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葑小集

出版日期:2016-5
ISBN:9787511031471
作者:群山
页数:204页

作者简介

《采葑小集》是一本关于图书装帧设计的随笔集。作者群山在文中洋洋洒洒近十万字,内容从说书、说人,到说装帧设计,凡是与书有关的内容,无论是人还是事,都是作者描述、捕捉的对象,文笔细腻灵动,感情真挚。书中共收录文章四十余篇,每一篇文章都涉及一本或几本相关图书的封面,而且附有所谈论封面的彩图,图文相辅相成,相映成趣,颇值得一读。

书籍目录

序 1
采葑小集(一):《落叶》 1
采葑小集(二):《巴黎鳞爪》 6
采葑小集(三):《南行记续篇》 11
采葑小集(四):《银铃》 16
采葑小集(五):《文艺与性爱》 22
采葑小集(六):《幻洲》第一卷第三期 26
采葑小集(七):《美文集》 30
采葑小集(八):《守望莱茵河》 34
采葑小集(九):《恋歌》 38
采葑小集(十):《古恋歌》 41
采葑小集(十一):《闲话扬州》 46
采葑小集(十二):《热恋》 51
采葑小集(十三):《古庙集》 54
采葑小集(十四):《战中人》 58
采葑小集(十五):《白马底骑者》 62
采葑小集(十六):《前夜》 67
采葑小集(十七):《彷徨》 71
采葑小集(十八):《杨高传》三部曲 79
采葑小集(十九):《王贵与李香香》 87
采葑小集(二十):《孔雀》 91
采葑小集(二十一):《再生曲》 95
采葑小集(二十二):《春鸟集》 99
采葑小集(二十三):《岭南春》 103
采葑小集(二十四):《我和儿童文学》 106
采葑小集(二十五):《八十自省》 110
采葑小集(二十六):《英雄格斯尔可汗》 114
采葑小集(二十七):《东风第一枝》 118
采葑小集(二十八):《珍妮的肖像》 122
采葑小集(二十九):《听雪记》 125
采葑小集(三十):《金塔一样的麦穗》 128
采葑小集(三十一):《迎春曲》 131
采葑小集(三十二):《农村大跃进歌谣选》 135
采葑小集(三十三):《晦庵书话》 138
采葑小集(三十四):《龙套集》 144
采葑小集(三十五):《江浙访书记》 148
采葑小集(三十六):《瓿斋戏剧杂咏》 152
采葑小集(三十七):《外国童话选》 156
采葑小集(三十八):《少年儿童歌曲选》(第一集) 160
采葑小集(三十九):《诗的技巧》 164
采葑小集(四十):《风雪人间》 168
采葑小集(四十一):《海陵王》 172
采葑小集(四十二):《南渡北归》装帧谈屑 176
采葑小集(四十三):得书杂记 182
后 记 187

内容概要

群山,原名杨群山,河北沙河市人。务过农,学过画,上过军校,当过军官;后转业至机关工作至今。业余喜读孔庄诗骚、唐诗宋词、明清小品、周氏兄弟和止庵、扬之水,爱写小说和随笔。作品见于《北京青年报》副刊、《青岛日报》等多家报刊。


