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仪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4-1
ISBN:9787549530717
作者:张炜
页数:232页

作者简介

“杰出的生命是能够超越的,无论他活得多么短暂,多么贫穷和富有,都不能阻止他的这种超越。”——张炜
★茅盾文学奖得主张炜经典作品再现。
这本书,分享了作者早年对心仪作家的阅读体悟,展现了一个读书人的狂热与痴爱。
★了解域外作家、开启阅读外国经典文学的导读本。
这本书,张炜的点评精简到位,六十多位域外作家作品风格、人物性情、生平面貌等悉数呈现。
★献给每个想了解张炜、了解文学的痴书人。
这本书,每一篇都是在谈论作家,谈论文学,谈论阅读的一点点感悟和触动,是了解张炜早年文学发展脉络的最好文本。
★梳理了六十多位作家的生平经历,呈现了一百多张作家照片。

书籍目录

引言
海明威
福克纳
尤瑟纳尔
索尔・贝娄
米兰・昆德拉
略萨
厄普代克
屠格涅夫
陀思妥耶夫斯基
列夫・托尔斯泰
兰波
普鲁斯特
叶芝
哈代
毛姆
萨特
加西亚・马尔克斯
阿斯图里亚斯
博尔赫斯
阿克萨科夫
紫式部
亚马多
乔伊斯
卡夫卡
艾特玛托夫
阿斯塔菲耶夫
聂鲁达
劳伦斯
普希金
高尔基
泰戈尔
契诃夫
歌德
马雅可夫斯基
雨果
巴尔扎克
茨威格
莱蒙托夫
马克・吐温
西蒙
波特
川端康成
伍尔夫
杰克・伦敦
欧・亨利
汉姆生
艾略特
怀特
索因卡
托马斯・曼
米斯特拉尔
斯坦贝克
舍伍德・安德森
里尔克,里尔克
爱的浪迹
诗人的命数
耕作的诗人
规避和寻找
你的生命之光
理解
人与事
从热烈到温煦
在激流中
抚摸
无为而有为之书
无望的爱
后记
关于《心仪》再版

