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宁娜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7-12
ISBN:9787020001088
作者:[俄] 列夫·托尔斯泰
页数:1061页

作者简介

本书问世一百多年了。随着岁月的流逝和风云的变幻,这部出自巨匠之手的艺术杰作,不但没有减色,反而显得更为瑰丽。而当它出现之初,却曾招致不少的非议。令人诧异的倒不在于有关内容的品评。任何反映当前生活的作品,是难免激起不同的反应的。令人诧异的是对这部作品的艺术表示怀疑。其中问题之一就是所谓缺乏结构。


 安娜·卡列宁娜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2条)

  •     可爱美丽的安娜在迂腐,虚荣的贵族社会依旧选择自由,真诚和勇敢,最后又不得不选择死亡,因为她违反了贵族社会的游戏法则。她在母亲的安排下嫁给虚伪,迂腐的卡列宁,她无法忍受这无爱的牢笼婚姻和令人厌恶的社会,因此她的死亡是必然的。被流言践踏了人格,真诚反而夺取她的生命,却始终都无法改变安娜内心的持守……列夫 托尔斯泰用亢奋心情写出让人亢奋的文章,感觉就像在写他自己,他对社会的不满和无奈。虽然读者很难过,但也不缺快意。
  •     全书可以分为列文和安娜两条线并行的结构,主人公列文和安娜在这整本长篇中只有一次会面,篇幅甚短,我觉得只保留安娜这条线已经足够好的对得起《安娜卡列尼娜》这个书名了。而老爷子对两条叙事结构不厌其烦的详尽描述,也正正好好对应了开篇的那句话“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对于列文和他的妻子基蒂,我总觉得老托给予了他们太多的关爱,表白失败的列文可以从回乡下务农(他是地主)中获得新的力量;倾心于谈吐帅气的弗龙斯基的基蒂,历经虚幻的单相思的折磨后,也可以在国外的休养中重新获得了平静。然后,他们两个人还能够再次神奇的相遇并且结婚。婚后的列文开始表现出不成熟的一面——吃醋,不知道如何面对即将离世的哥哥(也许这和他与他哥哥平日里的感情疏离有关系),与安娜见面竟然表现的像一个未经世事的处男,对他的小孩子也甚少有好感(有点奇怪)。最不可思议的是他在全书的结尾处终于找到了生命的意义——那就是信仰,皈依于上帝,也许老爷子写作的时候就是把自己对上帝的信仰如实的写了出来。而我,更倾向于在安娜卧轨自杀时以高潮结尾,安娜的整个行动和老爷子精准的心理走向的描绘震惊了我,以至于对以后列文的篇幅提不起兴趣。相反的,基蒂结婚后一下子的成熟为一个温柔的女人,可以照顾临去世的列文的哥哥并安慰列文的情感,原谅列文的幼稚,吃醋,照顾孩子,完完全全的成为了一个优良的妻子和母亲。婚前那个迷恋帅哥的小女孩基蒂已经不见了。像这种美满的结局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世界上更多的是错过了就是错过了,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也许你想回头的时候,对方在忙着热恋,等对方想和你进一步的接触,你却早已move on了。人海茫茫,甚至连再次相遇的机会都渺茫的可怜。而安娜,我开始是不喜欢她的,对于妻子的外遇,卡列宁是个无辜的人。等到妻子临产生下她和弗龙斯基的女儿的时候,他皈依上帝,原谅妻子的举动更加令我感到无话可说。按照现代人的眼光来看,离婚应该是个更好的选择。可能是因为基督教的教义或者是卡列宁为了自身的脸面和事业发展的考虑,书中没有详细说明。只是出了这件事情以后,卡列宁的脸面和事业前途是统统的没有了。弗龙斯基也算不上是个坏人——他自始自终都深爱着安娜,甚至为了爱举枪自杀过。可见托老爷子的笔下有多么的仁慈。但是,他也深刻的描绘出了安娜悲剧的整个过程。