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与装帧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新闻传播出版 > 编辑与装帧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7
ISBN:9787565600333
作者:邓中和
页数:269页

作者简介

《编辑与装帧》内容简介:文化是每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和灵魂,而出版事业和出版物,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民族精神的物质承载者,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从事这项伟大事业的出版人,不仅是出版活动的实践者,而且是人类文化创造、积累、交流、传播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者、民族精神的护卫者和时代精神的弘扬者。任何时代,治书修史者都肩负着神圣的历史责任、文化责任、社会责任,在我国,这种传统一直延续了几千年。但是,目前受名利诱导和网络快餐文化的影响,出版界跟风炒作、追求市场效应一夜成名而不顾文化品位等现象时有耳闻。在种种浮躁的背后,反映出来的是出版从业者文化品格的缺失。唯其如此,为繁荣学术和民族文化而坚守文化天职、恪守社会责任的职业精神和文化追求,尤其值得在出版界大力弘扬。

书籍目录

自序添翼——编辑要做“半个装帧家”先辈楷模——以文化巨匠和出版前辈为榜样顾名思义——编辑要懂得什么是书籍装帧得遇良师——良师雨露培育人展翅——编辑懂装帧是时代与市场的要求心美如斯——从编书到做书判断把握——封面的审定与沟通策划在先——被动书稿加工与主动全面策划酿美——升华装帧之美的理念美感构成——什么样的书籍装帧最美书衣风采——封面设计的基本要素与理念动态之美——书籍装帧是一个立体、多层次的系统工程触感生情——装帧材料的策划与选择书卷之气——中国书籍装帧独特的审美趣味虚实繁简——封面的“虚灵与实在”和“繁复与简约”百年君匐——为中国封面铸魂者颂把玩之乐——中国装帧与乐感文化宁静阅读——朴素的装帧也浪漫欧洲巡游——书籍装帧上的巴洛克海纳百川——谈中国装帧的借鉴与吸收樱花之旅——日本书籍装帧艺术考察雕琢——编辑对书籍内文版式的把握序幕点题——扉页简单学问大文质相依——版式设计的理性与感性版心设置——介绍版心设置的几种模式读图时代——谈书籍插图与图文书的制作巧用网格——一种简单、快捷的图文编排方式印装监制——编辑通过与工厂磨合保证印装质量后记

前言

  文化是每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和灵魂,而出版事业和出版物,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民族精神的物质承载者,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从事这项伟大事业的出版人,不仅是出版活动的实践者,而且是人类文化创造、积累、交流、传播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者、民族精神的护卫者和时代精神的弘扬者。任何时代,治书修史者都肩负着神圣的历史责任、文化责任、社会责任,在我国,这种传统一直延续了几千年。但是,目前受名利诱导和网络快餐文化的影响,出版界跟风炒作、追求市场效应一夜成名而不顾文化品位等现象时有耳闻。在种种浮躁的背后,反映出来的是出版从业者文化品格的缺失。唯其如此,为繁荣学术和民族文化而坚守文化天职、恪守社会责任的职业精神和文化追求,尤其值得在出版界大力弘扬。  出版人是文化薪火的传承者,具有坚守文化自信的历史责任。众所周知,出版是人类文明薪火相传的重要依托,一个国家民族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有赖于它的出版事业。中华文明之所以历经五千年而一脉不绝,就在于中国历代政治家、著作家、出版家、藏书家接续几千年文明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尊崇历史、珍惜古籍、编修文献、善待图书、重视典藏的优良传统,他们将中华文化的精髓融入历代出版物之中,一代一代地传之后世,肩负起了将一个时代的科学文化及思想智慧真实地记录下来、传承下去的历史责任,使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与时俱丰、愈加巩固。

