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忧郁青年的十八种死法

出版日期:2016-8
ISBN:9787532159671
作者:魏思孝
页数:258页

作者简介

这部小说集一共收纳了十八篇以小镇青年的生活为主题的小说,这十八篇小说可以视之为小镇青年的十八种生存的可能,他们无聊、无趣,甚至可能没有所谓的“上进心”,但他们依然想努力地把生活过得更好一些。青年作家魏思孝笔下的这些年轻人展现出了“北上广”之外的另外一种生存状态,他描写的小镇青年的生活姿态,也是当下中国千千万万个你我见到的城镇里的生活一种。
“跟大多数出轨、失控于自己的写作相比,小说家魏思孝的写作更接近自己和属于这个时代的诚实写作。”
“(这部作品)讲述了凡庸和百无聊赖的生活,忠实于自己的身体和感知,用回避先锋的姿态和放弃投机取巧的渠道抵达了一个生活于县城的当代年轻人的内心幽暗世界。”
“所谓真实,不仅仅单纯给不得志者树碑立传,也是一种对平庸大多数的溯本清源。”
“这个小说集的存在,是令当代汉语文学获得合法性的一种存在。它们用无聊打发了无趣,用荒诞扼杀了空虚,用自己身上的骨肉之痛诋毁了轻薄。”
——朱白(评论家)

书籍目录

目录:
写小说的又冒出了个人(序一)/曹寇 001
用自己身上的骨肉之痛诋毁轻薄(序二)/朱白 001
跟踪大师 001
和它的美国亲戚一样 017
我总是觉得不舒服 031
大街上的每个人都欢天喜地 045
电动车这东西挺危险的 059
教你做好吃的蛋 067
每个人都有历史问题 079
高空危险作业 085
黑夜总会来临 093
你为什么不找工作 101
外地 111
列车员还在求救的路上 121
我一直对机械充满恐惧 129
这个月的星座运势出来了吗 137
废物 145
恋爱中的约瑟夫 155
青年旅馆的反面 195
业余罪犯 229
羞于表达——后记 257

内容概要

魏思孝,男,1986年生于山东淄博,现居临淄乡下,写小说,作品多表现底层青年的生活状态。著有《不明物》,短篇小说集《豁然头落》。


 小镇忧郁青年的十八种死法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小镇忧郁青年的十八种死法》是魏思孝最近出版的一本小说集,收录其历年创作的十八篇小说。我读下来,感觉这些小说在风格及主题上都高度统一,可以说这是一本“整体感”很强的小说集。魏思孝本人的写作风格,也通过这本小说集得以确立,那就是用轻松的笔法把悲催的生活写成一幕幕荒诞喜剧。  我与魏思孝交往多年,对其生活境遇略知一二,以此对照他笔下的人物,不难发现,他其实就是写自己。打开他新出的这本书,我更是对这一点深信不疑。不瞒各位,我也是这样的人。估计也正是这一点,我与魏思孝才能成为朋友。那么,我们这类人物到底是什么东西?很简单,就是从末流学校毕业后初入社会的生活窘迫的男青年。书名中的“小镇忧郁青年”,勉强表达出了这个意思,但“小镇”及“忧郁”二词给“青年”增添了略显矫情的诗意,并不准确。首先,我们这类人并非来自小镇,也从未在小镇生活。我们来自偏僻而贫穷的乡村,在我们儿时的眼中,小镇简直就是繁华的大都市。当我们长大,又越过了小镇,前往城市上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城市的出租屋里,倒是非常羡慕那些没有走出家乡的同龄人,他们真正成了小镇上的居民,无一例外,他们在相互攀比中发家致富,吃喝不愁,盖起小楼,开上豪车,繁殖能力更是值得称道,儿女成群,有的甚至抛妻弃子,另建家庭,一窝又一窝,生个没完。似乎这样的小镇青年与“忧郁”二字并不沾边,他们占有家乡资源,充分获利,衣食无忧,悠然自得。魏思孝笔下的青年,与家乡完全割裂,乡村留给他们的,除了一个卑贱的出身,几乎一无所有。他们从末流学校毕业,投入到社会的滚滚洪流中,还未扑腾两下,即被冲到岸边,沦为无人理会的边缘群体。我不认为这类人是中国社会的底层。如果谈底层,比他们更底层的还有农民工,农民工下面还有留守儿童,以及孤寡老人,再底层一些的,还有农村的残障人士。中国社会犹如巨大的黑洞,你根本无法触及其最黑暗的底部。一个作家关心哪个群体,与其处境有很大关系。当然,这是针对诚实的作家而言。魏思孝就是一个非常诚实的作家,很清楚自己属于哪类人群,敢于袒露自己自己最真实的一面,用一篇篇荒诞的小说,勾画出一幅混迹于三线城市的落魄青年的生活图景。