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结构主义思潮与后现代社会理论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学 > 后结构主义思潮与后现代社会理论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4
ISBN:9787801499868
作者:夏光
页数:526页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首先从概念上对“后现代”及与之相关的若干术语做了概念上的澄清,再对“后现代社会理论”的基本内容做了必要的厘定。然后把讨论的重点放在了后现代社会理论中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后结构主义思潮中。当然,后结构主义思潮本身也是错综复杂的。因此,作者并未对这一思潮中的所有重要人物都予以面面俱到的解说,而是集中笔墨讨论了拉康、福柯、博希亚、德里达、利欧塔和法国女性主义者们的学说。对每位思想大师都分列一章,条分缕析且深入浅出地作了精彩评述,其中还不时闪动着作者独到的见解。

书籍目录


1.引言:走出概念迷宫
1.1 现代化与现代主义——从西方现代性的内在矛盾说起
1.2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1.3 何谓后现代社会理论?
2.后结构主义的思想渊源和思维方式
2.1 尼采与后结构主义
2.2 马克思与后结构主义
2.3 现象学与后结构主义
2.4 弗洛伊德与后结构主义
2.5 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
2.6 后结构主义的方法论特征
3.拉康的(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
3.1 想象界、符号界和真实界
3.2 精神分析中的真理与虚构
4.福柯对现代性的审视和超越
4.1 知识与权力的制度化联盟
4.2 肉体快乐中的主体之回归
5.博希亚对后现代社会的模仿
5.1 商品和符号的政治经济学
5.2 模仿世界中的定局与对策
6.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伦理—政治观
6.1 逻各斯中心论的自我解构
6.2 文本化和语境化的社会学
7.利欧塔的后现代状态说
7.1 身体、欲望与里比多经济
7.2 后现代知识与后现代政治
8.女性主义与“法国女性主义”
8.1 当代女性主义的理论困境
8.2 德布娃与法国女性主义
8.3 希克苏斯的“女性写作”说
8.4 伊里格芮的“女性女性”说
8.5 克里丝蒂娃的“女性伦理”说
9.结语:社会理论何处去?
参考文献(含引用和参阅过的文献)
人名对照(含文中所有的西文人名)

前言

  这本书的写作过程比预计的长得多——从1997年起我开始收集有关资料,而迟至今日才见到它现在的样子。个人生活的游移不定使我的研究时断时续,而出乎意料的难度更是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最初我因受苏国勋先生之托而着手写一篇介绍当代西方社会理论、尤其是后现代社会理论的文章,从那时起我就萌生了写一本以“后现代社会理论”为题的书的念头。当时刚出版的美国社会学家瑞泽尔的《后现代社会理论》一书对我来说是一个鼓舞,让我觉得写一本关于后现代社会理论的书至少是可行的。瑞泽尔的书阐述了法国后结构主义者们的理论,还谈到了法国之外的一些欧洲学者(如吉登斯、贝克、哈贝马斯、鲍曼和哈维)及美国的贝尔和杰姆森等人的学说。他用了较大篇幅来介绍福柯和博希亚,而对其他人的处理要简单得多。我也曾打算用“后现代社会理论”作为这本书的标题,并试图按照瑞泽尔的框架来确定这本书的内容,同时还考虑将罗蒂、泰勒和麦金泰尔等人也列入讨论范围。但我很快发现,我没有足够的能力在可用的时间内完成那样的鸿篇巨制。于是我逐渐把目标限制在法国后结构主义思潮上。因为我主要对后现代社会理论感兴趣,所以我的探讨自然就集中在该思潮中的后现代社会理论这一特殊领域,故而“后结构主义思潮与后现代社会理论”就成了本书的标题。其实,写一本关于法国后结构主义思潮的书对我来说已是勉为其难——用“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来形容我在写作过程中的感受并不是俗套的夸张。  我得承认,我是在对法语所知甚少的情况下来写这本书的。为了弥补这一缺陷,除了阅读相关人物的法文原著之英译版外,我还参考了大量的关于后结构主义思潮的英文出版物。当然,思想同语言是密切相关的,一种语言中的概念或观念在另一语言中不一定会有适当的对等物:西方的各种语言之间就已经是这样的,而西方语言与中文之间更是如此。像我这样一个以中文为第一语言的人通过英语文献来研究当代法国的学术思想,早已身处雾里看花或盲人摸象的状况,时时会有人云亦云且不知所云的感觉,而写出来的东西更有可能是郢书燕说、以讹传讹。我之不揣浅陋、自作解人而写作此书,无非是想将自己在这些年来游学海外的一些心得公诸同好——所谓“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大概也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曾说,一个身怀美玉的人应该将美玉拿出来待价而沽。其实,“玉”也罢,“砖”也罢,对我来说都无足轻重:“玉”固然有其所值,“砖”也能聊胜于无。  古人赋诗作文,但求无一字无来历,讲究的是引经据典,且不必交待出处;而现在的学者,尤其是做“西学”的人,还得考虑“知识产权”的问题,还得自问是不是文抄公。实际上,所谓“知识产权”是一个市场经济的概念——确切地说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的市场经济的概念,它明白无误地把知识同生产和利润相联系。我的一位加拿大朋友说,知识产权乃意味着真理的死亡。这句话中的道理耐人寻味,我不便在此妄加发挥。无论如何,知识产权是当今世界的通则,其存在自会有现实的根据。至于抄袭之事,中国文人的戏言“千古文章一大抄”也说得太玩世不恭了。但应该说,在许多学术领域中抄袭与创作的平衡是不易把握的。拉康认为,作为说话的主体,我们都在(无意识地)说“他人”的话语。拉康当然不是在为抄袭辩护,他本人就不能容忍抄袭。就我自己来说,我也不知道我在这本书中是不是抄多了或抄错了,我也有可能在(无意识地)说他人的话语。  ……

