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请听我说

出版日期:2015-1
ISBN:9787508082176
作者:吴锦勋 采访/撰述
页数:256页

作者简介

一本和《巨流河》齐名,并同时跻身台湾诚品书店畅销榜的好书。
星云大师、蒋勋、朱天心、林怀民、陈若曦、钮承泽等,回顾从一九四九到二零零九,以亲历与足迹动情讲述台湾六十年。这不是一段粗暴的历史概述,而是跌宕起伏、具体而微的人生与命运。
中信创意文化中心总经理助理、中信书店品牌部推广经理戴鸿斌:
《台湾,请听我说》选取的讲述人非常好,结合台湾的现实,既有本省人,也有外省人,也有客家人,也有原住民。而且有非常好的代表性。可以说,这些人既代表了不同时代的台湾,同时也代表了今日的台湾。星云大师讲述他如何在战乱的1949中来到台湾,建立了自己的寺庙,又如何在多年后和自己的大陆母亲重逢;黄文雄讲述自己的留学经验,也讲述了在何种情境之下策划并实施刺杀蒋经国的计划……胡德夫,这位台湾音乐的元老,讲述了身为原住民在台湾动乱年代的压抑,也讲述了解禁年代在美丽岛上歌唱《美丽岛》的心情;林怀民以坚持为台湾的乡亲跳舞,让所有的台湾人都能看到现代舞为目标;钮承泽回味着自己与北京的不解缘分,作为台湾正当年的代表,通过电影告诉所有人自己的台湾……全书共有17位台湾各领域的精英,讲述他们1949的经历或1949给他们带来的影响,谈论他们在“压抑、裂变、再生”中所度过的岁月。
其实读了这本书,你就能更近一步的认识到台湾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那里有着怎样的一群人、他们对“压抑”的回忆、他们对“裂变”的兴奋、他们对“再生”的愿景。你会知道,原来,我们以为的台湾,不是一个真实的台湾;央视里所提到的台湾,也不是一个活生生的台湾;台湾除了国民党、民进党,除了马英九、陈水扁,除了一国论和两国论,除了牛肉面和槟榔西施,还有这样一些活生生的台湾人,这样一些不为人知的心境。原来,同宗的两岸人去“和解”,真的不是一件非黑即白的事情,台湾也并非一个非黑即白的台湾。台湾所提的“民主”,也并非是大陆所说的“空中楼阁”,原来,这么多台湾人都是如此珍重这两个字的。

书籍目录

第一部  压抑年代的追寻与幻灭
季季:我嫁了一个“共产党员”
胡乃元:老爸爸的星空图
星云大师:我听不懂妈妈的话
孙越:想家,那就好好唱歌吧
黄文雄:四二四那一天,我开了一枪。
第二部 裂变开始 融合初萌
陈若曦:政治运动是一种催眠术
蒋勋:台湾要把暧昧性扩大为丰富性
林怀民:“从容”的下一步
胡德夫:“美丽岛”还没唱完
郑崇华:一个流亡学生的绿能台湾梦
第三部 新的再生、新的梦想
朱天心:那一个谦卑的小水罐
钮承泽:“外省人”这三个字曾令我非常伤感
顾玉玲:以善意的容器,包容对待异己外来者
施振荣:品牌,台湾的新竞争力
后记

内容概要

吴锦勋,台大哲学研究所硕士,成长于桃园乡下。从事新闻工作十五年。2007年,以《今周刊》上《翻山越岭,一堂一百二十公里的英文课》一文获亚洲出版业协会(SOPA)之“卓越专题特写奖”;2008年,以《商业周刊》上《一家公司,干掉一个王国》获吴舜文新闻奖之“深度报道奖”。
他的写作信念受到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启发:“用细如粉末的文字,重构这个世界的物性本质。”


 台湾,请听我说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7条)

