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族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化人类学 > 全球族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8月
ISBN:9787509709245
作者:(美)科特金
页数:327页

作者简介

本书是资深都市学者乔尔·科特金的经典之作,在社会各界好评如潮。作者以其宽广的视角,发现全球化部落这一主题的敏感性。全球化部落不仅仅承担了自身繁衍的功能,其全球范围的流动和强烈的族裔意识使其在扎根的同时,传承着人类社会的真谛。

书籍目录

译者前言
鸣谢
序言 全球化的部族
第一章 全球化部族的形成
在世界舞台上
不列颠人部族:现代社会的缔造者
从土著到全球化部族
独特的天命
第二章 犹太人的秘密
流浪者有限公司
技术的扩散
通向拉马特甘之路
犹太人在天堂
“锡安”的局限性
第三章 大英帝国的传统
商业征服者
英语的胜利
分散的加尔文教徒
大西洋经济
制定标准
第四章 新加尔文教徒
土著的反弹
都市的开拓者
心理上的去工业化
向着亚洲标准迈进?
第五章 有计划散居的日本人
东方的大不列颠
从模仿者到“黄祸”
奇迹的延续
太平洋之梦
日本能够走向常态吗?
第六章 华裔太空人着陆
东方犹太人
新中国人
难民心态
“关系”帝国
重新征服中国
第七章 大印度
海外印度人
大印度
以家族的方式
第三世界的囚徒
新种姓阶层
第八章 未来的部族
悲剧性的熔炉
伟大的复兴
走出犹他
部族边疆
结语 通往国际都市之路

前言

  所谓部族(trihes),一般指历史上于部落之后、民族形成之前存在的具有不甚稳定的共同地域、语言、文化和经济等共性特征的族群。在部族形成过程中,人们的血缘联系逐渐为地域联系所取代,并形成了特殊的文化结构,产生了自己属于某一部族的共同意识。后来国家的形成促进了部族的巩固,部族发展成为民族。而在本书中,作者乔尔·科特金对“部族”一词赋予了全新的含义,并发现了新的价值。他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不断冲击传统的地域疆界、国家和民族的束缚时,部族的某些特征仍顽强地保留了下来,并发扬光大,与经济全球化同步延展、相互促进。不过,在此过程中,人们的地域联系淡化了,代之以宗教与族裔及文化传统的联系。因此,族群意识可以视为全球经济演进中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在弘扬部族这些新特征方面,有一些民族是非常成功的,其中以科特金着力探讨的五个主要群体,即犹太人、英国人、日本人、中国人、印度人最为突出。虽然这五个群体各自历史差异巨大,但他们具有强烈的族裔认同感和共同依存的意识,这使这些群体在全球经济和政治秩序的变化中从善如流,而不是失去自身的基本凝聚力。他们表面上似乎是分散而居的,但他们的网络遍布全球,是名副其实的全球化部族,特别适宜在今天日益一体化的世界范围经济体系中获得成功。

内容概要

乔尔·科特金,以为全球公认的世界经济和社会问题权威,是总部设在华盛顿特区的“新美国基金会”驻洛杉矶地区的资深专家。《洛杉矶时报》周日评论版专栏作家,同时定期为《华盛顿邮报》、《公司》杂志、《美国企业》杂志及其它许多刊物撰写文章。

媒体关注与评论

  如果你想了解族群关系网对其成员有何优越性的话,请看科特金在此书中以其神来之笔所做的精彩解读。  ——《华盛顿邮报》  富于启迪……科特金所申明的要义是:寻求经济收益的族群会善行其事;科特金心目中的这些族群是那些把维系族群认同和全球性视野以及渴求新知结合起来的人们。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解读世界如何运转的挑战性之作。  ——《科尔库斯评论》