内容概要

张炜,现任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成员。 主要作品有《古船》《九月寓言》《你在高原》等。作品多次获奖。其中《古船》被两岸三地评为“世界华语小说百年百强”和“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 2011年8月,长篇小说《你在高原》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心仪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我为这本书写了一个再版后记。贴在这里与大家共享。关于《心仪》再版《心仪》在上海再版的时候,曾被更名为《人的魅力》。今有幸再再版,亦想为之再取名,以示编纂的勤恳和用心。然苦思良久,一时竟未能觅得可与“心仪”相匹的词,来体现张炜先生在这本书里描摩的人与作品。于是维持原名。现在想,这种维持,既存全了历史的原貌,亦于无意识中透露了我对张炜先生的文字多年阅读的敬虔。张炜先生对我说,这书是年轻时所写,是早年读这些作品所涌起的感想和体悟。回忆他所言的阅读的时代,国内正是“先锋”盛起之时,无论语词或文本,大都对外国文学和外国文学家多有追仿,某人作品若能被人与外国文学比附,少不得会真诚而油然地荣焉幸耶。这当然算不得坏事,能够多从外国大家那里真正汲取养分,又能得益于本土传统和当下现实的滋润,岂不圆满?至为难得的是,张炜先生在那样年轻的时候,就有着足够的警觉和智悟。心仪自然最主要,但心仪而外,仍会偶尔隔开了来,在阅读的迷醉中,堪堪醒着。只这些微的醒,亦足以使他自这些或精粹或伟岸的覆盖中,顽强出一些独特的认知。比如他写索尔•贝娄:“我几乎没有读过比他更幽默更机智的作家了——他用这一切稍稍遮掩着心底深切的悲凉和怜悯。”到最后,笔锋略略一转:“贝娄的作品由于仅仅止于悲凉的心情、无望的冷嘲,缺少某种坚定性,所以也稍稍缺少了一种‘伟大感’”。比如写海明威:“在那部写西班牙战争中一次炸桥行动的长篇中,他一切过人的技能都得到了尽情发挥,给人炉火纯青的感觉。整部书写得一点也不吃力,作者始终掌握着艺术上的主动权,自信而又坚定。这部书有强大的张力,像作家其它的成功作品一样,很收敛,却有着巨大的内力从中生出。”“《老人与海》何等单纯。这是一个壮心不已的艺术家在创作生命接近终点时的最后一次突围。它大概凝聚了作家一生中的全部经验——艺术和人生方面的经验。它像一首长诗,一曲长歌,在读者心头引起了深深的共鸣。”但在综合海明威的总体阅读体会时,他说:“他身上有很多油彩,这也帮助了他声名远扬。比起他的实际成就,他的名声也许显得太大了些。”等等。看似就几句点评,很简,很短。然若非有着对每个作家广泛而深入的阅读作支撑,这样精到而独特的感想,如何轻易能得着?就对中国当下大多数人的阅读状态感到担忧,进而甚至在某些时刻会无端涌起莫名的凄凉之感。因为当你满怀了阅读后的欣悦,想与周遭的人分享那种于现实里难以瞻望得到的字里馨香,却发现他们全在“有用的”或“成功学”的道途中奔忙去了,极少有人还会以“无用之书”作为心灵之伴(其实这“无用”,大体也只是他们浮泛而粗暴的断定吧);还会将这些书视作荆棘而苦短的人生路途中不可或缺的、抵挡尘烟侵犯的武器,以及让生命变得柔软或坚硬、宽广或深邃的灵物。能奈时代若何?能奈被现实驱赶着而罔顾了阅读的人们若何?就伏于隅,以久蓄的虔诚尽些能及的微力吧。但愿这薄薄的《心仪》会变成一个小而持久的光点,引领迷途的人群,重返阅读之林。又及:得张炜先生邮件授权,才敢在烦屑事务毕后的深夜凌晨,在既看不透黑夜、又感念着黎明的、于万籁无声的没有袭扰中,写下这些字,以之为编辑的记念。另,本版次《心仪》新增了若干作家的图片,完善了人物生平介绍,摘选了各位名家作品中的名言以飨读者。且此书由以精品社科图书为出版理想的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名与优的联合,更是读者的福音。简以宁 写于 2012/9/11 4:30AM
  •     “我们这一代作者有机会接触这么多外国作家的作品,当然是很大福分。读得多了,会不断地鉴别和比较,对其中的一部分,就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张炜眼中的这种福分,只能说被很多中国读者白白浪费掉了,面对灿若星空的外国作家作品,很多人选择退缩,他们惧怕这种巨大的文化差异,惧怕那些理解不了的情感和行为方式,最终只能用道听途说的方式,一瞥这些外国作家的惊鸿艳影。这样,不仅错过了那些奇绝险峻的作品,更容易陷入人云亦云偏颇的意识轨道。《心仪:域外作家小记》是山东作家张炜早年间的作品再版。书中作者用精炼独到的语言对域外东西方作家进行了客观独到的点评。每篇几百字的小文,都充溢着作者的真知灼见,令那些不断重复他人观点的作品相形见绌。作者的文章贵在于精到而传神,无半字虚言,对那些离我们渐行渐远的外国名家的描摹刻画可谓入魂入骨,从他们的性格禀赋、人生轨迹到书籍作品,从作品与作品之间到作家与作家之间的比较勾连,都让人拍案叫绝。对那些文学大家的评述,如果仅止于赞扬,文章自然是没有生命力的,社会已经给过他们太多的美誉,在张炜的文章中恰恰将他们还原成了一个个“优点”与“缺点”同样张扬,绽放与陨落同样生动,生活的轨迹与作品的轨迹交叉映衬着的有血有肉的人。他们有的历经战火在生与死的边缘徘徊吟唱、有的在颠簸不平的人生道路上沉浮起落、有的一生与情感痴缠;他们的文字或激越锐利、或深情婉转、或幽默诙谐;他们有的用长诗短句吟唱生活,有的用洋洋百万字的辉煌巨著震惊人间,有的又擅长以短篇小著浓缩人间的世相百态。张炜的每篇文字都有着他深刻的个人烙记,他对这些外国作家的评价是仅属于他自己的,其中的每一字每一句背后,都有着张炜丰厚的阅读积累与人文体验,于精炼处最见功夫。他这样评价美国作家索尔•贝娄,“我几乎没有读到过比他更幽默更机智的作家了——— 他用这一切稍稍遮掩着心底深切的悲凉和怜悯,人性中最曲折最隐秘的部分也难以逃脱他的眼睛”,他对索尔•贝娄是如此的“心仪”,但这种“心仪”又没有掩失作者的冷静理性,他同时又看到“贝娄的作品由于仅仅止于悲凉的心情、无望的冷嘲,缺少某种坚定性,所以也稍稍缺少了一种‘伟大感’”。