  •     台湾。90后的我印象中最早是在地理课上,知道还有台湾海峡,哇塞,那儿离浙江好近哦。后来听说那里有一个人叫做陈水扁,好像有很多人在骂他,还有人唱着歌骂他。因为他是台独~上高中的时候,班里有个同学因为名字很像李登辉,被同学们开玩笑,经常戏谑他,当然他自己也非常生气,觉得是个耻辱,从那以后好像又对台湾多了一分好奇。对于台湾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不能”收复“台湾,一直以来也是好奇但是苦于答案无处寻找将此疑问搁置。我从高中开始,只要在家,中午时段家长必看《海峡两岸》(不能抢电视啊)。断断续续也知道了一些台湾政要的名字如马英九,连战,宋楚瑜,陈水扁,萧万长等。但是我始终记不住,蓝营和绿营分别代表什么党派,而且那时吸引我的可能就只有台湾记者那一口播报时候的腔调,总是叫我忍不住去学他们说话。”就是这个样子~“《台湾,请听我说》,看到名字就很想看了,简介写的也非常有吸引力。从一九四九到二零零九,以亲历与足迹动情讲述台湾六十年。这不是一段粗暴的历史概述,而是跌宕起伏、具体而微的人生与命运。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实,它不是道听途说,不是社会八卦,而是这些讲述人亲历的,或者他们父辈,爷爷辈的沉浮人生。看这本书,首先吸引到我眼球的那一章的标题是”黄文雄:四二四那一天,我开了一枪。“看过其他的书介绍过,却只知道,1970年4月24日,黄文雄向蒋经国开了一枪,却不知道其中原因。民主出生在1937年的他,最鲜明的童年记忆是二次大战和二二八事件,正好横跨日本殖民统治的末年和国民党政权的迁台。他亲眼目睹过二二八事件,叛逆的青春年少时还在演讲比赛中得罪过隶属国民党的老师。他政治开窍是在大学时期,开始开窍有两个重要的因缘:侨生朋友和外国朋友。而他刺蒋的理由是为了让台湾社会获得民主,他说:”在决定是否刺杀他之前,我做过许多思考和分析。首先,如果台湾是一个当权者继承机制已经制度化的地方,我是不会去做这种事的。一个领导人走了,另一个马上接班,新人或许比旧人还糟。其次,如果台湾还有基本的思想、言论和结社等自由,我也不会去做,因为改革即使更为艰辛,从事人权和民主运动也同时是民间培养自我组织能力的必要过程,以及为民主建立厚实基础的必要条件。但因为这两个前提都不成立,我才决定进行刺杀的计划。“作者书中对这件事的描述还写道:”黄文雄的刺杀行动没有成功,他弃保潜逃,地下流亡二十五年。据传,蒋经国在事件后曾多次问身边人:“为什么台湾人要杀我?”黄文雄这一枪到底如何改变了蒋经国的观点,外人不得而知。但其后蒋经国的治台方向确有很大转变,如推动十大建设,进行一连串“催台青”政策,拔擢台籍精英,像林洋港、邱创焕、李登辉等。“说明这一枪对台湾之后的发展来说意义非常重大。政治还有陈若曦,她是台湾现代文学旗手。出身于一个普通的木匠家庭,十岁时,二二八事件发生。对国民党当局很绝望,之后得到机遇到美国留学。学成后回到大陆打算报效祖国,却赶上了文化大革命。她说:”我留学美国时,就从不曾打算要留下来;我专攻美国小说,梦想是返台开这门课,谁知竟中途改变途径,以为回台湾的最短距离是经由北京,也就是“解放”台湾。七年后我们带着失望之情,离开了大陆。先到香港,后来移民美国、加拿大,依“文革”见闻写成《尹县长》,感谢能引起世人对中国的关注。“后来她回到台湾上书蒋经国,为当时”美丽岛“的事件被捕的人求情。我看完这一段的时候,真是为她捏了一把汗,不能说这些是一段珍贵的记忆,那些胆战心惊的时光要是发生在我身上,自己也可能会后怕。但是对于人生来说,如此丰富的经历,那是一段曲折离奇,丰富的人生宝藏。在一九四九年几百万外省人来到台湾,到后来慢慢本土化的过程中。