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外的茶香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2
ISBN:9787801705365
作者:张菁
页数:236页

作者简介

让这颗在尘世间消磨的倦怠浮躁的心,慢下来,细下来,细到能听见茶芽在水中绽放的声响,能感受到手指与茶具间的每一次触碰。茶中似乎有太多的繁琐与刻意,禅中似乎有太多的玄妙与深奥。
  禅是一枝花,禅茶不分家。本书的故事以老实的态度和白描的笔法娓娓道来,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动作、交往如在眼前。如大方和尚的那些粗茶淡饭、自晒的笋干和自锄的野蔬,丝毫无碍与一休皇帝的真诚平等相待;又如形狂意怪的一休宗纯和纤细专一的村田珠光师徒俩,在心与茶的观照下又契合得那么完美。

  本书用白描的手法,将古代17位著名茶僧与茶之间的轶事细细勾画、娓娓道来,让读者仿佛穿越了时空,与赵州禅师、皎然和尚、虚云老和尚等名僧一起,亲历了那一幕幕生动的场景,静心体味茶、禅之真意。茶中似乎有太多的繁琐与刻意,禅中似乎有太多的玄妙与深奥……其实这二者本就不分彼此,都是直摁生命的当下,如是我闻:茶禅一味。

  张菁写的这本《红尘外的茶香》,每一页都洋溢着禅意茶香,文字的平淡质朴,让人全身充满了轻盈欢喜。她犹如一朵枝茎挺立、素雅清芬的莲花,在众多的茶书中亭亭玉立,动人心魄。
  —— 中、日、韩三国茶道理事会会长寇丹

书籍目录

序由达摩祖师传承的缕缕茶香普慧禅师与茶中故旧诗僧皎然,茶僧皎然到赵州『吃茶去』白居易与韬光寺的茶永忠和尚与大唐的茶最澄和沿与天台山的茶缘狂僧一休与茶道开山祖师大红袍与天心岩的老和尚老竹铺的大方和尚《禅苑清规》中的茶与宗赜禅师苏东坡与两位茶增径山佛鉴茶黄山毛峰与正志和尚虚云老和尚的茶时间的灰烬——班禅紧茶天心月圆·茶香满袖附:漫谈禅与茶后记

编辑推荐

本书用白描的手法,将古代17位著名茶僧与茶之间的轶事细细勾画、娓娓道来,让读者仿佛穿越了时空,与赵州禅师、皎然和尚、虚云老和尚等名僧一起,亲历了那一幕幕生动的场景,静心体味茶、禅之真意。茶中似乎有太多的繁琐与刻意,禅中似乎有太多的玄妙与深奥……其实这二者本就不分彼此,都是直摁生命的当下,如是我闻:茶禅一味。

前言

  《红尘外的茶香》 题记  序  禅是一枝花,禅茶不分家。  张菁居士写的这本《红尘外的茶香》,每一页都洋溢着禅意茶香,文字的平淡质朴,让人全身充满了轻盈欢喜。不知不觉间,窗外的云霞变了颜色,平时看惯了的庭前花木,也似乎都披着一层神秘的光彩,透出一股子灵气。  这9万多字写下的17个禅与茶的故事,让我们回到了千年以前的时代。那时的人们遵循着一种秩序,传递着一份礼仪,追寻着一种信仰,而他们的传媒载体之一,竟是简约到在一碗清水里加一种叫做茶的叶子煎煮出来的茶汤。对比今天世界光怪陆离的发明,物欲横流的追求,残忍无止的杀掳,人们不也是同样过着饥来吃饭困来眠的日子吗?何以在一样的时间里,现在的人们的贪嗔痴会如此膨胀,索求无度?  这本书中的故事以老实的态度和白描的笔法娓娓道来,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动作、交往如在眼前。如大方和尚的那些粗茶淡饭、土陶碗、自晒的笋干和自锄的野蔬,丝毫无碍与一位皇帝的真诚平等相待;又如形狂意怪的一休宗纯和纤细专一的村田珠光师徒俩,在心与茶的观照下又契合得那么完美。在这本书里,还借助时空的转换,把作者在当今红尘中观察了解的禅茶生活和她的感受介绍出来,让我们体会到身边无处不在的禅意和禅茶一味的文脉传承。  茶文化中的儒之正、佛之和、道之清、茶自身之雅,在近二十年来复苏发展中活动频繁,顺应着人民内心的渴望。种种茶书出版的数量之多,门类之广,可谓史无前例,但仍见少数内容芜杂、重复讹错者混迹其中。  这本《红尘外的茶香》犹如一朵枝茎挺立、素雅清芬的莲花,在众多的茶书中亭亭玉立,动人心魄。作者以一位年轻女性的灵慧之心,在编撰内容上独僻蹊径,这让我想到她为迎接2005年10月在河北赵县柏林禅寺举行国际禅茶会议前夕,在一个月的时间内,编出了图文并茂的《天下赵州吃茶去》一书献给大会的专诚精神。  “茶道”一词始见于唐代湖州的妙喜寺住持皎然。他和喜佛的湖州刺史颜真卿帮助陆羽完成了《茶经》。茶道由此经寺院传入宫廷而遍布民间,然而赵州和尚所说的“吃茶去”三字禅,是陆羽未曾达到的更高的境界。  我想,随着茶文化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和弘扬,人们一定会从茶中汲取更多的味外之味、茶外之茶,来不断丰富自己,并深深理解茶的精神世界。我也希望在茶界活动的人们,像茶一样让大众身健心宁,促进人类的和谐相安。  寇丹  2006年重阳节写于湖州 淡茶斋

