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九局》章节试读

出版日期:2015-7
ISBN:9787541140562
作者:王开林
页数:244页

《战国九局》的笔记-出局:作法自毙,五马分尸 - 出局:作法自毙,五马分尸

五个月后,秦孝公去世,太子嬴驷即位,史称秦惠文王,公子虔和公孙贾扬眉吐气,咸鱼翻身。一朝君主一朝臣,商鞅失势,告老还乡。那些死对头岂容商鞅返回封地颐养天年?一方面,他们齐进谗言:“大臣权力太重,君王的国家就会有祸患;宦官过于亲近,君王的生命就会有危险。现在秦国的男女老幼都念念不忘商君的新法,不肯将它标记在大王名下,这就颠倒了尊卑之序,商鞅成为国君,大王反而沦为他的臣子。商鞅原本与大王有仇隙,请大王早日拿定主意!”另一方面,他们诬告商鞅蓄意谋反,依照新法,谋反是头等重罪,不仅要杀身,而且要灭族。
谣言满天飞,政局风云突变,商鞅闻讯出逃,逃到函谷关下,天色已晚,关门已闭,只得去客栈投住一宿。当年既没有电视台,也没有印刷品,国家领导人长什么模样,普通老百姓无从得知,所以店主压根儿就没想到眼前这个风尘仆仆、面色憔悴的男人竟是权倾一国的大良造商鞅。他用公事公办的口气说:
“商君的新法明文规定,凡是收留没有证件的可疑人员,店主将遭到株连。你就别为难我了,我可不敢违法犯罪。”
商鞅终于领教了作法自毙的厉害,事已至此,唯有仰天长叹:
“唉,真想不到制定法律的害处竟有如此之大!”
商鞅设法逃到了魏国,魏国人怨恨他当年诱骗公子卬,偷袭魏国军队,坚决不肯收留他。商鞅无奈,只好另作打算。魏国人商议道:
“商君是秦国的头号通缉犯,秦国强横,它的头号通缉犯逃到魏国,若不归还给他们,可不吉利。”
商鞅被引渡回秦国后,居然寻机逃脱,重返封地,率领残余的追随者攻打相邻的郑县,结果遭到秦国军队围剿,在郑县渑池,商鞅被乱刀砍死。仇家恨意未消,还要公然泄愤,他们将商鞅的遗体五马分尸,将商鞅一家满门抄斩。然后遍告国民:
“天下再没有谁比商鞅更反动的了!”
商鞅变法,前后二十年,将秦国的国力骤然提升了好几个档次,不仅名闻天下,而且威震诸侯。他为秦国充实了府库,扩大了版图,最了不起的功劳是,他使一个野蛮落后的偏僻穷国成为法治之邦。在感情上,秦惠文王嬴驷拗不过师傅,同意将商鞅的遗体五马分尸,但他的理智十分健全,不同意废除商鞅制定的法令,这正是秦国赖以继续做大做强的基石。
商鞅死后数十年,赵国的大儒荀卿游历秦国,对商鞅变法后所取得的佳绩津津乐道,赞不绝口:“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淫荡)污(猥亵),其服不挑(轻佻),甚畏有司而顺。……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入其国(首都),观其士大夫……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观其朝廷,其朝(早)间,听决百事不留,恬然若无治者。”照此看来,秦国的民情甚好,政况极佳,就算将荀卿的写实打上七折,也很不错了。
现在我们复盘一下,商鞅初见秦孝公,总共准备了三套完整的方案:一是帝道,二是王道,三是霸道。最终秦孝公采择了霸道。商鞅用二十年时间兑现了他的诺言,使秦国富国强兵。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商君列传》中评述道:商鞅天性刻薄,除刑法之外,对仁义无所关怀,他起先用帝道和王道去试探秦孝公,只不过是打出漂亮的幌子,是无根的游谈,其真实居心并不在此。这就有点诛心的色彩和味道了。当初,倘若秦孝公采择了帝道或王道,商鞅的治绩未必逊色。上善若水,随物赋形,秦孝公是霸主之器,商鞅就帮助他完成霸业,这说明他确实是旷古罕有的奇才。