图书封面


 全球族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一直以来,我们对全球化都是抱着盲目乐观的态度,以为我们已经进入了普遍、同质和一体化的时代,理性已经普及,知识和技术带来了全球性的经济繁荣。但世纪初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席卷了全世界,这场世界性经济危机不但促使我们开始深入反思全球化带来的负面意义,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意识到了全球化的背后并非都是我们想象中存有的坚固的共同体,反而可能是分散在世界各地中的多样化生存方式的“小族群”。美国研究城市问题的学者乔尔·科特金在他的著作《全球族》中提到了这种全球化中的“小族群”。在我们日常的认识中,总觉得全球化就意味着国家之间,族群之间,区域之间的界限会逐渐淡化和消失。但在科特金的研究中,恰恰相反,全球化反而意味着一种新的部族主义的兴起,这种全球化的部族与原来的地方性的部族大不相同,具有了一种世界性的特征,分散在世界各地,对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具有坚定的信念。与此同时,这种世界性却不会消解他原来族群中已经形成的价值观念和宗教认同。也正是这种全球化部族的存在才给世界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全球化并非我们一向认为的同质化和一体化,大哲学罗素有句名言说,参差百态乃是生活幸福的本源,如果全球化就意味着我们使用相同的技术,过相同的生活,差异越来越小,国与国之间越来越相似,这样的全球化倒是一个值得警惕的概念。但在科特金的研究中,我们能发现全球化背后一种多样化价值观的存在,一种多样化的全球性部族的兴起,反而是这种多样化孕育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值得提及的是,科特金在研究和界定全球化部族的时候,主要采用了访谈和分析的方法,重点考察了五个群体,他们分别是犹太人、英国人、日本人、中国人和印度人。通过对这五个具有世界性特质的族群考察,科特金发现他们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比如都具有强烈的族裔认同感和共同依存的意识、具有一个共同信任为基础的全球网络以及具有一种执着坚定地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不过在以上几个共同特性之外,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对这个群体进行解析。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经提出“轴心时代”的说法,就是说在公元前的某个时期,人类文明精神不约而同有了重大进步,古希腊文明、儒家文明、犹太教-基督教文明、印度-佛教文明都产生了重要的思想和大师,成就了文明的突破。科特金所选取的五个群体中,中国人和日本人可以纳入儒家文明圈,其他几种都能一一对应这种古老的文明。也许我们该问,这种巧合意味着什么?几种古老的文明,在现代世界中反而成为了几种分散的力量,在全球经济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发挥作用的方式也很奇怪,看似分散成沙,但是却又能在存有它们核心的文明和价值的吸引之下积聚到一起,成为一种不可小觑的族群力量。中国人素有“东方犹太人”之称,但是中国人最早进行的迁移和流散并不像犹太人那样出于政治迫害和大屠杀,而是因为帝国扩张精神的鼓舞,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就是最好的见证。但是中国人大群体的移民还是在近代,为了逃避清政府的压迫以及日益严重的贫困问题,数以百万计的华人开始在东南亚一带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一直到现代,华人的身影遍布世界各地,从事着各种各样的商业活动。有人曾经预言说,在移民的过程中,华人会很快丧失自身的独特性。但是这种预言不但没有实现,进入二十一世纪的华人族群独特的儒家文明反而愈来愈有代表性,儒家文明的复兴,成为了全球化背景中的一幅不可忽视的画面。这种独特的儒家文明的向心力一直遥遥控制着散居到世界各地的华人。即是说,无论你走到哪里,最后总会回到家里,叶落归根是儒家文化根深蒂固的传统之一。中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成就离不开这些散居到世界各地的华侨的力量。从而也证明了,中国人作为全球化的族群,散居只是一种形式,联系他们之间有着很深的文明的纽带和文化的力量。当然,在各种不同的族群中,维系他们之间的纽带是不同的,中国人盛行的是一种家族式的价值和观念,印度则是看重种姓之间的关系,日本则是更侧重企业和家庭这样综合的观念,联系犹太人的是他们共同的宗教和被迫害的命运,联系英国人之间的似乎是一种日不落帝国永恒的荣耀。但它们现在都成为了一个个分散的族群,在全球化的经济浪潮中分担着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科特金称他们有着“独特的天命”,因为“比起人口分散性和其他商业性帝国的广阔来,这种由来已久的种族认同感和全球性的联系,才是全球部族同其他移民人口相互区分最明显的标志。其他移民群,如意大利人和德国人,技能和知识的获得就意味着他们已经迅速地被东道国的文化甚至精英文化所同化。