内容概要

张菁,编辑,撰稿人。2000年来京,曾供职于中央电视台、中央美院g2studio、中美时代城市景观设计中心、中视电传广告公司等。2002年接触茶道,志于茶禅。自2005年辞去公职,专心于茶禅的学习与撰稿。
曾出版书籍:《天下赵州吃茶去》;曾撰写剧本:《安宁》、《一个人的拉拉队》

媒体关注与评论

《红尘外的茶香》 题记序    禅是一枝花,禅茶不分家。     张菁居士写的这本《红尘外的茶香》,每一页都洋溢着禅意茶香,文字的平淡质朴,让人全身充满了轻盈欢喜。不知不觉间,窗外的云霞变了颜色,平时看惯了的庭前花木,也似乎都披着一层神秘的光彩,透出一股子灵气。     这9万多字写下的17个禅与茶的故事,让我们回到了千年以前的时代。那时的人们遵循着一种秩序,传递着一份礼仪,追寻着一种信仰,而他们的传媒载体之一,竟是简约到在一碗清水里加一种叫做茶的叶子煎煮出来的茶汤。对比今天世界光怪陆离的发明,物欲横流的追求,残忍无止的杀掳,人们不也是同样过着饥来吃饭困来眠的日子吗?何以在一样的时间里,现在的人们的贪嗔痴会如此膨胀,索求无度?     这本书中的故事以老实的态度和白描的笔法娓娓道来,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动作、交往如在眼前。如大方和尚的那些粗茶淡饭、土陶碗、自晒的笋干和自锄的野蔬,丝毫无碍与一位皇帝的真诚平等相待;又如形狂意怪的一休宗纯和纤细专一的村田珠光师徒俩,在心与茶的观照下又契合得那么完美。在这本书里,还借助时空的转换,把作者在当今红尘中观察了解的禅茶生活和她的感受介绍出来,让我们体会到身边无处不在的禅意和禅茶一味的文脉传承。     茶文化中的儒之正、佛之和、道之清、茶自身之雅,在近二十年来复苏发展中活动频繁,顺应着人民内心的渴望。种种茶书出版的数量之多,门类之广,可谓史无前例,但仍见少数内容芜杂、重复讹错者混迹其中。     这本《红尘外的茶香》犹如一朵枝茎挺立、素雅清芬的莲花,在众多的茶书中亭亭玉立,动人心魄。作者以一位年轻女性的灵慧之心,在编撰内容上独僻蹊径,这让我想到她为迎接2005年10月在河北赵县柏林禅寺举行国际禅茶会议前夕,在一个月的时间内,编出了图文并茂的《天下赵州吃茶去》一书献给大会的专诚精神。     “茶道”一词始见于唐代湖州的妙喜寺住持皎然。他和喜佛的湖州刺史颜真卿帮助陆羽完成了《茶经》。茶道由此经寺院传入宫廷而遍布民间,然而赵州和尚所说的“吃茶去”三字禅,是陆羽未曾达到的更高的境界。     我想,随着茶文化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和弘扬,人们一定会从茶中汲取更多的味外之味、茶外之茶,来不断丰富自己,并深深理解茶的精神世界。我也希望在茶界活动的人们,像茶一样让大众身健心宁,促进人类的和谐相安。       寇丹       2006年重阳节写于湖州  淡茶斋

