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归来

出版日期:2015-2-1
ISBN:9787539978864
作者:张守涛
页数:268页

作者简介

民国是一个波诡云谲、大师辈出的时代,战争的炮火硝烟未能磨灭民族的气节,也未能将中国的教育拦腰砍断。相反,民国大学的教育达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的巅峰状态。梳理历史我们会发现,教育的成就和人才的井喷并非一日之功,而是有迹可循。掀开历史见真章,我们可以真正去探寻“大师”与“名校”是如何炼成的。
本书述评了郭秉文、罗家伦、吴有训、陈裕光、吴贻芳等十位南京民国大学校长,主要介绍了其教育经历、成就、思想,试图探寻、评析他们如何办好大学,以供今人借鉴。另外,本书还描写了吴宓、黄侃、徐悲鸿、魏特琳、吴健雄等十位南京民国大学师生,意在展现南京民国大学整体风采及略窥民国大学总体风貌。

书籍目录

前言
郭秉文:“中国现代大学之父”
张乃燕:中央大学首任校长
朱家骅:辞了中大校长,升了教育部部长
罗家伦:清华大学奠基者、中央大学振兴者
蒋介石:亲任中央大学校长
汪精卫:伪中央大学及奴化教育
吴有训:不愿当校长的校长
陈裕光:教会大学首位华人校长
吴贻芳:最杰出的大学女校长
陶行知:“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吴 宓:“世弃方知真理贵,情多独叹此生休”
黄 侃:亦狂亦庄亦文亦武
徐悲鸿:奋力“奔腾”的“骏马”
竺可桢:从东大教授到“浙大保姆”
胡小石:传统文人现代范
潘 淑:“红色教授”六十年
杭立武:右派教授报国路
魏特琳:“菩萨”外教中国心
吴健雄:“中国居里夫人”大学时
王作荣:“同学少年皆不贱”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概要

张守涛,80后,南京大学硕士毕业,现工作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各类纸媒发表文章百余篇,出版作品《说说当今这些文化名人》,立志成为立志成为“学贯中西古今、识通文史哲政,具有公共情怀、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说说当今这些文化名人》由广西师大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获得《新快报》、《济南日报》、新华报业网、搜狐读书等十余家媒体报道,曾入选当当网新书热卖榜文化类前10名。


