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边激励、融资方式与风险企业控制权配置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2
ISBN:9787564138875
作者:吴斌
页数:149页

作者简介

《东南大学财务与会计理论专题研究丛书•双边激励、融资方式与风险企业控制权配置:理论与实证研究》重点考察了控制权在VC与EN相机配置的激励有效性问题,并对激励约束强度是否取决于两者对风险企业的贡献程度以及由此所获得的控制权之间的对称性进行了理论推演,进一步地构造了不同融资方式下VC与EN的效用函数以及相关约束条件的风险投资企业控制权配置模型,对最优配置下的控制权变量进行了求解,讨论了最优解成立的条件,并由此探讨了风险企业控制权的作用机理。

书籍目录

本书专用术语注释 1绪论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选题背景 1.1.2选题的意义 1.2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理论模型 1.2.2实证检验 1.3研究的目的、方法 1.3.1研究的目的 1.3.2研究方法 1.4主要内容、结构与创新点 1.4.1主要内容 1.4.2本书的研究结构 1.4.3主要的创新点 2文献回顾 2.1风险投资 2.1.1风险投资的特征 2.1.2传统公司财务理论与风险投资的比较 2.2风险企业控制权配置概念的提出 2.2.1控制权的界定 2.2.2风险投资企业控制权安排 2.3存在于风险投资企业中的代理成本 2.3.1存在于风险投资者、VC之间的代理成本 2.3.2存在于VC—EN之间的代理成本 2.4风险投资企业控制权配置模型 2.4.1风险企业控制权配置转移模型及其扩展 2.4.2引进人力资本的风险企业控制权配置转移模型 2.4.3多重与连续的风险企业控制权分配模型 2.4.4对风险企业控制权配置模型的检验 2.5本章小结 3VC持股公司控制权配置与代理成本:VC与EN机会主义行为动因分析 3.l基本假设 3.1.1风险投资中双重委托代理关系 3.1.2风险投资中双边道德风险 3.1.3变量的刻画 3.2考虑剩余索取权的EN产生机会主义行为动因模型 3.3考虑剩余控制权的机会主义行为动因模型 3.4进一步的讨论 3.4.1VC社会声誉的引入 3.4.2委托代理层级与VC和EN的激励合约 3.4.3不同的融资方式与VC和EN的激励合约 3.4.4控制权配置的激励效应检验 3.5本章小结 4风险投资企业控制权配置单边激励模型:对EN激励效应的讨论 4.1模型的基本假设 4.2考虑控制权的风险企业融资模型分析框架 4.3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 4.4一次性融资模型的建立 4.4.1模型的建立 4.4.2模型求解与讨论 4.5分阶段融资模型 4.5.1基本假设 4.5.2模型的建立 4.5.3求解与讨论 4.6本章小结 5基于风险投资家社会声誉的多阶段融资激励模型 5.1模型的基本假设 5.2投资者和风险投资家的动态融资模型 5.3两阶段模型 5.4模型的求解 5.4.1模型的求解 5.4.2简要结论 5.5模拟算例 5.5.1背景介绍 5.5.2融资安排 5.5.3案例评析 5.6本章小结 6委托代理框架下风险投资企业控制权配置:双边激励模型与实证检验 6.1基本假设 6.2单层委托代理框架的风险投资激励机制的设计 6.2.1VC、EN之间的委托代理模型及激励机制 6.2.2风险投资者、VC之间的委托代理模型及激励机制 6.3双层委托代理框架下的风险投资激励机制设计 6.4双层委托代理框架下风险投资激励效应分析 6.4.1单层委托代理分析框架对激励效果的扭曲分析 6.4.2激励的影响因素分析 6.5风险投资企业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的实证检验 6.5.1假设的提出 6.5.2数据来源 6.5.3引入变异系数分析方法选取研究变量 6.5.4描述性统计 6.5.5实证分析 6.6本章小结 7融资方式与风险投资企业控制权配置激励模型 7.1风险投资者、VC、EN的代理模型 7.1.1基本假设与变量设定 7.1.2时间顺序 7.1.3效用函数 7.1.4信息完全对称情况下激励水平 7.2普通股契约下VC与EN激励水平 7.3可转换债券契约VC与EN激励水平 7.3.1假设条件 7.3.2双边道德风险下VC与EN之间的委托代理激励水平 7.4双边道德风险的解决方法 7.4.1控制权收益的引入 7.4.2引入控制权后的激励水平 7.5本章小结 8企业绩效、高管人力资本特征与控制权配置的实证研究:基于我国深市 中小板风险投资企业经验数据 8.1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8.1.1企业绩效与控制权配置 8.1.2高管人力资本特征与控制权配置 8.2样本选取和研究变量 8.2.1样本选取和描述 8.2.2研究变量设计 8.2.3模型的建立 8.3实证检验 8.3.1描述性统计 8.3.2区间分析 8.3.3单变量分析 8.3.4回归分析 8.3.5稳健性检验 8.4本章小结 9结论及建议 9.1研究结论 9.2政策建议 9.3本书的局限 9.4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

