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调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学 > 格调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12
ISBN:9787500424215
作者:保罗.福塞尔(美)
页数:294页

作者简介

等级是什么?它不是你的职业,不是你居住的地方,不是你的餐桌举止,不是你有多少钱或者你能挣多少钱。等级是一系列细微事物的组合,你很难说清楚。正是这些细微的品质确立了你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作者通过敏锐的观察、独特的视角、鞭辟入里的分析和机智幽默的文笔,把美国社会中的社会等级现象和三六九等人的品味做了细致入微的对比。     一本精确而刺痛人的社会等级指南。

书籍目录

目录
译者前言:品味――社会等级的最后出路
1. 敏感话题
在美国,人们忌讳谈论社会等级。不仅因为美国人相信他们
的社会非常平等,而且他们厌恶任何造成等级的因素,尽管
他们的敏感恰好说明了社会等级存在的严酷事实。作者力
求通过社会生活中可见的事物和交谈中可听到的语言所传
递的信息分析人的社会阶层,不去考虑他们的种族、宗教信
仰和政治观点 作者列举了许多有趣的事实来证明这一话
题的敏感。
2. 解剖等级
美国大熔炉,到底有多少社会等级?人们的常识认为只有两
种:富人和穷人,或者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随着生活水
准的普遍提高,这一简单划分显然不再适用。社会学家倾向
于五种阶层的划分:上层、上中产阶级、中产阶级、下中产阶
级、下层。作者通过研究和观察后认为,美国社会阶层可以
分为九种:看不见的顶层、上层阶级、中上层阶级(此三种为
上层)、中产阶级、上层贫民、中层贫民、下层贫民(此四种为
中层)、赤贫阶级、以及看不见的底层(此两种为下层)
3. 以貌取人
人的相貌、身高、胖瘦、衣着都是人们社会等级的特征。比如
微笑,贫民妇女的微笑要比中上层阶级妇女更频繁,嘴也咧
得更大。理由是,一方面她们喜欢炫耀自己完美的假牙,另
一方面她们沉浸在那种忙于告诉别人“我今天很快乐”的带
防范心理的文化中。作者用很多篇幅着重谈论了人的衣着,
如衣服“层”的多少,外衣上的标识,领带的颜色和图案,衣物
的质地,上衣的领子等等。作者认为西装领口与衬衫之间的
缝隙越宽,社会地位越低(缝隙达到一英寸宽一定是贫民阶
层)。理由不仅是因为超级市场(穷人买衣服的地方)买的衣
服不如专卖店或裁缝定做的衣服合体,还因为贫民阶层根本
没有注意外衣的肩部和领口是否贴实的习惯
4. 住房
小心你的房子,它使你的社会等级一目了然。房子的外观特
征当然能告诉你房主所属的社会阶层。首先车道是笔直的
还是弯曲的,用碎石铺的还是柏油铺的;其次草坪是整整齐
齐的还是随意的;房子的外形是方方正正的还是多变的。院
子里摆放什么,树上挂什么,门廊里有没有摇椅,门牌号码的
写法,车库的样式,门道的支柱,房顶上的风向标,以及墙壁
上的雕饰等等,这些都能指示出你的社会等级
5. 消费、休闲和摆设
消费选择、休闲方式和室内摆设也是社会地位的陷阱。你喜
欢喝什么饮料,看什么电视节目,抑或根本没有电视,读什么
杂志,《纽约人》、《国家地理》还是《国民探密者》,怎样度假休
闲,喜欢什么运动,网球还是保龄球,去哪儿旅行,如何旅行
以及家里的小摆设等等,都会确凿地暴露出人的社会层次。
6. 精神生活
作者讨论了美国的大学,因为大学在美国是对人的社会地位
影响最大的颁布荣誉的机构。换句话说,美国的大学主管人
们精神生活的等级。它高高在上,等着人们匍匐着爬进来顶
礼膜拜,然后根据人们的表现施以恩宠和荣誉。大学占据的
社会地位如此之高,几乎不容忍如何形式的批评。不光如
此,为了提高声望和地位,其他的社会机构也力图仿效大学
或与大学扯上关系。于是,全国冒出了一大批不入流的“大
学”另外,阅读也是与人的品味和等级密切相关的标志
7. “一张口,我就能了解你”
一个人怎么说话,说什么话,当然毫无例外地显示等级和品
味。主要不在于说的话是否粗俗和文雅,而更多地在于使用
哪些语汇,这些语汇的社会根源和生活内容是什么。另外
对自己的社会地位有没有自信,决定了一个人的说话习惯。
8. 升与降:贫民化趋势
人们的社会地位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有升有降。在多数人拼
命往上爬的同时,也有一部分人在往下沉沦,比如女同性恋
者,或者那些背叛了本阶级的富家子弟。从整个社会角度
看,世界正趋向于贫民化,或说大众化 这一趋势已经无可
逆转
9. 冲破常规的另类人
那么有知识有创造性的人们呢?如果他们在社会等级的夹
缝中不想随波逐流,应该怎么办?好在已经诞生了一个新的
人群:另类。这一类人富于创造性,独立不羁,自己摆布自己
的命运,不受既定的社会等级的束缚和羁绊。另类是富于创
造又热爱自由的人们的最后出路
10. 附录:练习题与来信问答