内容概要

夏光,1964年出生于湖南鄂州,先后就读于武汉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哲学系和多伦多大学社会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其博士论文从文化的角度上对东亚和西方的现代性模式进行比较研究,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当代西方社会理论和全球化与文化之关系的问题。曾在中国和北美一些社会学领域的专业刊物上发表过大量论文和书评。

章节摘录

  如果说“自为的存在”是人与人的共性,那么“自在的存在”就是人与物的共性。与自为的存在相反,自在的存在并不是意识的建构或创造的产物。不用说,无意识的客体(如自然界的事物)是自在的存在。但有意识的人也有可能是自在的存在:如果人误以为自我是像其他客体一样被决定的,如果人相信人注定是怎样的或做什么的,那么人就变成了自在的存在。当人有了这种信念之时,人就有了萨特所说的“坏的信念(bad faith)”。“坏的信念”是一种幻觉,处于这种幻觉中的人相信,虽然人必须且能够作出选择,但人所作的惟一真正的选择是由其所在的环境提供的选择。例如,当一个餐馆服务员相信自己除了做餐馆服务员以外别无选择的时候,或当一个同性恋者相信自己生来是一个同性恋者的时候,他们就有了坏的信念,他们就是自在的存在。在萨特看来,坏的信念之最高形式是相信上帝(他把俄国小说家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一句名言“如果上帝不存在,那么一切都是可能的”当作其存在主义的出发点)。  “他为的存在”是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产生的。他人的存在使我意识到这个世界并不是我自己的而是我与他人共享的,还使我意识到在他人的眼里我是一个客体而他人则是一个主体,在这个意义上我与他人的自由必然会发生冲突。萨特用来说明“他为的存在”的一个著名例子是这样的:一个窥淫癖者正在通过一个门上的锁孔偷看一个女人脱衣服,而一个正好经过走廊的邻居看见了该窥淫癖者的行为——在前一情形下,窥淫癖者是自为的主体,而被偷看者是自在的客体;但在后一情形下,路过者是自为的主体,而窥淫癖者成了自在的客体。  ……

图书封面


 后结构主义思潮与后现代社会理论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一本了解后现代主义的好书
  •     后现代各大家及理论的概述,文字不晦涩,读起来较有趣。只是装帧太差,一翻就脱页,完全不能收藏。。。。
  •     虽本书作者不大出名,但对后现代主义思潮这个让人费解的东东还是用比较通俗的话讲了出来,要比译著好懂动了,建议看看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