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配社会学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学 > 支配社会学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1
ISBN:9787549500475
作者:马克斯·韦伯
页数:482页

作者简介

《支配社会学》包括了支配的结构及其功能形态、官僚制支配的本质、前提条件及其开展、家父长制支配与家产制支配、封建制、身份制国家与家产制、卡理斯玛支配及其变形、政治支配与教权制支配。

书籍目录

总序一
总序二
第一章 支配的结构及其功能形态
一、权力与支配,过渡形态
二、支配与行政,民主制行政的本质与界限
三、基于“组织”的支配,支配的妥当性基础
第二章 官僚制支配的本质、前提条件及其开展
一、近代官僚制的特殊功能模式
二、官僚的地位
三、官僚化的前提条件与附随现象
四、官僚制机构的永续性
五、官僚化的经济与社会的影响
六、官僚制的权力
七、理性的官僚制支配结构的发展阶段
八、教养与教育的“理性化”
第三章 家父长制支配与家产制支配
一、家父长制支配的本质及其形成
二、望族支配与纯粹家父长制
三、家产制支配
四、家产制国家的支配结构
五、家产制支配者的权力地位;家产制支配者的政治支配
六、家产制需求的供应
七、家产制官职,家产制官吏与官僚制官吏的差异
八、家产制官吏的生计
九、家产制行政的分权化与定型化,官职之占有与独占的结果;特权制国家
十、家产制支配之巩固统一的手段
十一、家产制行政功能之实例
十二、家产制支配的分权化,总督与分国
十三、家产制的支配者与地方庄园制
十四、以出身乡绅的治安长官为基础的、英国的望族行政,“绅士”类型的养成
十五、沙皇的家产制
十六、家产制与身份荣誉
第四章 封建制、身份制国家与家产制
一、采邑的本质与封建关系的类型
二、采邑与俸禄
三、采邑制的军事起源与正当性基础
四、封建的权力分配及其定型化
五、从采邑团体至官僚制的过渡形态,“身份制国家”,家产官僚制
六、与经济的关系,商业对家产制发展的意义
七、家产制与封建制对经济稳定化的影响
八、家产制的经济独占,“重商主义”
九、封建支配下财富的形成与分配
十、家产制独占政策的经济影响
十一、支配的结构,“心态”与生活态度
第五章 卡理斯玛支配及其变形
第六章 政治支配与教权制支配
译名对照表
索引

编辑推荐

《支配社会学》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概要

作者:(德国)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译者:康乐 简惠美

章节摘录

版权页:责团体,担保其成员对支配者的服从义务。同样地,村落也得负担起其个别居民之政治与经济义务的连带责任。我们稍早也曾提到,这种连带责任可能会导致农民世袭性地束缚于其村落;个人原先所拥有的、分享村落土地的权利,可以以此方式转化为参与村落土地生产的义务——以此确保对支配者应纳的贡租。确保赋役式供应最彻底的形式,乃是将此种农民世袭性的束缚扩大及于其他职业团体:换言之,同业公会、基尔特或其他职业团体,在此目的下被支配者设立、法律化或强制,以担保其成员所该负责的特殊劳役或贡租。为了补偿此一负担,特别是为了维持这些人的经济能力(以确保支配者之利益),支配者通常会赋予他们对该行业经营的独占权,并将个别成员与其继承人(包括人身与财产)皆束缚于此团体。这种义务可能是某个特定行业的特殊贡纳,例如军用物资的生产与维修,也可能是其他的负担,例如普通的战争税或其他税捐。也有人认为印度的种姓制至少有一部分是源自赋役制,不过关于这点我们目前尚无足够证据。中古时期的行会被用来作为一种提供军事、政治及其他贡纳的官方职务(0ffiziat),这点对行会制度的普及化到底扮演了多重要的角色,还是个极值得怀疑的问题。印度种姓制的起源,最主要的因素无疑得归诸巫术性宗教、身份以及种族的差异;至于行会的起源则由自愿性的团体扮演主要角色。