图书封面


 格调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5条)

  •     把文化批评的书读出其他东西来,不自觉地把自己和周围人的言行举止与书中所列进行对比,加以修正,防止露怯,善哉善哉,也不知道作者把衣食住行休闲娱乐各个方面讲的这么具体,真是文化批评之意,还是躲在屏风后面对捧书脑后冒凉汗的读者偷笑……不管他目的何在,反正书的内容倒真的好玩,见识值大涨不过又说回来,我觉得色影无忌的玩主论坛更好看(哎呀我好久没去了)
  •     尽管不是很深刻,但很深入,特别是对照书本,观察周遭的人物,有意想不到的乐趣~不明白问什么非要往小资上面贴,挺好的一本社会学读物
  •     二十年前读这本书还行,今天,就差了一些。太细节了,不是美国人,我想是看不太懂的。而且现在不知道还有没有意义。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哈哈,朋友寄给我的书 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哈哈哈
  •     对中产阶级可谓一针见血。 另外,有时招待客人不仅仅是吃饱。当你为朋友举办晚宴时,从他们坐在桌旁的那一刻起, 他们就不再是朋友或一些与你地位相同的人。他们变成了观众,这时,你的职责就是要用富 丽堂皇的餐台布置和丰盛的菜肴给大家留下一个非常好的印象,从而体现出你的等级优越感。
  •     女同性恋者的人生终极目标才不是沉沦呢...
  •     在几个下午的瞌睡中快速翻完。装13与毒舌(尖酸刻薄的讽刺语调)大全。 另外,”有点钱,不要太多;有点权力,也不要太多;但要有大量的闲暇。“ 闲暇?——”读书,写作,和朋友交往,喝酒(当然是葡萄酒),听音乐,旅行等等。“ ——罗兰巴特的话,我喜欢。
  •     老哥稳
  •     读到最后,多少竟然有点像是阶层中的另类
  •     不必认真的一家之言,主要意思就是:做人莫装逼,装逼都很low。另:一个破除了旧等级制度的国家,如何自然而然形成了新的更为隐蔽的等级观念;人人平等的后果是人人卓越的同时也人人平庸,思想、艺术、学术的“平庸化趋势”是否应证了这一点;精神上的独立和自由可以超越社会阶层,以及很多其他的社会束缚。
  •     四星给可读性,这本书介于假装的艺术和区位之间。假装的艺术即此书的现实操作版。 另外推荐阅读第六章第七章。
  •     本书通过分析阶级,其实说明了所谓阶级,实无阶级,所谓限制,实无限制。突出阶级的同时实际是被阶级所束缚。格调是结果,格局和能力是根因。格局能力大者,来去自由,不同时代阻碍形式大小不同而已。
  •     中国社会某种程度上在复制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前的美国社会 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在阶层的焦虑和尴尬 提醒一下不要让自己成为阶级的奴隶呐 《项链》为戒~~~
  •     对当今中国参考价值不大,提供了一个观察美国社会的窗口
  •     初读觉得这他妈是什么鬼,然而再慢慢读下去觉得愈发有趣,整本书都散发着浓浓的讽刺意味,很多论调虽然滑稽但还是能够带入现实。
  •     作者给我一种自傲的幽默的感觉...而且嘲讽中产是什么潮流么,太狠了。但观察还是细致且有趣的。
  •     看到第八章的时候以为好像明白了作者的立场,看到第九章。。。我又呵呵了。。大费周章花了7个章节在告诉你什么叫高品位,让你以为你习得了什么了不起的东西,最后又叫你全部推翻。想明白?其实你才想不明白。想逃脱?你以为你逃得掉嘛~!最后一句:生活是我的,与你有何想干? 呵呵就酱
  •     文化还是不一样啊 写得倒是挺好玩的 可我是中国的无产阶级 完全带入不进去 也可能是我太穷了。。。
  •     初中时从老爸的书里翻出来的,也是读过的第一本探讨阶层的社会学著作(不过那时还没有意识到)。福塞尔基本上潜移默化的奠定了我之后数十年对服装的品味基调。
  •     好,太短。
  •     细致入微的描述了生活品味如何反应社会阶层,倒是想拟份中国版的
  •     小标签贴得哗哗的。而且分类也不过浮于表层
  •     20世纪末美国装逼指南;被目录所吸引,内容多为流水铺述,总体一般
  •     作者的观察为什么能这么细致入微!实质是讲阶级的一本书。各个阶层的特点现代社会也极其适用。
  •     应该标记过吧
  •     很有意思的书。美国褚明宇。