话说回来,相对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三线城市就像一座座小镇,“小镇青年”也就孕育而生,他们的“忧郁”,与“大城市青年的忧郁”截然不同。  魏思孝笔下的男青年虽然生活困顿,但他们都无心奋斗,可以说生活态度很不积极。当然,如果他以阳光灿烂的笔调写奋斗的故事,那么他最终只会成为一个平庸的作家。我在这里说,魏思孝并非平庸的作家,就是因为他从不输出虚假的“正能量”,非但如此,他还经常宣扬自己那套“丧心病狂”的价值观。在多篇小说中,魏思孝总要忍不住跳到你面前,头头是道说一通“歪理邪说”。  例如在《我总是觉得不舒服》的开头,魏思孝写道,“关于自己,我不想说什么,也真没什么好说的。我总觉得我是恰巧居住在这个皮囊之内,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真想跳出来,另外找个地方。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说的就是这个样子。活着是很麻烦的事,总有源源不断的麻烦找上门。对于麻烦,我总是找不到合适的处理办法,我期盼的是时间过得快一点再快一点越快越好。不说其他的,单是吃个问题,就挺麻烦的。就我目前的状况而言,麻烦算比较少了,只剩下吃饭这一件。我想究竟什么时候才一点麻烦都没有,也许死后会好点。”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魏思孝的腔调中透着独有的无奈与懒惰,这股并不健康的情绪弥漫在此书的字里行间,形成其独有的味道,该怎么形容这种味道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来到一座破旧的小区,或者脏乱差到令人绝望的城中村,找到朋友的住处。这位朋友是青年男性,没有工作,单身独居。你推开房门,混杂着体臭的霉味扑面而来,这味道来自发酵的垃圾桶、板结的床单、僵硬的袜子以及斑驳的内裤。你可以邀请他上街,去喝几瓶啤酒,但你不能带他去吃喝咖啡、吃西餐,他找不到像样的衣服,也不习惯咖啡与西餐的味道,说不定,他会吐在咖啡馆或西餐厅的大理石地面上。  在读完魏思孝这十八篇小说后,我试图用一句简单的话,对他所热衷的故事进行简单粗暴的概括。想来想去,这句话终于冒了出来:魏思孝写的几乎都是,生活困顿的男青年在生存与性欲的双重焦虑下,用拙笨的手法实施犯罪,或者试图犯罪的故事。  首先谈“生存焦虑”。在八零后同代作家中,几乎没人像魏思孝这样把生存焦虑描绘得如此直接而通透,包括我本人的作品。在其他作家那里,小说主人公面临的问题大多是如何在原本优越的生活基础上更进一步。而在魏思孝小说中,主人公的生活常态是不断去银行查询存款余额,时不时打电话向朋友借钱,而且吃饭问题几乎成了头等大事,他要不停地算计如何用兜里仅剩的一百多块钱熬到月底。对这一状态最典型的描述在《大街上的每个人都欢天喜地》中,“我从口袋里掏出一百二十块钱,这是我全部的积蓄。我必须要用这点钱挨到月末,这才中旬,还有十六天的时间。一道简单的数学题:四块钱的哈德门两天一包,八乘以四等于三十二。回家的车费四块钱。一百二减去三十二减去四等于八十四。八十四摊到十六天等于五块二毛五。也就是说我每天的花费要控制在五块钱以内,最多不能超过五块五毛钱。我今天还没有花一分钱,吃掉的两个馒头是昨天剩下的,也就是说我现在有条件花五块钱买根鸡腿吃。”在这篇小说后面的情节中,“我”去买了一根鸡腿,舍不得吃完,吃了一半就包好放入口袋,留着明天吃。这时他被一个男人拦住,要打劫他身上的钱。劫匪同样是个吃不上饭的青年,经过交流,二人惺惺相惜,决定一块去喝酒,酒酣之余,打劫了路边摊。我相信,在每一个饥肠辘辘的青年心中,都有一个犯罪的梦想。魏思孝善于构想一段奇遇,让梦想照进现实,他总是把犯罪过程写得轻松愉悦,就像儿童的恶作剧,比如在《你为什么不找工作》中,他这样写抢劫的过程“我问许某还有钱不,他看着我说开什么玩笑我都两天没吃饭了。我说你就没想过去搞点钱。他问我怎么去搞。我说去抢劫吧。然后这天晚上十一点左右我们穿好衣服戴着帽子袖口里装着木棍出了门。许某比我狠多了,他在一个没灯的小胡同里朝一个女的头上打了两下,然后我拖住她的腿,他拽着包就跑远了,然后我们换了个地方又干了一次。”每当读到类似的情节,我脑子都会响起一首歌,张楚的《上苍保佑吃完了饭的人民》,或者说,魏思孝的多篇小说都可以用这首歌作为背景音乐。  