而对于全球化部族而言,同化的过程显得缓慢而不确定,一再被故国亲缘和过往记忆所削弱”。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对许多全球化部族而言,来自其他种族的威胁会让这个种族的分散成员之间产生一种特别的依恋感,这种情况在因大屠杀而形成海外犹太人和以色列之间的联系中表现尤为明显。在现如今其他的族群中,虽然没有大屠杀,但是种族歧视和排外心理的作祟,也会让少数族群团结在一起成为一种共同的存在。思想家福山在上个世纪末曾提出“历史的终结”理论,其中一个重要的论点就是,近代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无限的积累财富成为了可能,人类的欲望得到了满足,这个过程使人类社会趋向于均质化,所有的国家越来越相似,这就是全球化伊始的征兆。但是福山没有预料到,经济的全球化并不能代替或者磨灭掉种族、宗教和文化的全球化。倒不如说,正是由于多样化的文明才可能孕育出全球化的繁荣。思郁2010-7-21书全球族:新全球经济中的种族、宗教与文化认同,【美】乔尔·科特金著,王旭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5月第一版,定价:39.00元
  •     社科文献的“城市译丛”已经看到第四本了,居然有三本都是乔尔·科特金的作品。看来这套丛书叫“科特金译丛”也不错~不过这也映射出了这位学者在此领域中的权威地位。先前看的《新地理》《全球城市史》均使人受益匪浅,所以对这本《全球族(Tribes)》我也是充满期待。 不过,本书其实严格来说和城市的关系不大,而是探讨民族及人类学问题的著作,列入城市译丛有些勉强(看来真该叫科特金译丛)。作者在书中通过对全球化浪潮中获得成功的五个主要族群——犹太人、英国人(或称盎格鲁美利坚人)、日本人、中国人和印度人——进行逐一解读,为我们剖析这些部族为何能够在全球政治经济秩序变化的大潮之中成为弄潮儿。由于本书牵涉到对民族和种族的评价,说实话我是有点疑虑的。因为在印象里,有关民族的话题,最后往往变成发言者对自身民族的追捧和对其他民族的贬低,无论东方西方概莫能外。不过,随着阅读的深入,发现科特金在通篇始终保持了客观中肯这种十分可贵的态度。无论是对自己所属的犹太民族,还是新崛起的日本人,中国人,他都以一视同仁的态度进行了解析,承认其长处但不一味赞美,不吝指出其不足,却也不口诛笔伐。这种公允的立场令本书的立论观点增添了不少信服力。 那么,科特金从这些全球化部族的成败史中看到了什么?从他对各个族群的描述中,不难发现他认为这些族群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是因为其均在文化,宗教乃至价值观方面有一定的“共性”。无论是犹太人,英国人,日本人,中国人还是印度人,都有着各自不同形式的海外移民团体。而且犹太教、新加尔文教、新儒教、日本民族观等,维系其群体的宗教道德观念也有相似之处:勤奋、节俭、克己、热衷学习、追求财富、使命感,以及建立在文化纽带上的强烈族裔认同感。正是这些特质,使得各个族群能够从善如流,虽然他们构建网络的手段各不相同,但最终都能殊途同归,成为民族国家的边界逐渐淡化的“地球村”之中的佼佼者。作为中国人,当然会特别关注对自身民族的评价。可以说科特金对华人的评价相当之高,甚至不输给作者自己所属的犹太人(不过也许日本人或者印度人也会觉得自己的评价最高……)。这种评价无疑比那些民族主义者的自吹自擂要更能令人欣慰和获得对于未来的信心。当然,对于负面因素,作者也是一针见血,发人深省。 在族群综述的背后,隐藏的是为何全球化形势下“部族”反而突出的问题。如作者所称,随着经济的力量增强,民族国家的边界正逐渐淡化。然而,人类并未迎来“民族大同”,那些在全球化中分散到世界各地的族群,也并没有单纯与当地民族融合,而是保持了自己的独特存在,其宗教文化纽带的力量甚至得到了加强。这与20世纪初人们普遍的理性主义预期可以说相悖,也令许多预言民族消亡的学者大跌眼镜(如果他们还活着……),其原因为何?只能说,无论是认为民族即将泯灭于阶级的马克思,还是宣称“历史终结”的福山,都对理性的力量过于乐观了,却忽略了人类共同记忆深处所积淀的巨大力量,即荣格所说“集体无意识”的存在,忽略了潜藏在宗教、文化和族裔之中未曾断绝的纽带。而且,无论是苏俄社会主义,还是西方自由主义,都未能真正割裂这些纽带。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企图以强权来弭平民族的边界,并代之以基于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然而其所倡导的奉献、利他主义、牺牲精神、荣誉等新价值观却最终被证明为虚伪。于是当强力再也无法维系时,只是被压制而从未消亡的民族意识反弹,当年的巨人分崩离析。而西方自由主义思潮虽然将个人从宗教神权和强力国家中解放,但也使个人无比孤独和迷茫。于是又重新委身于国家、宗教与民族群体以获得认同感,这是弗洛姆所说的“逃避自由”。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有着强烈民族认同感和维系纽带的新世界族群能够出现了。类似摩门教的新宗教能够得到迅猛发展,也使缘于此因。 本书的初版时间为1991年,距今已是20个年头。在这20年里,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仍在不断加快,然而民族国家也并未退出历史舞台。从中东不间断的纷争,到东南亚的数次“排华”风潮,都令人感到各民族间依旧巨大的鸿沟。即使是作者所列出的那些后进的佼佼者,也还未能撼动盎格鲁美利坚民族所保持的优势地位。是作者的预言有误?其实未必。