尤其是安娜从慢慢的对生活和爱绝望,打算自杀开始的整个心理活动的描写,堪称经典。她并不是不爱弗龙斯基了,只是她失去了生活中的一切,只剩下弗龙斯基的爱,于是她要把这爱抓的紧紧的,让这唯一的爱情填满整个生活。这是无奈而又不现实的。安娜使出浑身招数,却无法向自己证明弗龙斯基的爱,却只能一次又一次的让弗龙斯基反感。当她失去一切的时候,也就注定了她自杀的举动。她伤害了两个好人,而我却开始同情她了,因为她被生活打败了,盖茨比也曾经这样无望的失败的盯着远方的那盏绿灯,接着为此付出的生命的代价,从这个方面来说,他们俩都一样。从安娜死亡开始,书就可以结尾了。
  •     不朽的巨著,和《包法利夫人》一样,不论在什么时代,都是女人最应该看的小说。开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概念如叔本华的理论,是否定词,也就是“没有不幸”。不幸却是肯定的,佛家说的人生七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基本上可以概括人生的所有不幸。所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痛苦。并不是说:幸福就是爱相聚,怨憎不会,求而得。安娜与沃伦斯基的爱相聚,很快转变为怨憎会;安娜对爱情的求而得,很快转变成求不得。幸福是因否定痛苦而存在的概念。即本文的题目。生死病老,是谁也无法避开的,姑且不论。“求不得”有两种可能:一是贫穷,一是贪婪。逃离此苦唯有开源节流:多赚钱,少嗜欲。安娜健康,也不贫穷。她只求沃伦斯基爱她,可是激情之爱是不能持久的,当爱消失,安娜也就失去了活着的勇气。“爱别离”,本能的情欲最难化解,只有经历一番遇合别离,才能将其中的原委看个究竟。如果安娜如吉缇一样在婚前尝过恋爱的甜蜜与伤痛,深知恋情之无常,那么对于那浮浪子必然有很大的抵抗力。所以人还是要在适合的年龄做适合的事,少了任何人生经验,都可能为将来埋下不幸的种子。“怨憎会”,怨憎都出自自己的心,怪不得旁人。初始爱的如火如荼,回国同居后,安娜与沃伦斯基之间何尝不是怨恨多于情爱。对他丈夫的憎恨只怕也没那么深。对于不愁衣食的人来说,厌倦才是最大的不幸。不论和谁在一起,厌倦是必然的。所以安娜的不幸是必然的,首先,该恋爱的时候没恋爱,没恋爱就结婚,使她缺乏对爱的常识:爱是幻影,是无常,是不可持久的梦境。其次,安娜富有且精力充沛。没有生活的压力摧折她的精力与情欲,遇到合适的人(不是沃伦斯基也是龌龊司机)必然要爆发迟来的,所以不顾一切的爱情。不顾一切的后果是失去一切:身份、地位、儿子、自我,当然,还有爱情。女人最想要的始终是爱,或者确切的说:被爱。被爱过,然后失去爱,是最痛苦不过的。吉缇被抛弃后大病一场,几乎没死掉。好在她仍有希望被别人爱。安娜却没有了。不被爱,就死掉了,萎谢了。最后总结一下幸福的法门:1不要出生。---------不生2不要活到40岁------不老3要健身,要养生,即使40岁自杀,也要杀死一个健康的自己。------不病4不要出生--------不死5不要恨别人-------无怨憎会6不要爱别人-------无爱别离7无欲则刚----------无求不得不爱不恨的健康的一生,就是模仿从未出生的混沌状态。归根结底,不出生才是真正的幸福!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吃辣蘿啃完皮后發現泡了,心裡描寫是敗筆,遠非老陀對手。
  •     列文的爱情让人心碎,卡列宁的刀枪不入令人心碎,安娜的脑袋没有铁轨硬也让人心碎
  •     五星不够打。
  •     初三。当时可以算完全没看懂。现在也可能看不懂吧。
  •     像俄国人胡子一样,丰富但拖沓得厉害
  •     扫完了,感觉Tolstoy在我心中的形象已经崩了……
  •     谁会没有看过它呢?