饱暖思淫欲,在吃饱了肚子后,魏思孝笔下的青年又被性欲所困扰。他们渴望有个女人能与自己谈场恋爱,即使没有精神交流,肉体的碰撞也是可以接受。但受限于经济条件,没有女人肯进入进入他们的生活。即使偶然遇见一个,那所谓的浪漫也在现实面前变得灰头土脸。本书的第一篇小说《跟踪大师》讲的是一个无聊青年上街跟踪别人的故事。他为什么要去跟踪别人?其实是受体内旺盛的荷尔蒙所驱使。而在《我总是觉得不舒服》中,也出现了跟踪的情节,“我”尾随一个姑娘,并且捡到了她的钥匙。后来这个姑娘被打劫,“我”救了她,并把她带回了家里。在两人的对话中,“我”提到了一部叫《禁室培欲》的电影,“就是一个男的把一个女的带回家,圈养了起来,然后两个人日久生情。”通过这一情节,可以看出,“我”已经无力谈一场正常的恋爱,只想通过鲁莽的犯罪的方式,侥幸获得一份爱情。而在《电动车这东西挺危险的》中,“我”作为一个工厂男工,下班后寂寞难耐,在撩拨工友小孙无果后,偶遇一个女人,将其强奸。这是魏思孝根据一则社会新闻写成的小说,主人公与其他小说相比略有差异,作为工厂男工,除了工作累点,并不存在生存危机,相反还有点存款,性欲的煎熬让他难以忍受,才会义无反顾地成为一名强奸犯。除了强奸,绑架也是魏思孝热衷的犯罪方式。在《这个月的星座运势出来了吗》中,他兴致勃勃地谈到如何绑架一个女人,“这几天我总是在想一件事,如果我绑架了一个女的,我会做些什么。当然我不是随便绑架,绑架的对象我不清楚,这个可以任意选,但是绑架的手段我已经想好了。我随便敲开一户门,门开了,一个女的问我是谁,我随便说个名字,就说是李亮吧。我问李亮在吗。女的说,对不起你敲错门了。然后她把门关上。如果这个女的是独自一个人在家,我就再次敲门,门打开。女的问我想干什么。然后我就捂住她的嘴巴进到门里面,我拿出准备好的刀,放在她的脖子上,不要说话。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就把这个女的绑起来,嘴里堵上什么东西,令其不能讲话。现在房间里只有我们两个人,然后我就能做点什么了。”  上面提到的两大焦虑问题,是构成魏思孝小说的最重要的元素。可以想象,一个年轻力壮的男人,吃住都成问题,又没有女人,过得可谓悲催。但这种悲催的生活,却被魏思孝统统处理成了荒诞喜剧,某些情节甚至有无厘头的味道。他总会安排两个陌生人相遇,鸡同鸭讲的对话让人发笑。比如《外地》这篇小说,主人公王东立志做一名杀手,却被老婆怀疑没有这个能力。为了证明自己,他决定杀人,目标锁定一个正吃葡萄的姑娘。他过去,想杀这个姑娘,而这个姑娘却问他要不要吃葡萄。后来他来到接头的酒店房间,里面有个男人,对话后才发现这男人是小偷。小偷进来偷东西,却被一本书迷住,想等书的作者回来。而小说的结尾,是王东坐在火车上,一个姑娘让他拧一瓶水,他怎么也拧不开。最后他严肃而认真地对那个姑娘说,我是一个杀手。这篇小说十足的荒诞感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而透过轻松的表象,我读到的是一个男人对现实生活的无能为力。  读完整本书,除了上述的两点,我发现魏思孝的小说在写法上也是不可被忽略的。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他特别注重小说的结尾,几乎每个结尾都有强烈的设计感,有的像一把大锤,狠狠砸在你的胸口,有的像一杯烈酒,饮完就让你醉在当场人事不省。比如《黑夜总会来临》的结尾,写的是一个师范专业的男孩在家乡的中学实习的故事,结尾特别提到了一个出走的中学生。魏思孝让主人公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那个消失的孩子,借此表达出强烈的厌世之感。  魏思孝的语言总是轻快而流畅,读起来让人觉得很爽。我喜欢这种不存在阅读障碍的小说。当然,在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这语言还需要进一步打磨,我也能强烈感觉到,魏思孝是一个在语言上很有追求的作家,如果要谈上升空间的话,他可以先从语言做起,再简洁一些,就会更通畅。  最后说一句,魏思孝这本《小镇忧郁青年的十八种死法》是我今年读到的最好的小说集之一,在目前虚假的商业文学作品充斥市场的大环境下,这本书显得尤为特别,它值得每个青年阅读,不管你是否忧郁,也不管你是否想死。