历史不容假设,但我认为,将商鞅简单地视为一位法家,贬低他的价值,鄙薄他的人品,这正可见历代儒生目光短浅,心胸狭隘。后代儒生长期诟病商鞅的败德行为,认为商君强调的“导之以政,齐之以刑”只会使百姓为了免遭刑罚而变得无耻。至于愚民政策,法家与儒家的路径不同,目的却完全一致,孔子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不是愚民思想又是什么?商鞅是赌圣,还是千王?我们来看看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商鞅诡诈,在战场上诓骗老朋友,偷袭魏国大将公子卬,正是兵不厌诈的典型范例,从而减少了战场上大面积的血流漂杵,无可厚非;其二,他依法惩处太子嬴驷的师傅,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惯例,足见其用法公平,若硬要说这是残忍,那孔子当年出任鲁国司寇,才三个月就杀害持不同政见的在野党领袖少正卯,又该如何评价?《资治通鉴》说商鞅“临渭论囚,渭水尽赤”,这话有些夸张。商鞅手段虽辣,但也不至于乱砍乱杀;其三,他不肯听从赵良的忠告,则纯然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倘若政治家都像赵良那样采取明哲保身的策略,这天底下也就没有斗士和烈士了。太史公司马迁时不时会为儒家的俗见所束缚,应该说,这是特别令人遗憾的地方。
在这场政治豪赌中,商鞅的表现相当优异,他的功业并未戛然而止。烈士殉名,志士殉功,商鞅已彪炳青史,死而无憾。王安石曾赋诗《商鞅》,赞美道:“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梁启超撰《中国六大政治家》,对商鞅推崇备至,将他与千古名相管仲、诸葛亮、李德裕、王安石和张居正相提并论,等量齐观。
从赌兴、赌技、赌绩来看,商鞅均无愧于“赌圣”之名。他的能耐足以强国,歉于保命,豪赌者往往顾全不了自己的后路,喜欢大赢特赢的人迟早会有一输,很可能输得连裤衩都不剩,但他们轰轰烈烈地表演过,在江湖上留下了传说,在历史中留下了英名,如此则不枉来人世畅游一趟,豪赌一回。
苏东坡在《商君功罪》一文中写道:“商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勇于公战,怯于私斗,食足兵强,以成帝业。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卒以此亡。故帝秦者商君也,亡秦者亦商君也。其生有南面之福,既足以报其帝秦之功矣;而死有车裂之祸,盖仅足以偿其亡秦之罚。理势自然,无足怪者。”这番评价较为公允,没有昧功,也没有讳过,没有抬高,也没有贬低,商鞅若泉壤有知,想必也会认账。

《战国九局》的笔记-第一局挑战利益集团商鞅的豪赌:变法图强 - 第一局挑战利益集团商鞅的豪赌:变法图强

开局:以霸道说服秦孝公
公叔痤死后,公孙鞅决定另谋高就。他听说秦孝公发布了一道招贤令,不禁怦然心动。在魏国,国君昏愚,群臣庸懦,政治黑暗,像公孙鞅这种桀骜不驯的霸才注定难有出头之日,于是他挟着魏国先贤李悝的那部《法经》,决定去秦国碰碰运气,说不定能够一展雄才伟抱。唯有志向远大的君主,那位发誓要恢复先祖秦穆公伟业的君主,才是公孙鞅乐意效犬马之劳的对象。但作为客籍智士,公孙鞅想晋见贵为一国至尊的秦孝公,并不容易,必须得有人居间引荐才行。于是公孙鞅找了条捷径,主动打通秦孝公的亲信宠臣景监的关节。景监可不傻,两人稍稍接谈之后,他就暗自庆幸这回自己撞上了红运,拿到了“蓝筹”,公孙鞅正是主公急于物色的那种文武兼资、智勇双全的治国奇才,他非常乐意出任“红媒”。
初见秦孝公,公孙鞅滔滔不绝,却仿佛对牛弹琴。出于礼貌,秦孝公偶尔点一下头,眼睛却望着别处,仅此而已。时间一长,他干脆闭目养神,打起瞌睡来,把公孙鞅的高谈阔论当成耳旁风。事后,秦孝公的失望之情溢于言表,对景监难免有点责备的意思:
“你推荐的宾客是个狂妄可笑的家伙,哪能授以高官重任!”