章节摘录

插图

图书封面


 红尘外的茶香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有书如酒,读之令人纵歌;有书如水,读之但解一时渴;此书如茶,读之可洗心。文无瑰丽奇巧之处,故事讲述平实淡然,和这个时代一些其他读物显得格格不入,一如书中的禅意。穿越千年,茶还是当年的茶,茶性尤佳,茶香亦然,只是茶心不再,茶韵不复。掩卷出神,犹如一杯清茶在前。探身捧盏,透过氤氲的水汽,碧绿的茶汤上倒映出一个陌生的人影,一个红尘中的凡夫俗子,红蔽双目,尘落满心。罢了,罢了,且饮茶去。
  •     让这颗在尘世间消磨的倦怠浮躁的心,慢下来,细下来,细到能听见茶芽在水中绽放的声响,能感受到手指与茶具间的每一次触碰。你不必强打精神来读这本书,或倚在榻上,或窝在沙发里,或歪在座椅中,随你。让我们一起走吧,走近那一个个奇妙的茶僧、茶境……17个禅与茶的故事,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动作、交往如在眼前。在书里,还借助时空的转换,把作者在当今红尘中观察了解的禅茶生活和她的感受介绍出来,让我们体会到身边无处不在的禅意和禅茶一味的文脉传承。这就是最近在读的一本书《红尘外的茶香》。说来奇怪,竟然是在超市里面买到的。被名字吸引而拿在手里,然后里面有水墨的漫画来配文字。文字自然不俗。不同的故事,都是在说茶,说禅,说得道,说人生。读一段文字,彷佛每个汉字都沁出来茶的香气,而且字字珠玑百味不同。冬天低温的环境下种植的冻顶乌龙,零下的气温生长,繁殖,采摘,连加工都是在寒冷中进行,然后再收藏在-6度以下的环境中。喝也没那么容易,要预约,提前6个钟头拿出来,放置在常温下,解冻,烹饪。第一泡,氤氳而起的仿佛不是熱氣,而是冷氣。第二泡開始味道逐漸散發出來。到了後面,更是越來越深沉。不像一般的茶葉,5,6泡之後,味道自然散了。可是這烏龍,好像真的是慢熱的解凍品,滴水不露的緩緩散發他的香氣。初露鋒芒是好,好在可以贏在先機。但是經不起時間的推敲。過了這時辰,美的都變老了,變丑了,花衰敗了,一地淒涼,不如就像曇花那樣,半夜時候突然綻放,不到天亮,就凋謝了。這瞬間的美好,也不是可以輕易抓住的,倒是留在了心底,一直牽挂。好與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終究沒得到那份完整。茶香自然就更留不住。再好的茶,也不過水潤而甘,水疏而酸,水殆而干罷了。留得住的,只有記憶中的味道。過去的,終是過去了,枉自难為自己,苦苦追憶,白白的勞心勞力,還沒一個結果,又何必?不如就記住了那一壺芬芳,他日如有緣再遇見,也有個後路,可以微笑盡飲數盞,那當日的味道,就別再奢求了。繼續走下去,才有更多回憶可以儲存。不然這腦子的内存,恐是要生銹了,就爲了那一盞茶,豈不是要辜負了整個茶園子?是時候揮手了。記得,要微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刚刚失恋)更多精彩文章欢迎访问派利的部落格秘密花园:http://parrywong8.spaces.live.com
  •     读当代中国出版社于2006年末推出的《红尘外的茶香》一书,首先吸引人的当然是淡雅的封面,其次就是书名中的“红尘外”了。想去接触参禅方面的书,这个念头很早就有,大概是在几年前情感上重重受挫的境域里产生的吧。“迷时师渡,悟时自渡”这句话出自《六祖坛经》,被引用在书中的一则故事“径山佛鉴茶”里。整本书的架构非常简单,围绕茶与禅讲述了十七个故事传说,每个故事都单独成为一个章节,并配有徐寅虎的插图。读故事,是很轻松的一种阅读,以这种途径来作初步了解是再合适不过了,更何况叙述文字还散发出清爽闲雅的气息。法扬问:“觉海师兄,茶道的真意是什么?”听到的回答只有俩字“不二”。后来,师傅作了补充,“除了表象,内心也要如一。”喜欢“不二”这个词,初听的感觉是怪怪的,稍作细想后,好感便涌了上来。在“苏东坡与两位茶僧”一节里,有这样一段文字:“这年春天,苏辙在川蜀家中收到兄长寄自杭州的信笺,邀他去江南踏青,遂带了家乡的名茶欣然前往。”我对其中的两处非常在意,一是“兄长”的使用,还有就是“踏青”这样闲情雅致的生活内容。品茶与参禅,对后者最早是从《红楼梦》里获知,记得有人开玩笑似得觉得我会在某一天“得道”超脱,甚至还有人非常认真地担忧过,现在想来实在是好笑。至于品茶,实非吾等所能及,也就是对红酒有过念想,对现今而言不过一个短暂温馨的回味罢了。现如今只能这样眼巴巴地观望一番,然后把书合上,赶紧将其丢进柜子,了作那啥吧!2008-11-24 17:26:32