  •     题记:应《西湖》杂志之约,与小魏互写一篇印象记,这篇我写的,他写的那篇,贴在我那本《兽性大发的兔子》下面。▉与小魏的三次会面——小魏印象记昨天下午,我的家门被人敲响,开门一看,楼道里站着一个男孩,长得跟魏思孝有点像,他喊出我的名字,得到回应后,递给我一个邮包。外面很热,对于这一点,快递员更加了解,他的额头布满汗水,背心湿透,黏在身上。说他长得像小魏,可能是我的错觉,因为我知道他的到来和小魏有关。邮包里有一本书,是魏思孝新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名字叫《小镇忧郁青年的十八种死法》。我可能是除本书的编辑和作者外,最早拿到这本书的读者。小魏收到样书后,第一时间就把书寄给我。这两天,我一直等待这本书的到来。从上海到山东,再到河北,这本书跋山涉水,终于来到我手里,封面有些褶皱,犹如一个人风尘仆仆的样子,已然不像一本新书。更要命的是,这本书虽已被其原著者过手(说不定被反复摸索,亲吻数次),但掀开封面,扉页上没有签名。我还以为小魏别出心裁,把他的名字写在别的地方,认真搜寻,没有找到,这本书干干净净,除了印刷字以外,没有任何手写的字迹。于是我认为这是小魏在耍酷,但又一想,以我们的关系,已经超越耍这种酷的阶段。我们一本正经地寄语勉励,那才叫酷,是一种看似正常,实则可笑的交往方式。而这种可笑,与我们的作品风格相得益彰。我微信上问小魏为什么没有签名,他恍然大悟而又略带懊悔地说,忘啦。也难怪,出书这件事,小魏早已习惯,迄今为止,他出版过四本书,这是第四本。就在前几天,我还收到他的第三本书,书名叫《一个废柴的日常生活》,也是一本短篇小说集。也就是说,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小魏抛出两本小说集,这让我很是眼气。他的第二本书,则要追溯到2012年,是一本叫作《豁然头落》的小说集,书名还是我定下来的,这四个字,来源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蒲松龄与小魏是同乡,分别生活在山东淄博两段时空,俩人年轻时都不得志,也都写小说。小魏的第一本书,是一部叫作《不明物》的长篇小说,与其后搞出的短篇集相比,可谓浩浩荡荡。那是在2010年,我们还未曾谋面,就在他的长篇小说出版几个月后,他专程从青岛来石家庄看我。凌晨四点,我们在石家庄幽暗的夜空下会晤,开始为期两天的文学交流。见面之前,我和小魏在网上交流,感觉他是一个挺热情的小伙子,不像我,总有点死气沉沉的样子。他的热情表现在总会主动与我打招呼,出其不意地问候一声,所聊话题并不局限于文学,慢慢延伸到私人生活方面。当时我在石家庄一个人生活,靠在淘宝上卖东西而活着,日子过得险象环生,几乎要过不下去。小魏在青岛与女友租房居住,他像个专业作家那样窝在房间里写作,女友是个白领, 靠一份文案工作维持俩人的开销。正因为我俩同处于生活困境之中,又都在写作,同病相怜,推己及人,能体察对方的心理状态,所以才能惺惺相惜,俨然已成天涯若比邻的知己。小魏比我小四岁。在我们农村,兄弟之间大多相差四岁。所以,我说小魏是我的弟弟,并不为过,甚至非常得体。我们见面时,并没有相见恨晚地拥抱在一起,甚至没有握手,只是相互点头,拍拍肩膀。两个都有点害羞,又都很穷的人,能见一面实属不易。我的房子很空,没有沙发,我们只能坐在飘窗的窗台上。当时黎明尚未来临,外面漆黑一片。我们聊天,所聊内容都已忘却,只记得小魏始终面带笑容。他的发型很酷,用一个发箍将长发镇压在脑后,露出宽阔的前额。他抽烟,手指与香烟好似生长在一起,自然而随意,不像我,总是利用抽烟来掩饰紧张与慌乱。他来石家庄,为的是与我见上一面。而我心中有愧,心想自己何德何能,值得一位写小说的朋友专程拜访?那时我拿得出手的,只有几个短篇小说,而小魏已有一部小说出版,他给我带来一本,签着名,这让我更是惭愧不已。小魏写小说虽然起步较晚,但他极为勤奋,几乎每日都要写上几千字,日积月累,自然数量庞大。看得出来,小魏是指望靠写作改变生活的。我相信小魏能做到,如今他已经做到,比我想象得还要好,这一点,下文会再次讲述。面对面交谈时,我们不得不说起各自的生活经历。在这方面,小魏与我差不多。我们都是来自农村的孩子,学习不好,大学上的都是师专,只不过我学的是中文,他学的是历史。