景监原以为此宝一押即中,没料到初试竟不及格,反倒落下了主公的埋怨。景监找到公孙鞅,皱紧眉头,指出他无的放矢,言不及义,根本没有瞄准和命中主公的兴趣点,口水喷了全是白喷,徒增烦厌。公孙鞅呵呵一笑,既不懊恼,也不沮丧,他当即复盘分析道:
“今天,我尝试用帝道说服主公,他志不在此,脱靶是正常的。”
过了五天,秦孝公再度抽空接见公孙鞅。这回,公孙鞅主动转换主题,讲得天花乱坠,眉飞色舞,可依然是秋风射马耳,秦孝公无动于衷。事后,秦孝公再次责备景监荐人不当,眼力太差。景监则把怨气转账到公孙鞅的户头,后者也承认自己的第二次试探有失准头:
“我今天尝试用王道开解主公,却未能打动他。成功已近在眼前,请大人再给我一次机会,保准能够成功。”
公孙鞅很清楚:上了赌台,输一把没关系,输两把仍可补救,若连输三把,就会掉链子。赌圣岂能在关键时刻垂着头、蒙着眼栽进天坑?他将牢牢把握第三次机会,巧妙翻盘。
秦孝公求贤若渴,公孙鞅志在必得。这一回,他们谈得很嗨,投缘投机,尽兴尽致,不过秦孝公并没有应允景监的请求马上重用公孙鞅。事后,他只是让景监吃下一颗定心丸:
“你推荐的宾客确实具有不俗的见解,可以与他纵谈国事。”为了说服秦孝公,公孙鞅总共准备了三套方案,花费了三趟口舌工夫,反复调整准度,终于锁定了秦孝公的志向,他总结道:
“我今天尝试用霸道点拨主公,他乐意奉行这样的军事和政治主张。只用再见上主公一面,我就能够巩固成果,实现夙愿。”
果然,接下来,公孙鞅与秦孝公的高峰对话总是环环相扣,丝丝入扣,自始至终融洽无间,谈到投机合辙的地方,秦孝公的膝盖不知不觉移过了自己的席位。一连数日,他们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不仅不厌倦,而且越聊越心欢,越聊越神旺。大猎头景监看在眼里,喜上眉梢,他问公孙鞅:
“你是用什么迷魂大法吸引主公?主公如此开心,如此惬意,我还是头一回见到。”
于是公孙鞅向景监分析自己先后几次与秦孝公谈话的内容,比较不同的预期和效果,他的总结相当精辟:
前两回,我劝导主公推行帝王之道,以求功毗三皇,德邻五帝,而主公说:‘这样做,见效太慢,费时太久,我没有那份耐心。何况贤明的君主理应在当世功成名就,该当大刀阔斧,岂可慢针长线,苦等数十年、上百年才成就帝王大业。’所以我改用富国强兵、称雄诸侯的霸道来引导主公,他一听就动了心,上了瘾,着了魔。不过这样子降格以求,秦国若想囊括四海,并吞八荒,与商朝、周朝并德媲美,就难上加难了。”
公孙鞅洞若观火,目前,“报施救患,取威定霸”是最为现实的选择。尽管秦国的实力不弱,秦献公(秦孝公的父亲)在位期间即“常雄诸侯”,一些制度也具备雏形,但与秦孝公想要成就的霸业尚有很远的距离。
在政治尚未纳入正轨的打拼时期,孤注一掷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否则捷径无法走通,大功难以奏成。秦孝公把筹码全押在公孙鞅一人身上,赌就赌他是个旷古罕见的治国奇才,赌就赌他能够只手旋转乾坤。
公孙鞅一步登天,由布衣直臻卿相,获得了秦孝公的全权委任。从此他将在秦国甩开膀子,迈开步子,猛干飞奔,主导一场旷古罕见的大变革,走一道前人从未走过的“高空钢索”。秦孝公乐得做个甩手掌柜,这就叫“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秦孝公要求公孙鞅把秦国做大做强,称霸诸侯,领袖群伦。这位董事长找准了自己异常赏识的职业经理人,于是实行百分之百的目标管理。他特许公孙鞅孤行己意,为达目的,甚至可以不择手段。
大匠造屋,不谋于路人。公孙鞅要实行政治变革,从根本上大修大改秦国利益集团死死抱紧不放的成法,另行制定一套富国强兵的方案,可想而知,阻力天大,压力山大。
变法之前,秦孝公郑重其事,主持了一场宫廷辩论会,由公孙鞅单挑秦国名士甘龙、杜挚,就变法的优劣及其可行与否各抒己见。从这场针锋相对、短兵相接的辩论会,我们不难观察到革新派与守旧派之间大异其趣的地方。公孙鞅率先发言:
“操行可疑就无法成名,事业存疑就难以成功。超常行为,必定被举世指责;见解独到,难免遭庸众嘲笑。蠢人只认死理,智者才能够觉察端倪,把握先机。主政者不可与民众一起描绘改革蓝图,只可与他们一同享受改革成果。探求最高德行的人不会向流俗轻易妥协,成就伟大功业的人则要力排众议。所以贤明的执政者必须具有真知灼见,如果推行新法能够增强国力,就不必师法先人;如果运用新法能够造福百姓,就不必因循旧礼。”
