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学 > 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1
ISBN:9787509719848
页数:366页

作者简介

首部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2011)》于2010年1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2011年2月26日下午,由中国扶贫基金会主办的《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2011)》新书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堂举行。
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副会长何道峰、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会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窦瑞刚、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教授、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师曾志教授等业界人士、专家学者以及众多NGO代表出席了发布会,部分与会代表还对报告进行了点评。
《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2011)》由中国扶贫基金会资助,由中国人民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所所长康晓光教授、公域合力管理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冯利博士主编。报告分总报告、分报告、典型案例、大事记四个部分。
康晓光教授做了主题发言。康教授指出,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大陆的第三部门及其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并进入了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然而,时至今日,对中国第三部门的发展现状、未来趋势、外部环境还缺乏系统的观察与评论,对来自本土的经验和教训也缺乏全面的总结,对基础性、杠杆性、先驱性的案例缺乏足够的重视,亦未建立起权威的部门规范和有效的内部整合机制。在此背景下,《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应运而生。报告立足中国,发掘本土经验,站在NGO的立场,以NGO的视角进行观察,以明确的价值立场,强调导向性;对现实进行系统客观的观察,强调实证性。报告系统地描述和分析了整个第三部门,对其发展趋势做出判断,对典型案例进行了剖析,对历史进行了回顾,对重大事件给予记录和评价,树立典范,针砭弊端,奖善罚恶。报告的发布旨在逐步确立行业规范,推动组织发展,引导部门的发展方向,推动行业自律和外部问责。
《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2011)》的总报告对当前中国第三部门进行了环境分析。报告指出,中国的第三部门在整体上还非常弱小,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缺乏自主性,并且存在结构与功能的失调,其命运掌握在环境力量手中,尚不具备主宰自己未来的能力。结论认为,中国的第三部门是“依附式发展”的第三部门。
分报告探讨了五个主题:自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发布以来,中国的企业(家)基金会作为第三部门的新成员出现的背景、产生的意义、价值,和面临的挑战;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发展脉络、六个环节、基本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社会组织目前的能力无法对接政府的需求,同时社会组织的独立空间又受到政策挤压;近年来由政府、媒体、民间组织各方组织的公益类或慈善类评奖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各种公益评奖到底重在什么,专业性和权威性来自哪里,评奖的目的、意义和价值何在;随着公益领域的发展,媒体对公益领域的关注日益增加,媒体已成为公益领域的问责主体,并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不过,媒体对公益领域的问责仍停留在法律、道德层面,还未触及绩效问责;志愿精神和志愿者是第三部门发展的基础,以大型事件中、日常情境下的志愿者的参与方式和志愿者追求的价值、传递的理念为观察点,可见“志愿”在中国不是一件舶来品,西方意义的志愿精神和中国的志愿精神虽然在表现和内涵方面相通,但对志愿者而言,其内在的支配逻辑却不相同。
