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中国最初的相遇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10
ISBN:9787509750667
作者:(美)埃里克·多林(Eric Jay Dolin)
页数:500页

作者简介

全书从第一艘抵达中国广州的美国船说起,从关注独立之初的美国热衷对晚清帝国茶、丝绸、瓷器以及鸦片贸易开始,描绘了诸多中美关系的历史趣闻。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
前言
第一章:“追求财富的冒险”
第二章:中央王国
第三章:中国梦
第四章:“生番”
第五章:中国热
第六章:金街
第七章:美国人眼中的中国
第八章:鸦片战争
第九章:逐风而行
第十章:褪色的财富
后记:历史的回响
致谢
参考书目
注释
关于作者
索引
插图来源
彩色插页来源

内容概要

埃里克•多林 (Eric Jay Dolin)在纽约和康涅狄格州州沿海附近长大,毕业于布朗大学,主修生物和环境研究。在耶鲁大学森林和环境研究学院获得环境管理硕士学位后,取得麻省理工学院环境政策和规划博士学位。
多林曾任美国环保署项目经理,在美国和伦敦从事环境顾问,还担任过国家野生动物联合会和国会山实习生,国家海洋渔业服务局渔业政策顾问,《商业周刊》“推动科学大众媒体科学和工程学者”美国学者。
多林的大部分作品反映了他对野生动物、环境和美国历史的兴趣。


 美国和中国最初的相遇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这是本月读到最优秀的一本书,佩服作者掌握史料的周全,但在驾驭上略孙一筹。如果驾驭得当,此书将获得更多读者的青睐。书中关于林则徐虎门禁烟、道光帝对待鸦片的反复态度,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华帝国的得与失,剖析到位。林则徐在禁烟运动中的确做得过火了,否则不会爆发战争。
  •     美国和中国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但早期中美关系的历史却鲜有人提及。《美国和中国最初的相遇》一书给提供了一种美国人的解读。书中涉及的历史人物众多,皆形象鲜明,如中国的乾隆、道光等皇帝,林则徐、关天培等官员,义律、琦善等来华的英国大员,浩官等中国商人,美国的华盛顿总统,著名的驻华公使以及莫里斯等一大批来华贸易的美国巨商,此外还有南太平洋岛国国王、广州的地方官吏、流落美国的中国人等或著名或无名的人物。作者文笔很好,写得有料、有趣,值得一读。
  •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为全书提分不少。五爪金龙和上下两条海水纹,都像是直接从清朝皇帝的龙袍上剪下来的。和醒目的书名放在一起,一眼就知道书里讲的是清朝时期的中美关系史。80后的高中历史教材把世界史和中国近代史分开来讲,让很多人无法很好地把这个时期的中国和世界联系起来思考,这本书应该能给他们构建起一个完整的世界。英文原版书名when America first met china与中文翻译同样给人不知所云的感觉,但副书名an exotic history of tea,druges,and money in the age of sail就相当明确地表达了全书内容,单一个exotic就让人浮想联篇。然而,对中文书来说,副书名向来是不被读者注意的,因此甲骨文用了“航海时代奇异的中美关系史”这种更加云里雾里的副书名,我一点都不奇怪。清帝龙袍上的两个元素+主书名,已经把书的内容概括完全,谁还需要副书名呢。英文原版的封面看起来像本航海小说,图见:http://www.amazon.cn/When-America-First-Met-China-An-Exotic-History-of-Tea-Drugs-and-Money-During-the-Age-of-Sail-Dolin-Eric-Jay/dp/0871406896/ref=sr_1_1?ie=UTF8&qid=1397908528&sr=8-1&keywords=when+america+first+met+china,卓越上有的卖。相比之下,中文版的封面要有内涵得多,盘龙要比游龙威严得多,海水纹更把现实主义表达的海洋图案甩过了十八条街。这确实是我见过的,利用封面元素表达全书内容的一个不错的例子。多说一句,美编和责编应该也常看清宫戏吧,不然怎么能把元素提炼得这么好~~~~~

精彩短评 (总计36条)