谈到普希金,作者想到了中国唐代诗仙的放浪形骸,于天地不拘的天纵性格,“他有点像中国唐朝的李白,更像个仙人,而不像我们所熟悉的现实中的一代又一代人。他下笔如有神助,一泻千里也毫无疏失。这样的诗人仿佛不是‘天才+刻骨’这样惯常的公式所能概括的,而像是苍穹中一块闪亮的金石落在了人间。”他们是人群中的卓绝智者,有着比常人更深邃的思想、更敏感的神经、更强大的意志、更能表达复杂情感的笔触,因此他们成了在文学星空中永不坠落的璀璨星辰。我们要记住的是他们的个性和与众不同之处,哪怕他们是不完美的、有缺陷的,因接近真实透着人性之光而更显魅力。人的生命绽放必定是有节律的,有的人一生只绽放一次,全部精力耗光后便悄然陨落,而有的人一生都有磅礴的生命能量,从笔尖绽放之初到生命之泉流尽,都不曾喑哑失色。在书中,我们能看到走出不同人生曲线的作家们不同的精彩,哪怕是最后的惊鸿跳脱人间的壮烈,也能让人读到其中的况味,而张炜对日本的紫式部的描写更让同为东方女子的读者神往。不论张炜的这些小文写得有多精彩,文章有怎样的魔力,但它们终究只是一家之言,其所评所述也仅是个人的读书心得,不构成广大读者的公共体验。这些文章的价值在于,为读者拉开了域外作家作品灿烂的帘幕,读者可捕捉其中最能打动自己的一抹星辉,去追寻、阅读、体味一个个广阔无垠的世界,开启未曾探知的一片生命意识之海,或许一次意外的“邂逅”会帮你跨越时空寻得一个旷世难得的知己。原载于/《燕赵都市报》原作者/胡艳丽
  •     张炜的《心仪》,在我看来是一本颇为可心的小书。在这样一本关于阅读记忆的书中,张炜记录了他曾读过的书、曾感念的人。这些域外的作家,还有他们那些响当当的作品,让张炜一个个写来,有着“治大国若烹小鲜”的从容,仿佛“她”就是他多年相知的恋人,仿佛“他”就是他相饮多年的兄弟。用五六百字来描述一个人的容颜与灵魂,还有那一点小小的私人隐秘,如果没有足够的洞察力,如何写得贴切?如何写得生动?有些时候,我们会在书中看到自己,仿佛看到的点滴就是自己灵魂的一个部分。张炜写《心仪》的时候,分明也生动地描摹出了一个鲜活的自己。他这么描述索尔•贝娄:他的作品拒绝伟大,这不能看做是一种遗憾。文字止步于一种悲凉、一种冷嘲热讽,甚至缺乏某种坚定,这也是一种特质;他这样感触马克•吐温:一片土地与另一片土地沟通起来是非常方便的,而仅仅依靠书本推导复制的东西,有时干燥晦涩得丝毫不可亲近;他这样赞叹怀特:在经历了一切之后,剩下的最后一件珍宝就是倔强,而那些没出息的所谓艺术家,只能越来越乖巧,越来越懂事;而关于雨果,他的了解则足够“新鲜”:我们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父亲是拿破仑的部下,幼年时雨果曾随军远走意大利、西班牙等地。他也曾参与保卫国土的战争,出资铸造大炮,而他的葬礼亦由法国政府主持,举国为他致哀,他留下的金句很多,如“凡是成群结队的动物都服从命令”。如果说这样简略的描述略显得感性的话,那么书中所列的每一个作家的生平则显得足够客观。我甚至有些惊讶,张炜是如何做到的,他怎么能对这些作家知晓得如此清楚。这样一张张概括了一个作家一生的列表,看起来简单,实则有着无尽的况味,值得品味,值得触摸。海明威的人生列表显示,他1919年开始练习写作,1929年才写出了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这足以说明,坚持就能成事。而有一个奇怪的人,他一边写诗,一边参加贩卖军火的贸易。难不成,诗歌和武器有着相同的特质?这个人,就是兰波。也有一个人,一生只写了一部作品,这注定是一种无声无息的劳作——纯粹而又没有任何野心的写作,他就是普鲁斯特,他写下了巨著《追忆似水年华》,很容易让人想起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再看看泰戈尔的人生列表,也颇为有趣:泰戈尔排行十四,父亲是哲学家,大哥是诗人,五哥是音乐家、剧作家,姐姐是小说家,泰戈尔15岁就发表了第一首长诗《野花》,家庭的修为在他身上体现得十分明显,但也只有他一个人脱颖而出,成为全球知名的作家。这,就是个性的力量。在思想品德课上,有这么一道选择题:当清晨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时,你是选择立刻起床,还是要窝在被子里再睡一会?孩子们各自回答之后,都“不怀好意”地看着我,我未多想,说:“我选择另一个答案,窝在被窝里看自己心仪的书。”孩子们会心一笑,算是“放我一马”了。原载于/《城市快报》原作者/吴丙年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重点在于,要自己去感受这些小说的魅力。
  •     一下午看完 张炜不错 当代难得的世外之人
  •     好的作品往往来自作者内心最深处的灵感。书本无情,只是人把情赋予给了书本。好书之所以是好书,好书是需要用来品味的。
  •     对于这种用两三百字评论一个作家,然后附上一片作家人生简单履历的内容反复叠加而出一本书,我觉得从作者、编辑到出版社都是一个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作家的生平我上网能查到比你详细十倍的,而那两三百字的作家简评全是水分。我相信没人愿意花二十几块钱去买一堆在网上能搜索到更详细内容的皮毛推荐。
  •     因为这本书几乎爱上了张炜。一个真诚,微言大义的作家。他用满腔热忱向我们介绍文学世界的巨人。而这些人要么有着惊人的思想,要么有着崇高的心灵,或者二者兼具。看得很震撼。也让我深刻意识到自己的渺小。感谢张炜,致敬。
  •     深觉读书太少,尤其是小说,纯的
  •     一些简略的生平资料加上无比苍白的纯粹感觉叙述,既不是书评,也算不上有内容的札记。而且有点千篇一律的格调,没有特色也没有突出所记作家的特点,叙述过于平庸。书的后面部分稍好了一点,这东西不应该成为一本书。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