图书封面


 支配社会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李毅选集第二卷《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演变》开始发行http://www.langlang.cc/16637214.htm本书是作者多年社会学研究成果的汇编。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阐释了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演变,包括社会分层的概念、我国的社会分层结构的历史沿革等,下篇主要阐述社会学理论方法,包括国际社会学的主要流派、当今中国社会传统因素的积淀等。
  •     摘要:支配是共同体行动中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任何支配都需要对其正当性进行自我辩护,马克斯韦伯总结出三种纯粹的支配结构类型,即法理型、传统型与卡里斯玛型,三者之间有着充满张力的关系,在构成实际的理性化支配结构中,三者均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关键词:支配社会学 官僚制 卡里斯玛 极权主义韦伯政治社会学的起点在于,任何可以想象的制度,都会有权力发号施令,因此就有了“支配”与服从这对概念。在韦伯看来,“支配者”明示的意志乃是要用来影响他人的行动,而且对被支配者的行动也产生了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影响——被支配者就像把命令内容当做自己的准则。 从而导出了一个问题,被支配者要对支配者“信服”,如何做到这种持续性地支配?韦伯进而提出了法理型、传统型和卡里斯玛型三种纯粹的支配类型,《支配社会学》是对这三种支配类型的详细阐述,深入讨论历史上各种变化、混合及其变形,最后,韦伯跨入宗教与政治交汇的领域,探讨三种支配结构与近代民主政治的关系。本文通过分析官僚制与家产制的关系,探求理性化支配的起源;对官僚制和卡里斯玛支配的分析中,探求现代政府形态中的卡里斯玛因素。一 官僚制理性主义普遍发展的结果,现代意义上的官僚制起源于西方。韦伯总结官僚制时,写到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官僚制结构都是个历史发展中较晚起的事物。我们愈是往回追溯,官僚制与支配阶层之不见于支配形态,一般而言就愈是典型。由于官僚具有‘理性’性格……其兴起及其普及乃带有‘革命性’的影响,正如理性主义之普遍推展所带来的……准次,官僚制的进展摧毁了不具备理性性格的各种支配结构。” 官僚制是韦伯论述支配社会学的起点,这里显示出官僚制是支配类型发展的终点。欠缺“理性性格”的支配类型,都会被官僚制的革命性力量所摧毁。但是就如线性的历史发展那样,两种支配都会被官僚制所吞噬消化吗?传统型与法理基础的理性化互相对立,可以说是《支配社会学》的线索,但是韦伯说明“两者都是以恒常性作为其最重要的特质。就此而言,他们皆属‘日常性的结构体’” 。然而卡里斯玛却是满足一种超日常的需求。因此而言,法理型还是传统型,都是遵循日常轨道发展,而卡里斯玛则是要颠覆现有的秩序,将人抛入一种断绝历史关系的绝境中,在没有根基的状态下重建生活的秩序,这时需要拥有战功或神启的领袖带领人们重建秩序,卡里斯玛的“即事化”会成为神圣传统的隐秘开端。在近代官僚制诞生的前夜,支配结构按照“传统——反传统革新——新的传统”的模式发展,那么理性又是如何突破这种循环来建立新的支配结构呢?结束对官僚制的论述后,韦伯花费了相当大的篇幅来讨论家父长制支配及其变形。此种支配结构下,传统的束缚不仅加之于被支配者,也把支配者置于传统的神圣性下,家父长制奠基在双重的“恭敬”基础上。随着家权力的分散,家父长制变形为“家产制支配”,一旦支配者与下属封臣的地位关系定型,即出现了“身份制”团体,逐渐形成了“封建制”支配形式,在一个最高支配者(国王)之下的,尚有若干“微缩型”的支配结构。