还不到八点。是的,已经窝在沙发看了快两个小时的书。播放器的列表从五月天切换到陈绮贞,到底是看着谁的书,BGM也要随之应和着,似乎一切才变得理所当然,而且更有意义。室友还睡着,窗帘还拉着,门总是锁着。听歌惯例戴着耳机,还是听见了似乎打雷的声音,似乎邻居装修队伍已经开工的声音。原本跟老同学约好去老街走一遭,看个电影,去江边吹风,大概要被一个慵懒的我打破了。昨晚收到同学的信息说一早要加班,要约的话下午噢,但是若不想出门千万不要勉强自己,千万别有压力。我回复了一个微笑的表情。多少是会让人失望的一幕,心里也有些许的抱歉,昨天就看着天气预报有了犹豫,下雨天总让一个本就慵懒的我愈加偷懒,似乎常常干放人鸽子的事情呢。都放弃了看球的时间,刷个牙,喝杯水就开始读《不在他方》。陈绮贞的音乐真是纯粹得让人沉下心地平静,比如现在的《九份的咖啡店》,去九份的时候,我也一定要不免俗地走进一家咖啡店,听一遍这首歌。还真是第一次看台版的书,竖排,繁体字,是突然改变的阅读模式,我读得很慢,而且这第二篇序简直读得我云里雾里。同样是歌手,读上一本奶茶的书的时候,很顺畅的认同感,即便也需要思考的地方,也显得毫不费力。而陈绮贞的文字,我要怎么去形容,是空灵得我必须一字一句地读,才明白最表面的讲述,而更深沉的意义是我大脑尚未反应过来的能接收。而促使我提笔的是书中的几句话。“我喜欢海,天空,我也喜欢树…如果无法释怀,看一看海,海是最古老的,但是这古老的海浮浮沉沉又带来新的感受。树也是古老的,它和我吹着同一阵风。星星也是古老的,但是我还不知道要如何形容星星给我的感受。”这个跑去花莲,躺在道路旁,拿着手电筒和星盘书,试图要找出十二星座的双子座女生,去过比星星还要高的地方。她的思绪真的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似乎神秘得想要去窥探,才会有那么多人因为她的独立音乐将其视为“我的陈绮贞”吧。闺蜜一直向往着以后蜜月必然要去海边,以及早就预定了明年六月去卡帕莱的机票,加上她之前公司TB去了岘港,又时不时地跑在台湾的离岛,怎么都呆不够的海边,她说,真的太美太好玩。问我有没有想过以后蜜月要去哪里,我说虽然太遥远但是我才不要去海边,我只想去陌生的国度压马路;问我要不要去卡帕莱的时候,我没有犹豫地拒绝。大概要承认我从来没有亲眼见过太华丽的海岸线,所以我不明白那样的美好,只是看着他人分享的图片,美得不真实,而且很怕下水,如今反而没有了太大的期待。曾经迷恋过海洋,所以我自己到过青岛、厦门和大连,当然没有预期的美好,但当不是为了美景而站在大海边的时候,我满足于大海带给我的感觉。所以我一个人站在奥帆中心,趴着栏杆只是安静地听海浪拍打声的时候,心里格外舒坦。而去年在新加坡到圣淘沙看日落,到东海岸看日出的时候,我知道我对海的热爱从来没有改变过。可是我内心一直拒绝着认真去海岛旅行,大概是觉得被刻意独立出来作为让人休闲的一个地方,海洋那原本自然的纯粹属性都变成了复合的味道。旅行对我来说,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一次他方的本地人,所以我记得很多剧情里,一个人坐在海边的场景,痴迷。比如原本一直想去的垦丁,也有很多去过的朋友告诉我,把自己扔进太平洋的感觉真的太棒了,可是一则我怕下水啊,二则如今垦丁被旅行团沦陷得恐怖,就再也拾不起去台湾必然要去垦丁的决心。然而,我相信自己一定还会去很多海边,也比如我念叨了好几年冬天去海边的愿望,总有一天会实现。我怀疑过,喜欢星星的人是不是都有一颗敢于孤独的内心。初到上海的时候,上下班就是很长时间的奔波,又是地铁又是公交,而每次晚上下了公车走回家的时候,我总抬头看这座城市的天空,常常一层雾霾笼罩,连黑夜都不再黑暗,怎么还夹杂着似乎硝烟的味道。