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书评

民间绿案 绿色未来的十大遐想

2010年3月4日这期,南周作了个专题——民间绿案 绿色未来的十大遐想。其中之一是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的提议《转基因稻米,不试不吃》。号召进行转基因大米自愿试吃试验,建议声称转基因的大米无害的科学家试吃,必须有第三方监督,确保一日三餐大米全为转基因,最好蔬菜也是转基因。我看,可行!靠谱!喜欢南周的原因之一,就是他的专题做得好!

笔记

2012。4。151冷战期间的和平,是基于"确保互相毁灭的疯狂"(MAD,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2天地有道,人间就有德了,天地无道人间就很难有德。3林安梧(演讲):不是大多数人决定就叫民主,民主是有高瞻远瞩的知识分子提出理念,经由文化教养的历程,让人们了解这个理念是什么。把理念拿出来,看大多数老百姓是否同意这个恶理念。如果没有经过民主文化教养的历程就谈民主,多数决就容易变成民粹。"公民"跟"人伦"是两个综合体"普遍之公":公不是一人之公,也不是多数人之公,公是多数人之上的一个普遍之公。所以很多事不是投票就可以了事,必须要讨论、议论,这个议论就是公共论述。

南方周末

在现今的媒体中,能够事事秉着良心说话的不多。上高中时就听说过南方周末,上了大学后更是期期不落,在一些尖锐的敏感的问题上我们可以进行比较,不违背国家方针大原则的前提下,我觉得南方周末是最客观的,精辟的。少而精的报道常常入木三分,不能说每篇都是好报道,但能看出是下足了功夫的,绝非哗众取宠的八卦。所以在现今的主流报纸中,我力荐南方周末。

评论

转来的段子,实在有才:媒体称周迅和范冰冰是“南周北范”,问范冰冰怎么理解此句时,范推说自己回答不好请韩寒帮忙,韩寒则义不容辞为其接下这一招, “所谓南周北范,是指南方周末应该成为北方报业的典范。”

一个说故事的媒体 一个谈中国的声音

从高二开始读《南方周末》,现在已经大三了。我觉得《南方周末》给我的启发不是一种如何如何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而是相对客观的给我讲述了这个社会的林林种种的故事与问题。说实话,这在现今的中国已经很难做到了。我相信,任何一个对苍生,对天下有责任感的人,获取真正的信息是至关重要的,而这,也应该是一个媒体的责任。《南周》是我认为目前中国所有媒体做得最好,最值得参考的。希望大家在这里,读懂中国。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大人物,但是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读懂中国。

从大一就开始读南周了,基本一期不差,在大一大二的时候每周五下午跑去报亭买南周,到后来就开始订阅一年的报纸了,已经同南周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也见证了南方周末的变迁和在一定程度上的保守化。在这几年中一同和南周经历了2005年《南方周末》集体辞职事件,《2007年度盛典》事件,2009年奥巴马访华专访也就是我们说的开天窗事件。从南周那里我看到了克拉玛依大火的真相,从南周那里我看到了2008年的年度人物颁给了“2793名北川中学学生”,从南周那里我们知道了不满PX建设而“散步”的厦门民众,从南周那里我看到了作为媒体的基本良知,从南周那里我看到了需要我们更多关注的弱势群体的生活环境,在南周那里我们更多的看到的是南周对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这个民族的情感。在经历向熹主编,记者辞职事件以后, 南周在评论和记者即时报道的文字方面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大打折扣的,一位辞职者说:“我们是雅典的公民,但现在是斯巴达人的臣民。” 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这里我不想做过多的评论。任何报纸都有她的生命周期。《南方周末》红了十几年,对中国的报纸已经是奇迹了。09年全国广告爆跌,广东媒体更是惨不忍睹。南周为了自己的生存加大了广告的营运力度,但是和读者要求的格调明显相违背,南周的改革的城市版更是导致南周走下坡路的一个硬伤,向熹理应明白,他不是沈颢,更不是程益中.从一开始南周就在夹缝中努力求生存,两边不讨好,主流媒体说她走资派,替资本主义说话,普通大众想看到更加犀利的文笔,期望更加有力度的报道,这是一个悖论。在权势和金钱统治社会的今天,南周真的能做到真相比荣誉更重要么?我们不在苛求,也不在期盼,真心希望中国最后一个用良心讲话的报纸不会就这么消失掉。无论南周会不会疲软到从我们手中滑落,南周给中国的舆论体系的冲击,开媒体监督的先河,这些都是会继续影响着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鲁迅说,中国的历史可以分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南周时时刻刻在提醒着我们。

报纸中的优秀

报纸很不好保存。南方周末偏时事,三联偏事件,尤其是经济事件。我更爱三联。但就价钱来说,南方周末实际上更划算。

不温不火

南方周末的文笔从不会出现泛酸的感觉,从来都是中规中矩~而客观是对于一个媒体来说最重要的良知.真的是一份所有知识分子都应该读的报纸!