其中发生的很多事情,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有时会感动到落泪,有时也会看到笑出声儿来。外省人1990年初,曾生长在眷村的朱天心在她的书中写道:“他们从未把这个岛视为久居之地……原因无他,清明节的时候,他们并无坟可上。”“原来,没有亲人死去的土地,是无法叫做家乡的。”冷静的两句,写出本土化运动高涨之际,外省人内心灼灼、普遍焦虑的处境,但爱之恨之俱有。”顾玉玲描述父亲,“记得那时早上我们各自匆忙出门,他白天担任行政事务,下午回家休息,等傍晚我回家时,他多半出门到夜校教书了。有一天我回家较早,在门口意外和爸爸碰面了,竟有几许尴尬,我才知道他每天傍晚都提早一个钟头出门,为的是绕远路从后山慢慢骑车到学校,沿途景致美好。父亲过世多年之后,我和姊姊千里迢迢到江西广丰探亲,一句家乡话都听不懂。走蜿蜒的山路去祭拜未曾谋面的爷爷、奶奶的坟,远山近水,举目尽是和台湾南部乡间几无二致的水稻、山色、林相,我一时泪如雨下。这是他习惯提早出门,走山路、看远方的心事吗?”还有那么多的人,自踏上台湾那一刻起,这一生都从未回到过梦中有亲人,有爱人的大陆这片土地。小八卦一下,钮承泽,他原来是姓“钮祜禄氏”,想想好像甄嬛是不是也姓这个。他说:“在我爷爷那一代,据说现在的北京火车站就是我们家,后来家道中落了,没钱就卖房子,吃老本。后来我爸进了军校,在时代的安排下,就这样来到台湾,来了也没有想到会回不去。我外婆是安徽人,她的爸爸是冯玉祥的拜把兄弟,姓孔,人称孔大帅,做过陕西、甘肃二省督军。我爸在北京时就认识我外婆,叫她二阿姨;后来我爸来台,举目无亲,只好到他唯一的长辈家,也就是我外婆那里走动,之后和我妈谈起恋爱,结婚。所以我常说,我家的血缘是“满清余孽、军阀后代”。”最让我看到后台感到印象深刻的还是他说:“之前我去北京,觉得一切都很亲切,听到那些人讲的都是我爸、我外婆的口音,我没有任何的隔阂。还有很多方言,北京现在的人已经不讲,只有我爸会讲。比方他会讲:“你怎么那么‘怯’?”是指“你怎么那么土”;或是讲“拿墩布来擦干净!”,其实是拿拖把来抹地板。”他出生在台湾,长大在台湾,但是“外省人”这三个字曾另他非常伤感。他说,“1996年,台湾选地区领导人时,我到大陆拍戏,人家把我当台湾人;中间我去美国,因为长得黑,又被当成印地安人;回到台湾,原来我是“外省人”。结果,他妈的,哪里是我的家?”以上,都是我看完本书后印象最深的地方。所有的大事件,每个人经历的时候都不一样,把它们总结到一本书中,就能折射出历史的缩影。因为它是真实的,不用你去猜测,去探索。《台湾,请听我说》,文中也不乏一些文章是赞美他们生活的美丽的台湾。我想,就好比我自己一样,我也会赞美我美丽的大浙江。因为不管是土生土长的土著,还是把它作为第二故乡的移民,对一个地方的爱很难用三言两语能表达。这本书比我想象中的要好看,因为他对很多大事件的讲述甚至是披露,不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加上了这些在大陆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的自述和历史背景的交代,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台湾。读一本好书比上一个学期的历史课还值得。