从其专业来看,在上大学之前,他对文学的感情比较淡薄,不像我,几乎视其为精神支柱。他是在大学时代通过阅读王小波的小说,才喜欢上文学的。其实,谈论小魏的小说,王小波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行文至此,我才把老人家扯出来,实属不敬。当时,小魏活跃在王小波门下走狗的论坛里,与同一论坛的一个山东女孩相谈甚欢,二人迅速走到一起,先是恋爱同居,而后结婚生子。这个女孩就是小魏的爱人兰芳。所以,对小魏来讲,王小波不但是其写作上的导师,还是保媒拉纤的月老。我与小魏的第一次见面有个插曲,不得不提一下。我们聊天时,不知怎么聊到男人头发的问题。我头发稀少,已呈秃顶之势,表示羡慕小魏头发的茂密,哪知他表示自己也有难言之隐,说完撩起脑后的黑发,让我仔细观看。他后脑勺的位置上有块一元硬币大小的斑秃。对我来说,这并不陌生,本人乃资深的斑秃患者。大概一年前,我头上也有一块斑秃,母亲看着闹心,找中医给我看,说是肝火旺盛,包来几幅中药,煎汤服下,指望能将肝火扑灭。后来那地方长出头发时,我已停止服药好几个月。这到底是不是中药的疗效,我将信将疑。曾经沧海难为水,对于小魏的斑秃,我轻描淡写地说,好办,找中医看下就行。他问,你说我这是不是肾虚?我说,男人肾虚不很正常嘛,没有性生活的可怜鬼肾功能才正常,这斑秃也叫鬼剃头,顾名思义,是鬼怪所为,一般人难以招架,所以你不必惭愧。附近有个中医诊所,我俩跑过去,正赶上河北中医学院的老教授坐诊,莫名而来的求医者挤满诊室。我给小魏挂号,开始排队。人太多,小魏想放弃,我劝他稍安勿躁,人多说明医生医术高明,有口皆碑,治斑秃不在话下。终于轮到小魏,他详细地陈述病情,并低头让老中医查看斑秃之处。老中医蜻蜓点水地看上一眼,说这没多大事。小魏问,那怎么治呢?老中医说,告诉你个偏方,去找点侧柏叶,再去药店买点酒精,把侧柏叶泡到酒精里,一周后擦你斑秃的地方,一个月俩月就会好。小魏说,就这么简单?老中医说,对,就这么简单。我说,我听说擦生姜也行。老中医说,对,你说得对,很简单的事。小魏问,这是不是肾虚?老中医严肃地说,你要休息好,别太累,你做什么工作的?小魏说,没工作。老中医说,没工作不至于劳累,但精神压力大,对吗?小魏说,对,压力很大。老中医说,精神压力别太大,你还年轻,要笑对人生。小魏果然笑起来,我也笑起来。我们笑着从诊所出来后,小魏还埋怨我白花挂号费。他认为老中医不过是浪得虚名。我说,是你的斑秃微不足道。我们去公园里寻找侧柏叶。我的想法是,先采集些侧柏叶,再去药店买两瓶酒精,把叶子泡上,让小魏带回山东,这也算石家庄送他的一个礼物。没想到,公园里找不到侧柏,只有刺柏,叶子明显不同。小魏说,算啦,我回去自己找吧。我没再坚持。后来,他回到淄博,我问他找没找侧柏叶,他说没有。可见他对头发不如对小说上心。老中医劝小魏要笑对人生,他牢记心头,执行得特别到位。他写的小说每句话都带着一股子黑色幽默,生活气息浓郁,能让人闻到山东大葱的味道,即使主人公的生活再惨,也是喜剧的模样。我们的第二次会面,是在2011年。我在一家民营企业上班,与同事前往山东理工大学招几个学生,山东理工大学就在淄博,小魏的地盘。工作忙完后,我给他发短信,问他在没在。我原以为他在青岛,没想到这家伙收到我的信息后很快就出现在我面前。原来他在老家筹办结婚事宜。从这点来看,他是个传统的好青年。我们在大学边上的一家餐馆喝酒,为表达见面的喜悦,一盆水煮鱼摆上餐桌。看到这盆鱼,我突然联想到,他小说里的主人公经常为吃饭而发愁,去超市买根鸡腿吃还要仔细盘算,一次不舍得吃完,吃一半,把袋子折一下,放到衣兜里,备作明日的口粮。水煮鱼这道菜大概要四十块,按他小说里的算法,够吃一个星期的。他豪迈地请我吃,是对我的看重,不禁让我感动不已。可惜的是,我没有好好享用这盆鱼,几口吃下去,感觉有根刺扎在喉咙里。为对付这根刺,我用啤酒冲,又大口咽下米饭,都无济于事。酒喝完后,我意识到事态好像有点严重。小魏知道后,特别着急,仿佛刺扎在他的喉咙里。文学暂时放在一边,改日再聊,当务之急是把那根刺弄出来。小魏带我来到一家诊所,医生拿镊子在我嘴里搅和半天,一无所获。她怀疑我喉咙里根本没有刺。我咽口吐沫,有点疼,刺肯定是有的,位置靠下,镊子肯定无能为力。小魏说,咱们去大医院吧。他不想我带着淄博的鱼刺回到石家庄。我如鲠在喉,挺难受的,特别想一吐为快。我们打车到大医院,小魏替我挂号。在耳鼻喉科,医生把一根细长的管子插进我的鼻子,一直伸到嗓子眼里,管子前段有摄像头,并有小镊子。