 先生归来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探寻民国最牛大学,致敬“德学俱隆”的先生们,呼唤大学精神归来。青年新锐作家张守涛新作《先生归来——南京民国老大学的那些人和事》近日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正在各大购书网站和书店热销。谁是民国时期最牛的大学?不是清华、北大,也不是清华、北大、南开联合组成的西南联大,而是中央大学。论师资队伍,它是当时部聘教授最多的大学,教师数量是同期西南联大的一倍多;论学科建设,它系科设置最为齐全,是整个民国时期唯一一所全部拥有《大学组织法》规定的8个学院的大学;论培养人才,它的学生最多,且曾在1940年全国大专以上学校学生学业竞试中,获得甲乙丙三组总分第一;论国际排名,它在1948年普林斯顿大学评比的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居亚洲第一,并挤入世界大学前50名。这应该还是中国大陆大学迄今为止在国际上最靠前的排名。民国时期南京的其他大学也多办学辉煌、各有特色,如金陵大学是民国时期最好的教会大学,金女大是民国时期最好的女子大学,陶行知先生创办的晓庄师范在教育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南京是民国的首都,民国时期南京的教育成就也最为显著,因此研究南京的民国大学,对于民国教育的研究及今天大学教育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先生归来——南京民国老大学的那些人和事》一书评述了郭秉文、罗家伦、吴有训、陈裕光、吴贻芳等十位南京民国大学校长,主要介绍了其教育经历、成就、思想,试图挖掘、总结他们如何办好大学,以供今人借鉴。另外,本书还描写了吴宓、黄侃、徐悲鸿、魏特琳、吴健雄等十位南京民国大学师生,意在展现南京民国大学整体风采及略窥民国大学总体风貌。作者张守涛乃南京大学硕士毕业,现工作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各类纸媒发表文章百余篇,出版著作《说说当今这些文化名人》,立志成为“学贯中西古今、识通文史哲政,具有公共情怀、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著名学者厦门大学教授谢泳、南京大学教授冒荣盛情为该书作序,对著作给予了高度好评。谢泳写道:“而今天网络时代,整合史料相对容易,但要在繁杂的史料中觅得独特视角,把这一段历史完整叙述出来,还是有相当难度,守涛这本书完成的很不错。如果说以往研究民国大学校长,多数偏向于北方大学,而守涛本书一出,南方大学校长的风貌尽现眼前,他们更别有一番精彩”,冒荣教授评价:“更难得的是,作者在广泛收集相关史料以真实、全面地反映有关大学的人和事之时,还特别注重深入发掘那些人和事背后的大学精神,如吴有训的‘教育独立’精神、吴贻芳的‘厚生’精神、吴宓的‘殉道’精神、吴健雄的‘刻苦求学’精神等。这种发掘,不仅从更丰富的层面上展现了民国时期南京的大学之形态;而且也从更具个性化的角度反映出了民国时期南京的大学之精神。作为读者,也许不仅可以从中获得对民国时期南京的大学更深刻、更强烈的感知,也可以从中获得对今天大学办学或自身治学有益的启迪。”
  •     在“先生”一词成为常规礼貌用语之前,“先生”一般被指代有学识的人。《论语》有云:“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这里“先生”就指老师,这是“先生”一词在汉语语境里最初的含义。ST《先生归来》一书,无疑形象地揭示了“先生”的本义,再现了“先生”的气质和风华。为什么梳理的仅是民国时期的高校发展?不仅是篇幅所限,更因为那是众所周知的中国高校发展最辉煌瞩目,“先生们”无论从“颜值”到内涵都最高,最不辜负“真人秀”的时代。近现代中国高校教育发展近百年,经历了各阶段的社会革命,经济驱动,利益角逐,浩浩荡戚戚然奔腾到今天,不易,不明。在办学规模、师资学历、学科建设、教研成果等大数据爆表的表象下,暗藏着的却是大学精神守护无力,教育公平意识缺失,教育管理艺术匮乏等多问题宽景深的交构。之所以呼吁“先生”“归来”,是因为“先生”存在过,来过,时下走散了,走丢了……木心先生在他《中国文学史》的讲学中曾提及,中国近现代的改革先驱,在寻求救国真理,治国之术时一直重视儒家思想,忽略了墨家典籍,未有人很好近身地去研究墨家的治国理念和框架,错失了立国兴国的最好时机,不然中国的绝大部分事情,早已办好了(该观点体现在陈丹青整理出版的木心讲学笔记《文学回忆录》中)。这固然是木心先生个人一己之观,但体现了在线性行进过程中,回望精研吸收历史经验的重要。对于正在逐渐偏离高等教育本质,驶离正确航向的各高校来说,再次温习历史名校的治学治校之术,可谓善莫大焉。是否回归,能否回归,不是ST一人之力可以探寻的课题,更不是急来的答案,也断不可能是一家之言。但《先生归来》一书在当下引起的对于“大学精神”的讨论,对于治学规律的关注,对于治校艺术的反思,尤其是出版后在各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引起的对于德学俱隆的“先生”们的尊崇和膜拜,无疑像是破冰后的春天,一下子热闹芬芳了所有校园。ST是我研究生同班同学,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爱好阅读和写作,立志成为“学贯中西古今、时通文史政哲、具有公共情怀、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一直作为假性(不算劣质)文艺青年,热衷思考的我,有幸因为生日重合,在校期间就和他成为了很好的朋友。毕业后的选择无独有偶,我们班当初大半同学都考了公务员,我两却选择进了高校,地理位置还邻近,我们因此有了更多的走动和交流。也只有在ST面前,我才敢肆无忌惮地暴露我热爱文字,理性感性胡乱杂糅地表达各种想法,好朋友从来不曾笑我。我书读太少,但爱好是真。不似ST如此立志高远,经常发表作品,但坚持记录对社会的观察,对生活的体悟,对阅读的感受。研究生导师偶几次见到我乍看颠三倒四思维跳跃但还算热情麻辣灵巧的文字,以多年《南方周末》专栏作者的身份建议我可以尝试写写时评,既当爱好,还可以挣点外快。我汗ING ,老师如此抬爱,学生其实不敢试水,爱好,就是纯爱好。这是我和ST的差别,是比之他我的严重不足,也是他让我最顶礼膜拜的地方:热爱,坚持,行动。显然,到今天,这成为了读者和作家的天壤之别(哭晕)!2011年到2012年,我经历了截至目前人生最艰难的时期,阅览人性最灰色地带,左脸右脸被一起扇的痛苦和屈辱将我连根拔起,枯萎了绝大部分细枝蔓节的希望和追求。––这其实应该是上帝和信徒们才会碰到并做到的事,我居然碰到了!那个时候问ST读什么书。他建议读点连岳吧,一定会适合你的。谢谢ST,谢谢连岳,他们当时给了我最好的精神支撑,甚或是消遣,让我在最深不见底的黑暗中看到光亮,感受到温暖。那是我第一次透过作家连岳的文字彻底来反思人格的独立,思想的自由,情感的尊重,生活的理想,以及自己身上存在的诸多问题。这样的收获和感谢,还从来没有向ST正式表达过。但ST不需要感谢,他总还是他。踏实工作,坚持阅读,勤勉写作,陆续发表,第一本书,第二本书……这一年多我们和南大金陵的好友XX时有小聚,言及必是他正在潜心书写新近出版的《先生归来》。我想,从个体意义上来说,“先生”一直都在,“先生”不需要归来,ST就是先生!这个社会有多少学术官僚,有多少伪知识分子,就有多少像ST一样忘我的具有公共情怀的“先生”:他们坚持理想,坚守热爱,品性高洁,好学不倦,精益求精,谦逊,踏实,明德,笃行,厚学……他们或是步履稳健,或是翩翩躅行,或是两袖清风,或是文风荡漾,行走在这正大天地间。
  •     民国是一个波诡云谲、大师辈出的时代,战争的炮火硝烟未能磨灭民族的气节,也未能将中国的教育拦腰砍断。相反,民国大学的教育达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的巅峰状态。梳理历史我们会发现,教育的成就和人才的井喷并非一日之功,而是有迹可循。掀开历史见真章,我们可以真正去探寻“大师”与“名校”是如何炼成的。《先生归来》,你,值得拥有!

