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1934-1936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7.3
ISBN:9789570831290
作者:師永剛,劉瓊雄
页数:288页

作者简介

中國畫傳風潮開啟人師永剛,將歷史中扮演重要腳色的名詞、行動一一以多元角度附上新一層的當代閱讀意義。「歷史說明書」或是「歷史概念書」讓過去以狹隘政治角度面對中國共產黨歷史的我們,及對中國共產黨沒有歷史包袱的六、七年級生,可以有再一次不同的閱讀經驗和歷史感受。接續之前《切.格瓦拉畫傳》的編輯模式和美編格式,《紅軍》將再為當代歷史閱讀,啟發另一層次的深探。
本書共分為十六章,它以關注細節、散點式的記錄方式為主,涉及了許多以往未曾涉及、關注的內容,諸如紅軍長征食譜、長征時用過的器物、紅軍病歷、長征中的浪漫主義精神,長征的參加者以及長征中流散各地的紅軍士兵的命運,等等。
「紅軍這個詞對於當下的中國來說,具備多種解讀的意義。70年前的故事,對於這代人最重要的是什麼?肯定不是所謂的解密或者獵奇。紅軍的歷史細節非常重要,但放在全球化的當下,我們紀念70年前的這支軍隊,那些理想者,過多沉迷于揭秘之類的事件,不是我們要重點關注的東西。」師永剛說。
紅軍 (1934-1936)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紅軍長征在當時中國人的生活中並不是最重要的,有一段時期,關於共產黨的紅色軍事力量在中華民國逐漸退出主流話題。但是後來的結果與中國在20世紀後半的命運,卻全繫在這一場現在看起來艱難雀又浪漫的一次旅行。讀者藉由此書有機會再度來到有關紅軍的回憶中。
這次的旅行,或者更貼切地稱為流亡,曾有人認為遠勝於歷史上的所有的征程,更是軍事史上一次劃時代的里程碑。路上的點點滴滴,每一項細節都是認識這個旅程必要的一塊。散點式的紀錄方式與大量的圖片史料,幫我們重建歷史現場的想像,也觸碰到了許多以往我們未曾關注的部分:紅軍長征食譜、長征時用過的器物、紅軍病例、長征中的浪漫主義精神、長征的參加者以及長征中流散各地的紅軍士兵的命運……
紅軍在70年後的今天,在官方與民間,在時尚與傳統,在親歷者與想像者中間,成為一個有趣的紀念對象,他們各自寫著對一支遙遠軍隊的定義,甚至互相印證。
90歲、80歲、70歲、60歲、50歲、40歲、30歲、20歲、10歲。這樣一個年齡的縱深與橫切面,如同今天的中國一樣,傳統與現代共存,豐富而複雜,單純而且充滿朝氣與活力。如此不同的人群?什麼會同樣地懷念一個逝去的時代?他們如何找到集體共存的密碼?
在這條尋找生存的路上,毛澤東與他的隊伍,一直在修正自己的方向,整整兩年,付出了十多萬人的生命,才決定了這條路的終點,或者起點。
恍如茨威格所描述的「人類群星閃耀」,那些星辰正在1930年代的中國閃耀。70年後的今天,在所謂的「歷史方向感」裡,在所謂的全球化狀態下,我們仍然在歷史地圖中透過這支軍隊的紅色色素,辨認這條1930年代行進路線的方位和經緯,並試圖努力地回到常識。
本書特色
◎以畫傳方式呈現,說明紅軍長征時代的細節及文化。
◎地圖、史料、照片豐富,編排活潑。
◎為台灣對中國共產黨歷史不熟悉及對世界歷史有興趣,此讀本皆為相當有新意的一本書。

内容概要

師永剛
自由作家,七0初年代人。曾從軍15載。出版有長篇小說《西北望》、《天蒼茫》。長篇傳記文學作品《讀者時代《何日君再來——鄧麗君畫傳》、《傳奇結束:宋美齡畫傳》,社會學作品《新愛情病》,詩集《仰望靈魂》等十多部。其中《天蒼茫》已由央視改編成二十集長篇電視連續劇。《讀者時代》修訂版本也即將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再版。曾主持策劃《新人類文化叢書》、《第三次海灣戰爭》等數部。《親歷伊拉克戰火——十位元華語記者參戰手記》等數部。策劃出版《世紀華人畫傳叢書》兩部。參與CCTV一九九九澳門回歸直播現場報導、六集電視紀錄片《西北望》的撰稿工作。現任《鳳凰週刊》副主編。在台灣出版的書籍有《鄧麗君私房相冊》、《切.格瓦拉畫傳》。


 紅軍1934-1936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在书店一看到那简洁有力的封面就热血了起来,再加上对这段历史的好奇,便买下了。标准的fanbook,完完全全走fans向。由于本书原本是在大陆出版,对象是大陆读者(尤其是「红军控」),因此立场固不待言,对于红军的种种「常识」,如军队番号、人物生平,大都不做详细介绍,只叙述他们与长征有关的部分;我没有好好地念过中共党史,只念过中国现代史里头有关中共的部分,自然是不够用。这是本通俗历史著作,因此具有这类书常有的两大特点:图片多、专注介绍详细而较趣味的史实而不发严肃的议论。就前一点而言,这本书的图出奇地多,紧扣着各段文字的主题,令人目不暇给,而且对身在台湾的人而言大都非常珍贵,平日难见——光凭这一点就有看的价值;特别是看到长征时期留着大胡子的周恩来,更是颠覆我的刻板印象——我常以为他一直都那么娘XD。就后一点而言,本书提供的知识也堆积如山:红军的食、衣、装备、食谱、重要干部名单、长征路线图、一路上的重要战役、落脚处与风景区、宣传标语、女干部、对手(国民党)诸将简介、参与或报导长征的外国人、当时中外报刊对红军的报导,以至于1934-1936年间的国统区生活……甚至连崔健的《新长征路上的摇滚》都讲到了,如此详尽而琐碎的信息,用fanbook一词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最后一章〈流散的红星〉。一张张老人的照片,全是「红流」(「红军流散人员」的简称)——在长征路上因受伤或生病而走不动、或在战斗中走失,因而脱队的红军士兵。他们为了躲避国民政府追捕,多半隐姓埋名,过回农夫生活,直到全国「解放」。即使到那时候,他们也不过获得一笔微薄的年金。当过去的同袍一跃而成新贵,对这些「红流」而言,革命不过是青春的狂梦,完完全全的梦。这是让人泫然欲泣的一章。本书的美编显然受到《Time》杂志,或者说《时代—生活丛书》(Time-Life Books)很大影响。图片的配置风格、不时出现的豆知识表格、充满诗意的章节名称,如〈红色国家大搬迁〉、〈隔壁的中华民国〉、〈被浪漫化的流亡〉、〈流散的红星〉、〈活着的长征〉……在在让我联想到高中时看过的那套《人类的伟大时代》丛书。除此之外,本书还带了点普普风,也许是受到那幅著名的毛泽东画像的影响吧!联经的编辑似乎不太尽责,繁简转换过程中错字不少。书目数据:师永刚、刘琼雄编着,《红军1934-1936》,台北:联经,2007。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