“好!”秦孝公击案喝彩。

《战国九局》的笔记-第一局挑战利益集团商鞅的豪赌:变法图强 - 第一局挑战利益集团商鞅的豪赌:变法图强

赌圣:商鞅,又叫公孙鞅、卫鞅
最高职务:大良造,掌握秦国军政大权
最高赌绩:变法成功,秦国强大
赌术精要:采用霸道,先军政治,移风易俗
致命败着:未废除太子,不接受禅让
大结局:遭乱刀砍死,被五马分尸
“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
或有形或无形的赌台一直都矗立在那儿,为了攫获名利权色,智者和勇者络绎而至,他们手里拎着脑袋,腰间掖着脑袋,登上赌台去豪赌。
萤火虫再多也掩盖不了巨星的光芒,商鞅高光亮相仿佛天神降下云端,注定了,他将改变人间格局。
在赌台上,商鞅的表现非同凡响,因此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仇视他的人贬斥他为千王中的千王,推崇他的人则褒赞他为赌圣中的赌圣。
引子:料定魏惠王是个二货
年轻时,商鞅不叫商鞅,叫公孙鞅。他喜爱刑名之学,对法律和政治多有钻研,祖国(卫国)没给他施展身手的用武之地,他就前往邻国(魏国),投在相国公叔痤的门下,担任中庶子,掌管公族事务。公叔痤独具慧眼,深知这位年轻管家是个不可多得的人间奇才,绝非久屈人下的“红漆板凳”。他本想把公孙鞅隆重推荐给魏王,可是病体支离,卧床不起,这事就给耽搁下来了。
当时,魏惠王姬在位,此人即孟轲初试牛刀时游说过的那位贪利好战的梁惠王,他胆大包天,在东周,是诸侯中第一个僭称国君的冒失鬼。姬的祖父是魏文侯姬斯,在位长达五十年,以节士段干木为范,以贤士卜子夏为师,以仁士田子方为友,顺天应人,上下和合,赢得了国际盛誉。姬斯在位期间,长治久安,就连野蛮强大的秦国都不敢打魏国的歪主意。祖辈父辈留下的政治遗产固然丰厚,但也经不起不肖子孙的瞎折腾。
老相国重病缠身,好几天不沾水米,已到了仓公乏术、扁鹊望而却步的地步。就算姬是个混账王八犊子,此时也只好将酒色暂且搁置一旁,抽空前往相国府,去探望垂死的老相国。
公叔痤的气色极差,口舌不太利索,姬就不打算兜圈子、绕弯子了。“公叔的病万一无法治愈,国事打算如何交代?”
公叔痤自知来日无多,就专等这个现成的机会送上门,好推荐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接班人,他说:
“老臣府中的管家公孙鞅,年纪轻轻,却是一位极其难得的顶尖人才,请大王让他接替我的职位,凡事都信从他的计谋,绝不会有错。”
姬见公叔痤如此抬举自己府中的年轻管家,竟到了超越群臣的高度,内心不以为然,但他嘴上不便明说,于是嘿嘿干笑几声,未置可否。待姬缓缓起身准备回宫时,公叔痤立刻屏退卧室里的闲杂人等,郑重其事地提醒那位刚愎自用的傻子国君:
“大王若不肯听信老臣的嘱咐重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能让他跨出国境半步。一旦此人被敌国尤其是邻国重用,就会遗患无穷。”
这一回,魏惠王倒是很爽快,满口答应公叔痤的请求。待姬的马车刚驶出大门,公叔痤就立刻要家人叫来公孙鞅,他用歉疚的语气说:
“今天大王来探病,问我谁可以接替魏国的相位,我说府中管家公孙鞅是最佳人选,大王不以为然,这桩美事肯定泡汤了。于是,我只好先为大王谋算,再为你设想,就忠告大王,倘若他不肯重用公孙鞅,就得将此人杀掉,永绝后患。这回大王答应了我的请求。你还是赶快去收拾行囊,逃命要紧,再耽搁就会束手就擒,沦为刀下之鬼。”
公叔痤超级滑头,极端精刮,无疑是位老谋深算的赌徒。死前一刻,这老家伙仍旧赌性不改,两头下注,自以为天衣无缝,人鬼莫测,但这位相国爷的神机妙算,以公孙鞅的法眼洞见,简直就如同十岁小儿自鸣得意的加减乘除。
公孙鞅并非不感恩,不领情,或不知道政治风险究竟有多大,官场浊水究竟有多深,而是他太了解魏国头牌二货姬臭烘烘的牌技了,他神情轻松,语调轻缓,告诉公叔痤:
“既然大王不肯听信相国的力荐擢用微臣,又怎会听从相国的忠告捕杀微臣呢?”