典型案例包括了典型机构、典型项目、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此次报告共剖析了10个典型案例。例如,典型机构剖析了致力于解决低收入人群脱贫与就业问题的社会企业——富平家政学校,将其成功的运作模式总结为“政府支持+企业式经营+公益目”,同时指出了其面临的挑战。就典型项目,报告剖析了由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的推动全民公益的项目——“爱心包裹”,该项目在启动两个月的时间内即创造了公众捐赠的奇迹。而与此同时不少公募基金会却缺乏创新,走“大捐方”筹款路线而忽略公众基础的建立。报告关注该项目并总结其成功的原因在于机构的创新机制、准确的项目定位、扎实的操作执行、出色的资源整合,和善于抓住契机并进行适时的调整。就典型人物,报告剖析了李连杰及其倡导“壹家人”的公益理念。李连杰打破富人慈善的怪圈,利用自己的智慧与人脉,借壳公募基金会推出“壹基金”,倡导公众参与,打破政府垄断公众募款、只给少数机构以公众募款权力的口子,凝聚媒体力量和公众力量,打造“壹基金”品牌,推行“壹家人”、“人人可公益”的现代公益理念。另一个典型人物是在大陆从事公益的香港人士陈庆芸,她的职业经历以及个人品德使中国公益组织特别是草根公益组织的创始人深思,应如何完善内部治理,如何理性地在个人权力与机构发展之间进行权衡。就典型事件,报告指出,劳资双方矛盾正逐渐凸显,媒体的介入推动了问题的解决,而代表职工利益的工会却往往形同虚设。在2010年由劳资纠纷引发的事件中,政府首次采取了中立态度。遗憾的是,来自第三部门民间组织声音却很微弱。报告还剖析了目前在网络上成功运作的网络组织“格桑花”,和包括南都公益基金会推动公益组织发展的战略性项目在内的3个典型项目,认为媒体正从“看客”变为公益传播的主角,他们以问责主体的身份联同公益界,推动了规则的建立,体现了社会责任。报告剖析了“多背一公斤”项目对年轻人产生的巨大影响力。
大事记从法律法规、政府行动、行业建设、活动方式和资源、组织建设、学术界、公民行动和海外力量八个方面记录并评价了自2008年以来对中国第三部门有重大影响的26件大事。例如,2009年4月21日,民政部发布《关于基金会等社会组织不得提供公益捐赠回扣有关问题的通知》,报告认为这意味着专业筹款人的出现暂无可能;2010年7月7日,民政部会同五部委发布《青海玉树地震抗震救灾捐赠资金管理使用实施办法》,要求汇缴慈善组织募集的善款,这是政府继汶川地震之后又一次大包大揽;2010年5月4日,曹德旺曹晖父子通过中国扶贫基金会以现金方式向西南五省市受灾贫困家庭捐赠2亿善款,报告认为这是一次非常专业的捐赠行为,捐赠人对捐赠方式、捐赠途径、捐赠时间、捐赠结果非常关注;再如,针对比尔•盖茨与巴菲特来到中国游说中国富豪捐半数资产事件,报告认为他们的行动是对资本主义逻辑的彻底颠覆,他们告诉人们,成功地经营资本主义企业的动力不是为了自利,而是为了利他。
《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2011)》得到了专家学者、业内人士的认可与好评。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陆学艺先生称“本书的观察角度与方式同蓝皮书和专业书籍相比更有特色,以生动的方式提供了大量有助于读者理解与思考的特殊信息。” 南都公益基金会徐永光理事长称“它抓住了第三部门当前最为核心的问题。同时报告本着独立的价值立场,对好的事物不吝啬表扬,对不好的事物也不放弃批评,由此可见研究者对第三部门发展的责任意识。这是一本颇具分量的观察报告。”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会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称本报告为“中国第三部门建设系统中独立观察智库的开山之作”。
本报告的资助方、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副会长何道峰对该报告也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本报告是迄今我所看到结构最为严谨、行业观察角度犀利而深入、观察系统全面、收集材料详实、案例调研精深、对行业相关各方具有启迪指导作用的很好的一份行业观察报告”。
《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每年由中国人民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所和公域合力管理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发布一次。中国人民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所长期致力于理论研究,特别是本土经验的总结与开发;公域合力管理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是目前行业内唯一一家独立的专业评估咨询机构,专注于公益咨询服务、前瞻性研究与开发;中国扶贫基金会在中国公募基金会中创新不断,带头自律,支持和推动行业发展。中国扶贫基金会资助该报告,是期望借此推进行业理论构建,加强社会对第三部门的关注与研究。
《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的持续推出将使我们见证中国第三部门的动态发展状况和趋势,也使我们不断地反思什么样的第三部门才是中国最需要的,第三部门将如何行动才能成为中国发展进程中的关键部门。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总报告 依附式发展的第三部门——第三部门的环境分析第二部分 分报告 第三部门的新成员:企业(家)基金会  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现状 公益评奖重在什么 媒体助推下的公益领域的问责 启动梦想 点亮天空——大爱中的志愿者第三部分 典型案例 典型机构  富平家?:一个中国社会企业的故事  “格桑花”在虚拟社区中绽放 典型项目  “小包裹”启动“大爱心”的奇迹  支持民间公益——南都公益基金会“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透视  媒体制作《慈善导航》:让每笔钱花得更有效  “多背一公斤”:年轻人的快乐公益  典型人物  李连杰与“壹家人”的公益理念  服务内地的香港公益人士陈庆芸 典型事件  2010年中国打工仔的觉醒第?部分 大事记 大事记 致谢