却在有一天抬头看见那颗最明亮的星星,我总觉得在我视线东北方向的那颗星星,原来它一直都在。想起小时候就问爸爸为什么只有那颗星星那么亮,它叫什么,后来的后来我问过很多人这个问题,甚至去百度过答案,却是各种不同的答案,所以直到现在也没有明白过。我羡慕这个到过比星星还高的地方的女生,大概是因为我也喜欢星星,还有喜欢高处。我不恐高,站在多高的地方,只要有屏障确保我不会坠落死亡,我都甚是喜欢。所以我喜欢高楼的天台,喜欢偷偷跑上公司的楼顶,其实有时候因为楼矗立着拥挤什么景色也看不到,但我还是喜欢。游乐场最刺激的是什么我就玩什么,我信任安全措施的到位而寻求降落和快速的刺激。然后我期待蹦极和跳伞,只要确定我心脏可以承受,我一定会去尝试。不过,我恐惧站在地面却好似悬空,只要脚下是透明玻璃,哪怕下面是下水道我也恐惧。总觉得自己是个奇妙的存在。书翻了没几页,还读到一段很喜欢的话,作为这篇文章的收尾送给愿意看完这篇文字的你。“我想人们并不是真的觉得自己平庸,而是觉得,比起其他人,自己没有那么漂亮,没那么有地位,或是没有那么吃的开而已。「平凡」很无辜的被拿来顶替,顶替一种世间常有的,必须经由比较才能收纳与理解的价值观,顶替过度比较后的无力感。至于那些「勇于」让自己怪异的人,我也不觉得他们真的那么费劲「勇于」,总有人受不了这种压力过大的处境,另辟自己的生活环境。不过我也喜欢假的东西。有些故事明明就很假,但是因为它离生活很远,所以你连细节都懒得去质疑它的真实性,反而会很轻易地就被牵引。像是一些童话故事,或是很浅白的民间传奇,或是推理故事。你知道假的东西都是来自于哪里吗?问了一个聪明的,还是傻的问题?假的东西都来自真的,因为人真的在写,真的在思考,就算说一个轻轻松松的谎,也有几分真。所以到头来,什么都成为我的负担,因为我什么都能相信一点。”——陈绮贞《不在他方》
  •     陈绮贞如是说。《不在他方》,日常,但不平常。这本看了几遍还是压抑不住内心悸动的书。《Placeless place(无所在之地)》这个译名我实在难以理解,我用蹩脚的英文直接翻译成《I'm here》,感觉更符合我。写词的人总是相当讨厌,正如林夕从不曾在歌里直接写道“我想你。”陈老师亦如此。会唱歌,会创作,会摄影,会写作,会在演唱会上放自己从世界各地收集起来的各种声音的,也就只有这个四十多岁的少女了。她是一个标杆,清新文艺的典范。字里行距间总是散发着一股清新的气息,我很喜欢。感谢她,我知道了什么叫living my life。—“生命是一种探寻,有人问我为何总是和煦地写着唱着,只因为现实迎面而来的强度,需要平日的温柔来补偿。”—“我,我的,我所拥有的,你们没有的。每一样拥有物,都昭示着我的名字。”—“人生不就是由一大堆琐琐碎碎组成的?”—“声音给我们的想象,比我们所能想象的,多很多很多。”—“我们所关注的,就在此时,此刻。不在他方。”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文字份量恰到好处,不重不轻,适合随阅。
  •     去台北时直奔诚品书店找这本书 嗯 你对我来说是这样的存在
  •     我喜欢她关于外婆的回忆,她的外婆那么美,却没有受教育,嫁给有钱人当小老婆。外婆保留了姨太太和那个时代的特征,和姐妹打麻将,去西餐厅喝咖啡,甚至去拉斯维加斯豪赌。可是当那个爱的男人逝去,外婆的世界也轰然倒塌。我喜欢她说大学里的疏离和梦想。也许,在她的世界里,是否是一类人很重要。跟大部分人很疏离,却对玩音乐的学姐死心塌地。我还喜欢她坐公交车漫游城市,陈绮贞最幸运的是,她成名晚,在经历了那么多日常生活后,沉淀出跟其他歌手不一样的更贴地的底蕴。
  •     台版做的真好 陈老师不愧是哲学系的啊 我觉得她是音乐界想的最多的人
  •     小心!这文字有毒!