这是官僚制出现之前最重要的支配形式。在韦伯对西方与中国的支配结构进行比较中,可以看到他对西方理性化发展的理解。东方的家产制通过俸禄式的官僚,确立一种政治臣属关系,在此种关系中,官员成为流动性的身份群体,韦伯称之为“家产官僚制”,但是这没有发展成为现代意义的官僚制,关键在于这种支配结构不能克服“传统”性,反而在传统的根基上建立了正当支配的基础。以此看来,对传统结构的家长制进行理性化改造 并不足以使之成为现代官僚制。那么,同时家产制支配的西方,又是怎么发展成为现代官僚制呢?西方的封建制有两个特点:相对于近东的封建制,它有来自扈从制的恭敬因素和人身性的忠诚关系;相对于日本的封建制,它有俸禄产生的庄园领主结构和相对稳定的封地。如果说传统因素的强大是阻止官僚制转变的关键所在,那么西方封建制中独特的扈从制与俸禄制中蕴涵着怎样的力量,能推翻传统的限定呢?韦伯指出卡里斯玛是理解封建制的重要角度,但没有详细说明卡里斯玛在官僚制转变中的作用。扈从制中含有卡里斯玛因素,是卡里斯玛日常化后的残余 ,卡里斯玛是一种危急时刻的反传统力量,卡里斯玛的日常化会对这种力量有所削弱,但是仍然通过不同方式保留下来,扈从制就是这种保留的表现,扈从会在卡里斯玛团体(比如政党、僧侣团体)中推行卡里斯玛式的教育,确保卡里斯玛资质长久流传,“纯正的卡里斯玛教育应与官僚制之要求的特殊专业训练,正好极端相反。位于两者之间的,换言之,针对卡里斯玛重生的教育与针对官僚专业知识的理性教育之间的,是以‘陶冶’——为目的的所有教育类型” 。要注意到,卡里斯玛的日常化有两个道路,一是复归传统,二是“理性化”。两者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卡里斯玛因素彻底被传统吸收可能是中国官僚制的常态,而西方留下的扈从群体则把卡里斯玛因素“理性化”。这种“理性化”的深刻意义在于卡里斯玛建立了一种能够持久对抗传统的力量,将转瞬即逝的卡里斯玛支配改造成一种持续不断的革命进程,“反传统”在个意义上成为了“新传统”,这就是西方封建制中突破权威的关键因素。二我们已经讨论了卡里斯玛的变革力量在家产制中的作用,现在我们讨论卡里斯玛日常化之后对官僚制的影响。韦伯在论述卡里斯玛之时,反复提及自己的态度是“价值中立”,在论述官僚制时也没有明显表示出自己的好恶。但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韦伯认为超凡魅力激发了宗教创造力 和传统价值观。但是在现代社会,这些类型的权威皆让位于官僚的理性化结构,但是官僚制高度的规则化窒息了人类的精神,建立一个越来越难以逃脱的“钢铁牢笼”,这副铁笼随着“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也把整个世界焊进这个铁笼中。韦伯期待一个卡里斯玛式的人物来打破这个铁笼,那么如何打破?卡里斯玛支配的形成具备一个特殊的要素,乃是群众的认可与“欢呼赞同”,“人民的声音就是神的声音” ,人民的意志是神启的表现。卡里斯玛支配中的“卡里斯玛”资质,是卡里斯玛团体的身份认同,也是支配者所要具备的必要条件。上述的卡里斯玛性格若得以保留,那么卡里斯玛决定继承者的方式就会步入选举的轨道。发展下去有两条道路,一是支配者“同侪化”,卡里斯玛团体成为寡头统治集体 ;另一条是群众的“欢呼赞同”发挥了作用,卡里斯玛的日常化就演变成类似美国的总统(最高支配者)选举,卡里斯玛团体形成政党或者名门望族 。韦伯所期待的是什么呢?韦伯在论述官僚制时未讨论官僚的最高行政首长的选举与行政首长的支配来源,在步入卡里斯玛论述后,一段论述很有启发:“正是官僚制的纯粹类型,一个由被任命的官员所构成的层级组织,要求一种特别的当局(Instanz),此一当局的地位并非奠基于和其他官吏同样的‘任命’(Anstellung)之上。” 但是韦伯并没有进一步论述特别的“当局”应该如何选举出来,在我看来这需要卡里斯玛性格的“当局”。