  •     阶级的区分: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平民化趋势。对社会等级高度敏感的恰恰是中产阶级,都想显示出自己在更好一层,于是靠标签化产品彰显自己,身份的焦虑也是繁荣的原因之一。
  •     这本学术著作太mean了,一直处于笑劈叉的状态中。好一副“中产阶级图鉴”!问题是所有对于中产阶级的描述和判断都是random, subjective,和之前看过的那本工业中国社交媒体报告一样,没太多理论依据,张口就来的感觉。当然,这本书简直是微博上各种所谓”解构段子手“的鼻祖,他们还是要认一认祖师爷。
  •     因为害怕学生读不懂Distinction的中文版本,只好推荐这儿一本不是那么严肃的通俗阅读材料来理解日常生活的阶级。没想到学生的书评让我眼前一亮,引入了性别、媒体和教育来分析这本书的局限性。
  •     看这本书太早了,才初中。当时满大街都还是暴发户和劳动群众,根本没有文中那些讨厌的中产阶级品味和无聊的名校认同。现在想想,我朝真是落后发达国家很多啊。
  •     看过三遍,装逼指南。配合《有闲阶级论》,洗脑之后觉得找个有钱老男人嫁了,每天不用工作,幸福的像个油画里的有钱小姐,躺在沙发上睡午觉思淫欲,才是人生正道。
  •     目光还算敏锐,对了解当下中国的阶级发展趋势也有一定借鉴价值,早个一年的话,我会很喜欢这类刻薄的文风。停留在认知层面未免有些浅,给人的感觉更像是卖弄歧视。
  •     【听过】平民化
  •     26
  •     英国喷壶
  •     最后写到的“另类”,让我想起了在日剧中看到的“高等游民”。
  •     写的是80年代的美国社会等级体系,满满的是中国将要经历的样子。你如何说话、着装、居住、饮食种类口味偏好和就餐方式、是否过周末及如何过、怎样度假、有怎样的精神生活都处处体现着你所处的阶级。除非生来就在顶层,否则穷尽数代在阶级内流转,抑或是选择成为异类,都不是一条容易的道路。
  •     倍儿有趣。用揭秘的语气冷峻戏谑地剥开外皮讲阶级行头和思维方式,参照价值和警醒价值同样大。 昨儿差不多是跳读完了,感受到了pdf读书非同寻常的效率。
  •     当时的一针见血现在看起来很多地方都已过时,真相帝的口吻一直在冷嘲热讽所谓的各个阶级,快速浏览了一下,说来说去,精神生活最终决定了你的生活品质。
  •     wk
  •     有点意思
  •     虽然是说的美国的阶层,但是把其中描写的特征对照着中国目前各阶层的状态,匹配度也是很高。 #朋友圈的人都读一遍这本书的话,可能都会跳起脚来大骂#
  •     来自美国的借鉴,有些是相似的。对中产阶级写得一无是处,辉格先生还专文写了回应。
  •     几年前的书,意义何在(后续:《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智能时代》)
  •     新社会,我们努力表现得不同
  •     虽然写的是三十年前的美国,但很多描述放到中国也是成立的,所谓装逼不分国界。不过作者的刻板印象还是比较严重,对中产阶级恶意太大。
  •     社会学的本质是通过规律和现象看透这个社会的运转方式,需要敏锐的观察力。但是真相往往是不好看的。作者对美国社会各个阶层傲慢不带任何善意的批判,放在当今的中国依然受用,大概每个人都会被这本书有意无意地冒犯与刺痛,但正如良药苦口读者不得不承认它的真实性。怎样入世才算是好的呢:看透社会的本质依然热爱生活,没有经历过黑暗和深渊的善是如流沙一般不牢靠的,风一吹,很可能就散乱。说得装逼一点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假作真时真亦假,真真假假,热爱或者傲慢,是自己的选择,与他人无关。ps:看的电子版,有点乱,有空看纸质版。每个阶层的人得形象跃然纸上。有趣又讽刺。
  •     可怜而可悲的中产阶层
  •     我原本以为读这本书可以学会如何装bility的。。。美国衣食住行点滴,和中国不一样呀,匆匆看过了,所以没学到东西。
  •     虽然内容有些过时了,但整个社会结构还是差不多的
  •     可能是由于国家、年代、文化或我自身社会等级的局限性,有些观点不是特别认同~ 但总体而言,确实是一本写尽人生百态的读物,作者的观察力非常敏锐
  •     作者用了三百页告诉我们:中产阶级都是弱智
  •     分类描述很有趣,尤其是中产阶级的描述。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