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魁教授纪念文集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语言文字 > 李新魁教授纪念文集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1998-8
ISBN:9787101018943
作者:主编:王勉
页数:324页

作者简介

《李新魁教授纪念文集》内容简介:片断:五其他方面(1)音韵学史的研究。包括古代和现代两方面,前者如论明代的音韵学、梵学传入对音韵学的影响等,后者是对本世纪和建国以来音韵学研究的回顾和展。(2)撰写语音史。撰有《汉语语音史》和《普通话语音史》,因此二书尚未出版,这里就暂不多说了。(3)对音韵学运用于其他学科的论述和音韵学知识的普及工作。《古音概说》第七章为“古音的运用”,所编的古汉语教材中也都有这类内容,另外还有几篇这方面的论文。至于普及性的文章就更多,不可能一一谈到了。(4)资料性工作。除上述《汉语等韵学》中的等韵资料外,先生还跟学生合作编写了《韵学古籍述要》,介绍了五百多种民国以前的音韵学著作和材料,为学界同人提供了工作的方便。(5)现代语音和方言语音史研究。这是广义的音韵学所涵括的内容。在现代汉语(包括方言)语音方面,先生编有《新编潮汕方言十八音》和《普通话、潮汕方言常用字典》,写过论普通话音节结构、粤方言语音的特点和内部差异及指导潮州人学北京音等的论文;在方言语音史方面,对潮州音和粤方言语音的历史都作过很有意义的探索。他还利用潮州音来证明一些古音上的问题。(6)还有一件是必须提到的:先生是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的主要发起人之一,研究会成立后,又长期担任理事、副会长,为推动整个音韵学界的学术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带过两届音韵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共3人;招收了一届博士研究生,2人;进修生数届,十数人。中国音韵学研究会曾举办过3届音韵学研究班,先生都去上过课。他为培养音韵学界的后继者付出了许多心血。六研究方法先生能取得那样大的成就,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的研究方法。这实际上也是他对音韵学发展的一项贡献,值得好好总结。下面这3点是先生生前不止一次跟学生说起的,可以说是先生自己的经验之谈,现整理写出在这里,以供后学者参考。(1)全面系统,愈博愈精。他曾表扬他的学生“不专就汉语语音史之一段、亦未就音韵学之一端作‘重点’式的探究,而能着意于音韵学或语音史整体之观念,作广泛之研求。因之,从上古音至中古音至近代音,从古音学至今音学至等韵学,均能有所涉猎。探索之面既广,收获自然亦丰”(《音韵与方言研究》序)。这本是先生对学生的一向要求,其实也正是先生自己的学术风格。他常对学生说,只有把音韵学和语音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对音韵学的各个分科、语音史的各个阶段都有全面系统的研究,才能更深刻地理解音韵学中的各别问题和特定时代的语音现象;而如果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小范围里,表面上看是“集中兵力”,实际上反而难以真正深入。先生的研究比较侧重于等韵学和近代音,但对中古音、上古音也下了很多工夫。音韵学以外的语言学科,他下了大工夫的是方言学和古汉语词汇、语法,另有一些也略作涉猎。他平日喜欢大量浏览历史、文学、经学、子书等各方面的图书,对专业的研究亦时有裨益。如他通读《词话丛编》,就从中发现了不少有关宋元共同语音问题的材料。(2)基于材料,统以理论。材料与理论的关系从来是学问家必须面对的问题。先生认为做学问应首先掌握充分的材料,就材料本身来进行分析,一切结论都必须是从对材料的分析中得来,要注意不要被现成的理论所拘,也不要被所谓“新潮”的理论所惑;外一方面,又不能没有理论头脑,致使对材料的底层研究的价值得不到提纯。他自己在写(汉语等韵学》之初,对流行的“等”的概念本也未产生怀疑,后来发现收集到的许多材料与流行的说法不相吻合,乃经过反复思考,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他多次告诫学生,不要写那种只会罗列材料,而提不出属于自己的看法的文章,更不要写那种只拿到一点点材料就迫不及待地用某种先入为主的理论来大加发挥的文章,前一种文章流于细碎、繁琐,后一种文章则不免空洞、苍白。