内容概要

  康晓光
  中国人民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兼职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国家与社会关系”、“非营利组织”、“政治发展与政治文化”。已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40余篇。
  除学术研究之外,为非营利组织实践领域的工作提供指导和咨询;担任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扶贫基金会理事、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中国消除贫困奖”评选委员会主席等社会职务;为中央政府和国际组织提供咨询。
  1996年和1997年两次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重要媒体的广泛报道。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是中国第一部有关第三部门的观察报告。经过30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的第三部门及其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样关键的时期,从冷静的观察者的角度分析整个部门的发展趋势,记录和评价重大事件,剖析典型案例,有助于大家更全面和深入地认识第三部门,也有助于规范和引导第三部门的健康发展。本书的观察角度与方式同蓝皮书和专业书籍相比更有特色,以生动的方式提供了大量有助于读者理解与思考的特殊信息。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员 陆学艺  该报告以其独特的视角绘制了第三部门的图景,它抓住了第三部门当前最为核心的问题,观点鲜明,有理有据,具有前瞻性,引人深思。同时报告本着独立的价值立场,对好的事物不吝啬表场,对不好的事物也不放弃批评,由此可见研究者对第三部门发展的责任意识。这是一本颇具分量的观察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 徐永光  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基本体现是其公共知识分于的社会反思能力,一个行业软实力的标志是其专业智库对行业自身发展趋势的分析方式。康晓光、冯利主编的《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2011》,是中国第三部门建设系统中独立观察智库的开山之作,其生动的典型案例、全面系统的深刻分析、重大事件的记录总结,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第三部门迅速成长与面临挑战的整体图景!愿我们在阅读中感受深邃的社会反思所给予的启迪。  ——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 王振耀  这本报告是迄今我所看到的结构最为严谨,行业观察角度犀利而深入,观察系统全面,收集材料详实,案例调研精深,对行业相关各方具有启迪指导作用的一份很好的行业观察报告。  ——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 何道峰

章节摘录

  第三部门组织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第三部门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弥补市场的失灵。因为,由于搭便车问题的存在,追求赢利的企业会因为在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方面的低效率,而不愿意提供公共物品。此外,企业在提供服务时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生产者以自身信息优势欺骗弱势的消费者,即通过提供劣质产品或服务获得额外的收益,使得消费者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权利无法得到保护。第三部门的产生,正是为了弥补市场这些失灵。第三部门通过一套非营利的方式,协助市场提供社会服务,满足社会需求,从而保障了市场的有效运行。  其次,第三部门中的各种行业协会、商会类组织,通过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反映合理诉求,平衡各方利益,调解贸易纠纷,并把企业组织起来,订立行规行约,规范同业竞争,促进行业信用建设和行业守信自律,对加强市场交流,维护市场秩序,促进产业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催化剂”和“助推器:’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第三部门中旨在支持市场经济发展的各种行业协会、商业协会的数量有明显增加。据民政部统计,截至2005年底,全国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第三部门组织31.5万个,其中在16.8万个社会团体中,行业性社团占到5.3万个,是数量增长最多的一类。  不过,在全国层次乃至省级的行业协会中,几乎还没有完全“民办”的组织,即使在市级或更基层的地方,真正由企业自主成立的行业组织比例也不高。相当数量的行业协会仍然在组织组建、决策机制、资源运作、人事关系、职能目标等各方面与政府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被称为“官办”协会,甚至有时成为“二政府”。主体定位的模糊,成为行业协会市场驾驭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各地正在积极探索政社分开,将政府职能转移到行业协会的机制和方法。   ……

图书封面


 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2条)

  •     论文就靠它了
  •     以学者角度去分析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脉络
  •     值得一读。缺草根组织,深度和力度不够。
  •     报告可以一读。
  •     只推荐总报告
  •     本书的“第三部门”概念比较狭窄,基本上是对志愿性部门或慈善性组织的记录。实际上,第三部门中还有很多组织,例如民营医院、民办学校、民营社会服务组织等,都是依赖于收费的。但本书还是有一定的资料性。
  •     这是一本有关中国第三部门的书籍,里面有最新的关于中国第三部门的观点,独到,深刻,是一本不错的书籍。
  •     这本书应是面向大众,行文如新闻稿,注释引用均来源于网站。除了新近出版,没有太多借鉴意义。
  •     很好,那会中国非盈利组织有股热潮,现在也在发展,但是这本书里的很多内容现在也没有过时。尤其是第一篇,也是最重要的一篇,值得多看两遍。
  •     太懒省事了,这不是明摆着圈钱嘛!
  •     康晓光的报告值得一读,后面的报告水平参差不齐
  •     冲着第一篇去的,后面的文章有些鸡肋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