在电脑屏幕上,医生发现鱼刺,小魏也目睹这一奇观,并兴奋地告诉我,真的有啊。我鼻中插着管子,眼泪汪汪,真想把他请我吃的饭吐出来。当代医学真是发达,医生遥控管子头上的小镊子,把鱼刺夹出。这是一根分叉的鱼刺,扎进肉里后就是一个结构稳定的三角形,难以被路过的食物带走。在医院外面,我和小魏感叹,为什么我们一见面就要进医院呢?后来我想,斑秃和鱼刺大概都是暗喻,象征着我们残缺而难受的生活。所幸这都不是什么大事,总有解决办法。等再见面,就到2012年。我去山东临沂出差,回石家庄时绕路淄博。当时小魏已和兰芳结婚,二人从青岛回到淄博,经营一家叫作“有一天”的杂货铺。我从汽车站打车,找到他们的杂货铺。门脸很漂亮,颇有文艺范,进得门来,货架上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从这些商品可以看出老板娘是个热爱生活的文艺青年。兰芳漂亮而热情,小魏能娶她,简直是前世修来的福分。她请我坐在一个旧轮胎做的座位上,感觉很舒服。这座位是她亲手而做,她说,小魏可没这本事。兰芳比小魏大两岁,所以她也是小魏小魏地叫。她有时写诗,写得非常好,有灵性,还可爱。这店还有二楼,小魏请我上去看看,发现是个低矮的阁楼,有小床、小桌、小椅子,窗台上排着几本书,光线不好,白天得开灯,这就是小魏的书房,他写小说的地方。原来,他们的日子是这样过的,白天兰芳在一楼看店,小魏在阁楼写作。凛冬将至,并无暖气,好在有小太阳电热风,还有因为年轻而热气腾腾的身体。这对夫妇请我吃饭,没想到,又是吃鱼,不是水煮鱼,是烤鱼。席间,我们又聊起上次鱼刺的事,笑过之后,她俩叮嘱我要当心,切莫让悲剧重演。我们还感慨时间过得快。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我被工作生活折磨得迅速衰老,小魏模样没变,那是因为他自由。事情变化得也快,这时我的孩子快要出生,而他俩结束漂泊的日子,在淄博开始新的生活。小魏的家虽是农村,但离市区很近,那段距离电动车可以对付。小店的生意不太好,他连也没指望这个发财。这时,小魏的小说已经开始发表,几乎每月都能收到稿费。这才是他们生活的希望。一切正在好起来。现在我想,像我和小魏这些来自农村的人,其实骨子里就是农民。我们这类人不会做出乖张叛逆之事,只会执拗地坚持干同一件事,比如写作,哪怕明知自己的风格并不讨喜,也不会做出改变,一根筋地写。吃完饭小魏与我回到酒店,我们聊到半夜。所聊内容除了各自的小说,还有共同认识的作家朋友。困意袭来,小魏回杂货铺的小阁楼睡觉,他告诉我,明天上午要回老家给父亲烧纸。他父亲因肝癌去世,这大概也是他回到老家的原因之一。第二天,我起得不算太晚,坐公交车在淄博转,很普通的城市,与石家庄差不多。下午,又见到小魏,我们在杂货铺里闲聊。兰芳送我一块漂亮的手表,让我回去送给老婆,她还贴心地送我几块纽扣电池,没电后可以换上,就像又赢得一些时间。晚上我们一起去吃鸡公煲,吃完后我去赶火车,小魏送我到车站。上面就是我与小魏的三次会面。这几天,我一直在读他的小说,之前都是零星地读,还从未如此大规模地读过。这是一个非常愉快的阅读过程,仿佛小魏就坐在对面,喋喋不休地讲述一个个荒诞的故事。小魏的四本书讲的都是同一类年轻人的故事,他们没有工作,生活饥寒交迫。难能可贵的是,在小魏笔下,他们的生活并不是悲剧,而是充满黑色幽默的荒诞喜剧。我相信,这些故事大多来自小魏本人的生活经历。他如今的生活已经不能与那些人同日而语。文学终于把欠他的还给他。靠写作,他收入颇丰,开上汽车,不再为电动车的电量不足而烦恼。最后我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小魏是以农民身份进行写作的。曾几何时,农民二字暗含贬损之意。在这里,我没有任何贬损小魏的意思,他与我最大的不同,恐怕就是他生活在乡村,家里还有几亩地,靠他这个壮劳力辛勤耕种。刚开始听说他把店转出去,回村里生活,我还有点吃惊。因为我不可想象自己能在村里过下去,尤其是从小长大的村庄。村里人互相知根知底,每天出门,都要假装热情地打招呼,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的监视之下。这是农村生活最让我无法接受的地方。这个问题在小魏那里,好像并不存在。他在村里生活得很好,并且圆满保全自己的作家身份。在微信群里,经常看他发些庄稼地的照片。问他在干什么,他说在浇地。如果说作家要深入生活,那没有人比小魏往生活里扎得更深。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农村生活已为他的写作带来新鲜的气象,他开始写农村的人和事,作品中并无那种让人恶心的乡土味道,依然是黑色幽默外加荒诞。我相信小魏的下一本书,会是此类内容。刚才刷朋友圈,看到小魏终于成为淄博市的签约作家,每年能拿到四万多的补助,羡慕嫉妒恨之余,向他表示祝贺。事到如今,小魏已经把我远远地甩在身后,我得加把力,远远地喊一声,嘿,小魏,你走慢点,等我一会儿!