  •     一个人手中的选票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任何一个国家都在选举之际信誓旦旦地对选民做出诸多保证,医疗、教育、养老、税收……每一项都是有待争取的阵地。可是民众真的愿意相信吗?海峡两岸特殊的历史原因曾经带来了最为不自信的时代,无一幸免。大家都担心对岸的敌对势力或明或暗地侵入自己拼命守护的阵地,将来之不易的成果毁于一旦。黑暗中的敌人在哪里?这成为双方最关注的问题。可是危机重重下的生活,会给普通民众带来什么样的改变?这一次,十四位老人娓娓道来,对台湾赤诚地敞开心扉:“台湾,请听我说!”季季只觉得杨蔚有才情,却未想到这个人谜一样的外省人将面临着内心的分裂。“一半被政治拉扯,一半向往文艺,这两方一直处于纠葛状态,只是到最后,政治赢了。”胡乃元留下了父亲在绿岛绘制的星空图,父亲半开玩笑地说,“做这个星空图是为了万一能划船逃离绿岛的话,至少不会在太平洋里迷失。有星空图,就能找到台湾的方向。”黄文雄在Hotel Plaza向蒋经国射出了子弹,“只不过想打乱蒋家父子私相授受的接班计划,希望能挑起国民党内部权力斗争,借此松动——只是松动——那一个‘超稳定’的高压统治,希望为台湾的政治社会发展打开一些可能性,如此而已。”……正如书里所写,这是“压抑年代的追寻与幻灭”。我们也曾经面临同样的境遇,同样有太多人遭遇了不幸。几个十年的停滞,几个十年的消失。多少人不愿意再去回想那些只求遗忘的记忆,不仅仅是饥饿、贫穷,还有离愁、恐惧和生离死别的哀伤。有人放弃了原有的信仰,有人默默地封闭了内心,有人再不愿继续守望无尽的黑暗……无论是谁,都会默念:“为什么你会如此待我?”受到无情迫害的无辜民众不禁一次又一次地在心中沉默地呐喊。自由、才情、青春渐渐失去了颜色,蒙上了禁锢、灰暗、迟暮的灰尘。一日又一日的煎熬,一夜又一夜的未眠,究竟让人收获了什么,又让人失去了什么。一个人不过是历史长河中微不足道的一滴水,不过是时间沙漠中默默无闻的一粒沙。可是上至一个国家,一片宏伟的土地,一项突如其来的政策会让这个国家走上什么样的道路?我们当然愿意相信,决策者无意伤害一个无辜的人,无意让人民陷入恐慌,无意让社会走向混乱。我们可不可以说是某个人的不自信、对自己的预估不自信、对自己的能力不自信,从而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结局?我们总会说,历史的选择具有偶然性,但是也有着无法跨越的必然。是说必然历经劫难吗?那只是一段不自信的过去,任何人都希望,我们有一个充满信心的未来。
  •     带你了解的台湾往事读《台湾,请听我说》/by烟波浩渺1980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 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爱这土地> 作者 艾青这本《台湾,请听我说》应该是我听台湾说,我看台湾人说。一甲子的时光,从一九四九到二零零九年,所有在台湾经历过的众多事件,化成众人心中不可抹去的回忆。书中的人都有会被追问:爱不爱台湾,忠不忠于台湾的问题?艾青的这一句诗便可以代替他们回答:为什么我的眼睛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本书读完之后心情格外的沉重有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这文章中书写的是一段难忘不能抹去的时代,到底是命运的捉弄还是历史的悲哀,强加在众多人的身上是无言的悲痛。屈原《九章•涉江》曾说:“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就是死去也要埋葬在自己的祖国故乡,这种观点已经深植入头脑中,几乎很难更改,有先人的可以祭奠,年节时可以上坟,这才是家乡不可动摇的标志之一,埋骨他乡总感觉凄凄凉凉,相信多数人都可以找到共鸣,就如书中讲述人的父母一般也如此想,但是时代的捉弄,死后埋骨家乡已经不可期待,他乡变故乡是无奈也是生活,最终埋骨台湾也因为对这个岛屿充满了感情。