  •     看完想去哈瓦那~
  •     好适合在台湾的日子读的一本书
  •     浓浓的哲学味道,淡淡的生活。
  •     Placeless Place 最喜欢那句 人总说不希望自己改变大多是喜欢现在的自己吧
  •     不知有没有下一本记叙
  •     能引起共鸣的
  •     最难过的时候一口气在高铁上读完,还记得当时夕阳洒在我的脸上和书页上,心里是温暖的。
  •     我当初就是这般细腻的感情才喜欢上她的 奇怪的比喻 被人说矫情什么的我才不管 因为眼里看到的世界真的是这样的
  •     这本书刚上架的时候看到诚品大肆宣传,当时还不知道陈绮贞是谁,只知道是本新书,却并没想读。后来在敦南诚品体验通宵,无聊中拿过这本当时排畅销榜排第一的书翻阅,发现原来是一本随笔,关于生活,关于旅行,随即爱不释手,大半个通宵看完了3/4,后来又用等火车的间隙在台北车站诚品书店紧赶慢赶看完剩下的部分(这样自己买到新书后就不会很快翻旧啦)。2015年的最后一晚,我专程去诚品买下这本书,作为给自己的新年礼物。回宿舍调了一通宵代码直到早上6点半,然后赶去火车站坐7点过的客运开始元旦节的游玩计划。A book that bears a piece of my golden memory of that lovely island.
  •     爱你爱你爱你哦
  •     偶遇,散文集。陈的故事,让我想到了“塔县”一位客栈义工,从成都到塔县,千里之外的世界。不长的年龄,却经历了太多,异常丰富的人生,或许此刻正在,一所闭塞的塔吉克小学教书吧,他乡他的人生。
  •     曾经整日听陈绮贞。长发、木吉他、干净而温柔的嗓音是陈老师一贯给人的印象。这本散文集也像她的那些歌一样,清新独特,给人一种慵懒温暖的奇妙感觉。文艺并不做作,哲学系的陈老师还是挺哲学的~
  •     Un Momento
  •     其实我很难说出一本书好或是不好,但有的书读完就是会有让自己变更好的动力。
  •     小清新文艺风的典范,陈绮贞不得不说是个真才女
  •     陈女神的文章里总感觉在讲些哲理。
  •     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     接下来一定要去看一次陈老师的演唱会
  •     棒棒的,一整天的好想法
  •     「用最輕盈的步伐跨過生命中最沉重的事情 」來自你智慧又浪漫的小虎,聽陳綺貞的小步舞曲想起此句。薄雾的清晨,秋的气息越发浓郁了,远处日出见,耳边闻家常,偶然与巧合,幸福不在他方。
  •     陈绮贞远不是你所以为的陈绮贞,越深入了解一个人越觉得有趣。我消化不好:“人生是用来享受的,不是用来理解世界的”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真的太多。
  •      很想看看她每天早晨光顾的早餐店
  •     台湾购入 繁体竖版 飞机上看完的 台政大的女生还是有些思想的升华
  •     第一次竖排繁体的体验。 清新派哲学哈哈
  •     已不知是爱她的第几年.
  •     时代演进,终有一天人们会忘记了,古人结绳记事,用一条平凡无其的绳子,打出了第一个代表“你”,和第一个表达“我”,那神奇的一次;会让人上瘾的东西一定都跟“纯粹”有关;我的歌想要传达一种善意;日常生活的美,常是美在心甘情愿地一再重复一件看似无聊却乐此不疲的事情。
  •     喜欢陈老师,喜欢她的声音,她的歌。这是买的她的第一本书,她的随笔,朋友们说这有什么好看的,我只会回他们因为你们不懂陈绮贞
  •     和她的音乐一样,不过言语冗长的有些沉闷。
  •     在這裡,是這裡,不在他方。
  •     爱你永远多过永恒。
  •     ……买了这本书真是失误
  •     Love Cheerchan
  •     也想要更了解你的生活,其实不应该遗憾没有参与你的过去,毕竟在将来的日子里你的世界都会有我的身影
  •     今年的第一本書。
  •     陈老师的另一种尝试,当作家。越来越喜欢她了
  •     感謝一個「不小心」,讓我看到更加真實的陳綺貞。
  •     被神化 晦涩难懂文字冷 难啃
  •     我从没想过我们会见面,而这场见面是如何像一个在河面捧着水,用尽全身力气不让水从指缝流出,那样地紧盯着时光流逝的每分每秒,愚痴的人。
  •     行动本身就是勇气
  •     我不是她的粉。但在这本书里,我看到的是这样一个陈绮贞。她的思考,她从平凡事物中所提取的独特感官。她才华横溢的思考及独具思考的比喻。 她总能在日常生活中提炼出不平常的东西来,以及对事物的高度抽象化和精妙的情感表达。
  •     给我过去一个回答
  •     在東華圖書館借閱——人生是用來享受的,不是用來理解世界的。
  •     看的台湾版
  •     好书好书
  •     陈的思考深度出乎意料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