  •     很有意思,对理解近代中美关系很有帮助
  •     从本书才清楚地知道,其实早在航海时代,中国和美国已经有了多次握手、有了深入而具体的交流,那个时代的中国,是辉煌盛世后,落后而保守的帝制统治下的中国,是自尊自傲而不知世界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中国,而美国,如同新生的孩童,孜孜不倦地吸收着天地之间的阳光雨露、日月精华……
  •     不错的一本小书,用不了多长时间就翻完了,值得一看
  •     曾几何时中国有如今天的美国,是世界潮流趋势,也是世界争相进入购买的顶级产品输出国。美国人也曾为了满足中国人的享受而破坏自己的环境,满是血汗工厂。然而攻守之势异也。不思进取,假货驱逐良品,爱国贼横行,国运的衰微全表现出来。说到底,一个允许个人奋斗发财的国家,比一个人人削尖脑袋想当官的国家就是有机会,有希望。
  •     你所不知道的中美关系
  •     从另一个视角描述了19世纪的中国,通俗易懂,立场中立。
  •     还行 但也不是太精彩 比较平淡
  •     很好看,浅显易懂
  •     这段历史想不到也能写出这么多字。
  •     一部猎奇传!
  •     中美规模宏达而鲜为人知的贸易史诗
  •     与其说是一本美中海上贸易简易史,倒更像是美国海上贸易简易史的那些中国元素…吧?
  •     历时半年终于磕磕绊绊的读完这本书 从一个美国人的角度客观描述了天朝在鸦片战争前后的作为 引用的很多文献 整体略枯燥 不过值得一读
  •     鸦片战争,中国,世界,我们应该反思自身。
  •     好题目,书一般
  •     微观与宏观
  •     ★★★★很通俗易懂,中立客观,讲美国,讲美国眼里的晚清中国,讲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讲美国的皮草檀香。
  •     茶叶,鸦片,钱。美国和中国在清代的贸易、交往与战争。不是我历来关注的时段,因此有些史实我是第一次见,觉得很有料,例如华人劳工奴隶在海上起义抗争的部分,海豹海獭皮的极端厚利,阿斯特和福布斯等家族在中国的罪恶掘金。作者的立场基本上是令中国人也满意的,论及鸦片战争的时候,特别与英国拉开距离。只是,关于火烧圆明园只写了一段,实在说不过去。
  •     #t# 中美早期贸易往来,主要是美方资料,读起来很轻松。
  •     本书的写作还算成功,但早期中美贸易史着实乏善可陈,因此不得不用大量周边材料来扩容(这部分倒也有趣)。很多有意义的专题都是点到即止,立场完全中立,没有深入探讨的空间。译文很流畅,有些据英文回译的段落还颇见功力,但如果稍稍费心求教一下历史学家,得到原文并不难。
  •     书写得很有趣,引人入胜大历史下的小片段也很多,很容易读。美国人的冒险精神和对国家形象和责任的高标准的要求,是美国强大的原因之一。
  •     好无趣啊,全是一派工科生乏味的笔调。其实更像是一部美利坚航海史和环境变迁史。限于作者笔力不逮,预料中的美洲政治文化与对华政治想象几乎没有涉及。甲骨文这一系列不太出彩啊,装帧跟翻译都是如此。
  •     全书叙述了早期中美关系史的细节,对19世纪早期的历史事件和场景叙述生动、有趣,同时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认识客观、合理,而且从西方视角对晚清另有一种别开生面的描画,全书提供的历史事实和评论既有利于中美关系的再检讨,也对晚清史的新解读有一定参考。作者还谴责了早期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美国对南太平洋地区、美国西北部太平洋沿岸地区野生动物的过度捕杀、珍稀树木的毁灭性砍伐等行为,凸显了作者环境保护意识。总之,该书具有较好的学术价值,兼具良好的可读性。
  •     梳理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的美中贸易史,穿插些有意思的史料,通读无碍,仅此而已
  •     简单
  •     还好在长宁图找到了,精装砖头超厚,其实没有五百页,三分之一都是参考资料。就是读不下去的那种
  •     总的来说,19世纪中国历史都是围绕 茶叶、鸦片、美洲银元这一条主线展开的,任何重要的历史事件都是这条主线的分支。
  •     茶叶,鸦片,华人劳工奴隶
  •     故事大串连,装帧挺不错
  •     【国图】和这本书相遇的乐趣
  •     各种花边八卦还是挺有趣的。
  •     一共四百页,有一百页是注释,感觉作者是以写论文的方式写这本书。本以为会是精彩绝伦的一本奇文,读完才发现不过是东拼西凑整出来的一本文选。
  •     原来中国的茶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是如此之大。对于这段时间我脑子里装的大概只有每况愈下的清王朝,在一个就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粗糙的很。国外大事不知道,细节小事就更不清楚了。这本书可读性较高,作者尽量客观去描述这段历史和其中一些细节。
  •     写论文用,史料很多很有趣,甲骨文挺喜欢出版这类书的
  •     全书从第一艘抵达中国广州的美国船说起,从关注独立之初的美国热衷对晚清帝国茶、丝绸、瓷器以及鸦片贸易开始,描绘了诸多中美关系历史趣闻:在蒸汽船兴起之前的航海时代,美国商人乘船在南太平洋寻找檀木、海豹皮等,在美国西北部的太平洋沿岸寻找皮草、海参等中国人喜爱的商品。很喜欢这本书。
  •     谁能发现市场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茶叶改变了中国 改变了世界?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