内容概要

邓中和,1946年生于北京。1978年到中国青年出版社工作,历任美术编辑、美术编辑室副主任、主任、艺术图书编辑室主任、文化艺术编辑中心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编委、共青团中央出版专业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书籍装帧《中国史学入门》、《三希堂画宝》、《诡辩论》、《古董鉴藏丛书》等作品,多次在全国书籍装帧展中获得金奖、银奖、优秀设计奖;担任美术编辑和装帧设计的《毛泽东之路书系》、《中华文化集粹丛书》、《南明史》分别获得中国图书奖和国家图书奖;主要著述有:《中国美术小史》、《吴友如——中国新闻绘画第一人》、《紫禁城内的洋画家郎世宁》等;《动态的书籍——书籍装帧的整体设计与视知觉》获得全国第三届装帧论文与研究成果一等奖;2004年出版专著《书籍装帧创意设计》。被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聘为兼职教授。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术委员会秘书长。

章节摘录

  鲁迅先生与书籍装帧艺术家交往密切,是装帧设计家的好朋友。他非常重视装帧家的劳动,尊重艺术家的意见。他在这方面有几件事实在令人感动。  第一,鲁迅最善于倾听装帧家的意见。他自己虽然具有高深的装帧艺术修养,但他从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而是与设计者商量,倾听装帧家的意见。1933年他曾为编印《北平笺谱》写信虚心向专家讨教。在设计《未名丛书》的封面时,他特别叮嘱许钦文一定要与设计者商量,他曾提议“书名之字,是否宜用与画同一之颜色为宜,抑用黑字?”但又强调不要违背了设计者的原意。在《彷徨》封面的印制过程中,鲁迅先生再三嘱咐许钦文,一定要让设计者陶元庆看《彷徨》封面打样,强调封面一定要直到陶元庆认可之后才可以开印。  第二,鲁迅先生与装帧家的心相通。他是一个最理解装帧家,敢于为装帧艺术家讲话的人。当《彷徨》的封面受到一些人指责,有人嘲笑《彷徨》封面设计者陶元庆“连一个圆圆的太阳也不会画,弄得不圆不方,歪歪斜斜,如果用圆规来画,不是既圆又好吗?”鲁迅先生立即挺身而出为陶元庆辩护,说:“你看好笑不好笑,竟有这样不懂艺术的人。”鲁迅作为一位文化人,辛辣地斥责嘲弄者“不懂艺术”,实在难能可贵。  第三,鲁迅先生最善于给装帧家提建议。他多次给陶元庆写信交流对装帧的见解。20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就曾建议中国的封面设计可以使用一些“中国古代青铜器和石刻上的纹样”并把自己收藏的“汉唐画像石的拓本”拿出来给陶元庆和钱君匐看,边看边讲解。后来,陶元庆为鲁迅设计《工人绥惠略夫》、《朝花夕拾》等封面都得到了青铜器纹样和石刻拓片的启示。钱君訇说:“我在设计《东方杂志》和《破垒集》书面时,也试探着从这方面发展。”正是由于鲁迅的建议,使当时的许多装帧作品“颇具民族气派”,也使设计者都感到了“这是一条道路”。  第四,鲁迅先生是最早提出在封面上为设计家署名的人。在那个时代,鲁迅先生就提议:在书中适当的地方要印上书籍装帧设计者的名字。1928年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曾写道:“有一件事情不大好,记得我曾函托,于书之第一页页后面,希添上‘孙福熙作封面’,而至今没有,是对不起作者的,难以送给他。现在可否将其中一部分(四百五百部)的第一张另印。  ……