(3)长期积累,短促突击。有的专题需要有细水长流式的材料积累,到一定时候就能形成一个可观的基础,这时再集中时间和精力,有目的地找材料、作研究,就比较容易出成果。《汉语等韵学》、《韵学古籍述要》等都是这样写出来的。星桥先生是当代音韵学家中的佼佼者。中国音韵学研究会首任会长、著名语言学家严学宭先生曾赞扬他“贯通古今,论证详密,构拟古读,自具特色,自成一家之言,国内尚属罕见。他能摆脱古的洋的沉重的经院气味,而尊重客观事实,发掘新资料,运用新方法,创立新观点。……在我国汉语音韵学界中,众所共知,誉称南国一人”(1980年9月“对李新魁同志主要论文和专著的审查意见”)。在严老写下了这些评语以后的十几年里,星桥先生又取得了更多令人瞩目的成就。尽管英年早逝,先生还是给音韵学界留下了非常丰富的学术遗产。后来的研究者们在学习和利用这些遗产时,将会永远怀念他。后记:新魁从1993年春罹患癌症到1997年秋骂鹤西归,前后经历了四个多春秋。在这期间,他一直以顽强的意志和非凡的毅力同无情的病魔抗争,并完成他在人生途程上最后的拼搏。四年多里,他除了几次动手术和住院治疗之外,一直拖着病体做着超越常人的工作:一是坚持为博士生和本科生授课。只要他没进医院,课程表上排定的功课他一定去上而且,只要他一踏上讲台,他自己和听者便都忘记他是个病人。有好几次是在血尿十分严的情况下仍坚持讲完课才进医院的。二是坚持为出版社践约。据我所知,他和好几个出版社签订了好几份出书合同。只要他的自我感觉好一点,便不顾一切为履行书约而笔耕不辍。记得去年五月他刚从河南医院回家,便迫不及待地赶做《普通话语音史》的收尾工作,在他最后一次入院之前,眼看他拖着疲惫的病体从书房到客厅来时,执笔的手指仍沾着浓浓的墨汁。三是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这期间,他先后到北京、贵州、福州、潮州、汕头等地出席各类学术会议。在贵州,他同与会者一道,畅游了花溪和黄果树瀑布,不到目的地,决不放弃。许多熟人总是关切地问他:“李先生,近来身体可好?”他总是笑着回答说:“苟延残喘,死去活来。”态度非常乐观。1996年上半年,为了出席在潮州举行的“饶宗颐学术研讨会”,他到处搜罗并参考了五十多种有关梵学的论著,撰写了三万字的长文《梵学的传入与中国音韵学的发展》,在开幕典礼上作专题发言,全面而中肯地论述饶宗颐先生对梵学研究的贡献,令饶先生非常感动。四是积极编撰“李氏韵学丛书”。当新魁知道自己得了癌症之后,他处理的第一件事是把我叫到他家里,将方孝岳老先生当年寄存在他那里的全部遗稿,一一清点还给方老的女儿方和珠同志。第二件事就是把自己先后出版和发表的论著加以清理,装订成册,说待日后儿孙辈如果发财,可以印出来传世。他本来计划编成“李氏韵学十五书”,视顾炎武、江有诰而过之,以反映新一代韵学的成就。可惜身体状况无法让他施展雄心壮志,实在是我国音韵学难以弥补的重大损失。入秋后的岭南,气候乍寒乍热,气压有时低得令人难以忍受。躺在病榻上的新魁,感到自己快要走到人生的尽头。一天,他对着一直守候在身旁的亲人说,在他走了之后,不要搞遗体告别仪式,不要开追悼会,把骨灰撒到江海里去,让他回归自然。第二天我到医院看他,他又重复着上面的话,还断断续续地说了好些充满哲理的言辞,就像平常讨论学问一样。面对着死神,他仍然把生死作为一个哲理问题来探讨,充分体现他彻底唯物的人生观和达观泰然的学者风范。新魁离开我们远去了。他近在身边的亲人和远在家乡的父老乡亲,以及遍布五湖四海的众多师友门生,都感到无限的悲痛。痛悼之余,都希望用一种方式来纪念这位备受崇敬和爱戴的一代学人——李新魁教授。在中山大学中文系党政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组织了《李新魁教授纪念文集》编辑委员会,负责筹划出版纪念文集的工作,立即得到海内外学者的热烈响应和大力支持。许许多多用感情和智慧编织起来的短简长篇,从全国各地和大洋彼岸像雪花般纷至沓来,足见新魁精神感人之深。本书由新魁教授亲炙之麦耘、陈定方同志具体负责编辑出版工作,黄光武、陈伟武二同志从中协助,中华书局责任编辑王勉同志为本书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谨在此一并表示诚挚和衷心的感谢!中山大学中文系与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拟于新魁教授逝世周年之际举行隆重的追思会,届时本文集将同与会者一道,缅怀新魁教授的风范和业绩,寄托我们绵绵的哀思。

