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新建筑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3-1
ISBN:9787553721804
作者:勒·柯布西耶
页数:252页

作者简介

《走向新建筑》阐述了伟大的建筑师勒•柯布西耶的机械美学理论,以及有关工业,经济,形式与功能的关系,“批量生产精神”等观点。柯布西耶从1920年起,在其主编的《新精神》杂志上连续发表论文,提倡建筑的革新,走平民化、工业化、功能化的道路,提倡相应的新的建筑美学。这些论文汇集为 《走向新建筑》一忆,于1923年初版,1924年出增订的第二版。近一个世纪的岁月流逝并未减损它的光辉。
这本书的第一版出版之后,到处都产生了对与建筑有关的事情的兴趣。普通人因此而谈论建筑、喜欢谈建筑、希望有能力谈论建筑。这是一场深刻的社会运动的后果。 这本书不企图说服专业人员,而是说服大众,要他们相信一个建筑时代来临了。建筑成为了时代的镜子,现代建筑关心的住宅,是普通而平常的人关心普通而平常的住宅,这是时代的一个标志。为普通人,"所有的人",研究住宅,这就是恢复人道的基础,人的尺度,需要的标准、功能的标准、情感的标准--这些才是最重要的,这些才是一切。这个时代,一切都以人为本。

书籍目录

概述
工程师的美学和建筑学
致建筑师们的三项备忘
I 体
II 面
III 平面
基准线
视而不见的眼睛
I 轮船
II 飞机
III 汽车
建筑
I 罗马的教益
II 平面的幻觉
III 纯粹的精神创造
批量生产的住宅
建筑创新或者革命
鸣谢

内容概要

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1887—1965),法国建筑师、城市规划师、作家、画家,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旗手”。他和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并称为现代建筑派或国际形式建筑派的主要代表。
他曾是一位画家、一位雕塑家,并且不为人所知的是,他还是一位诗人。他既没为绘画奋斗,也没为雕塑奋斗,甚至也没为他的诗奋斗过,他之奋斗终身的只是他的建筑。没有其他人比他在建筑革命中奋斗地更加强而有力,因为没有人被如此长时间、如此频繁地被攻击;愤怒之后迸发出来的光荣更是无上地灿烂。较之于一个人,这些光荣更加属于一个建筑师,一个不以此标榜自己的建筑师。在多年来一直使用一个被遗弃的女修道院的走廊做工作室之后,这个硕果累累的伟人终于闭上了双眼。那些发现这个老泳者尸体的人们却并不知道他的名字就是勒•柯布西耶。
勒•柯布西耶是新建筑的救世主,是引领建筑革新的摩西,他为那个动荡而又混乱的世界制宪,为普通的人民提供一个幸福的乌托邦。1923年,勒•柯布西耶出版了我们现今都已知道的那本也许是自维特鲁威《建筑十书》以来对建筑世界影响最大的著作《走向新建筑》。