图书封面


 编辑与装帧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编辑要做‘半个装帧家’”。真正的好编辑、有艺术修养的作者都是非常关心书籍装帧艺术的,也都是最懂书籍装帧艺术的,他们也都是书籍装帧设计工作者的朋友。鲁迅与装帧。巴金设计封面。何谓书籍装帧艺术?如果用一句话简单地概括,可以说:书籍装帧艺术是对书籍的美术设计,包括:“设计书籍的外貌——封面,设计书籍正文的版式——书芯,以及环衬、扉页等内容”。所谓装帧艺术,不仅指包括封面、书脊、封底、勒口、环衬等各部分设计的总和,而且包含了对内文的版式设计、书籍材料设计和印刷装订工艺设计。“编辑过去是编书,而现在是做书”。装帧策划的步骤与方法(一) 选择决定开本(二) 决定装帧的规格与档次(三) 斟酌内文的版式1、 确定版心。2、 选择正文的字体、字号。3、 斟酌行距。4、 对篇、章、节的设计。(四) 为装帧的风格定位(五) 选择书籍的装帧设计者(六) 与装帧设计者的沟通与互动(七) 装帧策划的落实与监制判断与把握——对封面的审定与沟通一、 注意把握装帧设计的形式与书籍内容相一致的原则二、 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出版社对图书的读者定位三、 把握住艺术性与功能性相统一的原则四、 把握住设计创意推陈出新的原则五、 把握装帧方案的印刷与装订工艺六、 把握装帧材料的使用七、 把握艺术风格多样化、审美心理时尚化、促销意识市场化八、 编辑与设计师的沟通与磨合美感构成——什么样的书籍装帧最美一、 装帧必须具有形式美二、 必须具备形象内容的美感(一) 陌生化(二) 接近联想(三) 类似联想(四) 通感联想(五) 创造性联想(六) 移情联想三、 必须呈现装帧的意蕴美感四、 书籍装艺术是平面的,更是立体的(一) 立体的形式意味阅读是一个时间过程。因此,书籍装帧的形式美感, 是一个立体的、多侧面的、多层次的动态系统。(二) 平面的形式美,体现在阅读过程书籍的封面也称为“书皮”、“封皮”、“书面”,中国古代则称为“书衣”。封面包括平装和精装两种:精装的封面设计,包括书壳设计和包封设计两部分。精装的书壳,又称为内封、硬封;包封又称护封,精装的包封都要有勒口。封面设计的五个要素(一) 文字(二) 图案(三) 色彩(四) 材料(五) 工艺动态之美——书籍装帧是一个立体、多层次的系统工程《论语》的“尽善尽美”就是“整体美”“善”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的一致。亚里斯多德和康德都说:美在整体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曾说:“美与不美,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分别就在于美的东西在艺术作品里,原来零散的因素结合成为统一体。”(朱光潜译《政治学》)中世纪神学家圣。托马斯。阿奎那更明确地指出:“美有三个要素:第一是一种完整或完美,凡是不完整的东西就是丑的。“(朱光潜译:《神学大全》)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说:“我们常看到一些面孔,就其中各部分孤立地看,就看不出丝毫优点;但是就整体看,它们却显得很美。”(朱光潜译:《论美》)他还断言:“美不在部分而在整体。”荷加斯在《美的分析》中指出:“这些规则就是:适应、多样、统一、单纯、复杂和尺寸——所以这一切都参加美的创造,互相补充,有时互相制约。”现代西方实验家认为:“一个物体的视觉概念,是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之后得到的总印象。”观察书籍装帧设计的距离分别为,3米、1米、0.3米。应特别注意装帧的大效果与装帧精致图案要素的视觉互补。从而极大丰富了书籍装帧多距离视点的心理感受。远看,气势磅礴,色彩鲜明;近看,含而不露,情趣横生;拿在手中,又备感精致高雅,韵味无穷。书籍的多层次设计,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渐入佳境,从精美的封面、勒口、内封、环衬、扉页,每页正文直至封底,依次在动态中展现在人们眼前。把玩之乐——中国装帧与乐感文化“安贫乐道”。孔子把“贫而乐”的“乐”看作是生活态度的最高境界。“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耳”。“乐”是儒家思想对生活的态度,“乐”的思想也深渗在中国艺术之中。学者们说,中国文化是“乐感文化”,西方文化是“罪感文化”,日本文化是“耻感文化”。