 采葑小集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春虽恋栈不去,夏却也守信而来,乱穿衣,仿佛也注脚着人生的那么一点点不知所措,好在日月纵然已掷人去,每念此总无太多悲凄。古人云“四十不惑”,自然不会张狂到以为于娑婆世界无所不晓,世事倥偬,量一身只如汪洋中一芥之舟而已。不惑的,或许只是明白知之为知之,甚至知之亦未必知之。说的是态度,胡适先生讲老实有力量,力量总还是那些,只是到了这个年纪知道怎么用方才有效,以往我们着实空耗了太多。关于老实的种种,我们尽可以用几十年历练的双眼去观察,而颇可疑问的是似乎又不曾有什么老实人得了便宜,坊间流传的无非是视若平常的庸碌,司空见惯的计谋,究竟是美好不再,还是我们熟视无睹?初为人父的我,恰巧有了一些新的体会。这些体会完全来自孩子,对他而言,世界的一切都是崭新的,都在等待他去命名。透过窗帘的哪怕一丝光亮,大米饭粒中我们业已陌生的香甜,野花青草间最纯粹的欢乐,他的感知总是先我们一步抵达,并且将它放大到足以让我们恍然。而明明,我们也曾拥有过。成年后,更多的想当然与不求甚解,让我们正逐渐丧失对这个世界本应有的好奇。当然有很多种应对可以挽救或者恢复,我所知道的其中之一就是读书。鲁迅先生曾将读书分作两类,职业的读书和嗜好的读书。职业的读书自然是教科书与学术研究之属,此不在今天讨论的范畴。我所关注者,在那些嗜好的读书,于工作家庭繁琐事务之暇,依然在书中自得其乐的读书人。与书为友,并非简单的买书筑城,由恋物癖跳脱出去,不读不探究是无以为之的,群山兄新著《采葑小集》就是最好的例证。此集所收之文,大多于豆瓣读过(与群山兄亦在豆瓣相识),收到群山兄签赠的毛边本后,赶紧结束了手边《鲁迅文集》第三卷的阅读,用裁纸刀裁一页读一页,遂有了第一次读毛边的感受,细忖竟然也有些郑重的意思在。俗语云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用在读书上是最恰当不过的。群山兄所写(藏)四十一种,从民国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却一本也无,撇开书缘不谈,这些书即使过我之眼恐怕也就成云烟了,其装帧之赏鉴,价值之挖掘,更不知从何说道。探究作者的身世,艺术的背景,书封设计的涵义,我想就是作者对自身感知世界感知艺术能力的极大唤醒与提升吧。至于究竟能予当下的书籍装帧有多少影响,字里行间那些美好的希冀,恐怕作者都并未奢望有多少成真。于我,只是看到了一个老实的读书人,老实的读了一些书,并且爱屋及乌,与天下的爱书人分享了他所看见的美。最后,既然说老实,我不免还是要说两点读后的意见。一为第十七篇《彷徨》,群山兄言“其底色采用橙红,用了几何线条画三人呆坐椅上,于百无聊赖中负暄闲话”,就人像来看似乎是三人,但仔细看其实一也,熟悉美术基础训练的人大概不会对人体的连续动态图陌生,这个人像正是从坐着两脚悬空(高蹈)负暄闲话,而终于一脚踏上了大地,寄托着鲁迅期望人们不再耽于彷徨而迈向新生的鼓舞。二为第三十三篇《晦庵书话》,群山兄言书封二禽可解作黑天鹅,虽说画风简练,并不能完全分辨,我以为不妨看作大雁更适宜,黑天鹅本非中国产,且所见摄影设计画作等多为正面之态,而汉代有大量出土的雁形灯,皆取其回首之姿,于民族之风格更贴切。以上仅供群山兄参考,冒昧。美图美文,读书人当宝之。老了老了,有书爱,思为邻。