瞧,公孙鞅洞烛机先,料事如神,不愧为政治赌坛上即将崛起的顶尖高手。魏惠王姬满脑袋糨糊,昏愚弱智,老相国公叔痤临死支出两招,他左耳听右耳出,居然将警言忠告当成废话,嗤之以鼻,态度很不端正。回宫后,他对左右亲信说:“老相国真是病糊涂了,可悲啊!他竟然指点寡人,将国家大事委托给公孙鞅那种资历极浅、身份极贱的家臣去全权打理,这岂不是太荒唐了吗?”
公孙鞅好整以暇,平心静气,继续待在相国府中,为公叔痤料理后事。真正荒唐的当然不是公叔痤,更不是公孙鞅,而是魏惠王姬。数年后,公孙鞅率领秦军攻打魏国,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取得大胜和完胜,因此获得商、於两块封地,成为商君,人称商鞅。到那时,魏惠王再咬牙切齿,捶胸顿足,说什么“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可就悔之晚矣。

《战国九局》的笔记-成局:内政有序,外战告捷 - 成局:内政有序,外战告捷

区区十余年,秦国就做到了令行禁止,全民听从中央的指令,内政井然有序,于是对外扩张,实现开疆拓土的愿景就成为当务之急。秦孝公决定小试牛刀,他任命公孙鞅为大良造(秦国最高军政长官,相当于相国),统领大军攻占魏国安邑。三年后,秦国在咸阳建筑冀阙和宫室,将国都由雍东迁来,从此对东方列国虎视鹰瞵。新法的“补丁”也随即面世:
“禁止父子兄弟混居一室(以杜绝公公爬灰,小叔子盗嫂之类的乱伦行为);将多个小乡邑集合为一个县,设置县令、县丞,全国总共划分为三十一个县(一说四十一个县,这无疑是秦朝郡县制的先声);田地开出阡陌,做好标记,以息纷争,按田亩多少交纳赋税;重新厘定度量衡的标准。”
新法大获成功,秦国日益富强,周朝天子派使臣给秦孝公送来祭肉,这是王室对诸侯的最高礼赞,通常只有诸侯中的贤君和霸主才能获得,列国纷纷派使者前来道贺。至此,变法可谓成功了一半,另一半则必须到战场上见分晓。
天赐良机,恰在这时,齐国在马陵打败魏国,俘虏了魏国太子申,射杀了魏国大将庞涓。魏国受此沉重打击,不仅士气低迷,而且国力虚弱。于是,公孙鞅跃跃欲试,对秦孝公说:
“秦国与魏国,好比人之有腹心之疾,迟早有一天,不是魏国兼并秦国,就是秦国兼并魏国。为何如此?这是魏国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它的国都在安邑,与秦国以渭河为界,但魏国更方便获得崤山以东的利益。它得势了就向西侵略秦国,不得势就向东侵夺邻国土地。如今,主公贤圣,秦国富强。恰巧魏国去年被齐国打得一败涂地,诸侯都不再与它交好,这正是秦国讨伐魏国的千载良机。魏国招架不住秦国强大的军队,就必定会向东迁移,它向东迁移了,秦国就能占据崤山和渭河的有利地形,进可攻,退可守,制衡东方的列国诸侯,这正是建立霸业的千载良机。”
公孙鞅的这番点拨入情入理,不难打动雄心万丈的秦孝公,秦孝公深以为然,立刻任命公孙鞅为大将。魏惠王眼看强敌压境,外交斡旋失败,只好硬着头皮派公子卬带兵仓促迎敌。两阵对圆,公孙鞅派人送信给公子卬,在信中套起近乎来:
“早年,我与公子交情很深,想不到今天兵戎相见。虽说我们各为其主,但怎么忍心互相残杀?我愿意与公子单独见面,签订盟约,然后举爵言欢,撤兵罢战,秦魏两国继续睦邻友好。”
公子卬缺心眼,寡谋略,不知其中有诈,竟然轻率赴约。会盟完毕,照例饮酒,公孙鞅埋伏的武士一拥而上,将公子卬拿下,然后秦军大举进攻,魏军折损了主帅,群龙无首,溃不成军。魏惠王在东西两面连吃大败仗,小小胃口消化不了,国库明显空虚,士气日益低落,他心惊胆寒,只好忍痛将河西的大片沃土割让给秦国,以求获得喘息之机。从此,魏国元气大伤,正如公孙鞅早先所预料的那样,魏国将政府迁出故都安邑,迁往新都大梁。公孙鞅建立奇勋,秦孝公照例重赏,将於、商两地十五个乡邑封赏给他。从此,公孙鞅就被人称为商君和商鞅。
在秦国,商鞅的权势炙手可热,他的威信也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正是这个勇于豪赌的卫国人开启了秦国的黄金时代。
解局:赵良善意相劝,商鞅迷途难返
高鞅在秦国出任大良造,政绩卓著,战功彪炳,人民富足,国势强盛,但那些宗室贵戚的利益受到很大的损害,不少人对他怀恨在心。
有一天,名士赵良远道来访。他乡遇故知,这是人生四乐之一。商鞅摆酒高会,宴请赵良,推杯换盏之际,两人回忆往事。商鞅说:
“我记得,当初与先生相识,由孟兰皋居中介绍,今天我想更进一步,与先生结为良友,行吗?”