杂志云 | 《南方周末》杂志订阅推荐

《南方周末》理念的新年献词:南方周末2013新年献词《南方周末》每年的第一期都会在头版刊登新年祝词,有人认为这是《南方周末》精神内涵的体现。此后,《南方周末》新年献辞也成为人们关注的内容之一。1999年新年献词为《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作者沈颢、长平,同时刊出江艺平主编撰写的主编寄语《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2000年新年献词为《我们从来没有放弃因为我们爱得深沉》2001年新年献词为《愿新年的阳光照亮你的梦想》2002年新年献词为《我们走在中国的大地上》2003年新年献词为《“全面小康”与“公正社会”在巨变的时代追寻最大的正义》2004年新年献词为《这梦想,不休不止》2005年新年献词《这是你的光荣之路》2006年新年献词《一句真话能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2007年新年献词《从今天起我们更要彼此珍惜》2008年新年献词《愿自由开放的旗帜高高飘扬》2009年新年献词《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2010年新年献词《这是你所拥有的时间这是你能决定的生活》

【江艺平,想成为和您一样的人!】

经常看《南方周末》的人们,应该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因为她,《南周》进入了全盛时代,即使现在步履蹒跚,踽踽独行,却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泪流满面!   江艺平不喜欢张扬。但在她负责《南方周末》期间,却极度地张扬着关爱和平等,张扬着正义和尊严,挖掘着一个民族的良知。她1999年的主编寄语《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新年献词《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里面是如此明显的女性思维、女性视角、女性感情,但却不因为是女性而显得无力,相反,她可以给我们更多的力量,从中我们看到爱,看到希望,看到勇气,更看到决心!“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抖擞精神,总有一种力量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这种力量来自于你,来自于你们中间的每一个人”!对于江艺平,一个我,至少是我无法触摸到、真切感受到的人,我真的无法彻底了解她,其实很多时候,虽然自己都搞不懂自己,但有人把你读懂了;有人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但别人却始终无法读懂。我不了解江艺平,也注定只能片面评价江艺平,只能将我心中的江艺平加上别人眼中的江艺平,最终得到她模糊的轮廓,她不清晰的灵魂。有人说,江艺平有着平等的心态,从她的身上可以感受到作为报人纯粹的精神力量。有人说,江艺平像极了30年代的知识女性,有着独特的气质。有人说,江艺平只是个强势的女人,因为她当任的时候是《南方周末》最强的时候。我说,江艺平是个女人,只是比一般的女人更懂得隐忍;只是比一般的女人更有思想;只是比一般的女人更有原则;只是比一般的女人更加勇敢;只是比一般女人更加懂得爱,爱自己,爱别人。【见证,有你的《南周》!】《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1999年在新世即将来临的时候,在《南方周未》的新年致辞这是新年的第一天。这是我们与你见面的777次。祝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这是冬天里平常的一天。北方的树叶已经落尽,南方的树叶还留在枝上,人们在大街上懒洋洋地走着,或者急匆匆地跑着,每个人都怀着自己的希望,每个人都握紧自己的心事。本世纪最后的日历正在一页页减去,没有什么可以把人轻易打动。除了真实。人们有理想但也有幻象,人们得到过安慰也蒙受过羞辱,人们曾经不再相信别人也不再相信自己。好在岁月让我们深知“真”的宝贵————真实、真情、真理,它让我们离开凌空蹈虚的乌托邦险境,认清了虚伪和欺骗。尽管,“真实”有时让人难堪,但直面真实的民族是成熟的民族,直面真实的人群是坚强的人群。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正义的号角。当你面对蒙冤无助的弱者,当你面对专横跋扈的恶人,当你面对足以影响人们一生的社会不公,你就明白正义需要多少代价,正义需要多少勇气。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内心的爱。