精彩短评 (总计49条)

  •     茶香无处不在,沉淀下心来,静静地回味,你会感觉得到与智者对话,你会放下心中的一切,独自品位这尘世中的一缕茶香,你会有种冲动---一种享受的冲动,或许是一种放下的本能,放下该放下的---吃茶去!
  •     并不是十分出色的书。有时候就是这样,买一本书仅仅是因为一些细节的喜欢,比如书名,比如封面设计。
  •     两本书都看玩了,很是喜欢呢!望朋友们不要错过,能净化心灵的好书!
  •     嗯一般。装帧不错。
  •     从这本书上看到了小时候看的故事会的影子,平平淡淡的故事中透出一个个禅意。其实佛和禅与我们的生活并不远,道理皆通。
  •     2007第二十
  •     太好看了,非常喜欢!
  •     一休哥其人,是个很狂的和尚。
  •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老实念佛,虚心泡茶。一个个清淡的“禅与茶”的故事,读起来让人心中平静。
  •     书名已经超凡脱俗了,适合在悠闲的午后品茗是阅读。可以让浮躁的心灵得到整修。
  •     思考茶禅一味,悠悠不尽
  •     美极的茶之心
  •     书名恬淡风雅,相比之下内容浅淡了些
  •     文字简洁,内容清新,书中处处充满了茶的清香。让我很想去了解一下中国很渊博深厚的茶文化,去品一品好茶。
  •     读完此书,感觉人若浮尘,茶的深远与人的精神是那么的高大和统一.好书.
  •     故事写得很好,悟了以后才会这么通透。看了以后好像去那些有茶故事的寺庙,比如柏林禅寺、韬光寺、西明寺、天心永乐禅寺、径山寺、云谷寺,想喝一口老竹大方、径山香茗
  •     作者:清心很久没有读过这样好的文字。立意、意趣、精神、框架……统统丢开来不谈,只说文字,就像一锅煮的很好的米饭粒粒都筋,粒粒都有咬劲,却又粒粒清新。从这一点清新的文字,很可以读出一种清芬,就像是在清寞的文字底下掩不住的孤芳自赏,而那一些诗意的茶意的流露,如同玉璧上的谷纹钉,圆润,全不着痕迹。虽然我并没有见过作者,但是从她的文字中却读出一种洒脱和飘逸。读完全书的十七个故事,就像作者在封面上写的那样:轻松,轻逸。心里面有什么放不下的事,或是堵在心上的烦恼,读完了这本书,仿佛忘了。作者以一种老实的,白描的手法,把那一种种茶境呈现在我们面前,从这本书里,不仅可以读出一种茶香,可以读出一种精神,一种生活态度,还可以读出一种人生哲学——那其实也是茶的内涵,你要问我是什么?不如先读这本书。读《红尘外的茶香》这本书,还有一个很奇妙的感受,那就是书中的人和事仿佛就在眼前,像电影一样播放。你可以看到浮尘在阳光里飘移,可以看到茶香在时光中飘渺,一切都如同感同身受。读这样一本书,实在是一种享受。在这本书里,还有许多关于茶道的知识,不至于茫茫然读完不知所措,读完了这本书,起码知道该怎样冲泡一杯茶,该怎样对待一杯茶,该怎样珍惜那时与你共同喝茶的那个人,我想,这正是作者的真意所在吧。总之,《红尘外的茶香》她就像一缕清雅的茶香,有她相伴,足可将红尘俗事暂抛脑后了。
  •     好多和当年上过的“饮食文化”课相印证了 茶真是奇妙的东西 有时候羡慕超脱但轮到自己了就有没有勇气超脱了 我注定一俗人就只在尘世里自得其乐地苟活好了 话说 人为什么不能懒塔塔的过生活 奋斗毛线啊
  •     文采很一般像故事书...没有文化散文好看
  •     我喜欢这些故事.书分两种,有趣和无趣,此书是前者
  •     没感觉!我可能我完全不懂茶道,所以没什么共鸣吧!