西方文化是“罪感文化”,希伯来文化中“原罪”的自我意识,为了赎罪而激发的奋勇斗争精神。在中国的“乐感文化”中,“乐”在哲学中具有本体的意义。孔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一个“乐”字表达了对生命、生活、人生及世界的肯定,要求在现实活动中保持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我的和谐,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乐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精神,贯注在中国的一切艺术种类之中。中国的艺术往往多有一些“乐观”,一些“悠闲”,一些“教化”,一些“宁静”。中国人喜欢在宁静的氛围中,悠闲地欣赏艺术品,从中得到快乐,得到教益,感悟人生,享受愉悦。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之为“把玩”。中国文化的礼乐精神,有很大的主观世界意味,追求内心体验超越了感官剌激的满足。中国古籍装帧形式,仅书的函套的形态就很多样,如夹板套、四合套、六合套、如意套、单如意套、双如意套、月牙套等等丰富多样,另外书盒、书匣的样式也十分考究。这些各式各样的函套、书盒,让中国文人在读书的同时,得以“把玩”书的装帧而享受文化愉悦。中国的“乐感文化”讲的是“天乐”,是庄子提倡的以一种“坐忘”精神追求的“消遥”状态,它以人“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的境界,用一种超功利、超社会、超生死、也即超脱人世一切内在外在的欲望、利害、思虑,不受任何内在外在的好恶、是非、美丑以及形体、声色等等的限制、束缚和规范的态度,去享受心灵自由的无限快乐。庄子《天道》:“与天和者,谓之天乐。”“逍遥游”获得的“天乐”是以排除所有耳目心意的感受为前提,它是以“忘”为特点的:忘怀得失,忘己忘物。一本精美的书籍装帧,要同时具有“醉”与“梦”两种功能,当人们欣赏,不由自主地进入忘我自弃的境界,酩酊陶醉,忘却一天的劳累与烦恼,得到精神的愉悦,这是任何物欲带来的快乐所不能比似的。中国“乐感文化”的“乐”,追求的是在艺术中“人”与“道”顺应之后“养吾浩然之气的“宁静”,是超越于感官刺激的“形而上”的“直指人心”的享受,而西方的审美“愉悦”更多的是人的情感的快乐。中国的“乐感文化”与西方“罪感文化”相比,可以看到:建立在中国“天人合一”思想上的“乐感文化”,包含着顺应自然、避开风险、寻求稳定、追求和谐的哲学精神。所以,中国艺术总是强调,在“人”与“道”的和谐中,求得宁静中的精神超越之“乐”。而西方的“罪感文化”,总是把痛苦视为“原罪的苦果”,把磨难看做入圣脱俗、获得解救的途径,认为“欢乐”只有通过世间的极度折磨与痛苦才能获得。因为西方的“罪感文化”中,充满了奋斗与牺牲,激烈冲突与积极进取的精神。与中国的书籍装帧艺术比较,西方似乎更注重功能,他们的书籍封面大都简洁明快,主题鲜明,漂亮而实用。而中国的书籍装帧,似乎更注重“玩味无穷“的意韵,创造供人把玩的意趣。中国的“乐感文化”追求“天乐”,强调的是超越形态与色彩的“形而上”的美感。这种文化精神明显地影响了许多中国书籍装帧者对形体张力与色彩对比的追求,造成过于柔美,缺乏视觉冲击的震憾,更难从中找到强烈的色彩对比所包含的热烈的激情,以及形体张力与浓烈色彩所形成的狂放动感。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翻的书多了,就会对书的装帧设计有所挑剔。封面漂亮否,配色如何,版心设计是否影响阅读感受,字号、行距顺不顺眼…无意在书架上翻到此书,选感兴趣的一读,要是讲实例时配图多一些就更好了。
  •     超过我的预期。本来只想了解一下装帧知识。书中作者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美学修养,写得即专业、实用又好看。尤其怎样与美编沟通那章,建议文字编辑都看看。
  •     好书,地编辑工作有帮助
  •     编辑要做“半个装帧家”,这句话很有感受,值得学习
  •     大略翻了下,还不错
  •     认真朴实且中肯
  •     这本书出乎意料得好,看完很有收获。值得一读
  •     编辑要做半个装帧家。。启蒙书。。看了才知道鲁迅先生是现代最初的装帧家。。
  •     老编辑的经验总结,值得借鉴!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