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前进的脚步……这是新年的第一天,就像平常一样,我们与你再次见面,为逝去的一年而感怀,为新来的一年作准备。祝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有一种力量,正从你的指尖悄悄袭来,有一种关怀,正从你的眼中轻轻放出。在这个时刻,我们无言以对,惟有祝福: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让往前走的继续走,让幸福的人儿更幸福;而我们,则不停为你加油。我们不停为你加油。因为你的希望就是我们的希望,因为你的苦难就是我们的苦难。我们看着你举起锄头,我们看着你舞动镰刀,我们看着你挥汗如雨,我们看着你谷满粮仓。我们看着你流离失所,我们看着你痛哭流涕,我们看着你中流击水,我们看着你重建家园。我们看着你无奈下岗,我们看着你咬紧牙关,我们看着你风雨度过,我们看着你笑逐颜开……我们看着你,我们不停为你加油,因为我们就是你们的一部分。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抖擞精神,总有一种力量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这种力量来自于你,来自于你们中间的每一个人。所以,在这样的时候,在这新年的第一天,我们要向你、向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说一声,“新年好”!祝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因为有你,才有我们。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为什么我们总是眼含着泪水,因为我们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总是精神抖擞,因为我们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总在不断寻求,因为我们爱得深沉。爱这个国家,还有她的人民,他们善良,他们正直,他们懂得互相关怀。  《鲜花与希望》  把所有的忧虑都放下  把大捧的鲜花带回家  忙碌的人,寂寞的人  行路的人,等候的人  把复杂的现实抛开去  把单纯的快乐找回来大声地笑吧  你原本是个快乐的人  疲惫的你,忧伤的你  有梦的你,执着的你  尽情地憧憬吧  日子原本就是希望  【1999年主编寄语】《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   ——本文刊载于1999年1月1日的《南方周末》第9版迎着新年初升的太阳,让我们轻轻地作个道别,说一声:“再见,一九九八。”回望逝去的365个日夜,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证明“我是一个记者”。透过记者的眼睛,我们现场目击了朔州假酒荼毒生灵的惨祸;透过记者的眼睛,我们奋力传递了昆明“铲除恶霸”的呼喊;透过记者的眼睛,我们仔细观察了中国电信反垄断的艰难进程;透过记者的眼睛,我们忠实记录了亿万军民战胜世纪洪水的巨大勇气和抗争精神……有人说,人在履行职责中得到幸福;也有人说,履行一项职责时总会感到是在还债, 因为它决不会令我们自己非常满意。记者所履行的职责,何尝不是对公众的一种“还债”————他要告诉人们世界上发生的新闻,他还要告诉人们新闻背后的真相。对于这样一项职责,我们当然时时力有不逮,但我们愿意为此而竭尽全力。植物的生命要靠它的绿叶显示,新闻的生命要用它的真实担保。面对世俗的力量,尽管生命有时也会显得脆弱,尽管我们也不都总是那么坚强,但是,我们决不苟且于虚伪和庸俗,决不。因为我们深深懂得,尊严是人类灵魂中不可糟踏的东西。读者也许还记得伐木工人的最后一个劳模吧。为了寻找他,以便寻找长江上游水土流失的真相,我们的记者排除了“报喜不报忧”的地方干扰,翻山越岭,穿过一个又一个伐木点,终于找到了生病住院的主人公,这位老伐木工发自内心的忏悔,为“寻找长江的伤口”留下了最真实的言说和最切肤的痛。我们的许多报道,就是不断发现和不断寻找的结果。记者的眼睛不仅仅为发现事实寻找真相而睁开,记者的眼睛也常常被真情打动,而轻轻闭上。在东北灾区,滔滔洪水已退,漫漫严冬将临,迎着刺骨的寒风,一位大嫂对我们的记者悠悠地说了一句:“我们需要什么?太多了,国家哪帮得过来,今年灾情这么普遍,自己苦点都没啥……”言者毫不经意的话语,却令闻者心头一热,久久为之发烫。面对如此重灾巨创,柔弱之躯内蕴藏的宽厚与善良,谁说不是一种坚强?也正是人民所固有的善良和坚强,唤起我们一种不可摧毁的希望。也只有那些曾抱住几块脆弱的木板,在狂风暴雨的急流中颠簸过的人,才能体会到一个晴朗的天空是多么的可贵。