  •     我素来读书随性,思路上既无常法,方向上也无定势,因此对各类书籍内容上虽多有涉猎,却均杂芜不精。只是有些在意装帧之雅,设计之美,所以惯常比较留意谈论这一方面的文字。大约三年多年,已经绝少读报的我,偶然在同事的《北京青年报》上读到了一组叫做“采葑小集”的文字,选题剑走偏锋,专论现代书籍封设,署名“群姗”。其后不久,相识经年却不曾谋面的豆瓣书友群山的晒书日记帖中突然开始多出了一组同样冠以“采葑小集”的文字,这才恍然大悟。说起来我厮混豆瓣时间稍长,迄今豆龄十一年,常能结识一些臭味相投的书友,不分地域、不论序齿,或线上起高楼钩沉掌故,或线下宴宾客臧否人物,虽多数缘铿一面,却在书影和文字中日渐熟悉。初识群山是在六七年前他刚上豆瓣时不久,彼时尚以“银鱼妞妞”的id出现,并迅速凭借其以晒书为主题的日记吸引了一众书友的眼球。其文古拙,却能接人间烟火之地气;其书庞杂,却不乏让人垂涎之佳品。时间长了,不难发现其晒书的视角与大半书友不同,对封设和装帧的指摘和关注,对陶元庆、钱君匋、张守义等设计大家的绍介和怀念,成为日记中较为明显的主线。于是书友中很早便有人建议可就书籍装帧设计这一点做专题摊开来写,只是被素来自谦的群山以见识不逮为由推脱。因而如今回头来看,《采葑小集》的应运而生,不知算不算“言者无心、听者有意”。采葑一词,典出《诗经》,《国风•唐风•采苓》有“采葑采葑,首阳之东;人之为言,苟亦无从”句,《国风•邶风•谷风》也有“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句。葑菲原本均为菜名,而“葑菲之采”后来多为请人有所采用的谦辞,杨绛先生的名作《洗澡》中,便有用“采葑采菲”作为一章的标题。群山先生书话集以“采葑小集”为名,寓意难免双关:一则专辑聚焦书封设计,取“葑”之谐音;二来葑菲之采,也是期待在书籍封设这一点上“愿君多采撷”,对后来者有所裨益。全书凡四十三篇,体例与新文学以来的书话传统并无二致,事实、掌故、观点、抒情四个点大抵上均有触及。书封的遴选上重头依然是民国年间的新文学创作及翻译作品,尽管在这一领域自唐弢以来,经姜德明、陈子善等先生经营至今,早已是书话界的显学,但对书封设计的点评和偏爱,却还是有不少见仁见智的地方。记得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其实收书也一样。这个“早”字,不仅仅在于能提前赶上收藏市场的方兴未艾,抓住捡漏的尾巴,也在于阅历、见识与经验的日积月累。余生也晚,群山文中所谈的闻一多为徐志摩设计的《落叶》、《巴黎鳞爪》以及陶元庆为鲁迅设计的《彷徨》等书,其实均为我从小阅读并熟悉的版本,只是我读的均为后来的影印本而已,版本价值虽有天渊之别,但书封之爱,并无不同。至于书中谈到的少数80年代以后的优秀封设,因为有过共同的接触,读起来更为亲切。柳成荫操刀的艾芜《南行记续篇》、张守义设计的整套拉丁美洲文学丛书都是我童年的美丽记忆和时常翻读的作品;丁玲的《风雪人间》则是我读初中时在小城的新华书店最早买入的几本书之一,只是彼时年幼,主要关注文字,后来对装帧有所怀念,手边却一时找不出来,正好看到群山的文字,为我做了一定的答疑解惑。此外,群山文中有结合自己经历谈到的与张守义先生之偶遇和结缘,有时常提起的对早年北京四九城内旧书肆或书摊风貌的怀念,这都是让我等后来者唏嘘和羡慕的地方。当然,作为书话集,书中文字除了保持原有古拙和随性的风格之外,图片的处理也是值得称道的,相比市面上很多看起来图文并茂实则图文分离、文图不对或有图无实的作品而言,本书的图片印制清晰,比例合适,与文字左右呼应,相得益彰。要说有遗憾,意犹未尽多少也算一些。一来篇幅有限,难以深入,二来作者在文中自言,有些作品虽查到了设计者名谁,却查不到任何资料;有些则因阅历所限,难免浮光掠影。不过我想群山先生《采葑小集》的问世,虽然是两年来的专题总结,却应该只是他在书封设计这一点面上深入探讨和研究的开始,有些问题群山文中提出来,有兴趣的后学末进可以跟进补充;有的资料网上一时索寻不到,那不妨再去故纸堆里找找感觉。所谓抛砖引玉,大抵就是这个意思吧。本文首发于《北京青年报》2016.5.27