精彩短评 (总计10条)

  •     写的细致全面
  •     书中讲述了十位南京民国大学校长,主要介绍了其教育经历、成就、思想,试图探寻、评析他们如何办好大学,以供今人借鉴。另外,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史料让我更加的了解到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的曲折成长史,也看到了那个时代的大学精神。(ps:挂水啊要挂到什么时候啊,我肚子快饿憋了,憋尿憋死我了)
  •     历数南京民国时期各所大学里的名人和逸事,文笔生动幽默而又厚重详实。守涛写这本书,至少有三个指向:一是向其母校南京大学的百年历史传统致敬;二是以自己生活的城市南京为出发点,抒发民国怀旧情结;三是以民国时期大学为参照物,直指当下高等教育存在的诸多弊病与不足。这样的历史情怀与现实关注,跟他本人浓厚的知识分子意识完全契合。
  •     历数了民国时期南京各高校有相当影响的校长、教师、学生等人物,叙述他们在教育、学风、励行等方面的逸事,以及对今人的启示。在资料的搜集求全和整理成篇方面做得非常不错。遗憾的是编辑水平实在太差,每页都有错字漏字,且配的照片既小又模糊,有不如无,给该书减了一星。
  •     作者对史料掌握很全面,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同时又不失趣味。读这本书对了解民国时期南京乃至全中国的文化氛围非常有帮助,有幸在南京,有幸读到这本书。
  •     感触那个年代的大师追求学问的精神气
  •     碎片化时间阅读一个特殊时代的特殊人群,见识民国先生的品格和趣味。小小册子自然容不下些许人物,时代烙印依然叫人唏嘘不已,尤其是在你目睹当下教育、学生诸种现状之际。五星献给那个时代的先生,单就书而言,作者的叙事、角度未免单薄,编辑的错误更不可忍。
  •     大学之魂在大师
  •     中大鼎盛的时候真是不能更棒啊!理想中的大学~ps:好想回南京
  •     追寻大师大学精神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