倘若换了别人,商君主动要与他结成良友,谢天谢地谢祖宗还来不及,哪能推辞?偏偏赵良是位心明眼亮的儒士,他竟然婉言谢绝:
“在下不敢奢望大人的垂顾。孔子曾说:‘推贤而戴者进,聚不肖而王者退。’在下无德无能,所以不敢答应。在下还听说过这样一句话:‘非其位而居之曰贪位,非其名而有之曰贪名。’在下要是与商君结交,只怕别人会猜疑在下贪图地位和名誉。所以在下不敢顺从商君的提议。”
所谓“不敢”,其实就是不肯。听话听音,赵良的弦外之音,商鞅一听就知,这位老相识持不同政见。
“莫非赵先生不喜欢我治理秦国的这套措施?”
“能听见不同声音才叫聪,能看清内心才叫明,能战胜自我才叫强。虞舜说过这样一句话:‘自卑也尚矣(自卑也很了不起啊)。’商君不妨讲求一下虞舜之道,没必要询问在下喜不喜欢这些措施。”
赵良远兜远转,用意的确是要批评商鞅的某些作为。商鞅当即为自己辩解:
“起先,秦国沿袭野蛮的习俗,父子没大没小,同室而居。现在秦国已变得相当文明,真正做到了男女有别。秦国还建筑了宏伟的冀阙,营造规模与鲁国、卫国相当。赵先生看我治理秦国,与五羖大夫百里奚相比,谁更出色?”
名士毕竟不同于寻常人,名士就该有名士的胆量,名士就该有名士的评判标准。赵良说:
“一千张羊皮,还抵不上狐狸腋下那块小皮有价值;一千个附和者唯唯诺诺,还抵不上一位正直之士发出疑问。周武王包容不同意见而振兴王业,商纣王专搞一言堂而覆灭宗庙。商君要是不反对周武王的做法,那么在下请求整天说直话而不至于脑袋搬家,行吗?”
赵良的话弦外有音,暗讽商鞅在秦国实行高压政策,没人敢持不同政见。商鞅心中或许感到不快,但他还是想听听赵良的看法,从别人那儿他早已听不到真心话。商鞅的语气十分诚恳:
“有道是,敷衍应付的话漂亮,推心置腹的话朴实,苦口婆心的话是良药,阿谀奉承的话会致病。先生果真肯整天说直话,那正是我所需要的良药。我将感激先生,先生又何必过虑!”