书籍目录

李新魁教授生平大事记李新魁教授主要著述目录李新魁教授遗作近代汉语读书音与口语音的差异(摘要)略谈汉语语音的音乐性唁电、唁函选深切的缅怀星桥先生在音韵学研究上的成就李新魁教授对汉语方言研究的贡献父亲,一路走好减字浣溪沙·李新魁教授挽章难以忘却的怀念痛悼李新魁同志勤快耕耘的风范--缅怀新魁先生李新魁教授与我怀念新魁怀念新魁教授新魁学兄,安息吧与新魁教授论学断忆珍贵的回忆哭别星桥师生命的璀璨鲜花--悼念尊敬的李新魁先生好走,李老师!忆星桥师春蚕丝虽尽,精神留人间--悼李新魁先生今年中秋月全食--深切怀念李星桥先生良师早逝念悠悠缘系珠江--怀念我的导师李新魁教授怀念李新魁先生纪念论文三等颚介音的来源《同源字典》衍义闽方言来母S声字补论裴松之《三国志注》的注音韵书残卷DX1372+ DX3703考释唐人卢藏用音切研究《蒙古字韵》所代表的音系及八思巴字一些转写问题《奎章全韵》“华音”声母研究《山门新语》姬璇韵中反映的方言成分与类化音变普通话“铅”字读音的来源叠韵联绵词的声调利用潮汕方言善握古词古义南海方音概述《马拉语粤音译义》评介上海地区方言的入声及其演变说“有(冒、毛)”重庆方言里古入声字的读音“之”字复指说献疑读经志疑金文词义探索(三则)读《甲骨文字诂林》札记三则校勘学与古文字学明本潮州戏文俗字探源相关语词的类同引申从《汉语大词典》看六朝诗歌的汉语史研究价值左差同源说谐“曷”声字意义系统辨析说名词赋格……

章节摘录

  先生罹病以后,我第一次到他家中探望他,离开时竟觉得这次见面就像是师生之间口传面授的一堂课。我暗地里觉得先生似乎在抓紧时间授课。其时,我已从湛江调到中山工作,探望先生的机会较多,我生怕累着先生,每次探访不超过一个钟头。这每次的一个钟头,都成了先生对学生授课的时间。在这期间,先生为我审阅了第二本著作的初稿。审稿过程中,他对我书稿中“粤”字的考证提出异议,并说他为了慎重起见,未等曾先生出国归来,先征求了几位专家的意见,他们都不同意我的考证结论。又过了些天,先生用很和蔼的态度对我说:华、粤同源,这“粤”字我思考了三十多年,没有考证出来,你是否可以从“花”的方向去思考?讲完以后,又以学问方家的审慎态度说:你可不要说是我的意见啊!我经先生这一指点,便展开资料搜集的工作,夜以继日开展研究,完成了《释“粤”》一文,并写上此文在先生指导下完成的话句,送给先生审阅。先生看后,疲乏的眼神焕发出光彩。他嘱我补充一个潮俗的例证,并指出这一考证的意义,在于为中华文化解决了一个重要问题。他要求我续作努力,拓展研究成果。在我的请求下,先生为表示对这一考证持肯定的态度,同意我在文章中所作的经他指导的说明。这一刻,师生都不约而同泛起了一种欢欣的情绪,狭窄的书室里洋溢着忘记了人生忧苦的喜悦气氛。  病中的先生,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和折磨,但仍著述不断,讲学不辍。一天下午,我到先生家里探望他,他把厚厚一叠论文复印稿交给我,原来是先生为饶宗颐先生学术研讨会撰写的文章,题为《梵学的传入与汉语音韵学的发展--兼论饶宗颐先生对梵学研究的贡献》。先生说,为这篇文章,他参阅了三十多种书籍,辨析了大量专家意见,是他有生以来写得最辛苦、花工夫最多的一篇论文。他告诉我,为了赶完这篇文章,他当天早上六时起床,一直写作到下午二时半,中间竟没有进食滴水粒饭,也没有片刻休息。我望着他疲乏过劳的身躯,满含倦意的眼神,深深感到先生确实把对事业的追求,看得比生命更为重要。  在我写这篇小文时,先生离开我们已几近半年了。听曾先生说,根据先生的遗嘱,他将返归自然。我每见那江河湖海崖岸上的鲜花,总想起先生生前对人生真谛的探求。他那堪称丰硕的学术研究成果,不就像漫野的鲜花般异彩纷呈么?作为享誉海内外的一代学人,他那充满光采的生命,不也像漫野的鲜花般璀璨夺目么?  ……

图书封面


 李新魁教授纪念文集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看了前面纪念性文章,还有周小兵的《两种双重否定句式的语用分析》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