韦伯一生关怀现实政治,这种关怀投射到他的著作中。20世纪初的德国是官僚制的典型,但是1906年,列强协约 将德国孤立,俾斯麦时代的巅峰德国已经过去。韦伯对这种困境进行反思,认为困难来自于政治结构,在这种政治结构中,选举负责任的领袖根本不可能 。韦伯在讨论民主制时,并不在意民主制的内在民主价值 ,他的问题是,要一种没有领袖的民主?还是一种由大型政党的官僚体系之领袖来经营的民主?韦伯更倾向于后者,这里就需要卡里斯玛成分在官僚制中的保留,卡里斯玛成为一种民主制选举的核心,也成为统摄官僚机器的关键。卡里斯玛成分会成为辩护现有支配正当性理由 ,韦伯更多关注“卡里斯玛王制”以及立宪、议会制的君主,国王是整个官僚系统支配正当化的一个基础,这样就给了卓越的国王参与政治权力的机会,政治结构有了一种选择,具备政治家资格的君主——不是职位化的官僚——能够发挥政治权力。韦伯对官僚制的期待在于,他希望有一个凌驾官僚系统之上的权威来给窒息精神的官僚制活力。达成这个目的,就需要民主制,民主制的意义就在于选举出一个领袖,这个领袖因为有了民主制赋予的群众之“欢呼赞同”,可以超越官僚机构改造迂腐的政治秩序,这样领袖不是最高地位的“同侪”,而是直接诉诸卢梭所讲的“公意”的权威。这种领袖真的可以不被官僚制的“规则化”所吞噬吗?“每个官僚制内的那些职业性消息灵通的人士,都还会借着保密其知识与意图的守法,进一步扩大原有的支配地位” 。如果说韦伯所生活的时代,一个卡里斯玛式的人物尚可以通过旺盛的精力去支配、领导官僚。但是现代,随着科技官僚的出现,专业知识学习的成本越来越高,不同领域的准入门槛也越来越高,一个诉诸民意的卡里斯玛支配者在他不熟悉的领域即会被科技官僚挤压。知识权力的时代,卡里斯玛领袖也不能染指知识支配的领域,知识支配进一步固化了官僚支配的稳固,这是韦伯所没有料到的。三韦伯在把卡里斯玛式领袖扶上高位之时,也预料到了“总统”干犯法律或是独裁的情况,但是他仅仅是“吊绳与绞架”会出现在他眼前 来预防独裁。笔者看来,韦伯的政治关怀并不在于卡里斯玛领袖的危险,而是如何把卡里斯玛领袖召唤出来。韦伯的预测不是那么准确,在他身后的二十世纪,充斥这正是超凡魅力领袖所带来的暴力与恐怖。在韦伯看来,卡里斯玛权威需要源自个人、经常不断重新被确证的力量,这种支配的基础,很容易被战败、领袖的消逝等等情况被化解,进而隐藏在传统型支配与法理型支配背后,等待被召唤。这里存在一个预设,乃是卡里斯玛天然与官僚制对立,卡里斯玛终将被官僚制消解;韦伯所希望的是卡里斯玛结构与官僚制之间存在一个充满张力的对抗关系,两者都有对抗的焦虑,都在尽力避免对方消化自身,在这种矛盾的关系中,韦伯想要找到的是一种对抗的平衡状态——这也是他对当时德国政治结构的诊断。韦伯并没有太过关心卡里斯玛与官僚制的结合,在笔者看来这种结合构成了极权主义。卡里斯玛的持续化,单单依靠纯粹的卡里斯玛结构是无法完成的,但是注入官僚制恒常化与理性化的性格,纯粹的卡里斯玛支配就能延续。卡里斯玛需要不断地“运动”来证明自己——卡里斯玛式的领袖不会犯错,他是全知全能的,通过不断的运动来使整个社会处于激情状态;超凡魅力的领袖会垄断自然规律(表现在纳粹的极权主义)和历史规律(表现在苏联的极权主义)的解释权,两种规律是无法抵抗的浪潮,所有不入流者都被集体的规律吞没。官僚制在其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呢?“致使个体行为的重要性减退的力量中,最无可抗拒者为合理性的纪律(die rationale Disziplin)” ,官僚制乃是最纪律化的支配结构,同时纪律是客观的工具,它的意义是纪律制定者赋予的。现代的官僚制的纪律,亦即规则,是卡里斯玛与传统支配结构的碰撞中产生的革新,这种纪律的传统型性格,也束缚住支配者的行为,传统使得卡里斯玛领袖的革新工程中有了此世的意义,这也是韦伯所关心的切事化价值 。极权主义的纪律,是直接来自卡里斯玛领袖的意志,在意识形态和公民意识双重意义上,领袖人物——缔造者、奠基者、统一者——则成了纪律的象征。他不仅具体地代表了极权主义理想,而且还代表了将理想带入生活的立场。