《东南大学财务与会计理论专题研究丛书•双边激励、融资方式与风险企业控制权配置:理论与实证研究》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2)如果企业家的私人利益与总收益是单调递增关系,那么企业家拥有的控制权是最优的,此时应当发行没有投票权的股票(优先股);(3)如果货币利益、私人利益与总收益间不存在单调递增关系,那么控制权基于未来信息而相机转移是最优的,即在企业经营状况好的时候企业家应获得控制权,经营状况不佳时投资者掌握控制权,此时对应的融资方式就应当为发行债券、可转换债券或者可转换优先股。这就是控制权转移模型(Control TransferModel,CTM)。这一模型考虑的是企业家和投资者的关系,适合于风险企业的情况。 Tirole(1994)在Aghion和Bolton(1992)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控制权的形式可以有多种,既包括当期的经营管理权,也包括决定企业是否应该兼并重组等长期决策的控制权。他进一步指出,如果契约是完全的,经理人放弃所有的控制权并由外部投资者完全控制是最优的。然而,现实存在的问题是,交易成本的存在和契约的不完全性无法实现上述最优控制权的配置。为此,Dewatripont和Tirole(1994)提出了扩展的控制权配置相机转移模型,这一模型可以理解为在CTM的基础上引入债权人,他们研究了控制权与现金流权(Cash Flow Rights)之间的关联性,认为仅有以业绩为基础的货币激励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必要情况下给予外部投资者以掌握一定控制权形式的激励,尤其是在企业经营不好时。当企业业绩良好时,外部人应当少干预企业作为对经理人的激励;业绩欠佳时,外部人(尤其是债权人)则加强对企业的干预。在此,控制权发挥着“胡萝卜加大棒”的作用。这一研究所具有的理论意义在于,控制权与其剩余索取权之间的配置,并非与传统理论要求的那样总是保持一致,而是具有一种动态的可调整性,以此解决投资者和企业家之间的风险分担和激励问题。 事实上,对于控制权与现金流权(Cash Flow Rights)之间的关联性的研究最早发轫于Jensen(1976)提出的“自由现金流假说”,Jensen(1976)指出,在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不能有效运作的情况下,必须依靠外部资本市场如负债和收购来解决。负债的作用在于它的“控制假说”(Control Hypothesis)效应,即负债在监督管理层及提高组织效率方面的好处。通过举债来置换普通股,管理层支付未来现金流量的承诺将受到更严格的约束,这种约束不是简单的股利增加可以做到的。当管理层不能履行按期还本付息的承诺时,债权人有权迫使企业破产。因此,举债可以通过减少管理者手中可自由支配的现金流的方式来降低FCF的代理成本。 Berglof和Thadden(1994)解释了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的差异,认为短期债权人和长期债权人相比会实施更加积极的干预。这两篇文献虽然不是直接针对风险企业的,但其研究视角与思路很值得借鉴。他们与Dewatripont和Tirole(1994)一样,强调了外部人所拥有的控制权就是可以干预企业的权利。


 双边激励、融资方式与风险企业控制权配置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