 走向新建筑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这本书我花了三个小时读完了,意外的很快,下面的评论也是我这么匆匆读一遍的感受。其实我开始读的感受就是语句很不顺畅,很多都是简短无序的意识流一般的表述,不知道柯布西耶自身因为激动而语无伦次,还是英译版或者中文译者的锅。文章的各章也是有种神游的感觉。谈建筑的书莫名其妙的谈起了车,轮船,飞机。当然我也大概明白他的意图。不过,要我说,全书也就最后一章写的最明明白白,也算是总结了柯布西耶的想法。二十世纪初的西方,工业开始进入快速的发展阶段,汽车,飞机,轮船层出不穷,通过工业化生产出来的这些产品,虽然复杂,但是能够神奇般的协同工作,展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和谐美。然而,已经发展了几千年的建筑,却开始陷入停滞,建筑师不思进取,就算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陈旧的建筑让家庭无法发展,人们的生活也没有了质量。不发展(新)建筑,就要革命!我自以为这就是他的想法,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惆怅,一种长江后浪催前浪的呐喊。不过整本书大量提到的帕特农神庙,我一直不明白柯布西耶想表达的意图,只是单纯的喜爱,还是另有寓意。总的来说,这本书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放到现在,情况已经不大一样了,如今阻碍国内建筑或者室内设计发展的最大阻碍也许是业主的审美……
  •     第一次接触《走向新建筑》是我高一的时候,可以说是柯布西耶引导我走向了建筑师的生涯。昨夜又翻开这本书,越读越畅快,一口气读到三点,大呼过瘾。此番有了些个人对建筑的感悟后,读来方才领悟到更内涵的东西。如果说第一次读只是理解了现代主义产生的必然性,那这次读更多是联想到了现在的建筑世界的弊病。建筑一直在更新,我们其实一直在走向新建筑。   柯布西耶所处的时代,工业革命已经大规模的发展起来。内燃机的发明,铁路的蓬勃发展,生产流水线的普及,整个世界即在光荣迈向产业主义。人们的价值观也随之产生变化:时间概念得到充分重视,钟表得以广泛普及;资本源源不断地流向需要它的地方,并且产生更多的价值。效率成为工业时代的优劣衡量标准。   但是旧事物总是滞后的。精神世界总是沉醉在过去。古典时代的艺术仍然在垂死挣扎。建筑上的滞后则更为明显,折衷风格的产生恰恰说明建筑已经迷失方向走投无路。这时,柯布西耶吹起了改革的号角:要么进行建筑,要么进行革命。过去的风格华而不实,效率之低已经无法被资本容忍;新的技术迫切需要在新的建筑形式上展现其价值;越来越严峻的居住问题亟待解决。唯一的方式是出现新的建筑形式。他提出了建筑的三个要点:体量、外观和平面布局。随着跟随者的出现,二十世纪终于产生了它的风格,而柯布西耶和《走向新建筑》也永载史册,就像他所赞美的非迪亚斯和米开朗琪罗。   柯布西耶解决了那个时代的问题,那我们这个时代的问题呢?每个建筑师都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或者这样说,建筑的意义何在?柯布西耶认为满足功能只是建造,而满足精神才是建筑。实际上在柯布西耶以后,几乎所有建筑都很轻而易举的就能达成第一项条件,居住问题也不再像资本主义初期那样严重了。