20年时间,足以让儿童成长为青年,可对于人类历史长河,却又是无比短暂的瞬间。将来的世界究竟会怎样?作者也只是指出了一种可能,至于其能否实现,就要看包括中华民族在内的各个民族自己的了。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这个世界上,“我”的力量太过渺小,所以需要“我们”。“我们”这个团体存在的理由与价值就是,1,团结起来不被别人踩,2,团结起来踩别人,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在与“别人”的对抗中中产生、发展、壮大。而“民族”就是“我们”的一种现实存在方式,以语言、服饰、习俗、文化、心理————形成所谓的民族的自我认同,同时还有在“别人”眼中的同一性的群体。在我看来,我维持一个团体或是说一个民族的认同,必须有几个条件,首先,它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必须以共同的利益——团体成员必须从认同中获得利益,这是民族认同最本源、最可持续的力量来源。其次,它是一个文化共同体,共同的演进过程中产生的共同的历史的记忆与态度。外化为共同的起源神话、语言、服饰、文化心理等。最后,它是一个命运的共同体,至少,它要使他的成员相信他们是荣辱与共的,让成员为这个团体的注入能量。因为对“民族”产生了兴趣,想在全球的角度来考察“民族”。结果就无意中找到了这本书。《全球族》成书于20年前,90年代初的时候。资料与观点,以目前来看,有过时偏狭之处。说到90年代初,正是日本经济如日中天,中国崛起初露微茫之时。20年后,日本经济已是“失去20年”,而中国崛起已成事实,俨然是下一个超级大国。我认为,在一个地球村已是事实的背景下,从全球角度讨论民族是很有意义的。《全球族》挑选了全球化部族的佼佼者,从最早的流散世界的犹太人、大英帝国殖民扩张的盎格鲁撒克逊人,日本人,中国人,印度人,讲述他们向全世界扩张的历史,取得的成就,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他们面临的问题。犹太人,自从犹太国灭亡后就流散在全世界,以共同的宗教与历史形成凝聚力,坚持自己的信仰,不愿意被同化的结果就是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被排挤,不得拥有土地,所以犹太人大多经商,注重教育,因而一般较富有,文化素质也高,几千年来被迫害的历史,以纳粹大屠杀达到高潮,二战后,犹太复国主义最终实现建国理想。同时,犹太国的建立却改变了千年来犹太人的生存方式,如在某些犹太人优势领域的衰退,犹太国接受大量的资助似乎无法成为一个正常自立的国家,同时,这个国家面临的糟糕的国际环境。这是后以色列时期,犹太人要做出调整、改变。英国人,加上后来的美国人,即盎格鲁——美利坚人,某种意义上定义并创造了“现代”社会。英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是所有后工业化国家的典范,大英帝国的理念与制度,商业理念,公司制度,会计制度,治理传统,政治制度,随着日不落帝国的建立在全球传播,并为后来同属英裔移民建立的美国所继承。即使在帝国衰落之后,它做确立的标准依然是世界的标准。这一部族包括除了英伦三岛之外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的主流民族。毫无疑问是目前世界最强。日本人,明治维新后,通过一系列战争崛起,开始以亚洲领袖自居,抛出“大东亚共荣圈”,侵略亚洲,殖民满洲,大规模移民,发动太平洋战争,最后战败被赶回,一夜回到解放前。战后经济崛起,向全世界投资,派遣员工,傲慢,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此书写在日本经济如日中天之时,也对但是日本金融崩溃房产崩溃有一些预见。中国人,开始是伴随着帝国的扩张,后来是满清政府的迫害,沿着早期殖民者开辟的道路,在今天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求生。清末的动荡与贫困促成了“下南洋”运动。华人普遍从事工商、注重教育。一般比当地人富有而素质高,同犹太人一样,被排挤迫害,直到现在也是如此。共产党在中国大陆的胜利破坏了全球华人的团结,华人在中国国内和国外同时受到迫害。二战后,亚洲四小龙崛起,大陆改革开放。全球华人,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新加坡、东南亚、北美以经济商贸方式连结起来,华人有希望即英国人之后成为最伟大的全球族。印度人,作为前英殖民地,向大英帝国的其他殖民地流走,比如北非,与华人一样,被二战独立后的当地民族主义所排挤。同时又有不少移民英国及欧美。形成一个讲英语的企业家、工商业者阶层。与华人不同,印度种族众多,并没有共同的文化传统,他们并没有一种向华人对中国那样对印度的认同。同时,印度本国的状况,腐败、保护主义——完全看不出崛起的希望,使得海外力量不能很好地促成本国的发展,就如同海外华人对中国大陆的投资于帮助。总的来说,作者先描绘了一下每个民族因为各自的原因走向世界,他们取得的成就,然后又分析了这种成就的原因,一般都是从民族古老的文化中去找,犹太教、加尔文教、儒教、印度教等等,重视教育、节俭、互助、勤劳等等,还有独特的天命观,“上帝选民”,“中央之国”等,颇有一种文化决定论的感觉,好吧,文化决定论论其实就是种族决定论。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真心希望华夏民族可以早日抛开意识心态的束缚,全球华人团结起来,共同创造我们的明天。