赵良得到商鞅的口头保证后,就敢于重槌擂响鼓了,他侃侃而谈:
“五羖大夫百里奚,是楚国边境的穷汉子,他听说秦穆公贤德而决意投奔,出远门短缺路费,就把自己卖给秦客做奴仆,身穿破衣烂衫,喂养牛群。过了一年,秦穆公听说百里奚有治国的才能,于是将他从卑贱的看牛倌一举提拔为百姓仰视的大臣,秦国上下没有谁敢奢望同样的幸运。他治理秦国不过六七年,文治武功非同凡响,秦国向东讨伐郑国,三次安置晋国的君主,一次挽救楚国的危亡。发布教令于封疆之内,巴人踊跃进贡;布施德行于诸侯之间,八戎前来宾服。使八戎宾服的由余听说百里奚如此贤圣,衷心佩服,也叩门求见。五羖大夫治理秦国,再怎么劳累也不乘坐马车,再怎么炎热也不张开羽盖,在国内巡视,不带车队,也不带卫兵,他的功名都记入了史册,德行泽被后世。五羖大夫去世之日,秦国百姓无不为之流泪,儿童不唱歌,舂米的人停下杵子。这都是五羖大夫难以比肩的功德所致。商君的情形则正好相反,求见主公是由宠臣景监引荐,有点名不正言不顺;治理秦国不把百姓当回事,滥用人力,大建冀阙,这也不是什么令天下称道的功勋;商君严惩太子的师傅,用残酷的刑罚伤害百姓,这足以积累怨恨,埋下祸根;商君不断用旁门左道树立威严,使国民害怕商君更胜过害怕国君;商君受封于商、於之后,口口声声自称寡人,天天去找秦国权贵的阴私和把柄,动不动就将他们绳之以法。古诗说:‘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何不遄死。’从这样的诗句来看,一意孤行可不是长久之计。公子虔闭门不出已经八年之久,商君还杀掉了祝欢,判处公孙贾黥刑。古诗说:‘得人者兴,失人者崩。’这几件大事,都不是很得人心。商君出门,总有十多部马车跟从,前呼后拥,大批精悍的侍卫负责警戒。如果保卫措施不够周全,商君就不敢外出。《尚书》中有这样的告诫:‘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商君的生命危如朝露,莫非还想延年益寿?商君何不将封地归还给秦国,到边境找块空地种种麦子,劝导主公起用民间的隐逸之士,赡养老人,抚育孤儿,敬爱父兄,奖励有功者,尊重有德者,这样做还可以化解怨毒,安身立命。商君要是继续贪恋商、於这两块封地的富贵,珍惜固有的权威,累积百姓的怨恨,一旦主公谢世,秦国宗室必定疯狂反扑,第一个要收拾的就会是商君,这岂不是明摆着的隐忧吗?等到那时,商君的祸患就彻底无解了。”
赵良的一席话,将商鞅批评得体无完肤,一无是处,但他为商鞅周全设想,找寻退路,用心不恶。赵良置身局外,明察秋毫,预见尚未萌生的祸患,洞察力令人佩服。然而商鞅已走得太远,除非他肯放弃既得的荣华富贵,及早投奔东方诸侯,另起炉灶,才有可能免于一死。商鞅一向强力强行,无畏无惧,宁肯输掉手中最后一个筹码,也不肯选择一条前辈范蠡走过的退路,泛舟五湖,去做富可敌国的陶朱公。
性格即命运,强者尤其如此。儒家赵良的话在法家商鞅听来,通篇都不过是缩头乌龟的理论,他要是害怕就不会豪赌,既然豪赌就不打算退缩。呈现异彩的生命闪亮而短暂,灰蒙蒙的生命暗淡而长久,一个人究竟如何挑边,是由性格的强弱、胆魄的大小、志向的远近、才智的高低、处境的好坏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商鞅的可贵之处正在于此,就算是身死族灭,商鞅还是商鞅,狮子还是狮子, 他不肯去做那只全身远祸的山羊,何况做山羊的风险也不小,未必能够全身远祸。 赵良的忠告确实触动了他,但也就止于触动而已。商鞅真要是为自己预留后路,就该敦劝秦孝公废除旧太子,另立由自己扶植和掌控的新太子,从而阻断前者上位的机会,使旧太子的党羽压根就找不到报仇泄愤的途径和机会。但他并没有做好功课,只一味地剑走偏锋,不按牌理出牌。他太自信了,到了极端自负的地步,应该说,强者不怕敌手强横,就怕刚愎自用。顶尖高手多半是自毁长城,自己打败了自己。

《战国九局》的笔记-第一局挑战利益集团商鞅的豪赌:变法图强 - 第一局挑战利益集团商鞅的豪赌:变法图强

控局:拿权贵试“牛刀”