“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于是有了亲人的坟墓的地方,于是很多台湾人便把这里当做家乡。这种情感的变化真是令人唏嘘感叹。书中是台湾各界名人的口述历史,这些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文学界、影视界、宗教界、商界、政界等均有包括,除黄文雄的文章是亲人撰稿,其他均有本书作者吴锦勋采访撰写。这一段历史远比我们曾看过的台湾文学作品看到更加厚重,只有经过切肤之痛的人才能如此讲出这样的往事,哀而不怨,痛后变成淡然。当读过这书才会慢慢体会到“乡愁”是一枚邮票,在这边在那边不得相见;才会慢慢体会罗大佑歌声中的“亚细亚孤儿在风中哭泣”的感觉;慢慢了解在台湾“外省人”、“本省人”“客家人”“原住民”;伴随着“国语”、“闽南语”、“当地语”、“日语”都成了一种身份或者族群“象征”,同时不同的党派来回往复倾轧,蓝绿阵营的立场,不过最后都应了星云大师的那句话:,“我觉得历代的政治人物都对不起人民。” 当日本宣告投降时,台湾人欢呼终于盼来了新生,人们甚至用针线缝起国旗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然而当祖国来到台湾的军队来到跟前时,让人诧异衣衫褴褛形同乞丐,随之而来的高压统治、各种防共审查,让老百姓苦不堪言,那情形又如同之前的惨状。老兵、台籍日本兵等生存的境况不容乐观,随军而来的士兵总有着返乡的期盼,星云大师在恍惚之间竟然听不懂妈妈的语言,多么令人诧异!胡乃元父亲的星空图竟然是出逃的星象标,如果有一天课从绿岛逃跑,这幅手绘的台湾星空可以指引他回到台湾,找到家。本书中第一篇文章季季的《我嫁给了一个“共产党员”》就格外令人震惊,尤其是作者用了道德破坏,行为错乱来形容杨蔚,季季的说也说前夫杨蔚:如果他的良心复活也只能死了。读完这一篇后,心里百般滋味无法言说,心里更多哭涩,沉重的难过。黄文雄:《四二四那一天,我开了一枪》。则讲述了刺蒋始末,他用行动抗议,随后二十五年的流亡生活,最后返回台湾作为一个走在前列的社运工作者,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讲述了其不平凡的内心历程。之前很少读过这样的文章,对于台湾的认知狭隘到只关注:台湾影视歌曲,旅行必选之地、各种代购,还有就是《海峡两岸》等等一些在明面上的东西,另外就是存在于中国地图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读过此书后我深深汗颜,在这一甲子的时光中,情感、记忆从来都不能做的风轻云淡,缘由是经历过、痛苦过、挣扎过、怒吼过,从来没有什么看起来这么美好不过的事情,谁经历过谁懂得其中的故事,统治、被统治;压制、反抗;在歧视中成长、在沉默中爆发,台湾这个岛屿之上,发生的事情太多太多,既有着与其独特性,又有着与大陆紧密的关系。曾经是最敏感不过的地方和话题,如今渐露出眉目,让更多人拨开云雾,看见更真实的台湾和台湾人所经历的往事。台湾这个经历过时代磨砺的岛屿,充满了复杂,迎来了美好和新生。这样一本了解台湾的往事和台湾人的心路历程的书不能不读读。2015年1月15日星期四如需转载请豆邮联系笔者。

精彩短评 (总计44条)

  •     历史的大浪,也淘不尽微尘沙数
  •     十余人的访谈,内容缺乏深入,感触不多。
  •     这个岛屿的故事注定会有多版本的不同解读,那段骨肉分离的历史,无疑充满了各色人群的眼泪...