  •     嗯,没大有意思,关键是我对遁入空门没什么兴趣,花花世界快乐得很呢。之前看过一个写绯句的关于茶的,很有味道,可是太贵了。但是看这本又没有感觉,所以说我跟茶无缘。亏我今天还给老外标音标,交给他怎么买铁观音...
  •     简单的故事,平凡的人生,心中的茶香
  •     喜欢
  •     清淡的小故事,有所思
  •     看过之后,一度买茶来泡着喝,哈
  •     穿越时空,与名僧一起,亲历了那一幕幕生动的场景,静心体味茶、禅之真意。茶中似乎有太多的繁琐与刻意,禅中似乎有太多的玄妙与深奥……其实这二者本就不分彼此,都是直摁生命的当下,如是我闻:茶禅一味。
  •     读完之后,觉得受益匪浅。
  •     有点腻...
  •     简单的故事但不简单的道理.作者以人于事,以事育人.深入浅出不同凡响.就如书中所言,读书其实不用顶礼膜拜庄严肃穆,那样也略显呆板.读书可躺,可卧,可行可坐,随欲而安.书中很多看似不经意的描述,其实那多是其精华所在.就想老和尚所云:"和茶去".让我们一起和茶去!
  •     淡如君子洁如仙
  •     禪茶一味。
  •     讲来讲去都是那茶与禅的事 却又像怀疑读者能力似的不往深了说
  •     一本写茶与禅的书。故事都是老故事,文字很美。 2012年读
  •     快节奏的工作生活间隙,偶尔静下心看看这样的书,平伏一下心情,是个不错的选择.
  •     捧起来就有了悠远的心智。 竟没记上什么茶的名字和禅的箴言。 罢。
  •     看到那些小故事后,很感动,有一种抚慰人心的温暖。
  •     数个关于茶的小故事,引人入胜。
  •     一认识张菁认识张菁是悟凡师介绍的。去年,云游到石家庄,目的是参拜响堂山。在石家庄几处茶楼喝茶,路没有少走,钱没有少花,感触是:有钱不一定能喝到好茶。天赐良缘,我认识了张菁。不大的客房,有些拥挤,但她们开始烧水烹茶。她们俩好象是客居石家庄,如果将她们的处境和对待茶的认真、讲究相比,会让人感到有点“穷讲究”。在这万木萧瑟的季节,漂泊在外,当一小杯冒着热气,飘着浓香的茶捧到面前时,你顿时,尘劳顿消,心身泰然。当然,茶人的清丽脱俗,也给人以人格的享受。大家萍水相逢,不讲生意,故不必心存介意,心不在焉的喝茶;大家不谈佛,故不必心存禁忌,局局促促的喝茶,只有茶和茶之间的清淡。本该将张菁忘掉的,之所以没有忘掉,是因为她焙烧的茶,是我平生最新奇的。那茶香,仿佛现在还在我唇齿间萦绕,余香未散。经历了多少人间酸甜苦辣,人事更替,都淡忘了,竟然没有忘记张菁和她那一小杯茶。二张菁编著的这本书这本书从内容到装帧,用一个字可以论定:雅。书要雅,如人雅一样是不容易做到的。木实而纹现,没有读那么多书,没有那份教养,装雅是装不来的。书中涉及到茶的知识,以及与茶有关的人和事,我们有时会知道一些,但可能是一知半解,如果静心读《红尘外的茶香》,便可以获得最扎实的关于茶的知识。又,如果有慧根的话,在茶与禅...师的相关故事中你会得到一点人生的启发。比如:赵州的“吃茶去”!比如一休禅师,比如天心寺与大红袍,等等。这二十年社会上关于禅与茶的书太多太多,但穿新鞋走老路,新瓶装老酒,改头换面,换汤不换药的禅书太多了,到了教人生厌的程度。其原因可能和“浮躁”有关。不但写书的人沉不下心来,出书的人也一样。不但俗人沉不下心来,出家人沉下心来也不易。如果再往深里究,还是“孔方兄”在作怪。关于茶的书正在热烈进行中。但要写出有心得体会的关于茶的书更难。而张菁的这本《红尘外的茶香》,终于展示了新的一页。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张菁对茶、禅的认知。其中125页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法师“倒了一杯热茶放在我身边的小桌上说:喝杯茶,慢慢等。”很有味道。说话、文字,一切关于精神的东西,也是产品,不能保证质量的产品,最好不要上市。茶也一样。这本书别出心裁地以小字号陈述故事,以大一字号来评述,将古代和现实巧妙的结合起来,是聪明的作法。 阅读更多 ›