  •     活着?真累!这句话只有像我们这样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才能了解,而且无力去改变,或者说,根本没有信心去改变。看着《小镇忧郁青年》,脑海中都能立刻脑补出角色的形象…头发几天没洗油腻打结,长相普通身材瘦削,袜子穿到发黄发硬,身上永远一股汗馊味,如果有出租房,那里一定是内裤袜子沾满灰尘的杂牌运动鞋随地扔,臭脚丫子味儿钻入墙壁,干着不如意的工作或者干脆不想工作。我想起大学时和舍友一起在网上下载的小视频,是偷拍卖X女的,里面的很多男主角也都是小年轻,却在肮脏的床上蹉跎了自己的时光。贫瘠的土壤注定孕育不出希望的种子,只会滋生罪恶,所以书中的这些“忧郁青年”他们抢劫,绑架,强奸,杀人,很荒诞吗?超现实吗?不是,看看如今的新闻,每天的社会版块,多少更惨绝人寰的事件在发生着,有的小青年别说女人,甚至连猪和鸡都不放过,太闲了,无聊到到处发泄自己的性欲。他们不认为这是错的,或者他们不会对此刻的处境感觉到焦虑,因为这只是行尸走肉的本能反应而已。在“你为什么不找工作”一篇中,“我”整天浑浑噩噩,在网上伪造身份逗妹子的时候最幸福,会把从好朋友那里骗来的钱挥霍一空,和妹子在一起,饭前要做爱,饭后也要做爱,除了吃,就是做爱,没钱了就和狐朋狗友一起抢劫,书外的我都能想象到在未来的某一天,新闻会登出一个独居男子在出租房内死亡多日没有被发现,身体还保持着自慰的姿态。就像是崩坏版的《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松子的一生虽然也是悲催,但是她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得到别人的爱。而书中的忧郁青年们却没有自己的目标,就像把手伸入女子下体却只摸到一把屎的“我”,就像连流浪狗都能闻到自己身上散发的胆怯气息的“我”,人活着,心却死了。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我想说,就算有梦想,有的人也只能是一只有梦想的咸鱼,一辈子做梦,一辈子翻不了身,选择了忧郁青年这条路,鸡汤应该是灌不醒了,这不是小说,这就是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名为真实的存在。回头想想,蜡笔小新中的角色四郎也是个忧郁青年,多次落榜,四处蹭饭,不好好看书只看色情书刊,当时觉得角色设定很搞笑,现在却觉得很悲哀。虽然他自己察觉不到,但身为第三者的观者却看得很清楚,注定是被嫌弃的一生。小说就是生活的镜子,看到这么多人和自己一样过着屎一般的生活,真是安心了不少,作者,你真的是把我们最后一件遮羞布也撕掉了…算你狠…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看到第二篇就觉得不适了,浪费了期待
  •     小镇忧郁青年的十八种作死法。
  •     小说就是现实的镜子,看到有这么多人和自己一样,过着行尸走肉的屎一样的生活,我就安心了。
  •     我开心的笑了,真好看
  •     这是一本充满了黑色幽默的小说集,看到一个个故事里的荒诞结局,会有一种非常无力的感觉。竟然是这样?为什么会这样?也只能是这样。哦。
  •     前两个故事还好吧,后面就看不下去了,没什么意思。
  •     没有工作,也没有女人。
  •     “戒赌吧”文学,“厉害了老哥”、“三五瓶”、“瘫痪在床上”终于有了文学代言人。
  •     一个书名撑起了一本书,书名比故事好。
  •     认真数了,封面正好十八个小人儿
  •     2016年9月29日。 小镇青年好忧伤。
  •     严肃文学的一匹河马!