告别一九九八,回访我们报道过的新闻,作恶多端的孙小果终于被一审判处死刑,身心俱疲的改革者董阳终于在他乡找到知音,而中国电信也终于开始降低消费者们抱怨已久的不合理收费……这就是世道人心。是的,希望从来也不抛弃弱者。希望就是我们自己。《赤子之心就存在于庸常的生活当中》——2010年01月14日 来源: 南方周末 ■故人如故曾经觉得,赤子之心属于心灵的化境,庸常之人难以企及。随着年事渐长,周围的人来来去去多了,不经意间蓦然回首,那样的化境,其实就存在于庸常的生活当中,并且令生活变得不那么庸常。在报界做事,写文章是一门活计。几十年世事沉浮,一些年长的同行,包括我自己,都不免有过“奉命之作”,甚而是“违心之作”。直到今天,虽然季老的箴言“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博得了众人称道,但是,受利益驱动,被利害左右,讲昧心的话、作违心之文这样的“职务行为”,如同社会上其他庸常的恶,仍时时被堂而皇之地放纵着。是呵,当恶以庸常的面目出现,人们往往会心安理得,甚至变得习以为常。批评广告客户的稿件如何通过桌底运作被撤下版面?涉及公众利益的听证如何被粉饰成皆大欢喜?灾难过后的反思为什么会让位给了表扬?……很多时候,很多的人,似乎更乐于揣着明白装糊涂。于是,那个脱口而出说破了“皇帝新衣”的孩子,就成了我们当中的异数。有一个年轻人,辗转做过几家媒体,我们一起共事时,此君尚无正式编制。十几年前,这样的浪迹四方的传媒青年很是不少,有时候,他们会让我想起八十年代的文学青年,有点理想,有点清高,有点文采,有点情调。不同的是,文学只是文学青年的业余爱好,传媒却是传媒青年的谋生饭碗。多么清高的人,在生计面前,会不会也有摧眉折腰的时候呢?或许因为这份生计是个泥饭碗的缘故吧,这个年轻人工作之勤奋,几乎到了让人于心不忍的地步,经常见他加班加点,熬完通宵,就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和衣而睡,做事比许多在编的同事都要上心。后来发现,在世俗眼光中,这根本是个无法理喻的人,他其实并不在意手中的饭碗,而是特别着紧另外的事情。他的直言不讳把新闻标题变得生动而又扎眼:“肯德基惹起布衣之怒”、“周林公司伪造了些什么”、“中国电信业该开放了”;他的古道热肠把孤军奋战的王海、杨剑昌、丘建东们请进了消费者维权群英会。有学者因此考证,这张报纸是中国消费者维权运动的“风中之旗”。而公民知情权的觉醒亦由此发端,且一发不可收。这是一个给报纸带来销量也带来“麻烦”的人。有广告业务员看到他要刊登批评客户的稿件而去通风报信,客户找上门纠缠令老总为难,他却寸步不让,丝毫不看老总的脸色行事。至今想起他较真的样子,我仍然感到一股凛然之气。就是这样一个人,十多年后,当我们不再是同事,为了和他毫不相干的一名记者的工伤维权,他三番五次打来电话,当年那个眼睛揉不进沙子的年青人,似乎又横眉怒目站在我的面前。世上总有一些人,在浮躁喧嚣的现实面前,努力保存着浑然天成的纯朴,赤子之心赋予了他们“无所不思,无所不言”的独立人格。我有幸认识这样一些人,他们为文则秉笔直书,冗繁削尽,宁拙勿巧,宁丑勿媚;为人则淡泊明志,不求飞黄腾达,但求无愧于心。有两个朋友,做了报社的老总,却都没有学会“世故”,更不懂“曲意逢迎”,看他们为人做事对基本道义的执守,常常令我自愧不如。在书生成堆的地方,这样的执守,有一种荡涤污浊的澄明,有一种风雨同舟的温暖,有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所谓赤子之心,原不过是‘不忍’二字。”世事洞明的曹雪芹借宝钗之口这样说。难得八面玲珑的宝姐姐说出了一句这么不圆滑的话。在庸常的生活中如何企及心灵的化境?梅贻琦先生说得最是平实:“由于各人的机遇、环境和人生观不同,看起来好像成就差别很大,其实向远一点看,并没有什么差别。赤子之心必须保留,凡是能做的和应当做的,好好去做就行了。”能够遇到这样一些人,他们对“凡是能做的和应当做的”,都付诸“好好去做”,何止是一种幸运,不也是一种鞭策?

感谢南方周末

以前只是间接度过一些,早就对文章对现实对经济对文学的精辟分析所折服。从毕业后,几乎每期都买。而且基本上在报纸类的刊物中,我只读《南方周末》我说,等我有家的时候,一定会订购这份报纸。遗憾且不好意思的是,基本上很少能完全读完所有的版面。很多的社会事件、经济、文学的东西都是从这里面看到,然后产生兴趣。同事说,报纸已经不受欢迎了。我说,不管别的报纸如何,但是有一份报纸不会消失,那就是《南方周末》。希望,这份报纸也不要让我失望。

在这里读懂中国

《Obama 让《南方周末》开了天窗》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303893&PostID=20268161&idWriter=0&Key=0开天窗:http://baike.baidu.com/view/143410.html?fromTaglist


 南方周末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