  •     三关于茶首先如这本书在序中所说:茶是一种礼仪。传统的待客之道无不与茶有关。就是在现代社会,朋友来了泡一杯好茶以款待客人,也是人之常情。富贵贫贱皆可如此。富贵人因为茶,可以更有品位,平民因为茶可以更有人情味。送礼送金钱,让人觉得好是好,但就是有点……不好说。而送茶,可贵可贱,上好的铁观音、乌龙、普洱,千元一斤也不为贵,没有钱,几十块钱一斤的花茶,人也不会嫌弃。茶,传递人情和友谊,也展示人性。其二,茶是养生之道。注意养生的人,在什么季节喝什么茶也是有讲究的。茶的养生功能除平衡阴阳,清心明目之效,现代医学表明,茶确实有降压、降血脂之功效。当然,茶中富含微量元素,是人体之必需,不须赘言。最主要的还不在于茶的营养成份,而在于喝茶人的心态。能有心喝茶,乃至于品茶的人,是一种生活品质。能说明身心内外的安然状态。养心才是最好的养生。茶能养心,所以养生。其三,茶是文化。说茶是文化,比说酒是文化,或其它什么东西是文化要顺理成章的多。南北丝路,除过丝绸之外,往来数目最多的可能要算茶了。就是汉藏两地之间,中韩、中日之间的交往,茶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更何况茶与诗,茶与禅又结下了不解之缘,文化必然滋生其中。其深厚博大,足以平生赏鉴。其四,茶与禅。古人以诗表禅,以禅入诗,那是因为禅境“不可言,不可说”。以茶表禅,因为茶的日用性,最可以体现...禅者的“平常心”。淡淡的茶,和淡淡的禅,其关键在体味其“淡”。因其淡,真心才不被外境所牵,因其淡,才得以长久。皎然论诗就以“平淡”为高境。做人做事也贵平淡,平淡才是最真实的,无求的。四盛顿茶,禅的批判茶在变质,茶楼在错位,那是因为经营者品位不高,唯利是图,故而以次充优,喝倒了茶人的胃口。禅在泛滥,禅门在错位,那是因为禅人如茶一样随着土壤、农药、化肥的改变,其品质也在改变。空腹喝茶,醉茶,也就是低血糖,后果很可怕。而禅之滥,在其次,妄谈禅境,以古德之境界语对己待人,其危害之大,足以伤生害命。故醉茶不好,醉禅也不足取。古来禅与茶的地道的味不再,所以我们要藉《红尘外的茶香》追寻。茶还是有好茶,喝到是一种福份。禅,还是有好禅,悟到是一种慧根。莫管它,只一杯茶,一柱香,此生足矣……妙华 2006.12.于莲池 阅读更多 ›
  •     喜欢这本书,淡雅的封面。joyo送书的时候,同事们都奇怪我怎么会买一本这样的书,跟我的性格一点的不像,可能是我平时太闹了吧,呵呵。其实在忙碌的时候让自己稍微停一停,免得走的太快,迷失了生活的本真。给自己一个时间,放下尘世的执着,体会茶香,体会如茶的人生,细心的品味中才能尝到生活原本的味道吧。
  •     也很喜欢。值得细读~
  •     谁和我去韬光寺走走
  •     书很不错,看了之后心里很平静,很想去学茶道~~~~~~~
  •     茶道
  •     静养。。。粗茶淡饭!
  •     这是给初中生读的吧
  •     茶禅一味
  •     静心之道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