但人的精神需要,一直是影响建筑的关键因素。因为现代主义片面强调科学和理性而忽视了个性和差异性,后现代主义应运而生。但后现代主义终究只是现代主义的玻璃中反射出的帕提农神庙,充其量只是一种手法和风格。在此之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极少主义层出不穷,最后终于不再有风格,产生多元的建筑世界。   可是——回头!重读《走向新建筑》后,柯布西耶逼迫我去回过头,去思考这个世界。在流派蓬勃发展,百家争鸣的背后,难道就没有一丝值得怀疑的地方?   全球资本主义飞速发展,资本需要越来越多的资本集中。信贷,基金,期货,股票……提前消费。消费主义大行其道。资本想创造价值就必须消费,疯狂消费,提前消费。当民众消费自己所生产的东西,资本主义完成了双重剥削。资本家开始鼓吹消费的时代,人开始忽略内心的精神享受而进入外部的物质世界。   建筑也出现了一个消费的时代。从金融大鳄们争相在曼哈顿建立自己的巴别塔,到越来越多的新奇的建筑在全球范围内涌现,建筑成为了消费品。不,请允许我用“沦为”这个词,建筑沦为了消费品。建筑开始追求标新立异。古根海姆美术馆,作为艺术收藏品的先锋,也引领着建筑的趋势。从纽约,毕尔巴鄂,再到立陶宛,建筑一次次重复沦为消费品的轨迹。但他们风格却不会因此而统一,因为资本主义有着猎奇的消费趣味。甚至有更多的建筑,以内部来向外部妥协;或者内部稀松平常,而外部却追求夸张和新异,成为消费时代的标志物。   可是要知道,消费品是无法永恒的,因为物质是易变的。只有精神才是永恒的。《走进新建筑》里,柯布西耶深情地写道:   但,突然间你触动了我的心。   你做得好,我感到愉快。   我说:这多美啊。   这就是建筑。艺术就在这里。   读到这里时,我深深被触动了。与现实相比较,当建筑不再执着于精神而途有物质的外表,那还是建筑吗?想起以前看过一部电影叫做<Play Time>,就是暗示了资本主义控制人类进入盲目消费的可笑局面。早在马克思时代,资本的人格化就得以发现并被完整阐述出来。无论你是否承认,消费时代下每个人都是被资本主义操纵的玩偶。   不得不提沉默而固执的路易斯康。他的建筑理念:孤寂与光明,真正反映了人的精神需求,是永恒的。从早期的教堂中就能找寻到这种概念的影子,绵延千年至今而不退色。而建筑师如弗兰克盖里者,只能算是时尚建筑师,他们迎合了消费时代下某个时期的需要,但时过境迁,他们的设计会变得古老,被其他的时尚所取代。可是,悲哀的是,这个时代,建筑追求精神性的概念正在被偷偷替换。柯布西耶不会瞑目,他不会容忍建筑沦为消费品!   北京的建筑也同样如此。央视大楼是其中最受诟病者。这栋建筑到底应该是炫耀国力——物质化的标准,还是应该体现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精神上的标准?答案不言而喻。当建筑已经偏离了它崇高的目标而成为消费时代的纪念碑,我宁愿说,它从来就不是建筑。我请求,还建筑以建筑的本来面目——以柯布西耶的名义。
  •     一收到该书,就觉得出版社太无耻了。 封面:软皮(别以为42元就是精装) 纸张:大白纸,好像办公A4那种颜色。 排版:基本好像就是WORD出来一样。大大的字,宽宽的间距,上下边距,半页的空白。弄紧凑点,省以下纸张会 si 啊? 图:很不清晰(可能是原图)。 而这书的定价居然是42元!!!我是打6折买的20多,但还是觉得完全不值这个价。只能说这家出版社太黑了。 虽然这都不影响阅读,但作为一本如此经典之作,被这样利用,实在是火大