  •     出游前到现在看完
  •     一种复杂的情绪在字里行间,两岸关系就是两岸血脉的关系,却为政治所累为小部分人所累,无奈至极
  •     竟然是看到钮承泽的那篇哭了。。。。三叔。。
  •     历史之下,大浪淘沙,个人的生活和感受似乎都无关紧要,但是历史总是不忍细读啊,碎片下的个人的生活总是那么揪人心。
  •     了解了一点台湾的本族人与外族人这么多年是如何一路走来的。
  •     阅读可以让人看到另一个世界,这是阅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原来台湾和想象中的并不一样,对于它所经历的那些,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诉说,而历史,就像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的角度不一样,理解到的就不一样。我们的,宝岛。
  •     特殊时期的伤痛,它来源于社会,牵涉了几乎台湾社会所有的人,是时代造就的灾难还是人祸。
  •     喜欢听台湾人讲故事,娓娓道来中总是平淡而真挚的…
  •     关于台湾与大陆,总是避免不了政治色彩。大众的消息来源莫不与身处的环境搭上关系。因为生活过最熟悉。那些曾经岁月中的伤痛,海峡两岸的亲情,这差不多是两岸中矛盾最多、争议最大的问题。本书从多种角度,台湾人眼中的叙述这些问题,如果喜欢台湾方面的朋友,值得一读。
  •     非常推荐,但为删减扣一星
  •     1949-2009是国民党政权迁台60年,本书以14位台湾名人的访谈录来解读和认知历史与现实。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压抑年代的追寻与幻灭:女作家季季回顾当年嫁给“共产党员”杨蔚后遭受的种种迫害和困苦;小提琴家胡乃元的父亲仅因是左派被关十年;星云大师幼小与母亲分离长大后已听不懂妈妈的话了;演员孙越的老兵和台湾;刺杀蒋经国的黄文雄当年想一己之力打破蒋家政权的接班计划;第二部分是裂变开始,融合初萌,女作家陈若曦当年回大陆参加文革幻灭并警告蒋经国不要再现二二八悲剧割裂民心;蒋勋希望文化包容和复杂并存;林怀民希望找到自我保持淳朴从容向前;胡德夫唱台湾本土的歌谣不要战争;创办台达电的郑崇华以自己的经历希望民族融合建设绿色台湾。第三部分是新的再生、新的梦想,有朱天心、钮承泽、顾玉玲和施振荣。
  •     死也要看到原版!
  •     好像我是第一个给三星的= =虽然这本书在题材和内容方面选取的很好,但是可读性并不强,或者说我个人还是更喜欢廖信忠类型的叙述。
  •     访谈集犹如是一种碎片阅读的集合体,受访者的经历、感悟都浮于平面,伤而不痛,真而不切的文章,未必能打动我
  •     作为当代台湾史的一种侧面言说,对大历史下的血泪、鸿沟、挣力而不得、无奈而喟叹有相当精微的描述。因为是访谈录的改写,不少地方不得不行文匆匆,生命旅程浓重,却少见深入思索,尤其是星云、朱天文、黄文雄和钮承泽这几篇,本可将台湾60年从不同角度讲个透彻,可惜了。书很好读,读完就两个字:我们。6.7读毕。
  •     从十几位受访者的眼中串联出不同时代的台湾和发展,感觉非常动人。
  •     经历与教育或许决定了一个人认识的高度。最终,对土地的热爱总会超越政治的追求。
  •     不得不说因为历史知识的缺乏有一部分内容没看懂,但是我能感同身受,复杂的地理复杂的历史造就复杂的文化,求同存异对人对国家来说都太难了。
  •     知道了很多之前不曾了解过的关于台湾的一面,赞一个!