公孙鞅制定的新法令,条款并不烦琐,内容也不枝蔓,但治安法规确实要比旧法苛刻许多,严酷许多。注重军备和农桑,是新法令的核心所在:百姓以十家为一单位,一家有罪,其他九家必须举报,否则一齐受到牵连。不告发奸细的人腰斩于市,告发奸细则跟上阵杀敌受到同等奖赏,收留奸细与叛国投敌受到同等惩罚。农民有两个儿子以上不分家的,要加收一倍赋税。作战立功人员论功授爵,为私事争斗的人则按过失轻重判刑。全力做好本职工作,鼓励农桑,多种粮食、多织布帛的人免除其赋税徭役。舍本逐末、出工不出力而生活贫困的人,则没收其妻儿,贬为公家的奴婢。宗室子弟若没有立过军功,则剥夺其贵族身份。处处明确尊卑爵禄的等级,各以次序命名田地房屋,便于区分。婢仆的服装严格按照主家的爵位而定,不得僭越等级。有功的人社会地位显荣,无功的人即使富有,在社会上也得不到任何美誉。
相比旧法无的放矢,新法就如同药石专门对准病灶。秦国现状不容乐观,非猛药难治痼疾。医家常说“若药不瞑眩则厥疾难瘳”(要是吃了药不嗜睡不头晕,病情就很难痊愈),正是相通的道理。
秦国地瘠民穷,非力耕而不得粟,非力织而不得帛,政府奖励农桑,使勤勉者获得更多好处,使懒惰者无地自容,才能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益,达到富国的目标。富国与强兵不可偏废,秦国要与东方各国争雄,整军经武,兼弱攻昧,乃是长期的方略。严密的保甲制、严厉的连坐法可以提升国民的凝聚力和监督力,促使阎闾自治,民众相互协作,彼此监督,官方将省事省心。赏罚分明,奸细不作,国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铁的纪律和军事化管理将使原本桀骜犷悍的民风变得收放自如,放于外而收于内。放于外则招之能至,至则能战,战而能胜;收于内则战场上的猛虎也只是和平环境里的绵羊。整个国家的治安状况好转了,许多黑恶势力必消弭于无形。贵族子弟无军功者不被录用,也将大大减少世袭制所产生的尸位素餐之徒,那些报效国家的精英脚下有了升迁之路,就不会沉沦潦倒,磨灭雄心和壮志。至于明确尊卑,划分等级,则意在迫使全体国民以服从为天职。总而言之,凡是为国家立功的人,不管以何种方式——或种田,或织布,或戍边,或打仗,都能提高社会地位,得到社会广泛的尊重。这样一来,爱国主义思想就势必深入人心,成为源源不绝的驱动力。说白了,秦国变法则富,变法则强,前景相当光明。
法令已经制定,尚未颁布施行。公孙鞅比谁都明白这样一个硬道理:获得国君的信任才可登上权力巅峰,获得百姓的拥护才能巩固权力基础。在京城南门,他竖起一根三丈长的巨木,当众颁布明令:
“谁要是有力气,能将这根巨木扛到北门去,政府就奖给他‘十金’。”
价码高得离谱,老百姓感到很奇怪,没人敢去移动那根大木头。公孙鞅见状,马上提高赏格:
“谁能立刻扛走这根巨木,政府奖给他‘五十金’。”
终于有个身体壮实的愣头青上前尝试,他扛起巨木径直朝北门奔走,围观者也哗哗地跟过去。待那位愣头青把大木头往北门一搁,“五十金”真就落袋为安了。围观者啧啧称羡,伸出的舌头险些着凉。公孙鞅借此表明政府令出必行,言而有信,绝不蒙骗人,绝不糊弄人。新法的信誉因此确立不拔。
法令施行了一年,秦国京城批评新法令不好的有千余人。恰在这时,太子犯法,撞在刀口上。公孙鞅说:
“法令之所以不能贯彻执行,是因为上面有人作奸犯科,却得不到相应的惩治。”这就是说,公孙鞅认为赌台上有狠角色出老千,必须将他揪出来,当众严办。
那个出老千的狠角色居然是太子嬴驷,太子是储君,公孙鞅不便绳之以法,于是他找到替罪羊,判处太子的高级助理公子虔徒刑,判处太子的师傅公孙贾黥刑,以辅佐无力、教导无方的罪名剪除太子的党羽。“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样的说法,秦国人依稀听闻过,但这样的做法,所有秦国人绝对是头一回见识真章,其震慑作用巨大,足以使全体国民冷不丁打一寒噤。法律的威严神圣不可侵犯,赌台上的游戏规则约束着每一个赌客。
从此,秦国的贵族和庶民唯法是遵,唯令是从,就算谁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与新法较劲。新法推行了十年,秦国的民生大为改观,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家给人足,风清气正。国民勇于为国捐躯,却不敢私自干上一架,各地的治安状况日益良好。起初批评新法不便的人也掉转口径,大唱赞歌。公孙鞅说:
“这些人自以为高明,专门扰乱教化,必须严加惩戒!”
公孙鞅以铁腕统一国民的思想,将那些多嘴多舌的评论家全部流放到边疆的苦寒之地。此后,举国上下就没人敢再议论新法的优劣了。


 战国九局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