官僚机器的在这种纪律的促使下快速开动,而且超凡魅力者用固化的官僚阶层作为对官僚机器的奖赏,这种专注于事务与规则的体制能够以高效率控制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应付个人崇拜的构建事务,正是官僚制的“切事化”性格使卡里斯玛的“彼岸”成分在现实社会中找到了位置,从而把压制个人性格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表面看来,这种政体是平等的,然而这是削平一切的平等,所有人都拥有卡里斯玛意志下的无限自由,其实这是最大的不自由;在这种“自由”中,官僚制非人格化的规则会把卡里斯玛意志渗透到方方面面,人们失去了同侪的平等,而是以纯粹的数量方式释放着原始的力量,每个人在官僚制冷冰冰的规训下,对意识形态无限服从,最终整个社会只有一个人,这一个是无限自由的人,他即是卡里斯玛,也是所有人民的数量集合。这里暗含着卡里斯玛的深刻异化,卡里斯玛资质乃是隐含在个人的创造力之中,卡里斯玛革命性的创造力被压缩在了一个超凡魅力领袖身上,这本身就是悖论——极权主义是卡里斯玛最极端的形式,也是卡里斯玛最反对的对象。用韦伯的支配社会学分析,极权主义是纯粹的官僚制支配与纯粹的卡里斯玛支配最纯粹的结合形式。韦伯会不会成为纳粹的狂热拥护者,这是无法有结论的。韦伯的“马基雅维利”态度,他的卡里斯玛哲学,他对民主的怀疑论以及他对民主心向的实用观点也许会与纳粹产生共鸣。但是韦伯在对20世纪的诊断中,强调“昔日众神从坟墓中再度走出来,由于已遭除魅,他们不再表现为拟人的力量。他们企图再次主宰我们的生命,并且又一次展开了他们之间永恒的斗争” ,这是一个众神归位的时代,学术不再可以彻底解释世界,那些“先知”终究是心怀鬼胎的骗子。极权主义把社会抽象地划分为两个对立的阵营——规律的服从者与规律的反抗者——,相信人类可以通过不断地革命运动而发生转变,这让人堕入了意识形态的陷阱;另一方面,一种价值压倒另一种价值,这让社会重新回到了一神世界,但韦伯意不在此,他要求以政治为志业的人具备责任感、激情和判断力,治愈这个社会乃是依靠“谁有自信,能够面对这个从本身的观点来看,愚蠢、庸俗到了不值得自己献身的地步的世界,而仍屹立不溃,谁能面对这个局面说:‘即使如此,没关系’,谁才有政治为志业的‘使命与召唤’” ,他所期待的是真正“政治人”的回归,来正视而不是压制诸神的斗争,来与政治的恶魔角力。韦伯强调“人格”的重要,这种人格抵抗对秩序的渴望,抗拒工具化与总体化,是他最欣赏的卡里斯玛性格。对成熟人格的呼唤,与极权主义压制人格之间,韦伯也可能会成为极权主义最强烈的批评者。在本文的开头,我们提到官僚制或许是一切支配结构发展的一个终点,但政治的源流却是卡里斯玛的献身精神。政治究竟是什么?政治的意义来源于现实的政治之外,但却需要落实在现实的政治之中——这或许是《支配社会学》给我们的答案。参考文献:【1】 卡尔·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M】.陆衡、郑一明译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2】 李猛.理性化及其传统:对韦伯的中国观察【J】.社会学研究.2010.5:1—30【3】 马克斯·韦伯.支配社会学【M】.康乐、简惠美译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4】 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M】.钱永祥等译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5】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 康乐、简惠美译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精彩短评 (总计44条)