  •     怎么可以描写得这么真实充沛啊?译笔也好
  •     比起安娜线我更喜欢列文线。人真是无法对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产生感触啊
  •     难得看完列为‘在看’的书,十天,爱安娜,恨安娜,可怜安娜。老先生在我头脑里灌输了农业、政府机构、交际圈、宗教,我顺着他的心思都了解一遍。
  •     以前都不敢碰这种大部头。只记得余岱宗说过看完这部你会大大地了解人性。是的,没有绝对的善或恶,人性是多么复杂多么美丽。
  •     1000多页,我在工作之余花了将近一个月看完。说真的,除了偶尔的惊喜,很失望。这失望不主要来自作品,而是外界对它的解读。安娜并不伟大,她顶多算勇敢,比勇敢更多的是自私、敏感、多疑,跟伏伦斯基在一起后确实释放了她的天性,偶尔写作、慈善,但这并不代表她是一个有着多么崇高追求的新时代女性,甚至在爱情里面,她就是个不折不扣的怨妇。甚至看到书评把她的赴死形容为“壮烈”“很动人”“不妥协”,呵呵,也是迷醉。这不就是一个活活把自己给作死的故事么?让我不解的是,外界把这么多的褒奖都给了安娜,却把自私冷酷残暴之类的帽子直接扣在了卡列宁头上。这个可怜的绿帽侠,难道他不才是最该被同情的对象吗?
  •     重新读一遍这么长的书真的花不少时间啊……第一次太匆忙,基本情节都没太清楚,这次读完清晰许多,并且有了不少发现,但是看完纳博科夫对安娜的文本分析之后,真觉得这只老妖精读得太太太好了,尤其是时间的还原,梦境材料的分析……发愁读书报告写什么呢……
  •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只读了一遍,虽是开头一句,读后记忆最深。让我想起快乐总是相似的,悲哀却各有不同。一理同工。
  •     有点不懂
  •     幸福的家庭大多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     觉得比战争与和平更加真实,很喜欢里面很犀利机灵的描写。
  •     觉得还挺好看的
  •     升初中读时看得很慢 喜欢列文和基蒂 大学又读了一遍 写了选修论文
  •     柴静说谢素台版本,那好吧
  •     中学。麻麻的书。不过好像不是这一版
  •     这种大部头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真是一种折磨,实在没有勇气看《战争与和平》了
  •     上课时候偷看的 俄罗斯小说人名太长 总记不住
  •     爱情是多么虚幻的东西, 苦苦追寻却最终遍体鳞伤. 在这个现实的社会, 哪来什么完美? 想生活幸福,就要果断抛弃所有不切实际的想法, 人生就是选择的结果, 美丽优雅高贵到最后也不过沦落为厌烦.
  •     安娜的死是个悲剧,我想,如果她生活在现代,应该不会自杀的吧!
  •     这本书是在大学二年级从图书馆借的,看到的内容都忘了,只记得大概。也没什么太深的印象,只记得女主是个大美女,出轨了
  •     悲情中间俄国社会的真实面貌
  •     3.5
  •     很多年前读过,之后又反复读过很多遍,每一次都好伤感
  •     格外好奇小学六年纪那会儿我究竟看明白了什么...................
  •     那一段安娜卧轨前的绝唱,简直是一座不可跨越的高峰!
  •     下册比上册内容精彩
  •     列文带给我的影响更多
  •     好死不如赖活,唉,我的这点想法太上不得台面了...
  •     为她照亮笼罩在黑暗中的一切
  •     2001-2002年 石镇 石榴屋
  •     列·托尔斯泰的作品,实在没法给5分
  •     看来,还是不适合也暂读不懂这类著作。。。。。
  •     伏伦斯基
  •     90版终于翻完了。。。
  •     安娜就是婊子
  •     终于赶在走之前看完了,多久没啃完一本1061页的小说了,还是外国小说。
  •     这个版本也好,不应该谈托翁定向思维似地只提草婴
  •     过场多
  •     看了一大半
  •     伟大之处只在于写得长和细致,今天看来里面的观念思想见解已经没有什么借鉴之处了
  •     列文的思考
  •     男女之间的感情在各个时代都是一样的。一开始男人的猛烈追求到后来的厌倦退缩。女人的高傲到无法自拔。爱情永远让人软弱。
  •     安娜临死一段,非常惊人。内心描写很真实。列文这一段,读起来有点无聊。果然人还是爱看悲剧。。。
  •     太长太长,就比战争与和平短,托尔斯泰真是能写。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