  •     很直白,很露骨,敢于说话的作家
  •     值得阅读
  •     我不喜欢。弃。
  •     才开始读心里默念这是什么玩意,多看几页越读越有味道,像容嬷嬷一针一针慢慢扎进皮肤,又痛又爽。
  •     千万不要看书名买书!!!
  •     开始读的时候感觉挺特别的,但是都到后面就感觉有些类似。而且感觉负能量好重,哈哈,感觉有说不出来的道理。让我想起了JD塞林格。
  •     天马行空,语言较白,胜在真实,微微粗糙。
  •     好看,玩得真嗨。
  •     三星半~ 丧文啊 事物归结到最后都是虚无 有两页有三个错别字 不过写在了上班那儿的纸条上 现在也不想回去翻了 房租一百二 房号202 还有这是一本有味道的书。。。
  •     一种症候
  •     很烂啊…标题跟目录写得不错,一时冲动被标题党了……直接在书店买了下来,哎
  •     有一丢丢丧心病狂的爽,笑过之后别多想。
  •     初读惊艳,越后面越乏味,作者在不断重复自己。
  •     以低级趣味为荣 身体心里的亏损
  •     有风格,相比之下值得一读(起码不算浪费钱),但细节还是撑不起来。
  •     荒诞不正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现实么。
  •     盗一段感想“读了魏思孝的小说,我有一个担忧,觉得我就是魏思孝笔下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渐渐地失去目标和放弃理想,时而颓废和绝望,漫无目的,蹒跚而行,情感麻木,为了活着而活着。也即,很努力才能有尊严地活着,一旦松懈放松下来,都不知道自己会变成什么样的怪胎。”
  •     什么鬼
  •     不贵,只要29,75折只要20,做活动可能只要10块,可是看起来乐不可支啊!
  •     青年旅馆那篇一般,三个中篇相比短篇不是太吸引人,另外题材和人物有点单一了,过来过去反正就那几个青年,故事都有点雷同,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作者是把这种青年的生活描写到极致了,无人能出其右。
  •     从看到书名满怀期待,到看完第一篇小说一脸懵逼,最后只能卧槽写的什么J8玩意。真的写得烂。
  •     什么时候国产小说才能争气点?
  •     三星半是什么鬼,不能接受。
  •     魏思孝《小镇忧郁青年的十八种死法》,集子里的小说都不是很完美,但非常带劲儿,不陈腐不虚伪,相当生猛。整体的感觉有点儿布考斯基,有点儿卡夫卡,有点儿王朔,但不杂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作者非常有前途。
  •     魏思孝说他最喜欢的作家是王小波,他的文字读起来也确实有王小波的影子
  •     好看
  •     天马行空,很有意思
  •     没啥文采可言,但是故事还真特么挺吸引人的
  •     李岗借给我看的。每个人身上都涂抹着小镇的污秽和尘土而且每个人都已不试图去做些什么来改变。但他们也不应该被指责。由于背景他们将付出太大的代价去选择,最终变成几乎没有选择。折磨于欲望和无力感之间,小镇青年死去,大概没有十八种死法吧,只有两种,作为青年时死掉,成为中年时青年的自己死掉。
  •     极其好看。读来又痒又疼。
  •     读了两章
  •     低迷废柴青年的颓败幻灭人生。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这么一面。
  •     文风丑丑的,不喜欢。弃。
  •     不错
  •     解读得不错。
  •     一半不错 一半太粗糙
  •     本来挺期待的
  •     反正读不懂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