精彩短评 (总计24条)

  •     可浏览,无须细读
  •     内容稍老, 不过正可以对比现在看看作者的预测是否有价值
  •     一些新颖的思维角度,值得阅读
  •     这里讲述的是一个付出就会有回报的美好世界。
  •     爸爸说 很好 让我也看 看完后 还真的不错
  •     头厄尔
  •     资料充分,趋势正确,说明了,没说透
  •     书是好书 但是为了一个女孩买的
  •     翻译总慢几拍,思维文化可取之处锐减,
  •     感觉还不错啊,学到不少东西。
  •     通俗易懂。介绍了各大族类的过去和发展
  •     尽管过去了二十年,现在读来还能启迪世界,值得阅读!
  •     不小心多点了一本,不知怎么退?不如就当备份资料
  •     感觉内容一般,论述哪里有点偏的感觉。
  •     科特金不愧是大师级啊
  •     怎么看着中信出版社更适合它,不过原作1992年写的还是有一定的前瞻性。
  •     如此好书,是地理学 社会学的好参考
  •     本内容很好,设计也可以!
  •     社科文献的“城市译丛”已经看到第四本了,居然有三本都是乔尔·科特金的作品。看来这套丛书叫“科特金译丛”也不错~不过这也映射出了这位学者在此领域中的权威地位。先前看的《新地理》《全球城市史》均使人受益匪浅,所以对这本《全球族(Tribes)》我也是充满期待。

    不过,本书其实严格来说和城市的关系不大,而是探讨民族及人类学问题的著作,列入城市译丛有些勉强(看来真该叫科特金译丛)。作者在书中通过对全球化浪潮中获得成功的五个主要族群——犹太人、英国人(或称盎格鲁美利坚人)、日本人、中国人和印度人——进行逐一解读,为我们剖析这些部族为何能够在全球政治经济秩序变化的大潮之中成为弄潮儿。由于本书牵涉到对民族和种族的评价,说实话我是有点疑虑的。因为在印象里,有关民族的话题,最后往往变成发言者对自身民族的追捧和对其他民族的贬低,无论东方西方概莫能外。不过,随着阅读的深入,发现科特金在通篇始终保持了客观中肯这种十分可贵的态度。无论是对自己所属的犹太民族,还是新崛起的日本人,中国人,他都以一视同仁的态度进行了解析,承认其长处但不一味赞美,不吝指出其不足,却也不口诛笔伐。这种公允的立场令本书的立论观点增添了不少信服力。