  •     短短一本书14个故事,并不能道尽台湾这60年的悲欢离合风云变幻,却也让我看到另外一个包容的、暧昧的、丰富的、姿态各异的台湾。这是关于逆行者的凝视,是对这个世界真实善意的坦露和表达,想要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的台湾人,在这样的大浪淘沙风暴淘洗之中,从封闭压抑排挤到接纳吸收融合,虽然不尽完美,但台湾人的谦良恭俭让这充满悲情的岛屿也处处是温情。
  •     豆导那篇不错。
  •     特别好看的一本书,读后很受震憾感动。因为电视剧《原乡人》开始关注眷村老兵,偶然在图书馆翻到这本书,像宝贝一样捧在手里一口气读完。最直接最朴实的方式让我们了解那个真实的岛屿,它的历史它的文化以及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期待看到台湾版的这本书,也期待有机会可以去台湾走一走。
  •     台湾,在大陆人眼中可能是小历史,在台湾人眼中每一场运动都是如此深刻的记忆。移民社会,本省与外省,阶级和族群……我们都该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了解这个时代是如何流变而来,想想该到哪里去
  •      回望六十年变迁,看一本书,再去台湾。
  •     虽然有所删减,但是对比两岸,我们会清晰的认识到:人是平等的,人的遭遇是极其相似的。
  •     很喜欢《悲情城市》的一句话台湾很可怜,众人吃?众人骑、没人疼。因此它有一个凄凉的名字—亚细亚的孤儿。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就像:向晚的路上、木然驻足,昏鸦哀鸣、时远时近。
  •     求同存异才是相处之道!
  •     去家千里兮 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
  •     政治给普通人带来的创伤
  •     讲的是台湾在1949年之后的人的事情。断断续续地看完了,能够体会到但年老兵的思乡之情。
  •     因为去台湾的缘故,读到这本书,还特地拜访了高雄的眷村。过去已过去,今天台湾有点迷茫又有点尴尬的地位,加上政党间的各种争斗,让未来更有变数。作为同是华人,还是希望两岸都有光明的前景与人民期盼的美好安定未来。
  •     台湾历史
  •     历史的轨迹,亲历与传承在岁月和血液中的创伤,一本简单的台湾叙述史,不求安抚多少已灭的灵魂,但愿后人能多视角多维度看待因果,互相包容与理解。
  •     跟着这些人走入台湾的历史 结合在台湾的两年生活经验 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个岛屿 这群人是值得尊敬的 这群人让台湾值得尊敬 不过没想到评分竟然这么高 能得到一致认可的一本书是很难的 尤其是台湾题材的
  •     台湾二十世纪的历史一目了然,并因讲述者的亲身经历呈现得尤为生动。不是篇篇都好,但基于真实的情感大多篇章都很感人。大陆版后记里提到有修改,并删了三篇,如鲠在喉。
  •     很受触动,百感交集。星云大师、陈若曦、蒋勋、朱天心几篇收获尤其大。个人的经历串起了台湾历史。1947年二二八事件堪称台湾裂变之源,1979年美丽岛事件给了国民党党外势力政治资本,1986年成立民进党,1987年解禁,1990年李登辉炒作省籍打击政敌,再往后陈水扁代民进党上台,“本省人”和“外省人”的议题成为了台湾大选的主要分歧焦点。民主政治和族群认同合体之后,产生的不是包容与多元,而是狭隘与分裂。如同星云大师所言,台湾经历了几十年融合,民众的身份区隔原本已经淡化不少,但被政客恶意炒作捞取政治资本,让台湾分裂至此,实在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蒋勋先生说,台湾的暧昧和多元,实际上可转化为巨大的优势,多元的才是美的。回想五六十年代的那种白色恐怖年代,高压下的台湾人过得不比大陆人强多少,人人自危。
  •     想看被删减的几篇
  •     看到星云大师讲自己听不懂妈妈说话怀疑她是不是自己的母亲的时候哭了…朱天心居然还有“不爱台湾”这种言论!
  •     2
  •     好奇没有删节的几段采访样子……
  •     大陆出版相对于台版估计删减了很多。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