  •     非常满意 本套书很不错
  •     韦伯的经典读本,怎能错过
  •     看起来不错,就是字小点
  •     内容什么的没得说,只是发货太慢了
  •     此书读得甚是煎熬,共400多页,读到150页才稍微明白韦伯要讲的是啥,读到300页才觉得韦伯说的是人话,读到最后就只剩下对韦伯深厚历史修养(世界各地政治、宗教信手拈来,你能?)和社会学视野的折服了。读完我要拯救我的颈椎去了TATA,为了写论文还得回来看,诶。
  •     精装本,就是被绳子勒坏了封面!
  •     读韦伯的其他著作时,注释中时常引用中的内容,想来这本著作中有一些最基本的社会学概念,有必要读。
  •     261~347 卡里斯马支配,真的好难读明白,然后为啥孟子的民本思想也被韦伯说成是卡里斯马的一种表现呢。。。支配社会学这个部分明显韦伯想的不如新教伦理那个明白。韦伯的书真的不能往细处抠,还是当工具理解比较重要。
  •     大牛怎么牛就不说了,这个版本是从台湾买来的,翻译确实不错。
  •     仅做课题时查阅了一下,未细读
  •     Sehr gut~
  •     经典作品 值得细读
  •     支配社会学
  •     韦伯的“儒教与道教”,我曾读过商务版的,但翻译实在难读。这一版初读几页,感觉甚好。包装与纸质一流,值得收藏……
  •     神了
  •     好版本,好装帧,值得购买
  •     前5章读的都很顺利…到第六章才认识到:这毕竟是韦伯啊…
  •     经典名著 学习领会中
  •     优惠活动很好
  •     冲着书的内容才给的五星,说是精装但是封皮好容易被碰坏,而且我的这本寄过来居然没有外面的塑料保护膜。本来想收藏的,可惜了。
  •     马克思韦伯的经典著作,差这一本,配齐了
  •     按某老师建议(以及我个人理解),学术真要登堂入室就要精读一些不朽经典,不能老看入门读物,或者各领风骚三五年的二道贩子的专门学术研究;而且,有些人还会以“历史学专业本位”为由,让你读老读史学专门研究,且鄙视这些“虚头巴脑”的理论著作;其实历史上有很多问题都是类似的相通的,太阳底下无新鲜事,看多了不过知道更多的故事而已,知道多一点少一点都没关系,聊供谈资而已,倒不如看些原创性的“虚”理论,能更新看问题的角度;对近现代史而言,还是有问题意识,再扎进史料为妙,以免被淹死。于是看了对老美中国学影响很大的韦伯著作,顿时感觉信息量大得噎住了。
  •     因为上课读了一遍,得再读一遍。如果说什么样的结构、形式都可以消解、变迁,那么权力永远存在。前福柯的权力
  •     中外一致的支配理论
  •     这本书集中体现了韦伯著作宏伟大气而逻辑严密的特点。从宏观上把握支配及其组织的概念之后,韦伯展示了由行政事务质量变化以及战争催生的官僚制支配模式,他是从家父长制和家产制支配演化而来的。理性官僚制作为实现现代国家认同与管理的方式,粉碎了不稳定之均衡势力状态下的传统封建国家。
  •     原来以为霍姆斯已经是极限了。。。没想到世界上还有个韦伯。。。
  •     关于官僚制与宗教权力方面的信息量很大
  •     书不错。可是两人合译的书看得人焦心,即使只是语法构词上的差异,都完全破坏了一本书的连贯性,翻译太差
  •     从官僚制讲到家父长制、封建制、卡理斯玛支配,非常仔细
  •     不是我读,买给男朋友的,他研究生阶段要读很多书,哈哈,书很好
  •     D0/457A4
  •     韦伯的东西,有什么好评论的,仔细读就是了。
  •     未读完
  •     10.13-11.28 真的要慢慢慢慢用心读才读得懂。也只有C1、2、6感兴趣,家产制教权制神马的真心看不下去啊。好吧还没到看得懂这本书的时候。oh拖了好久主要是不忍心弃书。这种浪费时间的怪癖得改啊Orz
  •     M 支配方式与权威类型的类型学分析,在比较历史的视野中观照中国与西方官僚制的差异,很受启发。
  •     质量优良正品
  •     韦伯的书,对于人的启发是很大的.
  •     整整两周没干别的
  •     我的一个主编喜欢引这本书,所以特意买来读一读!
  •     书是好书,装帧非常现代
  •     韦伯如果愿意对中世纪的日本作进一步了解,他会发现一座庞大的理论素材库。
  •     讲清楚了三种支配
  •     好书,趁着打折赶紧下手。。。
  •     读毕,学会了分析政府的另一种方法。。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