    那么,科特金从这些全球化部族的成败史中看到了什么?从他对各个族群的描述中,不难发现他认为这些族群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是因为其均在文化,宗教乃至价值观方面有一定的“共性”。无论是犹太人,英国人,日本人,中国人还是印度人,都有着各自不同形式的海外移民团体。而且犹太教、新加尔文教、新儒教、日本民族观等,维系其群体的宗教道德观念也有相似之处:勤奋、节俭、克己、热衷学习、追求财富、使命感,以及建立在文化纽带上的强烈族裔认同感。正是这些特质,使得各个族群能够从善如流,虽然他们构建网络的手段各不相同,但最终都能殊途同归,成为民族国家的边界逐渐淡化的“地球村”之中的佼佼者。作为中国人,当然会特别关注对自身民族的评价。可以说科特金对华人的评价相当之高,甚至不输给作者自己所属的犹太人(不过也许日本人或者印度人也会觉得自己的评价最高……)。这种评价无疑比那些民族主义者的自吹自擂要更能令人欣慰和获得对于未来的信心。当然,对于负面因素,作者也是一针见血,发人深省。

    在族群综述的背后,隐藏的是为何全球化形势下“部族”反而突出的问题。如作者所称,随着经济的力量增强,民族国家的边界正逐渐淡化。然而,人类并未迎来“民族大同”,那些在全球化中分散到世界各地的族群,也并没有单纯与当地民族融合,而是保持了自己的独特存在,其宗教文化纽带的力量甚至得到了加强。这与20世纪初人们普遍的理性主义预期可以说相悖,也令许多预言民族消亡的学者大跌眼镜(如果他们还活着……),其原因为何?只能说,无论是认为民族即将泯灭于阶级的马克思,还是宣称“历史终结”的福山,都对理性的力量过于乐观了,却忽略了人类共同记忆深处所积淀的巨大力量,即荣格所说“集体无意识”的存在,忽略了潜藏在宗教、文化和族裔之中未曾断绝的纽带。而且,无论是苏俄社会主义,还是西方自由主义,都未能真正割裂这些纽带。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企图以强权来弭平民族的边界,并代之以基于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然而其所倡导的奉献、利他主义、牺牲精神、荣誉等新价值观却最终被证明为虚伪。于是当强力再也无法维系时,只是被压制而从未消亡的民族意识反弹,当年的巨人分崩离析。而西方自由主义思潮虽然将个人从宗教神权和强力国家中解放,但也使个人无比孤独和迷茫。于是又重新委身于国家、宗教与民族群体以获得认同感,这是弗洛姆所说的“逃避自由”。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有着强烈民族认同感和维系纽带的新世界族群能够出现了。类似摩门教的新宗教能够得到迅猛发展,也使缘于此因。

    本书的初版时间为1991年,距今已是20个年头。在这20年里,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仍在不断加快,然而民族国家也并未退出历史舞台。从中东不间断的纷争,到东南亚的数次“排华”风潮,都令人感到各民族间依旧巨大的鸿沟。即使是作者所列出的那些后进的佼佼者,也还未能撼动盎格鲁美利坚民族所保持的优势地位。是作者的预言有误?其实未必。20年时间,足以让儿童成长为青年,可对于人类历史长河,却又是无比短暂的瞬间。将来的世界究竟会怎样?作者也只是指出了一种可能,至于其能否实现,就要看包括中华民族在内的各个民族自己的了。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时间有些久远了,92年的,不过研究方法和角度非常不错~
  •     看了全球城市史后买的,挺有意思的
  •     对于全球化背景下的人类学探析,观点耳目一新,且资料丰富,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大致浏览过,希望将来有时间再仔细读过
  •     老师推荐看的书,以全球的是叫看我们自身在世界中的位置,很不错
  •     作为拓宽专业知识面而选择的书,质量满意。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