精彩短评 (总计49条)

  •     文丘里可不可以和柯布做朋友.
  •     获益匪浅
  •     译本相比陈本无任何进步
  •     想想我居然曾经是一个狂热的Corbusier主义者…然后今天我又是真诚的人类学学徒…有空要和我导交流一下这本书…
  •     柯布西耶言语刻薄,偏激,疯狂。今天看上去理所当然的理念在当时是那么前卫。
  •     大二上,需重读。
  •     仅就本书来看,作者丝毫未显露对过往传统的依恋,却以全然欣喜的开放态度接受并试图引领现代建筑的进程。与这位敏于/契合时代趋势的“功能主义之父”相比,《城记》中梁思成先生对古旧建筑存留问题的坚持令人动容。#頁码索引#
  •     需要多读几遍!
  •     不能触动心灵的,只能称之为建造。
  •     柯布西耶
  •     南京图书馆
  •     在现在看来,言语未免偏激,但在当时有其紧迫性和必要性。这就是一场革命,需要气势。被这豪情感染,忍不住打了五星。
  •     应该是译自英文版也没注明年份。加了一些图也不知道出处。显得很不用心。话说后来的建筑家里勉强有柯布这等野心与魄力的也就库哈斯了吧。
  •     看见安藤的热衷才借来阅读 很多对未来的理解现在已然不适用 对建筑艺术怀有的美好的念想 以及意图开创新时代的野心 30岁的柯布
  •     神经病
  •     很经典的建筑类书籍,有种古今中外的感觉。很对我口味的一本书。
  •     现在习以为常的当时是变革;不过个人知识储备过低,不甚懂。
  •     看完就有冲动马上去罗马。书籍的图文确实没排好。
  •     很爱这个疯子,爱他的才华,更爱他的大胆,他永不停止的尝试和实验,已经演变成一种嫉妒。
  •     难得能读下去的柯布译本!可以感受到近一百年前柯布西耶面对新时代、新技术的热诚,而今他的幽灵笼罩着各个城市,包括上海,有好有坏;只是觉得,只有这一种走向新建筑的思路吗
  •     从行文可以看出柯布真是一个出色的演说家 字里行间激情洋溢 而充满逻辑 也用作品表述了自己的理念 美中不足是有些语句视乎累赘重复 看的时候直接忽略了 还有就是图印的太糟 根本看不清 因为书的质量原因 只能给4星
  •     建筑一如人脸,眼耳鼻口的比例和谐,我们便说它是美的。柯布抛弃学院的八股,用工业的理性、实用、功能,改革建筑思维,实质,却是对探寻美的比例之宗旨的回归。
  •     天才和疯子,往往就一扇门的距离。
  •     powerful
  •     译文读起来满腔热血,不知道原文如何
  •     草草地看了一遍。他一定是那个年代的疯子
  •     “不搞新建筑就要革命 而革命是可以避免的 ” 只能用激动来形容看完这本书的感受!
  •     柯布西耶的精神在中国遍地开花,无奈只延续了丑和不合时代的一面
  •     四个小时,看的迷迷糊糊
  •     书是本好书 就是江苏科技出版社太坑爹了 印刷质量和排版完全无爱
  •     从工业时代开始,建筑就落伍了,面对飞机轮船汽车,建筑师们陷入一种恐慌中,开始了追随技术的路程。随后的国际式建筑的发展,更使全球陷入机械的枯燥中,人居环境并未改善也许更糟糕,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然而柯布的此书显然并非深思熟虑,“住宅是居住的机器”“建筑是纯粹的精神创造”同时出现,便是最好的注解,而后者更是预示了朗香教堂的出现。
  •     翻译之烂图片之差排版之随意让人已经根本无法读出原著是好是坏了
  •     虽然编译整理得很杂乱,但是文字本身,还有传达的思想内容十分丰富迷人。提出了新时代建筑的出路,给建筑师思想上的启迪。
  •     住宅工业化,住宅机器化,标准化,符合工业时代,但缺了点什么
  •     很诧异柯布西耶的机械美学竟然最后引申出了道德意义和社会运动的楔子...习惯了反思现代性的论述,对这种狂热追寻现代化的姿态感到不适又逐渐接受。版面设计太糟糕了...
  •     可读性挺好!图也很清晰。是一个将新生事物呼唤出来的案例。
  •     对于现在,依然是疯狂的理论
  •     建筑学外行人的兴趣阅读
  •     还是学完建筑史再看这书靠谱点
  •     大师的理论集
  •     局部翻译的不通,整体可以接受。“布局是目标的分级,轴线的分类。”“平面是将模糊不清的东西固定下来”许多想法值得再次研究
  •     柯布西耶是一个十足的煽动者。
  •     安全舒适的居所,在注定要走向的现代的道路上,必须要革命。
  •     一收到该书,就觉得出版社太无耻了。 封面:软皮(别以为42元就是精装) 纸张:大白纸,好像办公A4那种颜色。 排版:基本好像就是WORD出来一样。大大的字,宽宽的间距,上下边距,半页的空白。弄紧凑点,省以下纸张会 si 啊? 图:很不清晰(可能是原图)。 而这书的定价居然是42元!!!我是打6折买的20多,但还是觉得完全不值这个价。只能说这家出版社太黑了。 虽然这都不影响阅读,但作为一本如此经典之作,被这样利用,实在是火大
  •     浅显易懂 推诿扯皮 太简单了。
  •     柯布西耶认为需要光洁的现代性建筑:拒绝沉溺过去;拒绝肤浅繁复的装饰;丢掉虚荣;在机器工业时代结合经济法则,通过批量生产达到物美价廉的目的;强调光影的作用。其实也不算全盘否定古典。通过对建筑发展史的掌握,他诠释了自己眼中的现代艺术与建筑:应致力于达到微妙的均衡。这像是艺术基准线,不会随着时代风潮变化而变化。最后通过实践,他力图展现其所在工业时代的精神内核与特点。
  •     时不时也需要这样的书打打鸡血
  •     用建筑语汇营造人们不曾意识到的世界,这样的建筑本质原来一直都没变。
  •     很多结论式的句子需要反复回味 推导式近乎洗脑的柯布宣言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