  •     对书籍装帧设计的重视,自新文学作品始;新文学作家中,极重视书装的,首推非鲁迅莫属。而其小说集《彷徨》之封面(出自陶元庆之手),即包含着一个“不圆的太阳”的逸事:一九二六年北新书局大三十二开初版本,三位坐在长椅上的畸零人仰望落日,这轮太阳颤颤巍巍,非浑圆,乃有游离的彷徨之态,其四围的光芒亦不甚齐整,长短不一;到了一九四三年“鲁迅全集出版社”小三十二开版本,延续了初版封面,表面似无什么,但细看却有玄机:原来那轮不圆的太阳,不知被谁拿圆规重画了一遍,浑圆,且周边的光芒也被修剪得整整齐齐一丝不苟。后者的点金成铁之功,可谓深厚,而文学作品文本与封面设计之微妙联系,在此亦可见。《彷徨》封面之余音并未断绝,一九八七年丁玲回忆录《风雪人间》初版,其封面亦有一太阳,较之陶元庆版不圆更甚,黄橙橙挂在冷冷枯枝之上,不见其暖,凉意习习。书装之于书籍的要紧,乃至精神血脉的承传,窥以上之一斑而见全豹,群山所著《采葑小集》于此的钩沉解读,意义尽在其中矣。作者以自己所藏,爬梳剔抉,于故纸堆中现新章,似有与当下书装设计对比之意,能否起到“立懦起顽”的效用,虽未可知,但已是难得的了。新文学作品装帧设计,大师们的参与度,说起来已如开元天宝遗事般杳渺。鲁迅对自家作品或亲自设计,或参与意见自不待言,而闻一多之设计封面,见其本色当行与诗人意趣。徐志摩的《猛虎集》《巴黎鳞爪》《落叶》《玛丽•玛丽》四本书,封面均为闻一多设计,各有特色,《采葑小集》择取《巴黎鳞爪》与《落叶》解析:前者封面的“黑色”,意象之迷幻、凌乱,正乃现代巴黎之隐喻;后者封面的雅致、洒脱,不仅切合书的主题,且透露着徐志摩的气质。且两种设计风格反差之大,现出闻一多艺术素养的容量。我又想起闻的一幅画作,是为潘光旦《冯小青考》所作的插画,一位揽镜自照、面容憔悴的女性形象(即冯小青),传神非常;多年后,《冯小青考》某再版版本将这一插画用作封面,浑然天成,闻一多不意又成就一封面佳作。书装设计的流派,作者群山认为大致有三类:“比较注重封面的装饰作用而较少顾及作品的内容”;“较为注重对作品内容的反映和解释”;“既强调装饰作用同时也注意对作品内容的反映”。第一种貌似易做,其实做好大难,可能最出名的当属许钦文小说集《故乡》的封面“大红袍”(陶元庆所做),与作品内容无关却又如此之好;第三种,应占据最大比例的书装设计,上述《彷徨》《巴黎鳞爪》《落叶》当属此列,不过,此类设计稍一疏忽亦会沦为笑柄,如黄裳《银鱼集》三联初版封面,真的有几条银色的小鱼在游动,却不知“银鱼”指蟫,即书中蠹虫,为一典型的案例。采葑采菲,我所在意的,还有在书籍封面中透露出的某些掌故信息。如章衣萍的《古庙集》,封面为一座小庙,流水潺潺,绿树依依,作者自称“小僧”,“学道古庙”,且言书的完成有知堂扶助云云。知堂乃“前世出家今在家”,章衣萍呢,又是古庙,又是小僧,攀交情的意图豁然,不过,他写的文章,实在与知堂半点瓜葛也无,白白辜负了这么好的封面。我想,这样的封面送与废名,倒是有些合适的。再如一九五八年人民日报出版社所出《迎春曲》,封面木刻版画是黄永玉绘,郭沫若题字,整体效果极好,不过若想到黄永玉未必对郭有好印象(不乏沈从文的因素),被出版社安排在同一场合出现,亦是无可奈何。还有一九五八年作家出版社《农村大跃进歌谣选》,封面倒也别致,工地上人群熙来攘往,忙碌快乐,络腮胡子的张飞骑马夜游至此,当惊世界殊;封面固然好,但这背后隐藏着一场大灾难,于是,所谓的繁荣不免为虚假笼罩了。《诗经•邶风•谷风》云:“采葑采菲,无以下体。”“采葑小集”的命名,显然未取原典本意,而是取其“装饰作用”,意在书封也。谈书籍装帧,难在眼光,难在材料收集,尝试总是难得的,我们希冀能够看到更多。(南都)

精彩短评 (总计31条)

  •     作为书话集,书中文字除了保持原有古拙和随性的风格之外,图片的处理也是值得称道的,相比市面上很多看起来图文并茂实则图文分离、文图不对或有图无实的作品而言,本书的图片印制清晰,比例合适,与文字左右呼应,相得益彰。
  •     董桥谢其章姜德明止庵黄裳韦力范用身津等等等等,纵使风格大有不同,把玩的书籍也相去甚远,但我想大抵第二流的书话,都是当得起的。现在一些把书话当游记写的作家,恐怕就算是上限,也至少差一个级别。银鱼妞妞是书,在很多意义上,和后者的级别更相近一些吧!
  •     书既小且薄,没什么内容可言,说的是介绍封面设计,但是单调至极,基本上所有的封面介绍全部是一个类型。无趣之极!总共有四十三篇,除去一篇自我吹嘘的后记外,其余全部为一种类型的民国风,即毛笔字的书名加一点水彩小插图。看完第一篇就可以了。
  •     认真的小书,可以展开来读
  •     猛地一看,这些封面都是很像小时候的黑板报教材,但是作者简单解说两句,立刻觉察到了妙处,真是很有趣。
  •     如果把书比作人,那么它的封面设计就类似于人的外衣。内容固然重要,如果衣装同样出彩,怎能不让人喜悦心动?之前对书的装帧设计知之甚少也不甚为意,后来经高人指点,略知一二。此书多讲90s之前出版旧书的封面设计,令人打开眼界,受益匪浅。
  •     采葑采菲意萧散。。。
  •     托翁尝云:重要的是知识的质量而不是数量,有的人懂得很多,但却不懂得更重要的东西。 这种书于我来说都是舍不得读完的。
  •     简直不敢想象藏有三万多册书的作者家是什么样子,羡慕。上个世纪的装帧有其独特的风格,以前在老旧的图书馆总还能借到这些老书,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看这些书特别能够投入。作者文笔挺好,但有些过分解读,感觉作者做语文考试阅读理解的题目一定会得一百分。
  •     旧书封面小逸趣,与群山兄在豆瓣上相识多年,寥寥数语概括其精要,语言简洁雅致叙述其精华,经过群山兄如此点评,才发现这些旧书封面都是如此有趣,非常有特色的小书,好喜欢!
  •     买过很多海豚的精装小册子,这本最爱不释手,文字的淡雅加上清晰可人的插图,翻起来可以忘记暂时的烦恼~读书不就应该如此吗?另,插图和文字的排版还有提升空间!
  •     收到签名版。翻阅内容,不禁感到老书的封面耐人寻味,别样美好。感谢群山兄的解读。
  •     读读还行。
  •     群山苍翠,只窥一叶。愈入书海,愈感广阔。
  •     赏心悦目。上世纪的封面设计家有令人叹服的“匠人精神”,不知这些旧书年幼时是怎样的好看。
  •     太好看了
  •     一本样子美丽,内容温润的可爱小书呀,让我这在海边玩耍的小孩,窥见卷帙浩繁书海一斑。
  •     不如预期的全面只讲了封面画 但很有趣味
  •     赏析书籍装帧的一本小书 被赏析的作品又多为80年代以前出版 这种跨越年代的审美看着很有意思 不过作者语言略重复 而且理论要是再成体系一些就更好了 但即便这样也能窥见作者火热的爱书之心 敬佩敬佩
  •     群山老师的大作,非常喜欢,一定拜读。
  •     书籍装帧大概是容易被忽视的一门艺术吧
  •     采撷美好
  •     从前家中有诸多旧书,从未注意过封面,读小集后回头再看诸书封面,意趣颇多,尤其六十年代出版的三十二开小册,封面极有可究之处。对现在书籍装祯上略有小见与作者所见趋同,比如现在的书不仅总要加腰封,且很多出版社做封面往往喜做两层,内里一层硬面,只印书名,外面再加一层外封,主要设计在外封,外封外再加书腰,读起来非常不方便,浪费纸张且不易保存。虽曰借鉴自日本,但有许多实为画蛇添足之举,故呼吁封面应适度回归古风,与内容相辅相成。
  •     好喜欢看的
  •     颇有才情的话书集,图文相得益彰,既能激起爱书人对旧时装帧的记忆,又能让做书人去思考当下应当如何去理解书籍装帧。此外,好久没看到同时代人能运用如此精妙得当和温润的汉语,想必群山先生在书缸里已经浸泡多年了。
  •     好看
  •     书林曾经的美好,值得爱书人永远追寻。
  •     书封加一分
  •     太喜欢这种看似小兴趣,却有大性情的趣味了!!!
  •     现在能买到了吗
  •     涨知识,原来装帧这么有意思,好看!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